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9 16:31: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篮球市场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安康市 篮球场地 使用现状 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安康市城区篮球场地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查阅。
1.2.2访谈法。
1.2.3数理统计法。
2.调查分析
2.1安康市城区的篮球场地概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安康市共有篮球场地125个,其中标准场地107个,占场地总数的85.6%,非标准场地18个,占14.4%。篮球场地占地总面积约11.1万平方米,按全市32万人计算,全市人均体育场馆面积约为0.35平方米。安康市总面积39.94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篮球场地面积为278平方米。室内场馆场地为3个,室外露天场地122个。较高安全性舒适性的木质地板及塑胶场地共有9个,普通水泥柏油及沙土地面场地共116个。
2.2安康市篮球场地所属分布
安康市现有的篮球场地中,分布在校园的有69个,占百分比的55.2%。分布在企业单位的有40个,占32%。小区广场的共有16个,占12.8%。
2.3安康市篮球场地的开放程度
安康市篮球场地总数量为125个,大多数属于学校和企业单位,而这些机构的篮球场地对外开放的比例非常低,导致对外开放数量不足40个,开放率不到32%。因此现有的篮球场地使用率太低。
2.4安康市市区使用篮球场地的群众特征
2.4.1使用篮球场地的群众特征、年龄结构。
安康市篮球爱好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25岁和26—35岁年龄段,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1%和46%,因为这两个年龄段正值青壮年,生性好动,体力充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篮球的参与率便逐步下降,这主要与兴趣爱好的变化和篮球运动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有关。
2.4.2篮球参与者数量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每天在篮球场及篮球馆的人数,全部累计最大数量超过500人次,最小为60人次。人群数量较大,经常有爱好者在球场,却因没有场地而打不上球的现象出现。
2.5篮球场地使用率的情况
2.5.1安康市篮球爱好者在球场锻炼的时间段比例结构。
安康市篮球爱好者在篮球场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17∶00和17∶00-21∶00这个时间段,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4.5%和37.3%,因为这个时间段正是青壮年身体状态正佳,以及下班或放学之后的休闲时间。
2.5.2安康市篮球爱好者在球场锻炼的时间长度。
安康市篮球爱好者在篮球场锻炼的时间长度大多数在1小时-2小时,占调查总人数的43.7%,因为1-2小时的时间段对于是青壮年的运动负荷来说正好满足其需求,符合其身体能力。
2.6安康市篮球爱好者在球场的主要活动方式
据调查安康市群众在篮球场的主要活动为普通娱乐和低强度对抗分别占百分比的38%和29%,这两项对于篮球运动的负荷来说更加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群。
2.7安康市群众对场地现状的评价状况
安康市城区居民对场地的现状评价大多数为不满意,占比例的46.1%。对于场地评价一般的为31.3%,评价满意的为22.6%。安康市民对于篮球场地不满意的项目主要是场地的数量,占到百分比的52.5%。由于打球的人数众多,而篮球场地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其次是场地的设施,场地设施也是群众比较在意的方面。
3.结果分析
3.1安康市民对于篮球场地的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研究得出,安康市民在篮球场运动的主要项目为娱乐和低强度的对抗,其人群主要为16-35岁,因为其年龄段属于年轻有活力有拼劲的阶段,所以这类运动项目成为其最好的运动方式。篮球项目对于人数的参与和场地的因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场地和参与的人数众多,会激发篮球爱好者更加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参与。首先通过对抗能释放自己的活力,其次通过篮球项目的参与能结识更多的朋友。
3.2影响安康市篮球场地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篮球项目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苛刻,只要有平地和篮球架就可以成为一个篮球场地。但对于场地的利用,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天气,所在地理位置,参与的人数。由于场地的不完善和不安全会导致参与的人数减少,天气问题也是关键,下雨天露天场地就无法使用,导致市民无法进行篮球活动,所以良好的场地和良好的地理位置是篮球场地使用率得到提升的关键。以安康学院北操场为例,其使用率一直颇高,但受下雨天影响,这类天气会导致场地无法使用。另外,常有人习惯傍晚打球,但因为场地没有建设夜间照明设施,所以导致大多数想夜间打球,或下午打球持续到夜间的市民无法进行篮球运动。
室内场馆由于收费问题导致大多数市民不愿进入室内场馆打球,室内场馆的优势比较大,设施齐全,管理完善,属于非常优秀的篮球场地,但由于收费问题,导致大多数市民不能进入,比较可惜。
4.结论
4.1安康市城区的中小学和单位企业有着不少的篮球场地资源,但是由于管理,并没有对外开放,导致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过低。
4.2安康市城区使用篮球场地的群众人数较多,现有场地面积不足。大部分群众对与场地表示不满意,场地的建设与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4.3安康市民在篮球场运动的主要项目为娱乐和低强度的对抗。篮球项目对于人数的参与和场地的因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场地和篮球的氛围和参与的人数众多,会激发篮球爱好者和更加浓厚的参与兴趣。
4.4安康市场地设施还属于比较普通,有很多设备需要更新和建设。
5.建议
5.1加强安康市城区学校及企业单位的篮球场地的管理,使得安康市城区的学校还有企业单位的篮球场地可以对外开放,加强对这些场地资源的利用。
5.2可以在安康市各个面积较大、地面较为平坦的广场增添一些篮球架,使其变成一个可以使用的篮球场地,从而有效地增加全市篮球场地的总面积。
5.3安康学院北操场可以增设一个限时的夜间照明设施,夏季可在晚7∶00—9∶00使用,冬季可在晚6∶00—8∶00使用,供更多的人进行篮球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飞涟,郑颖.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后评价内容及方法研究[J].基建优化,2006,27(3):5-7.
[3]王广虎.“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的生活化,2000,11:22-23.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飞速发展,篮球事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篮球产业化是篮球事业发展的趋势,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最好选择。篮球产业在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中也积累大量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篮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篮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篮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篮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社会分工现象,篮球产业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篮球事业管理制度供给不足的影响,篮球市场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大大阻碍了篮球产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篮球产业的分析思考,并据此探索相应对策成为篮球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篮球产业的概念
篮球产业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盈利为最终目的,生产和提供篮球竞赛表演产品的组织集合。它是一个包含观众、球员、经纪人、媒体、赞助商、联盟和政府等在内的多方面复杂系统。
二、篮球产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篮球产业也随着经济体制和体育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篮球产业不仅突破了计划经济中普通运动的概念,不断显示其经济价值,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越来越壮大,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篮球产业也逐渐显露了一些问题。
(一)篮球产业实力不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人口多,生产力不发达,人均GDP较低的经济现状。由于经济环境无法满足篮球产业发展的需要,所以造成了篮球产整体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的现状。并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对篮球产业影响巨大,特别是群众体育,覆盖面小,地区发展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的篮球市场差距很大。
(二)缺乏科学管理体制
科学的管理体制是篮球产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我国篮球产业中的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例如篮球管理中心就是集政府、社会、企业、协会于一体,既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又有市场经济的形态。这种不明确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篮球产业的正常发展,侵犯了市场主体的利益。
(三)俱乐部发展缓慢
篮球俱乐部作为我国篮球市场的主体,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重体制中产生的,很多俱乐部虽然成立了公司,但主要还是在原高水平队的基础上,通过赞助或是合办的,在组建的初期对产权就没有清晰地认识,致使目前俱乐部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一旦出现问题双方的利益都难以从法律上得到保障。此外,各俱乐部的经营自和经济收益权受到很大限制,严重影响了俱乐部发展。
(四)篮球市场监管体制混乱
监管机构设置不完善、不清晰,导致其监管职能不能完全发挥,进而造成我国职业篮球市场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由于职业篮球市场监管政策不完善,在职业化改革中出现了投机、个人逐利行为,影响了篮球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由于职业联赛中出现人员的道德和信誉机制失灵,以及篮球市场信息交易的非对称现象使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监管链条断裂、缺失,部分监管机构的不公平现象也屡见不鲜。
三、篮球产业发展策略
(一)篮球俱乐部
实行篮球俱乐部制是篮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体制改变才能促进篮球产业的发展。俱乐部的成员和发展资金是篮球俱乐部的发展基础,要使一个俱乐部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必须要有成绩做铺垫:首先,优秀的俱乐部成员和团结协作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俱乐部的成绩是通过运动员拼搏体现的,因此优秀球员是取得成绩的必备条件。其次,必要的资金是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俱乐部的运作管理需要以资金作为支撑,俱乐部经费的多少往往关乎着它的生死存亡。但是,俱乐部的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也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障。篮球是一项集体项目,成绩的取得必须要有集体观念和团队凝聚力,即必须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机制,俱乐部应该朝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成为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权益,享受利益同时也承担责任的市场主体。
(二)股份制和市场化管理
俱乐部作为篮球产业的主体,必须明确产权归属,建立与完善股份有限公司制的职业篮球俱乐部。俱乐部股份构成应该包括以篮球队人力资源形式的无形资产和投资方投入的资金两部分,然后根据股份的大小确定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席位。为了激发俱乐部的企业活力,应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形成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团队和以教练员为首的训练业务团队,建立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使俱乐部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俱乐部还要重视经营体制的建立,对俱乐部的进行专业的策划、营销和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
[关键词] CBA 新疆广汇 主场观众 体育消费
CBA联赛经历11年的成长,经过成功的商业化运作,已由最初的8支球队发展到今天的15支球队,建立了完善的赛事赛制。CBA联赛11年的成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为中国篮球进入奥运会前八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CBA联赛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赛事的组织、二线队员的培养及球市的进一步完善等,而其中球市的成功运作与联赛组委会和各俱乐部的利益,仍然是主要问题。而解决市场问题的途径有4种: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元经营。本文对新疆广汇主场观众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新疆主场观众的消费特征,为新疆广汇赛事组委会和国内其它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CBA职业篮球联赛新疆广汇主场2004年~2005年赛季的季后赛和2005年~2006年赛季的常规赛的部分主场观众进行调查,以他们的观看球赛时的消费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5份,有效问卷539份,有效率回收95.4%。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社会学研究要求。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CBA职业篮球联赛的相关资料和CBA网站,广泛收集、整理CBA职业联赛的市场营销、球市管理及相关消费状况,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2)问卷调查法
新疆广汇男篮主场2004年~2005年赛季的季后赛和2005年~2006年赛季的常规赛的部分主场观众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5份,有效问卷539份,有效回收率95.4%。
(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得出相关真实数据资料,供研究使用。
二、结果与分析
1.新疆广汇男篮的发展现状
新疆广汇男篮俱乐部是在1999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和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共建。2000年,在全国男篮乙级联赛中,以六战全胜的战绩晋级甲B行列;2002年,在全国男篮甲B联赛提前一轮,以第一名的成绩升入甲A;2003年,在“农行杯”全国俱乐部杯赛中夺得冠军;连续在CBA联赛2002年~2003年赛季和2003年~2004年赛季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在2004年~2005年赛季中,取得第七名。新疆广汇男篮经过6年的成长,由最初的乙级球队上升到今天占居北区第二的甲A强队,同时其主场又在甲A联赛中称为“魔鬼主场”,这充分说明新疆广汇主场球市极为火爆,尤其在广汇男篮进入甲A以后,每场座无虚席,观众激情极高。
2.主场观众消费的基本状况
(1)主场消费者的基本情况
对有效回收的539份问卷的统计结果为,其中性别:男375人,女164人;民族:汉族390人,少数民族149人,其中维族96人;年龄:20岁以下106人,20岁~30岁155人,30岁~40岁205人,40岁~50岁57人,50岁~60岁16人,60随以上0人;学历:初中(含以下)18人,高中110人,大专191人,本科207人,研究生(含以上)13人;职业:工人64人,军人35人,商人106人,企事业干部149人,教师35人,学生142人,无职业8人;月收入:500元以下142人,500元~1000元43人,1000元~1500元191人,1500元~2500元113人,2500元以上50人。从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现场观众男性多于女性;民族观众有149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27.64%;年龄结构中,20岁~40岁年龄段的观众占据主场消费群体的主流,而20岁以下的学生消费群体也不可忽略;在学历统计显示,观众的学历层次较高,大专以上(含大专)人数有411人,占到消费群体的76.26%;观众职业分布比较分散,收入显示较为合理。
(2)主场消费者的获票途径
门票收入是俱乐部回收资金的一项基本途径,是俱乐部进行赛事运作的基本保障。调查显示,新疆广汇男篮主场消费者个人购票有447人,单位发票14人,赠票35人,其他方式得票的43人,因此可以看出82.93%的消费者是通过个人购票去观看比赛,说明新疆广汇男篮主场球市比较理想,营销战略较为合理。
(3)主场消费者能接受的球票价格
球票价格是组委会和消费者之间一种隐性供需,隐性中存在票价适中的杠杆平衡。为了说明这种隐性的供需矛盾,收集部分与新疆广汇男篮实力相当的4只甲A球队的主场球票价格进行比较,如表下。
(资料来源:CBA网站2005年~2006赛季)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新疆广汇男篮主场球票价格无论在单场价还是套票价都相对较高。但对主场消费群体的调查结果可知,主场观众对球票价格接受能力在30元以下的有58人,30元~50元的有156人,50元~80元的有177人,80元~120元的有92人,120元~180元的有28人,180元~260元的有28人,260元以上的有0人。可见,新疆广汇男篮主场观众消费群体所能接受的球票价格主要集中在120元以下。这说明新疆广汇男篮赛事组委会所提供的球票价格超出广大观众的消费能力,势必会影响球市以后的发展。
(4)主场消费者获取比赛信息的途径
对新疆广汇主场观众获得信息途径的调查时发现,通过报纸获得信息有262人,朋友121人,电视广告92人,网络43人,街道广告21人,而没有一人通过手机短信获得比赛信息。这说明报纸在今天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仍然占据主流。朋友作为传递信息最可靠的传媒手段,说明新疆广汇男篮组委会应重视报纸在赛事宣传中的作用。而朋友和电视媒体作为现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另外最主要途径,这要求组委会要重视球赛的质量和服务,加强于观众的沟通交流。同时,组委会还应该重视网络和手机短信的宣传,这两项宣传方式花费少,宣传范围广,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主场消费者的群体类型和消费经历
消费群体类型是指消费者是和谁一块观看比赛的,群体类型将影响消费者观看比赛的次数和消费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新疆广汇男篮的主场消费者有44.71%和家人一起到现场观看比赛的,有39.51%的消费者是和朋友一起观看球赛的,而单独个人观看球赛的只有43人,占7.98%。而在众多的消费者中。消费经历在一个赛季观看比赛1次~3次的有213人,占39.51%,观看比赛3次~5次的有135人,占25.05%,观看比赛5次~8次的有92人,占17.07%,观看比赛在8次以上的只有99人,占18.37%。同时还发现,每个赛季观看球赛在5场以上的观众不多,只占现场总人数的35.44%,其主要原因是:①工作忙,没时间;②球票价格过高。由此可知,主场观众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家人和朋友,每个赛季观看比赛在5次以上的“忠实球迷”所占比例太少。这两点说明在赛事宣传和组织时要注重寻找合适途径吸引这些观众继续观看球赛,合理安排比赛时间,降低球票价格,从长远利益考虑,培养球市的发展。
(6)主场消费者的居住地及到达现场的交通方式
对于消费者居住地的研究有利于组委会进行有效范围内的广告宣传。做广告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寻找平衡点”。而消费者居住地离比赛场地的距离是确定“必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回收有效的539份问卷进行统计时,发现消费者距离比赛场地在8km以内的有400人,占到总人数的74.21%,8km以外的有139人。而消费者所选择的交通方式进行调查时,有316人选择公交车,占到总人数的58.62%。而对8km以外的消费者进行统计时发现其没有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主要原因是比赛信息获得不及时和交通不便。这就要求赛事组委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该重视8km以外的广告宣传,投入一定数量的交通经费,方便消费者的交通方式,特别是对人口集中的高校和工厂,他们是高知识群体和篮球运动爱好者聚集地,对观看篮球比赛有较强的文化氛围。但是,他们经济收入不高,有具有较高的篮球激情,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投资将有助于广汇男篮主场的强大,挖掘篮球主场文化潜力的发展,增强俱乐部发展的长远利益。
三、结论与建议
1.新疆广汇男篮的主场比赛市场发展良好,但球票价格高于主场观众实际接受能力,组委会可能在当前阶段会取得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从长远考虑,必定会影响俱乐部的利益和球队的发展。建议新疆广汇男篮组委会对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观看比赛时的消费能力做统计分析,适当调整球票价格,加强球票销售的促销方法,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球迷队伍中,关心和支持球队的发展。
2.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新疆广汇男篮组委会虽然运用电视转播、报纸报道对主场比赛进行宣传,但并不能把观众吸引到现场看球。建议组委会要精心包装、大力炒作。宣传途径除了常用的电视、报纸,还应该运用廉价的网络、手机短信息、在现场悬挂气球、彩旗等方式,宣传语言应注重民族语言的使用,使各族民众都能最及时了解到比赛信息。
3.在对观众群体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较少,建议俱乐部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在高校设置售票点,开展票面多样的优惠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球迷的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1]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白喜林盛绍增: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0,(5)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内容摘要:职业篮球发展到现在已经由一项体育运动转变为一项体育产业,中国职业联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历十几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慢慢的向商业体育靠拢。虽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但与NBA职业篮球联赛、欧洲职业篮球联赛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运行机制、品牌策略、商业价值方面差距更远。客观分析CBA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职业篮球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现有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品牌策略两方面剖析CBA职业篮球发展的现状,结合对比NBA运行机制的成功经验,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角度入手,为CBA职业化改革朝着科学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产业 CBA 市场经济 品牌策略 运行机制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职业篮球水平的高速发展,篮球运动已进入一个高度职业化、商业化的时代。在我国CBA职业篮球运动改革的十几年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但与NBA职业篮球联赛、欧洲职业篮球联赛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运行机制、品牌策略、商业价值方面差距更远。客观分析CBA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职业篮球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职业联赛的运行机制,品牌策略。本文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对比法;逻辑推理。
职业篮球运动的运行机制
(一)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在管理运行机制上与NBA相比较而言,NBA自成立自上而下已经逐步形成以联盟为枢纽,以竞赛活动管理为主要任务的管理体系,如今已经发展为由全美篮球运动项目协会,职业篮球联盟,职业篮球俱乐部组成的三级管理的管理体系,三者表现为一种“伙伴关系”,既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又彼此依存,以NBA联盟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共同维护整个联盟的正常运转。
NBA大联盟的管理机构通常采用委员会的形式,作为整个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并采用投票制对涉及俱乐部的重大事宜做出决策,联盟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总裁,对他的聘任及其任期终止必须得到3/4委员会成员的同意,而它的职责是以维护联盟的最大利益为原则,处理联盟范围的日常事务,并由联盟支付工资,其权利来自于联盟章程,而NBA联盟的各个子俱乐部其结构组织为:俱乐部主席领导俱乐部董事会,俱乐部总经理管理运动员,经营部,财务部办公室等部门,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受社会经济转型期“渐进式”改革的影响,我国职业篮球的管理运行机制上,各个俱乐部都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各省市专业队,其管理受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垂直管理模式,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全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加大了由行政事业部门向社会实体化的逐步过渡,但目前的管理仍然带有浓厚行政性管理的色彩。这种政府垄断性管理、经营严重背离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市场规则,发展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原则,极大地阻碍了CBA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联赛的管理体系中缺少了与CBA组织相对应的职业联盟和体育中介的组织机构,使权力过分集中,没有形成一套权力制衡机构组织,缺乏篮球管理中心与各个俱乐部进行联盟的枢纽和桥梁,使二者在CBA职业化改革的价值、利益、竞赛成绩、社会效益等目标取向上发生分歧,因此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CBA职业化发展。
(二)经营运行机制
NBA大联盟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时刻关注其经营状况水平,不断完善创新经营机制,以保证NBA的长盛不衰。其中NBA各个俱乐部的市场收益渠道多元化和资金使用增值化是NBA经营机制的关键内容。门票是俱乐部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它客观的反映了观众对比赛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俱乐部经营优劣的重要标志,NBA俱乐部的营销理念是“以球迷消费为核心,以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宗旨”,NBA的门票收入约占各个球队收入的40%-60%,其票价和球票的种类也多种多样。而CBA在门票销售方面,占其年收入的绝大部分,成为各个俱乐部进行资金运转的主要支柱,但门票价位的制定、品种的开发还需要根据各地区的人均消费情况区别对待,充分扩展其潜力。赞助和广告在NBA大联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CBA中由于各个企业的投资力度不同,导致各个俱乐部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在广告方面的经营权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合理的获取广告的实际收益,收入微乎其微,而电视转播权是全球职业化体育俱乐部是否盈利的重要因素。
在资金使用增值化上CBA各个俱乐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赞助商企业全部负责,由于各个俱乐部自身的经营运作不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极低,抑制了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企业处于观望多、投资少的窘境地,CBA各个俱乐部基本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要求,仍未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身造血的现代企业制度式的公司模式。
(三)法律、法规运行机制
CBA的职业化改革过程中应本着市场经济为法制经济的前提条件,在法制建设上应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为基本原则。在美国没有专门的体育产业的主管部门,也没有单一、垂直的权威机构具体负责全局性的体育产业协调工作,政府主要是通过体育立法和实行鼓励政策等手段帮助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NBA的发展与美国对其提供的特殊法律、法规是分不开的,而我国CBA联赛的立法还相当薄弱,对球员在赛场上的不文明举动的惩处上没有明确罚则。在俱乐部经营开发和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方面,CBA联赛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CBA立法工作亟待加强,否则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完善将损害联赛各方的利益和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四)激励与制约运行机制
NBA在满足教练、队员、工作人员及各个俱乐部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为约束各方的无序竞争和扰乱篮球市场的交易规则制定了多项限制各方收入的政策。职业篮球的最大动力是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在CBA职业联赛运作中,激励与制约机制在总体结构上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各个俱乐部正在以精神激励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利益手段为主,在不断强化激励机制的同时,俱乐部在自我约束、经济约束、制度约束等方面相对滞后,无法保障各个俱乐部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的协调发展,显露出了我国CBA各个俱乐部是脱胎于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队的原型。
中国职业篮球的品牌塑造策略
(一)品牌运营
由于品牌运营的理论方法还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如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扩张、品牌保护等相关概念还未被广泛认知和接受。许多球迷都知道NBA的广告语是“I love this game”,观众穿着自己喜欢球星的队服,知名品牌的球鞋,他们认为是时尚文化的消费,这些都是品牌形象中的一部分。目前CBA联赛定位比较模糊,缺乏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在观众心目中就是一般的篮球比赛而已,并没有把观看或参与比赛看作是一种时尚或文化消费。而现在CBA联赛为消费者提供的是非物化产品,消费者购买的是运动员的劳务,是一种感知的欣赏性精神产品,与有形产品相比,这类产品具有易逝性、不易储存性、无形性、表现形式波动性大、购买区域的局限性等特性,这些都加大了中国职业篮球品牌塑造的难度。姚明作为中国篮球的一个象征、一个品牌,是中国向世界推出的一颗“原子弹”,中国篮球要前进,就要努力学习世界先进的篮球知识。CBA现在还没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市场上还没有出售各个俱乐部球队的球衣,没有专业的运动鞋厂家,球员还在穿着国外的品牌如NIKE、ADIDAS、CONVERS等。
职业篮球要发展就要注重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可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NBA在市场调查方法的工作值得CBA借鉴。NBA每隔两年就要委托专业的调查公司和媒体进行市场调查。调查由不同的公司和媒体完成同时调查涉及到观众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业余爱好等诸多方面,NBA的使命就是把比赛办好给观众看,只有掌握观众的身份、收入、需要、才能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才会愿意花钱消费,联赛才能生存发展。而CBA在这些方面却做得很不到位,应该积极改进。
(二)产品的设计
产品的设计依次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展产品。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设计更多的强调产品的亲和性。目前从篮球管理中心到各个俱乐部都比较重视核心产品质量的提升,赛制的变更、规则的繁重变动、外援的引进和使用等等,目的都在于此。而对于形式产品和扩展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各俱乐部与篮球管理中心的认识并不统一。尤其是对扩展产品的设计,作为提供无形产品的体育比赛,整个交易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其扩展产品质量的高低尤为重要。
品牌少不了标志,CBA联赛的标志设计字色彩搭配上借鉴了国际知名品牌“柯达”和“McDonald”品牌标志设计的优点,采用了红底色补托黄色运动员扣篮的图案,比较醒目,且红黄两种颜色都是能引起热情、活力、积极、快乐的联想,这与高水平篮球联赛的风格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缺陷。CBA三个字母采用的是艺术体形式书写,难以清洗辨认,而且只有红黄两色显得单调,特别是在远处看就是一个小红块,没有创新之处,而且对大背景的颜色要求很高,颜色略浅图像就会显得很模糊。
在商业包装上,相比NBA,CBA球星除了在赛场上见到他们,别的场合很少出现他们的身影。虽然不能盲目的追求商业包装、品牌效应,但是为了篮球联赛能受到球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比赛的水平上加强提高,只有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好,中国的职业篮球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中国职业篮球在我国却还是一项幼稚产业。由于人们对职业篮球商业价值的认识不足,总投入远远大于总产出,经济效益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导致了我国职业篮球的市场缺乏应有的活力。中国是一个尚待开发的篮球大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投资者应着眼于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上来。
(二)建议
职业篮球在其商业价值及市场功能上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范畴。因此就必须由按中国特有的市场规律来管理。职业篮球联赛一旦被披上商业的色彩,管理者的工作就不仅仅是球赛本身,而要考虑更多的上座率、转播权、转会等一切涉及经济领域的有关问题。
在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建设方面必须要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经营手段陈旧、开发意识落后等状况,紧紧围绕职业联赛这一篮球市场的经济杠杆,使中国的职业篮球俱乐部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借鉴管理机制、经营机制、法律与法规机制、激励与制约机制“四大机制”的同时,必须从市场化程度和篮球运动专项规律出发,从我国篮协体制出发,从CBA的“后发优势出发”,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体育体制改革的背景才能为CBA进一步的职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新,杨新.NBA运行机制对CBA职业化改革启示的研究,2003.3
2.宋君毅等.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品牌策略探讨,2003.6
3.赵映辉,王安平.浅析职业篮球的商业价值及我国篮球市场的开发,1999.1
作者简介:
(一)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内环境因素
影响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内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思想,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内环境的方向和目标就是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思想,为竞技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思想决定了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依据我国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以快制高、以小打大、攻守平衡全面准确成为了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的指导思想。第二,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竞技篮球运动的制度保障因素就是竞技篮球呢运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制度和性质。竞技篮球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就是要依靠良好的管理体制,这不仅能优化竞技篮球运动的内环境,也有利于竞技篮球运动适当的变化和调整。第三,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人力资源是竞技篮球运动内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竞价篮球运动发展的核心,因此在队伍建设中要不断吸纳优秀的篮球运动人才。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更要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之成为高技术、高知识的全能型人才。第四,篮球教练员的水平,教练员是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球队不可或缺的力量。教练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提升他们的技能和水平,为运动员明确训练目标。所以,教练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未来发展。
(二)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外环境因素
影响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外环境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篮球竞技运动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强队之间的实力也在逐渐缩小,总体来说就是队伍扩大化、球员技术全面化、比赛竞争激烈化。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要想顺应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就要不断的学习国外竞技篮球运动的战略战术、训练技巧和管理经验,在结合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篮球运动。第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实力水平。像奥运会这样的高水准的国际赛事,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我国的竞技篮球运动要优化训练方式,促进运动员水平的提升,彰显我国竞技体育的高水准。第三,大众和媒体的关注,竞技篮球运动顺利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发面就是大众的关心媒体的关注,广泛的关注和群众基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竞技篮球运动中。通过媒体的宣传,电视台对于一些国际级和国家级顶级赛事的播放,在给球迷带来精彩的同时也能提高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普及、发展与提高。第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体育事业也不例外。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就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思路的模式,为构建未来的竞技篮球运动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我国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研究
(一)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现状
我国竞技篮球管理规章制度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统一制定,并对竞技篮球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调整和规划。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既承担了提高全国篮球水平的任务,又要负责各种等级的比赛,例如,全国篮球职业联赛、全运会等大型比赛。篮球运动协会不仅要培养篮球运动员,更要负责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和比赛,普及篮球运动,拉动群众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协会可以说是一个责、权、利统一的机构。俱乐部是独立社团组织或独立法人和各级运动训练组织开展的训练竞赛活动,这些训练竞赛活动是在协会组织的管理监督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运行机制是由财政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推动进行的,正处于发展阶段,各个层次的权利、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缺乏、竞技篮球的社会参与度不高等现象仍然是竞技篮球管理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目前,竞技篮球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问题严重制约了管理体制的顺畅运行。这些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被名义化的篮球协会,篮球运动项目的管理工作本应该由篮球协会负责,但是却被篮球中心一手承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篮球协会的实体化进程,也阻碍了篮球职业化和社会化的进程。第二,资金体系尚待健全,社会化程度较低。竞技篮球的经费是由国家统一发放,社会经费仅占很少的比例,要想实现转型就要提高竞技篮球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打破市场经济固有观念,从而改善资金短缺,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第三,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篮球协会的日常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有些协会负责人是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安置的,他们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因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相对较低。
(三)竞技篮球管理体制的发展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竞技体育的传统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和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使体育组织之间层次清楚,分工明确。所以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改变是促进竞技篮球管理体制发展的前提,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篮球协会等机构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做到相互配合,将竞技篮球管理体制切实过渡到篮球管理协会下,实现篮球协会的实质性工作意义。开展宏观控制的管理模式,对于竞赛制度的规定、运动员年龄划分、参赛资格等事宜都要制度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方式间接实现宏观管理。旧的管理思想瓶颈需要被突破,与国际通用的现代竞技管理制度接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竞赛市场道路,以体育市场为基础,式篮球管理协会成为竞技篮球管理的主体,发挥市场经济价值效率,使体育竞赛得到更多经济上的支持,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
三、我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竞技篮球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的方针政策,转变机制,开发篮球市场,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大篮球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群众对篮球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更多人的参与开发篮球项目的无形资产,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我国篮球事业。注重团队建设,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系统的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竞赛的形式促进团队水平的提高,以科学的管理、训练、经营方式提高我国竞技篮球综合水平,促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毫无疑问,无论是对整个羽毛球行业,还是李宁公司本身,2009年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苏迪曼杯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夺冠后,李宁借势推出了‘胜器灵人,火炼真金’为主题的广告,广告片中,国羽队的球员们携李宁公司专为他们打造的‘胜器’通过赛场火炼真金的终极考验,精炼传神地向受众传达了李宁赞助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并大举进军羽毛球项目的强大企图与自信。”李宁市场系统品牌管理部经理林琼真如上告诉《广告主》记者。
在2009年5月的苏迪曼杯前夕,李宁就了其以“风”、“火”、“山”、“林”命名的四类不同属性的球拍,把中国传统兵法精髓与现代运动科技发展的完美结合,在注重攻击力的同时,讲求速度和技术的全面,给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带来了致胜武器装备,即为“胜器”;而“灵人”则代表着“金牌之师”国家羽毛球队。虽然广告口号在提出伊始,因为谐音成语“盛气凌人”而让人觉得有些把话说得太满,引来了许多网民的热议,但林琼真表示, “盛气凌人”表达了李宁品牌颠覆性进入羽毛球市场的信心,在创新跃进的新时代氛围下,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
一般来说,品牌的建立需要经历借势,造势和应势三个过程,除了围绕体育赛事在央视体育频道、知名卫视进行广告的投放和宣传之外,李宁也不忘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口碑,如建立网络羽毛球互动社区,在全国各城市举办李宁羽毛球产品体验试打会,在重大赛事赛场周边举办明星签售、消费者羽毛球互动游戏等活动来树立和提升李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等。据相关人士透露,李宁在羽毛球项目的市场投入将近2个亿,而这样大手笔的广告投放也是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基础之上的。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全民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基本的“健步走”,羽毛球在中国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整个羽毛球人口高达2.5亿。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最适合向公众推广奥运项目”的调查中,羽毛球也以67.8%的日常参与率高居第一。
关键词: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2-0101-05 文献标志码:A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是由中国篮球协会所主办的跨年度主客场制篮球联赛,联赛为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比赛,英语是China Basketball Assoelatlon(中国篮球协会),简写是CBA,中文媒体上也多用CBA来称呼该联赛。联赛2005年从中国篮球甲级联赛正式更名为现在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联赛规模、管理、运作和受关注程度都堪称是中国最好、最规范的职业联赛,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到目前为止,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已经走过了14个春秋,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在中国篮球管理中心及相关机构的组织、管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在近几年也开始步入良性运营阶段。在当前中国的职业体育赛事中,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可谓是市场化程度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职业赛事。通过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构建和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整个链条的牢固程度、反应灵敏度,有助于了解整个链条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我们对链条上不牢固的部分进行修补和完善,并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为整个联赛的良性运行节俭成本,保证其健康、有序化发展。
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基本模型
1.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我国职业篮球联赛是一种以行政型职业体育联盟为组织形式的联赛。所谓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就是指由我国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具有准政府性质的体育协会(项目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经营,由职业体育俱乐部参与的关于职业体育联赛的一种管理模式。我国的职业篮球联赛主要是由2个利益主体构成: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是指在中国政府的委托授权下,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组织,在CBA联赛委员会的管理下,以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生产和流通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特殊产品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投资商、赞助商、广告商、电视转播机构及相关媒体、CBA品牌运营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多利益相关群体组成的供需网络价值链。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是18家职业篮球俱乐部之间共同的产物,它不仅是简单的“纵向一体化”,也是多家俱乐部之间的“横向一体化”。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发环节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多层次性。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主要节点如下。
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中国篮球协会成立于1956年6月,简称“中国篮协”。1997年11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实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变,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具有篮球项目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又是中国篮球协会的办事机构。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实质上是“一套人马”,2块牌子。
中篮盈方合资公司:CBA联赛经过10年运作,现已成为国内最有“钱途”的职业篮球联赛。CBA的运作模式是合资,2005年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与瑞士盈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盈方亚洲签署一份时间长达7年+5年的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篮盈方,中方控股51%,盈方每年提供650万美元作为篮协和各俱乐部的联赛运营经费,包括各俱乐部场馆广告在内的CBA经营权则被统一收归中篮盈方所有。整体收入的85%作为篮管中心和俱乐部的联赛收入,其余15%由盈方保留。
CBA联赛委员会:2005年4月28日,由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中篮盈方、各俱乐部负责人、媒体等多方力量构成的CBA联赛委员会正式成立,将各方面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利润共享,风险同担,开始行使对联赛的管理职能。联赛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包括联赛委员会全体会议、联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联赛办公室。《2008―200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商务推广与开发等重大问题都将在联赛委员会上集中讨论和商议。
篮球后备人才供应商:在整个链条上占据最重要的作用,例如某部队篮球队、某省市篮球专业队、某俱乐部青年队、某高校篮球队等。他们负责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源源不断为各职业篮球俱乐部输送新鲜血液,不但补充和完善各俱乐部队伍的技战术体系,还保持各球队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经历了14个年头,从最初的8支参赛队伍,发展到现在的18支俱乐部队伍。俱乐部广泛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民营投资俱乐部10家,占总数的55.6%。
CBA联赛投资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投资方包括赞助商和事业单位的投资。赞助商包括冠名商、合作关系和普通赞助商。2008―2009赛季CBA联赛已拥有5家合作关系和10家赞助商。其中最大赞助商安踏每年赞助经费约2 000万元,同时提供各种价值上1000万元的篮球装备,CBA已经成为亿元联赛。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中国近4亿青少年大多以篮球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国现有室外篮球场43万块,占所有户外运动场地总数的60%。大度体育文化机构总裁朱小明说:“赞助商都在关注CBA,它是目前国内商业运作最规范、最健康的联赛。”
CBA品牌运营商:2001年国辉(中国)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标志产品运营的先河,集团与中国篮球协会合作成为了中国篮球协会标志产品CBA的运营商,构筑体育、品牌、企业“CBA黄金三角”,强势推出“CBA专业运动装备”,倾力打造以品牌专卖店为主体的销售体系。目前,国辉在中国大陆设立了25个销售分公司,开设了近3000个CBA销售网点,遍布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
电视转播机构及相关媒体:时至今日,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其健康性、规范性和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为电视转播机构和相关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传播素材,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精神需求。由于受场馆坐席数量、交通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电视、报纸和杂志、广播、网络等媒体解决了部分消费者不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矛盾问题,为广大消费者
提供便利。例如,CCTV-5作为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拥有世界众多顶级赛事国内独家报道权的专业体育频道,自2005年9月5日起改版,实现全天24h播出。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最终消费者是广大的球迷群体,包括现场观众、媒体观众。
1.2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的界定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最优化,基于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从赛事相关资源的供应到满足最终消费者需求的所有流程,以提高所有职业篮球俱乐部和整个联赛供应链的长期绩效为目的,有效整合、管理主要合作者的资源和行为,使各环节协同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能。中国职业联赛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多种要素的结合体,因此,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1.3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图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开展,涉及到的利益相关群体众多。只有设计出一个良好的结构模型,才能保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了解和熟悉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深刻剖析它们之间的权益,使供应链模型有条不紊地运行,保证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健康和有序发展。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的目标是通过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节约成本,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特殊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需求,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
1.4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特点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产品很多,其核心产品是篮球表演服务,其他产品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例如电视转播权、广告权等。此时,职业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是表演者,服务对象是观众,它是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体育赛事。经济学意义上的体育赛事的基本构成一共是10大要素:比赛项目、竞技者、裁判、承办方、观众、资本、赛场、技战术、举办时间和举办地点。由于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归属第三产业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因而自然具有服务业和表演业的特征: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触性,生产和消费时空的一致性,服务的不可存储性和不可移动性,价值取决于观众的满意度和主观评价,需求弹性较大等。因此,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供应链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例如,各种突发事件,球场暴力问题等。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整体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体育赛事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资金投入量大,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周期过长,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职业化水平较低,利益相关群体众多,政策法规滞后等,不利于提高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质量,极大地限制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中国的职业篮球联赛当前处在国家体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远远滞后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职业体育赛事仍具有明显的行政指令性色彩,中国的职业体育联盟属于行政垄断型的组织形态。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核心企业的产业关联性强,对整个供应链具有很强的带动性。中国篮球产业是一个涉及面广、体系很强的产业,可以带动建筑、服装器材、健身仪器、交通、通信、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体育保险、体育经纪、体育旅游、体育广告等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2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核心企业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是中国篮球产业发展的行为主体和中国篮球市场的供给主体。同时其在整个联赛投入方面是最大的,包括一线队和后备梯队的培养、建设和管理,外籍球员的引进与管理;教练员的培养与管理等,而且以上都是保证联赛开展过程中最活跃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在中国职业篮球市场上由于18家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参与,促成了3个主要市场的形成,供应商市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及其相关产品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因此,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和供应者就是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全文的撰写是很有必要的。
职业篮球俱乐部是指为满足人们篮球竞赛表演的观赏需要,将职业篮球联赛及其相关产品作为商品组织生产经营并追求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经济实体。2008年4月30日中国篮球协会颁布的《2008--200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中规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必须为企业法人,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登记为××篮球俱乐部有很责任公司或××篮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俱乐部投资方的资格必须符合中国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篮协的有关规定。
目前,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处于社会转型期,可以看出,中国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运作主要有4种形式:赞助型俱乐部,例如八一富邦篮球俱乐部;企业与体育局合作型俱乐部,例如上海西洋、长春大成生化、浙江万马电缆俱乐部等;国有企业型俱乐部,例如北京金隅、山东黄金俱乐部等;私有企业型俱乐部,即大公司的子公司或者下属企业,例如广东东莞银行、新疆广汇、陕西亚铝联盟俱乐部等。注:上海西洋俱乐部(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由3家单位共建,其中上海文广传媒占59%的股权,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占40%,上海机场集团占1%,3大股东的股权均属国有资产。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除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俱乐部设立条件外,俱乐部最低注册资本2 000万元人民币,俱乐部必须向中国篮协缴纳参赛保证金100万元人民币到指定银行托管账户。俱乐部必须拥有或协议拥有一支不少于12名球员并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二线队伍,二线队伍的年度经费不少于70万元,其中二线队伍(协议拥有二线队伍的俱乐部除外)主教练年度总体收入不低于一线队伍助理教练的65%。俱乐部根据联赛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聘用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或主管)和工作人员(包括律师等),实行独立的人事和财务管理。
职业篮球球俱乐部的产品是以篮球竞赛表演为中心的,生产活动主要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主。具体是:投资方提供场地、器材、运营资本和拥有操作性知识的生产者;教练生产竞赛产品、劳动力商品,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扩大再生产;管理人员开发比赛衍生产品,使俱乐部资源价值最大化;运动员是商品生产者也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形成2种契约关系:投资者与其人的关系(委托一);人与雇员的关系(雇佣被雇佣)。各种要素资源最终统一于俱乐部这一管理性框架中。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职业篮球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多种要素的契约结合体。建立俱乐部,就是通过这种制度形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增值,从而满足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
目前,按照中国篮球管理中心的规定,各职业篮球俱乐部都建立自己的青年队;但随着篮球产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
越细,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内部也应该进行供应链管控模式的变革,不断整合资源,努力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保留和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职业篮球俱乐部应该与篮管中心、供应商、运营商、赞助商、观众等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俱乐部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强化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总之,职业篮球俱乐部要想增强竞争力,保持良性发展,一方面要考虑顾客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对运动员、教练员、经营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的控制和拥有,保证俱乐部后备人才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的巨大优势,不断补充和完善各俱乐部的技战术体系,给观众呈现高强度、高对抗、高质量、高服务的篮球赛事。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整个供应链成员的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3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三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所谓“三流”问题,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它们进行分析和阐述,有助于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进一步理解。
3.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物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提供的核心产品是篮球竞赛表演,具有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存储性,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其提供的服务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触性,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物流分为显形物流和隐性物流。
显形物流主要体现在俱乐部为完成赛事所需要的服装、器材、设备等的流动;运动员的水平流动和向上流动,例如,2008―2009赛季陕西亚铝联盟俱乐部的陈照升,从体校进入前卫青年队,辗转北京奥神、济军天马、山东黄金、云南红河等球队,最后从云南借调到陕西亚铝联盟俱乐部;俱乐部或联赛标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隐性物流主要体现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竞赛表演呈现给观众的是体育劳务,具有生产和消费时空的一致性,具有实效性。商品的质量主要表现在观众对表演质量的主观评价,观众在比赛结束后通常会给出精彩或不精彩、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商品的价值主要通过观众的兴趣和观众注意力的积累来反映,观众兴趣越高,人数就越多,比赛的价值就越大,具体体现在门票的销售和收入上。2005―2006赛季,各俱乐部门票收入如下:广东450万元占据榜首,新疆347万元居次席,后面分别是江苏300万元,吉林260万元,辽宁、福建200万元,北京180万元,上海23.7万元居末位。
3.2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信息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中篮盈方公司、中国篮球管理中心、观众等之间要进行信息交换,产生信息流,只要产生产品流动的环节必然存在信息流。
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方向是双向的,通过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实现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组织之间的沟通,例如,俱乐部和球迷之间的信息流(如图4所示)。2008年4月30日,中国篮球协会颁布42008―200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中规定:每个俱乐部应建立不少于500人的球迷俱乐部,每个赛季给球迷俱乐部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支持;全年每季度举行至少1次社会公益活动,每2个月举行至少1次球迷交流活动。俱乐部必须和当地社区和球迷建立长期有实质内容的良好关系,在当地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但是,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中,由于涉及18家俱乐部,不单是横向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还存在俱乐部之间的纵向信息流动,例如运动员的流动信息等。
3.3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资金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资金跟制造业等行业的资金流是相类似的,其流动方向表现为从后向前的流动。通过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特殊商品的销售,各级需求商将资金提供给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和中篮盈方公司。各职业篮球俱乐部需要支付运营成本:例如: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资、奖金和训练费;俱乐部青年队的培养、建设和管理费;俱乐部主场的营销和策划等费用;训练和比赛的各种设施、设备的相关费用;中篮盈方公司将联赛经营资金分配给篮球管理中心和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同时,由于俱乐部运动员之间的转会和借调等流动,各俱乐部之间也相应存在纵向的资金流动。
4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推拉式管理模式
我国当前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业务路程推拉共同存在属于推拉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但推动占强势地位,这是由我国当前职业篮球联赛所处的“职业体育联盟”的组织性质决定的,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王庆伟博士在其论文《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中提出了我国职业体育联盟形成和发展的“四阶段论”,即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一行政主导型职业体育联盟一市场主导型职业体育联盟一市场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未来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国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等,拉动将越来越趋于强势地位,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应然模式将是市场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业务流程中,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运营属于推和拉的分界线,在形成产品(联赛及其相关衍生品)之前的绝大部分流程都属于推动式流程,而产品形成和销售的流程属于拉动式流程。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模式原理如图5所示。5结论
休闲体育运动的大众普及,使得国内体育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选择乒乓球以及羽毛球运动的人群超过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在城市里,随处可见参与这些运动的人群的身影。这些无疑在向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羽球市场潜力可期。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出具的一项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基本的“健步走”,羽毛球在中国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整个羽毛球人口高达2.5亿。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哪些奥运项目最适合向公众推广”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羽毛球项目超过乒乓球和篮球,以67.8%的日常参与率高居第一。
调查显示,平均每月有15.8%的运动群体偏爱打羽毛球。特别是在这两年的时间,选择打羽毛球的市民更是强势增长,而且每年在羽毛球体育用品消费上,已经超过了乒乓球。
虽然羽毛球运动深受大众喜爱,但羽毛球市场的开发力度还有待提高,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篮球、足球、网球等运动项目,羽毛球似乎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完全走的是集中训练的道路。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中国羽毛球做到了,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群众体育项目之一,中国羽毛球做得还远远不够。
对于这种窘境,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表示:面对市场的挑战和自身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问题,中国羽毛球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寻找我国羽毛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要更好地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加强中国羽协的功能,加快羽毛球项目市场化进程。
羽球职业化任重道远
目前,国内有俱乐部联赛的体育项目并不多,除了足球、排球、篮球这三大球外,只有棒球、乒乓球等项目。羽毛球在近些年都一直保持在很有竞争力的水平,正是这么大好的形势下,却没有运作出很好的联赛来,实在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只有通过具有内部竞争力的联赛,才能加速新人的成长,尽可能地缩小整体竞技水平的参差不齐,真正的职业化联赛是一个好的出路。
中国羽毛球职业联赛在2002年夭折后,事隔7年,于2009年“重出江湖”,如今,刚刚成立两年的羽超联赛不只在招商上需要摸索,在球市开发、球员运作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困境。
举办职业联赛,设立准入门槛理所当然。但羽超联赛200万的注册资金以及俱乐部每年的运营费用,却让不少俱乐部望而却步。一位业内人士颇为无奈地表示:“现在愿意为羽毛球赛烧钱的人有几个?即使体育局出面,恐怕也未必能拉到足够的赞助。何况有些省市会觉得,有这笔赞助,还不如添置训练设施和提高当地人员待遇。”
职业联赛最离不开的还是市场。没有市场,职业联赛将失去生存的根基,主办方理想的高关注度,球员期望的高收入以及赞助商需要的高回报,都将无从谈起。职业化的赛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诸如商业运营等各方面的成功要素,它还需要市场化的运作,否则羽超联赛不但不会接近目标,反而会在所谓的职业化中越走越远。
早在1999年,中国羽毛球协会就曾推出过羽毛球俱乐部联赛,但短短三个赛季后,就因为市场不成熟而被迫停办。12年过去了,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即便如此,仍无法令人对羽毛球联赛的市场持乐观态度。毕竟,群众参与度并不能与职业联赛的市场基础划上等号,否则,云集世界顶尖高手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不会频频“遇冷”。
并不夸张地说,羽毛球是目前国内自发参与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一项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全民健身报告显示:从参与人数上看,羽毛球是仅次于健步走的第二大项目。
略显尴尬的是,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没有给羽超联赛带来太多的帮助。在处子赛季中,羽超联赛就没有得到央视的青睐,缺乏央视转播的赛事也没能得到总冠名,结果,羽超联赛并没能打响品牌。
央视在解释放弃转播羽超联赛时,给出的原因相当简单:“收视率低”。“奥运会、亚运会时羽毛球比赛的收视率很高,但是羽超联赛却很不理想。此外,羽毛球比赛的时间段很不固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就直接说出羽超联赛的痛处。
羽超处子赛季充分体现出一项拥有群众基础的运动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成功的职业赛事。在羽超联赛身上,人们发现了不少阻碍它发展的弊端:一方面,队员缺乏,选来选去都是国家队的这些球员,几乎就是把国家队分散在各个地方俱乐部打比赛;另一方面,资金紧张,不少俱乐部在最后一刻才找到赞助商,甚至是没有赞助商;此外,赛程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赛事的成长。
一位俱乐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的羽超联赛并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的职业联赛,“俱乐部其实还是以省队为班底,并没有真正的职业化运营,加上缺少球员所有权,这和职业化还相去甚远。”不过,他也承认,由于大家都没有经验,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问题,“我们的球员几乎都是专业队培养的,所以现在的羽超联赛仅仅是有了一个职业化的模子,现在所走的路也是在摸索,因为任何一项成功赛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也婉转的表示,期待各方共同努力让羽超联赛变得更加职业化。
其实,占领市场正是羽超联赛举办的具体目标之一。
刘凤岩主任表示:推行联赛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去完善。现阶段,它可以带来几点好处。
首先,联赛搭建的是一个锻炼队伍的平台。比如乒乓球联赛,运动员一年可以多打几十场,把训练成果和比赛结合起来,才能有飞跃发展,赛事连贯,以赛代练。
其次,国家队教练不能兼任俱乐部教练,因此俱乐部教练都是由省市队教练兼任,提高了他们的待遇――既稳定省市队教练思想,又促进基础人才培养。
第三,防止人才外流。有的运动员退役后没比赛打,只能到别的国家或地区打球或任教。有了联赛,他们可能会留在国内,这起到一个杠杆或政策引导的作用――储存更多人才,创造竞争氛围。
第四,家长看到羽毛球比赛职业化了,有收入了,多少也会改变不愿让孩子打球的想法。目前,乒乓球有7个级别的俱乐部联赛,每年有400多个俱乐部,有5000多人次参赛。家长可能会觉得,即便我的孩子打不到顶级联赛,但只要打到一定级别的联赛,生活就有保障了,所以就提高了送孩子打球的积极性。
最后,拓宽羽毛球商业运作空间。
群众赛事同样尴尬
相比于职业羽球赛事,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病,迄今为止尚无健全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各级各类群众性羽毛球比赛数不胜数,然而,不少羽毛球赛事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参赛资格界定不清、赛程安排不合理、比赛规则不规范等,导致主办方与参赛方发生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形成群众性羽毛球赛事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由于我国羽毛球运动刚刚步入市场,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开展活动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群众比赛水平不高、观赏性不强,因此群众性羽毛球市场的社会关注程度很低,整个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
羽毛球运动的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学校体育工作严重削弱,课余训练大幅度滑坡,许多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名存实亡。其次,业余体校明显萎缩,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困难,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再次,不少地区体育部门热衷于在低层次比赛中争金夺银的短期效益,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现象相当普遍,招“雇佣军 ”应付比赛之风蔓延,人才市场的运行极不规范。后备力量的薄弱会严重阻碍我国羽毛球竞技运动的持续发展。
如今羽球市场还处在赛事培育期,市场培育期的特点是:除了羽毛球器材企业外,其他企业赞助业余赛事主要以短期行为为主。主要因为赛事本身因缺乏明星等亮点,新闻难以满足企业的宣传需求;赛事正值培育期,企业认知度较低。不过,整个“十一五”期间,业余羽毛球赛从2006年的2000余人参赛增至2010年的5000余人参赛,人数的增加也调动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除了与中国羽毛球协会长期合作的5家器材生产企业外,还有多家企业开始涉足业余羽毛球比赛。当群众性赛事逐步壮大成为品牌后,也就会自动吸引大企业加盟。
俱乐部经营之道
在俱乐部社会化、产业化方面,羽毛球项目起步很晚,向俱乐部转轨的工作虽然年年在做,但成效不大。至今为止,健身性羽毛球俱乐部和高水平竞技俱乐部都屈指可数。
俱乐部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群众性健身俱乐部、青少年后备人才俱乐部、高水平职业俱乐部等。从国外俱乐部发展经验看,高水平职业俱乐部是在众多的群众性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后备人才俱乐部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如德国大约有78000个体育俱乐部,其中著名的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的会员人数有71157名之多,因而具有十分稳固的发展根基,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从羽毛球项目建立俱乐部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和所面临的制约因素角度考虑,“优先发展群众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后备人才俱乐部,鼓励有条件的专业队或业余俱乐部建立职业俱乐部,力争创造一个多元化的俱乐部体系”是一个稳妥而切合实际的做法。
由于业余性质的俱乐部对于资金要求相对较低,加上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组建时较为容易。通过大力发展业余性质的羽毛球俱乐部,使群众性羽毛球消费由参与型为主逐步向观赏型为主转变,为开拓市场做准备。对于现有专业队或已有较好基础的业余俱乐部,可以同企业联合办职业俱乐部,“以协会为主,企业出钱赞助”的联办型俱乐部是职业俱乐部转轨初期的一种过渡形式,最终逐步向经营性过渡,建立集专业、业余、健身于一体的多元化的羽毛球俱乐部体系。这是现阶段我国羽毛球俱乐部建设的基本途径。
现阶段羽毛球俱乐部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不成熟,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羽毛球项目刚刚步入市场,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发展羽毛球运动的经验不足,整个羽毛球市场处于待开发状态。由于市场不旺,运动队或俱乐部成为一种纯消耗性实体,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十分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自然不会有太高的投资积极性。
2 体育产业缺乏经营人才,“造血”功能单薄,经费短缺问题仍十分突出。体育产业的操作者和其中大多数人是行业出身,经济知识相对较为贫乏,所以整个产业运作水平非常低。目前,我国各省市羽毛球运动队及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其次是企业赞助,而企业的赞助大多是短期行为,由此经费短缺势必成为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
3 缺乏完善的俱乐部法规体系。我国在体育俱乐部管理方面,至今尚无健全的法规。俱乐部等级注册制度不完善,缺乏从申报、审核到登记注册一条龙的整套程序。对成立俱乐部应具备的条件,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对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评估和监督的条文不明确;对俱乐部经营的利益再分配也无相应的法规可依。
4 宣传力度不够。在我国,参加羽毛球健身锻炼的人很多,而观赏羽毛球的人却很少,这与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密切关系。体育发达国家已经把每天的体育活动信息刻到了牛奶瓶上了,而我们羽毛球信息却十分闭塞。没有宣传,就没有观众,也就没有市场,那么社会化、产业化就将成为一句空口号。
对于如何经营好羽毛球俱乐部,业内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1 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提倡和建立多元化经营战略。目前,我国羽毛球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经营项目较少,俱乐部在经营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可加强与其他项目俱乐部的合作,积极寻求和其他俱乐部交流的机会,利用各自俱乐部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例如可以开展登山、骑车等户外活动:这样不但能激起消费者的兴趣,让消费者实现自我、挑战自我,还能够扩大消费者的交际范围,一举多得。
2 加快体制改革,争取得到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协调和临督。业余羽毛球快速发展,为体制改革孕育着肥沃的土壤,同时也说明市场存在于更广大的群众之中。实际上专业球员开设培训班这种行为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有市场才有得做,否则专业球员空有一身技术,没人和他们学也是白搭,有了这样的供求关系,球员们在获得一定利益的同时,还更多的展示了自身的才华,体现了羽毛球运动的价值。
3 提高教练员水平和羽毛球市场发展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市场经济意识,引进善于经营的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练员在俱乐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参加羽毛球俱乐部的消费者首先肯定是羽毛球爱好者,假如技术没有进步或者没有好的指导,肯定会削减消费者的热情,所以每个俱乐部都要有一定的教练员。同时加强教练的业务水平,做到科学指导,还能够对参与运动过程的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加以普及,使教练员成为消费者养成健康良好生活方式的引导者 。
4 组建专门的营销队伍,重视发展可持续的青少年消费市场。俱乐部想要做大,那么自己必须先要做细,针对目前羽毛球俱乐部坐等消费者上门的状态,俱乐部应该积极地走出去,积极地推销自己。所以俱乐部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队伍,人数不多,在于专业。通过羽毛球学校、大学生联赛等,开发富有特色的羽毛球消费品,组织丰富有趣的羽毛球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羽球装备市场三足鼎立
如果说体育用品市场上,曾因乒乓球是国球原因,选择练习的业余爱好者越来越多,带动着乒乓球用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那么今天的羽毛球运动又将为羽毛球体育用品市场带来怎样的画幕?
长期以来,中国的羽毛球市场一直都是YONEX(尤尼克斯)一家独大。而在2009年,李宁的突然来袭,终于打破了这一格局,而此时,另一大牌VICTOR(胜利)也伺机而动,异军突起。
2009年,对于羽毛球行业来说是动荡和混乱的一年。对于经销商来说,也是喜忧参半的一年。从“喜”的方面来说,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羽毛球行业仍然保持增长;从“忧”的方面来说,羽毛球行业大洗牌,如何判断行业结构和行业走向,从而把握机会,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2009年度,李宁品牌凭借收购羽毛球厂商、赞助中国羽毛球队,顺利切入羽毛球细分市场,也是从这里开始,李宁的羽毛球体育用品在国内得到了大热卖。在一年内,在东南亚开设羽毛球器械类和装备类专卖店近百家。一向在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上响有名声的羽毛球品牌YONEX、JOEREX、SUPER-K等,受到了李宁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意识到了市场的竞争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了,左右摇摆的局面使得这些国际知名羽毛球品牌重新调整经营模式。
用李宁公司CFO钟奕祺的话说,李宁为未来五年确立的战略方向包括开发海外市场以及致力于成为羽毛球运动品牌代名词的目标。
2009年下半年,李宁公司斥资1.6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羽毛球装备生产企业福建凯胜,这家于1991年创立的本土公司,位列中国羽毛球器材市场三甲之列,目前是中国国家青年队和多个省级羽毛球队的赞助商。
此外,凯胜品牌被保留下来,并与李宁品牌羽毛球产品进行严格的区别定位――李宁走中高端,而凯胜继续发力中低端市场。李宁公司对羽毛球业务寄予厚望,在CEO张志勇看来,有朝一日李宁在羽毛球项目上要能和耐克在篮球上一样,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面对李宁的咄咄逼人,老大哥YONEX也采取了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签约退役球员;赞助一些业余的赛事和俱乐部;主动吸引经销商进货,以前YONEX的货品供不应求,YONEX都是要求经销商订购期货,现货的价格很高。而现在YONEX吸引经销商的一个策略是经销商订购现货的时候,按照期货的价格算;积极整顿中国市场,打假维权;进行明星包装,为陶菲克、李宗伟、盖德等打造专门的羽毛球装备。
总之,YONEX以前的市场活动就是三大招:赞助国家队,搞定三大杯,组织试打活动。但是现在,YONEX必须放下身段,学习如何管理好经销商关系以及如何改变让人们一直诟病的售后服务。此外,还必须面对一个更加活跃、竞争更激烈的羽毛球市场。
而VICTOR的市场活动一直都是在缓慢而有效地进行。VICTOR的营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签约退役球员,赞助省队;赞助业余赛事,搞试打活动,这个是VICTOR的老本行,以后也会长期坚持;开始重视品牌推广,与中羽在线、搜狐等媒体进行合作,在赛事之中做了很多推广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他一些羽毛球品牌优势逐渐衰退,在二、三线城市还有立足之地,但在一线城市将难以对抗大品牌的冲击,李宁每年的正面广告、优惠赠送活动频繁,频频进入消费者的视线,效应显著;YONEX资深的影响力还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VICTOR的大部分产品系列价格适中,性价比高,更是让其他小品牌难以对抗。
行业重新洗牌
仿佛就像明星一样,当品牌红成一片时,无论是模仿还是跟随的粉丝就会越来越多了。除了李宁以及各大羽毛球知名品牌外,国内外也不断地涌现出很多中小企业,使得整个羽毛球装备市场处在了一种高度紧张的竞争时期。
李宁赞助中国国家队,源于李宁羽毛球强劲的实力和品牌支持,潜力较大;YONEX赞助马来西亚、印尼等队,对羽毛球市场影响深远,主导力较强;VICTOR赞助韩国羽球队,近年在大陆的迅猛发展跻身到一线品牌行列,成后起之秀;KUMPOO(薰风)通过赞助泰国羽毛球队、苏迪曼杯开始亮相国内外,争锋羽球强势品牌。
羽球品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线的调整,包括型号、价格等;市场活动的深化和细化,比如试打活动的增加,三大豪门都有密集的试打活动计划;网络营销的深化,李宁公司和中羽社区有了长期的合作,中羽社区基本上就是李宁公司的地盘了,而天天羽毛球社区网,也和VICTOR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薰风在产品突破中将选择更多形象店和中低档价位的产品,以其自身比较独特的产品风格迎合市场需要,加步进入羽毛球市场力分一杯羹。
羽毛球的销售渠道相对特殊。一般的运动爱好者更喜欢在一些相对专业的渠道去购买,这些渠道可能在体育场馆周围,或者是相对封闭的运动俱乐部。与商场不同,这些市场相对离散,需要新的渠道手段来经营。李宁公司曾经做过测试,将红双喜的产品铺进自己的渠道,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打乱了消费者的预期,他们到店里来想买的是运动服装或者鞋子,并不是乒乓拍子。
其次,不管是渠道还是品牌,在羽毛球市场上,需要一个相对持续地渗透过程。进入一个新的产品领域,实际上也是在考验公司的学习能力,如何在这个市场上快速成长,不仅仅要对接之前积累的经验,还要尊重这个市场上消费者已经形成的习惯。
为了更好的抢占市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消费需求,羽毛球用品商家更是花尽心思,将经典与时尚相结合,使得整个羽毛球消费市场更加明朗起来。近年来,各地区的体育用品需求正以稳步发展的速度成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几年,将会是羽毛球装备市场大热的好时机,也是羽毛球体育用品企业商家进行新一轮洗牌的关键年。
2011年羽毛球详细赛程
时间 赛事 举办地
1月5日-9日 2010羽联超级赛总决赛 台北
1月18日-23日 马来西亚超级赛 吉隆坡
1月25日-30日 韩国超级赛 首尔
2月15日-20日 欧洲混合团体锦标赛 阿姆斯特丹
3月1日-6日 德国公开赛 米尔海姆
3月8日-13日 全英超级赛 伯明翰
3月15日-20日 瑞士黄金大奖赛 巴塞尔
4月5日-10日 澳大利亚黄金大奖赛 墨尔本
4月19日-24日 亚洲锦标赛 四川
4月26日-5月1日 印度超级赛 新德里
5月3日-8日 马来西亚大奖赛 亚罗士打
5月22日-29日 苏迪曼杯 青岛
6月7日-12日 泰国黄金大奖赛 曼谷
6月14日-19日 新加坡超级赛 新加坡
6月21日-26日 印尼超级赛 雅加达
7月19日-24日 加拿大大奖赛 待定
8月8日-14日 世界锦标赛 伦敦
8月23日-28日 越南大奖赛 胡志明市
9月6日-11日 中华台北黄金大奖赛 台北
9月13日-18日 中国大师赛 常州
9月20日-25日 日本超级赛 东京
10月11日-16日 荷兰公开赛 待定
10月18日-23日 丹麦超级赛 欧登塞
10月25日-30日 法国超级赛 巴黎
11月15日-20日 中国香港超级赛 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