发布时间:2023-06-28 17:05: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基本公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成本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重要性
作为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投资量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而市政道路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项目,也是城市发展壮大的保障性工程。在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投资渠道逐渐多元,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在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于提高各单位与各部门的协作性,实现施工目标有着保障性作用。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与施工进度。市政道路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包括了前期的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用款计划,资金筹集过程管理等。而在中期,则包括了工程资金分配与采购定量,财务数据收集与监督,业务核算与会计管理等内容。当然,后期工程的竣工结算也是市政道路财务管理的范畴。对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来说,施工管理与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效率越高,施工效率就越高,投资方的收益也越高。现下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交通量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为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在施工管理中贯彻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原则,提高预算的执行力,避免财务混乱。可以说,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决定了整个项目经济效益。
二、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现状
1.意识不足,水平不高
在现在的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识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施工管理层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相关单位财务部无法及时介入与监督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过程。在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上,反映为成本控制滞后,响应被动,管理混乱,甚至出现财务信息错误等情况。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市政道路工程都开始了投资职能与投资管理的改革,通过分离两者间的管理关系,以此来明确投资主体权益,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但缺乏监督的职能与管理分离,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与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效果。管理中权责不清,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忽视了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如施工承包人多数选择把财务管理交由自己的亲戚朋友负责,把成本控制交由自己信得过的亲属负责,却不考虑岗位的专业要求。成本核算主观性强,随意性强,应交税费拖欠已成常态。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效益,甚至会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2.缺乏规范,数据造假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中,规范性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合同不规范,大量霸王条款规避了必要的约定,而这些就是日后造成合同纠纷的源头。再加上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流动作业的特点也让同一个企业可能同时承包几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财务支出加起来就直接造成了资金链紧张。在施工过程中拖欠机械租赁费,拖欠管理费,资金管理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更做不到成本控制。而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流程不规范,账实不符,决算滞后,资金管理不完善等情况更是突出。再加上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精,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财务管理的滞后性。如为了隐瞒不合理支出所以虚开非法票据,会计数据造假,工程应收款入账不及时等,这些都会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重大的损害,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流于形式。而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不按合同上的施工进度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不上交投资情况表,不提交工程决策报告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外部审计工作无法开展,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无法有效实施。
三、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对策的探讨
1.建立健全制度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应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开展教育与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与会计核算间的配合,强化各项管理间的横向联系,对工程效益与会计报表资料实行联动性监督。对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进行全局性控制与预警,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效益。细化会计核算手段对所有市政道路工程的会计账目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从施工工序到物料分配进行财务核算与评价。对资金的使用额度,使用合理性,资金流向等进行跟进与监督。同时,对市政工程的流程进行规范,要求所有市政工程项目必须由业主通过市政才能报建,公开信息,及时更新信息。联合具公信力的第三方建立起审计与监管体系,强化对市政道路招标与投标过程的监督,对承包与发包,分包进行规范管理,如分包项目及内容必须在合同中注明等。
2.强化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强化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中体现为对合同管理的强化。如在工程施工的阶段,考虑到市政工程涉及面广,工程质量需要严格把关,所以应强化分部门的会签与审查作用。对可能发生的工程风险进行预估与控制,并把风险防范体系融入合同管理与执行工作中去。对于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来说,专业素质的提升则意味着提升其信息化程度,提升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专业程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效率,尤其是在成本控制这一块,信息化技术可以消除市政道路施工点分散,流动作业带来的会计信息收集难度。统一上传信息平台,归口后统一处理,以此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这方面贯彻电子签证制度,以签证为标志进行流程管控和施工周期管理,简化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在信息化的管理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工程量也就能直观地反馈给财务管理人员,以此提升工程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
3.明确职责范围
在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应对每个环节的业务决策,流程管理进行职责明确。对预算与价款支付,对台账与凭证手续,对审批与复核都要落实到位。体现道路工程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制度,如在价款支付方面,对金额与工程进度,施工工艺与施工成果进行细分,以保障合同的履约质量。而台账与凭证是如实记录所有市政道路施工情况的原始信息来源,也是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础。以笔者所在的工程项目为例,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下穿通道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土地征拆,土建跨河桥梁,高压燃气管线迁改等。由于工程量大,施工管理内容多,施工周期长,管理细节繁杂,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难度大。在工程一开始,财务部门就以各施工项目工程为界限,细分了管理职责范围,并建立了财务统计,财务管理,财务复审,监察管理四级管理层次。借力于清晰的管理职责,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上实现了风险可控,保障质量的目标。
四、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城市经济与政府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应对症下药,分析现状,根据合同要求与自身管理特点进行细化。强调经济效益,强调管理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革仙.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2(,3):227.
[2]曹莹.浅谈市政工程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9):261-262.
【关键词】财务分析法;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
资本运营是指资本主体将其拥有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分裂、组合等方式有效运营各种资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目前资本运营的模式主要有扩张型、收缩型和重组型,正确的资本运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同时由于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的效果要经过一个时间段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评价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
财务分析法是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常用方法,是最能全面体现财务绩效变化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年份的重要的财务指标来反应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可以很好地评价资本运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1.研究假设
针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在资本运营后会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H2:不同类型的资本运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上存在较大差异,扩张型资本运营对财务绩效的改善要优于收缩型和重组型资本运营。
H3:不同的财务指标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不同,其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影响较大。
2.研究样本的选择与指标的选取
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2007年发生资本运营的28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样本公司2006-2010年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2.2 指标的选取
为综合评价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本文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能力五个方面分别选取指标进行分析,共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净利润增长率、现金流量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12个具体指标。
3.财务分析法分析
3.1 财务分析法介绍
财务分析法通过因子分析比对样本公司资本运营行为发生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动趋势来判断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差异的明显程度,然后将各样本公司按资本运营类型分类研究各种资本运营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分别研究各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变动的相关性,以确定各类指标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3.2 实例分析
3.2.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主要有适用性检验、数据标准化、因子提取、因子命名和计算因子得分五个步骤.首先需要进行适应性检验,以判定变量之间存在共享信息,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这个可以将变量带入SPSS17.0中,通过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对适用性加以判定;第二步需要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如果选取的指标属于不同的类型,在数量级上差别就会很大,需要对收集的原始数据予以标准化,使不同属性的指标数据同向化并消除量纲的影响;第三步提取因子,可以通过将所有研究变量带入SPSS17.0中,提取出因子,得到各因子的贡献率和特征值来实现;第四步因子命名,提取出公共因子后,就要分析每个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具体指标及经济意义,通过分析各指标在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第五步计算因子得分,可以通过计算出各因子在不同指标上的载荷后,用回归法计算出各个样本公司的因子得分来实现。
经过上述五个步骤,可以得出各年度绩效综合得分函数的回归模型(具体步骤的分析计算删略)。
各年度绩效综合得分函数的回归模型如下:
S2006=(38.338F1+16.508F2+16.149F3+15.339F4)/86.334
S2007=(25.264F1+23.367F2+17.667F3+11.706F4)/78.003
S2008=(29.321F1+23.835F2+17.722F3+10.923F4)/81.801
S2009=(35.059F1+21.327F2+13.032F3+10.640F4)/80.058
S2010=(24.189F1+19.622F2+19.522F3+13.034F4)/76.368
经过上面5个回归模型的计算,最终可得出样本公司连续5年的绩效综合得分,因篇幅所限结果删略。
3.2.2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运用SPSS17.0对资本运营前后财务绩效综合得分间的差异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来进一步判断财务绩效的变动是否显著。
由样本公司并购重组绩效综合得分均值检验比率检验表(由于篇幅所限,该表省略)可以发现,资本运营在短期内改善了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绩效,但长期来看,财务绩效反而下降了不少。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资本运营在发生当年显著提高了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发生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得分却明显下降,第三年略微上升,但是在0.05的水平下并不显著。
总的来说,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行为带来的主要是暂时的财务绩效上升,长期来看,绩效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样本公司选择的资本运营模式可能并不合理,或者在行为过后没有进行后期的进一步资源整合,行为趋于短期化。
3.2.3 不同类型的资本运营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不同类型的资本运营行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和方式不同,因此会对企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下面将资本运营按扩张型、收缩型和重组型分类,分别研究其对样本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财务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按照经济学对市场结构的划分,建筑领域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行业利润率较低,建造合同成本占工程造价的8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施工企业间竞争已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致使招投标的价格越来越低,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压价让利,甚至为中标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增强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施工企业大部分的项目成本管理都实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建造合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改进建造合同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日益受到施工企业的普遍重视。
一、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部门目标不一致
一般的施工企业,项目部只管接工,并完成上交资金指标,这样就造成项目组视完成上交资金数为硬指标,成本节约为软指标,对降低成本缺乏动力,难以将项目合同成本管理工作摆在主要位置。财务部进行成本核算,能发现成本的变化和利润的高低,但对项目部鞭长莫及。这样,项目部一接到工程,就忙于做购材料、买设备、选队伍等开工前的准备活动,疏于项目成本的前期策划,不能及时制定项目目标成本,并把合同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合同成本管理唱不了主角,其结果是风风火火投标,高高兴兴中标,辛辛苦苦施工,实实在在赔钱。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经常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从表面上看来,这样做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实际上谁也没有承担成本管理责任。
(二)轻视资金时间价值
建造工程项目一般工程量大、建造周期长、造价高,工程建造款一般由委托方按照合同商定的付款比例和时间分期支付给建造方。由于委托方一般在工程项目达到一定建造阶段验收合格后,支付相应阶段的进度建造款,建造期间的部分建造款待工程验收合格后一次付清,因此建造方往往需要贷款垫付部分工程建造资金。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成本指的是直接成本,包括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的损耗等,而从财务管理角度而言,企业向银行借款垫付的工程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是作为期间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而且最近国家多次调高利率,使企业的利息负担加重。这样算起来,可能某项目盈利了,但施工企业是亏损的。另外,一个施工企业往往有几个项目在同时运行,不同的项目委托方支付工程款的时间是不同的,企业财务部门没有将资金统一管理综合利用,一部分项目的资金有暂时的结余,而另一部分项目需要的资金在向银行借款,这样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多产生了利息费用。
所以,不同的付款方式、不同的时间付款会产生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导致不同的财务费用和工程建造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
(三)建造合同的责任成本不明确,不利于奖惩机制的运行
在有些工地,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材料堆放散乱,没有及时清点,变质锈蚀严重,有效利用率低;在材料的领用上,不按定额发料,施工人员以耗代领;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设备使用及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的现象。这些都不是个人的问题。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以企业为家,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只能归于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这种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不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有些施工企业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干完活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不能做到财务成本信息的及时处理与收集,无法对成本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但是没有有效利用,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财会、采购、营销、人事、物资管理等子系统分割,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财务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解决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全员参与,共同制定和执行合同目标
项目部门的相关人员对企业的费用支出很熟悉,知道哪些费用该花,哪些费用不该花,哪些成本能够控制,哪些成本不能控制,他们能找到成本控制的最佳途径和办法。财务部门的人员能根据会计资料中成本核算的数据,发现成本控制的结果有没有脱离目标成本,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因此,项目部门、财会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要互通成本控制信息,交流成本控制经验,企业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企业每个职工的劳动成本,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之中,应克服那种只管干活拿钱,不管投入产出的传统观念,人人都应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二)进行资金集中管理,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虽然项目部具有相应项目资金的分配权,但企业具有资金的协调平衡权,可以减少所属单位在银行的开户数,将资金高度集中使用。虽然说对某个项目要专款专用,但施工企业可以利用项目的进度对正在上马的几个项目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资金,这样既不会造成某个项目的资金闲置,也不会因某个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而向银行或其他企业取得高息借款。这不仅加强了公司资金管理力度,而且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施工需强调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项目使用资金,需上报资金使用计划,公司按其使用的资金额度协调平衡,这样财务部可以提前筹集和分配资金,以降低向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
因此,施工企业需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在制定工程预算或进行合同谈判时尽可能地争取有利的付款方式,使建造工程项目取得好的效益。
(三)制定目标成本,分解责任成本,严格考核,有效奖惩
对于项目的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第一步,做好成本预算。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当地劳务、材料价格;收集施工的成本和利润水平资料,编制施工预算。第二步,编制成本计划。采用因素分析法把预算成本分解到各成本项目,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明确责任,奖惩挂钩,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根据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和拟定的增产节约措施,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第三步,加强成本核算。分清成本核算对象,按工程项目进行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的成本归集。第四步,开展成本分析。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用于考核和奖惩,一方面在以后的工程中进行改正或推广。第五步,严格考核,实施奖惩。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和给部门职工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考核,奖惩是对考核结果的利用,是巩固成本控制的有效方式。立即兑现的奖惩可以很好地引导相关人员去争取出色地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以下细节。在施工消耗过程中,对材料实施控制时,可以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生产、供应和财务部门要认真、科学地重新完善和制定限额领用办法,科学地确定限额领料的依据,在“限”和“额”两个字上做文章。对工程现场未用完的材料要有人负责及时清理,回收入库。限额领料的依据应以施工蓝图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为基础,由生产、供应、经营、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限额标准。凡是超出定额用料,必须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低于定额用料,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减少大修理费用的支出。对机械配件、工具用具、低值易耗品等,建立领用卡片及以旧换新制度。
(四)引进ERP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
财务管理可以资金的形式触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是其他部门达不到的。实现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管理不能只单纯实现成本管理信息化,同时还要确保公司的人力资源、材料采购、客户关系、工程建设、库存管理等模块也要实现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管理。这样才能做到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对接,使各模块能够相互牵制。这样一来,使财务成本管理做到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事后成本分析,确保工作效率提高,增加企业利润。如果不建立各部门有机联系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人员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产品成本的归集和财务会计核算,就不能真正承担起财务成本管理职责。
“拨开乌云见晴日”,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施工市场,只要企业能克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问题,能够全员、全过程具备成本控制意识,环环相扣、相互配合,考虑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时间价值,有效使用资金,使用先进的ERP系统,各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用其他部门的信息,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企业必然能在高手如林中蓬勃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李永蕊.财务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东北财务大学学报,2007,(12).
[2] 夏裕祥.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做法.上海会计,2002,(9).
[3] 吴英.施工企业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企业,2008,(3).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一、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资金作为依托,且通过多种价值的形式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优势,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要对项目做好成本的控制,并且指导与监督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较少的支出费用,需进行资源调控,以确保企业可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一)财务管理为中心成本控制。为前提企业如果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团队,既可以为企业提高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又可以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利益,良好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也可以合理的对资金进行配置与重组,避免出现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良问题的产生。(二)重视财务管理着眼成本控制。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企业必须要在不同的市场机制之下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且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更要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之下,开展多元化的投资业务,而财务管理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导企业寻得适合的发展道路,权衡各项经济活动,使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因素便是成本控制。(三)深入施工企业确保施工安全。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来说,两个重要的职能便是既要处理好企业与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又要处理好企业内容资源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的竞争力,而这两大职能要想做好合理的资源配置,财务管理工作不容小觑。
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内容与作用
(一)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内容。财务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之下,对企业资产购置、资产通融、现金流量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的整合型管理工作。而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最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要确保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要确保资金流的顺畅,避免现金流断裂的现象发生,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成本控制便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其成本控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原料费、人工费和耗材费用等,间接成本则主要指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总和。(二)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作用。1.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来说,通过道路桥梁施工的行为是其企业产生利益的主要途径,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工作,可以使利益最大化,既要做好企业日常的工作成本记录,又要很好的控制道路桥梁施工的各项开支,应在保证道路桥梁质量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的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企业创造极大的利益。2.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相当激烈的,这时,能有效地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就会直接使施工项目顺利的进行,且顺利的取得施工权,在道路桥梁企业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基本上每一个施工企业的基础施工成本都是相差不多的,当通过最低价获取中标率之后,就需要开展对道路桥梁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以便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缺乏较为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许多的道路桥梁施工企业之中,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仍采用传统的方式,且对于财务管理等工作的目标尚不明确,因而,就会导致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存在财务管理制度陈旧的问题,除此之外,职能部门目标也不明确,比如资金管理部分、发票管理部门、应收应付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等诸多职能部门,尽管不同的企业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但传统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本上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财务问题。但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财务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匮乏,就会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影响,因此,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完善,将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具体的细分、细化与设计,使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可以顺利的开展。(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意识淡薄。在道路桥梁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许多施工企业认为企业最应看中的就是施工,工程任务完成情况、提升进度、改善质量等才是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的,而财务管理问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就出现了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观念较为淡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够的现状,根本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之中的各个方面,企业中各项管理的好坏都会最终通过财务管理方面有所体现,成本的管理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成本管理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成本被降低,利润自然得到提高,但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却仅仅重视工期与进度,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必须要不断地提高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与重视程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三)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是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的,然而在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企业之中,财务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并不完善,财务管理的工作不被重视,对于财务监督的工作制度也并不健全,监督能力发挥不到位,最终导致监督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出现,正是由于这些漏洞,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成本控制等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制约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需要监督工作人员践行工作理念以及工作制度,要将财务与成本的管理监督工作联系起来真正的进行运作,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监督机制进行良好的设计,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对其重视,既要将监督工作机制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也要对监督工作的各项安排积极完善,要有专门的监督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将财务的监督工作更加的细化,这样才会使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等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建立规范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制度。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要想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制度,以此来约束和指导工作的完成,在进行规范制度建立的时候,要确保其科学性与规范性,以国家政策法规作为依据,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保持高度的一致与统一。(二)加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环境建设。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要构建良好的环境,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实施,既要树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又要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相互联合与配合,为财务管理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的效果,对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来说,必须要重视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断地提升,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要具有一定的资质与水平,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端正的态度,以此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提供保障。
五、结语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若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只要企业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不断地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不断地投入精力,建立良好的、健全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为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才能为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作者:高玉芝 单位:绥中县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丽月.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49):59-60.
论文摘要:从财政支出视角,对1976~2008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状况进行简单评估,探讨在政府意愿和财政能力不发生逆转的条件下,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问题。
一、 引论
2006年3月中央提 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刘尚希(2007)、贾康(2008)、迟福林(2007,2008)、丁元竹(2007,2008)等人对基本公共服务做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
从概念上说,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国化的一种表述 ,其涵义接近于欧美国家的“普遍公共服务”,即政府应平等地服务于每一个公民。结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本文如此定义基本公共服务:根据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政府利用可支配的公共资源,满足全体公民最集中、最迫切和最低水平的公共需求。
上述定义是本文的立论基础,它界定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导力量、受益对象和覆盖范 围。本文试图对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做一简单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所必须的制度安排。
西方的发展历史证明,不论奉行什么国家理论,不论什么政党执政,在“普遍公共服务”应由政府供给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欲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将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既可以缓冲和分散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集聚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又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藉此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一个简单评估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民生问题却日益突出,这偏离了我们的常识,也恰恰说明多年来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某种忽略。因此,考察改革开放之后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所面临的形势,为深化改革奠定可靠的基础。本文以1976—2008年为区间来研究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一)财政支出结构与基本公共服务
由1976~2008年的财政支出数据 ,可以分析30多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结构 中的变化状况,归纳如下:
1.前30年(从“五五计划”到“十五计划”)经济性支出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稳居第一 ,表明经济建设是政府职能的重中之重。2006年,经济性支出是10734亿元 ,首次下降为第二位 ,2007~2008年 ,该项支出继续低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2.“五五”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为761亿元 ,“十五”计划达到34501亿元,增~II143.7倍。2006—2007年,该支出分别是10846亿元和15435亿元,2008年明显增加。然而 自“八五”计划开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越来越滞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见图1)。
3.1986年以来行政管理支出迅速膨胀,到2006年该支出增长了33.4倍,之后的两年,保守估计增长也分别在4O倍以上。政府消耗了可观的财力,而弱化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积极性。
再从经济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该 比重从“五五”计划的59.89%逐期下降到“十五”计划的29.14%,2006一2008年均低于27%。而基本公共服务支 出占财政支 出的比重,由“五五”计划的14.40%跃升为27.18%(“九五”计划),2007年为29.12%,2008年则超过了30%。
总之,1976 2008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确实出现了快速增长。然而在前3O年间,经济性支出在总量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均强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这种局面到2006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基本公共服务的上述二项指标首度超过经济性支出,并在随后的两年继续提高,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有了重大进展。若进行国际比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偏低。比如说直到2007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29.12%)才刚超过1995年全球低收人国家的平均支出水平(27.5%)。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上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存在争议。我国不必拘泥于西方 国家 ,特别是北欧福利国家的既有做法,去单方面追求某些数值指标,而要紧密结合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广大公民的基本公共需求,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二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的变化
1.教育支出。教育支出额从“五五”计划到“十五”计划增加了42.7倍(见图2)。2006~2007年教育支出分别是 1978年的72.8倍和94.1倍,2008年更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五五”计划为7.95%,“十五”计划是12.15%,2006~2007年在 14%以上 ,2008年下滑到 I1.2%左右。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对 比,如泰国是22.44%(2000年),墨西哥是22.54%(1999年),显然我国的教育支出水平较低。而且该支出占GDP比重,我国一直在3%以下,五年峰值为2.54%(“六五”计划),年度峰值为2.86%~、2007年)。
考察教育支出,首先有必要关注教育费用在政府与家庭间的分布。2O世纪9O年代以来,学杂费占教育费用的比例骤然上升,意味着政府支付的份额在压缩,家庭承担的部分在扩大,客上产生了政府转嫁支出责任的结果。中央政府从2006年起,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力度,首先在西部农村地区实行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2007年 “两免一补”政策向中东部推广,2008年在试点城市全面铺开,并把中央与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调整为8:2,政府重新回归教育公平的维护者而非旁观者的角色,同时急需改善财政支出效率。其次,因为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2l1”和“985”工程建设,高等教育支出快速增加,基础教育支出相对减少,教育支出的层级结构趋于 “倒金字塔型”2006~2008年 ,这种结构出现了可喜变化。最后,过去十几年的教育收费化改革 ,强化了教育资源在城乡和区域间以及它们内部分配极不平衡的格局 ,引发了人群之间接受 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差距太大,严重损害了作为社会公平重要基础的教育公平。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自身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但要彻底扭转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2.社会福利支出。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财政性社会福利支 出的绝对额增长较快 (见图3)。然而它的支出水平较低,其所占GDP的比重 ,“五五”计划为O.56%,为前30年间的最高点,而后逐渐下降,“九五”计划时最低 ,仅为0.19%。2005年以后,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度增加,分别是4394.11亿元、5396.01亿元和5517.83亿元。出于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回应,2007~2008年 ,社会福利支出远远高于历年。但是,从社会福利支出内部结构看:1976~2008年,抚恤支出水平较平稳 ,在25%上下移动 ;救灾支出比重长期偏高,五年峰值达49.88%(“五五”计划),年度峰值为66.73%f1976年 ,“唐山大地震”),“十五”计划降至10.12%。由于2008年南方大面积的低温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救灾支出成倍扩增;救济支出先降后升,说明市场改革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繁荣 ,绝对贫困人 口锐减 ,另一方面却诱发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扩大,相对贫困人口猛增,救济支出反而快速上涨;退休金支出比例前20年在14%一19%之间小幅浮动,后10年下降为9.7%左右,2006—2008年,该比例也与老龄人口比交叉爬升,不但凸显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不稳定,而且日渐庞大的老龄人口累积了更密集的养老金支付风险。
十分关键的是,现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和支出水平 ,不足以使全体城乡居民受益。尤其是占劳动力绝大多数的农民、农民工和乡镇企业工人 ,他们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生力军 ,也往往是自我保障能力较低的群体,却游离于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从根本上降低了社会保障支出的效率。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未同步惠及承受力较弱的社会群体。直到2005年以后 ,才陆续有东部发达省份的某些市县提高了养老保障标准,并全面覆盖到城乡居民,而当前的重大改革任务则是省级统筹的平衡。
3.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对人力资本的健康投资,二是防止不利群体因病致贫。
我国卫生财政支出规模逐期递增,“十五”计划卫生支出超过了之前五个 “五年计划”的总和。2006年以来 ,政府卫生支 出显著增加 ,依次为 1421.22亿元 、1973.76亿元和1948.71亿元,它 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前3O年最高是5.87%(“六五计划”),最低是3.94%(“十五计划”),2006~2008年三年的平均水平为3.55%。但是卫生财政支出与卫生总费用的缺口愈来愈大(参见图4),2006—2008年则延续了这种趋势。如果置于国际背景中比较 ,我国卫生总费用 占GDP的比重2004年为4.7%,既低于转型国家俄罗斯(6%)和发展中国家巴西(8.8%),更远低于发达 国家美国(15.4%)和 日本(7.8%),与尼日利亚(4.6%)基本持平。就卫生费用的构成而言,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比例连年下降,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飞速攀升。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分摊比例,1978年为79.6:20.4,2004年为38:62。在上文提及5个代表性国家中,卫生支出的个人负担部分,我国只低于尼日利亚(30.4:69.6,2004年 ),比其他4国都高。而且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的配置极不对称,约80%的医疗卫生人员及设施集中于只拥有不足40%人 口的城市,占60%左右的农村居民只能排队享用20%的医疗资源。因此,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政府不仅要增加卫生支出 ,尤为紧迫的是,要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尽早健全以“预防为先”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体制。否则,更可能被“锁定 ”在社会公平与公共财政效率双双受损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可概括为: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虽然逐年递增,但水平偏低,与经济快速增长和财政大幅增收的趋势并不匹配;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在政府层级间的支出责任模糊,导致了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过大;第三,财政支出不够透明,公众参与和监督缺乏 致使财政资源的“自利性配置”倾向显著,效率欠佳;第四,对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考核评价,更强调在GDP国际性和地区性竞赛中的表现,而漠视了社会发展。2006年以来 ,我国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和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比,还只是刚刚开始。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经济发展规律在起作用,即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虽然来自国际比较的数据并不完全支持该种解释;(2)片面的“经济建设中心论 ”赋予了经济增长以压倒性地位,社会发展成为“蛋糕周围可多可少的奶油”;(3)经济增长的成果稀释了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4)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缺乏健全的制度安排。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安排
基本公共服务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冷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建立如下制度安排,将被证明是有效的。
1.基本公共服务分工制度。通过充分的公共讨论达成一致,确认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范围,如拟定为五项,即基础教育与就业培训、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并将五个项目明细化,依据一定标准分为中央项目,地方项目和中央与地方共担项目,界定好各自的侧重性分工和法律责任。同时为了激发地方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允许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五个项目的优先序列。
2.公共财政制度。政府核心职能的履行,是以巨额财政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构筑公共财政制度主要指向如下几点:(1)改善预算支出结构。有计划地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相对调整经济性支出,严格压缩行政管理支出,协调三类支出与可支配财政收入的对比关系;(2)改进转移支付。由于城乡之间、东 中西部之间的非均衡发展 ,因此 ,转移支付既要有效缓解地方的财力紧张,以提供法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又不能因此拉大发展差距,产生新的不平等;(3)改革中央与地方关于财政权 的配置。必须以“一级政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为 目标 ,理顺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权配置关系,确保地方的财政支付能力。
3.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对现代政府而言,是不可回避的义务,对公民而言,是享有信息 自由的权利起点 ,也是后者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 以实现的先决条件。鉴于我国已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先行选择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信息充分公开,及时公开,并逐步规范化,以此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信力,避免产生“政府买单 ,百姓不卖账”的消极局面。
4.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政府绩效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时代,它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有机构成。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包含三条:一是控制行政总成本 ,扭转其恶性膨胀趋势;二是采用开放性评估 ,委托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也可聘境外专门机构)主持评估 ,以突破“自说 自话 ,自评 自夸”的窠臼;三是关注公民满意度 ,把来 自公 民评价的压力转化为政府追求绩效的动力;四是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对接起来,突出基本公共服务类指标的权重,引导政府及其主要官员关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迟福林.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J].当代经济,2008,(5):6.
[2]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视角[J].浙江经济,2008,(8):61.
[3]刘尚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路径与方案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7,(60):12.
[4]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J].经济研究,2008,(10):8.
[5][英]阿瑟·侯赛因,尼古拉斯 ·斯特恩.中国的公共财政、政府职能与经济转型比较(29)[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9.
关键词: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内控制度;审计重点分析;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3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是综合反映竣工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财务情况和建设成果的总结性报告文件。它可用以反映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基本建设支出,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价值,是建设单位向生产使用单位办理建成财产移交、确定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依据,也是向国家或企业报账并最终转销基本建设拨款的文件,也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审计人员依法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竣工决算的审计监督,对提高竣工决算的质量,正确评价投资效益,总结建设经验,改善建设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结合最近几年从事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实践,以民航空管某航路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实践案例为例,针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审核、审计重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如何提高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质量的有益思路方法。
一、民航空管某航路工程审计案例的基本概况
1.200×年×月5日,民航局下达《关于××航路改造工程子项任务书的批复》(民航规财函〔200×〕4××号)。
2.200×年×月26日,民航局《关于××航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民航机函〔200×〕8××号)。××航路改造工程批复投资1.4亿元,资金来源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批复的建设内容及规模:
(1)××航路华东段。
①荣成二次雷达站工程:建设荣成(烟台)单脉冲航管二次雷达站,台址位于威海与荣成之间的杨官屯,征地9亩(含道路)。雷达站建筑面积610平方米,塔高24米,配置雷达天线罩。供电采用二路市电及一部柴油发电机。传输采用一路光纤及一路卫星。配套建设暖通、空调、给排水、道路、消防、避雷等设施。
②新建青岛航管自动化系统1套,包括:局域网3套、多雷达处理器2套、飞行计划处理器2套、雷达管制席4套、塔台管制席1套、网络数据记录仪2台、系统软件1套、雷达前置处理系统l套、GPS时钟设备及接口1套。新建青岛12席位内话系统1套,扩容威海、连云港VHF遥控系统各1信道,配置威海、连云港VHF遥控台比选器、延时器各l套,配置青岛管制员训练模拟机2台。
③青岛航管楼改造:包括机房整修、配置1套80KVAUPS、改造空调及避雷接地系统。
(2)××航路东北段。
更新大连单脉冲航管二次雷达:与更新的航管一次雷达合建,台址位于大连市西北方向的南山,为原东芝一、二次雷达站站址。雷达站建筑面积618平方米,雷达塔高13米,配置雷达天线罩。供电为二路市电及一部柴油发电机,本次新建一路市电及配置一部柴油发电机,配置1套80KVAUP。传输为一路光纤及一路微波。配套建设暖通、空调、给排水、道路、消防、避雷等设施。购置维修车l辆。
(3)××航路锦州段。
建设锦州航管单脉冲二次雷达站,台址位于锦州西北方向的阎井寺,距锦州机场8公里,征地2.7亩。雷达站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塔高15米,配置雷达天线罩。供电采用二路市电及一部柴油发电机,配置1套50 KVAUP。传输为一路光纤及一路卫星。配套建设暖通、给排水、道路、消防、避雷等设施。购置维修车l辆。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为了保证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质量的效果,在进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时,首先要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
1.审核内部控制情况
该航路工程由民航空管总局牵头,下面各空管分局及所属空管站分别实施,属于三级单位分别实施并对各所属分管项目进行基建财务独立核算,由民航空管局汇总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因此具有多点实施,管理分散,基建财务管理模式差异化等特点,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要面对点多分散等难度。为此对各所属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变得非常重要。该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如下:
1)该航路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根据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单独设立基建账,进行会计核算;2)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簿设置和账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3)是否落实基建人员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实施职能化分工和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4)是否制定了基建财务结算管理业务流程和规范的会计核算程序等;5)是否对项目建设活动中的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6)是否依据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是否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基建财务报表。
2.在建设单位多点实施、管理分散和基建财务管理模式差异化的情况下,审计内控制度的实际遵循情况。对严格按照内控制度执行的予以肯定; 对内控制度执行不利、甚至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予以揭示并督促改进。
三、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重点分析
为了保证该航路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重点分析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明确该航路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目的及程序,是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首要工作。根据审计计划和所了解的该航路建设情况确定审计程序。
2.收集与该航路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有关的各种资料并编制资料清单。如是否提供工程项目批准建设、监理、质量验收等有关文件;是否提供概算资料及招投标文件;是否提供合同及协议书;是否提供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是否提供计量支付书;是否提供有关开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土地证等;是否提供竣工图及竣工验收证明报告;是否提供竣工决算报表及竣工决算说明书;是否提供工程监理报告;主要材料及设备发票;工程项目点交清单及财产盘点移交清单等。将已提供的资料装订成册,未提供的资料作好记录。
3.审核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应包括从筹建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支出费用,即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等。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一般包括竣工决算报告说明书、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及明细表、工程决算审核情况汇总表、转出投资明细表、待摊投资明细表等。
审计人员重点审核该航路工程各分管单位实施部分的决算编制工作,审核有无专门组织,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遗留问题处理是否合规,尤其涉及到的征地拆迁问题及土地证的办理问题。审核报表的真实和合法情况及竣工决算说明书的准确与真实情况。最后对经各分管单位实施部分的决算报表汇总编制的竣工决算报表进行审核。
4.审核竣工工程概况表的真实、完整性。具体包括:
1)审核占地面积:该航路工程涉及到多个地方的占地问题,因此准确地汇总核算。设计占地面积包括初步设计确定的面积和被批准的实际用地面积。审核时注意批准用地文件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并将批准计划用地与实际用地表格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表差异的原因。
2)审核建设时间:该航路工程因涉及多地实施,故要对各实施单位的开工时间进行审核,审计时注意审核:开工时间应以开工报告批复以后或开工报告批复的时间为准;竣工时间以试运行结束为标志。
3)审核完成主要工程量与工作量:该航路工程审核办法是依据××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出具的工程结算报告与单项工程的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对照审核。审核中发现不符,找出原因并进行处理。
4)审核收尾工程:该航路工程所列收尾工程应与单项工程验收报告的估计相符。如果发现不符,应分析原因并作处理;根据总概算调整批复,核实尾工工程的未完工作量,留足投资。防止新增项目列作尾工项目、增加新的工程内容。
5)审核建设成本:该航路工程建设成本的审核:依据××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出具的工程结算报告与单项工程项目按照建设成本的构成,分别编制对比表,逐一审核。建设成本包括建筑安装成本、设备和工器具成本及其他费用成本三项。
6)审核土建中的主要材料消耗:该航路工程主材消耗一般包括钢材、木材和水泥。审核的办法是依据××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出具的工程结算报告对照各单项工程的竣工验收材料和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加以汇总。
5.审核竣工财务决算表的真实、完整性。主要包括:
1)审核交付使用资产和在建工程及转出投资。审核该航路工程交付使用资产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交付条件,移交手续是否齐全;成本核算是否准确;核实该航路工程在建工程投资完成额,核实未能全部建成、及时交付使用的原因;转出投资:审核列支依据是否充分,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真实,合规。
2)审核该航路工程库存设备器材的真实、完整性。该项目包括设备和器材两项,由于空管设备器材复杂,有的属于精密仪器仪表,有的属于系统类资产,还涉及到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问题,因此对资产价值的正确归集就成为审计的重点目标。
3)审核该航路工程应收应付款。应将应收应付款列出明细表,然后由审核人员对照明细表逐项审核,必要时进行函证。
4)审核拨款累计支出及资金结余情况。该航路工程拨款累计支出应与各实施单位的年度财务决算拨款项目的累计数一致,也应与开户银行的拨款账上的支出一致,并进行汇总才能反映其真实、完整性。
6.审核该航路工程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及明细表真实性。审计方法是:审核表中所列内容是否真实、正确,表列交付使用资产的数量、价值与实际交付使用的数量、价值是否相符,有无虚报、重报等。
7.审核待摊投资明细表的真实、正确性。该航路工程待摊投资包括征地拆迁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设备检验费、工程质量监理费、审计费、招投标费、其他待摊投资等。建设单位管理费主要审核其列支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审核其占总投资的比率是否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监理费、审计费、招投标费的审核,主要审核其支付标准有无超过国家有关规定。 重点关注征地拆迁费的审计。
8.审核竣工决算分析说明的真实、正确性。竣工决算分析说明是竣工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决算报表的分析和补充说明,其内容为:项目概况、资金来源情况、基本建设概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建设成本和投资效益分析、经验教训等。
1)该航路工程的总评价。从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和造价四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进度:主要说明开、竣工时间、对照合理工期和要求工期是提前延期;质量:要根据竣工验收委员会或行业质量监督部门的验收评定等级,对合格率和优良率进行说明;安全:根据人力资源和施工部门的记录,对有无设备和人身事故进行说明;造价:应对照概算造价,说明节约还是超支,用金额和百分率进行分析说明。
2)各项财务和技术经济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
该航路工程经审计分析如下:
本项目批复投资140,160,000.00元,实际完成投资123,856,662.60元,节约投资16,303,337.40元。批复投资完成率88.37%,节约投资11.63%。全部作为交付使用资产处理。其中:交付固定资产121,332,712.86元,占比97.96%;交付无形资产(飞行数据处理系统软件)2,523,949.74元,占比2.04%。
3)审核建设项目及概算执行情况。审核该航路工程建设是否按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各单位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批复的概算执行,是否有概算外项目和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问题,是否存在经济损失和重大质量事故。经审计分析该航路总体概算执行情况: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概算批复执行,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使得总体投资控制在批复的概算范围内。批复总投资140,160,000.00元,实际完成投资123,856,662.60元,节约投资16,303,337.40元,各单项工程均未出现超支现象。
4)该航路工程管理经验、问题和建议。
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展过程中,注重工程质量和进度,更强调科学管理和协调配合,通过实践,对搞好工程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强化设计,加强配合;实行定期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
四、提高审计质量的有益方法
根据以上审计实践,本文认为要提高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程序。要对建设单位工程竣工决算过程涉及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尤其要增强在建设单位多点实施、管理分散和基建财务管理模式差异化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审计的极端重要性,对建设工程管理流程进行初步的评价,对内控制度的关键点和薄弱点做到认识到位。
2.高度重视审计依据的重要性。掌握财政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及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标准,适时了解政策法规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3.熟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对工程造价有关知识要有初步的了解和运用,对工程造价人员出具的竣工结算报告的内容及编制依据要有初步的了解,对其依据的合同、书证、物证及定额计价政策要熟悉。
4. 强化与相关的基建财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人员的协调配合,要注意与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技术审计相结合,因为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技术审计是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基础,要利用前面的审计成果,必要时进行延伸审计。
参考文献:
[1]陈力生,沃建荣.新编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2]高雅青,李玲,时现.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案例分析.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3]苗曙光.建设项目工程结算编审与筹划指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1 实施背景
物资成本是施工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而物资成本很大程度上受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施工企业物质管理水平高,则该企业物资成本乃至项目总成本一般能得到有效控制。基于这一考虑,为提高企业效益,国家电网公司以推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契机,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物资集约化采购,以期优化包括电力施工企业在内的行业成本。
集约化是现代大型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集”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财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归拢集中,做到有效管控;通过“约”实现在生产要素统一配置的过程中节俭、约束、高效,做到科学使用;通过“化”实现上述管理措施制度化、系统化,做到长期见效。进而达到集中力量、高效管理、降低成本、长远发展的目的。在电力企业实施物资集约化采购,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2 实施集约化采购的优势
2.1 能够有效节约采购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集约化采购变分散零散采购为集中批量采购,同一种产品选择批量采购更加具有价格优势,便于在于供货商议价时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防止出现小区域内供货商集体抬价行为的发生,从而直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集约采购后还可在保障供应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进度灵活确定材料进场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使资金效益最大化。
2.2 便于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保证采购质量
实施集约化采购后,可以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科学选择供应商,在质量、价格对比的基础上选择最优产品。同时,便于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通过对供应商供货时间、供货质量、售后服务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及时评价供应商工作绩效,并根据绩效情况选择继续合作或终止合作,进而保持企业供货商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状态。
2.3 便于与供应商建设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集约化采购后,企业批量采购行为在与上游供货商谈判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供货商必须重视长期集约采购的“大客户”,有助于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乃至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需要,要求供货商必须加强某类产品的改型升级、技术改造等。
2.4 便于实现公司物质采购信息化管理
实施集约化采购后,公司可建立统一的物资采购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更新分析各类物资最新价格、市场供需情况等,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判,进而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5 便于加强对各级下属单位的物质管理
实施集约化采购后,通过区域物流站,对下属单位乃至各个项目实现了跟踪管理,从计划统筹、采购管理、物资核销、现场管理等都能实现一本帐,全盘了解。
3 开展集约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3.1 价格阶段――节资率
集约化采购带来的最大利益就是规模效益带来的成本优势。前期,国家电网公司选取单体价值大、区域差异小、标准化程度高、品种规则集中度高的220 kV及其以上设备材料由总公司统一集中采购。规定220 kV及其以上设备材料必须由总公司在统一的招投标平台集约化采购。按照这一采购方式,节资率(即采购金额与概算价的价差百分比)成为选择供货商的重要指标,在不考虑隐形成本的情况下,集中采购一般能节资5%―20%不等,成本控制效果明显。但这一模式下,选取的供货商与各用户部门的原供货商往往有一定差别。集中模式下供货商的交货速度、维护服务等不一定有之前原供货商响应及时,供应商与实际用户之间可能要产生一段“磨合期”。进而导致用户部门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对集约化采购进行抱怨和地址。
3.2 保障供应阶段――采购、供应效率
实施集约化采购后,物资采购必须经历物资需求计划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汇总、审核,发标、议标、定标,物资分发、配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行管理体制,涉及到多个层级、多个部门,耗费较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当前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一时间可能更长。与原分散采购模式下,用户部门随时提出采购需求,较短时间就能响应的形式相比,对用户部门的物资管理水平、物资管理体制都提出来新的挑战。集中采购与及时供应的矛盾日益严重。优化采购流程、加强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提高采购效益成为推动集约化采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增加批次招标计划上报效率和采购批次,另一方面应优化招标流程,采用年度评审、批次招标模式缩短采购周期。即每年年初进行一次年度供货商评估和资格预审,确定入围投标人,对入围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投标人按要求提交商务资信和技术文件后,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和商务资信的评分,并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收集导入上述评分结果,上述评分结果一经确定在一年内除发生重大变化外不再轻易修改。后续批次招标时,不再进行投标人的技术和商务资信的评分,而是直接根据投标人的报价以及供应商信息数据库里的投标人技术和商务资信得分情况,由价格分、技术分、商务资信分自动生成最终得分,产生评标综合排序表。此外,为保证采购供应效率,还应加强仓储管理、配送管理,通过建立区域化物资库,加强现有库存盘点和建立敏捷供应链系统,加强大区域内物资共享运输,提高配送速度。从招投标时间节点、库存调拨优先排序、配送优先排序等关键环节保证物资需求关键节点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3.3 策略优化阶段――合理利润、绩效评价、走势预判
集约化采购在初期是一种被动选择行为,主要依据投标人提供的投标文件来选择供货商和物资,对投标人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难以完全得到保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难免有时发生供应商选择失误的情况。特别是故意以低价中标,但在后续不断以各种借口要求追加费用、或者提品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供货商生产能力有限,无法及时供货或售后服务差等情况时有发生。上述情况的发生影响了集中采购的科学性,对企业正常生产、建设也带来不良影响。伴随这一现象,集约化采购必然会进入策略优化阶段,采购方作出若干策略优化。一是可以在评价方法上作出策略调整。可采用“区间复合平均价法”,不选取最低价为最优价,而选取合理的基准价格为最优价,保证供货商合理的利润空间,以避免低价套标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供货商绩效评价数据库。从供货质量、供货速度、售后服务、客户关系、工艺更新情况、近年来企业整体经营情况等方面对供货商进行量化考核,既可以考核供应商履约情况,还可以动态更新供货商的技术能力、商务资质变化情况,对考核得分低的供货商列入“黑名单”,以后无资格入围投标。对部分履约不到位的,还应建立责任追究和索赔机制。三是做好价格分析和走势预判。应建立主要物资价格变动信息库,及时记录更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主要物资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而把握主材价格变动规律,预判未来变动情况,选择最有利的时间节点和最合适的采购量,进而降低采购成本。
3.4 介入需求管理阶段――标准化和需求审核
传统的采购观念是需求确定后,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需求。实施集约化采购,至少可从两方面对传统采购观念进行更新。一是用标准化的产品去影响需求。推行标准化产品,强化统一采购标准应用,从源头促进电网设备通用互换,既可以降低采购复杂度、提高集中度,又便于统一施工工艺、提高建设效率;二是加强需求审核来影响需求。通过协助做好规划和设计,提前有效介入需求确定阶段,合理控制用户单位材料需求量,避免出现物资浪费、成本长期过高的情况。
上述四个阶段是实施物资集约化采购后必然出现的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并非完全是循序渐进,往往是交错发展。针对上述四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科学的予以解决就正是采购理念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
4 效果预期
关键词:功效系数法;绩效评价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分析,对企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1]。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2]。
1.功效系数法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首先要收集核实并整理企业财务报表,根据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报酬率等8个基本指标计算公式和资本收益率、不良资产比率等14修正指标计算公式,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计算获得基本指标实际值,然后定量计算基础指标得分和修正指标得分,并根据每个指标经济内容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数,据此就可以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包括总体分析、细化对比分析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等[3]。
1.1 基本指标计算公式[3]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
基本指标总得分=Σ单项基本指标得分
单项基本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功效系数=(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某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该部分权数
本档标准值是指上下两档标准值居于较低等级一档。
1.2 修正指标计算公式[3]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修正指标的计分是在基本指标计分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功效系数法原理,分别计算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部分的综合修正系数,再据此计算出修正后的分数。计算公式为:
修正后总得分=∑各部分修正后得分
各部分修正后得分=各部分基本指标分数×该部分综合修正系数
某部分综合修正系数=∑该部分各修正指标加权修正系数
某指标加权修正系数=(修正指标权数/该部分权数)×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
某指标单项修正系数=1.0+(本档标准系数+功效系数×0.2-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单项修正系数控制修正幅度为0.7~1.3
某部分修正后分析系数=该部分修正后得分/该部分权数
2.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分析
2.1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的指标得分
根据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公告的年度报告,运用上一节的公式计算该公司的财务绩效定量指标,结果见下表:
广安爱众2010年~2012年修正后指标分析系数及修正指标分数表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标准值,是由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和与之相对应的标准系数所组成,行业标准值参照国资委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它是采用全国统一的分行业、分规模、分档次划分方法,按全国企业上报的实际数据通过统计计算,按年公布的,标准值分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个档次,与之对应的5档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和0.2[3],[4],[5]。计算中,本挡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挡标准系数和上档标准系数根据实际值与行业标准值比较后确定,低于实际值的最大标准值属于本挡标准值,高于实际值的最小标准值属于上档标准值,对应于本挡标准值和上档标准值的标准系数为本档标准系数和上档标准系数。权数参照国资委公布的数据确定。上述数据确定后,根据基本指标计算公式和修正指标计算公式就可以算出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012年修正后指标分析系数及修正指标分数,上表显示,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中等偏上,且呈下降趋势。在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修正后指标分析系数中较低的是经营增长状况和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系数,显示这两个方面较弱。以下分析原因。
2.2 四川广安爱众企业绩效分析
自2002年改制上市以来,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在资产总量、经营区域和业务规模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规模达到32亿、年营业收入达到9亿元、拥有14家子公司、5家分公司;经营区域从广安发展到西充、绵阳、云南和新疆的跨地区跨行业集团公司,在“电力燃气工业”与“水生产与供应业”中经营业绩较好,但是,近几年公司增长和盈利能力乏力,通过功效系数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出,在财务层面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尚可,但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不乐观,近三年来各项指标在不同程度上也处于下降趋势中,能否解决销售利润增长和资金缺乏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资金短缺是公司的首要问题。公司从事的水电气生产和销售业务,管网管线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投资,这类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几乎没有积累资金。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财报来看,企业运营净流动资金分别为-5116万元、-31356万元和-64336万元,公司常年向银行短期贷款3亿元左右[6],[7],[8],运营净流动资金常年保持负数且据高不下,实际上都是依靠贷款及拖欠应付款在运作,在公司盈利状况不高的情况下,依靠贷款运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销售利润增长下滑是公司近年来经营困境中最严重的问题,尽管近三年的销售增长率保持在23%、23%和16%,但销售利润仅为9%、-8.75%、0.35%[6],[7],[8],做得越多,挣得越少是公司经营状况的真实写照,造成公司资产回报和资本回报都低下,在增加公司营业收入的同时怎样增加公司利润是公司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3.结论
通过应用功效系数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对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和企业实际绩效相吻合,证明了功效系数法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9)
[2]功效系数法与距离法相结合综合评价农作物[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3]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2,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
[4]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
[5]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0,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
[6]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