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劳动教育的实践性

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2 09:43: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劳动教育的实践性

第1篇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三、教给孩子劳动方法让孩子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劳动,没有劳动的意识、方法、技巧,所以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势在必行。劳动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培养孩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最后形成劳动技能,提高素质。这里,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一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四、让劳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品质

第2篇

一、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法制教育、生存体验、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坚持“体验、创新、感悟、成长”办学理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基地采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堂走进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学形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系统性原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制作、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生存体验、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六大类60多个项目,组织市区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几年来,劳动实践基地始终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做实研学实践活动

我市各类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拓展劳动体验空间。特别是市中小学劳动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丽地环境资源与特色文化,确定了红色记忆、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白茶文化、安全体验、职业规划等六大研学旅行课程,并按照课程主题逐步开发了“成就梦想,精彩飞扬”、“我自护我平安”、“祖国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爱家乡”、“以孝扬善以爱抒情”、“手拉手共成长”、“我体验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条线路,这些线路集观光体验、求知习艺、民俗风情为一体,研学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实践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构建劳动教育推进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 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课排进课表,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编写并推广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及班队会课进行有机整合。

2.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课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特点,开展“劳动节”“科技节”活动。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生根发芽,使校园成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阵地,开发百人鼓号、茶艺表演、鱼灯表演、书画、舞蹈、剪纸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促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3.打造“开心农场”,增长基本技能。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种植园、地理园等劳动实践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如:白琳小学利用闲置的完小校园开辟“红领巾农场”,学校的菜地由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主收获,课余时间可邀请家长入校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边角音旯地块,开辟校内红领巾种植园,成为城里孩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畲族学校本学期开始办起了“畲药种植园”……学校努力通过种植园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与基地作物的田间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劳动锻炼与生产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交流劳动经验的实验基地。

4.建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创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劳动技能体验

活动是数育的载体,学校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五结合”,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1.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自我服务”。例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走进社区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们走进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等。

2.结合“三好”厚基教育活动。制定适切得评价标准,把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活动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范畴,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第3篇

前不久,在我校六年级学生中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在48名学生中,平时都是自己盛饭的占45%,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的只占32%,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只占24%,自己动手做菜做饭的仅占6%,每天由父母整理学习用品的还大有人在。这些现象不难看到:孩子们由于有太多的长辈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越来越多,他们的劳动技能每况愈下,针对学生的状况,我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实施了“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探索,大力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加强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劳动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老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做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以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配角不等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参与学生讨论,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2)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手畏脚,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二、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掌握转换和运用的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清晰的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人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农村劳动,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我们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有效利用课堂,落实劳动教育。在学校除了通过劳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外,充分利用晨读课和班队会主题课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比如教师节来临,学校大队部统一制作劳动内容《老师您辛苦了》;三八妇女节来临,学校统一劳动内容:献给妈妈的礼物。我们应该把空间留给孩子,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使其互相交流,互相提出具体的建议,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从而有效地进行劳动教育。

提供劳动实践机会,耐心指导劳动方法。劳动教育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好的,关键在于在理论教育的前提下,还要抓好劳动实践,因为劳动实践是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劳动习惯只能在长期坚持不懈地劳动实践中磨练和沉淀,仅凭纸上谈兵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要想办法指导学生在实践劳动中学会运用学到的基础劳动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从而享受成功的愉悦。应注意启发学生体验劳动的感受,并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多方面收获。比如,开展“谁有一双巧手”“今天我当家”“劳动多快乐”“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劳动技能比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对劳动的浓厚兴趣。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四、家、校劳动教育和谐统一

第4篇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本学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学工作:

一、学习《大纲》,提高认识

秋季开学初,我们组织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指出:劳动 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 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技能,在德 、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找出差距,老师们认识到:不认真地进行劳动 课教学,学生就无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也就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更没有热 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健全组织

我们成立了劳动教研组。聘请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组长,两位青年骨干教师为副组长,教研组成员有各班班主任和劳动科任教师。教研组在开学初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语、数主要学科一样 ,同等对待,督促教师制定并落实教学计划,使之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进程安排合理。在教研计划中 规定,其中要检查劳动备课和作业;每个科任教师必须执教一堂观摩课,从中评选出优质课,期未进行考试、 考核和总结。

三、落实常规

抓好劳动课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我们把住备、教、辅、改、考五个教学环节,使劳动课教学同其 它学科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研组严格督促科任教师先备课后上课,不备课不得进教室。按照教研计划,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各年级7人次劳动观摩课,老师们普遍重视了劳动课的实践性,如废物利用手工品制作、折纸模型、烹饪,师生共同操作,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调动了积极因素,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走出教室

除开课堂教学外,我们还重视对学生进行公益劳动教育。学校与社区、敬老院保持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受到好评。

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加强了劳动课的教学管理,重视实践,使学生既学会了一些劳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 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又美化了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接手担任四年级的劳技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要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劳技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劳技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劳技学科在学校教学中次科,因此学生的基础也比较薄弱,普遍不感兴趣。为了纠正这一观点,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我先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通过对身边环境的感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一些学生的知识缺陷所在,逐渐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本特点。接着,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劳技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不敢以多年教学的丰富经验自居。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不懈地进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

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二、取得成绩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

第5篇

一、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

要办好一所学校,要搞好学科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从而达到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目的。

1.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解脱出来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是当前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一个公开的或潜在的不可低估的主要因素。这种“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及其陈规陋习,限制着人们的思想与眼界,成了坚持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思想障碍。为了端正教育思想,搞好劳动技术教育,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树立“三个面向”的教育观念。

2.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并适当加强劳动教育。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育规律

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学规律,对加强劳技课的教学管理、提高劳技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1.注意知识性,坚持培养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它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但这门课程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技巧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教书不忘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单纯的劳动观点,也要克服“为了钱而劳动”的思想认识。只有坚持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2.注意实践性,坚持传授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不同于单纯的文化课,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和延伸劳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完成不了劳技课的教学目的,劳技课常常以校办工厂,校办农场、果园或挂钓厂以及手工作坊、养殖场、试验田等处为课堂。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基地来组织教学和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3.注意趣味性,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现行的劳动教材,根据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和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注意趣味性,尽力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技课教师就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注重在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劳动技能与技巧充分地在课外或校外施展出来。我们曾到一所乡村中学参观教育成果展览,栩栩如生的泥塑,形象逼真的根雕,惟妙惟肖的小制作,精巧的图案设计与刺绣,妙趣横生的剪纸和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标本,都从不同的侧面坦露着青少年儿童一颗颗纯洁、善良的心灵,洋溢着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走过这样的展室,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每一个少年儿童都从小打下扎实的劳动技能的基础,那么对他一生的发展就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

劳技课的常规管理,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抓好四个方面。

1.抓备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就要做到:第一,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和难点;第二,学习劳技课的教学大纲,明确目的和要求;第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及知识现状,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学科、某些知识查漏补缺;第四,备方法,教学方法要因课、因人、因年级不同而不同;第五,要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坚持写详细教案;第六,要备教具。

2.抓讲课

讲好课,是一门了不起的教学艺术,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和内容,要敢于创新教法,不照本宣科,要注意摸索和研究劳技课的课堂结构类型,努力提高劳技课的讲课艺术。

3.抓辅导

劳技课的课上辅导和课下辅导,与其它文化课相比尤为重要。因为劳技课的讲授、演练、实践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这种辅导,更多的是在实习的各种基地里进行,教师的辛苦程度是很大的。

4.抓考核

第6篇

关键词:劳动实践;综合能力

我校占地面积约10亩,校园里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大桥相伴,古樟辉映,校园面积宽阔,环境舒适优雅。2009年,我校被确定为桂林市、资源县教育局劳动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基地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育人之路。

一、以基地为依托,为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搭建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变革,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变化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使教育教学从片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实际,确立了《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合理组织并采用多种活动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一)采取分级管理模式,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基地菜园18块菜地都分配到每个班级,每个班分为4个小组,轮流管理。为了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基地的打理、翻耕、播种、浇水、除草等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要求学生每次劳动后都要写日记,并做好观察、记录蔬菜生长过程,及时总结经验。

(二)开展行动研究,上好研究课

我严格做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积极进行总结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概括出研究结果,形成教学反思,引发新的问题,使研究具有动态性,突出指导性。从沙地整理的要求、栽种时要成线、对称、品种种植成片、完工后工具收集摆放等方面加以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一次菜地负责人在几次喷药后发现没有效果,蔬菜一天天枯萎下去。我知道后,随即组织学生观察、探索,终于弄清是蜗牛在作怪,于是学生就去找消灭蜗牛的药剂。虽有但很难买到,于是又另想他法,最后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利用早晚的时间捉了几天,使蔬菜长势逐渐好转。

二、加强过程指导,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熔炉

小学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小学生能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不要把上课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劳动实践基地的创建,更便于学生在种植、观察、体验、交流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蔬菜基地中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对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利用基地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当“菜农”,种植各种花卉、蔬菜、果树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播种、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期管理、种子收藏等生长全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教师可组织学生从播种、发芽、开花到结果长达5个月的亲历种植、观察过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延伸到劳动实践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味劳动成果的喜悦,使“劳技”教学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实践空间,实现教学资源互补之目的。

例如,在进行地瓜“翻秧”的教学实践时,开始学生们争论不休,因为有的学生说不用翻秧,有的说必须翻秧,否则就会影响产量。为了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我让学生多咨询农民再下结论。几天后,学生进行交流后才知道:原来在水分充足的情况,茎节处有次生根生成,次生根能大量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造成红薯产量低,在这种情况下,红薯藤蔓就要经常翻动。而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少翻动或不翻动红薯藤蔓,让茎节处的次生根生成,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这有利于植株生长和生存。学生在了解到正确的知识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开始了翻秧实践。

(二)形成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第7篇

―、转变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实现劳动技术教学的创新,应从劳动技术教师抓起,只有教师先有了追求发展与创新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被激发,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必须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培养创造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师生观,在民主条件下师生共同创造。”所以,劳动技术教育要创新,必须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笔者在进行《剪蝴蝶(一)》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让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且剪纸技术高的两名学生做“老师”,讲述他们是怎样构思设计剪出形式美妙的蝴蝶的。而到了《剪蝴蝶(二)》的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过程,然后推荐一个优秀成员参与到班内的创意交流活动中,最后四个小组再各自推选出一份创意最好的作品在班内进行交流。接下来,是师生互动环节,当学生们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创作阶段,笔者就深入到各小组中指导创作。本节教学内容,由于我打破了常规,改变过去“填鸭式”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灵活的教学情景,把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去“主宰”,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展示了他们的才能。

二、激发兴趣,做引领型伙伴

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神聚课堂,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如:在教七年级第一节剪纸课时,我先将自己用彩色纸精心剪制的式样美观、品种繁多的四瓣花、八瓣花以及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小燕子、吃着萝卜的小白兔、银光闪闪的大鲤鱼等作品用实物投影放大在幕布上展示,学生们立刻被那些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对剪纸的兴趣大增,纷纷嚷着让我赶快教他们。

三、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让劳动技术课成为实施德育的载体。

如:在教学生剪五角星时,笔者先不讲五角星的折法和剪法,而是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五角星作为一种艺术图形,在什么地方被采用?你知道多少?红色五角星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有哪些联系?学生们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后,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国旗、国徽上有五角星;团旗、团徽、少先队旗上也有五角星;帽子上是红五角星;好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五角星,等等。听了学生们的回答,我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谁知道国旗和国徽的图案?它们各有几颗五角星?五角星的大小是否一样?这些五角星的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设置很自然地跟德育接上了轨,听着学生们准确的回答,我满意地微笑,不停地点头,并及时对学生的正确答案给予鼓励。一堂关于了解国旗和国徽知识的思想教育,就这样在学生急于动手剪纸前渗透到他们的脑海中了。

四、创设情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有研究表明,现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得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很差,事事都依靠父母。有资料显示,各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很大: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参与劳动的时间只有12分钟。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改变,后果将十分严重。为此,作为一名劳动技术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加强对青少年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朴素、敬爱长辈、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

第8篇

可是,目前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教学课程结构单一,学生文化生活枯燥,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

首先,农村小学生缺少浓厚的文化氛围。农村小学生多数是农民家庭出身,不少家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初等教育,有些家长甚至连小学毕业水平也达不到,家长文化素质低,家庭文化生活匮乏。其次,农村小学生缺少文化生活环境。许多农村小学校缺少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得不到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及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身心的不到很好的锻炼,情感的不到熏陶。针对这些不良因素,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务之急。农村小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学不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得以补充;在实践中得不到的东西,在书本中来获取。通过各学科课堂教学,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得到的风气。

2 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认为:历代人物的成才都离不开其成长时期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择邻”都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给人一种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充分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发挥“潜在课程”的教育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校的板报长廊上一些爱国主义内容、科学知识、名人传记等,渗透着各方面的教育。再如,校训牌以及一些带有引导性、号召性的标语牌等,既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又收到了潜在的教育效果。另外,通过校园美化、绿化,开展花园是学校建设,美化了校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