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生态课堂

高效生态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9 16:31: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生态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生态课堂

第1篇

关键词: 高三数学 生态课堂 实践与思考

引言

高三数学生态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自己的求知欲望才是真正的动力。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课堂上教师的积极引导,更多的时候需要构建生态学习平台,毕竟对于高效生态课堂的构建而言必须始终有可以展示的平台。如果只是口号,那么高效生态课堂就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对于高三数学高效生态课堂的构建不仅要这方面的构建框架,更需要生态的学习平台,接下来主要就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和含义

(一)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含义

生态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或者说只是起到保障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总结,但是也并不是说全部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生态课堂的优势在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相结合。通过现在的新型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成长统一起来。

生态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首先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授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相比较教师的讲授具有更好的效果。其次是生态课堂采用了现代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从更多方面进行学习具有很好的刺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觉得索然无味。最后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全发生了变化,它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比枯燥无味地被动学习更有优势。在生态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不仅要尊重学生更要注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

1.开放与包容性

对于高三数学生态课堂来说,学生需要就是开放的课堂环境和包容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学习。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的解答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思路,它的解题思路可以说非常多。因此对于生态课堂来说这时候就是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和讨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起到点拨作用。学生之间的学习就是相互之间的探讨,特别是高三数学学习中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存在谁的答案正确与否,只有谁的解题思路最简便。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几何的证明题上就是可以看出见仁见智,相同的题目不同的解法,结果是殊途同归。高三数学学习历来就是兼容并蓄,只要解题思路正确,最终结果就是会相同的。因此可以看出生态课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2.自由与平等性

高三数学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答案的研究,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思维模式的训练。也就是很多时候高三数学学习不再是简单地学习解题步骤,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思维的延展性。既然是数学思维的训练,那么就必须是自由和平等的。数学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一种自己的思考,只有自己思考问题,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生态课堂来说,各个主体之间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

3.严谨与活泼性

高三数学生态课堂上的学习,就是一种学习形式活泼但是学习内容严谨的新型学习模式。在高三数学课堂上进行学习,就是学习的课堂模式活泼,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学习模式简化,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于形式。但是学习内容确实非常严谨,相互之间进一步讨论,为了获得真理可以争吵,可以质疑,最后就是大家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高三数学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一)教学思维的转变和教师教案设计的转变

高三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多方面的合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转变,而且包括教师授课的转变。过去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因此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首先就是要转变授课模式。其次,对于教案的编写也必须让学生转变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独立思考。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上必须让学生更多地自主思考问题。

(二)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的改变

过去对于高三数学教学成果的评价,更多的时候是看学生的成绩。现在对于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更多的时候是要修正过去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多角度进行,不能只是简单的以成绩定胜负,不是成绩能代表一切。因此对于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要改变评价标准。

(三)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三数学生态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中,要构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自己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己肯学习,自己有兴趣学习,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高三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应当是学生、教师、课堂三者相互学习,和谐发展,一起进步,达成高三数学课堂的生态与高效。

参考文献:

第2篇

第一,教学研究不深入,忽视对学情的了解。有的老师教学起点低,落点也低;有的教学起点高,落点也高,整堂课缺少梯度,阶梯设置少,一易都易,一难都难,学生要么听得没味,要么听不懂,结果都是不听。教师缺少对学生个体的深入了解,不清楚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一些从高三年级下到高一年级的教师,常常不考虑高一年级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导致上课时例题越举越难,给学生设置的思考阶梯越设越少,不少问题学生开始就没有听懂,或似懂非懂。不少问题教师自认为已经讲清楚了,学生好像也看懂了,但是对学生而言,其实他们仍然不了解所讲知识、概念的本质,学生课后去做类似题目时还是不会,更不要说能知识迁移了。这样的课堂缺少师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学生每次听课都是云里雾里,自然对该科缺少兴趣,老师上课也会越来越缺少激情。

第二,启发学生欠合理,忽视对问题难易的考虑。在一次听高一年级某位老师上“牛顿第二定律”的课时,我发现该老师没有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结果学生就是看书,把书上的结论说出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启发,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沟通,更不用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老师设置问题调动学生、引导学生探究有流于形式的嫌疑。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进行探究,基本上是自由放任,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引导、提示,导致对老师所授内容,学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手”,很难去真正进行探究。

第三,学生主体分不清,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掌控。有些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缺少师生交流,没有把思维权、动手权、话语权、归纳总结权还给学生。有的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堂课,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管什么内容,都是自己“一言堂”,根本没有留下时间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回味。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倒好像是一群群看客。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要我学”。即使那些能力强的学生接受了这些知识,也是囫囵吞枣似的,更多的学生只能利用课外的时间自己再把当堂知识重过一遍乃至多遍。这种课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形式上当堂教学任务完成了,短期内考试成绩也许还不错,但绝大多数学生的思考习惯没有形成,思维品质没有提高,那些难度大的题目还是不会自己思考解决,结果还是做不出来。长期下来,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激情也逐渐冷却。

这些年来,我潜心从事了生态高效课堂的研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情感交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进行了比较细致深入的探讨。在此与各位商榷,既求各位专家指正,也期自己得到进步。

一、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充满情感的课堂

1.教师要热爱学生

2014年9月9日,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其中一条是:“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好老师一定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们或许还记得有这样的体会,当哪个科目的老师喜欢自己时,我们总能在他的课堂上认真听讲,我想这就是老师的仁爱之心的体现。一些保护、关心学生的老师总是能激发学生潜力,甚至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所以我们的课堂,要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要体现学生至上的理念。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含义是发现个人,关注人的成长、发展,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人的自由权利高于一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儿童。”联系到我们的课堂,我觉得我们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多、用得更好。而且我们一定要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绝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家庭的贫富悬殊、外貌的美丑、天资的高低来“因材施教”,全班所有学生都应该纳入我们的教学视野。教师不管研究什么理论,更新什么理念,改进什么方法,其核心永远是一条――关注所有学生,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

2.课堂要充满微笑

担任班主任和一线教师近二十年期间,我摸索出一点经验,就是无论在课间发生多大的不愉快的事情,无论学生发生多大的违纪事件,上课时,我都要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面对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无论学生给出的答案多么幼稚可笑,多么不可思议,我都要微笑面对。

微笑,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与自己平等亲切地交流。师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善于观察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以亲切平和的教态,启发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老师同学共享,并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如果平等、和谐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让动态成为常态,让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和提高,这要求教师有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懂得微笑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事实上,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往往受感情亲疏的影响。《智子疑邻》的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规律。在教学中,“亲其师,信其道”正是情感效应的真实写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中老师还是端着架子,高高在上,面无表情,甚至总是以一副特别严肃的表情出现在学生面前,只知单向地、死板地传授知识,是无法激起大多数学生共鸣的;反之,教师总是以平等的姿态,期待的微笑,赞许的眼光对待学生,既传授知识,又传递情感,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就会极大地增强。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效果自然是老师“满堂灌”的方式无法比拟的。

3.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学会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一种天性。平时我们多夸夸学生,就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的重视,就会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明白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也是有很多优点的,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增进了对该老师的感情,增加了对该科目的兴趣。这样做,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做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往往会给学生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我曾经教过一个姓苏的学生,初入学时,考试是年级的千名之外,字迹也非常潦草,但我发现他对数学、物理有兴趣。有一次数学单元考试考了90分(满分100分),超过了总体成绩比他好的许多学生,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并奖励了他,并当着他的面给家长电话报喜。该学生很受鼓舞,自此尽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除外语学科外,各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现在,他的成绩已达到年级的中等水平,这不能不说是老师对他的认可与鼓励产生了良好的情感效应,使其自觉向学,促进了自我的进步。

二、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参与的课堂,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情感课堂

1.课堂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时如果能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出一种教学对话的课堂,即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设置出一种“生问生答师导”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去创新、去探索,再展示自己所探究的成果,这样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才是真实的课堂。

2.课堂要学生自由对话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后,还应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挖掘他们头脑中储存的思维信息,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出他们想到的各种可能。经过这样的启发、引导、讨论、思考、总结等过程,他们就会想出许多办法,利用已有知识,获得许多新知。当然,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不是我们这一课的主要目的,但通过生生、师生的多层次探究,来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才是我们的教学宗旨。

这样的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夏茹冰先生说得好:“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自主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这种相互的交流,既可以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又可以通过别人的意见补充来拓宽思维,激发出思想创新、观念创新的火花,从而启迪、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发言者要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让别人理解接纳,就必须吐词清楚、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而要提出与别人截然不同的观点,又还须具有把握别人发言内容的能力,长期坚持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对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锻炼。第三,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合作意识的人才。各项社会活动中团队精神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大量的对话、个性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进行合作,然后能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的方式。

3.课堂要师生全身心交流

如果一位教师,只能用“淡淡的情感,淡淡的语言”,讲着“淡淡的知识”,这样“淡淡的”上着课,学生一进课堂就像掉进冰窖一样,怎么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认为,在每一堂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角色是时时转换的:当老师讲授时,学生就是配角;当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时,他们就是主角。而且,这种教学中,学生作为主角的机会应该多于他们作为配角的机会,即使是作为配角出现,学生仍然应该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被动地参与。

如果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每堂课总是“津津乐道”,大搞“一言堂”,就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许多机会,从而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最多,也只能是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典型。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每一堂课都务必讲求情感的跌宕起伏,讲求语言的抑扬顿挫,讲求互动的神采飞扬。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的魅力、乐趣和神奇。

三、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充满艺术性的情感课堂

任何时候,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它要求老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思维。教师不仅要做一名教书匠,而且要做一名懂得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这就必须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具体包括:组织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设计练习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等。

1.课堂艺术能加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崇拜

(1)课前要“胸有成竹”。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说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教师唯有备课时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时的恰中肯綮,才会有课堂中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2)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可见充满激情是教学高效的重要前提。为什么呢?首先,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能站上讲台的教师在知识传授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学考查,教学效果却产生了高下之分,究其原因在于是否全情投入, 是把教师当成了职业还是当成了事业。一名教师,如果缺少了对教育的热爱,缺少了对教学工作应有的热情,再渊博的学识,再先进的教学设施,都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因此,只有热爱学生,你才会想方设法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你才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很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从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2.课堂艺术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中应巧于质疑,善于发问,适时释疑。教师课前要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通过精心设疑、提问,将教学目标层级化,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引发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心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思维的课堂由于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学生自身强烈的心理需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著名特级教师嵇明海认为:“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精心设疑、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整堂课教师有讲有导、有收有放,学生有看有议、有思有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感、话语权、决定权,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长期训练,必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情感课堂

1.良好的教学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引擎

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或结合时事,或结合生活现象,或结合学生当前关心的成长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热情,充满期待。

2.精彩的学习过程是生态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教师讲得精不精彩,更要关注全体学生学得主不主动。这种高效应该是双边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既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参与状态,又要注意学生活动参与的广度、探讨的深度,注重形式及相应的效果,避免走过场;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方面,既要强调教师的外部教导,更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内源性动力;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建构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整堂课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打造高效情感课堂的重要途径

(1)设计科学巧妙,安排运用灵活。我们在备课时,要对授课内容巧妙设计, 开场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注意力;以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来传道、授业、解惑;以生动而高度的概括总结使学生“回味无穷”,自始至终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牢牢跟定教师的讲解内容。内容设计时,对哪些要在课堂重点讲授,哪些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哪些应是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很清楚地分开;重点、难点必须归纳成要点,依内容整齐、条理清楚地板书出来加以强调,帮助学生强化并实现突破。

(2)善于启发诱导,开发学生智力。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其学习激情。教师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留出思考余地,让学生自主研究、合作讨论、探究作答,使其思维随着自己的讲授一步步深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此以往,我们就教会了学生若干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掌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高效课堂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1 新颖而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构建生态高效课堂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课堂研究,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的方式和模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涵。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当前教育。例如,英语、音乐等课程,由于科目及内容特殊性的原因,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确实能令人耳目一新,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很难达到的。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打破了几十年来的常规教学模式,亦将课堂形式进行了颠覆。对比起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学生们更喜欢新颖而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堂内容变得有趣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对于小学生来讲,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而数学的确是一门较为乏味的课程。如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呢?我想多媒体可以帮大忙。利用PPT把一个个数字变成动态的、颜色绚丽的,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把“3+7=?”这样的问题演化成3个苹果加七个苹果让孩子们来算,这样就把课堂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们的眼睛都盯在教学内容上,还愁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不高吗?

1.2 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生态高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教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例如,认钱币、钟表,还有分清年月日、度量衡等这样的常识性问题,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缺乏演示效果,课堂效果可能就不会很好。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操作性就很强。就拿认识时间来说,讲到时针、分针、秒针的时候就可以在多媒体上清晰地将各个针的走动情况放出来,图文并茂地让孩子们认识和学习,甚至还可以在演示的时候给不同的针加上不同的颜色,寓教于乐。这样的生活常识在孩子们学习后马上就可以将这份热情带进生活中去,十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这也是数学这门学科广泛性的体现。

1.3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构建生态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教学效率同样有很大的提高。它亦可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转而把课堂内容增加。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要比传统教学省时省力。特别是数学,需要不停的板书和演示,如果能够把这一过程放到大屏幕上,自动化地播放出来,既能让每个步骤清晰,又增加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生态高效课堂。

2 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生态课堂

2.1 综合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生态课堂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那么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上,每一位教师也都应该大胆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利用多媒体的一大好处就是综合性很强,可用视频、PPT、音乐等给学生做一个视听方面的全方位的展示。我们教数学的也不应过多的拘泥于原来的模式套路。例如,在讲应用题之前,完全可以根据题意把题目用一个简单的小动画展示出来,再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演练,在最大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又例如,在进行数字教学的时候,可以把数字和音乐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根据音乐来判断数字,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我认为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创新和体现。

2.2 给予学生生态的人文环境

上课的模式也不一定是单一的教师演示、学生听课。在步骤简单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展示。亦可以在教案上留白,让学生当堂根据课堂内容去填写。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个人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将计算机与学习相结合的能力,这从当前的教育情况看是普遍缺乏的。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体现了生态高效的内涵。通过这样的互动,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学着让他们走在教师的前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除此之外,从情感角度讲,这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配合,增强责任意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感情。

2.3 营造充满爱的生态课堂

教书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这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谨记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我们应该在牢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它只是我们传道授业的工具,并不能从根本意义上抹杀教学。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际教学和课本的结合,不要把课本知识抛掉,本末倒置。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应该注重德育,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所以在多媒体这个强大的工具下,我们要把教学和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第4篇

一、引言

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其《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课堂生态学”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课堂的研究越来越多,生态课堂成为了现行热门的教学模式。所谓生态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课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教学环境。幼儿师范学校的男生入校平均成绩高出女生约100分,他们大都喜爱数学、喜欢思考,有着较好的数学素养。这些都是打造生态数学课堂,开展高效数学活动的有利条件。

二、探索

1.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在女幼师生的数学教学中,有教师认为,只要把公式告诉学生,然后多做练习强化训练,就能巩固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事实却相反,这种教法只重视知识的应用,忽略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容易造成学生对公式理解不透、掌握不到位,只会死记硬背,在解题过程中生搬硬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相比女幼师生倾向于接受数学知识的现状,男幼师生更希望能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因此,笔者的数学课讲求逻辑推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从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笔者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这一课为例,对部分教学内容作如下设计:

问题1:上节课学习了哪两个公式?

问题2:上节课如何推导cos(α±β)这个公式的?

【备注】温故知新,为本节课的新知探究提供有益的启发。

问题3:本节课要学习哪两个公式?

问题4:怎样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问题4.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能否用这个已学知识来推导?

问题4.2: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否用这个已学的方法来推导?

【备注】问题4.1是已学结论的运用,问题4.2是已学方法的再运用。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运用,体会不同的数学价值。

问题5:怎样推导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问题6:如何理解这些三角公式之间的联系?

【备注】细化知识,深入理解新知。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复习cos(α±β)的推导过程”“分别用已学知识和已学方法推导

sin(α+β)”“揭示公式之间的联系”这三个环节六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让学生体会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阐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除了关注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活动的过程。数学课应该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努力营造一个生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提升他们探索未知的能力。

2.合理设置例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异面直线”一节课后的一道习题,在男生班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把它升格为一道例题。

例题1:空间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AB、BC、CD、DA中点。

(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若AC=BD,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3)当AC与B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教学案例1-A(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生活动)

①一次性呈现全部例题;

②学生看到题干,注意力集中在“中点”;

③根据中位线的性质等证得(1)(2);

④在前两小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想到利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解决了最后一小问。

【备注】解题目标和思维指向性明确。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并完成,最后强调表述的规范性。

教学案例1-B(基于自主发现的学生活动)

呈现题干及问题(1);

【备注】先提供一个基本问题并解决它。

师:如果结论加强,要证明四边形EFGH是菱形,需要增加什么条件?

【备注】改变结论,引导学生逆向思考。

师:你能否改变条件,再编一个新的题目?

【备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体验数学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1-A中学生解决了一系列问题,1-B中学生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后,在教师引导下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了它们。

1-A是按部就搬的教学模式,1-B中笔者尝试的问题教学是一个发现之旅,让学生在思考、提问、解决的旅途中收获了经验,加深了理解,对他们的数学能力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别人的问题固然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但无法提升想象力,自然就难以形成创新能力。例题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绝佳机会,我们的学生只有会提问,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3.立足最近发展区,开展有挑战性的活动。

例题2:数列{a }的前n项和为S ,若S =3a -1,

a =2,求{a }的通项公式。

教学案例2-A(步步铺垫的数学活动)

师:题目中给了S 和an的关系式,求的是a,怎么办?

生:退一相减法。

解S =3a -1,S =3a -1(n≥2).

【备注】此处,教师强调n≥2,避免学生犯错,同时也错失了一个鲜活的教学资源。

两式相减,得a =3a -3a .

所以a = a (n≥2).

【备注】此处,教师问学生:“这个式子是不是说明{a }是一个等比数列?”这里非常容易出错,教师这样启发,大部分学生心领神会,这样问肯定不是等比数列。

因为S =3a -1,S =a =2,

所以a =1.

即a ,a ,a ,…K是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故当n≥2时,a =a q = .

【备注】第三个易错之处,教师再次启发,解题过程顺利进行。

所以求{a }的通项公式为a =2,n=1 ?摇 ,n≥2

【备注】教师给出规范结果,再次强调书写过程。

教学案例2-B(挑战式的数学活动)

呈现例题的条件:数列{a }的前n项和为S ,若

S =3a -1,a =2.

师:我们能知道什么?

生:a ,a ,a ,…a .

完整地呈现题目。

【备注】大部分学生都能答上来。学生兴致很高,动手开始做。

上面所说的关键处,每个地方都有学生出现错误,因而最后的结果千奇百怪。错误有:

(1)忽视n≥2,认为{a }是等比数列;

(2)会求a 但是q的指数写成n-1(应该是n-2);

(3)忽略过程直接写结果;

(4)最后结果不知道要分段写;

(5)运算错误,写法不规范等。

【备注】只要有一处错误,都将导致结果不同,所以先提醒学生:验证一下你的结果对不对(即把n=1和n=2带入检验),错误自然就暴露出来了;找一个正确解答,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最后结果;继续让学生自己查错纠错,实在查不出来的,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和查找;找有代表性的错误解答,投影分析,由学生指出并纠正。最后投影完整解答。

上面的教学案例2-A中,教师步步提醒,带领学生解题,学生活动看似畅通无阻,实际是机械跟随,毫无自主探索可言。教学案例2-B则相反,教师提供一个数学现象,学生面临多种挑战,教师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个个活动经验,技能和思维都获得了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教学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讲授,而是学生自主探索建构出来的。奥苏泊尔说过:“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保证高效活动的前提。

第5篇

【关键词】“讲练评思” 生态高效 初中英语 课例分析

生态高效、减负增效的课堂,是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是倡导人本主义的课堂,是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谐共进,呈现一种生态平衡之美的课堂。笔者认为,“讲练评思”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探索模式。

一、“讲练评思”教学模式简述

“讲练评思”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导引下,经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精讲再引导学生进行精练,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后学生自行对问题进行讲评,教师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归纳、提升,最后师生进行反思、共同进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讲”,即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态,设计合理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性、高效性而在课堂上进行的精讲。

“练”,即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精练过程中享受到主动求知、自我建构、多元呈现、生机盎然的生态英语学习过程。

“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讲评,而是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设问、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自主点评、自主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最后再进行精要归纳和提升。

“思”,首先是学生的“思”,即学生在教师最后的点评后,进行自我学习的反思,并具体落实到修改笔记等行为。其次是教师的“思”,即对于学生每一堂课、各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反思。

初中英语生态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通过“讲练评思”的模式,通过“讲”“练”“评”“思”四个互动的环节输入,最后达成减负增效的目的。如图1。

二、“讲练评思”教学模式的课例分析

前段时间,笔者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运用“讲练评思”模式为来自全省十多个地级市的英语骨干教师上了一节读写综合课,得到了一致好评。执教内容是人教版《Go for it 》八年级下Unit 5 的 Section B “ 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 ”

在Pre-reading环节中,笔者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Brainstorm的方式进行“讲”的环节,让学生发散关于职业的词汇,这样做不仅能巧妙地从各种职业中引出“athlete”这个中心词,而且能帮助学生稳固、扩大词汇量,为写作打好基础,如图2。

在While-reading环节中,笔者设计“练”的环节,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思维导图的框架,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完成以下思维导图,如图3。

“练”的环节的第二个任务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所填的思维导图,对文章大意进行复述。这两个任务的设置,目的首先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让他们能够掌握通过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完成对文章脉络以及文章细节的把握。其次,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对文章大意进行复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再一次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After-reading的“评”的环节中,笔者给出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去讨论和评议“如果自己成为一名著名歌手,自己的生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而前面阅读的输出,也为学生讨论和评议这个话题提供了基础和思路。学生小组讨论评议,很快就得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路。然后再将这些思路运用到写作上,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如图4。

最后在Summary“思”这个环节中,师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读写综合课进行了归纳,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和反思,如图5。

本课例通过运用“讲练评思”模式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阅读和写作中,设计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融洽,圆满地达成了预期目标,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讲练评思”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较成功地达到减负增效、生态高效的教学目的。

第6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动态生成;实践

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却不知道到底缺了什么,感觉应该有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却不知道路口在哪里。直到有一次无意中学习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时,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的语文课堂所缺少的不正是叶教授文中形象列举的种种动态生成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语文课堂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从那时起,我在语文课堂中就特别重视对学生动态生成的培养,现将几年来对低年级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培养探索归结如下: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动态生成

识字教学是阅读、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又能提高识字速度和质量,就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态生成。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不妨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引导他们认识“老师”、“学生”、“同学”,接着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和心向需要,陆续补充“铅笔”、“书包”、“橡皮”等字词。这些字词就在眼前,就在嘴边,就在身旁,对它们的音、形、义根本不用花太大的时间和力气,学生就能运用自如。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观察彩图中培养动态生成

现行教材里安排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彩图,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个学习资源,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动态生成。

我在教学《操场上》一文时,就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说说各种器材和各种活动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引导联系学校操场设施进行小组交流:你喜欢操场上的哪些体育活动呢,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这样学生既能很快了解课文内容,又联系了实际,其直观形象所获得的学习效果自然毋庸置疑。同理,我们在教学《这样做不好》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讨论:图上画的情景在我们身边存在吗?这些做法为什么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看图和讨论,学生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还可以从中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的动态生成形成的优良人格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这正是“十年树人”的最终目的。

三、在思考练习中培养动态生成

思考练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完成练习。在这样的练习中我们不能也不该要求学生的答案多么准确和完整,而应该甚至鼓励各具特色,我认为在这样的练习中,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从中学到思考的方法。

《自己去吧》一文的课后思考练习中有这么一题: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在引导学生作答时。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自主讨论,动态生成——小到学会了一个字,大到掌握了一项技能,只要学生能说出哪怕仅仅是一个名称,都应该给予肯定。

四、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动态生成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的教学绝对不能停留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上。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我们的教学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让“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服务。

《自选商场》一文,就体现了编者在选材时注意了教材的生活实践性。我们在使用这一教材时,就可以假设几个生活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尝试“当家做主”:给你固定的钱买合理的商品,有几种买法:给你固定的钱让你安排几天的生活,你准备怎么安排……这样在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让教材“活”在学生的生活之中,同时又让“活”的教材指导活生生的学生生活。《在家里》一文,同样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里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在交流与评价中知道哪位学生做得好,哪位学生做法不当,从而在生活实践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最终达到“学会生活”的目的。

五、在创造想象中培养动态生成

第7篇

一、营造氛围,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还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往往会出现厌学、不敢发言、限于思维发展等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为他们多提供表达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下足功夫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备学生”,要“深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前沿阵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游刃有余。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二、“抛砖引玉”,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课堂师生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看来只有“好知”、“乐知”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只有对品生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在观看优质课视频录像时,一位女教师执教的《保护我的身体》这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开始前,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了两幅自然风景,当大家正思考着与这节课的关系时,老师问“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大树、小草”。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找学生上台走近去找,发现在树叶草丛间还有小动物,只是因为它们的肤色与周围环境一样,所以很难看出,这说明小动物们具有自我保护的变色功能。接下来就水到渠成地引到了我们人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到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老师的“良苦有心”。那节课师生互动得非常成功,很精彩,课堂效果非常好,我想这些都与老师一开始的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接下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看课本、讨论、各抒己见,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也短时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积极性,课堂也因此有了活力,互动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三、更新角色,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以为有了师生对话就是互动了。其实不然,真正的师生互动应是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那个老师也参与到学的过程中去,使课堂教学由“讲读”向“交流”转变,“主角”定位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使课堂教学的“角色”有了更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交流中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这才是品生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学习《我们来造彩虹》一课中,我转换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我先例举了某小学科技小组的几个小发明,让学生明白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提出这节课让他们当小小发明师,来造彩虹。教师提供了必要的素材,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各小组或讨论、或看书、或思考,之后选代表起来交流各自的答案,我和其它组的同学提出质疑,本组成员加以补充。这下课堂的气氛全部调动起来了,同学之间争辩,和我争论,大家旁征博引,很是积极,最后师生共同圆满地搭起了创新的桥梁,课堂效果意想不到的好。由此我进一步认识到,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搭建平台。

四、心心相印,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与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怎么让学生喜欢上你,乐于与你互动,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增强个人魅力。个人认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8篇

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研读对话式的教学,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讲课,更不是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与体验。主要的任务是创设一种学习、研讨、对话的氛围和平台,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参与教学活动,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走下“讲坛”,成为学习的一分子,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学生自主读书发表见解的空间和自由很大,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之中,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课堂导入方法多样化

教学时应多采用谈话导人,多媒体导入、表演导人、猜谜导人、唱歌导人等方式,这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活动中去。例如:上课前,播放口琴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完后我对同学们说:“刚才我看见大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注意力集中地听着,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词。谁能猜得出来?”大家兴趣高涨:“全神贯注。”“不是。”“聚精会神。”“不对。”“津津有味。”“不是。”“兴致勃勃。”“还没猜对。”“兴趣盎然。”……我说:“你们的词语都用得太正确了,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同学们的积累直往外进,直往外涌。这样的猜词,使学生积极积累语言,产生“真正尝到了积累语言的甜头”的愉晚或者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