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2 09:43: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

第1篇

关键词:生产业;高职院校;科技成果

作者简介:谷丽洁(1979-),女,河南平顶山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科研管理。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教师科研质量诊断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16T107),主持人:谷丽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7-0064-05

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相关政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研究院与企业等创新主体与科技人员都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路径,而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与成果面对科技需求市场该如何定位?该如何针对特定的科技市场需求硖岣哂τ糜胱化的路径,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的含义界定为: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发展工作成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的特殊性,科技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应用研究上。应用研究的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1]。

生产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生产业体系,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生产业态”。要想改造我国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就必不可少。对此,生产业是否将是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服务和应用的重要领域,我们做了相关的实证调研。

一、厘清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促进生产业的发展

(一)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科技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选取广东某高职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了来自不同行业的2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办学或横向课题研究。调查投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69份。经过统计,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研发的企业占38.5%;需要技术服务的企业占61.5%;曾与高职院校一起申报过相关的技术研发项目的企业占23%;公司的研发模式是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把企业需求作为研发项目来源的占72.1%;公司与高职院校进行人才、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的占56%。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切入点,并积极寻求与自身发展相关的科研服务和科研成果,希望进行转化应用。但在实际中,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科技研发的比率很低,并且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知识交流和技术转让方面的比例偏低。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高职院校本身的科研资源有限、校企双方科技需求没有匹配之外,可能与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有很大关系。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中将生产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从图一可以看出,与高职院校有科技合作意向的企业大多数分布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如电商、运输、保险、房地产、金融、医疗等行业。由此可以看出与高职院校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大多属于生产业。我国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服务业的科技含量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明显,高职院校的科研与转化要侧重向生产业倾斜。

(二)高职院校科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院校承担相应的教学职能、科研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由于历史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相对本科院校尤其研究型大学还有相当的距离[2]。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威廉・冯・洪堡认为纯科学以外的应用性科学,是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事情[3]。我们抽样广东某高职院校2016年对外技术开发与服务的横向科研的部分项目,从表一可以看出该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横向课题研究不仅体现了应用性,也体现与其合作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多数属于生产业。表中的企业多数分布在批发零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房地产、金融、物流等生产业。这些企业具有高度的知识密集的特点,但由于内部的技术限制,对外部的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依赖性比较强。

由此,基于与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科技需求现状、高职院校科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科研与转化要侧重向生产业倾斜。高职院校与之合作研发的企业,大多数集中在生产行业,很少集中在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8大领域,如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很难像普通高校那样承担基础性、前沿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例如2016年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方向的专项资金有55620万元,立项455项。其中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器件有31项、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有15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有8项、计算与通信芯片有8项、智能机器人有15项、新型印刷显示技术与材料有8项、增材制造有14项、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有14项、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有18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有277项、粤港联合创新领域有49项,获得以上项目的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新企业、新型科研机构与研究性大学,没有一家来自高职院校。抽样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情况如表2。

由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主要面向地方中小生产企业,解决好这些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实用技术开发以及科技创新等问题。我国生产业范围包括10大类34中类,其中第一大类就是“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包括的生产业种类有“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标志计量服务;生产性专业技术服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生产业分类(2015)》)。有别于传统服务业,生产性科技服务业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技术和分析方法,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配套服务,智力服务和支撑。除软件行业外,还包括设计研发、新产品试制、初样,正样试产、小批量生产和中试过程及小批量、多品种的样件配套开发等高度依赖先进科技的服务行业。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业的关键

根据宏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巨大压力。“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技术与专利,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品牌与服务,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服务的附加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企业要想在“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生产技术升级,通过研发和自主创新,增加企业生产技g的科技含量。

全球大的趋势正在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开始转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生产业就是一手连着生产,一手连着服务,一手连着二产,一手连着三产。加快发展生产业,引领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产业依附于生产和制造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分布于“微笑曲线”两端各领域,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要素。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生产和制造企业,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业由于能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而成为新兴技术和创新的主要提供者和传报者,如电子商务是通过新的网络技术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产业,是一种新型产业的模式。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业的关键,要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业转化。

三、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在生产业应用的路径

(一)寻找高职院校优势科研资源,提升其与生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匹配度

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一般包括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相关科研的硬件环境等。虽然高职院校比起研究型大学及专门的科研机构有很多短板,比如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难以进行基础研究和大项目研究、科研论文数量及论文的影响力都不及研究型大学、缺少像样的实验室等,但高职院校也有自身的优势科研资源,如高职院校的“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庞大,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比较密切、有相对先进的实训场地、可以依托优势专业聚集相关核心技术、教师个体或者团队与区域内的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密切的技术合作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的特色和亮点[4]。

高职院校主要针对生产业提供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和技术资讯服务。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更多的是为相关的生产业解决技术层面的“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利用综合知识解决行业企业的科技现实需要,并创造“制作”模式,解决社会问题。故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进行项目研发、技术革新、实用新型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其与生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匹配度。

(二)重塑高职院校科研流程,加强其与生产业科技研发的协同与应用

传统的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的申报流程是:科技处公开通知――申请人撰写、整理、打印相关材料――科技处接受申请――科技处审核评选――科技处公布立项――项目负责人进行课题研究。重塑高职院横向课题的流程:市场调研――项目提出――可行性分析――论证――项目批准――技术攻关――实验室小试――数据反馈――实验室中试――用户反馈――小批量产――成熟产品,市场推广。其中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要共同参与科研计划的编制、明确研发目的、共同完善科研质量体系和标准规范、共同出资并委派相关的研发人员、共同开发具体的研发实施方案、共同承担具体的研发执行流程。

(三)重视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其与生产业科技需求的联系

根据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统计数据手册,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共拥有各级各类科技服务平台1041个,其中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平台只有72个,只占到了6.9%。我国高校科技服务平台主要集中在综合类高等学校,这些高等学校建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管理规范、建设成效显著,部分高校还建立了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5]。相比普通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比较落后,应该加强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

以“互联网+高校资源+企业资源”的理念,通过搭建生产业企业资源和高职院校资源的协同平台,依靠线上线下平动,提供协助高职院校研发市场化、新技术产品化,企业生产科技化的目标,实现企业科技创新、产研结合,最终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共享平台。平台主要以生产业企业技术需求为核心,以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共享校企双方适合企业成长和创新的各种技术研发,使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技术转化和运营等核心工作。在这个平台上,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通过信息资源匹配,企业共享高职院现有的科研成果,并进行转化;另一个是校企共享双方资源,协同研发,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科技转化[6]。

(四)激发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平衡其与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利益

高职院校应准确分析科研人员的需求,按需激励,建立多层次、多内容、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第十六条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①自行投资实施转化;②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③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④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⑤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⑥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第四十条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应当依法由合同约定该科技成果有关权益的归属。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在为生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过程中,要切实保护科研人员的权益和利益。

主要途径有:第一,建立起科研成果服务奖励机制,可以按照科研成果服务后取得的经济效益, 给予科研工作者一定比例的物质报酬;第二,在人事考核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中适当增加科研成果服务指标权重;第三,鼓励高职科研人员到企业中兼职,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加入到企业中。第四,支持高职教师在岗离岗创业[7]。允许高职科研人员在认真履行所聘任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利用本人及其所在团队的科技成果在岗创业或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兼职。

(五)提高高职院校科研信息的情景感知能力,满足生产业的科技需求

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ness)技术最早由Schilit于1994年提出。情境感知简单说就是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情境。一般是指系统利用情境信息,智能地判断用户行为及目的,通过信息捕捉、知识创新和创意策划等,主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8]。高职院如果通过实地研究逐个去了解合作企业的具体科技需求,会导致成本过高,而且样本量一般不大,想要获取大样本的数据会消耗大量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目前页面数目已超过800亿个,每小时还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里面有大量生产业的科技需求信息,可是由于关键信息都是以半结构化或自由文本形式存在于大量的HTML网页中,很难直接加以利用。面对类型繁多、数量巨大以及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数据,利用情境感知技术对这些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中的生产业的科技需求信息进行有效、准确、全面判断分析,可及时地把握其科技服务需求。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在生产业应用的路径在资源、技术、科研人员激励、组织变革、信息平台搭建等层面,需要立体全方面地进行研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比如如何培育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服务和转化优势。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在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相比普通高校普遍偏弱。

参考文献:

[1]郭彦省.高职院校发展科研职能的定位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8-51.

[2]王黎明.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职能定位――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为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03-105.

[3]Stefan Gesser, Miquel Martin, Stefan Weiss.Context Awaeness in Futrue Life Scenarios: Impact on Sevice Provisioning Platforms. 2005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and the Internet Workshops, SAINT

2005. Trento, Italy, 2005.

[4]邵永强.h指数视角的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分析与研究――以百所国家示范高职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7-59.

[5]方美君.高等职业院校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0(6):73-74.

[6]邵珉,梅姝娥.产学研合作科技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J].价值工程,2013(29):4-8.

第2篇

关键词: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初中生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

国内首位将职业规划指导引入到中学课堂的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女士认为:“一种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倘若在初中阶段就引导孩子对兴趣、气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步了解,进一步认知和探索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和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解决大学毕业后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就会容易很多。

在我国,孩子们一般是在十二、三岁开始上初中,到十四、五岁初中毕业。处于自我独立意识增强心理断乳期的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链条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对职业世界探索需求,引导他们认清自我,培养对待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意识,掌握搜集整合筛选评估所获得资料的方法,了解社会市场对职业需求变化,对外在环境与工作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初中毕业后马上就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好积极的准备,必将成为初中阶段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要务。

目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是被忽略的。很多包括一些教师也认为读出好成绩是头等大事,选择职业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过早地涉猎职业的事情耽误孩子学习,在中小学就关注职业方面的教育未免早了点。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法规和系统要求满足中小学生早期职业认知的需求,更不要提及指导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的具体标准。近些年一些南方沿海地区在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大多数学校仍都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职业成熟度是个人职业发展状况与其职业发展阶段需相互对应,处在探索阶段的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将会包括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两个方面。职业成熟度是一个动态的与“心理成熟度”和“个人准备程度”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生涯辅导是建立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特点优势、兴趣、潜能进行探索,积极主动地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未来人生及其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规划更好地安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金河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职业成熟度分数低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身体健康,有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愿望者;(2)能主动和他人交流、愿意将一些感受同他人分享者;(3)能够按时参加每次团体活动。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有:(1)性格内向不愿同其他成员分享交流者;(2)不能保证足够时间参与者;(3)不愿意尊从活动安排者。经过面谈筛选初三男女各12名学生参加,将入选学生按班级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

2.研究干预阶段

2.1确定团体辅导时间、地点和道具

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最后两节课,持续4周共8次辅导活动。地点选在金河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后备场地为三楼小会议室。彩笔、学生胸卡、白纸、影音设备等。

2.2优化干预方案

干预人员系研究者本人,对教育学、团体心理学领域有广泛的涉猎,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有一定咨询工作经验,能够准确掌握实验伦理原则。干预主题在初步了解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况状和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的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基础上确定,确定研究目标通过八个主题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活动,自编团体辅导方案——我们从这里起航!

2.3干预实施过程

本研究干预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评估期、介绍期、活动期、评价期。评估期:研究者真诚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参与实验学生的讲述,告之团体辅导活动的时间安排和地点,签订团体知情同意书。介绍期:将团体辅导的性质、活动方式、次数、结束时间告之学生,介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题,与学生保持顺畅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认可与配合,此期在干预第一周完成。活动期:领导者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使得团体活动有效运作,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评价期:使用《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对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后测;通过与干预前调查数据比较来探讨团体方案对提升职业成熟度的效果,同时为促使活动目标实现,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进行及时反馈,干预结束后收集成员自我总结,干预结束两个月后进行追踪测试评估探讨团体辅导干预持续效果。

3.研究评价阶段

3.1实验组成员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估分析

3.1.1实验组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各个维度的前测值和后测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处理后独立性、职业世界知识、职业决策态度与处理前有显著差异,职业成熟总分、自信心、职业自我知识、职业决策知识指标与前测相比差异极显著。

3.1.2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试差值比较

实验组职业世界知识和职业决策知识以及自信心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动性、独立性、稳定性、职业自我知识和成熟度总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功利性和决策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初中生职业成熟度效果较为明显。

3.1.3讨论

实验组职业世界知识和职业决策知识和自信心变化值与控制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动性、独立性、稳定性、职业自我知识和成熟度总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本次团体辅导的重点为接受悦纳自我、增强自信、激发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其中穿插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讲授和讨论,成员对自己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期待,初步制定职业生涯定向;另一方面,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信任温暖的氛围让成员敞开心扉大胆探讨解决问题办法,还有快乐热身运动和情境模仿促使学生全情投入活动中,活动感悟颇多,并能将活动中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之中。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利性和决策态度”两个维度上前后测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原因是功利性和决策态度受现实社会影响长期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我们只提供8周团体辅导,想在短时间内仅仅通过团体辅导途径来改变其决策态度和功利性,是非常有难度的。

3.2.实验组团体辅导活动中期评估结果与分析

团体成员对自我的表现都比较满意,遵守团体的契约状况良好。但仍有14.15%的报告未能注意自己对团体指导者的反应,29.67%的成员可能会标定自己和他人,51.78%的成员会询问别人的问题和给予他们忠告。这些表现和他们的年龄特征分不开,因此会自然地带入团体中。在第五次会面是通过和成员探讨这些行为表现,在后续的活动中有较大改善。

3.3实验组团体辅导活动结束效果评估分析

通过《团体咨询效果评估表》中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回答,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成熟度有较大的提高。83.27%成员表示对职业生涯选择更有信心,他们明确了到清晰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80%成员初步形成了暂定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实初中生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等各个方面都还未定型,团体辅导真正能帮助他们的是激发职业生涯意识,拓宽职业世界的视野,培养进行职业生涯抉择的能力,而形成真正的职业选择只是次要的,目前也只是暂时的或者大方面的选择,不可能具体细化,通过团体职业生涯辅导所有成员对自己的未来生涯发展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合理的抉择。

3.4实验组追踪性评估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并没一直处在自然学习状态中,在取得对照组后测数据后,为对照组和未参加团体辅导的同学们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指导,所以在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干预研究结束两个月后,只对实验组被试采用问卷调查进行了追踪性评估。将实验组后测数据与追踪数据进行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团体职业生涯辅导产生了长期效果,效果得到了维持。

3.5小结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初中生能否升到上一级学校学习是老师和家长最密切关注的,他们多数认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太早,职业选择和初中生距离还很遥远。职业价值观、职业自信心、职业兴趣等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却是关系到学生职业抉择、未来规划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专业职业指导人员的关注。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不仅仅只针对初中学生,可应用到不同年级学生,重视学生早期职业观念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形式,职业生涯辅导再早也不为晚。

真诚和谐的团体氛围有助于成员共同分享和思考,都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的成员们,希望对自我有更深度的了解同时也想借助外界的力量解决自己在职业规划中的困惑,使自己更加成熟。

活动形式多样,各种咨询理论综合应用,职业生涯团体是各种咨询理论综合应用的结果,比如接受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理念的指导,营造真诚、和谐、信任、不评判的团体氛围;职业生涯团体活动形式多样,有活泼的热身活动、个人思考、团体分享、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单纯课程讲授所带来的被动和疲乏感,让成员感到新奇,提升和维持成员参与团体的热情和动机,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4.提高初中生职业成熟度的策略

4.1自我探索与自我提高

一方面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做一些自我探索性的测验,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等有所认识,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发现和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比如让学生在一些校内部门团委、阅览室、接待室等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自己组织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学校园内的深入开展。

4.2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多渠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初中阶段,以探索和计划为主,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与任务,促使他们对自我进行了解,以及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和提高职业决策能力需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特色发展课程,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组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推荐职业生涯方面书籍杂志或者电视节目引导学生掌握职业发展趋势,了解未来想从事职业的相关技能要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环境因素相结合,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掘地方资源,邀请社会人士参与职业生涯教育。对职业生涯问题进行交流,还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他们自己从事的职业,回答学生关心的职业问题,加深学生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和对职业生涯设计意义的认识。学校有必要针对性地了解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开展集体心理辅导,及时提供职业生涯咨询,同时加强抗挫折的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初中生职业成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学校开展以学生为本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不只是专业职业生涯辅导人员努力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进来,为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做出更大的贡献。

4.3家校合作,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

家长本身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关注一些社会上的职业信息,有机会带着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孩子职业世界的认识范围。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实际职业场所比如工厂、企业、机关、社区等进行考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了解各种工作的特质以及工作者角色,试探自己是否喜欢未来想从事的工作中工作者的状态。实践参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生活,提高对工作世界的认识,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志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290.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70.

[3]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79.

第3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体育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65―02

一、引言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根基的体育教学,创设学生可能接触的体育生活情境,提炼体育与生活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体育,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极其重要的方面,教师应在教学中以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和满足需要、确立和强化目标、启发引导和树立榜样等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和切入点,实现非智力因素与智力水平协调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江苏苏南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各类学校学生共1200人为调查对象,就影响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实施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在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进行了文献收集、检索工作。

(2)调查法。一是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江苏苏南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的各类学校抽样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二是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通过邮寄和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相结合的形式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发放1200份,回收1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0份,回收率为98.3%,有效率为90.0%。

(3)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的需要,预先准备访谈提纲,在调研期间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有关情况。

(4)数理统计法。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动机调查。根据调查得出动机排序分别是:促进健康,改善体质(614人,56.9%);丰富个人文化生活内容(596人,55.2%);锻炼社会适应能力(457人,41.3%);培养意志品质(321人,29.7%);创建自信、增强活力(312人,28.9%);培养个性、发展审美情趣(300人,27.7%)。我们可以得出,体育生活化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生活作为教学的知识建构的根基,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对新知识技能的建构作用。课程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过程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情景化再现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2.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兴趣的原因。根据调查原因分别是:(1)日常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激励性(因素负荷量为0.736);(2)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因素负荷量为0.717);(3)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自己不感兴趣(因素负荷量为0.622);(4)校园体育生活文化风气不浓(因素负荷量为0.537);(5)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因素负荷量为0.518);(6)课外体育活动休闲时缺少运动指导员(因素负荷量为0.437)。由此我们得出,体育生活化教学使教学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联系。它的核心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使体育能够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同时兼顾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需要和好奇心人皆有之,体育教师在生活化教育过程中应当因势利导,讲明白体育知识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明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我需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3.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的情感因素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排序前六的是:(1)怕累、怕脏、怕受伤(因素负荷量为0.823);(2)会受到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有意向选择参与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因素负荷量为0.768);(3)锻炼时找不到兴趣相同的伙伴(因素负荷量为0.678);(4)锻炼的外界环境影响了我的运动动机和运动情绪(因素负荷量为0.649);(5)没有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因素负荷量为0.587);(6)自身动作技术不好,怕同学见笑(因素负荷量为0.436)。分析得出体育生活化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没有学生主体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没有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经验就谈不到体育生活化教学。优秀的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求学的情感,要用准确诚挚的语言、准确到位的形体示范,声情并茂地创设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教育、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境。

4.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的意志因素调查。根据调查统计因素主要有:功课紧张,没有时间(408人,37.7%);体育教师水平差影响运动情绪与兴趣(279人,25.9%);运动强度太大,易脏易累,且怕受伤(262人,24.3%);缺乏指导,怯于动作技术难看(245人,22.7%);周围同学都不去,只好随大流(207人,19.2%);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149人,13.8%)。分析可以知道,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教师也要确立生活化的态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对盲从轻率的学生,要多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胆小犹豫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会大胆、勇敢、果断;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尤其重要。对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虚心接受意见,独立完成锻炼的能力;对学习锻炼虎头蛇尾的学生要重视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结论与建议

1. 学校体育教育的生活化的重要性再次被凸现出来了,它既是青少年体育兴趣、习惯、能力形成和培养的摇篮,电是连接社会体育、形成个体终身体育的关键点。

2. 以确立和强化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体育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依赖于明确的学习目的、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而富含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活动、正确而及时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以及学习动机的可迁移性等若干因素。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学生的学习动机培

养。

3. 以激发和满足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体育社会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在承认不同学生有不同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方式围绕各种流行的社会化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利用典型事例来证明必须学习好本门学科的重要性,适当减低要求,让学生通过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概念和项目。

4. 以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学习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教师时刻都应注意把积极情绪和美好印象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自尊的要求。多创设学生易于产生情感的教学环境,多引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共鸣。同时,通过体育学习生活化学习情感的培养又会有力地推动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

5. 以启发和树立榜样为出发点,优化学生体育生活化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把诸多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效果的关键。我们在体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多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多鼓励学生学会大胆、勇敢、果断;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和接受建议,独立完成的品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参考文献:

[1]Tracey,T.J.&Sedlacck,W.E.(1984).Noncognitivevariables in predicting academic Success by race.Measurementand Evaluation in Guidance,16:171―178.

[2]唐振宗,生活教育[M],上海:上海联合发行所,1949.

[3]王世友,课堂教学生活化[EB/OL].http://blog.省略/18892/791077.aspx.

[4]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80.

[5]邹桂芳,我国体育生活化构建策略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26―28.

第4篇

3月26-28日,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河南省郑州市组织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验收暨成果展览会,科技部农村司、河南省科技厅、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学会、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关领导、专家出席指导。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是“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农村领域先行先试的试点,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了统筹规划、申报入库、系统布局、组装立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式,充分调动了行业内外参与积极性和优势的协同发挥,推进了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了项目重大成果产出和产业化同步;积极探索和实践了项目专员制、法人责任制以及课题分项任务合约、经费集中管理等管理模式,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结合、指导服务与督导检查结合、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结合,取得了很好经验和成效。

项目取得了一批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突破了农机先进设计制造、重型拖拉机无级变速传动系CVT技术、大喂入量脱粒分离、作业导航及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150多项,开发了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及配套多功能田间作业装备、10kg/s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三行通用型和六行采摘与打包一体化采棉机、番茄和甘蔗等典型经济作物收获机、禽蛋等产地商品化处理装备等高性能装备近100种,申请专利近35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20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近50项,390多篇,成果转化应用收入超过亿元,对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先进装备技术在农业应用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全面完成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2014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上举办了项目成果展览会,展出了400马力重型拖拉机、无人驾驶旋耕机、施药无人机、三行通用型采棉机、西红柿采收机、甘蔗收获机、花生收获机、甜菜切顶机等23种代表大型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及先进适用技术方向的成果。

第5篇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双语教育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高层次的,尤其是素质比较全面,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懂国内法律法规的会计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培养更多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国际财会界游戏规则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迫在眉睫。本文从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谈起,分析了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并从高校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两方面探讨了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是综合能力很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国际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国际专业视野,熟知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外市场运作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最新行业知识,始终站在专业、行业的前沿。

其次,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努力做到思维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并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中找到联系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有效监督企业的经济运行并解决各类财务问题。

再次,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掌握专业、精准的财务英语以及熟练的英语沟通技巧,从而能够从容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最后,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对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并且应该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二、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国际化,而会计人才是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实际意义,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势在必行。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大形势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其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了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了要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发挥其预测和决策的职能。

三、完善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改革高校会计专业,使其适应国际化需求

从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上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太差,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当前形势,高校会计专业改革应该面向国际化,应该按照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来培养在校大学生,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分析高校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详细的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教材改革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高校应根据国内学科建设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进行教材内容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其次,要加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社会上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各种考试,比如会计

从业资格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CPA) 以及ACCA等国外注册会计师考试,力争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为毕业时找工作增加自身价值。最后,要加强教材内容的国际性。教材内容应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部分课程还可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并争取用双语授课,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以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为目标,创新出一种新的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胜,将学生摆在主置,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践教学。高校应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并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使教材的内容符合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建议学校应该多方面争取更多的实习经费,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师资队伍。首先,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只有高校教师自身素质过硬,他们才能以身作则,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并为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高校应该鼓励并支持教师继续深造,考取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努力,密切关注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掌握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力争在课堂上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2.培训优秀在职会计人才,使他们成为国际化会计人才

首先,要科学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优秀在职会计人才作为培训对象。国际化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的领军人才,因此,选拔培训对象要立足高起点,并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从全国在职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理论工作者中,挑选诚实守信、年富力强、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培训。其次,要制定科学培训方案,对选的优秀在职会计人才进行培训。培训的重点应放在能力的培养,并应采用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而实现全面培养和提升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庄学敏.建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

[2]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会计之友,20016(5)

[3]刘建群.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才培养.会计之友,2014(10) .

[4]刘明传,谷福云.入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程明娥.深化会计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职业时空(研究版)。2016(11)

作者简介:

石怀旺,男,(1981.12-),安徽蚌埠人,硕士,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现工作于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会计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创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

一、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时代背景

自1999年我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学扩招一方面圆了多数人求学的梦,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教高[2004]1号)。这一办学定位既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过去改革探索的经验总结,也为我们今后的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由具备条件的省部属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办学性质由中等职业教育变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定位由高素质的劳动者变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转型的非常时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理论意义

(1)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对学院发展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校企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校企结合与产学研协调发展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为大学生实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生产实习是当前高校的难题之一,除了经费不足之外,工厂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或不能真正参与生产实践,而产学研一体化与企业结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3)产学研一体化与企业结合对企业形成科技发展优势。一个企业不断依靠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运行机制,核心问题是能否吸收足够的科技人才,长期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足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普通企业要雇用多学科众多科技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一般是不可能的。但高校校办企业却有这种可能。可以在不脱离教学的情况下,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工作。(4)产学研一体化与企业结合可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产学研一体化把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校能够以最快的时效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因而缩短了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使校企实现互利共赢。

三、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最终目标和实现途径

第7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素质和人才的竞争.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这就为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根本目标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教育却被忽视了,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也不尽人意,部分高校研究生的处在无专门体育经费、无专门活动场所、无专人负责的三无状态.因此造成了研究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研究生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低于普通本科生,特别是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等方面表现更为明显.这与当前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研究生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普通高校研究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细致地掌握研究生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内容等,揭示研究生体育锻炼的规律,为高校开展研究生体育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1)体育教育专家、学者16名.(2)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山东省20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处)和部分体育教师.(3)山东省20所高校的研究生482名,其中男生280人,女生202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2•2•2专家访谈法访谈了体育教育专家、学者16名及山东省20所高校的部分研究生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就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等听取了他们的意见.2•2•3问卷调查法根据设计原则和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对山东省20所高校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7.6%.在回收问卷中,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8.75%.2•2•4数据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在SPSS10.0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有关的数理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生体育教育现状与分析

3•1•1研究生体育课的开设状况

体育课是对研究生进行体育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研究生可以通过体育课获得体育保健知识、体育锻炼方法,掌握运动技能等,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并能帮助研究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从对山东省20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处)和部分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竟只有一所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占被调查学校的5%,而且也只是在一年级开设.这就意味着研究生无法系统地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成为研究生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3•1•2研究生体育活动的组织状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状况不容乐观,经常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只有一所,不组织的竟占40%.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归研究生院(处)和培养单位共同管理,培养单位在组织本单位本科生活动时,往往把研究生排除在外.而研究生院(处)的人员配备较少,无法组织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因此研究生的体育教育处在研究生院(处)和培养单位的“两不管”状态.在此基础上,大部分研究生渴望参加体育锻炼,但实际上,研究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加校体育活动和比赛的状况又不尽人意.

3•1•3研究生体育指导员的配备状况

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有利于研究生正确的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科学地把握锻炼的时间、强度,避免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从而有效地改善研究生的体质状况.然而从表2中可以看出,研究生体育指导员的配备状况不尽人意,配有专职体育指导员的学校竟然没有,没有配有体育指导员的学校况占55%.虽然配有临时体育指导员的学校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临时指导员主要是指导运动队的训练,对其他研究生的体育活动则几乎没有指导.这说明研究生的体育锻炼处在自我盲目锻炼的状态.

3•2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3•2•1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

目的和动机是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在调查中发现,“增强体质”、“调节精神”、“闲暇娱乐”是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增强体质”在所有目的中处在第一位,分别占男生的43.61%和38.23%,这与研究生体质普遍较差有较大关系,研究生普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由于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任务重,压力大,再加上在职研究生人数增加,这部分研究生既要从事学业,又要照顾家庭,加重了他的精神负担,因此,“调节精神”成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二大目的,分别占男生26.63%和女生的27.47%.由于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灵活,余暇时间较多,如何安排余暇时间成为广大研究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所以“余暇娱乐”又成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目的.从性别差异来看,男女研究生锻炼的目的在“增强体质”、“调节精神”、“闲暇娱乐”这三大主要目的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在“健美”、“交际需要”目的上,男女研究生各有自己的特点,女生多是未婚青年,比较注意身体的形态美,因此在“健美”目的上比男生多出10.15个百分点;而多数男研究生则把参加体育锻炼作为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3•2•2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状况

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对研究生体质的增强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由表4可以看出,研究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是比较少的,仅占17.63%,大部分研究生很少参加锻炼或不参加锻炼.这固然有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原因,但场地、器材、指导人员的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3•2•3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强度状况

大部分研究生的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下,且选择强度较小的活动.选择中强度或者大强度的研究生则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场地、器材等影响,研究生特别是女生多采用跑步、散步、健身交谊舞等项目.但这些运动项目的强度小、运动时间相对较短,无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从性别差异上看,女生参加大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数则远低于男生.

3.2.4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状况

不同性别的研究生选择“跑步、散步”作为锻炼项目的比例较高,这一结果反映出研究生的锻炼内容仍停留在最基本、最简单的层面上.原因在于这个项目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小,且活动量较小,活动的灵活性也较大,比较适合研究生.在项目上,则反映了一定的性别特征,男性选择项目的排序为羽毛球、健身交谊舞、篮排球、武术、游泳、自行车.从排序上看,女生选择“武术气功”、“篮排球”作业锻炼项目的比例低于男生,而在选择“健身交谊舞”作为锻炼项目上则明显高于判生.这反映了性别特征、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生选择“自行车”作为锻炼项目的比例较低.

3•2•5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状况

“个人单独活动”、“与同学一起活动”是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这反映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较强,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在锻炼中增强人际关系和促进情感交流,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相比之下,选择“学校组织活动”的研究生人数比例较少,反映部分学校没有重视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使研究生体育锻炼缺乏组织领导.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单独活动的比例要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生学科专业人数较少,年龄较大,与其他的研究生联系又少,学校组织的活动又少,因此,大部分研究生喜欢单独活动,而不象本科生那样喜欢搞小团体活动.影响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喜欢”、“无时间”只是个别研究生不愿锻炼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研究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真正的主要原因是“无场地”、“缺乏指导”.这反映出广大研究生乐意参加体育锻炼与学校无场地、缺乏计划组织之间存在着矛盾.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情况,改进我们的工作,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矛盾.

4结论

(1)研究生体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大部分高校基本不开研究生体育课,研究生锻炼处在无专门场地、无专门经费、无专人负责的三无状态.

(2)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是复杂的,但“增强体质”、“调节精神”是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两大主要目的.这反映出广大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积极的,认识是比较高的.

(3)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强度小.这是造成研究生体质较差的重要原因.

(4)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多选择“跑步散步”、“羽毛球”等项目.在一些项目的选择上,则反映出性别特征、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5)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个人单独活动”和“与同学一起活动”为主,很少研究生参加校内组织的活动.

(6)影响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的方面是“缺乏指导、无场地”.

5建议

(1)研究生体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执行国家教育法规的需要,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研究生身心协调发展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生体育教育工作,开设研究生体育课.根据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和研究生的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并在组织机构、经费、教学计划上体现出对研究生体育工作的重视,促进研究生体育教育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元化

作者简介:范志学(1963-),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高级实验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教育;闫桂莲(1974-),女,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性研究”(编号:zjy1109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18(2012)35-0105-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知识本位”为基础的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目前学生作为客户的需要,因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质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保障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重中之重。同时,教学与评价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过程。高效、严谨、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还可以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另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要紧密联系院校的实际,讲究评价策略,找准评价目标、因而高效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理念的改变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并不是教师是否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教学事故,更不是学生结课成绩的高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建设,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是关键,而教学效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影响因素几何,评价要素哪些?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究、探讨总结的。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单纯由学生的评教构成,也有一部分院校由学生评教和系部评价两部分构成,不管哪种形式,均突出了以学生评价作为评教的主体,这是无容置疑的。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学生每天都在学习听课,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也是一种促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学生的评价最有价值。

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评教来完成,因为影响、左右学生准确、客观的评教因素很多,例如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教师个人魅力影响的大小,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学科课程本身的性质等等,都会对学生的客观评价产生影响。所以,要做好对教师教学的客观评价,既要要从院校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又要看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基础好,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趋客观合理,而基础差,适应能力弱的学生的评价随意性更强。由于学生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单一依靠学生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对某些职业院校来说却不一定适用。具体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差距很大,录取成绩高的有400多分,低的也有不到200分的。这样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态度不可能完全参与教与学。所以努力学习程度不同,分数较高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其学习能力比较强又善于刻苦学习,而分数较低的学生,则难以全部参与教学互动,接受教学的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二是习惯性格差异明显。表现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较强,能迅速领会教师的意图,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自我约束不强的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自制力较差。所有的学生是否有适度的愉悦感、能否控制与自我调节学习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结果。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教师授课内容如何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既要考虑到面(适用于全体学生),又要突出差异性(能力突出与能力较差)特点,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考验。因此,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评教因个人喜好带来了诸多弊病,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基础差、基础好的学生对教师都不满意。讲多了,基础稍差的学生对知识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消化不掉;讲少点儿,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不解渴,吃不饱,希望教师拓展的深度、强度更大,因而很难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满意。

其次,在教学中要求严格、态度严谨,在教学中认真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并不为某些学生理解,学生的评价得分不是很高;而某些授课态度随意、迁就学生、课上随意发挥的教师,反而会得到学生的推崇,评价结果并不低;学生没有想过:一个学期下来究竟在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能否应对将来的就业?对这个问题却很少有学生去认真思考。

再次,知识和技术难度较低的课程以及对基础课程衔接较小、实践技能锻炼机会多、或相对独立的课程,学生评价得分高,知识和技术难度较高的课程以及对基础课程衔接较强的课程,学生评价得分相对要低一些。这就造成了部分教师在课程选择时的矛盾,教学容易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抢着上,教学中难于驾驭的,学生不易理解的争着推,影响了教师某些课程授课的积极性。

根据上述情况制定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班次不同,对同一教师的评价高低不一,差异较大。学生认真,在网上测评时能做到客观公正,结论客观;学风不强,素质较差的学生在测评过程中主观情绪化明显,评分差距大,评结果也就失去了价值。

为把不规范评测影响降到最低,真实反映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和效果,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对网上测评系统采取了调控办法,对学生的一些“无效票、报复票”进行特殊处理,使之无法提交;为控制“报复票”的不良影响,设定最低分值,力争将不规范评测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解决专业差异、班级差异对教师测评的影响,例如有的班级最高分96分,而有的班级最高分只有90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所有教师最高分低于95分以下的班级,都乘以一个系数(用95分除以这个班级的最高分得出的这个数作为系数)使这个班最高分的教师达到了95分,其他教师得分相应有所提高。这种方式虽然平衡了专业、班级测评的差异,但也出现了有失公允的地方。假如某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中恰好有一位教师水平较高而其他几位教学水平相对低一些,就有可能不用乘系数就达到既定值,所以采用“统一调整法”进行调整后,就有可能出现教师吃亏占便宜的现象。

凡此种种,单纯依靠学生测评成绩,难以消除教学质量测评中打分这方面所出现的某种程度上的不合理。所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价占教学质量评价的50%。

虽然测评体系的设置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在总体上是客观公正的,但在测评中所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合理”对教师微小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往往也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更为客观、公平、科学的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多年探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采取了“1+2”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即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专家听课评价和各教学系部评价相结合的测评办法。

二、从多元与多层次的角度来丰富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一)教学质量由教学系部参与评价的必要性

1.由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的难点、重点及课程间的相承关系了解的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各系部主管教学的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本系部教师对本部门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最准确的,从而弥补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片面与单一。

2.一般来说本系部的教研室主任、系部领导对本部门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因为系部的领导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课程标准的制订是否规范、授课计划是否认真执行、教学态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是比较清楚的;另外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要相互听课不少于10学时,这样教师之间的互评有可信度又有利于教师相互提高。

3.教学督导处及教学系部定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检查教师课标的制订,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各系部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情况,顶岗实习、轮岗实习计划,有效保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实训计划完成情况等都要进行认真检查,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由此可见,各系部对本部门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其依据也是有非常充分的。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质量由系部参与评价可以弥补学生在评价中对教师系统评价中存在的偏差。但系部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也存在弊端,会有人情分,关系分、职务分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失公正。所以系部评分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不宜过高,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在教学考评过程中系部评价比例占25%。

(二)督导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可行性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从2006年就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督导专家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对其上课情况进行专业评价,并将督导专家的评价纳入到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

1.督导专家虽然不是所有专业行家里手,但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评价理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任课教师传授知识是否准确,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端正,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点,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给出相对准确而客观的评价。

2.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督导专家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进行的是随机督导,不事先通知,使其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公平性。督导专家根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各项指标及权重,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导,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的督导,因此,督导专家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3.督导专家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知识站在裁判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审视和评价,撇开了人际关系的束缚,也就是说他们评价的可信度是最高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评价和系部评价的不足。因此,将督导专家评价纳入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也是可行的,但督导专家评价所占的权重不宜过高,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在教学考评过程中督导专家评价比例占25%。

由于督导专家只是随机听取了教师某一节课,对教师的全程教学效果及情况不能做到全面的了解,系部领导虽然比督导专家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要清楚得多,但也不能全程跟进,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效果了解最全面、最清楚的还是每节课必听的学生们,他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应是最大的。虽然有个别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效果的评价有失公正,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客观公正的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效果进行评价,个别学生不够公正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效果评价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一个较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是由系部、督导专家和学生组成的多层次的教学考评体系。对于三者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不同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院校教学管理比较规范的,而且各系部中又都有较为科学且规范的评价办法,则系部评价的比重可以稍高一些,反之,就使其评价比重低一些;学生素质整体较高的院校,可以加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反之,则相对减少学生评价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学生打分之所以占的比重较大原因是学生毕竟是“教师产品的消费对象”,他们不满意教师就将失去客户。作为教师教学全程“跟踪”者的学生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效果的评价是最有发言权的。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处采用以学生为主,辅以督导专家、系部相结合的“1+2”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已实施了六年,近年来,在这评价体系影响下,学院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为真实合理。如今日趋完善的学生教学质量考评已完全在网上平台实施完成,学院每个学期根据教学质量考评结果评出A级教师,每个学年度根据教学质量考评结果为双A的,才能被为优质课教师;对排在后面被确立为C级的教师由系部安排外出学习,通过进修来提高专业水平。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学督导评价体系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逐年上升,教师自身加强教学能力的态度和意愿也在逐渐加强,目前这种教学质量考评已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毛润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方经贸,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