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2 09:43: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现状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0%左右,并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结构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虽然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的较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但是技术密集的、较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出口的比重也正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随着中小企业更好地掌握对外贸易的规律和趋势,逐步建立起外贸综合经营基础,大力增强对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幅度提高。
二、制约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因素
(一)制约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企业自身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出口的瓶颈。一般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即企业将自己的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散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内源融资获得。
2.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部分采用家族式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满足企业经营要求的统一性和行为的一致性,还能节约管理费用,在中小企业初创期具有很大的适用性,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家族式的管理体制逐渐显现出它的弊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着其管理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其出口规模的扩大。
3.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强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多采用“三来一补”,这使得企业只是发挥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忽视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即产品的市场研发与生产技术的改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品低,大多不具备品牌优势,而且企业间也具有很高的同构性,这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制约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客观因素
1.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政策体制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适应于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基本要求,对外贸易的体制障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根本性消除。但是,目前仍有不利于中小企业出口的地方。外贸进出口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对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从登记制手续上看仍然存在着不利于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地方。登记制的手续并不比审批制少,可以说基本上一样多,由于管理体制产生的高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削减。中小企业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往往具有品种多、规模小、计划性弱的特点,企业哪怕是为了不多的一点出口业务,也同样要跑多家政府管理部门,盖很多章,过去标准过严,手续繁杂,耗时费力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采取“挂靠经营”的方式进行对外贸易或跨国经营,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消极影响。
2.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在技术、信息等方面需要专业中介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中介组织是指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行业协会等等。目前我国的中介组织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总体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缓慢,且发展不平衡。第二,职能定位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清。第三,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第四,国家对中介组织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以上种种制约着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从而制约了中介机构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得中小企业在出口方面缺乏来自社会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持。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发展。
3.国际上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逐步加强,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大为削弱。但是许多表面与国际贸易规则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开始盛行。这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劳工标准、环境标准、技术标准等对进口产品实施贸易限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能进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出口商品以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大多技术含量、档次不高,而新贸易保护主义中对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的要求降低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优势,致使出口受到制约;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信息了解不准确,因此在应对措施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致频频受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三、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出口竞争力
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因此,中小企业应做到:第一,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二,提高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诚信体系建设,以良好的信誉立足于市场,赢得银行和市场的信赖。第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支持和信任,就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财务规章制度。
2.深化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进行治理机制改革,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冲破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合理实行分权。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者无法处理企业所有事务,此时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合理分权,采用合适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其次,企业应该建立标准的规章制度,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但是一定要有章可循。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企业领导者能对企业内部实行更有效的控制,尤其在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的形势下,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并且使企业经营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促使中小企业尽快成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和国际化经营需要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体。
3.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新、特、优产品获得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的接近市场和直接面对消费者,使产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对创新更具有适应性,大多数经营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而且中小企业管理层少,技术效益高。中小企业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数量在全国占有相当的比重,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新技术材料、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小企业要利用这些优势,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二)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1.政府为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
(1)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宏观协调指导。围绕中小企业的出口和国际化经营,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和贸易政策。将中小企业纳入我国整个国际化战略体系之中,做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转移。
(2)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精简外贸审批及登记程序,使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节省时间和费用,更快更好地抓住商机。
(3)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融资服务。完善金融体制,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金融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融资问题;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作用,对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信用担保;对办理中小企业出口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应给予政策上优惠和支持。
2.发挥行业协会及其他中介组织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同业竞争者的联合组织,它以维护协会成员的利益并实现行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价值理念,因此,行业协会可以较好地促进和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实现行业调控,为促进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支持。
参考文献
[1]罗鹏,刘英侠,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问题的几点对策[J],现代商业,2007,8.
1995年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框架稳定,测试内容比较科学地反映了学科的内容联系和基本规律,题型结构、赋分比例、试卷长度、最低书写量等项指标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全卷题量适中,除作文题外的31道试题中,难易题比例适当,从而保证了试卷总体难度的适宜和稳定。
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其测试目标明确,注重应用性,突出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特色,较好地处理了考查基础知识和考查各种能力——识记、理解、分析、应用、综合——的关系,考查语言和考查文学的关系,考查低层次能力和考查高层次能力的关系;并且创意设问角度新颖,表述平实、准确。干扰项设置巧妙、隐蔽,使多数题目拥有理想的区分度。应该说是一份较好的选拔性考试试题。
一、语基试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语基试题包括第一大题和第五大题,主要考查掌握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和现代汉语句子的表达能力。两题共42分,占总分的28%。在400份抽样试卷中,两题得分率分别为52.69%、45.62%,及格率为34.33%、31.5%。
1.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科考试说明》,兼顾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着眼于应用,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是第一大题的显著特点。11个小题,既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忽视字词基本技能训练的倾向亟待改变。第1小题考查内容包括容易混淆的多音多义字,如“拓”、“殷”、“屏”等;容易读错的字,如“畸形”的“畸”;容易写错的字,如“重叠”的“叠”。这类考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此题得分率低,为19%。再如考查成语使用的第4小题,虽然选项中的四个成语“无所不为”、“半斤八两”、“首当其冲”、“想入非非”,常见常用,学生并不陌生,但由于未能结合语境把握它们的确切含义和感彩,相当多的考生还是误选了错项。此题得分率极低,仅有4.33%。
第二,辨析病句的能力亟待提高。第7小题是辨析句子正误的。A、B项错在动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如“安排……问题”、“研制开发……新技术”。D项错在“演奏”、“演唱”之前缺少主语。应在“既无演奏,也无演唱”之前加主语“现代人”,使句意明确。上述错误,只要考生运用学过的语法知识对选项逐一加以分析并不难发现。然而,遗憾的是此题得分率不高,仅33%。看来识别句子正误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学生阅读视野亟须扩大。
第8、9、10各题考查学生古代文化常识和中外作家、作品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1小题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些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还是有部分考生不能得分。这反映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举办文学讲座或开设“名著介绍”、“古诗词鉴赏”等选修课,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2.第五大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无论是需要填出的名句,还是需要修改的便条,抑或需要依据资料续写的句子,都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考生按照要求完成了,且完成的好,说明他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强;反之,则说明他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差。
选填名句,五句中有三句[[1]、[2]、[5]]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考题不难、因此得分率高达78.5%,但也有少数考生该得的分得不到。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名句识记不牢,或对句意理解有误,因而随意填写,如把“不以乐乎”写成“不亦乐乎”、“不亦说乎”;把“不以规矩”写成“不依规矩”、“没有规矩”等。二是错别字造成失分。如写错“灵犀”的“犀”,把“规矩”写成“规距”,把“满招损”写成“满遭损”等。看来,中学的背诵训练要坚决反对不求甚解的学风,不懈地减少和消灭错别字,仍是中学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30和31题是以写作角度考查改错和造句能力的。第30题要求考生修改一张用词不得体的便条。此题创意新颖,要求提高。过去同类型题目只要求识别用词的正误,现在则不但要求识别,而且要求改正。有的考生因不能准确辨析,误将得体的词语反而改得不得体,如把“约”改为“请”,把“谈”改为“商议”;有的虽能找出不得体之处,却改得欠妥,如把“磋商”改为“告知”、“共商”;有的则不按照题意要求修改词语,而是改动句子,如把“现决定改期”改为“现不能去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反映了考生按要求修改不得体用词的能力较差。第31题的问题,以第2处续写居多。此处须按年份分段写清男性和女性职工的增长率,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妇女就业的增长率越来越高于男性”;而近70%的考生因审不清题意要求而不能得分。他们或只用百分率表述女性就业增长情况,而忽略男性,未作比较;或看不出年份分段的规律,概括不出“前七年”、“后七年”这样精炼的词语,所以只好照抄资料原文,内容表述虽然正确,却因字数大大超过而失分;也有的不是就女职工的增长率,用作比较的方法续写句子,而是就这种情况反映什么加以说明,结果与下文语意重复,不相连贯。当然,也有因数字的表述与书写不正确、不规范而失分的。凡此种种,都说明考生的现代汉语表达能力还有较大缺陷,这方面的训练亟待改善和加强。
二、现代文试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第四大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选材料既有科技短文,又有人文类读物。与往年不同的是,结构上有所调整。考查阅读科普类读物能力的第三大题,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放在第Ⅰ卷中;考查阅读人文类读物能力的第四大题,则仍归属于第Ⅱ卷。
现代文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词语、把握文中关键语句、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划分段内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中心等能力。从选材内容和设题来看,科技短文难度与去年持平,人文类读物难度则有所下降。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在400份抽样试卷中,第三大题得分率为62.53%,及格率为56.33%;第四大题得分率为21.1%,及格率则为零。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乏整体把握文意、概括全文主旨的能力。
第三大题第23题让考生选择标题的正误,实际上是考查学生提炼概括主题的能力。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通观全文,使用的大多是“可能”、“如果”这样一些带有推测、假设性的词语,最后的结论也是未知的,不明确的。那么,制作标题时,就只能采用未肯定语气,而不宜采用肯定语气。此题难度并不大,但得分率仅有34.6%。这说明学生还缺乏总结文章大意的能力,应引起今后教学的注意。
2.缺乏清晰周严的理性思辨能力和准确简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大题从总体来看,不偏不怪,难度适宜,但成绩偏低,第25、26、27、28各题得分率分别为14.96%、18%、4.17%、16.92%。
第25题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并且规定每条超出8个字,该条不给分。大部分考生都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但有的不全用自己的话去加以概括,而是照抄原文,答成“把内容装进头脑”、“意在模仿程式腔调”、“守着利禄主义”;有的虽然用的是自己的话,但概括的内容不准确、不全面,如答成“死记硬背不讲效果”、“一味模仿不讲实用”、“追求功名无益社会”;有的则概括的内容不具体,含糊不清,意思不明,如“读书不管有用没用”、“学古文不管有无效果”、“目标狭隘无益社会”等等,从而造成该题严重的失分。
第26题要求考生参照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方式(因果句式),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考生答题首先要分清两种错误的不同范畴。第一点错误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第二点错误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的认识,有的考生对二者认识模糊、混淆在一起,答成“把语文课看成传授知识,不把语文当成学习工具”;有的考生虽然知道第一点错误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但对错误的具体内容却不了然,答成“没有清楚认识语文的性质,以为语文教学便是承袭旧式教育那一套”。还有的考生意识不到第一种错误认识中包含着因果关系,因而回答时或者只有因、没有果;或者只有果,没有因。更为普遍的是,在表达“语文是工具”的判断时,认识不周严,丢掉了“人生日用”和“不可缺少”两个限制性短语,表达自然不准确不全面了。
第27题得分率特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前提”的实质认识不清所致。许多考生根本不清楚“前提”实际上说的是关于语文教学任务方面的错误认识,却把由于这种错误认识而带来的后果和表现形态(“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当成错误认识本身来回答,自然不能得分;还有少数考生到第二自然段中去胡乱寻找答案,所答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第28题选择属于“不教”的项,许多考生习惯于从提供的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而第四自然段又没有对此作具体说明,因而便从教师作用的角度去思考,误把“不教”理解为教师主要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从而选择了六项中的"A、C",而未选择正确项"B、E",结果造成严重的失分。
上述情况表明,相当多的考生尚缺乏应有的清晰、周严的理性思辨能力和准确、简炼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鉴于此,今后的阅读教学和现代文复习,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精要的练习并进行严格的训练。只有这样,阅读能力方可逐步养成,测试成绩方能有望提高。
三、文言文试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大题主要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试题材料节选自唐代魏征等撰写的《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一文。测试内容涵盖了辨析字义词义,判断句意正确与否,区别文言实词、虚词,归纳同一内容的句组,总结全文基本思想等各个方面,达到了命题者全面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总体水平的设计意图。没有偏题、怪题和难度过大的题。试题所选材料难易程度更加切近高中毕业生的实际水平,思想内容也更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从测试结果来看,在400份抽样试卷中,得分率为47.98%,及格率为29.67%,区分度较好。这些都是应予肯定的。
但是,第二大题也存在某些失误,这就是对所选材料的版本依据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取舍个别字词时缺乏斟酌。如“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中的“如”,《北史》作“知”。显然,《北史》是正确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正因为我是“汝家妇”,才“知汝先君”乃“忠勤之士”。而《隋书》作“如”,则造成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脱节,使语意不能贯通。由此推断,“如”当为“知”之传抄笔误。
第二大题从考查内容来看,可分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包括12、13、14小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辨析常用实词词义的能力。
第12小题要求学生分辨多义字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正确含义。“致”字虽有多种含义,但在“岂汝身致之邪”这句话中,它的正确含义是“达到”、“求得”而非“导致”。第13小题还是考查学生理解多义字的能力,同时兼及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两个“勤”字的意思都是“尽力”“出力”,虽然“尽力”的对象不同,一是为国、一是为己。两个“徇”字都是“殉”的通假字,意思都是“献身”“牺牲”。“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中的“徇”,是说把一生献给国家,尚未死亡;“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是说已经为国捐躯了。两者虽然表达的时间不同,但字的含义却是相同的。考生如果理解不了这点,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此题的得分率只有8.67%,说明考生把两个“徇”字理解成了不同含义。第14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夜分”一词在初中教材《三峡》一文中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且有注释,却有半数以上的考生作了错误的选择。这说明考生复习时看注释少,有的甚至甩开课本,干脆以“资料”代替课本,陷入题海,误入歧途。
第二方面(包括15、16、17、18小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句意的能力。考生只有基本读懂全文,明确这段古文的主旨,才能分别理解各小题语句的含义,进行正确的选项。
第15、17题既考查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型,又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第15题的难点是“故”的正确含义。“故”在此句中是“仍旧”、“依然”的意思,与“犹”相同,而非“所以”。这种用法在高中文言文教材中曾经出现,如:“……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第17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区分“若”是假设连词还是人称代词。这两题的得分率分别为60%和35%。第16题难度较大,既考查学生能否分辨多义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又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妄”有“狂妄”、“胡乱”多种意思,但结合语境来看,只有释为“胡乱”才更切合文意。“何由”是介宾结构,宾语前置。考生只有明了上述两点,才能作出正确选择。第18题实际上为多项选择题。考生只有从总体上把握这段古文的思想,才能作出正确的归类、选择。此题难度不大,得分率为75%。
第三方面(19小题)考查学生对全文文意的整体理解,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与去年同题相比,难度大大降低。考生只要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断,就能进行正确的选项。郑母教子时,儿子并非“年幼的孤儿”;郑母教子的目的也并非要其“继之以死”或“散赡六姻”。依此,可先后排除ABD三项,那么正确地叙述文意非C莫属。因为只有C项才符合郑母教子的初衷、要求和目的。但此题得分率并不高,为41%,表明考生整体理解文意的能力还较差。
这个大题占全卷总分的13.3%,在400份抽样试卷中,得分率为47.98%,及格率为29.67%。这启示我们,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看注释,并注意通过课文这个“例子”,积累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古汉语特殊句式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转化,达到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目的。
四、作文试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今年的作文试题采用了提供材料、一村两用、大小搭配的命题样式。考生只有读懂提供的寓言诗《鸟的评说》,了解寓言诗言浅意深、言近旨远的文体特点,准确理解与正确把握该诗的深刻寓意,才能完成好32、33两题,写出切合题意要求的对话片断和议论文章。
1.今年的写作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目的明确,考查全面。
今年的作文分大小两个题目,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和说理议论能力。考生要完成好这样的题目,除表达能力之外,尚需具备诸多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把握对话方式的基本要求。这和去年的命题相对强调考查记叙能力相比,更显示出综合考查的特点。
第二,设计精巧,限而不死。
如前所述,今年的作文试题采用了提供同一材料,大小两题搭配的形式。这样的好处是:减少阅读量,避免完全“另起炉灶”;两文有一定联系,思维转换不太突然。它的限制性,使考生事先准备的范文失去“用武之地”,增加了作文测试的信度,它的灵活性,又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思考的余地,可使他们一展自己的写作才华。这样的设计意图和命题意向是完全应该予以肯定并受到广大教师欢迎的。
第三,切合实际,有利教学。
第32题要求中涉及的对话、想象和寓言知识,都是考生熟悉的。初中阶段学过童话寓言单元,学过有关寓言的文体知识以及王梓坤的《想象的作用》;高中阶段又学过属于写作专项训练内容的知识短文《联想和想象》。另外,考题提供的材料中涉及的麻雀、燕子等鸟类,也应是学生所常见和熟悉的。写自己了解和熟悉的东西,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第33题要求写的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反复学习并经常强化训练的一种文体;而对事物作辩证而全面的分析更是政治课哲学观点的一个基本内容和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起码的思维品质。这样的作文命题是切合学生实际的,也是有利于中学教师依据教材进行稳定而有序的教学的。
2.考生答卷优秀率降低,区分度不大。
第六大题共60分,集中在36-41分的占55%,而达到48-60和42-47分数段的试卷,分别占0.5%和15.75%。这反映出今年的写作考查优秀率降低,区分度不大。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1)考生应该具有的写作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欠缺。前文谈到,考生要写好这两篇作文,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果某一方面欠缺,则可能使整篇文章逊色。比如第32题要求考生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运用对话方式叙写一个片断。有的考生由于阅读能力差,写出的对话片断背离原材料,专写鸟互相褒扬;由于缺乏想象力,有的考生只能简单照搬原文拼凑一番了事。完成第33题,若缺少阅读理解能力,则把握不住材料的主旨;若欠缺表述能力,虽能把握原材料主旨也难以尽如人意。大部分考生由于不同程度地欠缺某一方面的能力,因而造成今年作文一类卷比例只有0.5%的缺憾。
(2)考生生活面狭窄,远离自然,缺乏应有的观察力。原材料所提供的七种飞禽,应该是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而从抽样的100份试卷来看,就大多数考生选的麻雀和燕子而言,也有一些不符合鸟的特性的描写。如把燕子“怕冷”的原因归为“衔柴”做窝;写麻雀在地上觅食,不说“跳来跳去”,而说“走来走去”,等等。由于缺乏观察,对鸟的描写,确切生动传神的极少,多数考生只能以“漂亮的羽毛”、“悦耳的歌喉”等概括性的词语来代替,失之于雷同、呆板。
(3)考生学习带有程式化倾向。第33题中,约有半数以上的考生总要主观任意拔高作文的思想高度。如论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总要牵强附会地和改革开放、反腐倡廉、张鸣歧、孔繁森等联系起来,似乎只有这样写才能增强文章的思想意义,才算联系生活实际。这些情况说明,考生错误地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只有和重大事件或当前宣传工作的中心、重点联系起来,才符合作文要求。至于文意流畅与否、行文有无枝蔓,则全然不顾。
关键词:学校德育;市场经济;问题;对策
一、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困境
(一)道德评价失范
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体制并存,新旧观念自然也会相互冲击。人们在对传统的道德思想、道德文化进行重新认识的同时,并没有及时建立起全新的道德体系。一个时期以来,道德规范、准则出现模糊,甚至多元化,缺少统一、明确、公认的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使评价变得模棱两可,导致了价值取向的混乱。特别是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趋向,不断诱发种种错误的思想行为。例如,诱使人们唯利是图,甚至一切向钱看,损人利己、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二)道德虚无主义悄然滋生
道德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道德的主张,它认为,“任何证明或批评道德判断的可能性都不存在,理由是道德不过是寻找自我利益的借口。”每当社会处于急剧转变的时期,都会有道德虚无主义的声音响起。原因是,社会的剧变必定带来伦理秩序和道德生活的混乱,道德的外在约束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而人们的利己之心也就彼消此长,如此一来,不择手段、巧取豪夺会成为社会的常态。而当今社会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正是道德虚无主义出现的信号。
(三)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社会道德的控制机制手段有两种:一种来自外部的,来源于周围环境的道德氛围及公众舆论的压力;一种来自内部,以社会成员的道德良知或羞耻感、荣誉感、责任感来规范其行为。如果有人违背群体公认的道德准则并受到周围公众一致的鄙视、谴责和排斥,就对其构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此便成为一种威慑力,制约人们的行为循规蹈矩。在较为封闭的、文化高度认同的环境中,这种压力甚至能达到宁可受法纪处罚,也不愿受公众“制裁”的程度。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道德外部控制所依赖的社会道德环境已发生变化,道德观念已成多元共生状态,失去了昔日在传统的封闭社会中道德舆论的一统性和控制能量的“聚焦”态势。而且社会成员本身的道德意识也发生了变化,道德观由绝对趋于相对,道德思维由一元趋于多元,道德接受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对常规的道德控制的反应也相对疲弱,不容易产生效果。
二、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学校价值一元化的冲突
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家庭教育、大众媒体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活动,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过去,我们社会强调的绝对的、唯一的道德规范与价值标准,以相对强制、对抗的态度压抑社会中与主流价值相悖的部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影响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处在同质的状态,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现实生活中,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化,它要求个体具有自主自强意识,要求个人奋斗、个人努力、追求自我成功和自我实现,要求社会公平竞争意识、效率效益意识等等,从根本上破坏了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的这种不同寻常的和谐统一,二者有时是融合的、互补的,有时则是冲突的排斥的。其中社会多元价值观中功利型的价值观和学校的道义型价值观就是两个有突出矛盾的价值观。这种矛盾的出现往往使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如果没有及时的、正确而理智的指导,学生很难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德育便会因此失去原有的价值而流于形式。
(二)德育工作对新时期的教育表现不适应
德育工作满足于大方向的说教,忽视细微之处的培养;满足于外部行为的塑造,忽视内化。具体的表现为:不太关注学生的道德需要状况,致使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既不是出于学生的德性需求,也不适合学生的德性层次、与学生的生命缺乏深刻的联系,而学生只是采取应付、表演的态度,不能真心实意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中。这种对细微之处及内化的忽视将会导致德育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什么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表演、宣传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与他的活动之间被人为地造成“错位”,结果,德育非但不能发展学生,反而在折腾学生。
(三)德育工作者只满足于教育,忽视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
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特点,决定了思想教育过程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我们的教育者不自觉地扮演了“教头”的角色,满足于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使学生无批判地接受某种固定的道德价值,从而达到束缚学生思想的目的,却很少通过互动、对话、交流、沟通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拓展、改造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他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自我构建。
(四)注重发挥德育的制约功能,忽视享用功能的发挥
在学校德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强调的是德育的制约功能,重视的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和限制,而忽略了德育的精神享用功能。德育的享用功能,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促使他自觉通过德育形成的一定的思想品德。正如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德是如此的感人,以至于如果早晨明白了仁义的道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心满意足。他把对道德的学习和实践看成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鲁洁教授也特别提倡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精神享用价值。她认为德育作为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其更深层的价值表现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德性的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三、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更新和端正德育观念
在合理的目标指导下,把什么确定为德育的重点,是德育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曾维菊提出:“德育的重点应把握底线伦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底线,我们可以认为是:利己但不损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应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因此,我们在尊重利己这一生命本性的同时,不应该忘记道德的约束。
(二)德育目标要遵循德育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主流文化对德育的理想定位居高不下,德育定位曾出现“高、大、空、远”的现象,忽视了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不分阶段和对象,都以最高德育目标作为德育要求,缺乏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育引导,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理想与现实脱节使高校德育几乎失效。可以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了”。德育实效性的充分发挥,最根本的是要遵循德育自身的规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并贯穿于德育过程之中。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体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提高的动态过程,同时也必须使德育具有可能性、可行性、阶段性、层次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提出的教育要求要科学适度,要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与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相吻合。以高校的德育目标为例,可以分三个层面来确立:第一层面是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日常规范。这是要求大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人的道德伦理底线。第二层面是模范公民的道德规范,身为同时经历着人类优秀道德与文化的洗礼的大学生,诚实、守信、勤奋、进取应该成为他们道德上追求的目标,理应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执行者。第三层面是道德的最高理想。
(三)德育方法要从单纯灌输转向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道德判断和道德的选择能力上
苏霍姆林斯基把品德教育中的空洞说教看作一种“毒素”,只能培养出口是心非的人。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是人的各种能力中最重要、也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德育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使其积极参与自身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创造条件,运用各种形式,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培养他们具有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面对道德情境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以及积极践行道德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
(四)培养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使他们成为德育的传播者和实施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管教育方针定的如何好,也不管校长有哪些规定,学生的情况最后还是取决于教师。”教育家加里宁也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个体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高校应下大力气建设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德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探索德育新模式、实践新方法的关键。一方面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他们乐于并安心从事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他们自身人格,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开创高校德育的新局面。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环境资源,是学校德育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社会亚文化环境系统,不可避免地受着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21世纪的今天,处于大众化阶段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创新性、先锋性、兼容性、个性化与民主化”的特点。加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更要根据时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要求,将德育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文化活动中,应尽量体现当代校园文化的特点。同时,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要注重宏观文化群体建设,即校园校风建设,还要注重学生、微观主体文化群体建设,如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根据平等、理解、信任、互爱和互助等原则,建立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RoutledgeEncyclopediaPhilosophy,Routledg,LondonandNewYork,1998
[2]刘次林.德育:内外互化,人己互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鲁洁.试论教育之个体享用[J]教育研究,1994(6)
[4][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赵志毅,等.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6]曾维菊.底线伦理:学校德育的重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论文摘要:有效的销售团队的薪酬管理,对于激励企业销售队伍有效地执行其销售职能,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众多企业由于销售队伍薪酬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企业必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改善销售团队薪酬设计,把企业的短期销售行为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弹性的销售人员薪酬制度,制定有效的薪酬体系,使整个销售团队的效益最大化。
一、导言
在市场经济已经深人人心的今天,哪个企业抓住了市场,哪个企业就是市场的胜者。企业能否抓住市场,归根结底需要一批精明能干的销售人员有效地开拓市场。这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企业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销售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对销售队伍进行有效的激励,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当前销售队伍管理中当前众多企业存在的薪酬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当前企业在销售团队薪酬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问题
有效的销售团队的薪酬管理,对于激励企业销售队伍有效地执行其销售职能,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众多企业在销售队伍的薪酬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长期的整体的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这不得不引起广大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一)薪酬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销售人员过分看重短期的销售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目标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一般来说,对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通常有如下五种方式,即固定工资、固定工资+奖金、固定工资+业务提成、基本工资+业务提成+奖金、单纯的高提成。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眼中,销售人员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在短期内使公司的销售额达到最大化,尽可能获得高的市场份额。因此,在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上,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固定工资+业务提成的做法,通常是采用很低的固定工资,而采用高的提成的方式。
不可否认,这样一种薪酬体制,对于迅速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很低的固定工资,使销售人员对公司缺乏归属感。销售人员为了获得高的收人,就拼命地以提高自己的销售额为其工作的最重要目标。因此,在这种薪酬制度的激励下,销售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往往会引发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在:销售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额而在私底下给经销商予以折扣优惠,向公司隐瞒经销商的信用问题而大量向经销商压货,采用短期的促销行为。
由于销售人员是公司和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公司市场信息的重要来源,销售人员提供的市场信息往往会改变公司的营销政策,因此,如果销售人员一切以提高其自己的销售额为目标的话,就有可能导致销售人员为了争取到合乎其自己利益的政策而提供一些引导公司作出政策调整的信息。例如,在实际销售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销售部门的人员努力劝说公司负责价格制定的人员“把价格降低”,并提供许多似是而非的市场情报,如“竞争对手都降价了,我们如果不跟上就卖不动了”。尽管促销手段很多,但是,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是最省力的途径,通过降低价格带来销量的上升可以直接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由于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导致销售人员仅仅是站在企业的短期目标上做文章,而严重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固定的薪酬制度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个稳定的薪酬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企业的薪酬制度。但是,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市场的快速变化,不仅仅包括行业环境的变化,也包括公司自身的变化,整个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本价格变化,等等。如果说,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来说,对于市场的变化还不是很敏感的话,那么,接触市场的一线的销售人员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是感受最为深刻的了。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对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往往是“一设了事”,一旦固定下来就很难更改,缺乏变动的机制,有的变动也是仅仅随着物价的变动而做微调,这是不科学的做法。然而,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是不同的,销售人员直面的环境也在快速变化。一个刚刚开拓的市场和一个成熟的市场对于销售人员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现实中,不少企业给予在一个刚刚开拓的市场的销售人员的薪酬和给予一个在市场成熟地区的销售人员的薪酬是一样的,这就很难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同样的激励方式对于不同的市场状况下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个成熟的市场,由于市场成熟,销售人员的工作相对比较固定,因此,不需要很高的提成刺激就可以把业绩做上去,但是,如果一个市场才刚刚开始,如果没有高的提成,则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很难取得激励作用的。所以,妄图用一个薪酬政策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三)过分强调对销售人员的个人的激励而忽视对整个销售团队的整体激励
在很多企业,企业对销售员工的收人很大部分来自他个人的业绩。在低固定工资、·高提成的薪酬制度下,销售人员所要做好的就是使个人的销售额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不论他所在的团队的表现如何。
但是,一个公司的行为不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在任何一个销售团队,不同的销售人员是可以通过优势互补从而使整个团队获得更高的业绩的。一个团结合作的销售团队所能创造的业绩,往往比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销售团队的业绩会好得多。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是鼓励整个销售团队合作创造业绩的企业,而不是某个人能创造业绩的企业。但是,在低固定工资+高提成的薪酬制度下,薪酬体制激励的着眼点仅仅是销售人员的个人表现,而忽略了整个团队的表现,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突出销售人员的业绩,对那些表现非常突出的销售人员大加奖励,而对于另外一些业绩一般的销售人员毫不在意。这样的一种做法很容易导致整个销售团队的冲突,最终的结果是影响整个公司销售目标的实现。
三、解决企业销售团队薪酬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很多企业的薪酬体系并不合理,导致了销售人员片面地追求短期的销售额而忽视了公司的长远目标,固定的薪酬制度导致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过分地强调销售人员个人的激励而忽视整个销售团队的整体激励。因此。要解决企业在销售团队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纳人到销售队伍的薪酬设计上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之所以导致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是因为企业在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使用简单的基本工资+业务提成的薪酬方式往往造成销售人员片面追求个人的短期的高销售额。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短期的激励方式,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纳入到销售队伍的薪酬设计上来。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理论上,关于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采用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or Inden,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方法,它是对公司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因素的归来和提炼,建立对部门和个人工作目标起导向作用的引导指标体系。运用KPI的绩效考核方式,把企业的长远的发展目标纳入到销售队伍的薪酬设计上来,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一般来说,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能够体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指标是企业的利润而不是企业的销售额,是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满意度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知名度。因此,在设计销售队伍的KPI时,必须把产品的利润率和产品的满意度纳人到销售人员KPI中,从而把企业的长远目标和销售人员的结合起来。
(二)建立弹性的销售人员薪酬制度
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薪酬制度的设计上,特别是针对销售一线人员建立弹性的薪酬制度。上面已经提到,由于不同的市场地区,不同的市场状况,相同的薪酬制度对于销售人员的影响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对于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市场环境采用不同的薪酬制度。
在刚刚开发的市场,由于市场开发难度大,比较高的基本工资+高的提成是必须的。由于市场开发难度大,高的基本工资能够保证销售人员在市场开发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能保证比较高的生活水平,这样就能吸引销售人员主动开发这些市场,从而保证在这些市场有足够的“兵力”。同样道理,由于这些市场开发难度大,高的提成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刺激销售人员尽快地开发这些市场的关键因素。因此,总体来说,在市场开发初期,尽可能优厚的销售人员薪酬制度是非常关键的。
而在成熟的市场,由于市场已经成熟,销售人员基本上拥有一定的客户来源,因此,这时候销售人员的收人即使不用高的基本工资都可以有稳定的收人,因此,企业在做薪酬设计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较低的基本工资+提成的方式进行。尽管在这种市场,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比较低,但是由于市场开发的难度相对较低,因此依然是可以达到企业的销售目标的。由此可见,在快速变化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薪酬体系必须符合市场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制定有效的薪酬体系,使整个销售团队的效益最大化
一个团结合作的销售团队所带来的企业的收益往往要比销售团队中的某个人的业绩好更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对销售队伍进行薪酬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整个销售团队的业绩最大化,而不是销售队伍中某个人的业绩最大化。要达到这个目标,把个人的收人和个人所在销售团队的收人结合起来。要达到上述目的,以下的两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按照原来基本工资+提成的方式计算个人的“表面收人”,然后从中抽取一定的比例(如:巧%)作为团队共同分割的收人。团体共同分割的收人由销售队伍全体成员平均分配。这样,个人实际上获得的工资为:“表面收人”一抽取出的被共同分割的收人+按平均分配得到的收人。这样做的效果是激励销售团队中的成员在销售的过程中帮助其他成员达到更高的销售额。由于销售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各有优劣,因此,通过这种薪酬制度的设计可以鼓励销售人员团结合作,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另一种鼓励团队合作的办法是设立团队合作的相关奖励,通过物质的和精神上的鼓励,促使整个销售团队相互合作,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普通高中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以展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为出发点,以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所学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向,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容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变化所带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一、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新课标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很多高中的体育老师没能从传统的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硬性传授的教学理念上改变过来,体育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错误观念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上,如部分高中体育教师认为其才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忽视高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略学生个性与身体的全面发展。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对“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置若罔闻,没有正确确立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体育教学理念。
(二)对学生缺乏体育情感培养
普通高中开设体育课程,主要的目的不仅是完成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使高中生通过对体育的学习、了解、认识,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高中生即将离开学校、离开教师,走向成人社会,如果不能在高中阶段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那么到了激烈的成人社会,其身心健康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然而,在实践中,部分高中体育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体的训练上,而忽略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部分高中学校忽视学生个人兴趣,实施强制性体育项目教学,这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高运动兴趣相悖。
(三)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
新课程标准推行了若干年,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时期遗留下来的落后体制仍在沿用,如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努力及进步的肯定;重视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以相同的标准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主观努力的程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如对于较为肥胖的学生,其跑步成绩无法达到及格标准,但是其已经尽最大的努力获得高分,如果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忽视该学生的努力而定为不及格,则无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畏惧体育及厌倦体育的情绪。
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其对体育的求知欲。要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改变将体育教学作为“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其次,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尽量选择切合生活实际,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不同体育兴趣爱好,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再次,增加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体育教学的任务,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掌握运动的基本理论,在实践课中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最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小型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有效转变学生厌倦体育锻炼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可以从学生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语言作为基本培训对象的特殊学科,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因素,激发高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会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厌倦。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首先,要把教材简易化,使高中生感觉到理论知识易学,并将其逐步深化。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爱上体育课,这对不合群和内向的学生能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其次,通过设疑启发学生,以提问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静态转入动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及提高。
(三)建立健全体育评价机制
构建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要转变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倾向。评价不仅要考虑体育教学近期的显性效应,更要注重远期的隐性效应。基于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中过分强调识识别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对鼓励学生学习的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高中体育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关键词:高中;德育;问题;对策;
第一,学校对问题学生的处理过于简单粗暴。动辄“开除学籍”,“处分”,“留校察看”,触及灵魂的说服教育少,“严惩不怠,以儆效尤”者多。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出错犯错在所难免。再者,学校是教育机关,不是机关,对问题学生应该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
第二,代课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似乎德育完全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当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硬派。而且,班主任工作压力太大,学校对班级管理实行量化积分,打分排队,落在后面的班级,其班主任要被扣奖金或受批评,所以挫伤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三,个别教师本身素质低下,不能为人师表。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上每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更严。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试想:有些教师打麻将熬通宵,有些教师衣着邋遢或暴露,有的教师辱骂或殴打学生,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仪表整洁,举止文明,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四,学生有权给老师打分,提意见,老师不敢“得罪”学生。当前好多学校定期在学生中搞问卷调查,以此作为对教师评职称或聘任的依据之一。有些素质低下的学生,借此机会对老师进行打击报复,这也是老师不敢大胆管理学生的原因之一。好多老师感叹:“学生是上帝,千万别得罪。”
以上是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肤浅的看法,难免失之偏颇。当今的社会是个“万花筒”,充满了种种诱惑,学生从各种日益发达的媒体上,很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歪风邪气,难免不受污染。这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验与挑战。这就意味着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我认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几个方面,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体育竞赛活动。高中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表现欲强,一味地压坏板凳学习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学校应正视学生的这些特点,成立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组织文艺表演,让学生尽情施展才华,以调节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只要掌握好“度”,这些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可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
第二,组织,引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道德观察,法治报道等电视节目。这类节目不仅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加对社会的了解,而且能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关心天下事的责任意识。这不是课堂上干巴巴的说教能达到的效果。收看完毕,还可指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写观后感,并对本校发生的违纪事件发表意见。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安全问题策略
引言:随着万维网wWw的发展,Internet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科研、经济、贸易、政府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新鲜词汇也不再新鲜。网络技术在极大方便人民生产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的同时,其隐藏的安全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基于TCP/IP架构的计算机网络是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这给黑客攻击和人侵敞开了大门。传统的病毒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加快其传播速度,各种针对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漏洞的新型攻击方法也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就日益成为一个函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常见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具有大跨度、分布式、无边界等特征,为黑客攻击网络提供了方便。加上行为主体身份的隐匿性和网络信息的隐蔽性,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恶意攻击肆意妄为,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①利用操作系统的某些服务开放的端口发动攻击。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中边界条件、函数拾针等方面设计不当或缺乏限制,因而造成地址空间错误的一种漏洞。如利用软件系统中对某种特定类型的报文或请求没有处理,导致软件遇到这种类型的报文时运行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软件崩溃甚至系统崩溃。比较典型的如OOB攻击,通过向Windows系统TCP端口139发送随机数来攻击操作系统,从而让中央处理器(CPU)一直处于繁忙状态。②以传输协议为途径发动攻击。攻击者利用一些传输协议在其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攻击,通过恶意地请求资源导致服务超载,造成目标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瘫痪。比较典型的例子为利用TCP/IP协议中的“三次握手”的漏洞发动SYNFlood攻击。或者,发送大量的垃圾数据包耗尽接收端资源导致系统瘫痪,典型的攻击方法如ICMPF1ood}ConnectionFloa等。③采用伪装技术发动攻击。例如通过伪造IP地址、路由条目、DNS解析地址,使受攻击的服务器无法辨别这些请求或无法正常响应这些请求,从而造成缓冲区阻塞或死机;或者,通过将局域网中的某台机器IP地址设置为网关地址,导致网络中数据包无法正常转发而使某一网段瘫痪。④通过木马病毒进行人侵攻击。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一旦被成功植人到目标主机中,用户的主机就被黑客完全控制,成为黑客的超级用户。木马程序可以被用来收集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如口令、帐号、密码等,对用户的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⑤利用扫描或者Sniffer(嗅探器)作为工具进行信息窥探。扫描,是指针对系统漏洞,对系统和网络的遍历搜寻行为。由于漏洞普遍存在,扫描手段往往会被恶意使用和隐蔽使用,探测他人主机的有用信息,为进一步恶意攻击做准备。而嗅探器(sni$}er)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目的地为其它计算机的数报文的一种技术。网络嗅探器通过被动地监听网络通信、分析数据来非法获得用户名、口令等重要信息,它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来自其被动性和非干扰性,使得网络嗅探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让网络信息泄密变得不容易被用户发现。
2.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常用策略
2.1对孟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为了防止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被人恶意窃听修改,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使数据成为密文。如果没有密钥,即使是数据被别人窃取也无法将之还原为原数据,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方法来解决。对称加密体制就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的机制,常用的算法为DES算法,ISO将之作为数据加密标准。而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每个用户保存一个公开的密钥和秘密密钥。公开密钥用于加密密钥而秘密密钥则需要用户自己保密,用于解密密钥。具体采取那种加密方式应根据需求而定。
2.2采用病毒防护技术
包括:①未知病毒查杀技术。未知病毒技术是继虚拟执行技术后的又一大技术突破,它结合了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未知病毒的准确查杀。②智能引擎技术。智能引擎技术发展了特征码扫描法的优点,改进了其弊端,使得病毒扫描速度不随病毒库的增大而减慢。③压缩智能还原技术。它可以对压缩或打包文件在内存中还原,从而使得病毒完全暴露出来。④病毒免疫技术。病毒免疫技术一直是反病毒专家研究的热点,它通过加强自主访问控制和设置磁盘禁写保护区来实现病毒免疫的基本构想。⑤嵌人式杀毒技术。它是对病毒经常攻击的应用程序或对象提供重点保护的技术,它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提供的内部接口来实现。它对使用频度高、使用范围广的主要的应用软件提供被动式的防护。如对MS一Office,Outlook,IE,Winzip,NetAnt等应用软件进行被动式杀毒。
2.3运用入俊检测技术
人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人侵检测系统的应用,能使在人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人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人侵攻击。在人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人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人侵攻击后,收集人侵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人知识库内,以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
根据采用的检测技术,人侵检测系统被分为误用检测(MisuseDetec-lion)和异常检测(AnomalyDetection)两大类。误用检测根据事先定义的人侵模式库,人侵模式描述了人侵行为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关系,检测时通过将收集到的信息与人侵模式进行匹配来判断是否有人侵行为。它的人侵检测性能取决于模式库的完整性。它不能检测模式库中没有的新入侵行为或者变体,漏报率较高。而异常检测技术则是通过提取审计踪迹(如网络流量、日志文件)中的特征数据来描述用户行为,建立典型网络活动的轮廓模型用于检测。检测时将当前行为模式与轮廓模型相比较,如果两者的偏离程度超过一个确定的闽值则判定为人侵。比较典型的异常检测技术有统计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等。二者各有优缺点:误用检测技术一般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已知的攻击行为并能确定具体的攻击,具有低的误报率,但面对新的攻击行为确无能为力,漏报率高;而异常检测技术具有发现新的攻击行为的能力,漏报率低,但其以高的误报率为代价并不能确定具体的攻击行为。现在的人侵检测技术朝着综合化、协同式和分布式方向发展,如NIDES,EMER-ALD,Haystack都为误用与异常检测的综合系统,其中用误用检测技术检测已知的人侵行为,而异常检测系统检测未知的人侵行为。
2.4利用网络防火墙和防毒墙技术
关键词: 研究生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改进对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衡量教学水平,从而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
1.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1.1论文选题方面。这是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选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题对文一半”。有些学生选题太大或者太偏,超出自己现有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无力完成。有些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缺少研究的前瞻性。还有的学生选题脱离专业,没有体现出本专业学科的特点,从而失去研究的价值。
1.2论文内容方面。论文的内容就是要回答“我的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前就要对全篇文章进行构思,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许多学生平时素材准备不足,没有怎么认真构思就匆匆动手撰写,文章的素材也是东拼西凑,缺乏论证的整体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论文的语言不够通顺,语法错误较多,语言论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影响到发表的价值和意义。
1.3研究方法和和路径方面。目前,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些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1.4论文写作规范方面。论文的规范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论文写作规范包括论文排版和参考文献等很多方面。论文规范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论文排版不整齐,这种错误在论文目录和正文都有体现;参考文献的标注和格式五花八门;论文章节的编排混乱,缺乏条理。
2.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2.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的课题;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
2.2注重素材积累和资料收集。研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学术论文和专著,从中学习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贝和复印。在研读资料的同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体会。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标明每条信息和观点的出处,以便以后将其融入正式的论文中。特别是要标明并区分研读文献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的内容,以便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文献资料的引用规范。
2.3广泛阅读各类专著和学术论文,学习研究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习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2.4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培养。为了规范学术研究,教育部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中就应该树立学术规范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学校要开设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规范课,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研究生导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并在论文写作中自觉遵守。
3.结语
论文写作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在本科阶段缺少足够的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研究生论文写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要引起广大论文指导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只要对研究生加强指导,严加要求,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就一定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
[2]唐晴,彭强.高校研究生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