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2 09:43: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在今天信息化的发展中,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节省库房空间和档案装具, 保护馆藏历史档案, 节约人、财、物力,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档案信息是以档案为物质存在形式的信息, 是文献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有一般文献信息的特征, 又有不同于其他文献信息的特征。[1]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壮大,信息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其档案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此也使相关工作方便、便捷了很多。现在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试题数据库、教学管理软件建设等等。比如,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能效地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教学管理提供服务,为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提供网络资源依据和凭证,减少评估工作对纸质材料的依赖,实现教学评估工作的高效工作。不仅使学校和教师及时便捷的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也使学生能够及时查询到自己的相关信息。

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与高职院校及比较好的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程度,还存在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建设的标准较低,管理人员素质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重要的需要资金,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中职学校虽然在档案工作方面制定了许多标准。首先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容量比较大的服务器、电脑,还要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以及局域网,不仅要具备硬件条件,同时也要对专门用于档案管理的软件进行开发,对网络进行维护与管理,这些工作都要花费大量的费用。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机构没有配备足额的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硬件建设。

其次可以说遗留问题较多。比如图书馆的档案种类繁多,有来自上级的文件、本单位的各种会议记录、教学部门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等。由于种类多,在落实管理责任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了互相“推诿”的现象,造成部分档案出现“无人管”,或者“管理不善”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常遇到的问题。

(二)档案信息化水平低下,开发利用还不足

现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下,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一是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很难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收集到的是纸质资料,甚至有的资料是经过不断的催促才敷衍了事的上交。其次开发利用的空间还不足,目前的档案信息化还只能说是一个初步的发展,还没有做到全面的信息化,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还局限于各自的管理部门,尤其像教务科与教学科两个部门的很多工作难以明确,很难做到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比较差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数量也比较少,大部分年长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会使用计算机对相关档案进行管理工作。而且学校也没有专门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维护、对程序进行不断的研发设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效率,对有效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达不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二、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投入,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首先,学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下,按照学校和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努力争取相关吸进的支持,使资金上的困境得到解决,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对资金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比如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对本校的支持;利用相关技术部门的支持,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资金的实用,争取“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在信息化中的有效性,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从而获得更好的效益。

(二)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首先,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员必须是懂档案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搞好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和人才储备是很重要的。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者对数据库、数据通信、文字处理及常用管理、运用软件有充分的撑握,应学会使用电脑和及其它数字设备从事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2]

其次,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给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制定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管理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学校还要有人力、物力的投入,增加机器设备投入、网络安全保障投入。实现信息数据及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这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难点。[3]

参考文献:

[1]徐航.论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J].陕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9 (12).

[2]陈岚.论网络时代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第2篇

1 中小学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资金投入逐年增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外部监督与内部管控要求的不断提高,校务管理公开化特别是财务公开正在加速推进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其有利于提升学校财务管理、资金管控、资金调度和风险防范等能力,有助于给学校带来管理和制度的创新,有利于一体化、集约化管理。

2 中小学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现状、特点及建设目标

2.1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集管理、信息采集、信息应用、技术应用、时间效能等观念的革新。当前中小学校规模日趋庞大、财务管理结构日趋繁杂,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强烈需求,因此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速已是大势所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多种资源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信息应用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优化创新,以达到信息同步、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到岗到位,提升账务管理、资金监控和风险控制水平。

2.2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财务管理涵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会计核算较早利用网络技术,但财务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比较滞后,应用也比较少。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其大量数据都要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进行信息的重新优化、规范整合、大数据集约管理、按需输出等。当前众多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校区之间会计核算相互脱节,财务数据无法实时采集处理、实时更新汇总、数据调用困难等诸多问题。

2.3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财务信息化管理有其突出的特点: (1)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桌面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工作效率高,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办公; (3)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表单化,电子审核审批流程有效杜绝疏漏事件发生;(4)有利于学校财务与各部门及上级单位数据的有效对接;(5)确保财务信息更新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数据有效整合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6)对财务和业务进行重组和优化实现一体化管理,为财务集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但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工程,想依靠一两本所谓的通关秘籍在短时间内实现是不可能的,其数据质量和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达到以下目标:

(1)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为适应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学校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重新梳理现有的各种资源, 还需要将各类资源有效整合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重构, 让事后控制变为事中控制,使整个过程处于可控状态,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集约化、精益化目标。

(2)以资金管理为主线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高速校园网或者教育网为基础, 根据需求构建适宜的资金动态管理系统, 对资金流动情况执行全过程实时管控, 使管理工作无死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资金预测、资金调度来统筹安排资金使用, 以提高效益。

(3)推行预算管理, 形成成本控制管理责任制。根据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分层、分类、分级、分专业的四分管控预算制度, 细化预算量化指标,对预算执行不到位的要责任到岗位到人员并提出考核妖气。统一使用基于高速安全的校园网络开发应用的财务管理软件, 编制收集并存储预算数据, 实现对财务成本执行情况全过程监控, 由原有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使财务成本管理实时化。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防范风险。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设置关键控制指标, 创建风险预警级别, 并实时管控, 一旦发生超指标行为立即发出预警并停止授权, 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5)信息技术与管理要求相结合。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引进学校, 做好充分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选取软件,少走弯路, 走软件管理与业务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使财务管理高效快捷。软件公司需要提前调查研究学校的实际业务需求,制定科学可行解决方案, 在不断完善软件功能的同时, 还要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优质迅速的服务响应。

3 当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资金缺乏,人力投入不足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步伐较快,程度较高,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充足,但是一些中小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及人力投入当然也缺乏重点支持,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便利与机遇,有的甚至还停留在纸质编制计划及编制预算、资金支付流程审核审批等阶段,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落后。

3.2 数据标准各异,资源共享程度及有效利用率不高

众望所归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各部门的数据应该是无缝对接、高度一致、高度共享的。但是部分中小学校存在规划不科学、资金投入分散、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采用不同厂商的软件系统就会出现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编码不统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的整合程度、共享程度、有效利用率不高,使学校的各项业务信息不能实时更新和传递,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需要开发专门的数据接口程序来实现数据采集,造成各子系统移植性和纠错能力受限。

3.3 综合型人才欠缺,软件适宜性有待增强

财务信息化建设对既懂财务会计,又懂软件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依赖性很强。目前在中小学校财务队伍中,这类综合型技术人才比较欠缺,这个问题普遍存在。要想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好、运维好,更要有人才的支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另外中小学校如何与软件厂商有效合作,开发出融合中小学校管理理念的、适应中小学校发展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也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3.4 网络及数据安全形势严峻

在计算机网络承载业务量大种类繁多的情况下,随着中小学校各项业务需求的急剧增加,数据安全形势严峻,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投入也随之大幅增加,将影响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导致网络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通常表现为设施物理层的安全隐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患、电脑系统及应用软件中存在的漏洞与隐患、病毒所入侵以及遭受到黑客的攻击等所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后果将无法估计,因此网络安全直接地关系到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不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总体和适度超前的科学规划,还要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步有序实施。如果没有做好科学规划、盲目推进,将会造成资源和投资的浪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4.1 加大人力财力投入,科学有序规划

要重视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人、财、物的支持与投入,要请专门的规划设计单位,按照财务管理的特点和信息化的要求,科学规划,技术层面适度超前,有裕度可升级扩展,随时为学校增加其他管理系统接口提供协助,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

4.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专业技能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离不开相应的软、硬件的熟练应用,常规工作也要以信息化平台开展,这便需要大力培养财务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技术素养,最终形成既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又具备网络信息专业技术的知识新局面,学校还需重视引进既懂会计管理、又懂软件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此外为有效的培养应用人才应抽调骨干全程跟踪参与项目的实施,要求厂商技术支持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后期管理应用人员的技能水平。建立与之适应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将运维工作纳入系统运维人员的月度及年度绩效考核中,确保财务信息系统的良性高效安全运转。

4.3 规范信息编码,注重基础工作

规范信息编码,是信息采集、优化整合、加工处理的最基础性工作,做得越规范越详细,数据的准确度就越高,后续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和资源共享程度才会越高。

4.4 保障信息畅通、促进资源共享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做到校内外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加工处理。学校财务部门要实现与校外教育、人事、财政、银行、税务、社保等部门自动传输交换学校员工、学生的各类所需要的信息数据,与校内其他部门实时传输交换各类信息。做到数据实时畅通、高度共享。

4.5 完善公共网络,提高系统安全

系统建设充分考虑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在备份、容灾和网络隔离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提高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在技术层面,从处理物理安全隐患、科学规划网络结构以及设置网络横向隔离纵向认证访问接入策略、构建病毒防卫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备份及恢复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管控,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会计数据的采集、传输、检测、纠错、备份、运行实行全过程动态监控,确保主系统与子系统间的数据的正确完整和规范统一。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和自动备份、异地热备份容灾。在管理上,应该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密意识教育,必须构建严格的数据传输采集、录入汇总、统计合并等流程与管理制度,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6 兼顾经济能力,分步有序实施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多维度充分考虑工作繁重程度、管理流程变化以及经济承受能力分步完成,逐步实现数据中心安全稳定、功能模块齐全、网络高速畅通、资源高度共享。

5 构架

5.1 系统架构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统一部署在安全可靠的校园网或教育网上,用户通过内网或外网VPN 进行访问。

5.2 应用架构

以日常业务的主要指标为导向,对分散信息进行采集,整合,转化,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的功能。包括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报账管理、缴费管理、票据管理、薪金管理、账目管理、职工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校园一卡通管理、财务信息查询以及与财政、银行、税务、社保、人事等部门的交互等等。

5.3 技术架构

用户采用WEB端连接访问,有利于数据安全管理。

5.3.1 展现层

通过基础UI组件提供表单、提示框、表格、树、容器等控件,统一系统的界面样式。

5.3.2 逻辑层

使用通用基础应用组件,可快速搭建出系统框架,并通过平台丰富灵活的配置,提供用于支撑业务的基础数据。基础应用平台作为系统建设的基础支撑,严格遵循信息化规划和各类标准规范,在技术及产品选型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中小学校现有IT基础设施,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能够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在业务体系设计过程中,保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很好的延续性。

5.3.3 持久层

通过数据访问组件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是轻量且易于扩展的架构。可同时支持多数据源、多缓存、多事务级别等特性。

5.3.4 存储层

系统中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文件存储。6 项目管理及运维管理建议

6.1 项目管理

成立项目小组,全面调研学校财务管理业务现状和业务需求,确定项目建设目标和计划,统筹考虑、合理规划。选择并确定合作单位,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项目调研、业务分析,开展需求分析、总体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开发与测试、现场实施、集成部署和上线运行等工作。

(1)项目环境:项目实施厂商需具备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经验,具备相关资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项目预期目标,并提供集成、培训、维护等现场服务。

(2)项目人员:学校领导挂帅组建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本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与实施厂商一起开展业务调研,测试、功能验证和培训等工作,并在此过程完成知识成果转移,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运行维护奠定基础。

6.2 运维管理建议

系统开发商应在系统上线前,通过功能、性能、安全测试后,制定备份方案和恢复测试方案,并应在全部数据导入后进行全真模拟环境下各类备份的测试和恢复工作。建议采用混合运维方式,建设项目通过初验后,进入上线试运行阶段,财务管理系统运维部门即介入,安排人员参与试运行期间的运维工作,此阶段,运维职责以项目建设部门(单位)为主、系统运维部门为辅;终验通过并完成移交后,运维职责转到系统运维部门承担,采取混合运维的模式,即由系统运维部门系统管理员与厂商人员共同组成运维团队。其中,厂商人员主要负责系统后台(如BUG 修复完善、性能优化等)运维,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前台(如权限配置、日常巡视巡检等)运维,并逐年缩小厂商的运维范围、增大系统管理员的运维范围。运维期间,严格开展质检工作,根据合同约定,对不达标的运维工作应进行考核。

第3篇

关键字:高校教育 信息化教育 现状与问题 发展策略

信息化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深远的。或者说,面对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校应如何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才是重点。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发展的趋势和目标。高校教育信息化呈现了不断向上增长的势头,使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信息化息息相关,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里程碑。高校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阶段,因此当前阶段的的高校教育信息化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就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不够全面,存在盲点

虽然高校教育信息化正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许多高校由于对信息化认识的不够全面,或者说教育的信息化存在误解。使得高校对教育信息化这方面的热情不够,没有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将会给高校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好处。有些高校忽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本末倒置,甚至没有对教育的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全面的规划。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宣传力度,使得高校使得教育信息化发展遭遇瓶颈。没有树立对教育信息化正确的发展观念,这是不利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2、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建设滞后

许多高校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还未弄清楚,就一味的去追求数量上的结果,并以此来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衡量的标准。却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在高校教育信息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配置不合理,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明显多于软件,使得硬件与软件更新不同步,造成了教育信息资源的浪费。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对高校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合理的去开发利用,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滞后。

3、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对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资金和人力不断持续的投入。但是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办学经费本来就已经很紧张,在加上日常高校的各种费用支出。这使得高校对教育信息化投入的资金更加的少。大部分高校无法抽出经费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很大程度的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二、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全面的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关系着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和现代化教育的建设。首先高校的领导者必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从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兼顾的计划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其次要让高校的学生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改变,去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来,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2、重视教育信息化的设施建设,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

要想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设施建设。因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关系着高校教育的发展程度。比如说:将高校内的教学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免费共享,或者与外校进行外交活动,联合高校多方面力量,共享彼此有用的教学信息。达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更多的高校通过教育信息化得到帮助。教育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好,因此科学并合理的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是很有必要的。

3、加大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见资金投入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与资金的投入是成正比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资金作为支撑。高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渠道的去筹集资金,利用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优势,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吸引企业的资金投入并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能筹集到资金,而且能够促进高校自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总结

本文结合了高校教育信息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三点分别是:没有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滞后,对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不足。并就此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分别是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设施并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当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但如何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才是关键。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每一次机遇,大力的发展教育信息化。

第4篇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潮流,2012年我国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对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 信息化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潮流,2012年我国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对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后勤圆满完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职责的重要保障。

1 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保障措施的重要部分,各高校也纷纷提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后勤部门承担着保障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重任,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后勤服务信息化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作为高知人群的高校师生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信息技术深入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的方方面面,作为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又被称作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3 高校后勤提高自身管理、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后勤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展开,高校后勤需要进一步深化社会化改革,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克服层次过多、责权不明、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推进市场开放、引进社会优质资源,逐步形成“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后勤格局,形成健全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信息化是实现管理服务扁平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2 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建设状况

2.1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

伴随着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受访高校已具备“数字后勤”建设的网络环境或硬件设备条件,高校后勤信息化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是重视的。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员工对后勤信息化均具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为后勤信息化提供技术平台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增强后勤服务能力、提高后勤劳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业务上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信息系统或有建设的计划。比如一卡通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物业报修系统,节能管理系统等,部分高校甚至建立了系统的获取服务系统,实现了全覆盖。

在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得到一定支持。很多高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资源、财力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给后勤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支持,有的高校把后勤信息化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计划或者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有的高校甚至让后勤部门来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2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

2.2.1 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

信息化现状的不平衡,信息化工作基础好的高校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全覆盖,而基础差的学校才刚刚起步;重视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在学校信息化基础、领导认识、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经费投入上不平衡,因学校财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实际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2.2.2 后勤内部不同业务上存在不平衡

因资金、技术、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呈现出各个具体业务领域在信息化水平上极大的不平衡,有些领域已经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有些领域还没有开始规划。

2.3 高校后勤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不够,没有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虽然各个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都在讲后勤信息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认真抓,存在年年有计划年年待落实的问题。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始终放在自始至终

经费不足,投入不够。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较大经费投入的工程,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存在有计划无预算现象,有限的后勤经费更愿意投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维修改造等方面。

人才匮乏,“人”的问题突出。高校后勤队伍整体上文化水平较低,缺少能够承担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学校对后勤引进人才在政策上支持不够,普通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较弱,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倾向于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对于信息化工作手段的革新缺少主动性,甚至有一定抵触情绪。

信息化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因为建设中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在技术上没有建立统一的规范,以及高校后勤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服务与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等诸多因素,导致后勤信息系统缺乏互通性,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在信息管理和服务上的红利没有显现,没有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3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始终放在工作首位,真正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优质的服务。加大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

3.2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规范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后勤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同后勤业务之间的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等丰富内容。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避免建设上的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甚至是无效建设,必须符合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便于充分发挥后勤信息系统在管理、服务上的效益和服务上的便利。高校后勤信息化行业协会要在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3.3 因校制宜,逐步推进

各高校因各自的校情不同,在开展后勤信息化工作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模式,虽然从实施效果上通过整条规划、一步到位地完成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理想途径,但是这样做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做保证,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批次逐步实施,根据学校后勤的资金、技术条件逐步推进信息化,最终实现信息化的全覆盖。

3.4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3.4.1 加强专业化的信息人才引进和培养

信息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化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吸引优秀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加入后勤工作中,为专业化信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后勤部门体系内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信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4.2 提升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的核心是人的信息化,必须提升全体后勤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培养更新信息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工作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打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人员这个终端发挥信息化的效益。

4 结束语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后勤圆满完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职责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必然趋势。要在顶层设计、技术规范建设、人财物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不断提升后勤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

参考文献

[1]蔡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03).

[2]陈智博.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4).

[3]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08).

[4]蒋宏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

[5]吴汉龙.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第5篇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

一、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作为诞生“科技生产力”的摇篮、传播先进文化主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尽管在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规划》要求尚有很大距离,“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高校电子文件呈现出无序性、易逝性、更新快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研究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高校财务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档案的信息化进程对整个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财务档案管理适应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财务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财务档案的含义是在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教学管理和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学校各级部门和其下属单位形成的有着保存价值的各项财务收入与支出的资料。通过使用信息化的设备、手段和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现在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已基本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实现了财务档案的电子化,不但实现了高速的信息传递,也提高了档案使用和管理的效率。但因种种主客观因素,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基础数据的挖掘、整理和采集,提高档案使用效率,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提升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等方面来完善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阻碍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一)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由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等学校负责人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势必影响到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深度和力度。一些领导对科学管理观念的理念与意识的薄弱,导致在资金、人才、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使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这项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这项工作的有力进展。

(二)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标准不规范

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概念的提出虽然已经十几年了,一些相关主管部门尽管也曾零敲碎打地制订了并不系统的规章制度,但档案信息化建设毕竟是一个新兴事物,人们对旧的理念和观念已经有了很深的根基,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档案信息化的理论并没有与实践有机结合。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工作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缺乏可以照搬的经验和标准范例,使得高等学校的财务人员产生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有力推进。

(三)高等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知识

毋庸置疑,经过漫长的变革与发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已经基本符合岗位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工作惯性,使得他们在业务上仅仅重视财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而对档案业务特别是档案信息化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导致一些财会从业人员观念陈旧,对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认识简单化、随意化、粗放化。另外,因为职责不清,相关部门对高校财务人员缺乏培训和指导,对高校财务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显得滞后。因为学科交叉的客观因素,既熟悉财务和档案,又能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匮乏。

(四)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模糊

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看似简单,似乎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自己的事情,顶多把档案管理部门牵涉进来。有些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缺乏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学校各党群机构和管理部门以及院系在财务档案信息化进程中没有尽到应尽义务,配合工作不到位,行动上拖拖拉拉,甚至于上至党委书记、校长,下至师生员工对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非常模糊。

三、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构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建立健全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保障,制度先行”。要以财务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为主,相关部门与单位积极参与,通过积极探索,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比如对数据库系统的监控制度、重要数据备份制度、内网与外网要实现物理隔离制度等等。类似的如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中“至少一式两套,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使用”的要求等等。

(二)切实完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与水平。我们所谓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存储器、操作系统、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硬件平台建设与网络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于网络建设,而成功的关键在于软件建设。这里的软件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来方便使用者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系统中各项资源的程序,它包括计算机监控管理程序、语言翻译程序、调试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存储与安全管理程序、操作系统等。而应用软件是指能够方便使用者解决具体应用问题的程序,它包括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软件、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等。在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在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之间形成平衡,特别是设计和开发应用软件时,要力求完美,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工作健康、稳步、高效地向前推进。

(三)进一步做好档案网站的建设

建设档案网站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一步,也是高校档案面向社会、共享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建设档案网站时,要注意突出档案网站的专业职能。第一,完善服务功能。档案网站应设计专项服务,便于社会公众查询档案信息,使相关用户能够利用便捷的网络查询档案信息,并在网络上实现档案信息的下载与传输。第二,突出宣传功能。档案网站要着力宣传档案工作、档案机构的职业形象,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群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推动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第三,加强交流功能。档案网站要设计用户专区,拉近档案机构与群众的距离,及时收集了解群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和档案管理能力。

(四)加强财务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

采集财务档案信息并建立网络传输渠道,最终是要让各级领导、管理部门、财务人员来进行具体运用。由于信息多,对保障提出的要求也高,仅靠传统的经验来管理效率较低,必须形成一个以先进的且较高智能化的辅助决策系统。这种决策系统以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经济数学、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对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提供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与优化建议,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财务保障的决策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为高校繁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五)强化财务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根据业务需求,本着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特别是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和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更要重点加强,以提高财务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更加专业的信息研究与分析、网络建设与维护、信息处理、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数据库维护、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档案工作中新的问题、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这些都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补充与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要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及时表彰在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同时,还要为专职提供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工作、财务工作的知识和技术的基本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财务档案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常识,以便更好地为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六)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做好技术防范

信息化建设中涉及的新技术如同双刃剑,既支撑了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难解决的问题。档案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保密性,高校财会档案也无法超越这个范畴,所以,在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做好技术防范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在网络运行中,要加强措施,运用有效手段和技术,防范各类计算机病毒、网上黑客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和破坏。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各类新技术、新手段更新变化比较快,运用这些新技术和新手法,使工作进度加快,既方便又快捷。但同时,也面临着使用者对信息的归宿关心不够等问题,导致信息化过程中造成电子文档或者电子文件丢失现象,为高校财务工作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严重的,还会给高等学校自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实现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让财务档案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将高等学校原来存放的纸质档案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转换,录入至数字档案的数据库,既增强了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又有效降低了财务和档案等相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可以向对应群体提供远程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等有效的服务,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等对财务档案信息的咨询服务。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是否迈上现代化管理快车道的一个重要标准。高等学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工作,是高等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负责人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打造成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出一条“收集渠道畅通、运转协调、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英. 高校档案馆对校内电子文件的采集[J]. 机电兵船档案, 2006(2).

[2] 程苑. 对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黑龙江史志, 2009(23).

[3] 傅荣校,韩云云.基于功能角度的档案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档案管理, 2006(5).

[4] 刘迎春. 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7).

[5] 刘迎春. 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7).

[6] 邱晓威.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与问题对策[J]. 档案学研究, 2006(1).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 现状 建设

一、引言

财务项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实际工作中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两张皮的管理体制影响,高校财务向服务型财务转变已经成为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新定位高校财务战略地位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实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成为促进数字化校园网络的重要举措,高校运用网络通讯、共享平台等途径,帮助不同的需求者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促进了财务信息的快速流通,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可以说,这项措施是高校财务工作中的一项创新。

随着高校资金的筹措资金多元化,很多高校存在不少校区,各学校的分级管理比较普遍,这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集中核算带来了很多新问题。而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多校区、多部门之间的财务资料及时核算和传递,促进财务工作的高效管理。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财务人员,师生可以通过校网登陆访问财务系统,帮助需求者进行财务查询,及时有效地跟踪学校的业务情况,有利于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财务部门相关的校外机构,如银行、审计、财政等部门,也能够通过网络查询高校信息,了解该学校财务政策的落实情况。

通过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高校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全校师生通过身份识别系统查阅资金情况,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还可以降低资金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另外,学校领导阶层通过访问财务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校的资金流向,便于领导阶层做出科学决策。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强了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以往高校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学校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通过网络平台,高校财务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彼此之间交流财务工作经验,对改善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校财务管理原则

(一)系统控制原则

传统的高校财务成本管理往往只注重事业经费的支出预算与核算,并且支出的预算不具有科学性,会导致部门多预算,会闲置和浪费资金。如何合理利用并在恰当的环境中使用是必须系统考虑的。在薪酬上教师收入与付出应成正比。因此,学校应从整体上进行成本控制。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传统的高等学校的财务成本控制,是单个责任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完成的,一般不会过多控制具体执行人,财务部门也不参与支出的过程,仅仅按照财务制度进行形式审查。全面成本控制就是要具体到每一个支出环节,每一个人员的行为,从预算到执行直至完成都施行控制,也称为全员全过程控制,但会增加控制成本,降低效率。

(三)科学性原则

要求评价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相互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检查和监测高校的财务成本使用情况。高校应将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和后勤服务等作为一个整体,用科学的指标来全面评价财务资金使用情况。

(四)激励与约束原则

学校应建立关于成本费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成本责任中心与责任人尽力降低支出,定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科学的支出或者比预算支出少,可以给予奖励,超过了预算,理由不充分,可以给予惩罚。当然,审查预算执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果审查出不合理的超预算,或经过执行审查和规范,使实际支出低于预算,可以给予奖励。

(五)成本效益原则

加强成本控制需要增加人力、物力,会增加控制成本的支出,一方面要看增加成本控制所发生的费用是否超过增加的支出; 另一方面要看学校支出一项资金,能否产生相应的效果极其大小,或者不支出也没影响,即支出是否存在必要性。

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究

(一)提高网络信息认识,转变陈旧观念

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及时更新其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信息发展观,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将发展成果充分应用至各学校管理领域。网络信息化建设目的不是网络信息化本身,而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往先进的技术会逐渐淘汰,对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持包容态度。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正常运行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高校的发展需求,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要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更新和升级资金投入,确保基础设施持续保持领先水平;要不断增强网络可用性,提升网络性能,不断优化核心的网络基础服务设施,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实施数字化校园发展目标,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对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二是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自动化办公能力培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专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网络运行保障能力,根据需求合理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网络信息化理论研究能力。

(四)完善信息管理机制,破除信息孤岛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学校的各方面要求较高。学校只有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校园信息建设,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信息专业化人才队伍,才能有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其信息管理机制,保障网络信息化规划顺利进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高校党政领导全面负责信息化推进的计划和规划;成立信息化建设相关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快制定信息执行标准,加强部门合作,破除信息孤岛,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五)构建信息化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体系是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条件。构建信息化大数据是推动高校未来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事业,其有助于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探究教育新规律;在管理行为上有助于作出更加科学而非经验判断式决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共享公共信息与资源库。

(六)建设安全信息平台,保障运行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网络监管越来越难、网络黑客越来越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为此,要自觉规范上网行为,提高对信息泄密、网络病毒、舆论传播等认识和警惕。加快建设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安全保障系统平台,确保高校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具有抵抗灾难的能力。实施进行科学化管理防范网络恶意攻击、限制网络资源的滥用、控制不合理应用,保证关键区域级关键服务应用。

五、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高校财务会计电算化建设

其是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加大对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聘请高技术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修养,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的准确度。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事业发展需要,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覆盖高校的各个方面,不留死角;要在保证财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切实搞好财务分析,在高校财务管理效益方面实施跟踪的动态化管理,及时提出财务管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当好高校决策者的参谋;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应依靠程序预防制约,真正做到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明确经济责任,确保高校财务安全。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对外投资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高校应设立互相监督、制约程序,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投资及管理失控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引起高校组织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

建设的重要保障。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创新管理理念的系统性工程,这离不开高校领导阶层的支持,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学校的稳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项目,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保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序地开展。

(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结构

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执行者和负责者,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财务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提升财务人员的各项能力和修养,不断引进和培养新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促进财务人员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工作环境。另外,合理的人员结构调整,可以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储备更多的力量。

(五)做好维护网络安全的措施,保持信息畅通

保护网络安全,维护财务网络安全,适应网络环境,保证财务信息顺利流通,是财务人员的重要任务。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帮助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另外,在财务处和校园网接口处建立访问控制系统,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还有,财务人员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保证财务数据在意外损坏后还可以及时恢复。

(六)健全财务信息化精细管理,规范进行权限管理

健全财务信息化精细管理,配备现代化信息操作系统,及时对财务系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了会计信息电算化管理模式,对此要健全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进行分权限设置,实现软件系统的内部控制,并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设。对大额支出加强多次复核权限设置,科研项目支出内容范围可以通过科目控制或额度控制,实现预决算的相互统一,保证经费支出安全性和合规性。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尤其是既懂财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岗位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经常要与资金打交道,因此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内部控制,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至学校决策层、下到各系、部的财务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是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信息平台既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系、部的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刻预警或禁止,也可将整个学校和各系、部的财务信息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出相应决策。

(七)构建信息化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体系是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条件。构建信息化大数据是推动高校未来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事业,其有助于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探究教育新规律;在管理行为上有助于作出更加科学而非经验判断式决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共享公共信息与资源库。

(八)建设安全信息平台,保障运行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网络监管越来越难、网络黑客越来越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为此,要自觉规范上网行为,提高对信息泄密、网络病毒、舆论传播等认识和警惕。加快建设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安全保障系统平台,确保高校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具有抵抗灾难的能力。实施进行科学化管理防范网络恶意攻击、限制网络资源的滥用、控制不合理应用,保证关键区域级关键服务应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和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校应努力提高对网络信息化认识,转变陈旧观念,不断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提高人才队伍应用信息化能力,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机制,破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保障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季伶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及设计──以D大学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20-21.

第7篇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

相对而言,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稳定,所以近几年我国在高校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投入的力度都比较大,可最终的成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发现之所以在工作成果上未达到突出的水平,与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硬件设备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教学工作则难以开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有限,最终影响就业,形成恶性循环。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的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在学校战略发展中的意义认识不够

在当前的发展中,我国的高校建设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且在很多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之所以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主观态度上不够积极,未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违背了学校战略发展的方向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从而导致很多高校的教学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首先,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工作层面,集中于频繁更换设备。我国虽然在技术把控上有所提升,但高校的信息化培养,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实质的技能和方法,频繁地更换设备不过是表面功夫,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其次,大部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味地进行效仿,导致学校的战略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出现了互相矛盾的情况,二者无法保持在同一条发展线上,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

2.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高校数量较多,其基本上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信息化建设而言,庞大的高校数量仅仅是一个基础,如果在体制机制方面表现不足,仍然会导致现实工作失去动力和方向,最终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具体的机构不明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的责任分配上,都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导致整体工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仅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还对学生的发展及日常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引起高校内部的较大矛盾。第二,体制机制在建设的过程中,整体规划未按照科学原则开展,相关人员的配备也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所有的高校必须根据自身能力和规划来完成工作。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工作仅仅按照主观上的意愿来完成,有时积极、有时消极,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信息化建设的隐患,未来前景很不明朗。

3.对信息化建设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估计不足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如果不能在未来获得一个好的前景、一个好的成果,势必会遭到业界的反对和相关部门的干预。从资源的角度来分析,国家的分配比较正确。但部分高校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未对信息化建设的不确定性、困难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从而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阻碍,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各类阻碍、问题都持续发酵,最终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进程,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的对策

1.领导机制

高校是一个人才培养机构,其直接与社会就业密切关联。为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让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就必须在领导机制上做出较大的努力。首先,在组织机构方面,必须依靠多元化的成员来完成构建,包括财务人员、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学生代表等,通过各方面人员的协调作用,在客观上准确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具体工作内容,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可靠性,从而阶段性地获得积极成果,及时投入到高校运作当中,利于教师、利于学生。其次,必须明确主要职责。例如,教学人员的职责是体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并发表看法和意见,给技术人员及时的反馈;财务人员主要是将信息化的成本有效控制,不可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合理划分资金。在各方人员协调运作下,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在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

2.管理与实施

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的过程中,将整体工作进行把控后,必须将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工作有效落实。以往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开会研究,提出了较多的可行性方案,可往往是在落实方面拖延,不仅导致方案的有效性降低,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造成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不断提升,这一点我们在今后需要特别的注意。建议在管理、实施两方面,从以下工作出发。第一,管理机制。①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办公室或信息化处,该机构可以单独设立,由管理和技术人员构成;也可以成立非独立部门的机构,挂靠于某个部门。该机构为处级机构,隶属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机构。②主要职责。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管理等工作。第二,实施机制。①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部门包括技术支持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在管理机构的协调和管理下,共同配合进行。②主要职责。技术支持部门:主要负责具体建设方案的实施等。相关业务部门:主要配合技术支持部门完成调研、设计、目标评审等。

3.规范与原则

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而言,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因此开始投入具体的工作手段来完成。从成果来看,由于规范、原则上的不健全,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都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表现出明显的“拼凑”特点,不能掌控好全局的发展,对校内的其他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制度规范。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除应当有完善的建设体制和机制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具体包括:标准规范、管理制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其次,遵循原则。为了使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建设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第二,在使用方面: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第三,在技术方面:应用整合、数据集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展开讨论,虽然对现阶段的各项问题有所控制,但仍然存在危机。日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来完成,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高校的较大进步,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陈晞维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建斌,陈俊峰.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

[2]季云.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彭小斌,陈晨,邓可君,闫保桦,史诗.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第8篇

关键词: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56-02

在中等教育学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可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逐渐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念分析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的情况下,各个行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整理与收集,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进而达到现代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目的。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引进计算机设备与软硬件设备,保证可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质量。第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建设数字档案信息系统,保证可以提升数字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质量,逐步优化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体系。第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第四,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阶段性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第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加强监督与指导工作力度,进而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

2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分析

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中等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优化其管理体系。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思想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不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期间,也没有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法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降低。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我国部分中等教育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较为老旧,缺乏专业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建设的真正需求,无法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电子数据库,不能提升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很容易出现电子文件丢失等现象[1]。

3中等教育學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于中等教育学校而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较为必要,管理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满足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需求。传统的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手工操作方式开展管理工作,难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后,可以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方式,提升中等教育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逐渐创新档案管理体系,满足中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信息數据共享,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2]。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满足学校各类事业改革需求。在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后,可以应用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等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进而增强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第三,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会将重要资料等保存在数据库中,不仅可以方便查找档案信息,还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效果[3]。

4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在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1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观念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听取相关部门给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见与建议,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最后,中等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保证学校中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为其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4]。

4.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可以提升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安装质量,保证可以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中等教育学校需要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增强其发展效果。

4.3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在宏观调控方面,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上,加强规范与标准的建设力度,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有章可循,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需要对内部进行协调,建设电子数据库,并且在电子数据库中安装各类病毒防控软件,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安全性。最后,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利用网络积极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效率与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