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30 16:07: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银行发展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助农取款业务;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59 — 02
促进“三农”发展历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项支农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惠农政策,但受目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制约,农民取款、消费极为不便,使国家惠农政策效能的发挥陷入瓶颈。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依托银行卡及其受理终端向农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等服务。调查发现,随着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的发展,其积极成效逐步显现,突出表现在:
一是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助农取款服务满足了农村居民尤其是金融服务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的村屯最基层农村居民的小额现金需求,国家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得以快速、有效落实,在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
二是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助农取款服务使银行机构扩大了服务半径,延伸了服务触角,广大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实现小额现金支取,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留守老人、儿童集中的乡村,其积极作用尤为明显。
三是为银行机构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城市银行竞争趋于饱和的今天,推广助农取款服务无疑成为银行机构创新产品、拓展市场、优化服务的有利契机,不仅减轻了银行柜面服务压力,也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助农取款业务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助农取款业务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点建设与管理方面
1.服务点布局缺乏统筹管理。按照文件规定,单个行政村的服务点数量最多不超过3个。从目前的服务点设立情况来看,一方面,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各地区行政村撤并现象较为频繁,按照行政村设置对服务点数量进行严格控制较难实施;另一方面,在助农取款服务推广过程中,收单机构往往把距离城区较远但经济状况较好的行政村作为设立服务点的重点地区,各自为营地进行布点,造成助农取款服务点设置的无序和不均衡,从而导致少数行政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设置超限额或不足现象的发生。
2.对服务点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居住地不集中,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数量多、布局分散,对相关银行机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调查发现,个别银行机构重建设、轻管理,对服务点后续管理不到位,开展巡检工作质量较差,业务检查和辅导不够,不能积极帮助服务点解决业务问题。
3.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对助农取款服务收单机构来说,由于服务点商户有别于普通商户,其监管和服务的要求更高、更细。但从目前助农取款服务收单机构对服务点的管理情况来看,管理模式与其他商户基本相同,尚未建立一套针对助农取款服务特点更为高效、细致的监管机制和服务流程。由于多数服务点是村镇的便利店、小超市,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较弱,难以对助农取款服务实施规范化管理。
4.服务点商户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银行机构在服务点商户选取时不够慎重,少数服务点商户素质较低,服务意识较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向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加之银行机构缺乏后续培训、督导力度,导致受理终端使用率、交易量、查询量长期偏低,服务点作用发挥不明显。
5.服务点利益缺失,影响了助农取款服务的长效发展。由于银行开展助农取款业务采取有限收费的政策,与商户进行利润分成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一些银行对商户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但没有明确的代办费用,只能做到有限的补偿。而商户则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替银行办事却没有收益,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属于“出力不讨好”,影响了商户的积极性。
(二)业务开展方面
1.未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调查发现,由于各银行开发的业务平台目前只能受理本行发行的银行卡,银行卡受理范围单一、业务办理具有排他性,一方面造成持有他行银行卡的农民无法享受到取款便利,另一方面无法避免服务点重复建设或受理终端重复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
2.服务点现金支付能力有限。根据文件规定,助农取款服务每卡每日累计最高取款金额不超过1000元(含)人民币,现金来源,主要是商户的营业款和备付金。由于助农取款服务点主要设在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ATM机的乡村,这些地方经济环境较差,商户的日均营业额有限,仅靠服务点日常营业收入和自身的备付金显然不够,尤其是对集中取现的需求无法满足,存在因为现金不足拒绝持卡人取现的情况。
3.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多数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或手机业务,农村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民生保障工程也在快速推进,相关缴费业务成为农民的现实结算服务需求,而多数服务点只能办理取款、余额查询业务,制约了其支付服务优势的发挥。
4.业务风险控制措施薄弱。调查发现,多数服务点均未使用点(验)钞机、保险柜,更未配备监控报警设施,服务点人员大多没有经过银行专门人民币反假识假、安全防卫培训,平时接触的也仅仅是银行宣传所发放的资料,商户和农户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
5.业务发展存在行际不平衡和机具不平衡问题。目前,辖区开展助农取款业务的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其他银行基本未涉足这一业务领域。农业银行主要依托转账电话,农村信用社主要依托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邮政储蓄银行主要依托商易通,很少使用POS机开展助农取款业务,限制了银行卡受理范围。
(三)宣传培训方面
目前,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多数是老人和儿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金融知识较匮乏,受金融服务环境制约,多数居民还没有养成使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习惯,也没有安全使用银行卡的金融常识。同时,由于地域限制,多数农民与外界接触较少,对银行卡等新型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现代支付结算意识不强。而银行由于农村地区营业网点少、从业人员少,在支付结算宣传方面内容较为单一,宣传面窄,针对性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银行卡应用知识了解得甚少,对商户的信任度也不够。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服务点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是相关银行机构既要重视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更要重视服务点的规范化管理。把对服务点的管理、业务辅导职责落实到基层网点、基层部门、基层员工,建立服务点管理问责机制,纳入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定期开展对服务点业务巡查、定期账务核对等,及时、妥善处理在业务办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服务点商户按照规范流程正确处理助农取款业务,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假币风险、道德风险、现金管理风险等。二是要从方便农民办理业务出发,优化服务点建设布局,避免服务点无序、重复建设,有效消除服务点覆盖空白区域,推动服务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发挥服务点的金融网点部分替代功能,促进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要按照人民银行对服务点的管理要求,慎重选择服务点商户。重点考察和选取经营场所地理位置好、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文化基础、有较好信用记录、与周边群众关系好、有为群众服务愿望的商户作为行政村服务点商。四是银行机构内部稽核、审计等部门按年开展对助农取款业务的整体效果评估、业务风险评估,指导业务部门、基层网点改进工作、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增强效能,进一步健全助农取款服务发展长效机制。五是各级人民银行会同当地政府和银行三方面统一安排对参与“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商户给予补贴和奖励政策,建立和明确利益补偿和正向激励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打消合作商户的疑虑。六是尽快出台助农取款相关优惠措施以降低银行和商户费用支出。如联合电信部门为服务点商户在刷卡交易费用方面提供优惠套餐,减少商户和银行的通讯费支出。
(二)积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推动助农取款业务更好发挥社会效应。助农取款业务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同农民的支付服务需求、金融服务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助农取款才能取得持久、稳定、良好的效果。涉农银行机构要积极地方政府新农合、新农保以及各类农业补贴的发放业务,主动同政府部门协调各种补贴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发放形式和发放渠道,让各项惠农政策、民生政策补贴款通过银行结算渠道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助推助农取款业务的发展,助推银行卡在农村地区使用普及,提高农村居民领卡用卡积极性,实现政府、农民、金融机构“三盈”局面。此次调查发现,国家发放的养老金对于农村老年居民,每月养老金发放后,多数老年居民愿意就近在村上服务点办理取款、查询等业务,服务点的刷卡、查询业务交易笔数较多,服务商积极性较高,养老金领取人对快捷的金融服务感到满意。近期,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工作逐步在农村地区推广,农村地区银行IC卡持卡量不断增多,必将促进行政村助农取款POS机业务取得更好的发展,促进偏远农村地区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改善。
由原县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的乡宁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县首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也是全县营业网点最多、员工人数最多、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因其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属性,始终坚持资金来源乡宁、服务乡宁之原则,承担着全县95%的农贷投放工作,是县域经济的“输血机”,而非“抽水机”。为此,扶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壮大,对于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杠杆作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此建议:
一是财政性存款应向农商银行倾斜。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县地方性商业银行,2011年纳税总额3800万元,2012年纳税3640万元,在全县金融机构中,对地方财政税收贡献最大。加之,该行21.3亿元的贷款总额,极大地支持了我县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名符其实的金融主力军。为此,建议县政府按各金融机构纳税和对县域经济信贷投放的占比,分解存放地方财政性存款,以帮助农村商业银行壮大自身实力,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有效破解农户贷款“抵押难”问题。在煤炭资源整合大背景下,结合我县林业资源大县的实际,我行针对政府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农户发展林业经济的实际,针对性地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项目。但目前工作中,我县的林权证发放、资产评估工作,仍未完全落实,行业组织对林权贷款作出了一些硬性规定,从而导致该项贷款业务发展缓慢。为此,建议由县人行、银监、财政局会同林业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出台操作办法,做好林权证的发放及资产评估工作,以满足广大林农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针对个人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现状,建议住建、国土资源等部门,做好房产证发放。特别是针对农村群众,发展生产积极性高,办理贷款缺少有效抵押物的现状,由人行、国土资源等部门和当地乡村,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价值评估机制,充分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激活,破解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瓶颈难题。
三是有效破解企业贷款 “抵押难”问题。建议县政府牵头,财政、税务、金融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出台《县域中小企业银行业融资担保管理办法》,建立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对担保公司、金融机构进行考核的奖惩机制,切实发挥县财政担保公司的作用,着力破解县域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的“瓶颈”难题。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建议
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于2007年,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更晚。在村镇银行发展的最初阶段,四川省和吉林省等地区村镇银行相继成立,经过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发展到了相对的规模,很多地区都收到了“服务三农”的政策。然而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尽人意,本文结合这些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希望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1.村镇银行的定义与特征
2007年,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有关依据,经过相关法律法规批准,建立的村镇银行,其服务主体是当地农民以及当地的银行金融机构。自从村镇银行的建立,让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也有了落脚点,填补了农村银行发展的空白。
从难易程度上看,村镇银行的起点相对较低,比较城市的银行发展来说,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的下限低至一百万元,这一决策意义重大,让村镇银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在政策上,村镇银行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三农,所谓服务三农就是面向农村村民和农业活动需要进行贷款的服务。同时作为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也要在三农的政策下谋求发展,将银行自身利益_到最大化。村镇银行由于服务人群相对单一,规模较小,使得业务范围不像城镇银行一样全面,必须精简快速的为村民办理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节约资金,相对灵活的为农民提供更好的资金服务。
2.现状
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在2009年到2011年之间发展迅速,之前的三年都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但近些年来,其发展脚步又逐渐慢下来,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每年新增的村镇银行也只有几十家。经过细致的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村镇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阻碍其发展的困难,致使金融机构知难而退。从贷款额度上分析,近些年来贷款的兴起,近年来的贷款额度占同期贷款增量的三成以上。最后,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化,不能应对村镇金融的发展,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不断促进村镇银行推陈出新。
二、问题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发展并不顺利,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让银行的发展陷入困境,使得金融人员面对比较棘手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讨,深入的研究问题所在,究其原因进行整合。我国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发展滞后的几大原因如下:
1.服务的宗旨动摇
前文中提到,村镇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三农,优惠农民的,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许多的村镇银行背离了这一服务宗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已经很难维持银行生存的情况下就必须首先要考虑发展而不是惠民。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属正常现象,毕竟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状态。究其原因,继续进行服务三农的宗旨,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在政策上又缺乏政府的保护,所以偏远地区的村镇银行不得不放弃了初衷,在尴尬的处境中谋求自身发展。
2.规模相对小,资金有限
之所以称之为村镇银行,就是因为这一类的银行普遍存在于县城以下的区域,实际上就是农村人的银行。建立初期,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村镇银行更是被人们称作是穷人的银行,因为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经济来源少,收入微薄,直接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量非常少,银行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3.贷款风险相对较大
村镇银行的业务中也涉及到贷款业务,但是其风险相对来说较大,主要是又两方面的原因导致:
(1)客观原因
上文中提到,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三农,在贷款方面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但是农业发展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一旦出现大面积的自然灾害,银行将面临非常大的损失。
(2)主观原因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思想水平也相对落后,在受到损失时,侥幸心理认为村镇银行也具有扶贫义务,贷款有钱则还,没有的情况下即使拖着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4.缺乏专业性人才
金融人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才来说,就业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一旦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很少有人愿意到偏远的山区进行金融工作。首先,村镇银行由于自身发展原因员工待遇较差,薪资较低,其次,工作环境不尽人意,年轻的金融人员很难在村镇银行扎根。以上原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匮乏,服务质量和发展都得不到保障,恶性循环。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要想确保银行的经营与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就必须及时健全相关法律。首先,及时修订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监管法》等,在这些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哪些适用于村镇银行;其次,对于现有的村镇银行的相关管理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让这些法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若条件允许时,可以由有关部门提出和起草拟定村镇银行相关法律;最后,尽快对村镇银行的相关税收优惠和存款贷款定价进行统一管理,进行相应的金融监管。
2.补充资金来源,降低银行风险
(1)补充丰富资金来源
与上文中提到的建议相同,要想村镇银行坚持惠民政策,坚持服务三农的初衷不变,就必须对村镇银行进行资金补充,通过一定的手段建立完善的补充机制,让村镇银行,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银行保证资金的充足,才能保证村镇银行的相关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在相关政策上,加大对所有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通过宣传来扩大和丰富银行资金来源,鼓励大型企业或者现有的金融体系对村镇银行进行支援。
(2)将村镇银行贷款风险降低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贷款的制度还不是非常了解,法律和人情不能等同。在银行成立初期,应该进行劳动人民的普法大会,有需要贷款的村民应该首先了解贷款的意义,通过相关的法律教育让村民了解贷款不等同于民间借款,如此一来,村民拖欠贷款的情况就会普遍减少。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建立风险补偿和风险转嫁机制,与保险公司协议,按照“银行+保险”的形式进行贷款,在贷款成功后,由保险公司和农户签订相关协议,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欠收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方面,以此来维护村镇银行的贷款安全。
3.引导村镇银行发挥自身优势
(1)正视自我,准确定位。村镇银行的主旨是服务三农,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将银行的市场定位放在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来。
(2)进行员工培训。进行自我升级,就要对银行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加快建设更好的农村金融团队。
(3)适当增加营业网店,增加辐射面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银行网点相对较少,可以将仅有的办公场所适当的延伸到村镇,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进行存款和贷款业务。
四、总结
本文从村镇银行的成立初期开始梳理,介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列出,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综上所述,要想村镇银行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银行自身也要究其原因进行自我提升,保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在政府的支持下引进资金,招揽金融人才。以上内容希望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北京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以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2015.
【关键词】担保机构 银行 风险 建议
为有效扩大担保行业规模,促进担保业务的有序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银担合作、担保公司发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务和银行业务的双赢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使得银担合作业务的风险渐显,本文将着重分析银担合作的风险,进而寻求银担合作双赢的有效路径。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张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逐渐规范,风险管控能力和稳健性有所加强。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委〔2010〕3号令)下发后,全市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对照《办法》的相关规定,着力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逐步树立审慎经营意识,加强合规性建设,风险管控能力和经营稳健性有所增强。目前,银担合作继续改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有所增加。3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698694万元,重点支持了河西水电、张掖市龙达铁合金冶炼、西兴能源、九天商贸、华瑞麦芽以及源博农牧业开发公司等100多家中小型企业。目前,全市与融资性担保机构有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6家。也有部分金融机构由于担保公司注册资金未达标、风险保证金不足、融资成本偏高等因素未开展此项业务。发放融资性担保贷款的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主要有以下要求:一是担保公司准入后须向金融机构交一部分风险保证金,金额为注册资本的10%;二是向金融机构缴纳单笔贷款金额的10%—20%作为风险保证金。
二、存在问题
(一)融资性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有效的准入及退出机制
目前,虽然有的行已经着手对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进行规范。但是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条件和指标,大都只是对信用等级、信用记录、资本金以及资产结构等进行一些大致规定。并且,在准入、退出的流程、权责管理上也不够成熟。
2.对担保公司调查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对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核定主要依据其注册资本额度、资产结构质量状况和在保余额。但是,金融机构核实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和资产流动性存在较大难度。
3.对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难以到位
如与农发行发生业务联系的担保公司通常具有异地担保和分支机构较多的特点,对日常监管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担保公司在多家金融机构开立银行账户,资金也散布在各个机构和被担保客户所在的开户行。任何一家开户行要想短时间内掌握担保公司的资金情况都比较困难。
(二)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
1.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是金融信誉问题
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创业时间不长,缺乏历史信用记录,而且其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反映企业资金的具体信息。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在简单的信贷业务中,银行批准、发放贷款,主要考虑的是发放出去的贷款能否按期收回,即企业是否会按期还本付息,履行诺言。判断企业能否履行还款义务的最好依据是过去的还款记录,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历史还款记录方面是空白的,从而使得银行及金融机构无证可考。加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滞后,金融机构在考察企业信用行动方面,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这也成为金融机构无法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原因。
2.抵押担保难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直接原因
我市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企业及私营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负债高,自身的固定资产很少,靠租赁取得的厂房、设备进行生产经营等,不能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而且,中小企业多采用挂靠、合作经营方式,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动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不明确,这也构成了抵押的障碍。
3.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大中型企业,使信贷资金流向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数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三、相关建议
(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初衷是为了有效分散金融风险,而不是转接银行信贷风险,因此建议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方式,在充分满足共赢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而担保额度一方面可以促进担保机构的业务量的扩张,另一方面也使得银行信贷规模扩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银行严格把握准入原则
商业银行在与担保公司合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风险可控的原则,重点支持具备一定资金实力且业务发展良好、风险防控制度完善的担保公司,且在合作伊始要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尤其要充分了解担保公司的资金实力、公司背景、合规性以及注册资本是否属实等。
(三)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相关扶持政策
建议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用担保相关法律法规,由于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担保公司发展中的法律保障越来越欠缺,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担保公司经营模式,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法律基础。
关键词:能效贷款;节能减排;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能效融资发展背景
在近20年中,我国经济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粗放型的高速增长带来的负效应是高污染。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效率,扩大对能耗项目和设备的投资已经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瓶颈问题使得节能减排项目难以实施。目前,制约我国节能产业融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国内商业银行因为缺乏相应的能耗风险评估能力,出于风险考虑,往往要求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抵押。而目前有能效投资贷款需求的企业通常是中小企业,其很难提供相应的抵押物,所以取得贷款较难。
(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模式和规模方面的约束,往往无暇顾及金额小、单笔贷款操作成本高的中小企业融资项目。中小企业往往不是他们的重点服务对象,甚至成为惜贷和慎贷的对象。
(三)贷款期限过短。中小企业融资较高程度的集中于银行贷款或偏好银行贷款。而当前银行贷款则绝大多数是期限为一年的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可以转贷,因此在账面上不会显示为坏账。而能效项目的回收期大致在3~5年,这类中长期贷款,商业银行因担心出现坏账而很少发放。
(四)缺乏技术支持。从操作上看,做能效贷款的银行一线人员必须将投资回报要求、通货膨胀率、市场规模、该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产品销售价格变化等变量纳入分析框架。面对五花八门、涉及各行各业的节能技术,银行需要一支集研究、技术、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人才团队。而现在习惯了发放担保贷款和依靠抵押品贷款的信贷人员却对能效项目复杂的信贷分析难以适应。
二、能效融资运营模式
IFC中国能效融资项目是国际金融公司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要求,针对国内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清洁能源及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中小项目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IFC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风险分担机制,并且在风险评估方面给予技术协助。该创新融资模式旨在探索一种最终脱离担保持续运行的融资机制。
能效融资合作协议将兴业银行与IFC的市场化融资优势、公用事业服务优势和风险管理优势等融为一体,针对中国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创造性地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根据本协议,一旦贷款发生不良,IFC将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从而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按照自身的信贷审批流程,向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IFC对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这是IFC首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推行能效融资项目,也是兴业开发和推广绿色信贷产品的一次崭新尝试,为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合作提供了一个样板。(图1)
三、能效融资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在国际金融公司的支持下,目前我国提供能效融资的银行有两家,一是兴业银行;二是北京银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为我国节能减排行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能效融资总量。截至2007年10月,IFC先后获得全球环境基金和芬兰政府的赠款以及世界银行的拨付款1亿美元。在此支持下,IFC将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从而支持兴业银行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向北京银行提供总额为1.3亿元人民币的风险分担担保,以帮助北京银行达成一笔总额为3亿元人民币的用于能效项目的贷款组合。目前,兴业银行共发放能效贷款50笔,总金额6.89亿元,其中通过授信审批的项目18个,总金额达2.77亿元。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54.07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84.25万吨;根据能效项目持续时间五年估算,共可节约标准煤270.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21.25万吨。“十一五”期间,兴业银行将安排100亿元的能效贷款。如果这个目标实现,将节约标准煤1,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200万吨。
(二)主要投资对象。能效融资项目支持在中国境内旨在提高建筑业、工业和其他能源最终应用者能源使用效率的项目或商品和服务。包括:①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或设备);②能改进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单位能耗的项目(或设备);③废旧能源回收和利用的项目;④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项目时间和规模上主要是单个项目3~5年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小型项目:20~200万元人民币;中型项目:200~400万元人民币;大型项目:400~4,000万元人民币。贷款期限应与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相符,但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四、对我国能效融资发展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节能窗口。能效项目改造多存在于“两高一资”行业,因为越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行业就越需要提高能源效率。但是,目前银监会在统计贷款投向时并没有专门的能效行业,导致兴业银行发放的能效融资越多,体现在银监会统计中该行对“两高一资”行业发放的贷款就越多,建议银监会的统计口径单列能效行业。此外,能效融资项目期限长、管理成本高。在近几年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建议央行在制定窗口指导规模时为能效融资开绿灯,对商业银行发放的能效融资不计规模,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能效融资,帮助国家实现节能目标。
(二)提高银行小额贷款效率。能效项目融资存在金额小、期限长、管理成本高的特点。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办理能效融资,建议银监会在经济资本系数方面对能效融资单独考虑,适当降低。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办理能效融资的积极性,建议降低商业银行办理能效融资的税率,提高贷款效率。
(三)转变信贷责任机制。能效行业在境内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商业银行涉足较少,缺乏历史积累数据,还存在期限长、技术认定复杂等因素,导致基层信贷人员在目前“责任终身制”的情况下,对发放能效融资心存顾虑。建议对能效项目融资也能比照中小企业,对经办的信贷员试行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方式。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目前,政府在对能耗项目的支持方面尚无相应的制度安排。虽然目前政府有一部分专项拨款用于能效项目,但在具体发放程序方面并不规范。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节能服务支持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客户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047-02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始于1996年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建立的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经过2004 年到2005 年上半年短暂的调整后得以迅速发展,已经确立起银行在个人理财市场中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其中以“阳光理财”、“金钥匙理财”等为代表的理财品牌脱颖而出,带动了整个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并推动了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需求。从消费者角度讲,个人理财服务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在我国,国内个人理财规划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有74%的人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可见多数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几年来已有了长足发展,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从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真正能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理财业务内容并未能开展。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主要还停留在形而上学阶段,个人理财理念及业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金融业分业经营现状,明显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二)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
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缺少系统支持
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但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且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犹如“盲人摸象”,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相互间形成共享,有时甚至还产生相互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四)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建设和培育
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建设和培育,既包括政策环境的建设与培育,也包括市场环境的建设与培育。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另外,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代客户理财,只能给客户提供理财建议。从总体的情况看,同国外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概念相对比较窄小。
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格局还未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能较好地融入现行体制,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
(二)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
从有关调查显示,由于主要存在着以下四方面原因导致未经专家理财的家庭有90%以上存在财务不合理,因而普遍希望有专业机构提供关于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最佳组合方案。这些原因包括:一是出于自身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难以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方案;二是按照自身的水平,很难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必须借助专业金融人士的帮助;三是专业的金融机构在信息、设备方面有优势,能为自己提供便利;四是由专业的机构指导个人理财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根据上述客户普遍存在的个人理财业务需求,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包括:
一要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内容的研究及客户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个性化需求的研究。一般而言,由于在人生的不同理财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各自特点,并在人生理财规划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针对性的提供个人理财业务方案具有十分现实的可操作性。换言之,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适合其资产增值或保值的愿望,这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的十分关键的环节。
二要确保个人理财业务内容充实,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财理念。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个人理财将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首先,投资品种将真正多元化,家庭将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其次,信用消费将大大普及。我们的生活将因个人信用的建立而发生巨大的改变,通过信用将长长一生的消费均衡安排;再次,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将得到推广和普及,人们将会逐渐普遍认同并接受个人理财服务。因此,个人理财业务将不再是简单的为客户提供单一的储蓄或者国债咨询,而是真正的使客户资产得到科学理财,最大化的客户资产得到保值和增值。
(三)做好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
当前,由于市场上普遍缺乏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精通证券交易、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培养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方面显得尤其迫切。
(四)分步骤、分阶段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升我国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领域的竞争力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是为那些账户余额在规定标准之内的重点客户提供的一种个人理财咨询和投资建议。从当前可操作性方面考虑,银行还无法从个人理财咨询和投资建议中得到回报。因此,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采取由点到面、由大到小、由重点客户到一般客户思路,真正使个人理财业务在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同时,为银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初始阶段,与国外成熟的个人理财业务相比,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还是简单的、表面的。因此,从为客户提供以差别化服务为手段的理财建议到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投资咨询业务到成为代客投资理财,需要得到政策上、技术上、环境上、人材上多方面支持和配合,特别重要的是:当前,个人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已成为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现状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
【关键词】辽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社区银行;调研实录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社区银行是可行的,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县区经济发展,有效缓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信贷需求上的矛盾。发展社区银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次重新整合和提升经营水平的机遇;对于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也是寻求发展空间、快速壮大自己的良好平台。
一、当地政府的观点
当地政府认为,发展社区银行能有效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往往承担了多重角色,既负责去外边找企业,又负责为企业发展联系贷款,结果是弄来了企业却又没有贷款,找着了贷款又苦等企业,两头忙却效率不高。
发展好社区银行,尤其是在企业园区建立一个好的社区银行,让社区银行主动为园区企业服务,能让政府放心地引进好的企业。这样,既提高了政府办社会事务的效率,也能很好地发展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当地人民银行的观点
当地人民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应坚持统筹协调推进的原则。
发展社区银行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具体实践和创新。发展社区银行不是简单的新建机构,盲目扩充网点和人员,也不是进行无序的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己的业务运营特点和金融服务特色,对目前自己机构和网点进行重新整合,对不同服务对象区分层次,确定不同的服务策略。金融机构之间要统筹协调,避免“一窝蜂”式的抢占和无序的竞争,要善于在小空间里实现大作为,在勤于服务中提升金融业自身的形象,真正做到小而有为,小而善为,小而有位,把银行办成为群众服务的银行,为企业服务的银行,为地方经济乃至辽宁经济发展服务的银行。
三、当地邮政储蓄银行的观点
当地邮政储蓄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有利于引导资金回流,拓展业务空间。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机构网点还没有完全理顺,除存单质押贷款外,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刚刚起步,处于探索时期。邮政储蓄在多年经理储蓄业务中,资金存量不断加大,形成了大量资金上存的问题,给县域经济发展信贷刚性需求带来了负面影响。
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对有序引导资金回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模式和业务发展还不能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社区银行是邮政储蓄银行网点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探索,将邮政储蓄网点合理地分布在一些重点社区中,既能使邮政储蓄机构为社区群众提供快捷、安全的资金提取和汇划服务,又能使小额信贷快速地发展起来。在社区中建立多元担保体系是担保信用贷款发展的一个探索形式,通过多元担保拉动小额贷款的投放,有效解决社区信贷需求的盲点,也使邮政储蓄上存资金及时回流到本辖区来,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贷服务。
四、当地农业银行的观点
当地农业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农村金融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发展社区银行是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形式的有利补充。社区银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植根于社会基层,具有信息、地域、多样化、转换四个方面的优势。
1.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立足社区,对本地市场非常熟悉,在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时能较大银行更准确地作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决策,从而大大降低贷款风险,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盈利空间。
2.地域优势。社区银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将从本地区吸收的存款反过来又贷放到本地区,这种“取之于本社区,又用之于本社区”的融资特点,会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相比于“只存不贷”的大银行,社区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中小企业和农民的支持。同时,如前所述,由于社区银行立足社区,对本地市场非常熟悉,所以在开展各项业务时就有可能做到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3.多样化优势。社区银行小而多,分布极其广泛,可以根据本社区客户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
4.转换优势。社区银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规模较小,资本门槛较低。这样,在日常经营中就可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完善其自身的各项功能;即使经营不善,其他资本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接管。
五、当地工商银行的观点
当地工商银行认为,发展社区银行能促进区域银行协调发展。
建立和发展社区银行有利于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延伸服务领域,分流低端客户。
对于当地工行来说,将社保人员分流到各社区银行,一是能使这部分人员得到更好和专业的服务;二是便于当地工行腾出更多的资源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特别是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高端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为地方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优良的金融服务环境;三是能使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一些社会保障措施得以顺畅地实施。
六、当地农村信用联社的建议
当地农村信用联社建议,应加强对开办社区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社区银行开办后,其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及个体经济,由于这些信贷载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程度不高,很可能给社区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高风险、易沉淀的不良后果,给社区银行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正是由于其服务对象的限制,其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势必较弱,从这点看,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应加强监管,特别是在社区银行设立时,应对其生存环境、地区经济、当地金融状况等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论证,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在适宜地区先搞好试点,然后再逐渐推开。
七、当地企业的建议
当地企业建议,发展社区银行应建立“一对一”服务模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思考
和投资银行相比,较为重视内部控制的商业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损程度相对较小。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基本未受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没有问题。研究金融危机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防范风险和稳健经营,对于保障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内部控制合规与安全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其内部控制合规与安全是金融企业永恒的重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存在重风险管理轻内部审计现象,因此对其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以风险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财政部2008年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对这两部门是这样描述的:内部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人员的职责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政府;确定各业务单位对于风险管理的权力和义务;提高整个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指导风险管理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建立一套通用的风险管理语言;帮助管理人员制订风险管理报告规程;向董事会或管理层报告单位风险管理进展情况和暴露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健作用。单位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审计职责的履行;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命应当慎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与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应保持畅通沟通;应当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从对这两部门的描述看,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所起的作用丝毫不比风险管理部门差。可在现实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在总行层面向高级经理层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向风险政策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双线报告。在主要业务部门内设立风险窗口。风险窗口既向所在行(部门)负责人负责,同时也向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管理部门职权明显优于内部审计。
(二)内部审计缺乏人力资源政策强有力的支撑,并且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制约机制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进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前相比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刚刚确立,内控管理刚刚开始改革,内部审计缺乏人力资源政策强有力支撑的问题依然很严重。内部审计人员在聘用、培训、考核上存在很大弊端。审计人员往往业务素质不高,对业务了解不深,工作能力不强,或凭经验办事,对制度掌握不够,执行不到位。往往查出的是表面枝节问题,深层次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被检查人员面前没有权威性与公信力。同时尽管内审部门已实行全行系统垂直管理,下级机构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经上级机构内审部门同意,但是内审工作人员的聘任与解聘随意性很大,没有岗位资格要求,也不需要专业考试及专业经验,既无法保证上岗人员具有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也无法保证内控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工作。
(三)内控制度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修订和完善,缺乏完善内控制度的规则,制度执行中的存在缺位和越位
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对陈旧规章制度没有随着新情况新业务的出现及时清理、修订现象。奉行重业务轻发展配套制度建设,所制定的办法往往比较零星、琐碎、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形成统一、有序、完整、规范的内控体系。有的制度之间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常常造成一个检查团,一个要求。基层银行常常是刚按甲检查团要求进行了这样整改,又要按乙检查团要求进行那样整改,这使得基层银行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同时,由于缺乏完善内控制度的规则, 商业银行在制定内控制度时缺乏内控风险点分析, 缺乏对具体业务经办人意见征求,没有做到反复修改就草草成形,导致内控要求要么太过繁琐影响业务发展。
(四)内部审计手段落后,急需改进;内部电子化建设落后,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与内控措施建设面临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手段主要还是以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历史运营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方式,并在审计报告中不断提出增加控制点或增加控制的建议,这样,若干年后,业务越办越繁琐,同时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到来,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新的金融业务如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各种理财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出现,这些新兴业务国家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建设滞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尚处于摸索阶段,内部控制相对较弱,很容易成为银行新的风险点。
(五)内控文化缺失,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考核体制下的逆向选择。目前,各银行都实行了以存贷款规模、利润、不良资产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这种考核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业务发展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目前考核体制下,由于经营业绩不但关系到本部门(单位)的兴衰,还与管理者和员工的薪酬挂钩,在某些考核机制下,甚至还直接决定了领导干部的任免问题。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与责任与日俱增,当风险与利润之间发生冲突时,极个别管理者未能充分认识内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采取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重工作业绩轻风险防范、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放弃和远离了内控文化。
2.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错误思想大行其道。在岗不在状态,有章不循,我行我素,敷衍塞责,不执行规章制度或执行不到位;许多人自己不违规,但也不敢、不愿阻止他人违规,尤其是不敢、不愿甚至大力协助领导违规。做老好人,怕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严重,对身边的人和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任风险形成。
3.违规与风险的不同步弱化了人们对违规风险的认识。从违规到风险的出现有一个时间差,有些违规由于其他到位的控制并不一定会形成现实的风险和案件。因此,在现实风险没有来临前,有些人对违规即风险的认识不高、不强,主动按内控要求办的自觉性不高,侥幸心理较为严重。当出现内控要求与其主观需求相矛盾时,往往将内控要求抛在一边,侥幸、撒小聪明、图方便、求省事、瞒天过海等时有发生。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明确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所起作用,对其在银行中的位置重新定位
商业银行应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银行中地位,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象风险管理部门一样在银行各个层面建立独立的机构,应该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所起作用,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审计职责的履行。并且切实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建立以内部审计为牵头部门,以风险管理、监察、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等部门协作对银行业务进行联合督察的内控体系。突出各部门互补关系和各自监督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完善对银行各种业务监督。
(二)加大人力资源对内部审计部门配套改革措施,提高对管理层制约程度
改变内部审计人员聘用、培训、考核进入、退出方式是加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在加强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同时要求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在3-5年内必须拿到内部审计师资格并精通1-2个部门业务,达不到标准的人员必须退出现职岗位。在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的同时,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吸收有十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同时具备内部审计师资格或高级会计师资格的行内及行外专家型人员,改善现有人员结构,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合理有序的流动进入、退出机制。
(三)及时清理整合内控规章制度,抓好层次管理和重点人员管理,打通制度的设置与基层的执行能力之间的通道
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对各层级、各岗位、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梳理和分析,积极听取一线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修改滞后于业务发展之处,增补空白点,使内部控制渗透到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并随着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充实。
(四)内部审计方法应该与时俱进,电子内部审计程序应该加快开发与建设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风险,在合理的程度内,冒点风险是必要的。这就要求内控人员必需辨别何处控制环节过多,何处控制环节不充分,何处控制满意,何处控制需要改善,找到风险和控制的平衡点。显然这些问题无法通过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原有方式取得答案。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并善于从实际中学习,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并且管理者要积极倡导与践行。
(五)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内控文化建设
人是各种社会实践的主体。内控文化的形成,与员工的文化层次、职业道德修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内控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一要从思想上克服被动加强内控的观念。二要加强对员工的人性管理,让员工既“认同”企业文化,又“自觉遵循”企业文化。三要树立全员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全体员工,绝不仅仅是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人员的事情。全体员工都是内部控制合规建设的执行者。要让内部控制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中,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形成普遍性的内部控制合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内部控制合规文化。四要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工作规章、职业道德等教育和培训,真正让内部控制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