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0 20:03: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考试卷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们在校期间,三天两头就重复着这样的事情:考试,评卷,总结,再考试……,问题就是我们做的试卷永远是新的,我们的总结大多数也只是针对这一份新试卷。即使有人会把以前的旧试卷拿出来复习,那也只限于看看错题。注意,这里说的只是看题,不是做题。
重做旧试卷的作用PK做新题的作用
做新题的作用:第一,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让我们发现不足,得以改进。
重做旧试卷的作用:第一,你答对了试题,并不意味着你完全掌握了该知识点,很有可能是猜对的,并且考完试之后你不一定记得答对的题目只是猜对的,更不用说过了那么长的时间。换句话来说,你第一次答对了试题,第二次再做的时候,你不一定能答对。重做试卷可以替你清扫那些只是猜对的、被遗漏的知识点。
第二,反复做一道错题,直到真正理解掌握,总比做3道新题(只做一遍)要有意义得多。
由此看来,我们还是应该先把旧试卷拿出来做一轮,清扫盲区之后,再通过做一两份新试卷来检验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是不是要完完整整地做完每一份旧试卷呢?
旧试卷那么多,怎么可能做得完呢?是的,做不完,也无须全部做完。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份高考英语试卷的每道题目主要的考查目标,才能确定如何选定题目来重做。
(注:表一中需要重做的试题,全部按照单个题型来集中做题。)
题型 考查目标 是否重做及如何重做 重做价值
听力(部分省区无) 用听的方式获取信息并作出判断 需重做。
材料:本省区前三年的高考试卷(3份)及其他省份2011年高考试卷(2份)的听力题。
操作:①按照做题的要求,先重做一轮。②对照听力原材料,边看边听。每份试卷坚持听3遍。
单项选择题 语法、词组辨析能力 需重做。
材料:2011年各地高考试卷的单选题(共15份)。
操作:①每次集中做3~5份试卷的单项选择题。②核对答案、解析。③按照考点整理试题。④整理错题集,隔天再做,直至不再做错。
做题时间:每份试卷10分钟。
完形填空题 单词与短语辨析,逻辑推理能力 半重做。
材料:2011年各地高考试卷的完形填空题(共15份)。
操作:①迅速扫描试题。②整理单词与词组。
做题时间:每份试卷15分钟。
阅读理解题 综合能力 无须重做。若有时间,考生可以每天坚持做新题。
改错题(部分省份无) 单词、语法 须重做。
材料:2011年各地高考试卷的改错题(共10份)。
操作:①每次集中做2~3份试卷的改错题。②核对答案、解析。③圈画错题,隔天重做,直至完全熟悉、掌握。
做题时间:每份试卷8分钟。
书面表达题 综合能力 无须重做,但各地的书面表达范文值得考生背诵。
为何要做其他考区的试题?
命题者为了全面考查考生的能力,会变换着方式命题,但是由于每份试卷的容量有限,于是同一个语法的多种考查方式就散落在多份试卷中。更不必说考纲要求的3000多个单词,一份试卷又怎么可能装得下?
此外,各地的高考有一种趋势――考点轮换考。因此,考生非常有必要熟悉其他考区的试题。
重做试卷的具体实例
为了让考生进一步体会到重做试卷的价值,以及能够更清楚如何重做试卷,笔者以单项选择题为例展开讲解。
我们以全国卷Ⅰ、全国卷Ⅱ、重庆卷、四川卷的单选题为一组,在集中的时间内将四份单选题一口气做完。耗时约为45分钟。做题的过程中,在那些自己不太确定的题目旁边做上记号。
做完之后对照答案,这是毋庸置疑的。此时则需重点看自己不确定的题目以及自己做错的题目。重做试卷最重要的不是做题,而是横向对比与整理。
单项选择题一般可以分为三块内容:第一,词汇、词组辨析;第二,交际用语;第三,语法。此时又有一个整理的标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整理,一般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自己的弱项。比如,如果你对交际用语非常不熟悉,那就可以专门将所有的交际用语整理出来,一份试卷约有2~3道;如果某个语法项目是你的弱项,那就可以专门整理该语法的各种考查方式。此外,对于词汇、词组的辨析,笔者建议无论对错与否,考生都应全部进行整理。下面以词汇、词组表为例。
表二:词汇、词组表
词组、词汇 辨析 例子 出处
come up with 想出(办法、主意) I can the house being untidy, but I hate it if it’s not clean.
A. come up with B. put up with
C. turn to D. stick to 全国卷Ⅰ
答案:C。句意:我能忍受房间不整齐,但讨厌不干净
put up with 忍受
turn to 转向,求助于
stick to 坚持
rather than 不是 The form cannot be signed by anyone _____ yourself.
A. rather than B. other than
C. more than D. better than 全国卷Ⅰ
答案:B。句意:这个表格除了你自己谁也不能签署
other than 除了
more than 多于,超过,不仅仅
better than 超过,多于,好于
disappear 消失 William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read, for his eyesight was beginning to_____.
A. disappear B. fall
C. fail D. damage 全国卷Ⅰ
答案:C。句意:威廉发现自己阅读起来越来越难了,因为他的视力开始下降了
fall 摔跤;数字下降
fail 健康、视力等衰退
damage 损害,损坏
go over 复习,温习 To get a better grade, you should the notes again before the test.
A. go over B. get over
C. turn over D. take over 四川卷
答案:A。句意: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你应该在考试前复习一下笔记
get over 恢复;克服
turn over 翻过来;把……交给
take over 接任,接管
look up 查询 I often the words I don’t kown in the dictionary or on the Internet.
A. look up B. look at
C. look for D. look into 四川卷
答案:A。句意:我通常在词典上或因特网上查不认识的单词
look at 看
look for 寻找
look into 调查
……
上述表格中只有部分词汇题,考生可以继续整理、完善。此外,考生可以将完形填空题的词汇辨析整理在该表格中。同理,考生还可以将自己容易做错的语法考点、交际用语考点整理成表格。
温馨提示:①重做试卷法不仅仅局限在寒假使用,希望考生能够坚持每周重做一次试卷,并进行整理。
关键词 考试成绩 激励功能 良好态度 养成
1考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
我们都知道,考试具有诊断、测评、选拔三大功能,考试成绩常常用来检测评价师生教与学的情况,用来选拔优秀人才,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它的激励功能。笔者2014年起主持省级规划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影响的研究》,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县49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问卷调查,统计汇总结果见表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看出,在满分100分的考试成绩中,成绩为80分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具体表现为自信、轻松、快乐、爱学习等的,比例高达97.60%;在这一分数段学习态度消极的只占1.40%;相对应的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考试成绩在10-30分时,学习态度仍然表现为轻松、快乐、自信、爱学习等的仅为4.81% ,表现为痛苦、恐惧、厌学等的比例则高达92.38%。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考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有强大的激励驱动功能。
2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考试成绩现状调研
考试是否充分考虑了其激励功能呢?课题组对2012年全县小学六个年级秋季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调研,见表2:
从表2看出,语文科均分最高的是六年级的63.11,最低的是三年级47.07分;数学科均分最高的是一年级的60.22,最低的是四年级45.46分。比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对学习态度影响表(一)问卷分析研究结果,以上考试成绩起不到ρ生应有的激励作用。
3科学制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
进一步调研了解发现,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平时使用的单元、期中和期末测试卷绝大多数来源于外购,这些试卷中不乏优秀试卷,但是多数题目陈旧、题量过大,容易使考试偏离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课标的要求,有的外购试卷由于教材版本和学生基础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难度过大,所检测内容严重偏离师生教学实际。少数学校期末考试也组织骨干教师命制试卷,但往往都是下载或照抄,东拼西凑组卷,考试针对性不强。考教脱节,学考脱节,以考代教,盲目训练,苦了学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制作一份考试卷呢?首先要学会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教学与考试的桥梁,是试题编制的指南和标准,是命制考试卷的计划书和依据。研读课程标准,熟读教材,知晓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预设试卷难度系数,预估考试平均分,是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基础性工作。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文言文占据着语文文本的半壁江山,在高考试卷里,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的拦路虎,尽管我们平时学习了那么多文言文文本,练习了那么多的文言文练习题,但是在考试或平时练习中总会碰到一些难解的字词句,平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或靠老师解决。但是,在考试中,我们有时只能乱猜一气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更何况是字词呢。因此,我们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把握就显得那么重要了,学会在无任何借助下,准确推断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就成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积蠡.认为文言文的推断文言文的字词句一定有内在的规律和技巧。现在总结一下,以供大家商榷。
首先,可以借助字词句所在的上下文本语境来推断。语言本身具有内在的规律,语言是线性排列的,因此,根据文本的语境推断词义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第21题,写弥子瑕的故事,根据文本阅读,知道弥子瑕是一个孝顺之人。但是古人赞扬一个人时,往往从忠孝两个角度来赞扬,既然文本前部分讲了弥子瑕为了母亲的病,而“驾君车而出”,那么文章下半部分一定会从“忠”的角度说,因此,考察“弥子瑕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就可以推知意思,更何况前文正好有一句“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之对应。
当然,仅仅靠语境来推断还不能做到十分准确,那么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方法来推断。
其次,可以借助词或句子的构成来推断。古代文章讲究文辞典雅,文辞典雅首先体现在句式特点上。因此,文言文多使用并列式短语或对偶句或排比句。例如在《史记・屈原列传》就有一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根据短语句式特点,“信”和“忠”,“疑”和“谤”,义相近,又并列关系。因此,我们根据并列句式特点,可以推知“见”与“被”意思相近或相同。所以,我们对“见”字,可以推知是“被”的意思,进而,这句话也就容易理解了。
再如,2005年福建高考试卷第9小题的翻译“大明则王,小用则亡。”我们从句式特点,就可以推知,“大”与“小”相对;“王”与“亡”相对;“明”与“用”相对,因此,孝这句就可以推断为:“用在大处就可以称王,用在小处就会亡身”。
从词的构成来看,一些词或短语也可以用此方法推断。如:“文过饰非”、“国泰民安”、“否极泰来”等,我们根据词的并列关系,可以推断“文”与“饰”意思相对或相反,而此句最难理解为“文”字,因此,我们借助“过”与“非”的相对关系,我们就可以准确推断为“文”是“掩饰”的意思。这类的试题现象在高考文言文或文本阅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平时认真积累,在运用时注意灵活性就可以了。
又次,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平时掌握的词的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来准确推断。如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的翻译题,根据我们平时掌握的名词的活用规律,我们可以准确推断“廷”“面”是名词作状语。这类名词做状语,翻译时一般是介词加原文中名词就可以了。所以“廷”可以翻译成“在朝廷上”,“面”可以翻译成“当面”。
再比如,2006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我们根据词的活用规律推断为“雨”为“下大雨”,“烈风雷电”可以翻译成“刮大风,打雷,打闪电”,“衣冠”可以翻译成“穿戴衣帽”。
又次,我们还可以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来推断。如: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一句,“交祉”一词的翻译,好多人把“交祉”一词翻译成“两脚”或“两腿”相邻。其实,如果根据文化常识,我们可以知道“交祉”是一个地名,王勃的父亲就曾经在“交祉”做过县令。比如:2004年浙江语文高考试题中“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一句中,“省”的翻译,好多人把“省”当作了名词,理解成了地方的行政区划,而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文章,欧阳修宋朝人,因此推知“省”只能做动词,不可以理解成地方行政区划,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省”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是从元朝才开始的。因此推知“省”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造字方式来准确推断字词句的意思。比如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贸籴粮食”中“籴”的翻译。从造字方式看,可以知道“籴”是一个会意字。“籴”由“入”和“米”组成,既然“米”都进入了家,那么“籴”字就是“买进”之义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平时对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来推断。例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积累一些和官职有关的词,如:拜、授、擢、除、迁、任、罢、乞骸骨等。
关键词:熟语;答题;技巧; 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85-01
1考纲阐释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一个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高考对熟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其含义包括两点:其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其二,是在"使用"中进行考查。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成语仍是考查的重点。
22012年高考情况
2012年全国17套试卷共有13套(湖南卷、上海卷、福建卷、北京卷没有设题考查)试卷对成语进行了客观选择题的考查,分值均为3分。除江苏卷、湖北卷和天津卷采用辨别选择的形式之外,其余各卷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13套试卷中7套专考成语,另外6套是成语和词语(安徽卷、湖北卷、浙江卷和四川卷考查了虚词)混合再一题中考查。
就2012年13套试卷看,对成语能力的考查往往会就误用频率较高的几种情况设置干扰。
3设题陷井
3.1望文生义:
[例1](2012江西卷)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方法归纳: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且大多源于典故,另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有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只按昭字面理解,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
不名一文 不刊之论 人莫予毒 下里巴人 首当其冲 登堂入室 江河日下 等
3.2张冠李戴,对象用错:
[例1] (2012全国大纲卷)B. 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解析】B."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它适用的对象是"人像",而本句的陈述对象是"立体报纸",使用错误。
[例2] (2012全国新课标卷)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解析】A."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这里形容的对象错了。
D."从一而终",意思是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这里形容的对象错了。
方法归纳:成语的适用对象有人和物的区别。用于人方面的还有主客、男女、尊卑、长幼、谦敬之分。如不了解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容易出错。此类易错成语有:
不期而遇 美轮美奂 不耻下问 楚楚动人 从善如流 相敬如宾 豆蔻年华 等
3.3情感失准,色彩失调:
[例1] (2012全国新课标卷)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解析】"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有贬义,此处褒贬不当。
方法归纳:有些成语意义相近但感彩不同,运用成语就应根据语境要求正确选用,以免情感失准,色彩失调。
3.4搭配不当:
[例] (2012安徽卷)C.国际田联专家认为,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解析】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多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此处与"竞技状态"搭配不当。
方法归纳: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违反这种搭配,就易出错。
3.5不合语境:
[例] (2012全国大纲卷)C. 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 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
【解析】C."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它强调的是一种过程,而该句中的中国古典家具有"今天"之"佳境",却没有"渐入"的语境。
D."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的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与语境相符。
方法归纳:成语的使用不能脱离语境,否则极易造成错误。成语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范围,如不能分清成语的使用范围就会使用错误。
除了2012年13套高考试卷涉及到的这几类干扰外还有"形近致误"、"自相矛盾"、"轻重失调"、"不合逻辑"等也是高频高点。
4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辨清试题指向。看清题干,是选"恰当(正确的)",还是选"不恰当(不正确的)"。
(2)联系语境选择。语境是词语(熟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确定某个熟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3)辨明误用类型。一个个典型的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可通过明确其错误的原因作最后确认。
(4)调动储备释疑。在整体把握语境的基础上,调动各种知识,重点揣摩捉摸不定的选取项。
(5)灵活运用方法。排除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中考前 语文课 最后一节
这节语文课,是大家最后一节语文课,同学们需要在这节课内把握什么内容呢?
大家需要梳理我们中考时语文试卷的题型、方法,以及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几天中有没有补救的方法?换句话说,这节课就是明确中考有哪些题型?该采取什么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补救?下面,我们就根据中考试卷出题的顺序,归纳各类题应当注意的问题。
1.古诗诗
全面背诵古诗89首,看看哪些诗歌还存在不能背诵的问题;背诵中注意反复要求注意的字词,如“燕”和“雁”的书写;古文中应注意和背诵的名句已在今日所发的卷子中。总之,一要背诵,二要注意写写易错的字,三要辨析在意思上容易混淆的句子。如《渔家傲 秋思》中关于作者壮志难酬的诗句和思亲报国的句子,许多人就比较混淆。壮志难酬的意思是难于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的表现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而思亲报国,体现作者矛盾心理的主旨句却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另外,背诵诗歌的时候还要进行归纳总结。既有同一作者写了哪些诗,又有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体裁又有哪些诗句。如同一作者李白的诗歌就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阳闻笛》《送友人》《渡荆门送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月下独酌》等七首。
叙事诗,特别注意名句默写。如《木兰诗》以第三段军旅生活为主;《观刈麦》集中体现农民辛苦、矛盾、贫困原因的诗句。
2.古诗鉴赏
步骤:通读全诗,明确题意,把握答题方法。
题型:
2.1 抓意象,描意境,悟情感。
即诗歌是通过哪些景物来组成的画面,运用描写的笔墨简略地将情景勾勒出来,或者运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来,再品味出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2.2 鉴赏词句。
对于词句的鉴赏,首先看它属于哪一类的?动词?形容词?有没有什么修辞方法?或者什么表现手法?或者蕴含着什么哲理?然后答题按照:(修辞)特点,作用+内容(或情感)。
小结:诗歌阅读关键是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切实根据诗中的字词内容来阐述。要找到根据,不要想当然地乱答一通。
3.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段,主要以九年级下和八年级上下为主。
复习以读重要篇目的注释、课后作业为重点。注释中个别的词解释为“这里的意思是……”要特别注意,只答在这里的意思。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举”字在注释中: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我们就只记住“举”是“被选拔”的意思。这类的字有:空乏、作、相、鄙、修等。
虚词注意:之、而、以、为、于等字的常用方法,以及具有此字的名句。
翻译句子,尽可能直接对应原句字词理解翻译。这样就养成读书具有直觉,翻译不丢关键词的习惯,就不会死背译文,胡乱译文。
问答题很简单,但要在原文中找根据,有时要联系自己,或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注意概括句,具体阐述。
4.说明文阅读
一是概括内容,给说明对象下定义;二是说明方法和作用;三是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富于权威性;四是拓展延伸,将某种问题提出什么建议;五是在写作手法上是如何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话题的。如文章标题用疑问句式,比喻句式;开头用诗歌、故事,以及我们熟悉的事件,都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5.散文阅读
散文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阅读,大家难找到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不知道插叙在文章中有丰富内容、情节起伏、突出主题、抒发感情的作用,更不知道详略与中心主题的关系。至于对难句的理解,美句的赏析,代词的指代内容,句子作用等等,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头绪。
散文,需要学生积累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各类表情达意的手法都要熟练运用。
6.提取信息
方式:拟标题、摘关键词、概括要点、概括主要内容;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材料结构:总分、并列、递进、承接(连锁反应、事件过程)。
7.图文转换
看清图和文字提示,分清字图关系,以及谁是主体,联系现实拟标题,析现象。
8.语法
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8.1 下定义 格式 被定义的概念=所具有的特点+属性。
8.2 短语。主要把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8.3 病句修改。常见病句句式有:“通过……,使……”删去“使”;判断句前后不一致;一面对两面;并列短语语序颠倒或前后不对应;否定词不当“避免+不”“防止+不”“难道+不可不”等。
9.场景小作文
高照小学三(1)班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我是三(1)班班主任张老师,和有些家长还是第一次见面,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任课老师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以及我们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我同时代表全体学生感谢大家的到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我们这次家长会的真正意义可能不在于我们能通过家长会更多的交流什么,而在于给学生鼓鼓劲,在学生的心中他不在乎我们家长会会开什么内容,但只要自己的家长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骄傲就是幸福。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我们班的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长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试卷讲评;转变观念;转换模式;改变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55-02
考试与试卷讲评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己的教学效果,作为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的依据;对学生而言,可了解自己的学业进展情况,发现问题所在,从而查漏补缺,明确努力方向。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考试,考后又特别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试卷讲评。因为初中语文卷子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平时课上老师强调过的内容,老师觉得学生应该会做,即使错了也应该知道为什么错,正确答案是什么。或者说,试卷有讲评也往往只是对对答案,让学生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因此一到试卷讲评课,考得突出的学生便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错误率较高的学生也就纠正一下答案的错误,很少反思,因而师生都不怎么重视试卷讲评课。其实,试卷讲评课要想上好也是不容易的,也得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本人结合试卷讲评课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转换观念,分工合作
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试卷讲评课感兴趣?我认为转换观念,首先要转换学生的观念。很多学生尤其是考试成绩比较高的学生认为试卷讲评课没有用处,因为没有新意,感觉像热剩饭。这就需要教师帮学生转换观念,告诉学生试卷讲评既是对学过知识的考察也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奠基。当然,教师也得转换观念,试卷讲评不能是老师唱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师生“大合唱”。所以,试卷讲评课不是要老师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因为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低,如果这样上试卷讲评课那么就是效果最差的试卷讲评课。
通过听课和自己上课,我发现大部分初中老师在上试卷讲评课的时候,是自己给学生讲答案讲方法,而学生呢,则是在下面痛苦的听着,机械地记着答案,至于老师所讲的做题方法学生根本就]有听进去。我认为,在上试卷讲评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分析本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比例,分析学生不得分的原因,在自己做题过程中用到的方法等等。当然,有些准备工作也以交给学生一部分。我的做法是每次测试后,让学生写出哪些题难,哪些题比较容易,卷子批改完也不着急讲试卷讲评,而是按平时给学生分的组分配任务,给学习程度低多的组分配的任务相对简单一些,学习程度高多的组分配任务有些难度。简单的工作有,让学生把试卷上面背诵默写题的错字都找出来,分类,然后分析写错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找出古文翻译中翻译错的字词,然后分类归纳原因。比较有难度的任务可以让学生把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得分情况分类归纳,然后总结,在总结别人不得分的同时,总结出自己得分的原因和所用的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说的不到的地方老师进行适时的点拨补充。
在平时的单元检测中,试卷讲评时,我经常这样给学生布置“任务”。程度低点的学生经过几次的这样归纳,背诵默写的得分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而学习程度高一些的同学归纳整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经过他们的方法“传授”,一些学生的现代文阅读题得分也有了提高。在整个测试及讲评过程中,老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二、转换上课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经常说向课堂要效率,要转变课堂模式,并不是只转变上新课的模式,试卷讲评课的模式也得转变。很多老师上试卷讲评课时,总是把答案给学生讲就可以了,这是不可取的。本人认为,试卷讲评不能成为简单的知识重复。因为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书中已学过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即使在测试中做错了,也不喜欢听重复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试卷讲评课的时候,不能只是把试卷答案给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讲旧知识的时候加入新的内容。有些老师可能就要想了,如何加入新的内容呢?难不成给学生讲新课吗?我所说的这个新知识指的是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联系。比如,在涉及到某篇课文的有关习题时,可以联系到与这篇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点;如果给初三年级的学生讲解习题,可以结合近几年的中考有关题目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联系。在每次讲评试卷时如果能注意到知识点更新联系,那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有时候,我的试卷讲评课能上两个课时,因为在说每一道题的时候我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回忆所学过或者所考过的有关知识。比如我在给学生讲解期中考试卷子的时候,会问到哪个知识点是在我们平时测试中出现过的,你答对了没有等问题,慢慢的让学生对重复出现过的知识点进行及时总结,学生就会发现一些重点字词是经常出现试卷上的,这样学生对易考的字词就能记住了;以此类推,学生还能发现默写题中也有容易考到的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不能一下子想起与本次考试考点相关的知识,那么我建议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语文的纠错本和理科的不一样不是要抄题,而是写出考点的内容,比如考首尾段的作用,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作用,文章中古诗句引用的好处等等。学生一点一滴的进行积累总结,下次再考到同样知识点的时候出错率就大大降低了。
三、改变授课角度
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一下授课角度。讲课角度的改变也可以增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就好像我们想进一间房子如果推门进不去,那我们可以改变开门方式拉一下门就进去了。很多同学认为考完就完了,再讲解试卷也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因为考试,尤其是我们语文学科的考试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题目。在讲解试卷时,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试卷讲评不是为了在下次考试中找到相同的题目,而是要掌握这类题型的解答方式以及答题要点,目标明确对我们进行试卷讲评就有了一定帮助,学生也不会从内心排斥试卷讲评课。语文试题的答案不像数学那样具有唯一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告诉学生一些答题技巧。但是理论性的东西说多了学生又不是很理解,如果在试卷讲评课上能够改变一下我们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去理解答案,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只要一听理论性的讲解就开始“天马行空”了,注意力也就不集中了。后来我尝试着改变了授课角度,有了一定的效果。在讲现代文阅读的时候,从正面讲不通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从答案讲起,对于错的比较集中的某些题,我的做法是先带着学生看参考答案,然后让学生分组去讨论人家怎么会得出这个答案,我们为什么就想不到这点,它是从什么角度上来作答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讨论很长时间也说的不太好,那么我就从平时上课时候给他们讲过的几个方面去点拨,学生慢慢地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方法,说的不全的地方老师及时加以点拨。这种授课方式,既调动了成绩稍好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也使得成绩稍差学生跟着一起思考,做到了顾及全体学生。
试卷中反映的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讲评后除了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外,还要让学生做好记录,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纠错本,写清楚答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复习时有的放矢。试卷讲评课上完之后也不是意味着这节课就结束了,教师要再找一些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的机会,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掌握答题技巧。通过反复强化练习,来巩固试卷讲评的效果。
总之,试卷讲评课和上新课一样,需要许多技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面向全体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进行备课。尤其应该调动能力较低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切莫把答案一公布就完事。试卷讲评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探索,逐步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万安教育资源网 http:///
[2] 榆林教学资源网 http://
杨老师解答:我觉得一个民族的认同感、亲和力,在于文化。如果没有文化,这个民族的发展也就出了问题。对民族文化的强调,在中学教育中就体现在对古代文献的学习上,所以,语文课本选录了不少文言文,而且分量不断加大。
从现实的角度讲,文言文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分值,让人不可忽视它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全国普通高考统考中,文言文阅读都是必考题型,且分值在20分以上,再加上必考的名句填空以及古代诗歌鉴赏题,其分值几乎占到总分的1/3,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想在高考中不吃亏,就必须学好文言文。
湖南学生提问:我是湖南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部分(课内知识)没问题,但考试每次都考不好,我自己也总结了原因,基本都是课外阅读失分。诗歌鉴赏,特别是散文阅读,我知道散文的句子很美,而且对每个具体句子也知道意思,但如果就整篇文章来讲,我就搞不清它写的是什么,脑袋完全是晕的,我该怎么办呢?
杨老师解答:作为老师,我完全理解你的苦恼。相对来说,散文跟其他文体比,有一定难度,因为散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正如你所说,从形式上看,它句式优美,有诗情画意;从内容上讲,它比较抽象,不像其他文体有人物形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等,我们能感觉到它很美,但说不出具体的美点,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你两点建议:
首先,多读、多练。读得多,感知得就多,就有了语感,就会迅速筛选出文中所透露给你的信息。所以,一定要买一本课外阅读训练书,每天做一两篇。多做练习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其次,要善于总结。有总结才能有提高。做几篇阅读练习后,要来个回头看。梳理一下,看同类的题应如何思考,从哪些角度切入,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