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2 09:43: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应急安全文化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安全文化;软实力;内涵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196

安全生产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硬件上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软实力”的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是很多部门的老大难问题。毋庸置疑的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好了,无论是对部门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都会发挥事半功倍的奇效。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加快建立和实现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积极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自觉遵章守法的价值观,把尊重生命价值、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实现员工价值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作为安全文化的基本准则,从而达到实现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的目标。

1当前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迫切希望,与不断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此外,有些部门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深层的安全文化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还没有牢固树立;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扎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文化产品开发和安全文化产业发展等需要大力加强。

2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景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大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都对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安全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已经探索出诸多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重要举措和保障。要抓住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明确目标任务,开动脑筋,强化措施,深化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开创安全文化建设新局面。

3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服务大局

将安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促进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要围绕中心,加强指导,务求实效

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员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各级组织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工作日程,要制定具体的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建设内容和标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加强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形成以安全发展为核心、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建立安全文化建设成果表彰、宣传推广机制,坚持自主研究和吸收借鉴相结合,积极开展地区、行业领域和企业间的安全文化建设学术交流,切实做好理论成果转化应用。

33要统筹兼顾,强化基础,注重特色

要积极培育和塑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突出重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舆论宣传,积极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搞好配合,通过开辟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弘扬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安全发展理念的宣传贯彻,使其深入人心、扎根基层,指导和推动工作实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内涵和实质的宣传,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深入落实,促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增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4要强化监督,不断深化,扎实推进

要进一步强化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氛围,加快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鼓励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现象、重大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及事故进行监督、举报,提高举报、受理、处置效率,落实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安全文化;存在问题;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91-03

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安全文化的统一,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建立和形成的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国家安全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高校安全文化,既能够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保障师生安全和高校稳定,又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引领社会和国家安全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高校有义务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头把安全文化的环境、体系、评价机制建设好,供其他行业学习参考。通过增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构建高校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健全安全防范机制,不断找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才能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和刑事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有效地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运行,营造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一、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高校都能将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提高到战略高度,从建立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角度强化了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创造性地采取了许多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发展还不平衡,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一)量化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校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物质、安全新闻等多个层面。物质文化相对较容易评价,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对较难衡量。各高校校园安全文化评价仍处在衡量标准不统一、无法一一量化的尴尬困境,不能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体系,不能科学的评价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系统性工程复杂,建设中难以形成合力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建设;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日常的防备和危机的管理,传统性的安全和网络安全。目前,很多高校在安全文化建设合力形成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发展还不够平衡,重管理轻教育现象仍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安全文化现状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要优于不发达地区,本科院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要优于专科高职院校。同时,教育中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如安全文化教育在师资的配备、课程的设置、学分的安排等方面的随意性较大,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二、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图1表明:高校安全理念文化是核心、是灵魂,安全行为文化是主体、是形式,安全制度文化是表现、是手段,安全物质文化是条件、是载体,只有四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建设好高校的安全文化。

(一)学校决策层要发挥领导作用

只要学校决策层能够在思想上重视,认识到位,那么,高校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设备、资金、制度等各方面就会在总体上有明确的规划,才能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建设。

(二)安全责任制要执行到位

建章立制,才能够促使高校师生员工中形成始终把安全摆在首位的统一认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约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并能够从资金、人员、设备、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强化,确保安全意识成为学校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第一意识和自觉行动。

(三)师生的安全意识要不断提高

在高校安全文化环境里,每一位师生员工能够自觉参照安全责任制的要求,不断通过安全文化的影响,增强自身安全观念、意识和价值观,进而整体提高校园安全文化水平,促进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形成。

(四)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

要坚持对高校安全文化进行系统建设的多种有效措施,如:对师生员工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与培训,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构建校园安全预警系统,快速处理应急突发事件,重视网络安全文化管理,净化和保护网络文化环境等。

三、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式构建的思考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以安全文化建设从组织策划方案开始,经过测量与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以安全绩效考核为标准的循环的过程。那么,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具体实践来看,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式要达到的效果是通过评价体系了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提供进一步完善的决策依据,进而达到更高的水平,使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处于持续改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状态。如图2所示:

(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

对高校安全文化进行综合评价必须首先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同时要注意逻辑性、实效性与特殊性。也就是说,要考察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否成体系、是否具有先进的时代性、是否能够作为一种软实力作用于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发展方向。假如一所高校的安全文化不成体系,就无法判断其是否更与时俱进、更有实效、更先进、更优劣。(二)要结合实际进行评价

影响高校安全的内因主要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校舍安全工程及师生安全与健康素质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校内部管理,所以,具体需要从法制环境、治理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构建高校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限于文章篇幅另文论述),使综合评价的结论和意见更加符合高校的自身实际。

图2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改进过程

(三)要同步构建一套高校安全应急系统

要成立职责明确的应急机构,并配备监控防治保障系统,能够全天候的监控校园的方方面面,对危机的发生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应急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需要不断改进的系统工程,要求各高校不断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为方针,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并持续改进,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兰.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6(5):459-462.

[2]徐弘,任性遂.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78-379.

[3]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8-120.

[4]章世虹.最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5]刘锦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40-42.

[6]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7]张淑锵.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21.

第3篇

一、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为企业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文化是人的思想集合,企业是人的互动场所;而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支配的,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安全引领作用。同时,安全文化的形成不是自发的,需要作为主体的企业树立高度的自觉与自信,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和措施。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各个层面、各个方面,所有生产活动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行为,形成全体员工“齐抓共管”促安全的良好局面。

一是氛围营造、习惯养成。

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引导、开展活动、提高巩固,促使广大员工共同信守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

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树立“安全生产是我们成家立业之本,是企业发展壮大之根,须臾不能忽视”的观念;另一方面,大力宣传“企业既需要能解决装置生产难题的专家,还需要熟练操作设备的能手,更需要排查安全隐患的人才”,宣传安全人才宝贵的理念,营造安全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在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已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张贴警示标语、树立警示标牌、制作“全家福”安全提醒栏,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安全主题的演讲等等,这些形式,对于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健全制度、激励引导。

制度规定了企业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约束性和强制性。实践证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仅靠氛围营造、习惯养成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健全制度、激励引导来推进。

一些传统的制度措施是企业安全文化推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岗位责任制大检查,是夯实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的有效措施,是贯彻企业管理PDCA循环法则的基本形式,其本质就是狠抓各级人员责任的落实,确保企业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还需要企业进行激励引导,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硬件”完善、“软件”强化。

“人的可靠、设备的可靠、管理的可靠”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三大基础。企业的安全生产离不开人的可靠,也同样离不开设备和管理的可靠。因此,在逐步完善企业装备技术等“硬件”的基础上,还要狠抓队伍建设、管理的精细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措施的落实等“软件”建设。企业要把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落到“软件”建设上,在人员的可靠、科学的管理上下功夫,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员工观念的养成、制度的健全、设施的完善和管理的夯实等方面,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员工的观念是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骨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设施的完善和管理的夯实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物质载体和精神依托,没有这个载体和依托,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

三、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与实际相结合,总结提炼出既符合实际、又具有企业特色的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工作的好方法、好思路。

二要与企业优良传统相融合。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与企业优良传统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丰富、拓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继承“细实”作风。“细实”作风作为石油石化企业优良传统,继承这个作风,就要把“细实”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并贯穿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政治觉悟、职业操守和行为养成,为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继承员工培养的传统。我们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通过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管理层队伍;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勇克难关、作风顽强、管理严格的技术层队伍;培养一支操作精心、遵章守纪、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操作层队伍,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继承开展安全主题活动的传统。加大反“三违”力度,修订和完善各装置的应急预案,将安全主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丰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载体。

三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契合。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安全文化;文化建设;管理策略

一、安全文化和高校安全文化

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始祖。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该报告提到“苏联核安全体制存在重大的安全文化的问题”。1991年出版的《安全文化》报告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我国自1991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相继成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参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中安全文化的定义[2],论文将高校安全文化定义为被高校全体师生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按照文化的结构层次,高校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组成。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将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学和安全价值等要素内化到全体师生的意识中,最终转化为全体师生遵章守矩的自觉行动。安全文化是高校安全管理的灵魂,高校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文化深刻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坚持统筹发展,将安全文化投入视为一种战略投入,这对高校建立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针对G大学安全管理的实际现状,结合PDCA的管理模式,借鉴《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国际标准的核心内容,从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师生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设施等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采取“问卷星”线上调查的方式展开。本次发放学生卷305份,有效问卷305份;发放教师卷73份,有效问卷73份。重点调查数据的分析情况如表1、表2所示:结合表1、表2对于重点调查数据的统计,以下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高校安全发展理念方面,G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在高校安全理念方面有较好的认知,这和学校定期组织安全宣讲有直接关系。但教师对于高校安全理念、安全工作愿景了解程度为一般,这和教师较少参与学校定期的安全培训有关。学校对于安全管理的宣传,主要有校内宣传栏、学校网站、电子屏幕、专题培训等方式。在高校安全管理制度方面,G大学的学生对于学校体系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不了解,但对于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较为熟悉,该问题主要源于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整改落实较为熟悉。教师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有较多诉求,这源于教师的自身认知和专业水平。师生对于学校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都有较好评价,这说明学校在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校师生安全行为方面,G大学的学生对安全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较多地归结为安全意识不强,超过一半的教师也认为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学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的安全行为,降低校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目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有安全知识竞赛、专项应急演练等。在高校安全设备设施方面,G大学的师生都认为学校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投入合理、运行状态良好,这说明学校在安全设备设施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学生关注更多的是信息安全建设,这与目前社会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关联。较多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设备设施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这也是信息化时代的管理诉求。

三、G大学安全文化发展阶段分析

依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通过对上述调查问题的分析,结合实地的调研访谈结果可知,G大学有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学校各层级对于安全管理有明确的思想认识,但师生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行为仍然是被动接受,因此G大学的安全文化发展处于依赖严格监督阶段,并逐步进入独立自主管理阶段。此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管理特征:1.管理承诺各管理层从上到下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较好。学校各管理层对安全管理十分重视,近年来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和体系。2.合法合规全体师生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但自主性仍不足,对于校内的安全管理处于按章行事的水平。3.制度流程学校已建立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师生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3]师生对于安全的执行程度限于遵守已有的各项安全制度,但对于安全制度的持续改进未有进一步的认识。4.目标绩效学校各级的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通过不断强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和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保证安全绩效的达成。学校日常重视安全宣传,制度化的监督巡查也有较好的执行。5.全员参与学校把安全视为一种组织价值,除了关注高校本身的安全绩效,同时对相关方进行安全管理,包括外来人员、承包商等。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师生对于校园安全的参与意识,通过提交改进方案,及时评比、奖励等方式为安全文化建设注入动力。6.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受训的对象包括全体师生、承包商等。培训目的在于培养全体师生的安全技巧和应急能力,不断改进自我安全行为。

四、G大学安全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G大学的安全文化发展处于依赖严格监督阶段,为了提升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结合高校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1.安全系统理念学校领导做出表率,让各二级院系、职能处室、教研室和全体师生感受到学校领导层对安全承诺的自觉实践。学校领导在制订整体发展规划时,对安全发展应予以考虑,保证安全文化的资源投入。各级管理者积极参与安全培训,配合校领导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应更偏向人性化,以人为本,拒绝条条框框,从高校师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安全文化制度,切实保证高校师生的安全。2.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全体师生建立校内、校外相应的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后,统一实施。高校应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程序,通过组织相关领域的安全专家,识别涉及高校的各类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判断风险可控性,制订风险措施,编制高校安全风险注册表,并对安全风险变更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师生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全面推进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3.师生安全行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可通过安全教育、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安全演练、安全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有效的沟通方式,确保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方,以及各级管理者与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全体师生主动上报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环境,高校安全责任部门及时处理和反馈。对于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宣传,通过树立安全模范和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4.安全设备设施制订高校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设备设施的责任人。对于校园建筑物、教学设施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尤其应关注高校实验室安全,对于国内外已发生的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事故横展宣传,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高校的新建、改建、扩建设施应重点关注,保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安全技术要求,实现高校安全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五、结语

安全作为高校一切活动实施的首要前提与基础,安全与稳定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高校安全研究的意义重大。安全文化是高校安全管理的灵魂,高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文化则深刻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安全文化和高校安全文化的特点,对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提出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策略。高校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将安全文化投入视为一种战略投入,这对高校建立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以瑾,刘博智,孙梦捷,等.大数据透视两会热点把脉“后疫情时代”教育走向:2020全国两会教育舆情分析报告[N].中国教育报,2020-05-30(3).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第5篇

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等,它沉淀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的适应能力、对安全制度的理解、对安全法规的执行、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及安全的群体效应等。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工作的约束只是外在的、被动的,而安全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主动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安全文化逐渐被企业重视和运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营造安全文化过程中,企业以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自律程度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改变“你讲我听,你说我做”被动接受的状况,从根本上扭转了在“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解除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状态,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不妨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而且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构建安全文化需要树立新理念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不仅要加强对安全制度的宣教,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而且还要做好人、物、环境等各方面与企业文化理念、价值观、氛围、行为模式等深层次的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工作。要塑造良好的安全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理念的更新。理念更新,就是指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模式之前,首先确立正确的安全文化的理念与方针,针对企业的不同人员,运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分层次、有系统地进行宣传引导,消除思想障碍,统一思想认识,从而实现安全文化理念上的更新。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方针,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即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等,都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第一”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为本”。多年以来形成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抢救国家和他人财产而献身”的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导致了各种安全设施保护人的因素考虑的少,保护财产的因素考虑的多;发生事故时,强调用生命和鲜血保护财产的多,强调逃生保命的少, 甚至把逃生与怕死、逃兵联系到一起,这种价值观所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往往就是“以物为本”。人力资源作为最有潜力的有限资源,其生命是无价的,因此企业抓安全生产首先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员工人身安全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等其它方面发生冲突时应无条件的服从人的生命。

其次,树立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的观念;企业只有实现安全才能确保企业稳定的生产秩序,没有可靠的安全作为屏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将无法正常进行。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

再次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安全不仅是领导的事,也是每个员工的事。企业对安全工作、对员工生命的关注不仅强调生命的物质存在的可贵,更应关注和关爱员工,不仅要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更要对员工进行情感和精神的关怀,使员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为员工提供一个本质安全的环境,使企业“人本、人权、人性、人情”的核心思想获得充分的体现。

二、构建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只要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就会有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存在。要想真正建设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就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空洞宣教上,也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同时,全方位安全文化的建立非常重要,但很难有的“速成式”的安全文化促进方案,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生产工艺、作业环境状况、员工群体的基本素质和安全生产现状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企业安全价值理念落地与行为安全管理,导入安全文化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程。

一是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完美活。二是要坚持安全管理规范化。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预防体系,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三是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四是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车间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地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五是要坚持树立大安全观。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公众,建立大安全观,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掌握自救、互救应急的防护技术。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误区

尽管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安全文化建设是最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但国内不少企业对安全文化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决定了这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专家通过几年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调研,还归纳出了多种企业安全文化模式。这些都说明企业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实践虽然有所思考,但基本上还处于粗浅认识和简单归纳阶段,甚至仍存在不少误区。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良好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文化的氛围与环境。在企业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孤立起来,而是应该在企业精神、管理制度、长远规划、岗位责任制、生产过程等各个方面始终贯穿安全文化的创建,要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显著的成效。我国的儒家文化就是明显的例子,安全文化建设虽不能和几千年发展的儒家文化相提并论,但影响和左右人的思想和意识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加强,或者强化就能产生效果的。它必须是长期的真抓实干才能有显著的成效。可以说,安全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突击、短期、速效等急功近利行为,实施上要有长远规划,要从一点一滴抓起。有成语叫“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

重视企业安全文化载体的建设和运用。企业安全文化载体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对一些企业来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不那么深入,但若抓好了企业安全文化载体建设,企业会获得很好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有的人就认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建设,就是企业文化本身。当然,这不能是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和深刻的。例如在许多企业,安全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从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张贴安全生产标语、悬挂安全生产禁令牌等都是对安全文化的一种传递和灌输,也会起到积极的提醒警示作用。但是,大凡文化都是需要动态发展的。事实上,也只有与时俱进的安全文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突破条条框框、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的精神助推器,否则就容易患上安全文化僵化症,对安全生产起不到应有的推动作用,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副作用。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现象,它不等于企业文化本身。企业安全文化载体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像企业的安全文化室、研究会、文艺团体,企业安全刊物、板报,标志物、纪念物等,都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载体。还有另一种企业安全文化载体,就是具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例如安全活动日(周、月)、安全文艺晚会、安全表彰会等等。

四、结束语

《易经》中讲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如何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安和谐企业,是企业领导者时刻都在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这样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制订周密的规划,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着力创建富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当这一模式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之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真正开花结果了。

参考文献

[1]谭柏祥.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6):121~122.

[2]郑发科. 李小波. 安全文化新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1.

[3]汝连君.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安全文化网,2004.6.

[4]莫小荣.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19~123.

第6篇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学专业不断扩招,高校药学实验室规模也在大幅增多,高校药学实验室是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药学实验室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及精密仪器,使用及管理不当可能造成化学品伤害、实验动物咬伤等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药类高校持续长远的发展,因此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1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现状和建设意义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以人为因素为主,占事故比例98%,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个人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导致事故发生[1-2]。现阶段高校药学实验室主要依靠检查整改的手段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而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另外,高校药学实验室还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兼多职、安全教育频率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欠缺应急预案等问题,使得高校药学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5]。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6]。其中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起着引领作用,后者的完善提升对精神文化也起着积极反作用。安全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将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2.1高校药学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健全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和软件实力。合理而科学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将先进的设备与便捷的使用途径相结合,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第一时间控制事故扩大保证人员安全[7-8]。(1)责任体系方面,药学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为核心的指示精神,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9]。结合学校实际,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对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全面落实,保障责任体系有效运行。例如:学校分管领导作为第一级,落实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第二级,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协调、制度制定、安全培训等职责;学院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作为第三级,负有第一管理和安全工作落实职责。(2)消防设施方面,药学实验室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例如:每间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面积和实验项目危险性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洗眼器、灭火毯等;每层实验楼公共区域配置灭火沙、医药箱、应急喷淋器,并且定期检查维护。(3)基础设施方面,实验室划分区域管理,大型仪器专人使用管理,超过使用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配备足够数量的试剂柜,试剂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尽量安装门禁卡和摄像头,对出入人员进行监管;实验室内粘贴相应的安全标识;化学品采购、贮存、使用、废液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动物尸体等废弃物分类收集,定期回收处理;动物实验室设温湿度控制、压差控制系统,清洗、灭菌设备,挡鼠板防止野生动物进入。(4)防护设施方面,每间实验室应有危险源说明及防护措施、危化品试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个人防护用品等;实验室通风系统应安全有效;特种设备如高温高压高速设备配置防护装置;废液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等。

2.2高校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一种强制的行为约束,是对安全文化的具体描述,让师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各项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制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法律法规,根据各个实验室承担课程和危险源区别制定不同的制度文件,使制度文化成为行动指南。药学实验室制度文件主要包括:安全准入、安全检查、仪器管理、化学品管理、废弃物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新制定的制度文件需下发至各带教老师并集中组织师生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性操作流程等重要制度需粘贴上墙。以化学品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为例说明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药学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对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及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各个环节均明确规定,特别针对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购置阶段对危化品供应商资质审核,保障化学品质量;入库阶段通过系统将化学品基本信息录入;储存阶段将危化品放入学校危险品仓库,建立出入库台账;出库阶段,领用人填写申请单,经审核通过后预约管理员领用;使用阶段将危化品放入暂存柜中,双人双锁管理,填写危化品使用数量用途和去向;废液回收阶段,废液中和后分类回收到废液桶,空试剂瓶回收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通知回收公司处理[10]。仪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需制定相应的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教师按要求培训后方可操作仪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分仪器如高压灭菌锅等应由具有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科研用大型仪器,带教老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员在学生使用前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通过预约平台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预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了他们的实验兴趣[11-12]。

2.3高校药学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形成的思想引导、意志磨炼、情感熏陶、价值取向、思想高度。首先,建设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包括一流的实验队伍[13],根据安全责任体系人员等级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例如:第一级管理人员每学期1-2次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第二级管理人员每学期2~3次参加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培训,第三级管理人员每学期4-5次参加药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药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药学实验室消防知识等专项培训。二是药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及考核,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导致学生在实验安全教育中获得的收效要低于预期[14]。高校安全准入教育需要全面培训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准入考试也可以参照必修考试计算学分,让所有师生都重视实验室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开发手机软件包含安全知识视频和题库,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三是高校需要多开展实验室安全进课堂、安全演练、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比如主题为“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素质。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实验楼中设置安全知识的宣传栏,粘贴安全知识的安全工作简报、经典语录、宣传材料等,同时借助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15]。

2.4高校药学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

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在时间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优良的行为文化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一个小的细节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带教老师在讲课中必须将实验中的风险、注意事项讲给学生,并将正确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给学生演示,发现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进入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实验操作过程中将物品合理摆放,配制试剂粘贴试剂标签,领取试剂填写出入库记录,实验结束后将试剂放回原位,废液中和后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实验结束后关闭水电门窗等。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日检查实验室使用、记录填写、卫生及安全情况,发现不规范使用行为及时纠正并整改。药学实验室营造的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间接评价。行为文化一方面需要老师自身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对操作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考核,两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建设优良的实验室行为文化。

3结语

高校药学实验室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适用于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药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深入的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为建设安全有序的高校药学实验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雪洁,刘晓茵,纪耀华.引入EHS模式的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21-23.

[2]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14-215,225.

[3]肖红艳,任二辉,宋庆双,等.高校实验室EHS文化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1):154-156.

[4]华子春,魏永春.以查促建:江苏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1-6.

[5]杨志杰,吕海霞.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435):248-249,255.

[6]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34-136.

[7]于子钧.关于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9,33(6):61-62.

[8]王雅士,兰文波,李倩如.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435),189-190.

[9]崔锦峰,郝大鹏,刘镇岐,等.高校实验室“五个一工程”安全文化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286-289.

[10]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5-257,261.

[11]腾鑫,杨晓玲,庄启昕,等.化学类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38-241.

[12]孟国忠,农春仕.基于PDCA循环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99-302,316.

[13]柯红岩,张婕,金仁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27-229.

[14]李海平.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93-94.

第7篇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安全文化就是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安全文化按层次结构可分为:

(1)物质层: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如医院自然环境的建设,医疗设备的改善,院风院纪,医疗服务的环境与程序等。

(2)制度层:是指医院安全管理的体系。它包括组织机构的健全,规章制度的建立,管理机制的完善。

(3)行为层:是指沉淀于医院及其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美学观,安全价值观。它是医院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这三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行为安全文化,它支配着医院员工的行为趋向,而物质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的状况也会反作用于医院的行为安全文化。医院的安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赖于医院文化的发展,没有医院文化的兴旺与发展,医院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

二、推进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推行全员安全文化建设,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含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如安全物质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主要表现在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方面,它通过应用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灵敏可靠的安全预警和防范系统以及快捷的医疗缺陷应急系统来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安全制度文化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动作保障机制,是软环境状态下的文化。它通过对责任的落实、国家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自身安全制度和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来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行为安全文化通过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维系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效益等观念和意识,提高员工对医院服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达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的目的。

(二)组织及协调医院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与其他的专业性管理不同,它不象医疗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等那样局限于对医院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人的管理,而是对医院一切方面、一切人的管理,还承担着对职工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这就要求医院的一切部门、一切人员都为实现医院安全服务协调一致运作,不能出现梗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安全文化能使之具有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

(三)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维、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6年INSAG(国际核安全检查组)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1]。HSCASNI(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认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安全理念,被提出来之后,在企业很快得到普遍认可和飞速发展,但医疗单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安全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时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因此,加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十分必要。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安全文化就是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安全文化按层次结构可分为:

(1)物质层: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如医院自然环境的建设,医疗设备的改善,院风院纪,医疗服务的环境与程序等。

(2)制度层:是指医院安全管理的体系。它包括组织机构的健全,规章制度的建立,管理机制的完善。

(3)行为层:是指沉淀于医院及其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美学观,安全价值观。它是医院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这三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行为安全文化,它支配着医院员工的行为趋向,而物质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的状况也会反作用于医院的行为安全文化。医院的安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赖于医院文化的发展,没有医院文化的兴旺与发展,医院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

二、推进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推行全员安全文化建设,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含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如安全物质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主要表现在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方面,它通过应用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灵敏可靠的安全预警和防范系统以及快捷的医疗缺陷应急系统来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安全制度文化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动作保障机制,是软环境状态下的文化。它通过对责任的落实、国家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自身安全制度和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来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行为安全文化通过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维系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效益等观念和意识,提高员工对医院服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达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的目的。

第8篇

摘 要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一项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分析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手段,最后通过先进实例探索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为广大欲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电力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安全文化 班组安全 现场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到有的影响,达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发生的目的。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先后颁布施行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企业安全文件建设评价准则》、《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并在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将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以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使各级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为电力企业创造一个人人懂安全、人人知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2、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素质的需要

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统计显示,80%的事故都是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在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又占到90%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每个职工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在于长期警惕,事故出于瞬间麻痹,安全管理无小事,要想安全就得从一言一行、从细小甚微处着手,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遵章守纪,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效杜绝安全违章行为,真正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3、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综合水平,树立电力企业形象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既包括软件方面,如精神激励、举办文艺活动等,也包括硬件方面,如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改善工作环境等,通过“软硬兼施”,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事故减少了,效益倍增,电力企业呈现出一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大好景象。这些改变无疑对树立电力企业形象,增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增近员工感情,增强电力企业凝聚力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全员参与,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可以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增近员工之间的感情,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但关心自己而且留心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通过增加安全投入可以使员工了解到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关爱,让员工深刻感受到“企业爱我”,产生“我爱企业”的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转化为企业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及手段

1、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

全面安全管理、责任制、三同时、五同时、三同步、监督制、定期检查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常规的经济手段、三同步原则、三负责制、意识及管理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人机环设计、系统安全评价、应急预案对策、事故保险对策、三因(人、物、环)安全检查等。

2、班组及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

三级教育、特殊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持证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技能演练、三不伤害活动、定置管理、“三群”(群策、群力、群管)对策、班组建小家活动、“绿色工程”建设、事故判定技术、危险预知活动、风险抵押制、家属安全教育、仿真、演习等。

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指示标志)、事故警示牌、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现场“三标”建设、三防管理(尘、毒、烟)、四查工程、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等。

4、电力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事故报告会、安全文艺(电影、电视)活动、安全文化月(周、日)、事故祭日、安全汇报会、安全宣传的“三个一工程”(一场晚会、一幅新标语、一块墙报)、青年员工“六个一工程(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创一条安全标语、讲一件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献一笔安措经费)”等。

安全文化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安全文化建设在于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真正的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大大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效益实现最大化,实现从业人员、电力企业、社会三赢良好的和谐社会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强.企业安全文化进家庭的实践与思考.企业文化.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