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30 16:06: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1篇

自19世纪80年代,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远多于地球再生资源,如何平衡人类需求和地球的有限资源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因此而生,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二、分析思路

首先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出发,选取十二个指标来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个指标分别为人均GDP、人均储备资产、GDP单位能源消耗、服务等附加额占GDP比重、食品生产指数、人均寿命、总失业率、公共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农村改善的水源、人均碳排放量、一氧化氮人均排放量和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每一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然后将搜集到的各个国家的数据代入模型中,就可以得到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分值,再参照可持续发展标准即可以判断一国是否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衡量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的建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A是目标层,代表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B是准则层代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C是指标层,代表了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十二个指标。

2.构建判断矩阵

综合一些专家的意见,根据各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大小赋予权重,相对重要性大小用1,3,5,7,9来表示,其中1表示两个指标重要性相同,数值3,5,7,9表示指标Ci比Cj重要性越来越大,据此建立判断矩阵C。

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设判断矩阵C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依照公式CW=λmaxW。

W=( 0.0539 0.0503 0.0463 0.0586 0.0811 0.0727 0.0663 0.0521 0.1209 0.0910 0.1247 0.1825)T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

RI(2)=(RI(2)1,RI(2)2,RI(2)3)=(1.54,1.54,1.54),CI(3))=CI(2)×W(2)=(0.0719,0.0847,0.0830)(0.1047,0.2586,0.6370)T=0.0823RI(3)=RI(2)×W(2)=(1.54,1.54,1.54)(0.1047,0.2586,0.6370)T=1.5405CR(3)=CR(2)+CI(3)RI(3)=0.0332+0.08231.5405=0.0866

四、基于层次分析法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模型的运用

(一)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通过多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标准。

表1 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标准

不可持续发展几乎不可持续发展中等程度可持续发展较高程度可持续发展完全可持续发展

[0.0.02][0.02,0,04][0.04,0.06][0.06,0.08][0.08,0.1]

考虑到国家选取的随机性和公平性,我们选取了8个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安哥拉、德国、乌拉圭、也门、海地、哈萨克斯坦。从世界银行网站上收集这些国家12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将数据代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模型中,可以得到8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分值,如下所示。

Zi=p1xi(1)+p2xi(2)+p3xi(3)+……+pmxi(m)i=1,2,…,8,m=12

国家美国中国安哥拉德国乌拉圭也门共和国海地哈萨克斯坦

Score0.70690.64630.55070.68650.45940.44520.47710.4339

(二)结果的分析

从数据和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在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中,美国、德国和中国分别占据了第一、第二,第三的位置,属于较高程度的可持续发展,而安哥拉、海地其次,而也门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较低,属于中等程度可持续发展,需要给予帮助。

五、选取安哥拉进行分析

(一)安哥拉的2005年至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我们选择安哥拉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05年到2013年十二个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为了得到安哥拉在此期间的可持续发展分值,我们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模型,将数值代入以下公式

Zi=p1xi(1)+p2xi(2)+p3xi(3)+……+pmxi(m)i=1,2,…,9,m=12

我们得到2005年到2013年安哥拉可持续发展的总分值,如下表所示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总分值0.51830.55040.51220.55050.50680.50570.51870.50860.5398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安哥拉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的在2008年,最低的在2013年,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何时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安哥拉未来20年可持续发展的预测

通过分析安哥拉2005年到2013年9年的数据,用灰色预测方法预算出在不施加政策援助的情况下其未来20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社会、经济、环境20年可持续发展指标分数见表4。

再通过灰色预测方法预测出12个小指标的未来20年的分数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社会,总得分符合可持续发展,但具体看小指标就会发现经济指标中的能源效用率,社会指标中的生计指标以及环境中的四个指标均不符合要求,空气质量虽然进度缓慢,但是污染还是很严重。要采取相应措施使这些指标达到最低要求即使其分数变的大于等于7。经济状况、财政状况等12个小指标未来20年可持续发展分数见表5。

第2篇

自2009年以来,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一直把学前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能关注点。2009年,在尼日利亚召开的OMEP大会最早提出建议:由若干成员国共同开展一项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的合作研究,目的是邀请该组织的成员和儿童一起参加工司持续发展教育的讨论,同时希望在全球幼教界广泛传播这一理念。

2010年在瑞典、2011年在香港以及2012年在巴西举行的OMEP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重要议题之一。OMEP中国委员会参加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性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研究的第一阶段探讨了有关儿童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2期上)。在第二阶段探讨的是在幼教实践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一些幼儿园参加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大部分论文参加了2011年在香港举行的ONLEP大会的交流)。我们发现,尽管在我国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许多一线教师列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还不太清楚,也有人经常把它与社会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混为一谈。为了更好地传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提出。该组织提出了“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但不以牺牲后代的需求为代价”的发展战略。阿玛汀·森(AmarSen,1987)则认为,这种围绕“需求”的发展观虽有启示作用,但还不完善。要把个体看成是能“思考和行动”的能动者,而不是被看成有需求要得到照顾的“病人”。只有把人看作是能动者,他们才能进行思考、评价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些手段来改变世界。他采用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不牺牲后人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当代人的能力。”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峰会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看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相互依赖、相互强化的支柱。任何环境、经济和社会政策及实践都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地球峰会上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把在基础教育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联合国于2005年发起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计划(2005~2014,DESD),旨在把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价值观和实践渗透到教育和学习的所有方面。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05年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从学前教育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超越正规教育的范畴……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态度在人生早期得以形成,所以教育的作用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逐步付诸实践。然而,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整个教育体系的行动才刚刚起步。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的新视角。它寻求人类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文化传统与对环境的尊重之间的平衡(Sir—aj-Blatchford,Smith,Samuelsson,2010)。自从2002年约翰内斯堡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以后,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在实现“与经济的健康、文化的多样性、对地球以及资源的尊重有关的可持续”方面扮演重要的作用。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必须成为2000年联合国达喀尔全民教育行动框架所确定的优质全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已有的学校课程,如未来教育、公民教育、和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性别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有着天然的联系。

第一,《儿童权利公约》指出,所有的儿童对与他们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事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2009年,联合国大会(UNGA)特别提到儿童知情权的问题,再次强调“儿童参与的一般性原则是解释与实施儿童权利公约中所有其他权利的基础”。联合国大会号召各国保证在没有任何歧视的情况下,让儿童对所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的事务有知情的机会,鼓励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区多个层面参与社会事务。儿童自出生后就能体验到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挑战,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是一个有能力的、积极的能动者,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也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是未来,儿童是未来的最重要的受益群体,他们在可持续的未来中需要承担起责任。Siraj-Blatchford(2010)等人指出,早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被看成是公民和人权的问题,早期儿童被看作是所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实践的最合适的、最自然的起始点。

第3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富裕、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已渗入到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影响。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 大力造林、封山育林,增加森林资源储量

鼓励植树造林、宜林则林,充分利用“四荒”、采伐迹地等宜林地,明确责、权、利的关系,贯彻“谁造林、谁受益”的政策,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后备储量。

2.2 科技兴林

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进行保护。为了减少传统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可持续发展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才能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利用高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木材、林副产品的经济价值,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2.3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等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向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同时要加快森林旅游业、绿化业的发展,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发展生态林业

第4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营林工作;营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贯彻与深入,如今,国家开始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离不开营林工作的实施。现阶段,我国营林工作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怎样更换的做好营林工作,关系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它需要社会、国家的不断探索与共同努力。

一、为何要开展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上世纪末,我国就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并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几大方面,其中尤为提到了加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范畴,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规划,因此,有必要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是我国长期以来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带来的后果。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被推倒了风口浪尖,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林业的保护与发展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一)防止水土流失

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由于人们滥砍滥伐,以及南方降雨量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面临着水土流失的问题。水土流失可能堵塞河道,可能破坏农田、房屋,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水土流失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营林工作,大力的植树造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防御风沙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北京等大城市,每年都会面临沙尘暴的侵袭,给农田带来了危害,给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做好营林工作,大力发展林业,有助于抵御风沙的侵袭。保护农田,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

(三)净化空气

搞好营林工作,保护发展林业,可以起到保护大气环境,净化空气的效果。树木的呼吸是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全球已经出现了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过度,空气质量变差。林业的发展,可以起到稀释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效果。除此之外,林业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人们抵御病毒的发生,据调查,一亩面积的松柏林在一天一夜里,能够分泌大约1千克的杀毒菌,这种杀毒菌可以杀死伤寒病菌、痢疾病菌等。

(四)经济效益

做好营林工作,发展林业。不仅保护了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人们可以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经济型林业,合理砍伐而获取林木价值;人们可以在林业中发展经济价值高的药材、水果等副业。从而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获取经济效益的效果。

三、营林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运作机制问题

现阶段,我国营林工作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林业的资金、发展计划都十分的繁琐,缺乏灵活性与效率性。主要体现在审批项目时,需要通过方案立项、方案实施、资金有效的管理等环节的审批,过程冗长,项目繁多,降低了办事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林业发展项目是国家政府的公益项目,部分政府为了抢抓政绩,盲目的开展营林工作,似的发展林业,造成林业规划不合理,林业质量差。

(二)员工自身问题

营林工作人员由于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员工很容易产生思想的懈怠,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缺乏责任意识。很多员工只图完成工作任务,不求工作质量,更有甚者,把营林工作当做了一种不干实事的享乐工作。

(三)林业开发问题

在营林工作的开展中,人们发展了许多的经济型林业,在开发经济林业的时候,开发过度不合理现象严重。发展经济型林业可以带来许多的价值,但是,在开发其价值的时候,人们却为了眼前利益,对经济林业进行盲目的采伐。

四、如何做好营林工作的建设

(一)进行林业管理机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进行林业管理机制的改革。遵循下放权力的思路,进行林业产权的改革,尤其是要实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大力促进林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流转。政府也可以将公有制形式的林业进行改革,积极的吸引民间资金的流入,向非公有制模式转变,努力与市场经济接轨,用市场经济来开展营林工作,发展林业。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营林工作的开展最终是否到位,关键是营林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在林业部门有必要引进岗位竞争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更好的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证营林工作的整体质量。还需要进行员工思想素质的再教育,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三)合理开发林业

在经济林业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节制的进行经济林业的开发,从而实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取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社会意识

大力发展林业,积极开展营林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应该是社会的责任。政府需要积极的宣传林业知识,扩大营林工作在社会的认知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营林工作的开展中来,提高营林工作的效率。

结语

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搞好营林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搞好营林工作,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社会都需要积极关注、落实的职责。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流域 水资源 可持续

日前,本站嘉宾访谈栏目约请了刘树坤教授,他就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这是两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大的问题,国内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倾注了多年的心血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我认识的专家中许多人把一生的精力潜心于南水北调工程研究,终于看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与他们相比我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只是作为一个研究者、观察者来谈一些看法。由于问题太大,无法细谈,只能就一些重要观念略抒己见。

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理清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被普遍接受的新观念,它是在充分总结了20世纪后五十年人口膨胀、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现实经验,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它还是很不成熟的,尽管已经发表了相当多的论文,可供操作的成果很少。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水行业为了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没有进入成熟阶段之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只能停留在观念阶段。但是,由于水资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提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有远见的。

可持续发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实现社会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前一阶段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很多省、市都制定了各自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但是都是很难操作的。目前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大的问题是普遍忽略了“流域”的概念,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流域为“单位”,离开流域的大背景谈行政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缺少必要的边界条件和制约条件。我认为目前要解决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大力强调流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为:① 流域是天——地——生大系统的基本单元,具有明显的独特天象(天文、气象等)、地象(地形、地质、土壤等)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生态特征;② 流域除了具有上述的自然特征之外,经过长期的流域内生活人群与流域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土等资源条件)的相互作用,还形成了流域独特的人文特征和经济特征,即社会特征。③ 对大多数流域来说,水资源往往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条件,面临水资源不足、水域污染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流域的水文特征、自然特征、社会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流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流域是客观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流域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流域管理工作,发挥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对流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功能。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缺少定量的分析模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等五项考核指标之间,在定量上如何评价和把握是否在协调发展的范围之内。其中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是主动因素;资源、环境、生态等三项是被动因素。对被动因素要研究它们的承受能力,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过它们的承受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需要强调的是三项承载力的计算也必须以流域为单位,首先评估流域的三项承载力,再以此为背景分析流域内某一地区的承载力。由于现代流域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在考虑流域的资源承载力时,还要考虑与流域外的资源交换条件。关于流域三项承载力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化,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等重要概念。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究竟要保护到什么程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同,三项承载力的评价结果也不相同。在这方面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还比较大。一般来说还存在着重视人类自身的需求,轻视其他生物的需求;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轻视对环境的改善。这恰恰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三,发挥水利行业的主动性,抓紧研究以流域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动参与,制定以提高流域安全度、舒适度、富裕度为目标,以流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基础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同时制定相应的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协助各省、市制定与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协调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高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参与、协作、服务、指导作用。最近我提出了“以流域为单位,流域——区域——地域相协调的三层次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流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加大社会经济的调整力度,形成节水社会、控制水域污染、加紧流域生态修复。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地区,如何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的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是非常困难而又十分迫切的问题。作为我们水利行业应当抓紧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和保障措施。同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全社会广大民众的参与,加强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将公众参与制度化,满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居民的多方面要求,接受公众的监督,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关于南水北调,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论,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经过充分的协商,国家已经做出了实施南水北调的决策。对于过去有过争论,现在已经决策了的问题,就不去谈了。还有些问题,目前还在进行研究或讨论的过程中,如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和调度管理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自然会有合理地解决,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在这里还是想谈一下与流域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关的问题。

第一、 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的北方广大受水区域,目前实际上已经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特别是广大的华北平原,长期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区域的经济发展。包括深层地下水大幅度下降,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地恶化。这固然是由于区域水资源不足使然,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经济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的浪费,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今后如果不解决受水区域自身存在的问题,过分地依赖跨流域调水,即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增加,也难以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为调水成功就解决了大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首先解决本地区的节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使受水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救命水,要充分作好用水计划。

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受水区域的缺水问题将得到缓解,必然会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有可能刺激耗水产业增长。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新一轮的水资源危机,耗巨资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只不过是刺激了一下受水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依然是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根本上说,受水地区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社会自己本身的问题,调水解决不了社会机制本身的问题。在受水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地区水源严重污染,饮用水质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首先把调来的水作为救命水,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和城市用水。特别是中线的优质水,要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如果作一个比喻,目前的受水地区可以比作是一个不健康的人,自身功能失调,而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比作是输液管,在需要的时候适当输液可以帮助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将输液当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则永远不能属于健康状态。

把南水北调的水比作救命水,一方面说明它的重要性,在受水区域出现水危机时,调水可以缓解危机,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调水的成本较高,而且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与受水地区的原有水体有所差别,还很难普遍地用于改善受水地区的生态环境,但是调来的优质水可以替换等量的城市用水,这部分水可以考虑优先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由于调水的重要性和高成本,在调水和用水过程中必须注意水的保护,防止浪费和污染,首先要作好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计划。

第三、 用调水的契机作好受水区域的生态修复规划。

南水北调的受水区域主要在黄淮海大平原,在近半个世纪的开发中,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美丽、富饶的华北大平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而且生态环境的修复不仅需要一定的水资源,还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南水北调无疑给华北大平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增加受水地区的水域和绿地面积,减少沙尘、增加湿润性,提高人居环境的舒适度,逐步地增加生物多样性。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现这样的基本生态环境目标应是起码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今后的用水计划中如何通过节约用水保障生态环境用水量,仍然是最重要的课题。但是在华北大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也是相当大的。而且,很多人认为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条件下,谈论保障生态环境用水是不现实的,从眼前的利益出发这种看法无可厚非,但是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种观点又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即使在实现了南水北调的情况下,也还是要以调整为主调,适当地抑制社会的用水需求,优先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再概要地总结一下我的主要观点:

第6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煤矿 可持续发展

一、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结构,并且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耗比重占据了70%,我国的煤炭储量总共也就只有1200多亿吨,但是,每年煤炭的产量就已经超过20亿吨,照这样的开采速度下去,不到70年,我国的煤炭资源就会告急;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煤炭资源的应用现状来看,开采率高,但是回采率却非常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所以,如何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并且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相应地,就显得非常重要;煤矿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工业企业,其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煤炭资源利用与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循环经济下,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重要关注的话题,并且,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循环经济下,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循环经济下,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循环经济没有足够的认识

虽然,国家多次强调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煤矿企业依然没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形势进行深刻的了解,没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形成足够的认识,并且,在企业发展中,只重视资源的开采利用,忽视对资源的回采与对环境的保护,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于循环经济的概念依然非常模糊,没有弄清楚循环经济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支撑循环经济理论

要想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让煤矿企业充分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给予循环经济理论以及科研上的支持。但是,从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来看,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这样不利于循环经济在煤矿企业中的利用,仅仅依靠一个或者少数的煤炭资源城市去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科研依据,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纵观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的发展模式,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技术以及资金周转方面,企业往往投入不足,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发展,再加上企业对煤炭资源合理开采以及循环利用的不重视,在综合利用、资源节约以及环保产业中的技术投入不够,导致技术水平过低,无法在企业中发展循环经济。

由于煤矿企业在我国是属于主导产业,生产中对于技术要求较低,这也就导致了企业对新技术研发的不重视,虽然近年来,煤矿企业都将其产业链拉长,但是,在煤炭的开采与利用中,往往没有发挥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的效果,发展依然原地踏步,不能将其作为企业成长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很多企业在发展中,过分追求煤炭产品的产量以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煤炭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在开发与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中,往往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完全违背了循环经济的要求,这导致煤矿企业的循环经济迟迟不能发展起来,也就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循环经济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在项目开展的前期,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循环经济市场开拓周期长,但是,效益回报速度较慢,很多煤矿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撑循环经济的开展。近年来,煤炭市场虽然出现回暖的现象,但是,从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之前的发展状况,很多企业都欠账较多,另外,煤炭开采中要更新的安全设施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总体看来,多数煤矿企业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只依靠企业自身去发展循环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缺乏国家支持政策

我国虽然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国家循环经济的推行速度,相关原则约束等都比较笼统,缺乏清晰的条文规定,再加上地方政府在社会上关于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往往没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认识;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推行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调控制度与奖励政策,很多煤矿企业往往觉得发展循环经济缺乏理论与法律的支撑,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循环经济难以推行,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经济下,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优化煤矿企业的产业结构

所谓循环经济指的就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按照生态规律进行,在自然、经济以及社会规律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协调,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也称之为生态经济。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煤矿企业要将传统的发展模式转换,即将生产以及销售煤炭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提高煤炭开采技术以及煤炭回采率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样,将企业的产业范围扩大,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不断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将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使企业的收入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要想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重视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贯穿绿色经营理念,加强循环经济的推行,需要政府在地方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使煤矿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技术层次人员都能够对循环经济有充分的了解,提高他们在企业中推行循环经济的积极性,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在企业中树立“绿色经营”的理念,加快实践循环经济,制定符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目标,坚持国家“十二五”中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在煤矿企业中全面实行循环经济,转变企业的产业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营效益。

(三)加强财政支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矿企业中关于煤炭产品的销售,一直采取低价政策,从而导致煤矿企业严重缺乏发展基金,因此,要想保证煤矿企业具备足够的资金开展循环经济,政府就必须加大对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可以采取企业亏损补贴、物价补贴、税前还贷以及财政贴息等一系列的财政支持措施鼓励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另外,还应该结合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制度,改善煤矿企业的成本价格机制,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

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技术的支持,要想在企业中充分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加快循环经济的实现,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从外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在企业中进行煤炭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绿色开采技术以及废物利用技术等各方面相关技术的创新,从而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发展经营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综合利用资源

在煤矿企业中积极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最主要的就是合理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以及回收循环再利用废弃物,将煤矿企业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以煤系共伴生资源为主要的原料,开采一批高档、优质的煤炭产品,发展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积极回收循环再利用废弃物,将粉煤灰、煤矸石以及矿井水等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废弃产物,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在企业中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要想加强煤矿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转变企业的产业机构以及经济增长点,加大对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以及政策支持,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有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永海,马春鸿,王可岩.实施循环经济推动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02):38-39.

[2]张梁,朱耀琪,史登峰.对煤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07,12(11):104-105.

第7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90-02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第8篇

(一)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近些年来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何种经济的发展,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互适应。

(二)有利于林业经济自身的发展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更主要的也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细水长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持续不断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二、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林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当下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还相当的不成熟,大多数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的发展状态。另外企业的发展规模都相对较小,缺乏技术含量,在进行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总是会造成许多的原材料浪费和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粗放型、低水平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结构形式和生产模式只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直线下降

由于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乱砍滥伐对自然造成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绝大多数植树造林的树种也相对单一,树种的死亡率相当高。再加上树种的产期较低、效益低下,进而造成了森林资源的不断匮乏,最终必然也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相应的林业体制改革

缺乏相应的林业体制改革是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故而,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许多政企不分、职责不分明以及林业经济发展受阻的现象产生。林业体制的完善可以更好的对林业经济发展起到监督和保障的作用,而这种体制的缺乏势必造成林业经济发展得不到合理的保障。

三、我国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科学配置人才,促进林业经济高速发展

林业经济要想更加集约型的发展一改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生产方式,首先就要对这一行业进行严格的规范,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科学的配置。这就要求广大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科学的人才配置,建立起一个专业的个人人才平台,为林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可能。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对整体行业的规划。

2.企业也应该不断的对人才进行升华培养,包括对其创新意识、资源意识的培养。

3.大量储备高水平、高学历、专业能力高的人才队伍。确保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多层次、多形式的进行林业发展创新。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多的空间和可能。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条例

我国林业发展之所以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产生很多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做为保障以此规范林业企业的发展行为。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法律制度和法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经济更好的发展,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努力的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林业发展当中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条例,确立环境优先的原则。当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本着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优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

由于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还不完善,因此一定要不断的对此进行优化,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经济产业结构。针对传统的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市场对策。同时要加大引进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尽可能的缩短生产周期,引进新的原材料和树种,确保树种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进。最后还应该加大改革的步伐,引进和创新新的产品,努力发展服务性项目和产业。

(四)建立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

建立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实际上就是权衡林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表现,也就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重要展现。建立起来的林业经济生态评价体系,应该是客观、科学的,并且人们现在已经逐步的认识到林业经济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效益。所以在发展林业经济的时候,应该找到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切合点,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于林业相关企业,应该不断的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可持续发展是和科学发展观相继提出来的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近些年来我国各个产业发展的首要要求和根本依据。企业应该不断地进行这种思想的学习和普及,从根本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在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都可以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当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有所取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