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6 12:34: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实习活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学雷锋活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当前促进全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大学生群体,作为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风向标,其行为规范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在大学生中推进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是极其必要.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对于引导他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大学生扎实有效的践行雷锋精神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创新实施载体,注重活动实效
1.以特定节日、纪念日为契机
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时应抓住机会,如借助一些特定的节日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前后,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团会、演比讲赛等宣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标兵、学雷锋先进个人等开展雷锋精神宣讲会,让更多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等。另外,要注重在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等特定节日、纪念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敬老院、社区、贫困户等,开展“大手拉小手 青春献爱心”等活动,将做好事体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以志愿服务为抓手
高校开展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是重要抓手。志愿服务属于公益事业,是立足于信念、良知、道义等基础之上的,是志愿者自愿自发、利他奉献的一种活动形式,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实质。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学习雷锋活动在当前社会的的继承与延伸,其中包括了扶贫济困、救灾抢险、环境保护、扶弱助残、农技推广、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慈善公益活动,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时,能够养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荣誉感。所以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3.以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为平台
雷锋精神蕴含了雷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高尚美德,它渗透在雷锋的每个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的细节中,突出了“大众化”、“日常化”的特点。倡导大学生学雷锋,我们要将大学生个人的业务素质提升与为人民服务的使命相融合,将开展学雷锋活动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相结合,凭借社会实践或生产实习的平台,以提升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为目标,使践行雷锋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准则,呈现出自然的行为诉求在见习实习期间,要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职业誓言,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治愈每一个病患,做到“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在将所学所得运用到日常实践与工作中时,就是学习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
4.以互联网宣传为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广泛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借助互联网交友、接受信息、发表意见等。利用网络宣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能够增强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情感意愿,使大学生对这位成长于60年代的道德楷模有更加具体、感性的认识;在网络上开辟学雷锋活动论坛或网站,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与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学雷锋活动的精神实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等,提高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参与意识;同时,在网络上开展学雷锋模范、标兵的评选活动,并让大学生参与投票和推选,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动意识。总之,以互联网作为宣传手段,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雷锋成为大学生的一项日常准则与道德规范。
二、制定相关制度,完善保障机制
近年来,社会上对学雷锋活动持有偏见,这些思想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相关的制度保障成为在大学生中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必要前提。
第一,通过激励机制促进活动开展:提高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学雷锋活动与大学生的评奖、评优等挂钩,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快乐,提升自我。
第二,通过评估机制促进活动开展:通过学雷锋活动总结会、成果汇报等形式对大学生组织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活跃度和实效性进行监督与评估,了解大学生们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过程、次数和社会效益等,进而达到活动预期效果。
第三,通过树立学雷锋典范促进活动开展,在大学生中评选出学雷锋先进代表,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榜样,形成一种互相仰慕、相互学习的积极环境,从而共同推动学雷锋活动广泛而持久地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80-02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未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进步的主力军。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如杨叔子院士所述:“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保证整个国家在日趋激烈的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一词,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定义。在我国的古代,“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现代西方,“人文”与“自然科学”一词相对称,泛指人类在精神文明、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1]。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人文素质属于素质的范畴,是指由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特质,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品格气质、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2]。一般而言,人文素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优秀文化的真谛所在。实践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体现[3]。是否具备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最实质、最关键的终极体现。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关情况,我们以华中农业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抽取文、法、经、管、理、工、农等各科学生30人作为样本,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看法意见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问卷共放发210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7份,达98.57%。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状况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情况良好
1.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比较乐观。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大部分大学生能够知道,完整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拥有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
2.大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状况较好。在对我们设计的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相关问题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会主动或者被动地按照社会公德的标准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了较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理解不够全面。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人文素质一点都不重要”等。同时,对人文素质的理解上,也很少有大学生能够知道人文素质的全面内容和准确内涵。
2.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在调查中,近70%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在政治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匮乏,只有百分之几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知识状况比较满意。
3.大学生基础人文素质较差。调查中,大部分认为大学生中存在着功利思想严重、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缺乏自立自强能力等人文素质缺陷。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开始在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日益显著的支配和调节作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地渗透到了教育和学习领域。大学生中诸多有悖人文理想的现象如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并成为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准则[4]。这些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沦陷和人文素质危机。
(二)大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主动性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经常阅读人文类书籍的大学生不足四分之一,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学习人文知识、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习惯和主动性。此外,在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重理工专业类课程轻人文素质类的现象[5]。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将学习的精力兴趣主要集中于应用型、实用性的学科上,缺乏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环境较差
大学校园里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缺乏也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6]。在调查中,有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机会。
1.大学人文素质课程被忽视。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往往都以科研产出率、学生就业率等为主要标准[7]。在此标准的制约下,大部分高校都忽视了人文素质类课程。
2.大学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有限。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和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效果明显,57%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一般,32%的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差。同时,调查中发现,将近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教师的人文素质较差,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较小。
3.大学校园人文氛围不足。学校在人文景观设置等硬件方面未能达到大学生的期望,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作用有限。此外,多元化、复杂化甚至功利化和商业化的倾向,良莠不齐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8]。
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体系设计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考虑从提高对人文素质重视程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整学校学科设置、优化校园自然人文景观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结合调查结果,有超过52%的大学生把实践锻炼作为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首选,并有将近80%的大学生认为实践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意义和提升作用有较明显效果。因此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体系设计。
(一)拓展第一课堂范围,发挥课程实习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第一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主要渠道,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表示第一课堂在自身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的第一课堂仅仅局限于教师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的简单形式,缺乏实践锻炼环节。应根据大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强烈兴趣和积极态度,增强人文类课程中第一课堂实践内容的安排和考核,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同时,在专业和理工类课程的学习中,也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9]。
(二)优化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创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0]。通过开展经典书目推荐、读书比赛、征文比赛、文史知识竞赛、百科知识竞赛等,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书香氛围;通过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人文电影赏析、学生人文讲坛、实证分析大赛等,提高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人文层次;通过创新团队日常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事业和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大学生做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时代青年。
(三)加强课外实践力度,实现大学生实践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共同提升
课外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要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延长实践期限、丰富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地域、提供支持保障、创建实践基地等,加大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实施力度,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暑期等时间开展支教助学、社会调查、知识宣讲等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培养大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激发大学生现身于社会建设的热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还能够丰富大学生的阅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胸怀,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帮助大学生完善品格修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
[2]丁春娇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3).
[3]杨跃民.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台州师专学报,2001,(4).
[4]王晓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
[5]贾江.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5).
[6]李福生,王彩华.试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2002,(1).
[7]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7,(6).
[8]鲍日元.我国高校人文教育若干问题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一、实践内容的规范选取
我们这次实践的课题是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研究对象是我们学校本次在暑期对口支教的四所小学,它们是位于**省**族自治县的**中心小学、**小学、**小学和**小学。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再结合测试内容的可行性,我们最终选取了以下内容进行测试:
小学一、二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
小学三、四年级:身高(m)、体重(kg)、50米跑(s)、立定跳远(m)
小学五、六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台阶试验、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
二、实践过程并不简单
按说本次的实践过程不会太辛苦,因为我们使用的都是电子仪器,纯粹的人工操作相对较少,但是也正是这些仪器构成了我们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大障碍。由于学校正在逐渐迁往**,好多仪器设备已经随之转移,因此我们又不得不派专门的同学到**将所需的仪器搬回。
**岛是个多山的地区,而我们所要到达的正是偏僻的农村小学,哪里少得了山路?那些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以及台阶试验等仪器只好跟随我们一起走过崎岖的山路。道路坎坷,又要注意保护仪器不受损,这可不是件省力的活儿!整个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此类的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三、实践结果发人深思
这次实践的结果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以往的一个惯性思维误区!
总能看到这样的论文:对农村和城市地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城市学生的身体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然后分析说原因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等条件不佳、体育设施不完备、缺乏专业师资等,并提出一些诸如提高重视、加大投入之类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专题研讨;实施方法
一、专题研讨活动内涵概述
1.专题研讨活动概念。学生专题研讨活动是国家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考察学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学生整体素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展示学生整体素质、学生综合能力和精神面貌的活动载体。专家根据开展研讨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可以衡量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
2.专题研讨活动主题及范围。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主题和材料可不拘泥于大纲,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强调情境和知识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强调更加注重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解决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现实问题,也包括解决未知问题。
3.专题研讨活动流程。(1)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专题研讨的活动要求,寻找并确定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小组;小组组建后,分配和承担相应的角色;小组讨论目标和任务,制订相应的计划。(2)专题研讨主题的确定与告知。由专家组按照专业要求,确定专题研讨会的题目。专题研讨活动办公室于召开研讨前24小时将研讨主题通知到各研讨小组。(3)材料收集。学生根据统一的研讨主题,结合实际,团体协作,通过图书资料、互联网、社会调查等途径,高效率地收集有效信息。(4)撰写研讨论文。根据搜集整理的信息,积极寻找研讨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分析、判断、预测,围绕主题阐述观点,说明问题。在24小时内,每人撰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材料,注明信息来源。(5)现场研讨。在现场研讨环节,要做好记录,待所有研讨小组全部发言完毕后,再逐次就专家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并开展集中讨论。各组对提出的问题需要上网收集资料的,可派1名组员暂时离开座位上网查询,10分钟内返回到研讨现场,准备解答和讨论问题。最后由专家做全场总结点评。(6)意见反馈。专家在专题研讨结束后提交专题研讨活动评分表与评析表,活动办公室负责将评析意见反馈至各小组。同时,撰写专题研讨活动的总结材料,留存档案。
二、高职院校专题研讨活动开展的实证分析
1.财经管理系专题研讨活动开展情况简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于2014年3月至6月开展了2012级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各专业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对大学生素质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2.专题研讨活动的经验分享。(1)教学与学生活动深度融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专题研讨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在活动组织的主题选定、团队指导、专家评判等各个环节,涉及到学生管理、教学多个部门的参与,有利于教学与学生活动深度融合,良性互动。(2)开辟学生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专题研讨活动是新型的研讨方式,采取论文写作、现场阐述与现场答辩的发言方式,对论题进行深入的阐释,小组全员参与,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思辨求知。专家团队也围绕选题,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认知与思考。(3)学风建设与思政教育开拓出新的载体与着力点。在专题研讨活动中,指导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职学生的年级特点、专业特点和群体特点,尽量涵盖学生热点、焦点需求。同时,在题目中融入诚信教育、学风建设、寝室文化建设、就业价值观念等内容,找到思政教育与学生需求的契合点。
三、专题研讨活动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分析
1.主题丰富,拓展专题研讨的范围。笔者结合活动开展实际,尝试对研讨主题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变固有模式中的“专家定调,随机抽题,一题多论”为“学生自选,多题多论,统筹协调”,各小组选择自身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一起研讨共享,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认知效果。
2.模式移植,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探索移植和应用专题研讨活动的模式,在班团干部培训、大学生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平台上,围绕“诚信教育、学风建设、寝室文化建设、班团干部骨干作用”等内容,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使之专项化、品牌化,使学生在研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因素
新时期的暑期社会实践不仅仅是指团中央倡导的暑期社会实践,它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内的所有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受社会、高校和个人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校在体制改革和自身条件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实践主体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等,都是新时期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规律性,正确理解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市场化、基地化的发展趋向,以起到提升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因素探析
1.大学生的思想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生长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面,缺乏思想建设,很多学生不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或者消极被动地参加实践,或者不明白实践的目的,又或是应付实践活动,单纯地做表面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很多学生在暑假选择外出打工,赚取零花钱,而不愿意参加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单纯流于形式,完成任务量,也没有达到实践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目的不纯,抱着投机主义的思想,对实践活动缺乏真正的热情,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社会实践。
2.大学生的专业因素
大学生的专业是影响实践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的情况大多是由于在校大学生理论知识不健全,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引导;此外,大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上的很多问题不理解,或是看法单纯浅薄,对社会现象缺乏客观准确的认知,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因此,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要有专业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才能进一步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3.外部环境因素
暑期社会实践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诸多外界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广泛参与,与高校自身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是紧密相关的。高校在组织领导实施过程中,是否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鼓励支持,奖励表彰,这些因素对于实践活动的推行开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4.实践基地的因素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依托于实践基地,而实践基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践的成果。由于资源有限,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好的实践基地可以选择,高校在这一方面也无法做到全面覆盖。因此,很多学生依托自身的条件寻找实践地点,这样虽然有利于多种实践形式的展开,但另一方面也会滋生学生心中懒散,放任的心态。随意选择实践基地,缺乏督促,心态放松,从而流于形式,制约了实践活动以后的开展工作。
二、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深入开展实践工作,鼓励创新
在原有志愿服务、见习实训的实践形式基础上,鼓励创新实践形式和实践内容,为实践活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调动思维,培养逻辑思考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结合专业,加强与导师结合,为实践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实践活动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和指导老师多交流,密切关系,同时,指导老师也应时刻掌握实践的开展情况,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为实践活动指引正确的方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弥补自身理论知识欠缺的不足,并真正做到结合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开展实践工作,落实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也十分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多个单位挂牌建立实践基地,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位今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的便利,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具规模性和规范性,也是校外课堂的进一步发张和规范。
4.新媒体下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关键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4-5643(2013)05-0036-04
1.前言
“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作为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学生体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方式方法,是管理与组织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近年来,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体现出多角度的特点。研究者较多地探讨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策略分析的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使人获益。例如,培养学生参与的运动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动机,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意识的增强等。
但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学生是否肯定接受各种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是否适合高校学生的需求呢?为了进一步探讨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现状与学生心理因素的联系,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现状的分析,找出不同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带给学生的益处,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作用,从而整体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身体素质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内容更为丰富,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和较大的选择性,参与的学生人数较课堂教学形式的学生人数多,时间长,空间大,更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另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增强体育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身心的发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体质,实施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具有划时代意义。
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探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时,按照学生在参与不同的组织形式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两方面入手,以便更完整地考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这一研究角度突破了传统研究,只重视研究组织形式本身的不足和优点的局限,更多地考虑从主体的角度去研究学生和课外体育组织形式,更具体地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方面去研究课外组织形式的现状。
2.1被试
被试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5个学院(文学院、化学院、教育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4个专业的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毛荣建(2003)的《锻炼态度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的结构效度与各分量表的内部信度有高度的一致性。本论文参考此量表稍作修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向教师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后,进过仔细分析,初步拟定调查问卷的框架和内容体系,并编制了问卷。
根据要研究的相关问题经老师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从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向老师发放了效度检验问卷7份,回收7份,回收率为100%。老师对问卷的总体效度评价达到了8.83分(10分制)。
由上述老师评价结果可知问卷的有效性较高,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设计较合理。用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调查间隔15天。对两次重测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系数分析,得出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0.87,P
2.2.2访谈法
访问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经验的领导者。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的兴趣为切入点,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现状,为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2.3程序
(1)发放并回收问卷。在问卷指导语上,强调不记名,以鼓励被试如实做答。
(2)本文作者同一天分别在5个课堂上对被试进行问卷施测。所有学生均在10分钟之内完成了问卷。
(3)为了检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大学生参与不同组织形式中表现的心理特征的联系的相对关系,本研究进行了整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0-2012年已经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有:全校性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小团体活动和个人锻炼。学生参加过全校性活动的有65.7%,参加过班级活动的有87.7%,参加过社团活动的有45%,参加过小团体活动的有39%,坚持个人锻炼的有18.8%。
3.1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的分析
(1)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宣传广,规模大,参与人数占到65.7%。
(2)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一般由学校相关部门在总结过去学期或学年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的举办以学年和学期为主要单位。据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大致包括田径运动会、校内篮球赛以及冬季长跑等。
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优点:宣传广、规模大、参与人数多。学生在参与其中时是极度的想为班级,为院系争的荣誉。此时,学生们有充足的更外显的运动动机,并且是积极的运动动机,很具有感染力,整个活动的氛围也是十分和谐与浓厚。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可以得到足够的释放。另外,体育场地器材的的使用不受限制,使得开展这样盛大又有学校组织与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更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和运动,即主观幸福感。
全校性活动的不足:其中田径运动会,参与人数多便不利于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每年只会组织一次;篮球与排球比赛,相比田径运动会,规模虽然要比田径运动会小,但是其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而且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田径运动会小得多。
3.2班级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内容的分析
(1)班级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以教学班为单位,学生彼此之间较为了解,参与人数占87.7%。
(2)班级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由班级体育委员负责组织,其他班干部协助配合,在征求全班同学意见后制定并实施的体育活动。班级活动的特点就是灵活机动,方便组织,选择余地较大,受制因素少。内蒙古师范大学班级活动的内容:如拔河、武术、长跑、滑雪、角斗士等。
班级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优点:
首先,开展班级活动的优势在于不缺少同伴的参加,学生不会感觉到孤独,甚至是主动融合进大集体,参与的满足感也会油然而生;
其次,对于活动内容,学生能够各抒几见,畅所欲言。学生的主体性更明显的表现出来,有利于自身性格的良好发展,开朗活泼。
另外,也可以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会觉得运动原来是很有趣的,然后逐步发展为乐趣和志趣。产生运动兴趣就是拥有强大的动力,在不知不觉中参与的次数增多,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当作体育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身体充满电,整个人就更加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最后,班级活动组织形式的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大多是班干部拉赞助或者将集体缴班费作为此次活动的所有经费。
班级活动的不足: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因此会缺少专门的组织和指导人员,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的衔接上不够科学合理。
3.3社团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内容的结果分析
(1)社团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任何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社团,参与社团的人数占47%。
(2)社团活动由专门负责人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确立自己的目标、任务,运营方式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场地设备、师资力量、体育传统优势等因素筹建校园内的社团。内蒙古师范大学已经开展的体育类社团有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体育舞蹈协会、跆拳道协会、散打协会、摔跤协会以及角斗士协会。
现状分析:社团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优点:
首先,社团活动的优势是有组织有管理,秩序井井有条;
第二,社团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内容丰富,多种多样,时间安排也比较合理。
第三,社团内有经验丰富的体育指导者,能够让学生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性地学习一些体育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快乐的学习环境会唤起学生更多的参与欲望。
社团活动存的问题:
首先,对于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散打协会来说,学校内的场地器材不能充分开放,因此满足不了当前社团活动的需要,限制了社团活动更好的发展;
第二,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对有些学生来说,参加社团在经济上会有些困难;
第三,蒙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起活动,不得不考虑到他们的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对运动项目理解的差异,而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此处,体育指导者就需要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团体凝聚力。
3.4小团体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内容的结果分析
(1)小团体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因人而异,自发组织,参与人数占39%。
(2)小团体活动指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体育锻炼集体。小团体活动的成员可以是本班同学,也可以是其他班的同学,甚至是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的同学。小团体的组织比较开放、自由,其组织形式相对不固定。
现状分析:小团体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优点:
首先,小团体活动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从不缺少志趣相投的同伴参加。
第二,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金钱。
第三,对于活动内容,根据自身的喜好参加即可。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立足点”,不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出现自卑心理,并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扩大人际关系、交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小团体活动的不足:大部分同学认为小团体活动的活动时间松散不合理,学生的组织能力有限。因此,在组织与指导方面也是小团体活动开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5个人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及内容的分析
(1)个人锻炼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自由,不便管理,参与人数占18,8%。
(2)个人锻炼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自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觉、自愿、自主地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项目。严格来讲,由于个人锻炼相对自由度大,不容易规范管理,计划性也差一些。个人锻炼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体育实践活动,是学生体育意识觉醒的表现。同时,个人锻炼需要学生个人在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虽然是个人锻炼,但是同样离不开有体育经验丰富的学者的指导。
现状分析:个人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优点。首先,由于是个人锻炼,因此对于活动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自由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不受场地器材因素的限制。第二,在资金投入方面,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个人锻炼的活动内容。
个人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锻炼的缺点:
首先,在个人锻炼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这种组织形式单调,内容单一,缺少同伴同样也是个人锻炼组织活动形式的不足:
第二,由于是个人锻炼的原因,在时间安排上比较自由,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组织形式的自由度较大,这给学生是否能够坚持进行个人锻炼提出了挑战。
第三,缺少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指导者,可能导致锻炼方法的不科学性。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级学生中,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开展最好的是班级活动,依次是个人锻炼、社团活动和个人小团体活动。
(2)内蒙古师范大学已经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全校性活动规模与影响力最强。然而,也会因为受到组织安排、运动场地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各种主客观的因素的限制。因此,直接导致了举办频率的降低。
(3)在已经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中,社团活动因为更多的经济因素,而影响到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学生对体育锻炼都能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参与者之中,缺乏有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经验的学生。
(4)在参加任何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有隐性和显性的特征,运动动机、运动兴趣及团体凝聚力等都相应的有所体现。
4.2建议
4.2.1丰富全校性活动内容
在不影响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规模与影响力的前提下,根据场地器材、兴趣爱好和资金投入的现实状况,积极开展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如:我校的篮球场地比较充足,而且学生对篮球运动都有很大兴趣,这样我们可以适当的组织校内篮球赛,这样也有利于班级年级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加强纪律性教育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4.2.2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资金投入
针对社团这种课外组织活动形式,学校应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参与学生以会费形式缴纳一部分,社会赞助一部分。在增加经费的同时也应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体育教师、体育辅导员等师资力量。社团中的一些贵重装备,应该爱惜、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循环利用率,这样可以减少社团在购买装备上的资金浪费情况。
4.2.3建立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相当的条件
到目前为止,“高校中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并不能十分契合,大多数学校应注意体育场地器材的合理规划与配套设置”。按照使用上实用方便、功能上符合学生兴趣要求的原则,积极为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场地、设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氛围,使体育器材场地发挥出应有的使用价值。
4.2.4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
目前,大部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都有正确的认识,但很难下定决心坚持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可忽略的客观因素如天气等。我们要积极做好活动内容的安排工作,因时制宜地引导工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内蒙古本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使之得以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4.2.5班集体体育主干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培养各个班级的体育主干,使整个班级在其带领下,不管是体育优生或者差生集中,当然也不可忽略体育中等生,同时,邀请体育教学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专业人员进行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传授实践操作的动作技能。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大学生教育中进行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对课堂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社会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入,对于自己的不足以及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简而言之,社会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作用巨大,当然,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和社会认识的深化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方面。
一、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特点
(一)理论深入性较强
医学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显著区别是医学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入性更强。从医学的本质而言,讨论和研究的都是有关健康和生死的话题,所以实践工作必须要在理论深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对于理论的探讨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实践工作也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实践的严谨性更强,对于理论的依赖性也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深
医学实践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感触更加的深刻。相比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工作与医院或者是其他医务工作的交集更深,在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生以及生命的感受会更加的清晰。正是这种生命的体验,会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们对于社会生活百态和生命周期的看法会发生改变,对于自我价值也会有重新的思考。换言之,医学社会实践会让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从而发生蜕变。
二、医学院校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医学生强调的医学责任记忆医学道德等都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中的,学生们没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认识的深化便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的在大环境中感受课堂中提及的东西,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于责任、道德等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有了思想上的真实体验,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必然会显著的提升。
(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对于思想道德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理念要特别的强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进行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强调,但是毕竟缺少环境的熏陶,学生们的意识培养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伤病带给患者的痛苦,通过这样大环境的熏陶,学生们能够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同时懂得自身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学生的服务意思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培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成功。
(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医务工作者都是神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在社会中,太多的人对医务工作者存在质疑,但是又太少的人真正体会过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医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亲自体验工作者的付出,从付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会有一个重新的审视,Υ医务工作也会有更加清醒地认识。简单而言,医学院校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更加积极,这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医学教育是我国目前教学重点发展的内容,积极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价值观念,这可以促进医学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利用社会实践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洗礼,能够保证医学专业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同时也能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范性。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2]刘蕾.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型实践模式研究――浅析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6-47.
南宁市人大代表活动中心会堂(以下简称市人大会堂)是南宁市政府为迎接东盟博览会、完善南宁市人大会议环境的重要硬件设施。在建设立项阶段。从东盟博览会全局及南宁市整体文化硬件配置的角度出发。建设方决定将该项目定位为以适应演出大型歌舞剧为主。以大型会议为辅的功能。最终确定了几个关键参数:1)座位数1 500座左右;2)舞台台口高10m,宽20m;3)座位视线设计采用隔排升起的方式。
2、市人大会堂观众厅平面形式
2.1 常用平面形式
剧场观众厅常用平面形式包括:1)矩形观众厅,其特点是空间规整,侧墙早期反射声场分布均匀,适用于小规模影剧院,声学设计难度最小;2)钟形观众厅,矩形的变种,侧墙早期反射声场分布均匀,座位数有所增加,声学设计难度适中;3)扇形观众厅,有较好的水平视角和视距条件。通过侧墙夹角及形状的合理设置来获得早期反射声场的均匀,观众容量较大,声学设计难度适中;多边形观众厅,早期反射声分布均匀,声场扩散条件好,声学设计难度较大;4)曲线形平面。如马蹄形、卵形、椭圆性或圆形等。有较好的视角和视距。但易产生声聚焦。声学设计难度最大。
2.2 自由形式
由于新结构、新技术的发展。许多剧院的观众厅平面也突破了传统形式,出现了自由个性的组合形式。新的形式使声学设计变得更复杂,而新的声学材料及高科技电声辅助的应用。则为保证自由形式的观众厅声效提供了可能。
2.3 市人大会堂观众厅平面形式
根据该项目设计周期短(方案到施工图仅半年时间)、观众容量大、舞台台口超宽超大等特点。经过对观众厅各种形式的比较和分析,项目组决定采用有较好的水平视角、视距条件和声学条件的扇形平面。该形式亦能兼顾人大会议所需要的庄重氛围。3市人大会堂观众厅平面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为:1)观众厅建筑面积(算至大幕线):878m2。2)座位数:总数为1622座。其中池座1056座。楼座566座。池座为前后区布局。前区12排,后区9排;楼座11排。3)观众厅长:池座30m,楼座34.75m;观众厅宽:台口一侧20m,池座后墙(最宽处)17.43m;楼座后墙(最宽处)17.95m。4)观众厅侧墙与中轴线之间夹角6°。5)主舞台30m×24m;舞台台口宽度20m。
4、市人大会堂观众厅空间容积
观众厅_体积为11440m3,按1443座计,每座容积7.9m3。歌剧、舞剧院观众厅的理想空间容积为≤6m3/座,会议厅的理想容积为4.5~5.0m3。故此观众厅的声学空间参数不理想,需通过体型及材料设计进行弥补。
5、市人大会堂观众厅声学设计
5.1 体型设计
(1)扇形观众厅侧墙与中轴线之间夹角为6°。前中座区能获得较多的早期反射声。增加该座区听音的空间感。
(2)定向反射面的设置:1)台口侧墙和台口平顶,距声源最近,是前中座区观众席(首长、贵宾席)。提供50ms以内前次反射声的良好位置。以增加该座区观众听音的响度、丰满度、清晰度和亲切感。为视觉良好的座区创造优良的听音条件。2)本工程台口平顶分为水平与上斜两部分。水平部分宽1.8m。把演出的声音反射给乐池的乐师。使乐师及时听到台上演出的节奏。便于调节演奏速度,增强演出效果。3)另一反射面宽3.6m。向上倾斜7°。把演出的声音反射到4~12排观众席。台口侧墙宽为4m。与观众厅中轴线夹角为8°。可向1~12排观众席提供前次反射声。
(3)扩散体设置:1)吊顶除台口平顶为定向反射面以外,其余均为凸弧形条形曲面扩散体。使声音向多方向漫射。达到声场均匀的目的。2)侧墙设置三角扩散体。增加厅内侧向反射。增强听音的立体效果。3)挑台栏杆如设计不当,会在乐池与台口间形成回声。为了消除这个声缺陷,把栏杆设计成凸曲面并向前倾斜约30°。不但消除回声,还可以把声音反射给中座区观众席。
(4)其他措施:1)缩小面光和耳光的开口宽度。扩大反射区域。以改善前部座位的音质。2)大型剧场的后墙过分吸声会使后部的声级不足。后墙处考虑电声的反馈。3)厅内挑台深度控制,当开口深与高的比例大于2,后墙处的声级会较前开口处低较多。对混响也不利。市人大会堂挑台深高比为155。
5.2、混响计算
根据使用功能,既要考虑满足歌舞演出的丰满度。又要考虑会议使用的语言清晰度。故取中频混响时间为1.3s;低频提升1.3倍,为1-7s;高频由于空气吸收较大。尽量使混响时间接近中频(表1)。声学计算结果显示,空场时低频1.7~1.88s,中频1.42s,高频1.1~1.3s;满场时低频1.72~1.75s。中频1.38s,高频0.92~1.17s。
5.3 材料设计
(1)天棚处吸音材料及吸音扣:1)30mm厚钢板网麻刀灰浆双面抹灰,定向反射面,159m2;2)周边:6mm厚穿孔(~4@15)埃特板,其上25mm厚玻璃棉。用粗纹玻璃布袋装,156m2;3)16mm厚石膏板或20mm厚钢板网麻刀灰双面抹。扩散体512m2;4)面光口1m2;5)风口15m2;6)挑台下吊顶,10mm厚埃特板,249m2;7)顶棚灯罩及通风罩50m2。
(2)后墙:6mm厚穿孔(φ6@23)埃特板,板空腔100mm,填超细玻璃棉(用粗纹玻璃布袋装)159m2;7mm厚夹板墙裙(1.2m高)后空50mm。填用粗纹玻璃布袋装的超细玻璃棉50mm厚。84m2。
(3)侧墙:砖墙面抹灰,855m2。
(4)其他:走道铺5mm厚化纤地毯,共104m2;喇叭口27m2,耳光[358m2;舞台开口200m2;隔音门挂布帘,折迭50%,43m2;楼座像眼入口21m2;弹簧棕垫靠背椅1443个。
6、设计总结
实测值:满场时,池座与楼座声场分布较为均匀,但大部分区域混响时间比设计值偏大约0.08~0.12s。
现场感受:市人大会堂投入使用数年来,承办了多场次的歌舞剧,笔者曾多次到现场观看。并征询了一些观众的感受,普遍反映会场尺度大气,气势恢宏,整体声效尚可,但声音尚不够清晰,前半区音质最佳,后半区及楼座稍差,边角最差。歌舞团反映电声设计不足,大型表演均需重新设置音箱并调校。
市人大会堂设计任务紧,工期短,在有限的时间和缺乏充分经验的情况下。该建筑经过项目组的努力。获得较为圆满的成功。该项目也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三等奖。整个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亦获得了好评,但也存在不少缺陷,最重要的是混响时间稍长、电声设计不足这两个问题。经项目组分析,混响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台口尺寸定位超大,导致观众厅容积过大二是后期的室内装饰标准提高。装饰公司为效果考虑,在侧墙采用了大量花岗岩挂板。影响了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