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简述资产的特征

简述资产的特征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30 16:06: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简述资产的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简述资产的特征

第1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项目筹建、建筑设计、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什么是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Design),是指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是造物活动进行的预先计划,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都可以理解为设计。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方案设计(Scheme Design),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考验和体现着设计者的知识储备、经验、灵感、和想象力。

二、建筑方案设计为什么重要、怎么重要

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建筑设计中最令人操心的一环。它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向下继续进行的关键。有的设计院还专门为此成立“方案组”,组内成员往往都是被院里公认的最有灵气的设计好手。

建筑方案设计,一般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计”几个过程。它是每一项建筑设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是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阶段主要从分析需求出发,确定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总体对象,实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到技术系统的映像,并对技术系统进行初步评价。

建筑设计的范围一般指: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

建筑设计的确定依据和步骤,一般分为根据建设工程相关的依据性文件:“选址、环评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可研、政府主管部门立项批复、及设计任务书和协议”;根据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范围及明确的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总投资、总容纳人数”,明确项目设计规模等级、标准:“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明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地上地下各分项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停车泊位数,及主要建筑和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总高度;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初步设计阶段:为“建筑、结构、水暖、电气”各专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阶段,属于建筑方案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建筑方案设计:为“平面、剖面的构思绘制”,主要解决建筑形体、立面造型、平面功能布局,红线退让、总平面定位等大轮廓问题。

三、建设工程项目筹建过程中的方案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筹建过程中的方案设计,主要解决包括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和劳动力、更少的投资和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

1.任务分析。设计要求的分析、内外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2.构思。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

3.方案设计及调整。深化方案,然后再深化、再调整,如此往复。

这只是简单的流程,主要是看建筑的性质,越是带有文化类的,前期的调研收集就越重要。

一般性的商业,居住建筑要考虑的东西反而没有那么复杂,因为这方面考虑的都是以人为本,以物为本。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比较熟悉。而一个设计要做出建筑的内涵,建筑的文化,这些考虑的就要比较多,同一个东西,能上到艺术的层次,那意义就完全不同。

无论是建筑规划还是景观设计,在研究完场地特性后,方案设计的方向无非就两个选择:

1、如果场地是一块没有任何特点的平地,那设计师就要依据项目,创立设计主题。

2、如果场地本身就有一定的特点,比如是山地、或者是有一定的高差、或者天然山景水景等特点,遇到这样的场地,那设计师要做的无疑就是尊重场地的特点,将其场地优势加以利用改造,做出有地块特色的设计方案。

再者,场地本身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场地优点不足以做方案设计的支撑点的话,那我们就需要把创意和地块特征结合起来。这样的场地其实也属于文中说的第二种场地。而这类的设计思路也是用得比较多的。

1、建筑方案设计的考虑问题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

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

无障碍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当建筑在声学、建筑防护、人防地下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作相应说明。

2、结构设计方案考虑问题

工程概况:1)工程地点、工程分区、主要功能;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上部结构及地下室结构方案:1)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2)上部从地下室结构选型概述,上部及地下室结构布置说明(必要时附简图或结构方案比选);3)阐述设计中拟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等;简要说明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分析方法(必要时说明拟采用的进行结构分析的软件名称)及构造措施或试验方法;4)特殊结构宜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述。

基础方案:有条件时阐述基础选型及持力层,必要时说明对相邻既有建筑物的影响等。

主要结构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钢绞线或高强钢处种类、钢材牌号、砌体材料、其他特殊材料或产品(如成品拉索、铸钢件、成品支座、阻尼器等)的说明等。

3、建筑电气设计考虑问题

工程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变、配、发电系统:1)负荷级别以及总负荷估算容量;2)电源,城市电网提供电源的吧压等级、回路数、容量;3)拟设置的变、配、发电站数量和位置;4)确定自备应急电源的型式、电压等级、容量。

4、给水排水设计考虑问题:

给水:1)水源情况简述(包括自备水源及市政给水管网);2)用水量及耗热量估算: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热水供应设计小时耗热量和设计小时热水量,消防用水量(用水量标准、一次灭火用水量);3)给水系统:简述系统供水方式;4)消防系统:简述消防系统种类、供水方式;5)热水系统:简述热源、供应范围及系统供应力式;6)中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水量及处理方法;7)循环冷却水:重复用水及采取的其他节水、节能减排措施;8)饮用净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等。

排水:1)排水体制(室内污、废水的排水合流或分流,室外生活排水和雨水的合流或分流),污、废水及雨水的排放出路;2)估算污、废水排水量,雨水量及重现期参数等;3)排水系统说明及综合利用;4)污、废水的处理方法。

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考虑问题:1)工程概况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范围;2)采暖、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3)冷、热负荷的估算数据;4)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5)空气调节的冷源、热源选择及其参数;6)采暖、空气调节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7)通风系统简述;8)防排烟系统及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简述;9)节能设计要点;10)废气排放处理和降噪、减振等环保措施;11)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6、热能动力设计考虑问题

供热:1)简述热源概况及供热范围;2)锅炉房及场区面积、区域供热时换热站的面积;3)供热负荷估算;4)供热方式及供热参数;5)热力管道的布置及敷设方式;6)水泥、水质、水压要求。

燃料供应:1)燃料来源、种类及性能要求;2)燃料供应范围;3)燃料消耗量估算;4)燃料供应方式;5)废气排放、灰渣储存及运输方式。

其他动力站房:1)站房内容、性质;2)站房的面积及位置;3)简述工艺系统形式;4)用量估算。

7、投资估算文件一般由编制说明、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综合估算表等内容组成。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2)编制方法;3)编制范围(包括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与费用);4)主要拄术经济指标;5)其他必要说明的问题。

总投资估算表。由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建没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组成。

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编制内容可参照相关概算文件的规定。

单项工程综合估算表。由各单位工程的建筑工程、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室外工程等专业的工程费用估算内容组成。

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制造,而是需要不断创新。这不但因为建筑具有艺术属性,艺术品是不能重复的,而且也由于建筑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各种不同的人、家庭,各种不同的公共活动,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各种不同的地点,更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建筑形态不断更新,考虑到建筑建造的体量大、造价高、开建后的不可调整,因此项目投建前的方案设计、做为一个项目的发起,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 郁有西 建筑模型设计(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延杰.后现代商业空间[J].时代建筑,2005(2),

第2篇

[关键词] R&D项目 复合实物期权

与一般的项目相比,R&D投资项目通常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高,风险更大,同时由于R&D投资项目一般历经的时期较长,通常需要进行分阶段投资。对R&D投资项目的评估,通常有指标法和NPV法。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计算简单明了,意义鲜明,便于直接比较。但是这两种方法段局限性在于:指标法的缺点在于加权计算中的权重的确定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评价结果往往会受到异常值的影响;NPV法因为仅仅考虑投资产生的净现金流的现值,以高的折现率反映项目的高风险性,因此往往使得企业放弃一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项目,这将造成企业的短视,影响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有学者在对高风险,周期长,分阶段投资的R&D项目评估的研究中引入了实物期权的方法。

一、R&D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特征及评价

1977年,Myers首先认识到金融期权在实物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指出风险项目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视为另一种期权形式――实物期权(Real Options)。他认为,一个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来自于目前所拥有的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亦即投资者可以得到一个权利,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或投资计划,而取得此项权利的价格则可以使用期权定价公式计算出来,所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用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对于分阶段投资的R&D项目通常需要采用复合期权模型进行构模和评价。复合期权是指以期权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即为一种期权的期权(option on option)。此种期权的买方在期初支付期权费用后,即取得在未来某特定时点以约定的价格买进另一固定到期日的期权。

R&D投资项目是企业实施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评价R&D项目至关重要。R&D投资项目通常因为需要投资的金额巨大,面临的风险高,周期长,因此往往需要分阶段投资。一个R&D项目往往是有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组成,一般的,包括三个阶段:初始研发阶段、中试阶段和市场化开发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管理者都有延迟、放弃、扩大投资和生产等权利,即包含一个以上的实物期权,其实质是一个多变量、多目标、多阶段的复合期权。也正因如此,应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评估R&D项目具有明显的优势。

下图显示了R&D项目的三个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的初期,决策者都面临选择是否进行投资。具体来讲,在t=0时刻,决策者决定是否进行初始投资I0以研究开发产品,如果产品研发不成功,则不进行中试投资,此时,该R&D项目的损失仅为R&D项目t=0时的初始投资I0;在时刻τ,决策者又将面临选择:该项研发成果是否值得进行中试投资?如果中试获得成功,则在T1时刻决策者又将评估该项产品是否具有进行市场化开发投资的价值。因此,R&D项目投资决策与典型的复合买入期权完全吻合,复合买入期权的执行价格是市场化开发投资I2,中试投资I1是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因此我们可将R&D投资决策可看作是一系列复合买入(看涨)期权,T2为项目寿命的终止时间。

实际上,R&D项目除了由阶段化投资所构成的实物期权之外,对项目不同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在市场化阶段企业的各种经营决策:如增产、扩张、联合、转产、停产等,也都具有相应的实物期权特征。对于复合期权的评价通常采用Geske公式。

二、结束语

由于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指标法的主观性太强,NPV法又倾向于低估R&D投资项目的价值,因此对于这类具有R&D项目的特点(即风险高,投资额大,需要分阶段投资)的投资机会进行评估时,容易使得企业放弃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这将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复合期权的思想描述了不确定环境下决策过程中一系列前后相互关联的权利,这些权利的作用使得决策过程更具有灵活性,因而复合期权理论和方法在投资决策特别是在多阶段投资决策分析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加客观全面,同时是对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的有力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Robert Geske:A note on an analytical valuation formula for unprotected American call options on stocks with known dividend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ume 7, Issue 4, December, 1979

[2]蔚林巍:N重连续时间复合期权模型及其在多阶段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 省略,2004

[3]蔚林巍等:实物期权在企业R&D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省略/mailhelp.php,2004

[4]扶缚龙 黄健柏:实物期权理论定量分析及相关问题简述[J].预测,2005年03期

[5]John C.Hull Introduction to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M]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6]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通货膨胀预期就是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是人们根据以往经验,结合目前宏观经济指标而估计到通货膨胀要到来,并且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失。管理通胀预期就是对通货膨胀进行管理,是通过对通胀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通胀预期进行提前管理,避免条件恶化导致通胀发生。

一、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运行特征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1)通胀预期的运行特征。一是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指不同微观主体会根据各自对通胀演变趋势的观察和判断,形成不同的通胀预期并据此调整自身经济行为。二是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指的是在通胀预期形成中,不同经济主体对信息的占有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的非对称性以及由此派生的不同主体之间通胀预期的无序性。三是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指的是通货膨胀预期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转向,而是作为一种趋势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甚至自我强化。四是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指的是伴随着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公众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下波动。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会放大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2)当前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一般而言,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机制,社会公众一旦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行为方式,对产品和资产的需求会相应上升。这就导致价格加速上涨,形成通胀。而这些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加大购买需求,导致通胀的螺旋式上升。具体来看,通胀预期导致通胀最终实现的传导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货币的破坏力而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市场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行,造成资源配置失调,经济效率降低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第二,消费者会预期实际利率下降,从而降低当前储蓄并增加消费,结果是通胀水平因面临需求冲击而提高。第三,投资者也会受到通胀预期影响。利率和价格水平变动将影响资产预期收益,导致投资者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进而有可能推高资产价格,促使通胀预期自我实现。

二、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的几点建议

(1)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为抵御金融危机冲击、刺激经济发展,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巨额的政府投资和信贷投放使得经济复苏良好。随着经济的回暖,当实际经济增长率达到潜在增长水平时,经济发展不应再刻意追求高GDP增长率,要及时考虑物价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农产品价格对CPI有着重要影响,农产品价格稳定是通胀预期稳定的基础。因此,要稳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一方面必须要加强农业生产,完善大宗农产品储备和调节机制,稳定并增加对农民种粮、养殖的直接补贴,确保大宗农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加强对出现异常波动的商品价格监测预警,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从流通环节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3)合理控制资源和能源类价格。政府在出台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方案时,应考虑到整个社会承受力,以免成为推动物价的叠加因素,避免因改革措施的出台过于集中而引发物价总水平的急剧上升。特别是不能简单地把提价当做体现资源价值、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类似于水电油气等垄断性行业的调价,要剔除成本中的不合理部分。(4)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扬。股市和楼市的过度活跃和投机过热,往往是通胀的前奏。虽然房地产价格没有纳入CPI,但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会强化一般消费价格上涨的预期。因此,管理通胀预期要防止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必须调节信贷结构和资金流向,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并助推资本市场泡沫化。(5)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管。国际资金流入我国,为我们所用固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将会增加我国通胀的压力。这是因为,一方面结汇带来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内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管理的效果,形成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将推动股市和楼市价格上涨。应加强对资产价格波动及资金流动量的监测,建立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预警指标体系。严格规范信贷资金投向,特别要严格控制国有资金流人股市的规模和渠道。

参考文献

[1]冯海湘.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运行特征、态势及有效管理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24~26

[2]张连城.宏观经济运行与通货膨胀预期[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0~12

第4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难点解决方案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起初并未在表内确认。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随着我国金融业提速发展、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冲击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便应运而生。我国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新准则中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面,不但规定了确认标准,还将确认细化为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与思考。本文以会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从经济学、哲学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为主线,强调稳健性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签订的合约所体现的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中的三个基本特征,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有着极高的风险性,一旦市场发生了不利的变动,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浮动盈亏”,会计有“反映性”的要求,如果不在报表中反映就会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潜在风险,而要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则会碰到两个难点:是否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是否满足“该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问题,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观念和确认标准产生冲击,所以在国际上无论是FASB还是IASB都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的三种解决思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所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争论,最终都将落脚到一些会计基本理论上,需要对会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所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本文强调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归结,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解决思路:

(一)第一种解决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用会计恒等式表示:“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满足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那么就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二)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经济事项实质上已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那么确认资产和收益中包括的不确定性就相对较小,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因而,现在的问题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在合约签订时交易并未发生,而传统会计要素则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就不再是确认会计要素的必要条件,即会计要素定义中解除了“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这一基本要素。(三)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将资产的条件扩充为“两个固定的基本特征+一个可选择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就是将“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这一基本特征扩充成平行的四个“相当的”可选择的基本特征,使经济业务在满足“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两个基本特征下,在满足扩充后可以选择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认,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利益,它是通过下列条件之一由特定主体取得或加以控制的:1.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包括产权交易);2.由于签订了不可更改的合约,其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3.由于其市场价值(有公开标价或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评估)长期高于账面价值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基本上的改变,在己取得或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上的增值部分;4.由于环境和自然原因,在可靠计量并极可能实现的前提下,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值”。即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后,资产不仅包括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资产,还包括合约产生的资产。衍生金融工具因满足基本特征的第2条,从而能够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三、解决思路的多视角分析

对于上述的三种基本解决思路方案,我们从经济学、哲学、会计基础理论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和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一)经济学角度:会计学从本质上看带有经济学的属性,属于统计学,这种属性决定了会计学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实质上是一个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心理学家盖尔特分析:人们追求确定性较大的事物,并要维持确实可靠的防范措施。任何一门学科,它都经历从描述性到形式化再到精确化这么三个基本层次。会计随着法律、市场等环境条件的完善及计量手段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将衍生金融工具等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表外披露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也是“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要求,那么第三种解决思路以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视为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将不确定性有效地纳入到会计要素确认中来,有利于前瞻性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建立。

(二)哲学角度:哲学原理中理论具有层次性:表层理论、中层理论和深层理论。结合会计理论的层次关系表现归结如下表:

最高理论层次深层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理论

指导反作用

会计准则应用层次理论: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原则,深层理论的具体化

指导反作用

会计准则指南表层理论:应用层次的理论,中层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

指导反作用

会计实务实践

因此,一种理论不仅应能指导当前的实践,而且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否则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会被削弱。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基本理论的一部分,也应该能够适用于未来的业务。第一种解决思路仅靠增加新要素的方法,是一种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变动会计核算体系,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具有"时滞性",对实务缺乏指导性。因此,不是理想之举。第二种解决思路中扩充后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将资产与负债的边界模糊化,可能将一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纳入到会计报表中;对现有会计体系变动太大,不易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

(三)会计基础理论角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起源于应否确认履行中合约的国际理论争论,结果有三种观点:1.全面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2.反对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3.只应该确认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履行中合约。争论的结果本质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讨“不确定性”是否符合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会计确认的“确定性”。分析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满足FASB和IASB所强调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性”,可以在签约时可以进行初始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是否得到履行并完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为了避免这种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设计了有助于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得到正常履行的市场制度,如:市场上的间接结算制度和定期的保证金制度,以使合同履行受高信用担保的保障,使权利和义务具有会计确认条件的“确定性”,所以第三种解决思路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不确定性”纳入会计要素的定义中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国际借鉴角度:FASB在SFAS133中主张衍生金融工具符合要素定义是在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中,突出预期“获取或牺牲未来经济”和“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这两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基本特征;IASC也有相类似的见解。事实上,IASC从诠释负债的定义入手,把“合约”列为导致法定义务的事项,以相当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特征。IASC明确地提出,合同是形成确定性义务(负债)的法定事项。IASC在IAS37中提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项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义务事项,指形成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的事项,这些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使企业别无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义务。法定义务,指因以下任何一项而产生的义务:1.合约;2.法规;3.法律的其他司法解释。推定义务,指因企业的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其中:1.由于以往实务中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政策或相当明确的当前申明,企业已向其他各方表明它将承担特定的义务;2.结果,企业使其他各方形成了对企业将履行该义务的合理预期。”IASC这样定义,较“周到”的将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义务(和权利)代表的“确定性”纳入到会计要素的定义中,第三种解决思路的指导思想与国际做法如出一辙。

四、结束语

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思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能有效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具有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引,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陈小悦著,《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世界银行)格鲁宁,科恩,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116-P122。

3.葛家澍、陈箭深,《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

4.LilE.Crawford,UsingandAccountingforDerivatives:AnInternationalConcern,Journal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Auditing&Taxation;

5.FranciscoGabrielHernandez,DerivativesandtheFASB:VisibilityandTransparency,CriticalPerspectivesonAccounting.

AccountingRecognitionforthe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s

LiyanChengTaolin

第5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工具发展,金融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波动性。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范围之广、频率之高、传染力之强,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还更为宏观的掌控一国甚至多国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发展。所谓金融市场风险,指的是基础金融变量发生变动后,金融资产或者负债的市场价值随之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这里所提的基础金融变量,包括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97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这些事件表明,金融市场风险已经严重破坏和干扰了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正常经济秩序,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市场金融风险定量分析管理研究方法之中。

就金融市场风险的特征来看,其具有不确定性、普通性、扩散性和突发性。具体地说,(1)不确定性。即投资者对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2)普遍性。金融市场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可能做到真正消除金融市场风险,只能是有效管理、积极防御;(3)扩散性。对于金融活动来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外部效应是广泛存在的,作为整个社会金融活动的中介,金融机构任意一个节点出现断裂,都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金融体系发生动荡;(4)突发性。风险在潜伏期是不易被察觉和识别,一些风险责任人或者金融机构为了寻求转机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掩盖,导致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的积累和扩张,最终以突发的形式体现出来。近些年,我国不断推进市场化进程、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资本项目的开放以及市场风险呈复杂化态势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也加大了对市场风险进行测量的难度。

二、传统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

(一)方差-协方差法

方差-协方差法是一种参数方法,它利用市场因子的统计分布VAR进行简化计算。使用参数法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以资产收益率所服从的概率分布作为已知条件,通常假定为正态分布,方便相关人员利用置信水平所对应的临界值和收益序列的标准差计算VAR值来获取相应的风险值。

虽然方差-协方差法可以使计算得以简化,但是在应用性方面方差-协方差有其局限性。大部分的收益率的分布曲线呈现“尖峰厚尾”的态势,并不是传统的正态标准分布。当收益分布有偏,即厚尾,原有的正态分布假设就变得不再合理,经过方差-协方差法得出的风险值可能会传递误导性信息。因此,此种方法的风险值计算局限于一定条件之下,而并非无条件使用。

(二)历史模拟法

历史模拟法主要依托市场因子的历史分布数据模拟未来的损益分布,利用分位数得出一定置信水平下的VAR值。历史模拟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这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不需要关心市场因子的统计分布,能够有效的处理市场因子统计分布中的“尖峰后尾”现象,不存在模型风险,弥补了方差-协方差法中对于正态分布假定的依赖性。

历史模拟法虽然既简化了操作又解决了正态分布的假定,但是仍然在应用方面存在缺点。首先,历史模拟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样本,通常不得低于1500个,现实情况中的金融数据难以满足要求,大大削弱了计算的精确性。其次,异常数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风险值波动性大,产生明显的滞后效应。而且,历史的市场因子分布数据不可能完全模拟实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当前,我国金融业的投资组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且投资组合种类多而复杂,显然,上述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它们并不适用于当前金融业的发展。随着理论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一些基于极值理论、分位数回归法、波动性理论的VAR风险测度方法应运而生,这些模型并不直接通过市场因子的分布来获得风险值,而是通过建立其他参数模型,间接的获取风险值估计值。

三、半参数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及其国内外进展研究

(一)基于极值理论的半参数方法

极值理论的核心是关注市场因子的分布的尾部,对分布的尾部建立模型。极值理论模型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分块样本极大值BLOCK模型,二是POT模型。其中,POT方法在风险测量中的应用更为广泛。POT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针对收益序列选取阈值,超出阈值的部分,定义服从GPD分布,利用极大似然分布估计函数计算参数,根据所得参数计算VAR值。极值理论对极端条件下的VaR和概率水平进行了非常准确地描述。

1.国外极值理论研究简述。国外学者对极值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43年,当时Gnedenko学者对三种标准化后的极值存在极值分布进行了充分的证明,这三种分布分别是Gumbel分布、Weibull分布和Frechet分布。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极值理论。2000年,很多学者对亚洲6个市场指数进行了VaR分析,当时使用的方法即为极值理论,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收益分布是非正态的、市场波动复杂的,那么最稳健的结果为极值理论结果,要远远好于方差-协方差途径。2000年,Cadle等人利用极值理论对处于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六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2004年,Ramadan等人运用极值理论对九个新兴市场的市场风险统计分析,证实结合极值理论的风险值更加可靠和准确。2005年,Christoffersen利用极值理论对金融尾部数据的分析研究,认为其结果更加有效。2007年,Bystrom在风险市场的研究中采用了极值理论,成效良好。

2.国内极值理论研究简述。国内学者对极值理论也将极值理论应用于市场风险的度量并进行了众多研究。2000年,詹原瑞等人运用极值理论以及两次算子式算法计算阈值,认为基于极值理论的风险值比传统方法计算的风险值更加有效。2003年,叶五一和缪柏其对HILL估计方法做出改进,并应用于上证指数、恒生指数等,发现其尾部估计结果更为精确2006年,魏宇利用上证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作为市场因子,分别利用正态分布、t分布、极值理论对收益率分布进行拟合,发现极值理论能更精确的描述尾部特征。

(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

所谓分位数回归方法,其实它是一个用来对VaR计算的新框架,主要适用于应用

厚尾分布的数据。如果使用分位数回归法,那么就可直接对那些处于任意水平的条件分位点进行建模,而无需特定的分布形式和特定的分布参数。

1.国外分位数回归研究动态简述。国外应用分位数回归法进行了包括很多领域在内的项目的研究,如2005年Yu,Philippe和Zhang对英国1991年至2001年的工资结构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2005年,Georgios和Leonidas对美国和希腊证券市场中的市场风险值进行了估计,采用的模型为GAViaR模型;2006年,Papapetrou对希腊公私企业中的工资差距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007年,Taylor对超级市场的日常销售情况进行了预测,采用的方法为指数加权分位数回归法。

2.国内分位数回归研究动态简述。国内对分位数回归进行研究的学者通常为数学领域学者。2007年,丁军军和陈建宝对股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当时应用的模型为CAViaR模型;2008年,陈建宝和丁军军对分位数回归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2009年,陈建宝和段景辉对中国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分位数回归分析,同年,二人又用相同的方法对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009年,陈建宝和杜小敏对我国居民和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的方法为分位数回归法。

(三)基于波动性理论的半参数方法

市场因子分布除?“尖峰后尾”这一显著特性外,还有一显著特点,即波动集聚性。大波动的发生紧随着多个小波动的产生,形成簇拥的现象。所谓波动性,其实指的就是一段时间内金融资产呈现出的变化性。在金融市场中,投资的波动性和风险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地,波动性理论用来对资产的风险性进行测量。

1.国外波动性理论研究动态简述。国外学者对波动性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1990年,Glosten、Runkle和Jogannathan提出了TARCH模型,在该模型中,为了更好地对正负信息的非对称作用进行描述,加入了名义变量;1992年,Bollerslev对金融实践序列模型ARCH和GARCH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其预测效果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GARCH模型要比ARCH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1993年,J.M.Zakoian和R Rabemananjara对法国股票收益进行了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TARCH模型,并发现,可以对方差中关于参数的正数约束条件进行放松,如果TARCH模型没有约束条件,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对非线性的波动性进行描述。

2.国内波动性理论研究动态简述。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波动性理论研究。2002年,彭文平和肖继辉对我国股市价格的高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入手点为中国政策的多变性;2004年,吴世农对股价波动方差和成交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007年,万蔚和江孝感等人运用GARCH模型、EGARCH模型和T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日益收益率波动等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证明EGARCH模型更适用于股市波动性变化;2007年,孙卓元对上证综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具有扩张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四、不同半参数方法的对比分析

在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分析的时候,基于极值理论的半参数方法、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和基于波动性理论的半参数方法这三种半参数方法的使用最为广泛,但是不论对于哪一种方法来说,都有其适用性及局限性。

基于极值理论的半参数方法可以非常准确地描述任何一个序列的尾部分位数,因为极值理论是专门用来分析收益率系列尾部的,并且它的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非常严格的推算。此外,极值理论对数据进行的是真实的拟合,无需任何假设,直接分析处理收益序列的尾部即可,极值理论的计算结果就和收益序列的实际分布的吻合度更高。但是,使用极值理论对收益序列尾部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的时候,因为它只限于一个分布序列,而无法了解序列本身的整体情况,而且在分析数据的时候,由于数据是估计所得的,所以会导致该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不够稳定。此外,极值理论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但是在真正建模的时候,应用的数据并不需要那么多,这无形中导致数据浪费,且会对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可以涵盖非常全面的因素信息,对于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来看,不仅包括线性部分,还包括非线性部分,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就可更好地捕捉到每一个变量(包括线性信息和非线性信息)的变动情况。不仅如此,收敛速度也非常快。对于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来说,它所要求的样本量同非参数回归模型对比之下需求量少,就可以巧妙地解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参数方法因为数据量不够而出现的问题,加之其本身具有的线性部分,使得模型的收敛速度更快一些。除了拥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的稳健性也是非常好的。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模型设定的要求并不像参数模型那么严格,特别是在非正态性或异常值对数据产生较大影响的时候,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稳健性是非常好的。此外,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可对因变量的变化进行全面地反映。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可以对因变量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进行相应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对因变量的变化进行全面地研究,不仅如此,就其对异常值的敏感程度来看,半参数分位数回归远远小于均值。但是就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本身来看,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具体地说:在理论方面,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的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研究成果不多;在方法方面,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在多元分析方面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在应用方面,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半参数方法在社会、经济等各领域还没有过多实践,只在金融领域刚刚起步。

使用基于波动性理论的半参数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拟合度和预测性,拟合度体现在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对基于波动性理论的半参数方法的渐进正态性和收敛速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要优于一般的波动性模型;预测性好体现在在不同分布假定情况下,对基于波动性理论的半参数方法的条件方差进行分析,以对VaR进行度量,发现在基于t分布和GED分布假定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收益率的风险特性。但是使用基于波动性理论的半参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该方法只对收益偏离平均收益的程度进行了描述,但是这种收益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负偏离,也就是损失情况,但是波动性却未对偏离方向进行描述。此外,基于波动性理论的半参数方法只对损失进行了描述,而未具体到损失到底有多大。

五、半参数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同传统的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相比,半参数方法具有很大的理论优势,它同时融合了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但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机融合,且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估计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半参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半参数方法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相关的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一些领域发展时间较短,如生产率增长测算等,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不成熟的理论必然会对其在实证方面起着一定的限制作用;第二,半参数方法的分量一般都是未知的,且不容易掌握和控制,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际测算问题的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半参数方法对使用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更改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对半参数方法的研究还不多,相关的文献也很有限,所以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半参数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将半参数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就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继续完善半参数方法的理论,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研究领域的实际情况,完善理论;其次,由于半参数方法的分量具有未知的特点,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对这部分分量做到更好地掌握,以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对于研究者或者使用者来说,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驾驭并发扬半参数方法。

第6篇

C.现代租赁经营D.企业破产

2.某国有企业整体改组为上市公司,经评估确认的账面净资产为8000万元,其中股本5000万元,发起人的股份额占新组建公司总股本额的80,其余向社会公众募集。新组建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折股比率为()。

A.60B.48

C.166.67D.96

3.每股盈利等于公司()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例。

A.利润总额B.未分配利润

C.净资产总额D.净利润总额

4.对于融资租赁性质的回租业务,承租人(兼销货方)资产账面价值超过销售收入的差额应记入()。

A.递延收益B.当期损失

C.递延损失D.所有者权益

5.资产评估减值贷记有关资产账户,应借记()。

A.营业外支出B.资本公积

C.管理费用D.资产减值准备

6.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下列哪个项目不会产生购买力损益?()

A.应付债券B.应收票据

C.股利固定的优先股D.留存收益

7.下列关于外币报表折算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目的是编制跨国经营企业报表

B.习惯上以总公司(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统一货币

C.各种折算方法中对实收资本均采用历史汇率折算

D.各种折算方法中对折算差额均作为当期损益

8.我国合并会计报表采用的是()。

A.母公司理论B.实体理论

C.所有权理论D.独立观

9.在实物资本维护观念下,“持产损益”账户是()科目。

A.资产类B.负债类

C.权益类D.损益类

10.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时,“递延升水”和“递延贴水”账户如有贷方余额,可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中。

A.其他负债B.其他资产

C.递延资产D.所有者权益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原则有()。

A.相关性B.可靠性

C.重要性D.统一性

E.充分披露

2.租赁业务按租赁资产投资来源的不同可分为()。

A.经营租赁B.直接租赁

C.融资租赁D.杠杆租赁

E.售后回租和转租赁

3.以下属于房地产开发成本二级明细计入制造成本的有()。

A.管理费用B.土地征用及补偿费

C.基础设施费D.销售费用

E.建筑安装工程费

4.在两项交易观点下,对未实现汇兑损益可以()。

A.确认为当期损益B.递延汇兑损益

C.调整购货成本D.调整销售收入

E.不作会计处理

5.P公司直接拥有A公司股权80,A公司直接拥有B公司股权70,B公司直接拥有C公司股权60,C公司直接拥有D公司股权10,P公司直接拥有甲公司股权30,B公司直接拥有甲公司股权20,属于P公司子公司的是()。

A.A公司B.B公司C.C公司

D.D公司E.甲公司

6.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当期实现的利润总额B.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C.递延税款D.年初未分配利润

E.年初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企业清算财产的作价方法通常有()。

A.账面价值法B.变现收入法

C.招标作价法D.重估价值法

E.重置成本法

8.在兼并中,如购买成本小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其差额可以作为()。

A.无形资产B.合并价差

C.递延贷项D.冲减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

E.商誉

9.权益集合法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与购买法的差异有()。

A.权益集合法不产生合并价差

B.子公司留存收益按控股比例并入母公司留存收益

C.子公司资产以账面价值反映

D.大多数国家对权益集合法运用设定很多限定条件

E.以上都不是

10.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具有如下特征()。

A.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

B.以等值货币为计价单位

C.历史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

D.单独建立账户体系

E.不单独建立账户体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货币性项目

2.购买法

3.清算损益

4.租赁的特点

5.招标作价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编制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利润表?

2.清算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有哪些改变?

3.简述房地产会计账务处理的一般原则。

4.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一般原则有哪些重大发展?

五、综合题(共40分)

1.(12分)资料:设某日本进口商于20__年12月1日与某美国出口商签订一项购货合同,并于20__年1月31日付款取货,货款为10,000美元。为了避免汇率变动风险,日本进口商于12月1日与银行签订60天期以日元兑换10000美元的期汇合同,合同远期汇率1美元=101.60日元。

即期汇率如下:20__年12月1日1美元=106.50日元;

20__年12月31日1美元=108.40日元;

20__年1月31日1美元=102.20日元;

要求:(1)为日本进口商作20__年12月1日签订期汇合同会计分录;

(2)为日本进口商作20__年12月31日调整分录;

(3)为日本进口商作20__年1月31日履行期汇合同和购货会计分录。

2.(4分)资料:甲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

1999年适用所得税税率33;当年实现利润总额5050,000元,其中超标准交际应酬费50000元;会计折旧13000元,税法折旧16000元。20__年适用所得税税率30;当年实现利润总额6000000元;会计折旧16000元,税法折旧13000元。

要求:(1)编制1999年度确认所得税会计分录;

(2)编制20__年度确认所得税会计分录。

3.(6分)资料:P公司在20__年1月1日以现金1100000元取得S公司90发行在外股权。S公司账面净资产总额1000000元,其中股本600000元,资本公积150000元,盈余公积120__0元,未分配利润130000元。S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账面价值80000元,公允价值90000元,固定资产(净)账面价值100000元,公允价值120__0元。

要求:母公司理论下

(1)编制取得控制股权时分录;

(2)编制合并消除分录;

(3)计算少数股权。

4.(10分)资料:某公司采用现时成本会计核算,1998年12月31日购进设备一台,原值20__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无残值,直线法折旧,其现时成本每年增加55000元,假设该公司每年末计提并增补折旧费用。

要求:(1)编制1999年12月31日按现时成本调整设备价值会计分录;

(2)编制1999年计提折旧和转入已实现损益会计分录;

(3)编制20__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会计分录;

(4)编制20__年12月31日增加折旧和已实现损益会计分录。

第7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合并财务报表 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会计核算对象,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

一、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的所有子公司都应该纳入合并范围。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应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子公司的范围,以母公司是否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为判断标准。通常情况下,合并范围的确定可以根据两条标准:第一,一般情况下,母公司直接或者通过子公司间接享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那么该被投资单位应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第二,特殊情况下,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者以下的表决权,理论上是不应该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但是以下四种情况除外:如果母公司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着协议,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公司章程规定母公司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母公司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1、统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母公司与子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特征的不同,可能会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在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之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若与母公司不同,则应该改用与母公司相一致的会计政策,然后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提是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

在企业集团内部,当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时,可以由集团母公司按照自己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适当调整后,再集中编制合并报表;也可以由子公司按照集团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外编制财务报表后再上报给母公司,再由母公司统一编制合并报表。另外,母、子公司的会计期间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应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处理方法与会计政策不一致时相同。

同时,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母公司由于能控制子公司,其股权投资在初始入账及后续核算时都是按照成本法进行的,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应该按找权益法核算,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另外,必须将以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2、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之前,需要进行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简单地说,合并工作底稿就是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具体说来,就是将母、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的各个项目的数据录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将母、子公司的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合计数。该合计数反映的财务数据中可能存在重复或不真实因素,该工作底稿的初步录入工作,是未进行调整前的简单汇总数据,因此需要进行下面第三步的处理。

3、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在非同一控制下,对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时,还需要根据该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负债、资产以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编制调整分录后再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由于内部交易会对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产生影响,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将内部交易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编制抵消分录的目的是将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经过工作底稿中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的编制,母、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通过抵消或者调整处理后再相加,形成合并金额。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以及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生成正式的合并财务报表。

三、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的具体说明

1、合并资产负债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集团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由合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组成。编制的程序同上,即首先按权益法对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其次,进行抵消处理,包括对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进行抵消处理、内部债券与债务的抵消处理、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消处理以及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最后,将资产负债表的各项数据按照调整或抵消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加总,既可以得到合并资产负债表。

2、合并利润表

合并利润表的编制工作与合并资产负债表基本相同。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需要进行抵消处理,包括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内部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等;在此之后,由母公司对合并利润表进行编制。

3、合并现金流量表

企业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那么,集团母公司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也应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间发生的内部现金流入或流出按照这三个类别分别抵销,进行调整与抵销后再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反映集团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

4、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时,也需要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后,再进行各项目的数据合并,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参考文献:

1. 耿爱宏,《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探究》,经济科苑,2008.07

2.  史晓华,《新会计准侧体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探析》,时代金融,2007.02

第8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通货膨胀问题是困扰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的重要原因,各国经济学界都在探讨这一问题,也曾提出过一些解决办法,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西方国家由于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特征及产生原因

(一)通货膨胀特征

现代社会不断的高速发展,物价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快速上涨,不仅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消费,而且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笔者经过总结分析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以下几点特征为:(1)物价上涨幅度过高,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西方发达经济体一般上涨3%―4%就处于通货膨胀状态,而中国一般上涨5%―6%,才算处于通货膨胀,然而人们的感受能力往往高于此数值;(2)城乡物价不同步增长,经济发达地区物价涨幅高于不发达地区,农村高于城市;(3)消费品价格高于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4)经济高增长往往伴随高通货膨胀;(5)泡沫经济膨胀,金、银、珠宝、文物等涨幅肆无忌惮,严重扰乱市场秩序;(6)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犯罪率上升。

(二)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各国经济学界都在探讨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笔者针对通过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下文简述:(1)货币发行量过多,形成供过于求的金融市场,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过多过快,是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经济发展失衡,生产资料供需矛盾突出,是诱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3)信贷结构及投向不合理,金融市场秩序混乱、资金大量流失,安全性减弱;(4)社会上集资热、炒股热、债券热、房地产热、稀有物品拍卖热席卷全国,多元化融资造成市场货币超量流通、泡沫经济膨胀,推动通货膨胀;(5)产业结构失调、农业和实体经济投资不足、产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推动物价上涨;(6)价格改革、调价幅度过大;农产品、能源产品、原材料调价幅度过大,造成下游产品成本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涨;(7)收入分配不公,导致阶层分化严重,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购买力增强,拉动物价上涨;(8)外汇汇率改革,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吸引外国游资进入中国,搞乱本国金融市场,推动通货膨胀;(9)外贸体制改革,进出口贸易出现大量顺差,外汇储备过量增长,推动物价上涨;(10)流通市场秩序混乱,牟取暴利成风,导致物价暴涨而失控。

上述综合原因,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泛滥成灾、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幸福指数下降,经济发展受阻,严重者更是会导致经济危机出现。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人们的生活负担加重,生活水平降低。民以食为天,消费物价上涨的核心是食品价格,它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食品支出份额增大,其他消费必然受到挤压,物价上涨短期内影响到消费结构改善以及消费层次提高,降低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人们支出加大,收入水平缩水。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增加,从收入角度而言,意味着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口现金纯收入不同程度缩水。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三)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人们需求减弱,消费预期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欲望,制约了消费档次的提升,城乡居民消费信心普遍受挫。不少中低收入家庭不得不精打细算,在日常消费品选择上更趋向于经济实惠的替代品,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欲望受到抑制,对开拓我省城乡消费市场、刺激和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极为不利。

三、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保证农产品的正常供给

物价上涨源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走高,教训和经验告诉我们,稳定物价的基础是稳定农产品价格。要从资金、税收、保险、防病防疫等多方面扶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必要的优惠措施,使生产者有利可图。必要时动用政府储备政策和收购政策调节农产品供给,保障生产者利益,稳定价格。同时,要尽快建立保护农、牧业生产的长效机制,达到“双安全”,即既要实现粮食生产安全,也要实现畜牧业生产安全。

(二)采取灵活机动的调控政策,促进总体物价相对稳定

物价上涨对居民日常消费影响最大,依靠居民自身能力来消化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政府可以利用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帮助居民抵抗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保持整体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要立足国内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刺激和扩大内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尽可能地减轻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压力。

(三)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货币供应量的超速增长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对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行调控。政府要加大公开市场业务力度, 对冲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对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 提高金融机构资产的质量, 适度控制贷款规模。要解决长期机制问题,单纯的加息并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只有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才能消除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进而防范市场泡沫而带来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秦海林.政府消费、城乡居民消费与通货膨胀[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2]邵霖.浅议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7).

[3]贾洪文,颜咏华,白媛媛.市场纪律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