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9 16:31: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数学课堂训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说;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84-01
说学活动就是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阐述自己学习情况的活动。它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的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方法。学生的“说”既能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反映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通过交流来学习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说的训练。使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理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概念,创造知识。当前的基础教育要求学校的各个学科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争论、创造性。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思维的形式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说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处于学习者的环境中,发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本人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说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说学的主要内容
1.说质疑。学生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知识点叙述出来,为进一步探讨新知确定思维的方向。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说清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思维的误区。
2.说思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做简便计算的练习题24×25。学生会有不同做法。24×25=6×(4×25)=600;24×25=12×(2×25)=600;(24×5)×(25÷5)=600;24×25=(30-6)×25=600。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思考、说练。判断。比较,学生所学习的不仅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方法,而是这一种类型题目的计算原理。
3.说分析。在新知产生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说清分析的过程,就能把旧知识再次的抽象概括,使之成为包容新旧知识的共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如:“光明制鞋厂七月份实际生产鞋27500双比原计划多生产了2500双,求增产了百分之几?”学生叙述分析过程:要求增产百为之几,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增产百分之几,住就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增产的那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所以用增产的数量除以后计划的数量。
4.说评论。针对同学的说学提出自己的评语,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的激励口头表达欲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学生在学习带分数的乘法时,先做尝试题×2=(1+)×2=;×2=×2=;×2=(2-)×2=。教师及时的提问“带分数的乘法要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引起学生质疑、讨论,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说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5.说小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展示,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是课堂小结的一种常用方式。
二、说学的组织形式
1.点名说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某个学生说学。
2.自由说学教师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说学活动。
3.小组说学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说学,这样可以人人参与。
4.班级说学在小组说学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它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内容,以达到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的引导评价
1.在学生的说学活动中,教师对参与说学的学生应及时的以适当的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动人心的,它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说学的环节步骤,了解说学的内容,说学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说学。教师在听学生说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适时补充,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提高听说能力和说学的效果。
在教育局的大力推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断尝试,努力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使自己的教学成绩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将参考借鉴科学高效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转变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近,通过听报告,体验洋思中学的做法,再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和他们相比,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科学的方面。我的课堂把学生管得太死,老师包办代替的太多,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将从思想上转变,行动上践行,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2、转变师生课堂中的角色,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教师不再充当课堂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讲解的习题,让学习好悟性高的同学当小老师去讲解,让学生们看到他们通过努力自学,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和老师一样好,让学生对新概念下的课堂有了更形象、更具体的认识。
二、课堂的基本结构
1、课堂模式由“静”变“动”。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很规矩地坐在那,他们在教师面前坦然而自信地随意走动着交谈学习内容,间或有打闹的,一会学生纷纷拿着笔在练习本上,争先恐后地写起刚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展示,“台上”的学生或讲解、或辩论,“台下”的学生或站、或蹲、或坐,甚至课桌上挤作一团。教师基本不写板书,而是由学生代劳,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引导、讲评、追问。
2、由一讲到底向20+25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最后逐步实现10+35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看:一是把时空还给学生,先采取“20+25”模式,即老师只能讲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最后逐步实现10+35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老师只讲授1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二是分组合作,以小组方式组织教学。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转变还不够彻底。教师还不敢放开手脚大胆施教,患得患失。
2、课堂结构还不成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讲解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3、不知从何入手。对于部分教学内容不知道如何安排教学。 转贴于
四、今后在教学中改进完善的措施
1、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年级学生没有低年级学生那种强烈的表现欲,而且我所代的四班是个普通班,大面积的学生对学习数学自信不足,对此,就应该以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要奋斗的方向。但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先给学生树立榜样,对那些积极主动走上讲台的同学,不论效果怎样,都要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2、深挖学生亮点。俗话说:“好娃娃是夸出来的。”那我们就要利用各种积极正面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将表现积极的学生名单张贴出来,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
3、思想上转变,行动上践行,抓细节,抓过程,强化课堂教学。在学生管理上,要细节分明、落实到人,“不给学生留有犯错误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为了使课堂教学具有延展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尖子学生,可增设教案附页,关注学生进步的大小。
4、短周期,勤反思,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反思与反馈是洋思中学教学的一大法宝。要实行“日清周评月小结”的形式,构建立体式、大密度的网状管理体系。实施“三清”,及时总结,及时归纳,及时反思,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预期目标及效果
l、课堂是学生脑力劳动的过程,时间一长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要机智而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独立思考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困乏感,这时可以换为三五人的小组讨论。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或全班的展示和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最后的反馈环节,同样要形式灵活,让学生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检查落实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组出题,小组互相交流,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小组讲题、算题比赛等。“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更是大幅度、大面积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摘 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各种计算能力,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本文将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90-01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利用课堂,多方面训练,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是其他理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不过关,学习更高层次的理科课程时,就会收到致命的限制。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
一、加强思维训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正确引导,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54+15÷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先乘除后加减”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5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54与积的和最终等于63。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简便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简便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例如109与9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9×98=(100+10-1)×98=9800+980-98=10682。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897扩大5倍大约得多少?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897接近900,用900×5等于4500,897小于900,如果积小于4500就应该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养成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三、加强课堂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重点突出。例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2)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84+16=100,352+648=1000,25×4=1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 有效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训练低效归根结底都是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造成的。训练时机安排不够精细,缺乏及时性,是我们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基础、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训练选题过易或过难,缺乏层次性,是我们教师对学情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根据学生实际来选题;训练过程启发过度,缺乏独立性,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学生没有充分的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训练讲评形式单调就题论题,缺乏发展性,是我们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不强、手段不足;训练效果反馈关注面不广,缺乏全面性,是我们教师面向全体的意识不强,未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数学课堂训练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训练的效益,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我们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训练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教学宜“小步走,快反馈”,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全体学生,新授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新授内容应适当分成几个环节,每一环节教学之后及时进行适量的巩固训练,这样安排训练学习内容少、间隔时间短,既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也符合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老化”,这有利于学生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如《图形的旋转》一节课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旋转概念、旋转性质、旋转作图和旋转应用。在每一组块里面应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训练。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得到旋转概念后宜安排适量的辨别识图训练以巩固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得到旋转性质后可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巩固性质;旋转作图也是对旋转性质的应用,教师示范后应立即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旋转应用让学生欣赏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美妙应用,体验感悟数学之美。
二、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的选题应以基础题为主,因为学生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训练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下,也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约为721。
如《锐角的正弦和余弦》一节课可安排如下的当堂训练题:
1.已知: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
(1)sinA==;
(2)sinB==;
(3)cos∠ACD=,cos∠BCD=;
(4)tanA==,tanB==.
2.如图,根据图中条件,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值。
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 cosB的值。
4.在ABC中,∠C=90°,tanA=,求sinA,cosB的值。
这组当堂训练题因为考虑到是新授课,因此以基础题为主,稍难题为辅。四题之间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保证了训练的层次性。
三、课堂训练应“敢放手,敢于等”,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
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尝试操作,独立“碰壁”“转向”,独立走向成功的彼岸;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艰辛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敢于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独立书写解题过程,因为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想出来到说出来再到写出来,其实是一个思维不断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过程。
如有这样一道训练题:如图,在ABC中,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P,边AC与O相切于点C,点Q是AC的中点。试判断直线PQ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解答:直线PQ与O相切。理由:连结OP、OQ。边AC与O相切于点C∠BCA=90°OP=OC,OQ=OQOPQ≌OCQ(HL),∠OPQ=∠OCQ=90°即PQOP。直线PQ经过半径OP的外端点P,并且垂直于半径OP,所以直线PQ与O相切。
我们不能一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苗头就叫停并提示,应该有“胆量”和“气量”让学生先错下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因,并重新寻找正确的证明思路。
四、训练讲评应“勤反思,多提炼”,确保课堂训练的发展性
讲评要讲解正确、规范的解题过程,更要暴露典型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变个别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课堂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教师有目的地选择解题过程正确规范的和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正误对比板演或展示。讲评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一题多解:本题还有哪些解法?哪种解法更加便捷?一题多变:添加、减少或改变条件后怎么解?条件与结论置换后结论是否还成立?图形运动变化后怎么解?讲评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分析解题的关键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要与学生一起提炼解题过程中所蕴含的解题规律、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如上例,在讲评时除暴露、解剖典型错误外,还应让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证明思路(如下图所示),各种不同的思路里面证明的突破口在哪里,最后应引导学生归纳切线判定的辅助线添加规律:已知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这样讲评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训练效果反馈“抓两头,促中间”,确保训练效果反馈的全面性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教与学、讲与练、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1.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上好一堂课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明确教学目的,钻研教材,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是优化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深入钻研教材。教师根据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前后,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如: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求一次函数交点坐标时,需要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我就将这内容调整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再让学生来学这个内容,效果非常不错。其次,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教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知识容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好时间,同时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最后,精心制定教案。制定学案是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反馈的途径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本节课要完成的知识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制定成学案,学案分课前预习部分和课堂演练部分。让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再通过课堂演练,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制定的学案要一定有目的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拓展性,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点。教师在这过程中要起好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一是课堂引入,二是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推理出结果,三是在讲解例题中点评学生得出的结果,给出正确概念,四是学生的课堂练习,让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应用,加深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五是课堂小结。(3)不容忽视的课堂小结
这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教学内容、点明中心、突出重点、导出结论的结尾方式。学生通过小结,总结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不但要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也要学会纠错,究错。学生每堂课的总结,可以让教师及时收集到本节课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易错和易混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众所周知,练习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练习的设计既要以巩固知识为出发点,又要以激发兴趣为着力点;练习的设计既要以有针对性的练习为内容,又要以有层次性的练习为结构……
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诸多原则。只有在牢牢把握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设计出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效率的课堂练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一知半解,导致课堂练习设计良莠不齐。良莠不齐的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起到提升课堂效率的作用。鉴于此,深谙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几个原则。
一、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的需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如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枯燥乏味,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W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太高。反之,如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妙趣横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被全面激发,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全面提高。鉴于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务必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设计练习题目。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练习题目。三只不同的青蛙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四片不同的荷叶也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当某一只青蛙跳到某一片荷叶上面的时候,教师就要求学生迅速地计算出相应的得数……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练习题目设计的趣味性原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需要。
二、层次性――“培优转差”实施的需要
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学习状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练习题目。教师通过分层设计练习题目,不仅可以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得好,而且可以让一些学有障碍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分层设计练习题目其实正是“培优转差”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体现。鉴于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务必要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状况等,以“培优转差”为目的设计练习题目。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分三层设计了练习:A等练习,即主要考查全体学生对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基本关系的掌握情况;B等练习,即主要考查中等以上学生利用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等练习,即主要考查优秀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解题策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练习题目设计的层次性原则是实施“培优转差”之需要。
三、针对性――有的放矢训练的需要
有的放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教师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目是进行有的放矢训练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务必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有的放矢的训练为目的设计练习题目。例如,在学习完“解方程”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练习。1.基本练习:x-12=34,8x=96,4x-30=0;2.提高练习:3(x-12)+23=35,7x-8=2x+27,5x-18=32x,(7x-4)+3(x-2)=2x+6;3.解决问题:①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②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练习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原则是有的放矢的训练之需要。
诚然,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多样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等。总而言之,教师要牢牢地把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各种原则,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练习题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换言之,教师要让课堂练习设计的各种原则成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的重要“路标”。
参考文献:
[1]简敏捷.略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原则[J].学周刊,2015(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方法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实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训练对小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是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小学数学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从营造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尤其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数学问题。
一、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数学课堂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数学学习环境,将数学同小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环境放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中,以发挥数学学习的价值。简单地讲,就是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生搬硬套地讲课,而是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数学实例来诠释涉及的数学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点。据笔者了解,当前许多小学教师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要求小学生记住,下节课对该知识点进行提问,但实际情况是到了下节课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为何会造成小学生记不住知识点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地创设数学课堂学习环境。没有给小学生提供一个他们比较熟悉的同他们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小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应将其同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上“元角分”这节课时,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游戏内容为:教师让一名小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让学生在付款和收款的过程中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享受到商品交易成功的喜悦,而且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采用教学用具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地将小学教学用具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能改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对知识还是不理解、记不住的尴尬教学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一些几何图形还不能在大脑中抽象地建立清晰的图形轮廓,比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等。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学用具,将抽象的数学几何图形用实物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每节课所讲的知识点不同,应针对性地选用教学用具。例如,在教几何图形认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先提供给学生几何图形,让学生看完图形后,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然后说出该图形的名称,最后画出图形可有效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中强调,现代教育教学应将学生的课堂主体突显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要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对现有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性地记忆数学知识,教学质量低下。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索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为主动学习知识的方式。比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和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测量工具认识”这节课时,笔者将几种测量物体所用尺子放到讲台上,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手中拿的这个工具的用途是什么吗?”这时学生回答:“是测量东西用的!”然后笔者又问:“你们知道是用来测哪些东西的吗?”这时,学生开始谈论起来。其实,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联系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联系生活中尺子的具体用途。
总之,小学数学是有效训练和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同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喜欢上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 倾听能力 教学质量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倾听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过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高年级学生短,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发呆、走神的现象。而无法专注倾听老师授课,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接受知识的速度。
一、小学教学低年级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所遇问题
1、小学生的耐心不够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很多时候会看到教师还未讲完问题,学生就已经举手大嚷要回答问题。但是当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却又无法回答正确,甚至与老师所提问题有很大偏差。这与学生的耐心较低有很大关系,当学生在课堂中听了一半内容后,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已经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足以回答教师的问题,进而造成教师后半部分问题内容或知识点未能听到,导致降低了学习效率[2]。
2、学生“走神”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发现,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听讲,只顾着自己搞一些小动作,甚至有时还会影响到旁边的学生。当教师点名让这类学生回答问题时,通常无法达到答案。即便是刚刚讲过的知识,由于学生没有认真倾听,严重走神,导致他们仍然无法学习到数学知识。这都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会倾听所造成的后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情绪,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开展。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方法
1、在课堂中为学生规定标准的倾听姿势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为了减少学生小动作过多而影响倾听能力,降低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应当为学生规定相应的倾听姿势。当学生习惯了数学课堂倾听姿势之后,学生在日后的课程中,会快速进行学习、倾听状态,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数一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双手均放置于课桌之上,且课桌上只允许拜访学习需要用品,以此来降低学生转移注意力的概率,提高课堂倾听效率。
2、加强学生的听辨能力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入对学生的听辨培训来提升学生的在课堂中的倾听能力[3]。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暂时让学生合住课本,然后通过语言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真聆听,在聆听的同时进行思考与分析,既能提升学生的听觉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比多少》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以“假如你妈妈买了10个苹果,你爸爸买了3个苹果,那谁买的苹果多呢”等问题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与辨别,达到听辨训练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3、加强学生的听述训练力度
为了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认真听讲,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听述训练来达到目的。听述训练就是让教师在教授完一部分知识后,让学生进行复述的过程。学生为了能够复述老师所讲授数学相关知识,必须认真听讲。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影响,教师在选择复述时间时,教授与复述间隔应当缩短。一般选择讲述一个知识点后,就让学生进行复述,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认识厘米和米》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完关于厘米长度的相关知识后, 让学生进行复述,复述完毕后再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授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还能缓解数学教学课堂中严肃的气氛,在提升学生倾听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4、建立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景
开展情景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倾听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由于数学知识都是数字、图形、线段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不像语文课程中有故事,美术课程中有图画,大多都是比较枯燥的知识。若教师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很容易出现倦怠的思想。教师通过创建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来提升学生的倾听兴趣,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开课前准备10课山楂,上课后由教师来扮演卖山楂的商人,让学生来买山楂。通过购买山楂的数量来教授学生相关数学知识。为学生创立学习情境,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倾听欲望。
5、选用恰当的“暗示”来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等问题,降低了倾听效率[4]。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此类现象时,千万不能当着全班同学对学生进行呵斥。若对学生进行呵斥,短时间内会让学生“看似”认真听课。但通常学生会感到窘迫,甚至害怕,进而影响了听课效率,严重时还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从此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性动作与手势来提醒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暗示,但也不会感到窘迫或尴尬。例如教师在教授《图形的拼组》一课时,当教师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听讲,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在教室前后徘徊,在路过走神学生时,触碰学生胳膊或脊背,起到提醒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听述能力,或者构建合适的情景教学模式,低调的暗示性动作,来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只有学生具有较高的倾听能力,才能确保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皮学娟.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0):121-123.
[2]裴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4,29(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