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8 17:05: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村法制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意识;管理体系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a key work of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create economic benefits,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full, the whole process of dynamic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hall adjust the management idea, perfect cost management system,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ctively, ensure project quality assurance at the finish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be low, so that the project cost level decreas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whole level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多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证工程质量,抓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加剧,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质量、安全、工期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并严格管理工程成本,才能使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成本的管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项目经理制度,以项目经理部为经营的单位进行核算,能使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人员具备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采取强有力措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许多项目经理与项目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实际上缺乏成本管理思想,也不能获得很好的成本管理成效。例如:技术管理人员只负责进度和工程质量,忽视了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孤立地采取技术上可行但成本高的施工方案;另外只管工程进度,为赶工期盲目增加人员和设备,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1.2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薄弱
我国现行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制度主要是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主要是对已经发生过的成本进行计算和归集,这实质上是一种事后控制。现实中,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不仅应包含成本核算,还应该包含施工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因为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只反映实际发生的结果,并作为对今后项目管理工作的参考,对将要施工和正在施工的工程没有多少帮助。建设工程产品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而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主要是过程管理,应当向事前和事中控制倾斜。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的施工成本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对最重要的过程不去管理,只管开头和结尾,成本控制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1.3控制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中,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是用不同方法分别管理的。项目成本的管理方法是成本会计的方法,仅仅把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目标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而不在项目进行时分析和控制。这一方法应用在项目结束时,结果无疑是正确的,能说明最终的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但是,项目的成本控制实际应是对项目进展过程的控制。一个项目工期短长短不同,其内部和外部条件也千差万别。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项目成本按设定的目标发展,而简单地把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的成本预计值与实际值的进行比较,无法说明在该时刻费用的差异是由于成本的超支或节约而造成,还是由于进度的超前或落后而造成,并不能给项目管理者提供以决策的信息参考,从而使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应该把信息管理的理念等新观念引领到成本管理中来。
1.4缺乏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者缺乏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工程质量的施工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施工质量管理紧密相联的,施工质量管理不力引起的质量低劣,同样会引起成本的增加。现阶段,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较低,对质量成本管理还没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在工程发包或招标时的建设单位的压价行为,使得工程承包价格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从而迫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偷工减料行为,这样会造成质量检验不合格后的返工现象发生,从而使施工成本增加。
2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应建立并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也应该这样做。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处于现场管理的最高层,在工程项目中负责工程效益和成本管理等方面,项目部的其他业务部门人员也都负有相应的 责任、权力及义务。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各种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例如: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项目经理的责、权、利落实不到位,项目部人员各岗位没有明确、具体的成本管理责任,或责任不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不与项目成本挂钩,只与完成产值挂钩。因此,项目的管理人员只满足于一般的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指标的完成情况,不去考虑更深层次的成本问题,对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高低的人、材、机费用等消耗量指标则漠不关心。所以说当前普遍存在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将责、权、利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2.2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是实现对项目成本全过程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对造成项目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保证其向有利方向发展,同时对于目标成本已经发生偏差的和正在发生偏差的各项成本进行纠偏,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3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
3.1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损耗和消耗,成本管理主要就是将不适当的损耗控制在最低范围。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应当具备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应当将施工成本管理纳入工程日常管理,接收施工中所反馈的各种成本信息,并有效地控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和消耗。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应牢固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项目部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制定各种措施使员工利益与成本消耗挂钩,增强员工的管理意识。
3.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保证。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就是要健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现场计量和验收管理等。并且应当制定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因为企业定额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的一项基础,更是企业对项目部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标准与依据。施工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制度、管理体系和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企业定额,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以保证企业定额水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项目施工前要编制施工图预算,项目竣工后要编制竣工结算。各种物资的收、发、领、用、退都要按规定手续办理,对库存物资和现场材料要定期进行盘点,保证实物和账务相符,这都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的过程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因此,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成本控制的纠偏工作,还应当强调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也即所谓事前和事中控制。事前控制,就是在施工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来制定施工成本目标、编制施工成本计划、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方案,为将来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做好安排,这对于将要施工的工程,做到心中有数,对将要发生的监控目标进行掌控,是非常重要的。
3.4加强工程材料设备成本的有效控制
工程材料和设备在工程建设的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节约,对于降低整个工程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材料的管理要从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要严格把好质量、定价、谈判、计量、入库、出库、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工程中发生的一切采购行为和采购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范围。在工程总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人工、材料、机械按成本目标纳入有效监控,随时预防和纠正施工中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的积压,切实把材料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4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为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我们必须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施工企业应当调整管理思想,完善成本管理体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参考文献:
张民义,席义安.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J].城乡建设.2003(04)
在我国报纸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发展较快。例如广东省的《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东莞日报》等不但建立了报纸信息数据库,而且还继《人民日报》之后进入了因特网,向全球推出了电子版,使国外的华人同胞能够及时地了解广东在改革开放中的新风貌、新变化。
但是,由于政策与机制、技术手段与设备、社会信息意识、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述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设想和改进措施,以期对今后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电视台、电台新闻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实践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1 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宏观调控不力,数据库建设重复现象严重
由于国家、地区间的宏观调控不力,主观上缺乏统一规划的思想意识,技术上缺乏网络环境的支持,属于事业单位的各报社缺少需求分析和用户界定,也很少注重数据库的利用率问题,致使各地方报社自行投资建库,造成数据库规模小,缺乏竞争机制,建库方式单一,在选题上重复与空缺并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例如《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各自都建有报纸信息数据库。由于同属于广东地区的地方报纸,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像“中国新闻”、“国际新闻”、“广州新闻”、“体育新闻”、“天气预报”、“金融证券信息”等报道,因为消息来源是一致的,所以几乎每天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目前,从总体上看,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开发重复现象严重;而从个别来看,由于地方报纸信息的地方性、复杂性与时效性和技术支持不够,以及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现有的报纸信息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
1.2 检索效果未如人意
一个实用可行的报纸信息检索系统应是外部特征检索、主题检索、分类检索、全文检索的综合应用[1]。目前已经建立的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大多都只有外部特征检索和全文检索两种检索途径(见表l)。
表1 广东部分地区报纸信息数据库可检字段一览
单 位
外 部 特 征 字 段
内容特征字段
广州日报
(起始)时间、时间版次、作者、标题
关键词
南方日报
(1993-1996)日期、作者、标题、栏目刊头、头版头条、版名、版次、体裁、版序、类目
(1997-)日期、标题、版次、版名
类目名称
关键词
羊城晚报
(1991-1993)(起始)时间、时间版次、作者、标题
(1994-)标题、作者、时间、专栏、版次、注释(专题报导名称等)
专栏名称
关键词
深圳特区报
标题、作者、时间、版次、地区、来源
关键词
一般的用户都能快速简便地从作者、标题、日期、版次等外部特征入手查找资料,但前提是用户已事先知道要查找的资料所在的日期及其他信息,否则,用户要想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查全查准资料,并非易事。数据库缺乏科学的辅助检索工具,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
全文检索与其他检索途径相比,虽然具有不需人工标引加工、便于查找文章细节、检索结果直接可靠、检索详尽彻底、使用简便易学等优点,但在不进行任何控制的情况下,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均可成为检索点,虽在输入方面大大节省了人力和存贮空间,却加重了检索方面的负担,使每次检索命令中的文献量偏多,筛选量过大,用户检索所需时间长,直接影响了查准率,造成了检索噪音。再加上“假义词”、同义词大量存在,更容易造成漏检错检,难以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
1.3 人员素质及其知识结构影响数据库发展进程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新闻资料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太高,知识结构不合理。据调查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新闻从业人员仅占全部人数的5%[2],信息学情报学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广东地区的新闻资料从业人员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大部分属于后继学历,而且学科专业不对口,从整体而言,同样存在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负责开发数据库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一般都不甚了解数据库所属专业,而数据库所属专业人员反过来也不懂计算机技术;负责开发报纸信息数据库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一般都不熟悉报纸信息的分类、主题标引等业务工作,同样,从事报纸信息业务的工作人员通常都不懂得计算机程序编写及系统设计等知识,或是只懂得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因此,常常囿于双方的沟通和知识结构差异的问题,都会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影响数据库的发展进程。
1.4 商品化程度尚低,不能向社会开放
目前我国已建的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大多只供本单位内部使用,一般不能向社会开放,能提供商业化服务的更是屈指可数。其原因是:
(1)地方报社的行政体制束缚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与商品化进程。
(2)信息市场发育水平低,信息的价值与价格关系没有理顺,地方报纸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与商品化缺乏大环境。
(3)社会信息化意识不强。一方面建库者对数据信息的社会性认识不足,只想独霸,不愿共享;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缺乏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的意识,习惯于从行政渠道下达的政策文件中获取信息,形成了信息需求上的惰性,即使是横向联系也要通过上级管理机构进行协调;加上对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了解不多,或是由于网络通信等问题而放弃使用数据库。
(4)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与人力投入。数据库是属于技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型的事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人力及技术力量的投入,难以快速启动建成并维持长期正常运转和提供服务。目前多数地方报社资金仍然比较困难,人手短缺,信息数据库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常常忙于内部服务,很难再向社会开放或开展商业化服务。
1.5 未能突出地方特色
大部分的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都只是把报纸上所刊载的内容收录入库,而没有进行深层次开发,没有把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的地方特色发掘出来。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尤其是有一些特定的地区、一些经济发展互动地区,这些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包括民俗和历史)、不同的人才群落、不同的文化研究机构、不同的信息资源、不同特色的地方产品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在地方报纸上有所反映,如果在建设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时,能把这些地方特色发掘出来,就能更好地为新闻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提供服务。
2 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发展的设想
在因特网席卷全球、我国“十大‘金’字号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的形势下,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如下的发展对策与设想:
2.1 采取地区联合建库方式
联合或合作建库应是信息网络时代的首选和长期的建库方式[3] 。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更应如此。
由于地方报纸的地方性与部分新闻来源的一致性,同一地方的地方报纸的许多内容都大致相同。如果随着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服务的社会化,社会各界对地方报纸信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人们期望在一个数据库中就能查阅本地区其他报社的报纸信息。在这方面“教育文献数据库”就是一个联合建库的例子。“教育文献数据库”是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教学处领导下,成立建库领导小组,联合中山大学图书馆、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广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等11所高校及师范院校图书馆共同参与建设,分散建库,数据共享。该库是“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录全国重点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文献,重点收录广东和港澳台出版的教育刊物(包括有关教育方面的地方报刊和年鉴),为各级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教育信息。该库的建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馆主管馆长及建库工作人员工作会议,协调建库工作;举办培训班,培训各成员馆负责标引和录入人员,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从1995年底开始建库至今,共录入数据15000余条,数据形式包括索引、文摘和部分全文,定期出版书本式索引文摘,提供教育信息。它不但得到了国家教委和广东省高教厅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而且还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好评。
“教育文献数据库”的经验表明:联合建库是今后我国数据库建设应该选择的一种建库方式。因此,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建设应该采取以下模式: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在各省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联合本省、本地区的地方报社共同建设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分工建库,数据共享,同时注意突出各报的特色;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本省市的其他专业报社、其他各省市地方报社和专业报社联通,组成全国报纸信息网络,进入覆盖全国的信息国道,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报纸的信息资源。
2.2 建设若干个实用的子库
地方报纸信息,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内容庞大、时效性强、类型繁杂、各种新名词、新术语不断涌现等特点的综合性信息。为了方便建库和用户检索,根据实用性原则,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可建成若干个子库,如人物数据库、会议数据库、经济新闻数据库、法律法规信息数据库、体育信息数据库、广告信息数据库、文娱信息数据库等。
2.3 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报纸信息是全面反映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教文化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咨询决策作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发掘地方特色应该是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开发工作的重点。如广东毗邻港澳,与港澳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经济合作关系,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市场经济体制占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又具有商贸优势,一向是华南的商贸中心;并拥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南下人才”。所有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都是广东特色。应当把这方面的报纸信息资源开发出来。《南方日报》社资料室从1996年开始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2.4 扩大收录范围,满足多层次、综合性的社会需求
作为地方报纸的专门信息数据库系统,新闻无论大小最好全部收录,要为查阅资料提供可靠的依据,力求做到只要是报上刊登过的,数据库都应能提供线索,找到具体内容,所以应该保证一定的完整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利用势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闻工作者及全社会对地方报纸信息的需求也会向综合性、多层次发展。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必须将收录范围尽可能地扩大,才能满足需求。
2.5 建立实用的检索系统
一个实用的地方报纸信息检索系统应是外部特征检索、主题检索、分类检索、全文检索的综合应用。目前主题检索和分类检索仍比较薄弱,甚至空缺。
2.5.1 主题检索
建立主题检索系统的关键环节是主题标引工作。主题标引的一致性、准确性直接影响文献检索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主题标引是对事物的特定对象及其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它可集中不同类之中的相关主题,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事物进行检索提问,解决了多主题、新概念层出不穷等复杂资料的加工处理及检索问题,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先进技术。
2.5.2 分类检索
由于一直沿用的《新闻资料分类法》已经陈旧、已不再适用于日新月异的报纸信息,各新闻单位有的根据本报纸信息的特点自编分类法;有的在《新华社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修订,改造成本报专用的分类法。再加上部分新闻工作者不习惯或不懂得从分类途径检索,致使分类检索系统利用率不高,甚至部分原设有分类检索模块的建库单位最近都放弃了分类标引。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存在着缺乏权威的地方报纸信息分类法,也不能失去分类检索这个重要的检索入口。建议编制专门的地方报纸的分面分类法。由于现有的新闻资料分类法均不适用于地方报纸新闻资料的分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类标引的进行,如果能够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制专门的地方报纸的分面分类法,将会有利于各地方报社开展分类标引的工作。
2.6 建设多媒体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
多媒体技术集声、文、图、影像、动画信息形式于一体,不仅可以用键盘和鼠标操纵计算机,而且可用笔语言、触摸屏幕来与计算机对话,使人们与计算机的交流达到自然会话的境界。建设多媒体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是信息时代的需要,也是新闻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迫切需求,如能建立多媒体的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必将为全社会提供更高质量、更为方便的服务。
2.7 在信息网络的环境下向社会提供服务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全球化,以及我国“十金工程”的建设的全面展开,利用信息网络高速、优质、便捷、廉价地传输和共享信息已经从梦想成为现实,为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向社会开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
《广州日报》图书阅览中心率先向社会敞开了大门。从1997年元旦开始,凡订《广州日报》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社会各界人士,只需交纳45元的借书押金及5元的手续费,均可办理该中心的借书证,免费上机检索该报数据库,上网浏览电子报刊和借阅图书报刊资料。迄今已有200多人办理了借书证,其中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居多。可见,不但新闻工作者需要地方报纸信息,其他工作在各条战线的人们也有着同样的需求。尽管《广州日报》图书阅览中心的做法距离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商品化的要求尚远,但毕竟开了向社会提供电子版地方报纸信息服务的先河,其经验十分值得推广和借鉴。
笔者设想,各省市、地区地方报社联合建设本省市、本地区的报纸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本省市的其他专业报社、其他各省市的报纸信息网络联通,组成全国报纸信息网络,进入全国的信息国道,走向国际互联网络。在这样的信息网络的环境下,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偿服务,将会使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兼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宋明亮 我国报纸信息数据库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1):60~65
2 李献线 关于建设和发展我国新闻数据库的思考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20
关键词:.NET三维详图设计软件详图深化设计 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
The developmentofTekla Structures 3D detailing software for Drawings dimension.
Zhou shubing
(Zhejiang Hang Xiao Steel Structure Co.LTD,Hang Zhou)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ekla Structures 3D detailing software using NET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a secondary development. NET is introduced through examples, to resolve the size of the software component diagrams created position is not clear, and even confusionsituation.
Keywords:. NET 3D detailing software design Tekla Structures Detail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U4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Tekla Structures作为一个优秀的钢结构详图设计软件在建模及节点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但其构件图纸表达方面,因其自身算法或者说中外图纸表达方式不同,其尺寸标注效果不尽人意,尤其是一些斜的连接板或非正交的构件,往往需要后期做大量人工处理。这样势必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因此,对Tekla Structures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用户需求,Tekla Structures公司在13.0的版本中推出了.NET的接口,通过此接口,用户可以利用.NET(可以选择或C#语言)对建模、节点及图纸做一些二次开发,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目的。下面作者通过.NET开发梁构件图纸尺寸自动标注工具的一个实例,阐述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所能带来的优势,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开发思路:
作为一个典型的梁构件,其组成主要有连接板、劲板、支撑牛腿、支撑连接板等。如何将这些零件准确定位,同时构件图面保持相对清晰整洁,方便车间工人按图加工制作构件,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尺寸标注原则。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及车间加工制作习惯,将标注的尺寸分3类:主零件轮廓尺寸、正交零件定位尺寸、斜交零件角度定位尺寸,例如:以支撑牛腿与梁中心交点作为工作点W.P.(Working Point),以板侧边、牛腿外侧中心点、支撑板外侧螺栓中心点作为组立点A.P.(Assembling Point),本次开发引进基准线定位原则,尺寸标注以梁最左边点作为基准线(Base Line),各定位点在增加到基准线长度的绝对尺寸。连接板、劲板板、水平支撑板等于梁腹板连接的板件在构件顶视图中显示为清晰明确,故相关的尺寸标注在顶视图中,同时根据梁中心线将板件分为上下两道尺寸标注,如此两道尺寸加上一道构件总尺寸就将构件在腹板连接范围内的板件定位尺寸清晰的标注出来了,简洁不失精度要求。同理在梁的前视图中主要表达与上下翼缘连接的支撑牛腿或板件。
3、所需实现的界面及功能:
软件通过4个按钮来实现“顶视图”、前视图”、“剖视图”、“选择图纸列表批量标注”的功能。
4、代码实现过程简介:
关键功能及代码介绍:
“拾取视图”代码需用到Tekla.Structures.Drawing.UI命名空间。
TSD.ViewBase pickedViewBase;
TSG.Point pickedPoint;
TSD.UI.Picker picker= MyDrawingHandler.GetPicker();
picker.PickPoint("请拾取视图内一点", out pickedPoint, out pickedViewBase);
程序通过此代码来触发标注程序的启动。
“获取零件”代码:
//获取当前视图的所有零件
DrawingObjectEnumerator allParts = pickedView.GetAllObjects(typeof(TSD.Part));
//循环判断
while (allParts.MoveNext())
{
TSD.ModelObject modelObject = (TSD.ModelObject)allParts.Current;
View PartView = modelObject.GetView() as View;
GetModelObjectFromDrawingModelObject(M yModle, modelObject);
...........
}
通过此代码,程序根据零件的图纸ID来获取模型中的ID,从而获取对应的空间几何信息。
以下为获取主零件空间定位信息及外轮廓点集的函数。
private void GetMainPartPointAndSize(TSM.ModelObject modelObject, View PartView, out PointList beamOutSidePoints)
{
TSM.Beam beam = modelObject as TSM.Beam;
//获取当前视图的坐标的转换矩阵
Matrix convMatrix = MatrixFactory.ToCoordinateSystem(PartView.DisplayCoordinateSystem);
获取主零件的最大点和最小点
Point beamMaxPoint = beam.GetSolid().MaximumPoint;
beamMaxPoint = convMatrix.Transform(beamMaxPoint);
//找到梁外轮廓点
beamOutSidePoints = new PointList();
Solid mainBeamSolid = beam.GetSolid();
FaceEnumerator FaceEnum = mainBeamSolid.GetFaceEnumerator();
while (FaceEnum.MoveNext())
{
Face Face = FaceEnum.Current as Face;
LoopEnumerator LoopEnum = Face.GetLoopEnumerator();
while (LoopEnum.MoveNext())
{
Loop Loop = LoopEnum.Current as Loop;
VertexEnumerator VertexEnum =Loop.GetVertexEnumerator();
while (VertexEnum.MoveNext())
{
Point CurrentExtrema = VertexEnum.Current as Point;
CurrentExtrema = convMatrix.Transform(CurrentExtrema);
CurrentExtrema.Z = 0;
if (!beamOutSidePoints.Contains(CurrentExtrema))
beamOutSidePoints.Add(CurrentExtrema);
}
}
}//找到梁外轮廓点结束
}
同理,可以编写板件的外轮廓控制点获取函数。一般板件我们只需过滤出最大包围矩形的四个角度就可进行标注点的选择了。其中CurrentExtrema = convMatrix.Transform(CurrentExtrema);将模型空间的坐标值转换为当前图纸视图的坐标值非常关键,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在图纸视图上标注尺寸。
获取控制点坐标列表后,通过“冒泡排序”方法来获取板件的最左、最右、最上、最下的点。
最后需对收集的点集进行标注,标注上部尺寸代码如下:
//定义标注方向
Vector upDimVector = new Vector(0, 1, 0);
//定义标注线类型
StraightDimensionSetHandler NewDimSet = new TSD.StraightDimensionSetHandler();
//开始创建尺寸
NewDimSet.CreateDimensionSet(pickedView, upDimPointList, upDimVector, 500, attributes);
完成所有点集标注后,顶视图的尺寸自动标注功能就基本完成了。同理可依次完成前视图、剖视图的尺寸自动标注功能。
5、效果:
启动标注程序,分别点击“创建顶视图”、“创建前视图”、“创建剖视图”,选取视图内任一点,按创建如下所示典型梁截面的顶视图及前视图定位尺寸程序共耗时约6秒,若由人工创建则需3~5分钟,提升的效率非常明显,而且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农村法制建设问题主要措施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深入开展依法自治,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阿城区近年来以创建“平安阿城、和谐阿城”为载体,农村法治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广大农民遵法、学法、守法的意识在逐步提高。
1阿城区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
今年阿城区以创建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为载体,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大推进法律进乡村工作力度。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1.1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通过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普及,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村法制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民利得到了落实,农民渴望参政议政的意识明显提高。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逐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理顺,通过调防一体化系统工作,农村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依靠家族势力解决矛盾纠纷事件,现在基本依靠调委会,依靠法律解决矛盾,闹访、缠访个案也逐步减少。
1.2依法治村逐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阿城区的“四民主”、“两公开”村民自治制度已基本建立。同时积极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17个村被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13个村申报了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并通过了验收。有效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民主选举也更加规范,全区农村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大多数村建立村民会议决策、村民会议议事制度;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普遍推开,建立健全村级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等民主监督形式有了发挥的渠道。
2阿城区当前农村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2.1乡、村两级组织对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在乡、村两级组织中,对农村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在农村中还普遍存在着注重农村经济建设,忽视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识,过于注重经济建设的速度和成效,从而轻视法制建设的进程和成效。村级干部不学法、不懂法现象还比较普遍,不会依法治村、依法行政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村干部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在选举中还有不按法定程序实施选举问题,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透明度不高,村民反响很大。
2.2农民的法律素质亟待提高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法治农村建设的成败。由于受“重人治,轻法治”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的法治观念还是相对淡薄。加之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某些乡村干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等不良现象,以及在农村土地纠纷处理过程中对农民权益的侵害,严重影响了法律在群众中的权威形象,使农民群众对法律失去信任感。随着基层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村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法律意识淡薄,服务群众的意识差,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导致农村干群矛盾增加。
2.3农村普法宣传急需创新思路,普法手段仍需完善农村普法教育“三无”现象仍较突出,即无专职普法队伍、无专门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普法工作队伍力量弱、装备差,普法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从业的多元化,使得农村普法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问题。在普法过程中,方式也过于单一,局限于发一发传单,张贴几条标语口号,送几本书,农民对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影响了学法积极性,使得农村普法宣传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2.4农村法律服务不到位,法律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地位和职业活动在法律上缺乏足够的支持,基层法律服务所政事不分,缺乏自我发展的机制和活力。在职能作用和业务范围上,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律师等法律服务队伍界限不清,形成交叉和矛盾。农村基层法律服务量少质弱,缺乏稳定性,不适应农村法律服务的需要。农村经济纠纷案件告状难、打官司难、执行难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不稳定专业性差,法律服务不规范现象也比较普遍,与新农村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3当前新农村法制建设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3.1狠抓农村普法教育,并吸收优秀法律人才到农村工作,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社会基础第一,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有计划地对原有农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法治教育。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两委干部的法制培训工作。应充分利用党校,举办基层农村干部法制培训班,集中时间(农闲时间)对农村干部分期分批进行轮训,或结合工作实际举办相关的法制讲座。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农村干部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和管理村务,推动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第二,要认真总结推广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第三,多渠道地吸收熟悉法律、精通法律并具有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服务。大学生尤其是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到农村法制建设,无疑是国家、农村以及大学生“三赢”的结果,应在农村广泛和实践。
3.2要抓好“两个规范”,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一,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工作理念上由“人治”向“法治”和“德治”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自身素质上由“经验型”向“市场型”转变。使村级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公开、民主、规范”。第二,规范群众行为。针对少数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等问题着力规范村民行为。按照合法性、民主性、针对性和互约性原则,推广、借鉴一些“民主法制示范村”经验,制定《村规民约》,并进行必要的监督,促使村民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依法支持村支两委的合法决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政村治;服务性政府;农会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非常复杂,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其中形成强国家―强社会的状态,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想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掀起了、乡镇企业和农村村民自治等经济、政治领域的改革。同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国家把主动权下放到农村,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运用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从而达到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我管理的协调。村民自治改善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提升了国家在乡村民众中的权威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整合能力。但是,实践中村民自治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村民自治的良好发展,要相应的理顺乡政关系、发展农村自治组织、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等,从而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一、转变乡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促进“乡政村治”格局规范化发展
(一)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合理划分乡政管理和村民自治之间的权限
按照《村组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与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可见,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因此,在实践中,要明确划分乡村两级之间的事权、财权等,而“这种划分不应是‘拔河式’的摆动,应该制度化地明确规定二者的界限,实现乡政与村治格局的规范化运作,促成乡政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机连接。”对于乡政村务这一块可以请求村委协助管理,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等。对于乡村村务这一块政府还要充分发挥村委和村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对村干部的村务管理工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建构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性乡镇政府
新时期乡镇政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通过公共服务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联系。这就是要寻找一条国家和乡村社会能够接受的道路,把乡村社会嵌入到国家关怀下,把国家的治理融入到乡村发展中。这条道路的实施关键是要建立国家与乡村社会对乡镇政府的双向授权结构。这样,乡镇政府既对国家负责,积极把国家下达的决策和任务付诸实践,同时又要发展乡镇经济,满足乡民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乡镇政府要更多的承担起对乡村社会的责任,如发展经济、维护治安、组织公共建设等,从而构建一个服务型政府。如此才能建立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联系,使国家权威的合法性在乡村得以确立,国家也能更多、更有效地从乡村社会汲取某些政治资源。
二、大力培育农会等农村的民间组织,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一)发挥农会的组织化作用
当前农村中,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利益和自身政绩考虑,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可能会忽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偏离本地区发展规律和农民的意愿的政策。另一方面农民由于数量分散和力量微弱,基本话语权丧失,无法通过立法得到有力保护。因此,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媒介,从而造成二者的二元对立。而农会的建立可以将零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政府制定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时农会可参与其中,充分表达农民的利益要求,最终实现农民合法权益的最大化;政府也可通过农会了解农民愿望,从而为制定和调整农村发展政策创造更好的条件。此外,农会还可成为农民与市场中经济强势博弈的工具,实现交易双方的平等地位。
(二)大力发展其他各种类型的农村民间组织
农村民间组织的出现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在某些领域的失灵。在一些政府部门管不着也管不好的领域,各类民间组织将发挥积极作用。这些民间组织属于完全的自治组织,组织的决策完全由成员自己决定。如某些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法律服务的服务型民间组织,有些引导农民在产、供、销方面一条龙服务的行业协会类组织等。它们通过把村民联结为互利合作的共同体,不仅提高了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还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民主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意识。这些草根组织的发育及其自治活动将大大丰富村民自治的内容,开拓出村民自治的新天地。
三、加强农村的教育和法制建设,提高村民的自治能力
(一)发展教育、增强自治实践,提高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当前,除了国家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以外,我们还要通过宣传、办培训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及政治参与的渠道、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宣传,增强村民的政治主人翁观念,增强他们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关心政治、关注村内的各项事务及配合村干部工作的意识。村委会要认真履行职责,让农民参与规范化的村民自治过程,通过让村民亲身体验积累自治的经验,从而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此外,村委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中的关键性人物,因此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使其真正了解民主的含义、程序和规则。村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及时更新工作方法,为农村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法制建设,为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在中国,由于长期受专制思想的影响,农民缺乏民主习惯,又因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有限,他们的法律意识很淡薄。如果不强化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就有可能出现村民自治的“过度自治化”或附属行政化倾向,从而影响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农村民主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包括村干部在内的村民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发生问题时能想到用公权力来救济。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法及行政复议法的相关内容,在关涉到农民与国家行政机关的相关问题上,农民有办法得到救济,从而在农村的发展中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村民自治模式发展到今天,它作为平衡农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有效形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来说,村民自治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如何发展和完善这一新生事物我们没有经验,我们只是在尝试着前进,要真正让村民自治发挥其上承国家下承社会的作用、让农民当家作主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1]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为大家提供帮助。
为了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根据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县统计局精心组织,认真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月初,县统计局下发了文件《关于在全县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横统发[]21号),对宣传新《统计法》进行了部署。本次活动范围广,力度大,普法宣传效果明显。现将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通知》(国统办字〔〕162号)和国家统计局、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市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的通知》饶统字[]65号文件精神,推动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12月初,我局向全县各单位印发了《县统计局在全县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横统发[]21号)(以下简称《方案》),决定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统计法律进机关、进系统、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住户的“统计法律六进”活动。
《方案》明确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提出了具体活动要求。《方案》要求各单位对本次活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强领导,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
二、积极推进,注重实效
根据《方案》要求,我县各单位迅速着手准备,结合各地实际发文部署,积极落实经费、精心策划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 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1、统计法律进机关。县统计局紧紧抓住党校这一宣传阵地,向全县各级领导宣传统计和统计法,讲解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和宣传依法统计的理念。一是在全县局级干部培训班上专门开设了《县情分析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一课,提高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意识;此外,还在经委、农业、建委、粮食系统开展了统计法专题讲座,针对部门特点进行了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讲解;二是利用年报机会多次召开部门统计人员统计法制工作会,对统计法律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要求各单位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依法统计。
2、统计法律进系统。以“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县统计局注重开展系统内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新统计法以及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
3、统计法律进社区。召开了街道统计工作会,对来自各街道统计负责人及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就如何加强乡镇街道统计法制建设,依法履行职能职责进行了宣传动员,对基层统计职能职责、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执法检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此外,还对各乡镇街道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法制学习等考核内容作了安排部署。
;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拜泉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
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拜泉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五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五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拜泉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拜泉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
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年度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系列重大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法治系统观、大办观、人民观、基层观,坚持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为民、社会依法治理共同推进,切实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和推动涉藏地区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引导干部群众强化敬法畏纪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一年时间努力,全面、深入、扎实开展依法治市示范点工作,力争达成“四个实现、四个一批”的依法治市示范点目标。努力推进依法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增强社会法治意识,规范公共权力运行,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解决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力度不够问题。贯彻《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制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度任务清单,加强领导班子法治能力建设,发挥领导干部法治示范作用。
(二)推动解决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性不够问题。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信息公开主体的服务意识,依法及时、完整公开事项信息,拓展信息公开渠道。
(三)推动解决法治宣传教育时效不高问题。深入学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宪法、民法典作为重点教育宣传内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持续深化“法律七进”。加强与联系乡镇、结对亲戚的联系,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法制宣传,引导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四、工作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自查自纠,边查边纠、坚持常态长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领导带头,坚持从严要求。
(一)思想动员环节(2020年11月23日前)
召开动员部署专题会议,全面推开试点工作,近期还将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省全面依法治县(市、区)示范试点工作导引》《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工作导引》及相关参考资料,营造依法治市示范试点的良好氛围。
(二)自查自纠环节(2020年12月25日前)
深刻学习领悟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同志在动员部署大会的讲话。对标自查自纠,下深水、多角度梳理我办依法治市问题台账,着力将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做到问题聚焦,靶向明确。
(三)整改规范环节(2021年8月31日前)
认真剖析所查摆问题得原因和症结,边查边改,制定长效机制,对查摆的问题进行总结。
(四)总结提升环节(2021年9月30日前)
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总结会,更好的完善、提升我办依法治市各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市全面依法治市示范试点实施方案》要求,深入研究,认真制定行动方案,扎实推动依法治市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确保依法治市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