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0 22:46: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毕业鉴定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毕业鉴定报告

第1篇

二、定点培训机构接受培训人员报名时,应验明其有效证件,对符合参加培训条件的(创业培训应在组织面试、测试后确定),应留存参培人员证明材料复印件,并与其签订《培训协议书》。

三、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牧区劳动者、返乡农牧民工、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初次参加鉴定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照发改委《关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试收费标准等相关事宜的函》(发改费字〔〕1217号)中规定的鉴定收费标准予以补贴。

四、职业技能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两部分,补贴标准按照不同工种和人员的培训成本,实行人均课时补贴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年版)及《职业分类大典》增订版(年版)的分类设置,按照不同职业(工种)职业标准要求、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多少,分为A、B、C、D四个类别,其中A、B、C类是技术性较强、含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具有职业等级的职业(工种),D类是以理论授课为主、不含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无等级的职业(工种)。原则上A类职业(工种)培训课时不低于400课时,B类不低于300课时,C类不低于240课时,其中,技能培训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的60%;D类培训不低于120课时,上述课时各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增减。同时,参加中级技能培训应具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参加高级技能培训应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的就业效果考核评价以签订劳动合同为主,6个月没有实现就业的,按最高不超过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对6个月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培训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1年以上的,培训补贴标准可适当上浮;劳动合同期限延长1年,每人增加补贴200元。

创业培训补贴按照《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政发〔〕120号)执行。

五、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城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时间为6至12个月(一个学期至两个学期,原则上不少于720课时)。达到12个月的,经考试合格可直接转为技工学校学生,学籍连续计算,每人补贴1800元。6个月以上的每人补贴1000元。申请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应提供以下材料:(1)培训班开班报告及相关批复;(2)申请培训补贴人员花名册;(3)《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和户籍证明。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围绕提升劳务经济,培训打工人才,围绕工业强县,培训企业技能人才,围绕六大产业,培训产业适用人才,围绕全民创业,培训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创业、就业范围。

二、任务目标

培训农民工10000人,扶持创业1000人,带动就业5000人;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按每名2万元的标准,为500名大学生创业提供贴息贷款。

三、实施内容

1、确定培训机构。以县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十堰民生职业技术学校(家电培训中心)、县农广校、农机富民拖拉机驾校、县新宇职业培训学校等6所机构为重点培训机构。

2、整合培训项目。捆绑“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星火计划等农民工培训项目,集中培训万名农民工。其中:劳动保障部门技能就业计划4500人(含创业培训400人),农业部门阳光工程2500人,扶贫部门雨露计划1000人,教育部门职业教育培训2000人,科技部门星火计划500人。

3、筹措培训和创业扶持资金。争取和筹措培训资金1000万元人,用于万名农民工培训。其中:县财政预算培训资金100万元,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300万元、农业部门培训资金100万元、扶贫开发培训资金60万元、县职业技术学校325万元、科技部门培训资金30万元、产业培训资金85万元。筹措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50万元。整合中小企业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存入专户担保基金1000万元。

4、工作进度安排。第一季度培训1500人,扶持创业200人,带动就业1000人;第二季度培训3200人,扶持创业300人,带动就业1500人;第三季度培训3300人,扶持创业300人,带动就业1500人;第四季度培训2500人,扶持创业200人,带动就业1000人。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劳动力培训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计划、相关政策的制定及组织实施。各乡镇(场、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扎实推进就业和培训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1名领导主抓,确定工作人员具体抓。

2、强化部门协作,推进工作落实。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改、教育、科技、财政、建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团县委、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抓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就业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扶贫部门负责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团县委负责大学生创业扶持;工商、税务部门负责抓创业扶持政策落实。

3、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进一步规范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县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妇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开展培训。

第3篇

关键词:印刷 校企合作

随着新闻出版业、包装印刷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印刷人才的需求愈来旺盛,各印刷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工艺不断提升,对印刷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专业技术人才的事业和收入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这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强烈的市场需求形势下,我校应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合作要求,于2013年在山东技师学院正式举行了印刷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签约仪式,由此翻开了印刷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新篇章。

一.校企合作与方式

印刷企业投资给印刷院校,利用企业资金方面的优势与印刷院校在科研、教育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可以使二者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实现各自的需求。技术、人才是印刷企业和印刷学校的共同追求,双方志同道合,一拍即合,因此就产生了今天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成长模式——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2.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3.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4.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二.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

中闻印务的前身是中闻投资管理中心,在接收7家军队保障性企业的基础上,于2001年12月28日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2010年9月9日,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内,隆重举行了“中闻印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庆典仪式,人民日报社第一家文化企业集团正式成立。中闻印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系人民日报社独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3.8亿元人民币,主要开展与报社传媒主业相关联的印刷业、文化产业以及有关项目的投资业务。目前在南京、济南、西安、武汉、福州、青岛等6个城市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在册职工人数2679人。

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原人民日报社山东印务中心),始建于1996年3月,位于济南市经十东路31588号,占地98亩,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公司注册资本金5384万元,资产总额为1.2亿元,现有职工150余人。2010年,人民日报社成立“中闻印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人民日报社山东印务中心重新注册成立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现承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人民公安报》、《科技日报》、《山东商报》等多种中央与地方报纸,年印刷量近7亿对开张。

三.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直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山东省第一所全日制国办技师学院,创建于1980年,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实验实训前五强技工院校、山东省年度最具就业推动力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国家安全评价师定点培训单位、济南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院下设7个教学系部,开设40多个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图文设计与印刷专业,隶属于山东技师学院轻工工程与艺术设计系,被誉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名牌重点专业”、“山东省百强专业”。该专业多名教师、学生在历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

四.培养模式

据山东省印刷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省现有印刷企业15000余家。其中济南市有770家,企业在职人数3万余人。年产值30.5亿元,“十一五”期间产值将达到60亿元,今后5年企业在职人数增加近2 万余人,年均需求4000—5000人。济南市为书刊印刷基地;青岛市为包装印刷基地。在此发展趋势的带动下,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2013年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层层选拔,经面试合格后,共录取53名学生作为首批培养对象,并于9月份全部实现入学。经过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详细调研后,学院图文印刷专业课题组全体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详细讨论,制定了周密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具体如下:

本届学生采用订单培养模式,该班学制两年,招收对象为2013年中专、高中、职业高中毕业生。学生在校时间二年,共分为四个学期。前三个学期在校学习,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第四学期到企业带薪实习。实习期满后,全部安置到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就业。公司各岗位员工入职后,均由办公室及所属部门进行岗前统一培训。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高级技工毕业生在待遇上和大专毕业生同等对待,享受助理工程师、初级技术职务等相关待遇。在校期间,采取一体化教学,按由浅至深、工学集合的方式,学生主要学习印前、印刷、印后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基本满足企业需求。

校企合作是时代的需求,校企合作有利于印刷专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这次与中闻集团山东印务有限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提高 了学校办学实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院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必将取得学校、学生、企业、等“多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办公室.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施方案.2011.12

作者简介:

周晓光,男,汉族,1962.06-,高级讲师,山东技师学院,轻工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主任。

第4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 学校教育 质量保证 政府职责 成绩考核

一、教育的质量

澳大利亚的州和领地政府对于所有教育部门的质量保证起着重要作用,其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提供机构的资格审核与注册。

澳大利亚政府以及州和领地政府在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制定了全国统一目标,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教育、就业、培训与青少年事务局,州政府部长理事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发行一个全国学校教育报告,在上面刊登学生成绩的管理办法。澳大利亚的课程评估和签证组织制定了中学教育的质量和公平评估方针。

1、学校教育的政策与管理

州和领地对学校教育政策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对学校没有日常的责任,但是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基金支持和协调。澳大利亚国家、州、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性质的学校当局分担教育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确认受教育的国家优先权、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地位及品质、提高全澳大利亚教育稳固性和一致性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实现这些目标等。

2、州和领地政府的职责

各州和领地主要负责组织、基金支持以及学校教育传递,各自都有其教育部门和机构来负责公共基金支持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也对私立学校负有部分责任。学前教育一般由教育部门或者政府其他部门负责。

每个州或地方对学校教育组织、开设课程、进度安排以及学生的评估与证明有都制定有明确的政策和准则。课程开设和评估以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为基础,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并提供有关学生成绩的国家报告框架。对于高中教育水平的评估职责通常是由一个机构来履行,该机构是从教育部门分离出来的。

这些州和领地也协调和管理学校资源分配,并负责州和领地的区域性教育程序和方案。也包括远程教育程序、特殊教育和海外学生;并确定就业安排和教师的职业要求。

州和领地对私立学校的责任包括注册、审核以及辅助基金支持。

3、澳大利亚政府的职责

澳大利亚政府给州和领地教育以及私立学校提供了很大的辅基金支持,并通过重点、目标项目、政策发展、全国性重大教育问题研究与分析来提供支持。澳大利亚政府也给学校内部的基层组织或者一些项目提供一些额外的基金支持来加速全澳大利亚原居民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澳洲政府还提供基金支持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设施。

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关键优先权是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并在统一入学年龄、一些关键科目领域的国家统考、课程成绩的统一和州际间学生资料传送的公共信息系统等方面达成一致。澳大利亚政府还致力于给家长提供信息以便于他们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这个责任的关键包括给家长发送语言叙述的学生成绩报告卡,成绩卡会清楚地展示学生实际成绩与目标成绩以及班内其他学生成绩的联系情况。学校也被要求要汇报一系列的指标,比如:通过学校教育和学习成绩反映出的学生职业倾向,学生主要课程成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的满意程度。

澳大利亚政府优先提高师资质量,确立其专业地位和身份。一项重要计划已经确立,澳大利亚教育学院的教学和学校领导为国家教育职业主体。它将发展教师和校长的全国统一标准,为教师训练课程确立一个合格认证体系,开展关于教育质量的调查和促进教学的职业化。

二、教育的过程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小学一年级前的非义务两年教育。幼儿园教育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学前教育课程规定无论公立或者私人幼儿园都应对3岁到5岁之间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了几个半天课程或学时等同前者的几个整天课程。学前教育要反映出孩子们的兴趣和有关交往、智力以及体制方面的需要。该阶段的学习一般结合一下四方面:①学生的发展需要; ②用灵活的学习经验来识别不同孩子的学习个性;③学前体验; ④不同的发展速度。学前教育课程一般同时体现系统性和创造性个体活动。

2、预备教育和小学教育

预备年龄

学校教育开始于预备阶段,也就是小学一年级之前的一年。学前班、幼儿园、托儿所等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预备期教育持续一年,虽然属于非义务性的教育,但是全国普遍实行。

预备期的核心是关于孩子的整体发展问题,这个期间的课程与小学课程着紧密联系。在预备阶段的学习是以学生自身技能为基础,围绕着识字、数学、物理以及个人与社会相处技能等方面。

小学

州和领地的小学教育持续6到7年时间。

小学前几年,重点发展孩子们的基础英语、识别能力、简单计算能力、交往能力、健康以及创造性行为。

小学后面的几年里,学生会更进一步发展其早年学习的技能,并接受英语、数学、社会学科、健康、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一些学校还提供乐器和外语教育。在大多数公立小学宗教课程为选修课。学习不取决于单独记忆,还包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反应判断能力。学生通过教室学习、实际操作和实际生活经验来发展简单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期间,孩子们根据年龄分组,并由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科目,但是特殊的科目如音乐除外。政府小学通常是男女合校的,但是许多私立小学是男女分校的。

对于小学教育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考核要求,并且不授予正式的证书。小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与父母磋商以及老师推荐进入初中。所有的学生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考试就直接升入初中。然而,一些特殊中学或私立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入学考试。

3、初中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持续到10年级的初中教育。看其后的有关第11年到第12年的高中教育信息。

每学期学生通常要学习五门到六门课程。在初中的第一或第二年学生主要完成必修课程。在后来的几年,除过一些核心课程,学生还可以选修一些课程。核心课程通常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环境、外语、科技应用研究、创造艺术、个人发展、健康和体育教育等。有些科目依据难度和深度分层次开设。

选修课程包括商业贸易、经济学、计算机、音乐、国家经济学、人文科学、演讲与口才以及消费等方面教育。

初中的全部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调查、实验、评估等完成,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学生通常要求完成学习并接受评估。然而,进入公立高年级通常是根据年龄,而不是通过考试。

初中老师通常只教授一到两个科目,学生根据他们的课程时间表在流动教室上课。每天有若干个40到50分钟的课时。

初中大多数都是综合性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初中。这类学校提供课程倾向于学术方面或者一些特殊的领域如技术、语言、表演艺术、农业、运动、创造艺术等。

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是男女合学校教育,但也有一些公立初中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私立学校是单一性别教育。

中学分别提供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转贴于

4、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包括第11年和第12年的教育。在澳大利亚完成12年的教育就相当于完成13年的教育。顺利完成12年教育的学生会获得有关州和领地的高中教育资格证书,每个州或地方的资格证书的名称不同。

下面是一个对12年教育程序的大体描述。

高中教育提供了几种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前期的初中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并提供了适合学生能力和需要的更广阔的学习经历。这些模式及其科目在每个州和领地有不同的名字。

5、国际高中毕业证书

许多澳大利亚学校提供了国际中学毕业证书(IB),或单独提供或与地方12年教育课程联合提供。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采用两种模式在每年的不同时间通过最后考试;但是在首都地区学生要求两种模式。虽然国际中学水平要求有一些高等学科,比如数学和语文很可能高于大多数州和领地的水平要求,国际中学毕业证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认可的12年教育资格证书。

6、大学录取考试

学生通过高考在大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科目通常涉及对较高水平科目深入透彻的学习。学习课程包括一个详细理论知识的发展和科目内容的理解。发展在解决问题、研究、调查、评价和鉴定或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发展适用于学科领域的应用技能。

在一些科目领域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实行分层次教学。但是在所有的州和领地大学入学科目成绩结果表达通常相似,但是其范围、名称和和分类不同。

课程及其考核由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管理当局监督管理。课程要么由当局统一开设,要么由当局认可的私立学校开设。考核通过两种方式:综合各州统考和学校评估;校本评估。学生通常在所学科目领域中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因为高等计划教育领域决定了其学习研究被限定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

7、其他的高级中学教育程序

在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或职业学习的学生会接受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些学科的理论水平达到高中水平,但不会作为大学入学参考成绩。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获得了基本知识和对科目内容的大概理解,同时也获得了交流、解决问题、调查、研究、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这些学科要么由高级中学教育当局开设,要么由一些权威机构认可或批准的私立学校开设,实行校本考核。这些科目与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的入学考试吻合。

学生也学习一些特殊课程如音乐、舞蹈、艺术等。在有些情况下,这些特殊的课程被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机构所接受。

大多数州和领地也提供了学本课程来发展个人文艺方面或者其它个人技能。这些课程可能符合完成中学教育的要求,但不会成为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学院的参考条件。

8、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

高级中学实行的职业技术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在大学入学科目以外提供更多途径来扩大学生的选择。

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包括学校基础上新学徒制模式和中学正规课程,以便于学生获得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教育证书,同时授予学生由全国统一认可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下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格。

大多数课程是处于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一级和二级证书水平,一般多数大众欢迎的招待行业、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培训部((DEST)来支持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支持体现在对各州和领地和私立教育机构的学校和职业教育提供雄厚的资金。一些其它的基金提供给特殊的计划,比如在贸易课程中附加职业前培训的地方、附加的学校基础上新学徒模式、澳大利亚工业职业顾问网络以及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建设。

这些课程在校本完成或通过地方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或其他注册的训练组织,以及地方的就业和商业服务机构完成。课程设置来源于澳洲培训包项目或一些认可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各州和领地在安排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高中毕业证书和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中的比重上存在很大差异。

三、学生成绩的评估

在澳大利亚,学校学生成绩评估主要由州、地方以及私立学校负责。另外,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启动全国统一的学生成绩评估。因此,现在每年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基于各州和领地测试的,有关学生3年、5年、7年在识字和计算能力方面的成绩比较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要的新计划已经开始筹备,这个计划是关于发展第3年、第5年、第7年和第9年的学生在读写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全国统一测试。读写和计算能力测试结果公布在有关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可以在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委员会(MCEETYA)的网站可以看到。

在科技能力素质、公民责任与权力教育以及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素质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抽样评估程序。测试一般在第6年和第10年(如科技素养测试就是在第6年)。这些评估一般三年一个循环,即第一次科技素养评估在2003年,第一次公民权利责任教育评估在2004年以及第一次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评估在2005年。抽样评估的结果公布在有关专著上,并把重要结果的总结公布在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

1、初中教育的评估

除了上面提到的国家评估外,各州和私立的学校也有他们自己的评估。这些评估依据学校教育层次、评估的科目以及每个州与领地实施的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第10年以前的教育,评估主要由每个私立学校的老师运用各种各样的评估方法进行,这些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学生个体或群体调查研究的计划与分配、口头语言表达、课堂测试以及课堂参与练习等。评估也可能包括全校性的考试。也可能实行全州或全地区性的统考。

2、高中教育评估

每个州和领地通过它的高中教育机构来制定其评估政策并监督11-12年级教育的评估。通常高中教育评估会确定大范围的成绩水平,涉及到知识以及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践分析技能等方面。

所有的州和政府应用多种评估方法,这些评估方法包括校外统考、校本评估、非校本评估以及校外定比测试等。

校外统考要求各州或者领地所有学习同样课程的学生在一学年内或学年末参加同样的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把州内所有学习同样科目的学生成绩排队从而形成对比成绩。校外统考由高中教育机构负责。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刘正维;回忆往事;经历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46

整理者简介:孙晓辉(1968~),女,文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武汉 430060)。

收稿日期:2013-09-10

2013年4月25日下午,校史资料组孙晓辉、刘夜、毛贞磊和胡进波一行四人到刘正维教授家中采访。刘正维老师虽然大病初愈,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地回忆往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院发展历史中许多珍贵的资料,而且他的讲述还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为人为学。采访中,他感念前贤对武汉音乐学院做出的贡献,并寄厚望于学校及学子的未来,情到深处,数度哽咽,殷殷之情感人至深。

图1 刘正维教授回忆往事

刘正维老师出生贫寒,在养父母家中长大,高中毕业于湖南雅礼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平民小学教书,并组织为学校募捐。经由教国文的朱迪康老师指路,他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他从长沙来到武汉,报考了中原大学政治学院,6个月后毕业,分配至文艺学院文工团,参与演出歌剧《九尾狐》等剧目。那时刚解放,翻身做主人的激情,让他们不知疲惫地奔波在武汉三镇。

1950年5月4日,湖南大学音乐专科学校并入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独立成为中南音乐专科学校。1953年刘正维老师考取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并与原湖南音乐专科学校的同学组成“音二班”一起学习。刘老师的第一首作品发表在四川的一家音乐杂志上,得到了3元钱的稿费。

在回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的学生生活时,刘正维老师怀念学校的四位好领导:程云校长主讲《戏曲音乐》,刘正维老师认真听讲做笔记,之所以留校也得益于程云校长的戏曲教学和熏陶;林路副校长重视充实民族音乐,亲自组织学院师生参加中南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谢功成老师重视人才,是一位爱才的领导;孟文涛老师引导学术,主持学校音乐理论研究。

刘正维教授1956年毕业于中南音专作曲系。为准备湖北省曲艺汇演,1956年2月22日,孟公通知他提前毕业参加全省曲艺汇演,最终他以湖北渔鼓获第一名,当时25岁,后来留校在作曲系做秘书。1956年,他晋京参加全国职工曲艺汇演,他参加改编排练并演出的渔鼓《洪湖渔歌》获得音乐一等奖。1957年夏天,他参加全国戏曲音乐会议,现场聆听了梅兰芳的演出和程砚秋的戏曲唱讲报告,以及沈雁冰的讲座。1958年,27岁的他在东湖宾馆为演唱了渔鼓《洪湖人民爱革命》。

刘正维教授长期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他说,学院民族音乐学学科要追溯到1956年6月16日本校成立民族音乐研究室。民族音乐研究室的主任是杨匡民,成员有方妙英、杜椂生、杨金成、蒋桂英、张萍舟、周华林、刘正维。当时还特聘了顾问吴南薰教授,他是武大退休物理学教授,退休后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民族音乐研究室成立后,部分成员下湖北天门、潜江、荆门、沙市等地采风,收集湖北民歌、湖北小曲、天沔花鼓等原始资料。正是在这些不断深入的调研之中,他意识到了长江中游地区声腔同源问题,从调查川东梁山调戏曲声腔,不断延伸到梁山调腔系,然后扩展到对中国戏曲不同声腔的研究。

刘正维教授深情回忆了他与学友的情谊。第一位是童忠良教授。在中南音专读书时两人同窗友谊深厚。他为我们展示了童老师在德国留学期间寄给他的两张珍贵的照片,照片背后有童老师当年的题字。他回忆的另一位人物是黄海怀老师。黄海怀老师到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时,由于二胡功力深厚,转而又学习琵琶专业。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在学院“木头琴房”里,刘正维有幸听到他刚创作尚未定名的一首中胡乐曲,这就是后来成为不朽名曲的《赛马》。刘老师认为黄海怀的成功源于他积累了深厚而宝贵的音乐感性知识,对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风格的广涉博学。刘老师特别为此撰文《醒悟——50年赞》,发表在《黄钟》2008年第2期。

刘正维老师感念自己因为各种机缘从社会和民间学到很多东西。他长期被湖北省文化厅聘为评委,得益于不间断地观摩全国、湖北省各级演出以及各种会议。他至今还担任湖北省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委。几十年大量的学习和体悟的机会,大量的看戏和评析,为他的学术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当提及与史新民等老师参与编辑《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获1997 年获文化部个人编纂一等奖时,刘正维老师表示当年在参加杨匡民先生主持《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时候,他只是打零工状态,但是积累了工作经验。在编辑器乐集成的时候,工作量很大,他与牛春来、史新民协同工作,另外还有蔡际洲、孙凡等都是得力干将。

刘正维老师直到现在还始终关注湖北地方戏曲的发展。当年,他与王民基老师一同下乡采风,一起创作黄梅戏,现在还一起关注黄梅戏的发展。

刘正维教授说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七十岁以后,其学术方法得益于老一辈学者身上传递的对中国传统音乐执着的学术品质。他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半个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民族音乐的形态学、戏曲声腔历史与分类、音乐文化区划、作曲技术等方面卓有建树。他的戏曲音乐专著《戏曲新题》1996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一等奖。他完成教育部科研课题“湖北民间音乐研究”,并负责2003年文化部国家重点课题“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然后出版了《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该成果的结题评语说:“该成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在调查研究和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在戏曲音乐历史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均提出了独到的创见;该成果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现实,关注戏曲音乐创作实践、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对建国以来戏曲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充实新人基础上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与成就,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理论概括,从创作经验中总结出创作原则与方法。鉴定专家组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其鉴定结论认为:该成果是一项优秀的学术成果,涉及面广、有理论深度,为民族民间音乐学与中国戏剧学学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戏曲创作事业特别是戏曲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指向意义,将会在我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An Interview with Liu Zhengwei

SUN Xiao-hui

第6篇

关于韩国特殊教育的起源,韩国特殊教育学界有些争议。有的学者认为1445年是韩国特殊教育的元年,这年朝鲜政府选拔10名聪慧的盲人安置在书云馆里学习阴阳风水术。另一个不同观点则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韩国特殊教育始于19世纪末,1894年美国传教士霍尔女士对盲少女金凤来进行个别教育训练,并于1898年创办第一所女盲校。霍尔女士还派老师到中国学习聋教育方法,1909年创办韩国第一所聋校。韩国特殊教育最初在美国传教士的努力下,学习参照欧美和中国先进的特殊教育方法。日殖民时期日本对韩国实施殖民化教育,特殊教育也不例外。1913年朝鲜总统府在济生院设置盲哑部,教育盲人和聋人。济生院是韩国第一个公立特殊教育机构,日殖民时期即使有公立特殊教育机构,韩国残疾人也极少受益。根据记载1916年盲哑部学生共有62人,其中韩国学生只有8人,但济生院盲哑部的师生,为韩国特殊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935年李昌浩牧师在平壤设立光明盲哑学校,是韩国人创办的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日殖民时期韩国特殊教育学校屈指可数,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也十分渺茫,特殊教育在艰难中求发展。

21949年颁布的《教育法》首次要求地方政府设立特殊教育学校

二战后的韩国百业待兴,李承晚政府要建立民主社会制度,1948年颁布宪法,1949年颁布《教育法》。《教育法》中提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水平,还规定各道要设立一个以上特殊教育学校。但50年代由于朝鲜战争,只在济州岛和釜山增设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到了60年代韩国虽然政局稳定,但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第一大政策,教育的重点在初等教育和扫盲教育,特殊教育未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心的话题。虽然《宪法》和《教育法》都赋予身心障碍者教育权利,但没有具体的措施及促进政策,韩国公共特殊教育发展缓慢。而民间宗教人士热衷于特殊教育,陆续创办私立特殊教育学校。仅60年代新增设的私立特殊教育学校有14所,而新增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只有2所。可以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私立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了韩国特殊教育的重担。

31977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振兴法》标志着韩国特殊教育进入国家化时代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国力的增强,韩国政府开始关注特殊教育。以1971年在大邱市的普通学校设置特殊班为契机,韩国政府逐渐扩大公共特殊教育。而1977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振兴法》则可视为韩国特殊教育从民间力量为主转变为国家政府职责为主的重要标志。在特殊教育学界的大力推动下韩国政府1977年12月颁布《特殊教育振兴法》,1978年颁布其施行令和施行规则。之后多次修订,其中1994年的修订最为全面。

3.1《特殊教育振兴法》强调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特殊教育振兴法》全文共有16条,其宗旨是保障身心障碍者的教育权益。提出特殊教育的目的在于对特殊教育对象提供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精神迟缓、肢体障碍、情绪障碍、言语障碍以及其他身心障碍者。在义务特殊教育方面对国公立和私立特殊教育学校有所区别,国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幼儿园、初中和高中阶段实施无偿教育*。而私立特殊教育学校仅对小学阶段实施无偿教育,这也成为《特殊教育振兴法》颁布后备受争议的一个条文。《特殊教育振兴法》中明确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振兴特殊教育。在施行令中具体规定,文教部设置特殊教育审议会,审议特殊教育振兴相关的重要政策,由文教部的副部长担任,由15-20名成员组成。施行规则还要求各市、道设置特殊教育对象鉴定委员会,主要负责鉴定身心障碍程度以及教育安置。除了颁布专门的特殊教育法律外,韩国政府出台专门政策振兴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振兴法》出台后的十年韩国特殊教育取得了三方面可喜的成果。(1)出台国家层面的特殊教育振兴计划。第四次经济开发5年计划(1977-1981年)中专门提出强化特殊儿童教育的计划,这个计划是真正从国家层面拟定的特殊教育振兴计划。计划中提出在未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的市郡,新增设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班。为缓解私立特殊教育学校的运营困难,逐渐扩大政府财政补助。(2)大力发展特殊班,扩大身心障碍学生公共教育机会。韩国政府主要通过大幅度增设普通学校特殊班,发展公共特殊教育。1971年韩国只有1个特殊班,到1976年增加至350个,1986年猛增至2260个。80年代随着特殊班数量的增多,60%以上的身心障碍儿童在特殊班接受公共特殊教育。(3)修订《特殊教育振兴法》,促使国公立和私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享有相同权益。根据《特殊教育振兴法》的规定,私立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只能享受小学阶段的无偿教育。民众和学者对此深感不满,要求修订相关内容。1987年对《特殊教育振兴法》中的义务教育相关条文进行修订,至此无论就读国公立特殊教育学校还是私立特殊教育学校都能接受无偿特殊教育。

3.2全面修订《特殊教育振兴法》强调“适当而均等”的特殊教育

在《特殊教育振兴法》的推动下,韩国政府大幅度扩大了障碍学生的公共教育机会,但也出现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和质量不乐观的现象。中重度障碍儿童入学率不高,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班过于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前、高中和大学阶段特殊教育发展不理想。1994年全面修订的《特殊教育振兴法》以提供适当而均等的特殊教育为目的,促进特殊教育均衡发展,还首次提出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融合教育的具体规定,使特殊教育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发展。1994年的修订虽然延续《特殊教育振兴法》的名称,但其目的及具体内容发生较大变化。全面修订的《特殊教育振兴法》最大的亮点在于五个方面。(1)特殊教育概念的变化。1977年的《特殊教育振兴法》中的特殊教育是狭义概念,认为特殊教育是“采用盲文、手势语和身体辅具进行的教育”。1994年重新定义特殊教育,强调特殊教育要采用适合特殊教育对象特性的课程、教育方法和教育媒体,实施学科教育、治疗教育、职业教育。(2)义务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义务特殊教育的范围从小学扩大到初中阶段,幼儿园和高中阶段实施无偿特殊教育。(3)规定特殊教育对象的鉴定及安置流程。障碍类型在原有的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精神迟缓、肢体障碍、情绪障碍、言语障碍等其他身心障碍基础上,增加学习障碍,并将自闭症纳入情绪障碍。但并不是具有上述障碍就是特殊教育对象,特殊教育对象是因这些障碍,被鉴定为需要特殊教育的人。修订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的鉴定及安置流程,高中以下的特殊教育对象由教育监根据审查委员会的审议进行鉴定,并指定适合的安置学校。教育安置综合考虑特殊教育对象的障碍程度、能力及居住地,并参考监护人的意见。(4)特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1994年修订中提出多样化的特殊教育形式,包括巡回教育、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治疗教育。首次在法律条文中提出融合教育概念,“特殊教育对象在普通学校就读或者特殊教育机构的在校生参与部分普通学校课程称为融合教育”。为了有效落实个别化教育,还要求为每个特殊教育对象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用语规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订和实施。(5)保障特殊教育对象及监护人的权力。在修订法第25条专门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及监护人的权力。特殊教育对象及监护人对鉴定和教育安置有异议,可以向审查委员会提出再审申请,而审查委员会在接到申请30天内把重审结果通报申请人。1994年全面修订《特殊教育振兴法》后,韩国政府通过两次专门的“特殊教育5年发展计划”,提升特殊教育质量。韩国政府首先通过加强特教师资培养体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改善融合教育质量在普通学校教师培训中开设特殊教育相关课程,2007年该比率达到79.9%。除外还逐年增加特殊教育财政预算,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特殊教育财政预算1998年占教育预算1.9%,2007年计划提高到3%以上,实际完成情况各地区不均衡,如釜山增加到2.7%,仁川增加到4.4%。为解决学前特殊教育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1998年至2007年之间逐渐扩大身心障碍者早期教育和高等教育机会。普通幼儿园特殊班数量从5个增加至1414个。招收身心障碍学生的大学也从1996年的20所增加到80所。

42007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法》开启“融合、生涯、支援”为核心的韩国特殊教育时代

进入21世纪随着韩国特殊教育理念和思想的革新,特别是身心障碍者及其监护人权益意识增强,颁布30年的《特殊教育振兴法》面临新的挑战。《特殊教育振兴法》主要涉及初、中等特殊教育,在障碍婴幼儿早期教育、障碍者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极少涉及。学者和家长认为《特殊教育振兴法》不够具体明确,不能有效保障身心障碍者的权益。2007年韩国政府废止《特殊教育振兴法》,颁布新的《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把韩国特殊教育引向促进融合、关注生涯、提供支援的特殊教育时代。《特殊教育法》共有38条129项条文,比1994年多10条55项,条文更加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4.1重新定义“融合教育”概念

1994年的《特殊教育振兴法》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部分参与普通学校课程也纳入融合教育范畴,在《特殊教育法》中重新定义融合教育,提出融合教育是“不受障碍类型和程度限制,特殊教育对象在普通学校与同龄人一起接受满足个别教育需求的适当的教育”。从此新定义下的融合教育迅速发展,成为韩国特殊教育主流。根据2012年特殊教育年度报告书,6707所普通学校设有14562个全日制融合班级,实施完全融合教育。1994年以前特殊班以分离式教育为主,1994年《特殊教育振兴法》修订之后逐渐转变为部分时间融合教育,2007年以后大部分特殊班采用部分时间融合教育。为了保证融合教育质量,在《特殊教育法》及其施行令中具体规定融合教育支援措施。有障碍学生的普通学校即使没有特殊班,学校也应为障碍学生拟定融合教育计划,本地区的特殊教育支援中心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提供巡回服务,要保证每个学生每学年150课时。

4.2提出贯穿身心障碍者生涯的特殊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法》共有6章,其中第四章主要阐述婴幼儿、初、中等特殊教育,第五章则重点阐述障碍者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为韩国身心障碍者生涯教育体系奠定法律基础。身心障碍者义务特殊教育范围扩大到15年(3-17岁),实施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特殊义务教育,对未满3岁障碍婴儿和特殊教育学校专攻科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为促进身心障碍者的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特殊教育法》专门用6个条文规定相应内容,要求大学应设置特别支援委员会专门负责障碍大学生相关事宜,为障碍大学生提供人力支援和辅具支援。21世纪终身教育备受韩国民众的关注,为了促进身心障碍者终身教育,《特殊教育法》规定开设专门的障碍者终身教育课程,扩大障碍者终身教育机会。

4.3为“特殊教育支援中心”的有效推行提供法律保障

在第二次特殊教育发展综合计划(2003-2007年)中,曾规划推广特殊教育支援中心,支援安置在家庭、医院以及普通班级的特殊教育对象,但因没有法律依据,没有得到实质性发展。《特殊者教育法》中明确要求设置特殊教育支援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早期发现、诊断评估、信息管理、特殊教育研修、支援学习教学活动、支援特殊教育相关服务、巡回教育等。1994年《特殊教育振兴法》中提出治疗教育,在《特殊教育法》中转变为治疗支援,作为特殊教育相关服务的一种。从此治疗教育从教育活动转变为有专门治疗师提供的治疗支援。在之后颁布的施行令再次强调治疗支援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听力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治疗支援的提供者应获得“医疗技师法”或“资格基本法”规定的国家认可资格证。特殊教育对象需要治疗支援,但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支援中心无法提供时,教育长或教育监联系障碍福利机构提供治疗支援。2008年,韩国政府颁布第三次“特殊教育发展5年计划(2008-2012年)”,这是《特殊教育法》颁布后的第一个特殊教育发展计划。第三次特殊教育5年计划最大的成果是实现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义务特殊教育和障碍婴儿以及专科阶段学生的无偿特殊教育。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次“特殊教育发展5年计划(2013-2017年)”,其宗旨是提供能够实现梦想和才能的适当特殊教育,促进障碍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根据韩国教育部颁布的2014年特殊教育年度报告书,2014年就读普通学校特殊班级和全日制普通班级的障碍学生共有61451人,其中就读全日制普通班级的障碍学生占25.5%,74.5%的障碍学生在特殊班级接受部分时间融合教育。2007年以后,有了法律保障特殊教育支援中心数量持续增长,到2013年韩国共有201个特殊教育支援中心,安排人员1432名,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教师、治疗师、辅助人员等。近几年韩国障碍者的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也有长足的发展,2014年高中毕业的障碍学生共有6991人,升学率为46.4%,其中66%的障碍学生升入专攻科,16%升入专科大学,还有18%升入本科大学。为了支援障碍大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投入39亿韩元用于辅助人员的聘用。2014年承担障碍者终身教育课程的机构(包括夜校、特殊教育支援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共有209个,财政预算达到28亿韩元。

5结语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扬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转移和农民培训的工作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坚持外输内转并举、数量质量并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取得了较快进展。据我局08年第三季度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约38.22万人,其中,女性15.9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84%;目前已转移就业30.16万人,转移率达78.9%,可供转移农村劳动力2.65万人,占6.9%。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体上呈现“两升、两增”走势。

1、转移总量稳中有升。今年以来新增转移人数1.6万人,其中就近转移7341人,输出8607人。目前农村劳动转移总量达到30.2万人,占78.9%,比年初增加了5.6%,其中输出就业人数17.7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58.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就近转移12.46万人,约41.3%,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3%。

2、年轻化、技能化趋势上升。今年已转移劳动力中16-25岁人数约5万人,占13.1%;26-40岁19.42万人,占50.8%,41岁以上的13.79万人,占36.1%。已转移农村劳动力中, 无技能有培训愿望人数6.57万人,占14.4%;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人数约25.83万人,占85.6%。

3、特色劳务亮点增多。以农机跨区作业、花木业、建筑业和沐浴业四大项目为主体,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目前,农机跨区作业队伍达到1.5万人, 农机跨区作业量和创收额位居全国首位,建筑大军达到10万人,丁伙花木、永安浴业也呈现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势。与此同时,我市汽修、编织、机械、印染、缝纫等特色行业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本市地域品牌。近两年,我们着力构建“一镇一品”的劳务格局,如大桥箱包、武坚体育用品等,特色劳务亮点越来越多。

4、农民参培热情增高。以各类教育资源,各镇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为基地,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近两年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券制度,将补助资金拨付直接补贴到农民,形成政府和农民共同分担培训费用,培训优惠政策直接到人的补助机制。今年共发放13182张培训券,转移培训6100多人,培训结业5029人,实施培训券制度有效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已完成技能培训农民开发培训1.3万人,职业鉴定5500人,鉴定人数较上年增加了9%。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虽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但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大批民工返乡,本市部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也进入减产半歇业状态,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1、外出民工返乡提前,转移渠道变窄。由于国际金融风暴,沿海地区数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返乡,我市也出现了民工返乡潮。我局对部分乡镇返乡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回流民工大多源自珠三角地区机械电子、服务加工等行业,到12月中旬返乡回流人数为1062人,占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的0.06%。这一比例对总体情况虽然影响不大,但由于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在短时期内难以复苏,至今未能明确招工计划,下一步用工招工情况也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2、本市企业吸纳下降,转移压力增加。金融危机也波及到我市多数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10月份起,少数企业开始裁员,同时有部分企业减产或半歇业,且在短时间内无生产经营复苏计划,造成隐性裁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放假、裁员职工数约1.5万人(其中乡镇职工占七成)。预计到春节前夕,由于劳动合同到期,裁员数会有所增加;明年上半年,如停产企业不能迅速恢复,裁员数还会增加。这一形势,使得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群将会面临求职难的困境。

3、劳资双方矛盾增加,维权难度加大。当前,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部分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佳,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和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费,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劳动合同法》难以实施到位,引发多起矛盾和纠纷。今年以来,各类劳资矛盾和纠纷较往年增加了50%以上,而且愈来愈多,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目前,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和工作环境差的状况还比较突出;进城务工劳动者的个人发展、岗位提升得不到平等对待,还有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

4、转移方式亟需更新,培训任务艰巨。现存可供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的多数,以及部分返乡劳动力,技能素质、年龄性别结构、 文化层次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需求。农村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供大于求和素质上的供不应求、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存在“两难”局面: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有待输出的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尽快提高这部分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三、下一步思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加快农村改革的思路。省委省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列入“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中的两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事关富民强市,是实事工程、民心工程。为此,提出健全“六大体系”的建议:

1、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牵头、劳动保障、建筑、公安、工商、税务、外经贸等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农民工就业预警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预警应急方案,明确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制度。各有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能,加强动态监控,实行人力资源市场动态监控制度,及时人力资源供求状况每周上报制度,及时跟踪服务,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失业监控预警制度,准确掌握申报裁员或可能裁员的企业数以及退工数,农村劳动力返乡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力资源市场可提供就业岗位数以及劳动争议案件发生数。

2、健全服务平台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四级服务平台。建立村级劳动保障事务工作站,健全村、镇、市、扬州四级联网就业服务信息联网,实现就业、失业、培训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全市规模裁员和失业增加等情况,为政府采取失业调控措施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市、镇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和服务,确保市、级两级人力资源市场有序开放。三是积极培育市场载体。加强公共职业中介机构建设,积极发展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性质的职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提供务工信息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发展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撤除不合理门槛。四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库和劳务需求信息库,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五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实行免费登记、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和指导;对关闭停产企业已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不因就业问题引发社会矛盾。

3、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提高帮扶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农民创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外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投入,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效果挂钩机制。督促指导用人单位按规定比例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培训。积极探索多途径筹措培训资金的方式方法,推行“免费培训、政府补贴”、“贷款培训、就业还贷”和“企业出资”办培训等运作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的需求。

4、健全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就业能力。一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促进农民的思想、能力、技能多面发展。认真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确保全市每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并成功实现就业。二是进一步创新培训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培训,积极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把培训重心下移到乡镇,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及时的培训服务。三是积极创建劳务品牌。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以技工学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同时选择有条件的镇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形成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工种转移培训品牌。

第8篇

1990年,李哲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公岭镇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李永启和母亲查玉兰皆为农民。为了赚钱养家,李哲两岁那年,父母便双双去外地打工,将年幼的李哲交给外公外婆照顾。每年只有在春节时,李哲才能与父母团聚。

由两位老人拉扯大的李哲本份老实,是个听话的乖孩子。2007年9月,李哲高中毕业后,考入安庆理工学校五年制大专班就读。

2009年春节,李哲的父母从杭州回老家过年,一家人团聚闲聊,谈到李哲找对象的话题,李哲的母亲叹了口气:“唉,现在的女孩找对象都要看男方的家庭条件怎样,有没有房子车子。我们家这么穷,哪个女孩看得上呀?”

这句话似乎提醒了李哲的小姨,她建议李哲的父母在安庆给李哲买一套房子。可是在安庆买一套房少说也得二三十万,以他们夫妻俩的积蓄,就是砸锅卖铁也买不起。李哲的小姨劝道:“房价一年比一年高,你们现在不想办法买一套,以后就更买不起了。”李哲的舅舅也支持这个提议:“是啊,你们可以先付30%的首付,其余的找银行贷款,以后再慢慢还。”

考虑到儿子毕业后要在城里找工作,娶妻生子,肯定得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思来想去,几个月后,李哲的父母在李哲小姨所居住的小区购买了一套110多平米的房子,总价30多万,首付10万。李哲的父母拿出所有积蓄,又找李哲的小姨和舅舅借了几万元,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下来。

2012年交房后,李哲的小姨受李哲父母的委托,请装修队对新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随后购置了一些家居用品,又花费了好几万。为了这套房,李哲的父母不仅欠了亲戚近10万元债务,还欠下银行20万房贷,每月雷打不动地要还银行1700元。为了还债,他们打算趁还干得动,再打几年工。同时,他们也希望儿子快点毕业工作,为他们减轻压力。

2012年初,即将大专毕业的李哲在学校的安排下,前往上海一家企业实习。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深深吸引了李哲,毕业后,他决心在上海求职,费尽周折才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然而,一千多元的工资除了每月租房和吃饭外,根本没有一点节余。想着父母购房欠下的债务,还有每个月1700元的房贷,他忧心忡忡。

2012年10月,李哲从表哥那里得知,安庆市环新集团下属的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底将要招聘一批技术工人。这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工资待遇在安庆当地算是比较好的。表哥觉得李哲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劝他回安庆应聘,李哲便听从表哥的建议,回到安庆,顺利地进入了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房贷压力大,再苦再累也不敢轻言辞职

进入公司后,李哲被安排在模床车间。他的工作是磨削汽车弹簧,即把一个个重约20克的弹簧放进磨具中,让机器自动打磨。这个工作必须一直站在模床边进行,一干就是四个小时。工作期间,除了上厕所,中途严禁外出。午休时间也只够吃个盒饭。因为业务量大,人手不足,还要经常加班。加班两到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虽然每周有一天休假,但忙的时候一个月也只能休息一天,而且经常要上夜班。高强度的工作让李哲总是累得四肢酸痛,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虽然第一个月就拿到3000多元的高工资,李哲有了坚持的动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于是萌生了换个工作的念头。为此,他专门打电话征求父母的意见。父母劝道:“儿子,还是克服困难好好干吧,毕竟一个月有三千多元收入。如果辞职找别的工作,哪能挣这么多钱呢?挣不到钱,咱家的房贷怎么还?”

李哲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只得暂时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2012年年末,当父母从杭州回家过春节时,身心疲惫的李哲再次表示,还是想换个工作。但听着父母挂在嘴边的房贷和欠债,看着父母期盼的眼神,李哲又沉默了。

2013年春节过后,李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无奈地继续着自己的工作。由于跟小姨住在同一个小区,下班后李哲经常去小姨家吃饭,有时也会在小姨面前抱怨工作太累。有一次,他央求小姨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允许他辞职,可小姨不但没答应,还批评了他一通。

进入6月,气温猛地上蹿,而车间没有安装空调,室内气温比室外更高,站在车床边磨弹簧的工人们个个热得大汗淋漓。6月10日,李哲去小姨家中吃饭,再次央求道:“这几天持续高温,我实在受不了了,您帮我劝劝我爸妈,准许我辞职吧。”小姨劝他:“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这么年轻,又有文凭,好好干,说不定以后在厂里会有好前途!”李哲不以为然:“这样干下去,说不定哪天就累死了,还指望什么好前途?”小姨说:“别瞎扯了,看你这大高个,身强力壮,哪能累死?不过,这几天实在太热了,你要注意休息。”

“累死”一语成谶,失独父母悲痛欲绝

6月14日,同学朱亚琨来电,说几个同学约了一起吃晚饭,要李哲也去。刚下班的李哲本来已经很疲惫,但又不想失约,匆匆赶去见了同学。大家看他头发蓬乱,满脸憔悴,话也不愿多说,问他是不是生病了。他说:“生病倒是没有,就是太累了,双休日也不能休息,感觉可能会累死。”

经过两天的加班,李哲感到心力憔悴,周日晚上回家后倒头就睡。周一早上,他硬撑着从床上爬起来。那天是6月17日,安庆最高气温34.2℃,最低气温31.1℃。车间里像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忙着赶活的工人们个个满头大汗,工作服都能拧出水来。下午,李哲感觉呼吸困难,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同事连忙将他扶到一边,掐他的人中。在工友的照顾下,他渐渐苏醒过来,随后向车间主任请假回家,但遭到主任的拒绝:“今天这批货急等着发出去,现在人手本来就少,你还是坚持一下吧。”

晚上8点多,李哲打卡离厂,大约9点到家。刚到家,小姨便打来电话,问他吃过晚饭没有。李哲说已经吃过了,随后告诉她下午中暑的事。小姨焦急地问他现在感觉怎样,得到他已经没事了的答复,连忙说:“那你早点休息!”随后,李哲又与母亲通了10多分钟的电话。母亲听儿子说话有气无力的,担心地问了一句,他说:“没事,有点累了。”

6月18日早上,车间主任见李哲没来上班,便拨打了他的电话,但手机无人接听。上午8点多,李哲的小姨来到他独自居住的家中,用钥匙打开门后,发现窗户紧闭,李哲躺在床上吹着电扇,单腿弯曲,手机拿在手上。小姨想,一定是太累了,就没有叫醒他,转身离开了。

中午1点左右,李哲的表哥去他家里拿东西,开门后却发现本该在上班的李哲睡在床上。他心中纳闷,叫了几声李哲的名字,但都没见回应,于是上前想推醒他,却怎么也推不醒。表哥顿感不妙,匆忙拨打了120和110。

过了一会儿,120赶到了。急救医生对李哲进行检查,发现李哲已经停止了呼吸。随后,辖区派出所的民警也来到现场。经过检查,判定其死亡时间为6至12小时左右,并排除了自杀和他杀的可能。

李哲的小姨和舅舅闻讯,都感到无比震惊和悲痛,李哲的小姨更是自责不已,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她马上给李哲的母亲打电话,告诉她李哲“出了车祸”,李哲的母亲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询问到底有多严重,她哭着说:“你就别再问了,不管想什么办法赶快回来!”

当天晚上,李哲的父母花2000元包了一辆车从杭州连夜赶到安庆,当他们踏进家门,得知儿子已经离世,顿如五雷轰顶,一下子栽倒在房门前……

李哲的父亲承受不了失子之痛的打击,第二天便住进医院,李哲的母亲则变得神情恍惚,时而捶胸顿足地痛哭,“我儿子是活活累死的,当天他都中暑了,工厂还是强行要求他加班。”时而目光呆滞地喃喃自语,说是她害死了儿子,因为儿子曾多次对她说想辞职,她都极力阻止,没想到儿子真累死了……李哲的小姨也深感自责,因为就在几天前,李哲还求她给自己的父母做工作,让他们同意自己辞职,却被她骂了一顿……

在清理李哲的遗物时,家人发现一张他5月份的工资条,上面显示加班工资是1504元。按照谢德尔公司加班一小时10元计算,这意味着李哲一个月加班时间超过了150小时,是国家规定加班时间上限(每月平均不超过36小时)的4倍多。

李哲的家人认为李哲是活活累死的,他们与李哲生前工作的谢德尔公司交涉,希望为孩子的死讨要一个说法,可对方认为李哲的死与加班劳累无关,不肯赔偿,并表示如家属认为是加班劳累致死,必须拿出法医鉴定。

之后,双方达成协议,家属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尸检查明死因,企业表示同意;待死因查明,如确与工作无关,在家属不再追究企业责任的前提下,企业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给予一次性补偿15万,并在遗体火化后3日内支付;如与工作有关,则由家属通过法律程序追究企业责任。

7月31日,法医学尸检报告终于出来了,在鉴定意见一栏中写着:李哲系心脏潜在性疾病发作导致心源性猝死,劳累等因素可以诱发其心脏潜在性疾病。

“李哲果然是累死的。”知道这个结果后,李哲的亲人们原本伤痛的心变得更加沉重,他们决定拿着李哲的尸检报告,找李哲生前工作的公司和相关部门讨要说法。但大观亭派出所只让李哲的亲属看了一眼,就将尸检报告收了起来,不让他们拿走。尽管尸检报告显示李哲是因劳累而死,但因为迟迟拿不到尸检报告,李哲的家人至今仍然无法通过法律程序追究企业的责任……

其实,无论李哲的父母最终能拿到多少赔偿,儿子那年轻鲜活的生命已经永远地逝去了。儿子的离开,带走了他们所有的希望和梦想,留给他们永远的遗憾和悲伤。

编后语: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让累死的劳动者群体在扩大。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80% 以上的企业存在员工经常加班的现象。而2012年10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因过劳致死的人数高达60万,平均每天过劳死的人数为1600多人。这个惊人的数据让过劳死,尤其是青壮年过劳死现象,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李哲的累死或许有其身体方面的因素,却也暴露出劳动者权益生态的恶劣,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这样高压的工作环境下,李哲仅仅是渴求父母准许他辞职。但高额的房贷堵住了他的“求生之路”,父母和亲人的不理解,掐断了他的最后一丝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