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2 09:43: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品化学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近十年来,随着“苏丹红”、“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地沟油”、劣质龙口粉丝、含镉大米等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食品是否安全,也为从事食品分析的工作人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1]。食品分析是食品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也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高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食品分析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对食品分析知识的掌握与否很大程度反映在实验能力上。食品分析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同时食品分析实验也是学生走上实际食品分析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师范院校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后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优化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食品分析检测的人才需求。
1.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现存问题
食品分析实验内容涵盖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感官分析三大部分。现有的食品分析实验偏重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在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方面得不到锻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不适应食品行业的需要[2]
现有的食品分析实验课中主要偏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多数的食品分析方法是一些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并不是最新的国家标准方法或者当前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方法,难以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需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目前所选的食品分析实验多是简单的、无联系的,学生上完实验课程后,只掌握基本的单个检测项目,例如水分、灰分、酸度、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等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无法将所学的实验内容进行联系与拓展,对食品分析缺乏系统的认识[3]。
1.2 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
现有的食品分析实验课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教条。在上实验课之前都是由实验老师配制好所需的溶液试剂,调试好所需的仪器设备,甚至是把实验待测定样品也做好了预处理。上课时,实验老师把实验原理,详细的操作步骤以及在做实验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都给学生一一讲解清楚[4]。学生做实验时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上的步骤以及实验老师的提示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处于按部就班、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主动收集资料、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等方面缺少煅炼机会。
1.3教学资源不够充分[5]
高校对于常规的小型实验仪器如pH计、分析天平、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的数量是足够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但是对于精密的大型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单台数目较少,学校作为大型仪器管理,无法进入本科教学。现代的食品分析检测运用了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设备,整个食品分析过程向着自动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教学资源将食品分析实验局限在化学分析实验的内容,这种资源上的束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非常不利。
2.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2.1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可优化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安排基础技能训练型实验,目的是规范和巩固学生对基本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以验证实验为主,强调学生掌握基本功包括试剂的配制方法、仪器的装拆方法、仪器的使用方法等,为学生的自主实验打好基础;第二部分融合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结合当前最关注的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补充到实验教学内容中,相应减少相类似的验证性实验[6]。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食品分析的检验技能,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动手设计与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2.2转变实验教学形式
实验教学的重点应定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是我们优化实验教学的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重视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步骤以及实验关键、重点步骤、注意事项等,并将预习情况计入实验考核评定成绩。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
(2)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7]。培养学生对实验研究的系统认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等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准备工作是由实验老师或研究生来完成,这使得学生在试剂配制等基本的实验技能方面得不到锻炼。笔者曾发现大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连基本的试剂都不会正确配制――这就是保姆式教学的悲哀。实验准备工作一般费时且繁杂,做不好还会直接导致实验无法顺利完成。就这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这既可保证全班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加实验交叉,分组进行现代检测技术训练[8]。由于各种精密的大型仪器数量有限,因此为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实操机会,以3-4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轮流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并及时指导。同时,其他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安排其他时间较短的实验,如还原糖的测定等。
(4)及时进行实验总结[9]。这需要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在本次实验结束后对整体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避免学生再犯同样错误。
(5)定期开放实验室[10]。要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不仅需要基础技能训练的实验项目,而且需要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这仅仅靠实验教学36个学时量的训练是很难得到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就必须定期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可机动地利用自已的课余时间来选作大型的综合性实验,甚至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各项技能包括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能力。
2.3加强校企联合,整合教学资源[11]
为优化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我校与多家邻近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联合,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的质检部门或研发部门进行生产实习或勤工助学,把校内教学实验与校外的实岗锻炼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密切联系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这为学生毕业后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改革与优化应以推进适应现代社会检测需求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经过课程的学习后可以初步独立地完成食品分析工作,在毕业后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现代食品工业的检测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建芬,梁巧荣,张素斌等.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37(6):157-158.
[2]黄文书,武运,李瑾瑜等.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2:19-20.
[3]庞月红,姚卫蓉,钱和.从验证到设计,从实验到实践―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88-89.
[4]刘辉,秦杰.实用型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徐州教学学院学报,23(1):142-143.
[5]廖红梅.对食品分析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89.
[6]武杰.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J].大众科技,2006,8:138-139.
[7]夏宁,滕建文,黄丽等.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独立设课的教学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2007,29:113-114.
[8]王家良.对改进食品分析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96.
[9]闻海波,李升福.基于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37:13-14.
[10]李兰扣,陈中芹.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广州化工,2009,37(8):230-231.
[11]苗敬芝,刘辉.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2):124-125.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培养的是掌握技术的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不适应改革要求。本课程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另外又结合了周边企业的调研,选取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产品设计的检测项目,既考虑到不同类别的样品采集的方法差异又考虑到各样品的检测方法差异,同时又照顾到服务本地区的典型的产品作为检测对象来安排的的教学内容,以项目化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构建实训平台使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力求做到各项目的选择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互补,在整个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项目的设计是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模拟生产企业的实际情景从产品的取样、预处理、检测、实验记录及报告的完成作为完整的任务一气呵成。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分步分阶段授课而学生不能前后有机连贯起来的弊端,实现知识体系的重构。课程设计时又顾及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有机的融合在4种产品构成的教学项目中,在每个项目的任务中,教师可在总结评价学生工作方案的时候讲解补充相关知识,并在任务实操结束后,结合实操结果和现象对这一理论知识再次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项目安排:1)酿造酱油的分析与检验;2)果汁的分析与检验;3)水产品烤鱼片的分析与检验;4)肉制品火腿肠的分析与检验每种项目下设多项任务。每一任务都是独立的。例表1火腿肠的分析检验包含了淀粉含量测定、脂肪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抗生素的含量测定等检测任务。这四种产品的检测任务基本涵盖食品分析的大部分检测方法。
2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采用的是六步教学法。我们在教学规模上采取分组进行教学。首先,将全班同学以6人成立6个工作小组,根据每个教学项目的具体内容,教师提前下达任务单,任务单包含了本次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各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单要求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后,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阐述工作方案的思路,由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其工作方案进行点评和评价,确定合适方案,同时,老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每个组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意见对工作方案进行修改,然后根据工作方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相应任务。老师在学生依据方案进行实操的时候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及报告,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整个过程正是六步教学法的体现。项目运行中结合使用了关键词法、小组讨论法、可视化法、模拟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人人参与学习中。
3课程考核
为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本课程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过程考评占50分,期末考评占50分。
4教学效果总结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味,知识模糊,同时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应用及巩固,而等到实践课时学生的理论知识没有及时应用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如今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相一致,能够让学生将来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授课,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较大进步。
在一体化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较好的完成本次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有了团队合作意识。现场讨论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视野开阔了视野。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性贫血;临床分析;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70-02
化疗性贫血是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部分肿瘤本身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贫血,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贫血,患者会出现疲乏、困倦、无力等。一直以来,放化疗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临床更多地关注白细胞及血小板,且相关的治疗也比较成熟,而对于贫血的发生及其治疗却相对重视不够,治疗也较单一[1]。肿瘤的化疗除了观察治疗对肿瘤本身的作用外,还要处理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本文笔者收集本院50例肿瘤患者的化疗前后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42.5岁,50例患者中肺癌19例,男15例,女4例;乳腺癌15例;恶性淋巴瘤6例,男5例,女1例;胃癌10例,男9例,女1例。全部患者均经临床及病理诊断。
1.2 方法
本组35例患者肿瘤前期行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化疗,15例肿瘤晚期已转移或扩散,无法行手术治疗者给予化疗,乳腺癌患者给予TAX+THP+CTX(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化疗,肺癌患者给予TAX+DDP(紫杉醇+顺铂)化疗,胃癌患者给予FOLFOX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给予ABVD(吡柔比星+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及CHOP(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
收集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时的血液检查结果资料,前后比较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贫血判定
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正常成年男性 Hb 120~16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 110~150 g/L,正常男性红细胞计数(4.0~5.5)×109,女性(3.5~5.0)×109,低于上述指标者(孕妇Hb<100 g/L)并且患者出现面色发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等症状即可判断为贫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A组(28例)患者治疗前无贫血,B组(22例)患者有轻度贫血,化疗2个周期后两组血红蛋白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化疗的主要副作用之一是白细胞减少,目前临床上关于白细胞减少的症状以及处理方法等比较丰富和成熟,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的应用,但是临床关于化疗导致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引起的贫血却较少关注。加之肿瘤本身可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与贫血相同的症状如疲乏等,更容易忽略。导致贫血患者长期处于疲乏状态,且有头昏、心悸、精神疲倦等,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如果该情况得不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治疗,患者会进一步产生精神上的疲乏与厌倦,从而丧失治疗信心,影响治疗效果。
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造成贫血的原因有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贫血作为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引起的原因不一,多与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红系祖细胞对EPO敏感性降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外源性激素及化疗药物的使用会加重患者贫血[2]。本组50例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之前无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最明显,达15 g/L,红细胞计数减少1.1×109,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轻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相对较少,但是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有文献表明,患者体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时,肿瘤细胞缺氧,化疗药物的疗效显著降低[2-3]。因此对于肿瘤化疗中出现贫血,临床应及时处理,以保证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肿瘤性或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目前主要方法有输血或给予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EPO),笔者不主张应用前者,因为输血是一种完全的替代疗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患者贫血的病因,且有血液感染的危险,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患者自身红细胞生成,有效加速患者体内受化疗抑制的红系造血的功能恢复[3]。有研究表明,rhEPO能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和血球容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早期应用可明显减少患者化疗性贫血的发生率[5]。但是促红细胞生长素治疗也有缺点,就是其起效时间比较慢,一般用药后4周左右才会见效,并且疗程较长,价格昂贵;并且存在导致高血压、血栓、癫痫发作、纯红再障等发生的可能。目前有许多报道中药治疗化疗性贫血的效果较好[6],但其药理机制及科学有效性还需要大规模的实验室及临床验证。因此积极探索肿瘤化疗性贫血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总之,肿瘤化疗性贫血是肿瘤患者贫血的常见因素之一,而贫血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于甬华,罗立民.化疗性贫血及其治疗策略[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6):370-372.
[2]王文,张茂宏,徐从高.Epo 和铁代谢与恶性肿瘤贫血[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4):222-224.
[3]刘宇飞,孙蔚莉,成卫.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04,30(1):72-72.
[4]Beguin Y.Prediction of responose tooptimize outcome of treatment with erythropoietion[J].Semin Oncol,1998,25(3):27.
[5]储大同,张玉茹,李丽庆,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7):1086-1088.
塑化剂简述
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原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但是当它与其他主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它自身的涵义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有秩序的改变。当它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或者是被添加在橡胶、粘合剂、纤维素、树脂、电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时,它的作用是增加材料的柔软性,尤其是可以增加塑料产品的韧性、弹性,使其更为耐用;当它被不法分子用于食品工业,其作用是代替成本较高的棕榈油成为乳化剂的组分,在溶液中起到乳化、增稠、稳定作用,常用在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浆果酱类、粉状胶体中来防止出现沉淀,并能增加口感,而白酒添加塑化剂则是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壁的效果;当它进入人体血液并在体内产生长期累积,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诱发儿童性早熟。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不仅仅是检测饮料质量的一种被动的、价值中立性的技术手段,同时它本身也具有能动性,因为正是由于它的直接作用,而引发了很多其他行动网络成员的决策行动:消费者希望买到比较价格便宜的饮料。食品检测人员根据饮料的粘度、粒径大小、Zeta电位等检测指标来评定饮料的质量好坏。如何能满足质量检测指标同时又降低成本是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则是食品生产商决策的参照标准。技术以及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客体被赋予了主体性,这有助于我们用动态的观点来审视网络中的每一种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更加深入认识整个网络的复杂性。
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事件的分析
当我们思考食品分析这项检测技术时,即把它看作是整个网络的一个行动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这可以有效地开阔我们的研究思路,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科学简化主义使得我们忽略了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塑化剂事件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饮料网络:原料(水源、果农、粮食供应者等)、饮料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供应商、国家质量检测机构、销售商、消费者等。这个网络得以建立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以仪器检测指标评定饮料稳定性等质性优劣”。
当谈到“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与塑化剂事件的联系时,无论是从事分析检测技术人员还是普通的饮料消费者,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游离于主观世界之外的科技问题,却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背后存在着一个充满复杂性、能动性的行动者网络。食品业内人士在回应塑化剂事件时通常会说“鉴于塑化剂根本不允许被添加到食品中,甚至不在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中,靠通常检测方法很难查出。这是不法分子、无良企业利用标准上的漏洞,将起云剂中的棕榈油换成塑化剂而引起了悲剧的发生”。
塑化剂事件打破了原有饮料网络的稳定性,作为行动者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检测能力受到了质疑。在所有关于检测技术改进的对策中,大家大多又是把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被动的客体。可是这就是我们忽视了,正是在“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与其他行动者的联系作用过程中,不法商贩才会想到在饮料中加入起云剂改善食品性状,进而为了控制成本才会将起云剂中的棕榈油换成较为便宜的塑化剂,而这一点正是技术能动性的具体体现。科技工作者开始重新审视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缺陷,认为它们最初被提出时是完全适应当时的科技水平,并可作为饮料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形成相对稳定的网络。
在塑化剂事件之后,国家标准和质检管理部门才开始着手组织修订饮料的相关标准,然而任何正常的产品中允许添加的成分和固有成分都是有限的,而不允许存在或被添加的化学物质却几乎是无限的。如此一来即便国家标准将所有塑化剂全部都列为饮料的必检项目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这一做法的实行成本是惊人的。因为“将塑化剂取代棕榈油加入起云剂当中”这一行业性的秘密被揭穿以后,一时间可能无人再敢这么做,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新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呢?
结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9-02
从道德发展角度来看,人类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就是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而小学阶段的儿童就处于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人生第二级阶段。按照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和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来分析,小学生是不能离开道德实践活动的,因此道德实践能力就成为了提升小学阶段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唯一途径和衡量标准。所以本文提出基于生活化优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希望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的角度出发,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较为轻松的实现对他们生活学习道德品质的提升。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内涵
所谓“生活化”对小学品德社会教育来说就是富于创造性的利用小学教材内容,为课本与社会生活搭建桥梁,将教学内容开放化,进而解决小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化是希望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体验实践,将知识切实融入到生活中,实现“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的全新教育观念,优化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
在新课改后,国内教材功能内容就逐渐趋向于“激活”二字,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自我发展、建构与完善能力的激活,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堂内容学习来确立自己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与人格意识。例如广东佛山的南海师范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就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来设立不同的教学课题内容。
在低年级,教师会以动物为基础,开设《我与动物做朋友》课程,培养小学生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品德意识。在课堂上,教师会给出保护小动物的图片,并为他们讲故事,主要讲述动物为人类所带来的好处等等。其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例如在听课过程中给学生听动物的声音,并让他们猜是哪一种动物,或者欣赏拍摄动物的纪录片录像,甚至可以将小动物带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另外,教师也会将学生带到课堂以外,组织学生参加户外的动物园参观活动,与各种动物面对面,更形象生动的教授小学生关于动物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要保护动物的行为意识。
这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就是从生活中挖掘资源,进而将其自然的融入到教材当中,以便于小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与吸收知识,最终演变为一种思想意识来指正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处事行为,这就是教学生活化所要展现的基本内涵[1]。
二、不同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越来越多,也因为在不同年龄阶段他们所受到的行为情境约束也有所不同。本文以两个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来阐述在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年级阶段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过程,寄希望深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与理解能力。
(一)《品德与生活》二年级生活化教学案例――谈成长
这一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学生的成长经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畅谈自己在学说话、走路、识字、画画等方面的经历,与大家交流成长心得。而教师为了激励学生,也可以设置“看谁的成长经历最精彩”板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积极说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认为最有趣的事情和最难忘的经历。在大家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搬出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展示在生活中所学会的各种技巧。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做饭、乐器弹奏、唱歌、舞蹈以及各种特长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建立自信。
通过这样一个畅谈“成长”的生活化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也回忆了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获得了许多知识,并彼此了解了同在一班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增进了班级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2]。
(二)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生活化教学案例――餐桌上的变化
将《品德与社会》中的《餐桌上的变化》课文导入到板书中,让学生在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生活中餐桌上的变化。
首先教师设计“从饮食看餐桌上的变化”活动,对学生展开调查,询问学生在家中三代不同亲人的饮食变化。调查后播放三个不同年代中人们饮食的变化视频资料。
看完视频后,为学生开设讨论环节,讨论内容就是“你看到我国餐桌上饮食的哪些变化?”以及“这些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为学生分组并展开讨论。讨论过后,全班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可以在讨论中适时的穿插教学内容,向学生科普在不同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人们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内容和状况。最后,教师应该作出总结,教育学生我们餐桌上饮食变化如此之大是因为祖国在农业上的快速蓬勃发展,是国家的进步所带来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思想与社会方面的道德品质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比如让他们在课下生活中参观自家周围的农贸市场、超市来观察各种粮食食品,并通过查阅网络资料来了解我国在建国以来农业的发展,进而培养他们对品德与社会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潜移默化的实现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生活化[3]。
总结:从本文所阐述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见得,将品德社会教育生活化其实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活化所要求的是更多的理论学习与体验实践,只有这样,作为教育者才能站在更宏观开阔的视野立场上来思考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要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化,更能深入学生的生活及内心,更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卷烟;烟草薄片;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TS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082-04
烟草行业发展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有大量消费需求,且烟草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分量,另一方面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且生产过程会产生烟梗、烟末等许多固体废弃物(通常在一次卷烟制造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相当于烟草投料总量的5%~10%)[1],污染环境。因而限制烟草及其制品生产和销售的呼声日渐强烈[2]。中国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烟草行业是我国的第一大利税产业,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烟草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3]。正因如此,烟草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降低烟草的有害成分,减少污染。
烟草薄片是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利用了卷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尼古丁和焦油含量,减少和改善了烟草的不良成分[4]。烟草薄片是以烟末、烟梗等烟草废弃物质为原料重新组合成的,所以在烟气特征、吃味和香气方面与传统的调制后烟草有偏差。国内烟草薄片工业起步较晚,所以薄片性能的改进及使用效果都有待改进。目前在烟草薄片产品品质改进方面,以加香、加料处理掩盖木质气、刺激气体居多[5-7]。这种改进通常是以经验为出发点,以效果判定好坏,目的性较差,因而有时效果有限。
抽吸者感知的烟气成分取决于薄片或卷烟产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其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如果对制成烟草薄片的各种原料化学成分有所了解,找出其与烟草制品的不同,则修饰和改进的目的要明确很多。然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这可能是目前我国烟草薄片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试验拟对烟末、烟梗等常见烟草薄片原料、半成品及薄片成品和烟草的一些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以期对提高我国烟草薄片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样品:哈德门(R)卷烟、哈德门(JP)卷烟、造纸法烟草薄片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均取自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及薄片生产企业。
试剂:葡萄糖、酒石酸钾钠、NaOH、3,5-二硝基水杨酸、苯酚、Na2SO3、乙醇、甲基红、乙酸、K2SO4、氧化汞、硼酸、溴甲酚绿、甲基橙等,均为分析纯;98%浓硫酸、37%的浓HCl。上述试剂均为市售。
主要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量凯氏定氮仪。
1.2 试验方法
1.2.1 还原糖测定 糖分的提取:将样品烘干至恒重,磨碎取0.1 g,加入10 mL 80%的乙醇,浸泡过夜。第2天加入去离子水10 mL,80 ℃水浴0.5 h,过滤,收集滤液,并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滤渣,一同收集,定容至100 mL,即为糖分提取液。
还原糖的测定:用移液管量取还原糖待测液2 mL,加入DNS显色剂2 mL,采用DNS法定量检测[8]。
1.2.2 水溶性总糖测定 糖分的提取:同“1.2.1”。
总糖待测液的制备:吸取上述糖分提取液50 mL,加入1∶3 (去离子水与浓盐酸体积比)的盐酸溶液14 mL,置于沸水浴中密封酸化0.5 h,加1~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40%NaOH调至pH 7.0~7.5,使其中非还原糖转化为还原糖,定容至100 mL,即为总糖待测液。
水溶性总糖的测定:采用经典的DNS定糖法[8]。
1.2.3 淀粉含量测定 水溶性糖的去除:将样品烘干至恒重,磨碎取0.1 g,加入10 mL 80%的乙醇,浸泡过夜。第2天加入去离子水10 mL,80 ℃水浴0.5 h,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滤渣至滤液无色。
淀粉待测液的制备:取全部滤渣混悬于5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5∶4(去离子水与浓盐酸体积比)的盐酸溶液7 mL,回流加热酸化2.5 h,冷却后加1~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40%NaOH调至pH 7.0~7.5,使滤渣中淀粉转化为还原糖,定容至100 mL,即为淀粉待测液。
淀粉含量的测定:采用经典的DNS定糖
法[8]。
1.2.4 蛋白质含量测定 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9, 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还原糖含量对比分析
烟草中糖类是一种重要的香吃味物质,其含量的多少关系着烟草的品质,此外部分糖类成分还有一定的保润作用。试验分别测定了两种卷烟样品、造纸法烟草薄片的3种主要原料(烟末、烟梗、木浆纤维)以及造纸法烟草薄片成品、半成品(基片以及刷汁后未烤薄片)的还原糖含量,共计8种样品,每种样品采样5次,测量结果RSD在10%以内,具体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卷烟样品中还原糖含量较为接近,所选的两种卷烟样品均为较优质的卷烟产品,其还原糖含量较有代表性。
在目前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过程中,薄片制作原料绝大部分是烟梗和烟末,二者的比例通常为6∶4。为增加薄片韧度,在生产中常会加入不超过5%的木浆纤维。生产过程通常是先充分提取烟梗、烟末中的可溶性物质,然后将不溶的纤维与木浆纤维一起制成基片,最后将溶有可溶性物质的提取液刷涂回来,烘干即可。
对这3种主要成分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烟梗和烟末作为薄片的绝对主要成分,其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8.80%和18.10%,如果能保证这些还原糖完全转化,薄片中与优质卷烟中还原糖的含量将相差很小。木浆纤维因其用量微小,所以对成品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从对薄片成品和半成品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未涂布提取浆液的薄片基片含糖量完全测不出来,而涂布后的薄片还原糖含量上升至10%以上。依据上述制作过程,忽略损失率,可以求得薄片还原糖含量的预计理论数值为23.29%。实际数值比之低10多个百分点,说明在生产过程中,还原糖的浸取基本完全,转移过程损失过大,可以考虑在提取浆液中额外加糖。晾干的薄片还原糖含量较涂布后烤干的薄片还原糖含量稍高一些,晾干与烤干的差别则表明,烤片过程中可能还会有13.60%左右的还原糖损失,这种损失可能和美拉德反应有关。
2.2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水溶性总糖含量对比分析
分别测定了上述8种试验样品中的水溶性总糖含量,对各样品中水溶性总糖含量进一步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优质卷烟中水溶性总糖含量在26.00%~28.00%之间。薄片主要原料及半成品测量数据显示水溶性总糖作为提取物质转移过程中的损失率同样很高,损失幅度与还原糖基本接近。烤片过程的水溶性总糖损失则高至18.4%,损失较为明显。
2.3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淀粉含量对比分析
淀粉属于大分子多糖物质,在卷烟制品吸燃过程中会产生醛、酚、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此外,以淀粉形态存在的糖类物质在烟支燃烧时,对烟气质量还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影响燃烧速度和燃烧完全性;还会产生糊焦气味,使烟草香味变坏。在烟草制作过程中淀粉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糖分。卷烟制品中淀粉含量一般会控制在较低水平。上述8种试验样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见3。由表3可以看出,两种优质卷烟中淀粉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3.20%和17.00%。因为卷烟原料绝大多数为经特定加工程序而得的烟叶成分,其中的淀粉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烟草原料本身的淀粉含量,在后期加工中变化很小。
薄片原料烟末、烟梗与木浆纤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其中烟末、烟梗的淀粉含量与卷烟接近。从薄片成品及半成品淀粉含量测定结果来看,它们的淀粉含量普遍偏低。这可能是薄片具有降焦减害作用的原因之一。结果还表明,基片淀粉含量较高,说明作为一种大分子多糖物质,淀粉在原料浸取时有相当一部分并未溶入涂布液,而是保留在成纸的浆料之中。从最终结果来看,淀粉的损失率远小于还原糖和水溶性总糖的损失率。
2.4 卷烟、烟草薄片原料及其半成品、成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对比分析
蛋白质属于烟草制品中的另一种大分子物质。大量研究表明,烟叶中的蛋白质对卷烟的品质几乎没有什么贡献。相反,它燃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息,是卷烟中很多对人体有害成分的前体,在卷烟中不受欢迎。因而同样希望尽量限制其在卷烟制品中的含量。8种试验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优质卷烟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可以控制在7.50%以下。从原料上看,主要成分烟末中蛋白质含量偏高,而烟梗中偏低,木浆纤维中最低。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重点考虑降解烟末中的蛋白质含量。
薄片基片、未烤薄片及烤后薄片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说明原料中的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几乎不溶于提取液。较卷烟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这可能也是薄片基片具有减害降焦作用的另一原因。制作过程对其损失情况影响与淀粉相似。
2.5 不同成分在烟草薄片制作过程中损失率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损失情况差别较大。忽略损失率,对各成分的预计理论含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5)表明,可溶性组分的损失程度远大于不溶性组分。有些可溶性呈香成分在薄片原料中的含量并不低,然而浸取、转移过程中的损失最终成为薄片风味寡淡的主要原因。由于烟草制品中的潜香物质多为水溶性,因此应对造成可溶性组分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
3 小结
烟草薄片生产原料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含量基本与烟草制品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含量相当,但在薄片制作过程中损失严重,与烟草薄片生产制作工艺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在薄片生产制作后期烤片过程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可能是烤片过程中还原性糖及水溶性总糖参与美拉德反应所照成的。
卷烟与薄片成品及半成品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基本一致,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不可溶物质加工损失率远小于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等水溶性物质。
参考文献:
[1] 吕志中.对烟草行业技术改造工作的两点思考[J].建筑经济与管理,2006(4):189,191.
[2] 江选国.烟草薄片的开发应用[J].中外技术情报,1996(1):7-8.
[3] 司马炎,胡智辉.中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研究与政策建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1):36-38.
[4] 刘刚毅.试论我国烟草薄片技术发展战略[J].烟草科技,1995(4):2-4.
[5] 唐兴平,陈学榕,戴达松,等.烟草废弃物造纸法制烟草薄片[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2):205-207.
[6] 汪华文.造纸法薄片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烟草科技,2000(8):15-16.
[7] 韩文佳,赵传山.造纸法烟草薄片发展现状[J].黑龙江造纸,2007(4):47-49.
[8] 尹建雄,卢 红,谢 强,等.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快速测定烟草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淀粉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829-833,838.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优秀的民族文化更是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蕴藏在传承至今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一定要抓住音乐作品的这一深刻内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民族文化的渗透。本文以音乐作品对民族文化渗透的意义为研究基点,详细分析音乐作品对民族文化渗透的过程,并研究音乐作品对民族文化渗透的作用,以期高校中的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民族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音乐作品分析;大学生;民族文化
前言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对传统文化的记录与传承早于文字,有着更加朴实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善于用音乐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传播自己的文化感受,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独有的艺术象征,也是我国文化传承脉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人们的民族意识、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所必不可少的,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去。
一、音乐作品对民族文化渗透的意义
(一)音乐作品分析是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
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想要实现对音乐艺术的创作,首先便要学会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这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同时,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可以让大学生从深层次感受到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创作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可以将作品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习者,这是单纯学习演唱或演奏音乐作品所无法感受到的。
(二)音乐作品传承性与民族性的分析是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修养的重要基础
民族音乐艺术也是民族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中音乐教育最终的教育目标还是要落到文化中来,在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对音乐作品传承性与民族性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有的表达方式,在思想感情、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如蒙古族音乐的粗狂辽阔、新疆音乐的异域优美等。而对于文化的源远流长来讲,音乐更像是漂浮在文化长河里的一叶扁舟,其所传承下来的内容,正是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值得被广大音乐传承人所重视。
二、音乐作品对民族文化渗透的过程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最不能舍弃的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伟大的情怀也融入到了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无论经历多少磨难与坎坷,仍然屹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视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音乐与文字不同,它是一种动态的传播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更强大的震撼力,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利用音乐作品分析,也更容易将优秀民族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感情中去。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民族的人民如果具有强大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也必将具有强大的民族创造力,这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是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将自身融人到优秀音乐作品中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命运与祖国未来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优秀的音乐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与精神是积极向上的,这也可以有效驱散学生的一些负面情绪,将民族优秀精神深入到学生思想与精神当中。
(三)增强学生的民族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品格
优秀音乐作品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正是增强学生民族内涵、培养学生民族品格的重要依托,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提升民族品格,受到优秀文化精神的熏陶,驱走学生内心的一些负面情绪,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塑造人格、升华意识的作用。与传统耳提面命或文字记录的方式相比,音乐作品分析的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理解与感受,对升华学生品格有着重要意义。
(四)增强学生的民族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现阶段,很多高校虽然意识到了音乐作品分析对大学生优秀民族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够应用到音乐作品分析的事件与内容仍然相对较少,因此,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变这种教育现状
1改变教学观念
当前,很多学生对音乐教育课程并不重视,音乐作品分析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认识,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认识到音乐作品分析对大学生优秀民族文化渗透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分析的作用。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分析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到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不同,体会我国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与伟大的精神,进而培养起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在对优秀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还能通过音乐作品分析,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
2构建教学方法
大学生具有文化层次较高、文化基础较扎实的特点,对传统优秀民族优化也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只是在深度与广度上有所欠缺,因此,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应该以民族历史为依托、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现代教学方式为手段,构建起一套适合既包传统透优秀民族文化内容,又符合现代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教学方法。在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中,教育工作中可以利用高科技的多媒体与网络传输技术,让学生不仅从听觉方面感受音乐的魅力,更能从视觉层面了解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选择所要分析的音乐作品时,一定要有一定的标准,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学生中去。
3结合音乐历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有利于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感悟。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应该让学生全面欣赏音乐类型,不仅包括民族音乐,还包括古典以及现代音乐,并对其代表作品做出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与差异,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不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让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了解。通过对音乐历史的讲授,让学生的思想更加开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是音乐系统中蕴藏民族文明最丰富的一个部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更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育T作者可以利用民族音乐专题的形式,来组织大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激发非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的单纯讲授方式,将演唱或演奏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中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在分析过程中,介绍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与思想感情。
(五)增强学生的音乐修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学生有丰富课余时间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利用音乐会中真实的唱腔、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音乐会现场观众的气氛,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与内涵,更容易掌握优秀民族文化的真谛;也可以放下枯燥的课堂讲授,让学生模仿演唱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采风、参加音乐评论、欣赏影视音乐作品等。
三、音乐作品对民族文化渗透的作用
(一)提高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
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我同音乐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九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人民在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明。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视音乐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伟大的民主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与自豪感,这是一个民族所必不可少的,蕴藏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未曾间断的精神传承。一个民族只有具备强大的民族自信,才能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二)培育了大学生的品德人格
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培育大学生的品德人格。中国古语有云:棋品即人品,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心境与人品,便会下出什么样的棋局。事实上,在音乐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的品德人格不仅可以影响到她的音乐表现,音乐艺术也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人的人格。音乐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具有唤醒人内在灵魂的作用,它通过长期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激发,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塑造,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品德与人格。
(三)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思维
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在音乐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音乐首先便是一种创作的过程,从作品产生,到进行表演,再到听众欣赏,整个过程都是创作的过程,无论哪一个部分,都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音乐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同样一首作品,通过不同演员的演出,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反之,文学领域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领域中也同样适用,同一个人演唱出的同一个作品,在不同的听众耳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四)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通过对优秀音乐的作品的分析,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高校中开设音乐教育课程除了陶冶大学生的人格品德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这是一个人想要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所不可或缺的,无论学生的专业是什么、以后将要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发现探索的好奇心以及执着进取的职业精神,这也是民族文化渗透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五)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通过对优秀音乐的作品的分析,可以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我国民族文化之所以可以繁荣发展,这与过我文化兼容并蓄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文化不仅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也将本国文化拓展到多个国家,尽管语言不通,音乐在任何语言环境下都是可以共通的,音乐的感情与内涵更容易传播出去,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也顺着音乐的脉络延伸到其他文化当中去,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四、结论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音乐作品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也可以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存的途径更加完善,鲁迅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学生只有真正意识到音乐艺术的民族性优势,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参考文献
[1]王威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20):206-207
[2]葛卉建立广义的视唱练耳教学理念——对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性、文化性及社会性问题的思考[J].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15):129-130
[3]桑海波传与统之辩证——评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获奖作品音乐会卟人民音乐,2013,04( 19):105-106.
[4]汪毓和,迎接华人音乐的春天——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而写卟人民音乐,2013,08( 25):224-225.
[5]高慧萍浅议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13,08( 15):218-219
[6]陈立新.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J].安徽新戏,2014,09( 27):184-185
[7]王晓微型党课,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共同守望精神家园[J].宁波通讯,2011,10( 28):169-170
[8]张静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体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3( 25):54-55.
[9]王学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遗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11( 20):149-150.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办和第四监督指导组正确指导下,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呈现出组织领导到位,学习活动扎实、调研开展深入、大讨论热烈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提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检查分析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进而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要切实加强对分析检查工作的领导,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当好表率,只有我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过去的工作,敢于触及思想,不回避问题,才能保证分析总结的高质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要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带头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把问题找准,带头把解决问题的措施确定实。要坚持边分析总结边改,边查找问题边改,边评议边改,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先行先试重点工作,用实践项目的实施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突出中心,把握重点
以领导班子名义起草好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分析总结得是否“准”,是否“深”,决定着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只有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清楚,才能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提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至关重要。认真严肃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写好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负责,敢于问责。要严把发言材料质量关,做到“四不上会”即“问题找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与此同时,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一是集思广益,认真分析总结;二是实事求是通报分析总结情况;三是心平气和接受群众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