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2 09:43: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德育表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言能力 现状 对策
一、语言表达能力对中职生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必不可少。能进行简洁高效的语言交流是中职生下一步走向职场、社会的必备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对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作了如下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的任务,也是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其分析
由于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在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中,学生表达能力差是对学生差评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几个方面:
1、羞于表达。学生在独立进行的社会交际中,常常羞于表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母语是各地方言。上课时,由于学生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而且往往夹杂浓厚的地方口音,师生的交流也并不流利。自尊心稍强的学生,怕出错被人笑话,更羞于表达了。另一方面,中职生学习成绩差,很少被老师表扬,也很少有机会回答老师问题,养成了不积极说话的习惯。
2、 交流的层次受到限制。中职学生的表达能力,经历了小学中学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说的能力较差,表达能力及方法还需要提高。他们在人较少的场合或与熟人交谈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在正式或陌生场合就会胆怯,或选择沉默寡言。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习惯使用日常生活简单用语表达,但如对语言要求层次较高,他们的语言词汇量明显匮乏。如在面试场合,他们往往词不达意,难以自如的与考官交流交流。
3、表达随意跳跃,不连贯。现今社会,中职学生常用的日常交流手段,如短信、QQ、微博等,常常使用简短、零碎的对话。这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受习惯影响,出现表达很随意,跳跃,不连贯的现象。
三、对策
1、建立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摒除自卑心理。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针对学生羞于表达,不主动参与交流的情况,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而后发现不足之处,方能“对症下药”。使学生充分认识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的道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普通话不标准或夹带严重方言时,教师不但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而且应制止其他学生的嘲笑。引导他们认识正是因为存在着各种方言,我们学标准普通话才能更好的与人交流与沟通。所以只要学生大胆“说话”,不管他是否流畅,不管他是否夹杂乡音,教师都应该积极肯定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2、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各种对话情境。
面对学生在人较少的场合或与熟人交谈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在正式或陌生场合就会胆怯,或选择沉默寡言的情况,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埋怨责怪学生。这虽与个人性格有关,但归根结底是心理因素原因。教师可以先从寻找学生关心、喜爱的话题出发,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畅所欲言。其次,在创设各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的情境的同时,让学生人人参与,多练习并进行角色扮演。常见的与未来职场息息相关,与生活贴近的职场情境有求职面试,自我介绍,社会活动拜访,接待,交谈等。这样的训练锻炼了胆量,口语表达也得到充分练习。
3、架设平台,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中职生在这一年龄阶段朝气蓬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争强好胜,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学校应多举办活动和比赛,如课外演讲,朗诵,辩论赛等,设立相应学生社团,提供展现和比试的平台,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外“能言”、“敢言”机会。 比如在参与演讲团,广播站,话剧社,相声小品兴趣小组等的学生活动时,在愉快地玩乐中,主动地交流与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得到训练。学校通过举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形式,学生乐意参加,也容易接受,无疑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剂良方。
4、注重教师示范性作用
培养中职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示范仍然是重要的一环。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能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在语言的规范性上做出表率。有的语文教师,在运用普通话教学中难免夹杂有地方方言,要花大力气力求减少朗读的差误,避免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具体性的指导。比如,职场面试中的自我介绍,从哪些角度介绍自己,如何组织语言,需要教师认真的指导和训练,必要时做示范。还有,教师的课外语言表达,诸如与学生谈话、上台讲演、集队训话等,也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生更快更好地就业,在未来职场中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做得好,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际等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葵,君立.读学基础[M].大学出版社, 1996
[2]何萍.职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职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008(30)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做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策研究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45-02
一、“德育”的内涵及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本质强调教育者所施加的外力对受教育者内在的影响。更为精确的表述是:“德育是教育者将一定社会所推崇的品德规范与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一种教育。”[1]强调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对高中生的成长阶段、生活内容的特点的分析。
第一,从成长阶段角度分析。高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具备较强的可塑性。这种较强的可塑性意味着:如果受到正面的影响较为深刻,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受到负面影响的侵蚀力大,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也会埋下不良的根基。
第二,从高中生的生活内容特点分析。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生的大部分有效活动时间(非睡眠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当前对教育的分外重视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紧张的竞争氛围。这种生活特点就会产生两方面问题。
首先,学生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学习之中的压力,从长远看这决定着他们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压力的有无、大小,对待人生的态度决定如何面对压力,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培植坚强的意志、专心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对抗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良药。
其次,除了面临学习中的问题之外,高中生还有学校学习生活之外的一点点空余的间隙,在这一段空隙内,学校之外的、家庭之外的形形流入学生的眼耳口鼻,学校内外的对比容易使他们产生困惑;学校之外的种种风气容易引领他们欠缺辨别的追逐,如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学校内外的过渡,内心确立对正统德育的认同就成为当今德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中生德育困境分析
当前许多关于高中生德育困境的忧虑主要缘起于流行在高中生的一些现象。
(一)引起忧虑的现象
目前流行在高中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担忧。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知识学习方面。学习不够专心,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玩手机、游戏,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课后不积极完成老师所交代的学习任务,甚至对学习处于一种散漫状态,置老师、家长的淳淳教诲于不顾,纵急坏师长却依然我行我素。二是在生活作风方面。生活不够勤俭节约,毫不吝惜地将钱花到游戏、玩耍、吃喝或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做的事情上,有拜金倾向,容易在物质优越性上攀比;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欠佳;对师长没有礼貌,不懂得尊敬他人,缺乏对他人的容忍,容易以拳脚发泄心中愤怒;殆于帮助他人,自私自利;缺乏诚信,言行不一,等等。三是在思想层面。缺乏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缺乏奉献精神,不懂得把爱推己及人,集体意识不够强烈,集体精神淡薄。
(二)德育堪忧现状的深层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带来丰厚的物质实力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新的物质实力有目共睹,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自然会刺激人们的欲望膨胀,以前视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如今变得普遍,以前辛辛苦苦很长时间赚的经济利润在如今可以短短的时间内实现,缺少了耕耘、收获的深刻体验,好逸恶劳的思想在滋生,甚至只重享受不重付出和奉献。这给高中生带来同样的影响。学校内部的学习的紧张处理不好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懈怠,在此情形下,外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刺激又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极容易使同学们“避重就轻”地选择后者。另外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一种误区:人情化减弱,处理事情容易单纯以商品和等价交换作为衡量,在教育方面突显是为大过。
2.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冲突与激荡的影响
如今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蒸蒸日上的生活的人们面临着中西和古今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和选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哪些是我们该始终秉持或演绎发展的,哪些又是我们该学习和引进的,在具体的问题和情形下,好多时候人们心中是不确定的。这种冲突在心智和生活经验处在塑形中的高中生中更为明显。什么是好的、不好的,什么事该以什么方式做,该不该做,我们尚无充分的理由去论证,仅凭借简单的说教力量甚微。在此种情况下,部分高中生中所显现的情谊淡薄、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不具备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差等备受诟病的现象也就“合理地”在现实中显现了。
3.紧张的社会竞争环境带来的影响
现在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普遍的提高,但生活中的另一个变化是生活节奏加快,在社会资源的竞争中颇有优胜劣汰之势,为贫富分化埋下种子,因此经济利益、社会地位或与之相关的因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紧紧地揪着普通经济阶层民众的心,因此利益化的追求更加明显和现实,太多的注意力和关心集中在这样一个焦点上,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就自然减弱。在此种情况下,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就不会有丰厚的、也最为广博的社会土壤,于是人们对学校教育成效中关注的焦点也会变得单一。
关键词:微网络;高中;德育工作
微网络是指各种带有嵌套性、即时性特点的网络工具,实现了计算机、手机等多终端的信息和传播。[1]“微网络”时代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QQ、微信等即时传播通讯工具拉开了“微网络”时代的序幕。
1“微网络”的特征及其对高中德育的积极意义
1.1主体参与的大众性
微网络带来的主体参与度体现在大众性这一特征上,不同性别、年级、生活环境的高中生乃至全社会的各界人士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微网络,一时兴起的小想法就能成为话题进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微设备随时随地参与进来。
1.2交流沟通的互动性
微网络中信息的传播呈现的是网状和几何裂变式的结构。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在进行信息生产时,要提供具有关注度高,冲击力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眼球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用户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小团体进行信息交流互动。高中生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消费群体,这客观上使得高中生可以从微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的界限,学生群体乃至教师群体之间可以产生交互影响。
1.3信息传播的多样性
在微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中,人们能够通过交流、留言、日志、讨论、微博等各种形式参与交往活动并传播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也就带来了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流动性特征。以手机上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流动平台,人们浏览网页、获取和传播信息。在“微网络”时代,手机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具备快速性、广泛性、流动性等特点。因此,微网络给高中德育带来了现实性的显著的积极意义。微网络不仅可以引导网络舆情,建设和谐校园;还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加强师生互动;在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方面,也有着杰出贡献。
2“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现状及新挑战
2.1高中生对“微网络”利用的现状
2.1.1手机上网熟练度高目前高中生利用手机上网程度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利用过手机上网,触网率极高。以手机上网为主要形式的微网络对高中生的影响日益增大。现代高中不仅普遍使用过手机上网,对于手机上网的相关知识和流程也很了解,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悉和遵循手机上网的基本规定。因此,高中生对微网络的使用的熟练程度也就相对较高。2.1.2关注内容多样但有风险手机上网功能多样,学生利用微网络关注的内容也都不尽相同,这也是微网络信息传播多样性的特征导致的。与此同时,微网络也会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2.1.3教师对学生上网问题的态度积极教师对学生手机上网的态度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希望学生能够自觉利用微网络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成长。同时,教师还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微网络与他人交流、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2高中德育工作中“微网络”利用的现状
2.2.1师生对“微网络”德育效果感知不一教师微网络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即使平常有利用微网络进行德育工作,但也可能因为能力欠佳或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接受过相应教育。师生对德育效果感知不一,侧面体现了教师微网络的运用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2.2德育“微”平台设立但效果甚微学校或班级已普遍建立自己的微网络平台,但在类似于班级QQ群此类的德育“微”平台中,班主任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比例较少,而学生学习资料的共享和闲聊一些生活趣事等活动进行得则较为频繁。这说明,目前高中德育工作依赖于微网络平台的程度较高,然而道德教育实际操作情况和效果又是与理想有差别的,效果甚微。2.2.3教师“微网络”德育方式不灵活教师并没有充分熟悉微网络时代的特征,也并不了解如何在微网络平台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这就导致了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在微网络环境下德育方式的不灵活、不多样,不能与微网络交互性的特征相契合,也就无法引起当今微网络时代高中生参与德育生活的兴趣和主动性。
2.3“微网络”时代对高中德育的新挑战
2.3.1信息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分辨微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飞速性、个性化特征导致了信息传播的随意性、自由性,和质量的良莠不齐。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青少年是微博这一微网络客户端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一些不真实的、引人误解的信息,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其中也不乏高中生这一群体。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中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上不良的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高中生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难以分辨真实性的问题。2.3.2资源更新迅速,教师难领潮流一些信息敏感度低的教师面对大量更新快速的信息资源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难以把握。由于高中教师还不善于借助微网络及时更新和向学生教授相关知识,而导致相关德育工作还停留在相对传统且落后的教学方法上。比如,大多数高中生表示很欢迎手机新闻软件的出现,而一些高中教师却不熟悉如何使用此类软件进行资源搜索,学生向教师提问时,教师也就无法作出回答,导致师生交流缺少新鲜与活力。因此,高中教师有必要学会利用微网络进行资源采集与知识更新,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推动高中的德育工作引领时代潮流向前发展。2.3.3微网络虚拟交互,学生不道德行为增多在自媒介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工具的网络媒介参与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影响源”,德育问题更为凸显,“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行为”越来越普遍。在这种传播形式下,高中生集传播者和受传者身份于一体,拥有了非常广阔的话语权。话语权的扩展也就带来了选择范围增大的结果,高中生可以在微网络交互广泛的这一特征基础上选择不一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并且不会过多地质疑其正当性。例如,目前互联网络存在许多漏洞,手机客户的信息泄露就是很典型的一类,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泄露出来的信息,利用手机向高中生发送帮写作业的广告短信。这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道德程度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微网络的这种交互性,使得高中生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作为在校高中生,应自觉坚守学生行为准则,遵守社会道德,抵抗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3“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对策
3.1激活高中微网络教育平台和窗口
高中需要充分运用QQ群、微信、微博等各种新的微网络工具,在各级组织和环节当中激活已建立的德育微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以4G手机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以各种短小细微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客体之间即时的、跨时空的思想情感互动交流的网络互动传播”。[3]对于已设立的各级微网络平台的激活工作,高中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可以利用此类平台进行更加深入的心理咨询,有利于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便于此类平台的高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平台上校园文化活动的资讯,有利于学生的踊跃参与,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校还应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网站,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及时了解不足并加以改正。[4]高中德育工作者应该从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中,提取相应对策。使用手持电子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案已纳入不少学校未来的教学计划当中,四星级以上的优秀高中更应该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向前发展。在建立并激活微课堂教学窗口的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社团德育窗口。把握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利用社团的资源,在学校社团中安插微网络技术,可以成功避免时空的限制,提高高中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类微网络窗口中,师生可以进行学术或生活上的问题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2提高德育工作者微网络运用能力
高中德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近也是最密切的角色之一。因此,从班主任的微网络意识入手,逐步提高班主任的微网络道德意识、微网络利用能力、微网络德育经验等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班主任作为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微网络素质,了解关心高中生手机上网和使用微网络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和相应的法律道德规定约束下进行微网络的使用。微网络为师生提供了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使得德育过程成为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过程。高中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从传统走向开放,树立交互开放的微网络意识。其次,班主任要关注当下微网络平台的使用动态,在学生群体之间构建亲和力,通过微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在班级“微”平台中进行道德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教师应树立平等的沟通意识,加强与学生的微网络交流,吸引学生沟通兴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方便道德教育的进行。最后,德育工作者还要有较强的微网络运用能力,要关注“微”平台信息的筛选和综合应用。对于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的灌输和生活实例的引导,教育学生如何避免不良信息的骚扰。同时,德育工作者还要以身示范,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微网络渠道来获取有助于日常学习生活的信息。只有自身具备了微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才能在德育工作中与高中生的思想性格接轨,使得德育成效更显著。
3.3探索创新复合型微网络德育方法
3.3.1手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随着4G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数据费用的降低,手机通信媒体已然成为整个社会信息传递与交往的便捷工具。作为社会一份子,每一位作为手机用户的高中生都可以利用手机通信网络进行视频通话等活动。以往只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开展的德育活动,现在都能替换成手机这类移动通信工具来进行,此类全校覆盖式的德育新机制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开发。3.3.2约束机制与榜样示范法的融合针对高中生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设立纪律机制的约束。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就是通过制订一系列的制度,制约并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其网络道德的一种模式。对于学生在微网络上传播虚假消息,导致不良舆论风向等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等方法进行道德约束和说服,再利用微网络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此同时,对于在微网络时代高中的德育工作中取得优异表现的榜样学生,可以通过表彰的形式,以此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种典型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8-219.
[2]陈明.浅析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工作[J].教育导刊,2011(2):82.
[3]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9.
关键词:军训;高中;德育
组织学生军训,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改要求,就要把学生在军训中的表现,按学分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考核。可见,军训是高中生迈入高中生涯的第一堂课,更是高中重要的德育环节。那么,应该如何抓住这个德育的契机,让它成为高中德育的开门红呢?
一、深切认识军训是高中德育工作的初始重要环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高一新生面对新环境,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有很多,主要有四方面:(1)易产生“分离焦虑”;(2)原有问题会暴露;(3)易出现学习障碍;(4)人际交往问题易在住校中显露。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在学生入校的第一个教育环节――军训中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就会埋藏堆积起来,总有一天会如火山般喷发。
二、要想抓住这个第一次的德育契机,就必须规范军训工作
通过参与我校的两次军训活动,调查我校的多次军训活动,探询别校的军训活动,查询军训活动的各种资料后,我在这里提出一些还不太成熟的军训活动规划。
1.要制订出详细而又操作性强的军训计划
在这方面要注意几点:(1)思政科和团委领导组织,有关部队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各科室要协调参与,年级部要管理,使教育活动的落实。(2)时间、活动要合理安排。(3)做好有关场地、设备、人员、资料的充分准备。
2.军训活动的内容要贴合高中生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德育、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我校以前的军训大多是以队列操练国防教育为主,2015年的军训我们加入了紧密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及性格特点的教育内容,尤其是与中学生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与上几届相比,学生迟到、旷课的少了,仪表问题少了,课堂纪律好了,大型集会纪律好了,卫生会打扫了,学生有礼貌了,班主任会做工作了……
三、军训活动要做到“三定、三练、三到”
“三定”就是定班、定时、定内容,定班。最好是军训时班级就分好,军训后又重新分班,会带来一些波动,对军训成果也有一些损害。定时,最好是上午主要进行队列操练和国防教育,下午主要进行学校和年级部的教育活动。定内容,最好是在计划中将内容细化,各部门间做好协调,年级部抓好落实。“三练”就是练毅力、练习惯、练精神。在对学生军训的全程跟进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军训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对军人的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军训是别开生面的高效的思想教育形式。“三到”就是思想到、管理到、效果到。我校领导对军训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作为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去落实,作为新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实践中,我们感到,除了制定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落实上狠下工夫,加强监督和考核。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抓班主任。做好军训工作单凭教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求班主任全天候参与军训工作,深入学生军训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检验班级军训成果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军训汇报表演结束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宣布受表彰的先进班主任和先进班级。(2)抓学生。学生是军事训练的接受者,也是军训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军训前,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引导学生明白军训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军训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好学生表现记录,各种学习都要求写笔记和心得。军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比,并将军训成绩装入学生档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评定的依据。
四、军训的意义重大,毋庸置疑,要将其成果落实并巩固才是关键
(1)年级部的管理要在军训中规范起来,并总结军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之后的管理工作中取长补短。尤其是班主任的培养和协作化的管理方案应在军训中有所体现。(2)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我们借助军训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优良的精神品质应注意保护和巩固,存在的问题应在今后逐个突破。(3)指导教学,军训时就应每天下午排出一些科目的课程,年级部大部分的教师应大体定位,在军训时就与学生熟悉和交流,并指导学生高中学习的方法,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和相关操作程序。
军训是新生迈入高中的第一课,是实现初中生到高中生角色转换的起点,是增强国防观念竞争与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音乐是打开人类心灵大门的钥匙,欣赏音乐时人们可以获得“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个性得到释放,得到美的享受,进而培养出学生正确的辨别能力与是非观念。在德育方面,音乐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那么怎么通过形式多样的高中音乐教学实现其德育教育功能呢?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对此的几点认识。
一、学科解读
音乐学科设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又是什么?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音乐知识吗?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每一位音乐教育者不仅要对本学科的学科内涵进行思考。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各种泛化的媒介资源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输及影响,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其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操得以陶冶和锻炼;狭义的概念是指以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为要求,对大学生重点进行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声乐、器乐等技能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育全面的艺术和道德兼备的人才。
二、问题凸显
(一)教学实际展现
高中音乐虽然也是高中学段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之一,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在我国的重点高中学校和偏远的高中学校,呈现出音乐课程设置与年级增长而减少的趋势,用数理化等课程替代音乐教学的现状较为普遍,这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极为不利,学生在承担过重学科负担之下,无法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成长教育,这是不适宜的,也不符合教育改革体制所期望的全面、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问题展现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通过笔者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类。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完全成为了学科课程的点缀和辅助品,音乐课程训练根本就没有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联系;其二,高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欠缺。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并没有在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生价值的指引;其三,应试教育的中国教学现状也制约了高中音乐的全面功能的实现,尤其对高中生的美学与德育功能方面的教学,根本无法得以实施。
三、方法解析
(一)树立融入观念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与理论的发展,还应该有情感与品德的发展。高中的学科课程之中,对学生智力学习和知识的传授是教学重点,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过程中,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构建也是重要的关键性时期,德育与智育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春风细雨式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不同于学科课程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智力的拓展,也是学生的个性德育形成的过程。高中音乐则正是德育形成的重要而特殊的手段,音乐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以强烈的韵律、节奏等展现出对学生的内心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完成由音乐的语言方式向德育语言的特殊转换,使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渗透入德育的思想和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德育教育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德育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展现就是情感的教育。可以说,对学生德育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之上,要以音乐蕴涵的丰富情感为引,牵动学生的内心情绪,用音乐丰富的旋律表现向学生讲述情与美的观念,从而培养高中生的道德情感。如:音乐鉴赏中对《少女的祈祷》乐曲中,在美妙的音乐旋律的感受中,高中生可以感受到这首乐曲中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在与音乐共振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道德共鸣。
(三)思维发展为主
音乐的学习同样需要不断的思考,当学生感知知识之后,会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在获得情感之后,又会怎样呢?学生在具备初期的道德情感体验之后,还要具备相应的道德思维能力,能够在音乐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真假美丑、善与恶的是非明辨能力,从而增强对自己性格品质的操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就戏剧而言,无论喜剧还是悲剧,都是对人和事的模仿,意在表达善恶倾向、美丑偏好,通过剧中的台词转换为乐词,并将辅以强烈的韵律,可以赋予音乐以极为丰富的道德内涵。如: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学生在变幻的戏剧情节中感受到强烈的是非对错、美丑善恶,通过对相关京剧经典曲目的知识性了解,增强对生活中道德的评价能力,实现道德思维由音乐向生活德育的迁移。
(四)知识学习要内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74-03[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课程国际比较研究”(JG14CB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邴竹(1991―),女,辽宁铁岭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在读硕士;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仅仅加强高中生的智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传授其理论知识,培养其政治素养,又要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由于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在教学方式上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导致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和“三观”扭曲的不良结果。
(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也只是仅仅注意到了课堂的教育作用,却忽视了其他的隐性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对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把学校课程教学和隐性教育融合起来,那么我们就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隐性教育也会因此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1]由此可见,学校忽视了教师、家庭、学校规章、社会实践等思想品德教育隐性资源的利用。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目的来看,都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素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中生不久便要走入社会,单凭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会使他们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外化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内化过程。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加上学校和社会对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使他们的实践行为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
德育是重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德育也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位,在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也非常明确地把“德”放在了首位。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重智轻德”。应该说,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度不可谓不高,投入也不可谓不大,但学校德育却不尽如人意。显然,造成学校德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时代的到来,“学历社会”的影响等都将德育与智育刻意地分割开来,或者认为知识丰富了,品德自然会好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观点。学生的智力是发展了,但却忽视了品德的发展,造成了智育和德育发展的不平衡。
(四)学生的“三观”扭曲
学校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能够使高中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但实际上,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是有偏差的。他们对一些辱骂、打架、盗窃等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是拉帮结派孤立其他同学等,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扭曲的“三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方面体现为教育观念腐朽、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社会方面体现为不良风气盛行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家长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学观念腐朽
学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传授者的角色。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在高中的课堂上,面对“高考”的压力,这种想法很难实现。其次,教学效果评估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估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应该基于学生的综合表现。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仅仅依据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估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书本化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于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三观”方面的教育。由于很少有专门的活动机构或者组织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渗透和解析,因此,学生可能会对书本的内容产生怀疑,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要作为考试的内容,更要让学校和学生自身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会从内心接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3.教学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达到认识和改造受教育者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或者说,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对受教育者采用的认识方法和实施方法。”[2]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传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接受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社会方面
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的风气和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例如,高中生模仿大人抽烟、打架、喝酒,盲目追星,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还有一些学生有崇洋的心理等。社会的大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难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
(三)家长方面
在生活中,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鲜有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现在的高中生整日被各种考试和培训班所包围,他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学生的活动大都是父母和教师安排好的,例如,周末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的补习班,还有书法班和奥数班等,表面上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很重要的一点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强制孩子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却不代表他们认同这些知识。
(四)教师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存在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总是轻易地被一些“主科”所替代,正因为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思想政治课,所以学生也就在潜意识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被忽视的。就现在的高中课堂来说,这种“替课”的情况比比皆是,十分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展开。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相应地可以提出在学校部分加强校园环境熏陶、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社会方面整顿不良风气、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以及在家长和教师方面的解决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是主要实施教育的场所,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都在这里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要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可以从学校建设的细节入手。例如,在学校食堂里贴上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这样每次学生去食堂吃饭,都会在无形中加深对节约粮食的认识。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如果看到学校每个角落都是干净整洁的,即使欲图方便,也会不好意思随手乱扔垃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心情愉悦,可以轻松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
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状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延续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高中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除了书本上的内容,我们还要重视对高中生情感、理想、态度、审美情绪以及行为的引导。这样,高中生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发展。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必须根据高中生自身特点的变化而调整方式方法。在新的思想政治课堂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社会方面
1.整顿不良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好坏。”[3]高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时期,是人生的成长阶段,也是性格的形成阶段,如果不对社会环境加以正确引导,高中生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社会大方向的引导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政府部门要对大环境的构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引导高中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例如,取缔学校旁边的网吧、歌舞厅,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了解这些场所的弊端,从思想上解决这一问题。
2.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
我国的媒体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热情,深入体会新闻所传递的正能量,使学生将法律、道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真正地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3.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模仿行为阶段,因此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这样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榜样的力量加以具体化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这些具体生活的准则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和生活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只有家长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教育里,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刻意要求孩子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要让他们从内心接受这些知识,做到知行意合一。
(四)教师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自身的形象气质、知识层次、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等,都在无形中引导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一切教科书都无法企及、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所以,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具有的隐性教育资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展现个人魅力,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学生便能在无形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马克思学院,2013:5.
【关键词】高中生现状德育教育
1高中生现状令人堪忧
现如今物价飞涨,人们生活压力过大,致使很多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与培养,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出现了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可以说,这些学生中不少成为“问题学生”,他们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业失教
据对部分学生调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无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这些学生自小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学业成绩普遍较差。课余时间在街上闲逛,通宵上网、抽烟酗酒、谈恋爱成风,打架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心中的“痛”。
1.2道德失范
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致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1.3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高中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去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心里产生了躁动,将一名七岁骗至家中,将其猥亵。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1.4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高中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2德育措施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古至今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学校教育的神圣职能。鉴于当代高中生令人堪忧的道德现状,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来解决此重大问题?怎样使德育教育避免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具体的实施,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是值得很多跟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研究的问题。在此,以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结合个人的教学感受,从语文这个学科的角度,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2.1发挥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力
人们经常说,医生做错某件事,只会影响一个人;但一个教师,如果本身的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平不足,那么影响的就是几十人,甚至几代人。鉴于此,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你所教授的学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踏踏实实的学习,我本人在工作中就早来晚走,在一些细节上也认真处理。比如说,上高一时,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做值日时,有的学生就只是简单的扫地、擦黑板,讲桌上经常留下一层厚厚的粉笔灰,上课前我都会用毛巾把桌子擦干净在上课,一星期以后,每次去上课讲桌都是干净的。所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就会慢慢地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2.2以情动人、关心学生
以情感动人,常用常新。高二分班后,来了一位别校的学生,据查该生在教过他的教师的眼里:懒,不听课,天天都是趴在桌子上,成绩很差,基本被老师放弃。我暗暗留心。果然,上课时的状态和他曾经的老师说的差不多。课后把他叫来,先跟他了解基本情况,然后问了他一个问题:“被老师漠视,放弃的感觉怎么样?”沉默了一会儿回答:“不知道。”听到他的回答,暗暗松了口气:“有救”。才慢慢地跟他沟通,让他在我的话语中体会出我关心他,没有放弃他,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随后的日子里,虽然成绩的提高不是那么明显,但整个人的精神、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班上,为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把空矿泉水瓶、不用的废纸收集起来,到了月末就拿去卖,然后把这些钱送到贫困生手里。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他人的喜悦和幸福。
2.3重视“偶像”的力量,多角度看问题
“偶像”的力量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榜样的力量,很多人想到的可能多数是国内外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英雄和义士,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行为对民族和国家有着重大影响,他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都对全世界人民产生着巨大精神震撼和鼓励。这么说没错,但这里要强调的榜样范围更广泛,它可以是我们认知意义上的英雄,可以是歌星,影星,可以是周围平凡的人,可以是家里人,可以是同学……总之,只要他(她)对你的人生产生了良性影响就行,没必要一定是“文天祥式”的或 “式”的人物才能成为学习的榜样。譬如说,我教的一个班里的一个女生一直找不到学习语文的感觉,但她特别喜欢台湾的歌星周杰伦,我问她喜欢周杰伦身上的什么特质。她说喜欢他唱的歌里的歌词的那份美感。我留了心,慢慢地引导她去了解更多关于周杰伦的作品,更多的优点,让她在写作文时学习歌词里蕴含的婉约美,学习周杰伦为创作出有质感的作品时付出的努力。她听进去了,一步一步地努力学习语文的感觉找到了,一些良好的品格也养成了。
2.4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悟化,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