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险评估报价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型为:
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上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
运用全过程审计就是评价建设项目管理组织内部风险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当风险控制出现缺陷或不能有效工作时,可能会出现哪些舞弊或差错的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即确定剩余风险,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对重大差异或缺陷的风险,审计人员能够在审计过程中检查出来,虽然不能降低该风险,但是能够控制检查风险的实际水平,使其到可接受的水平来控制全过程审计的整体风险水平,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二)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通常被审计单位为学校基建处和后勤管理处,了解的内容包括管理部门组织构架、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程序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目的是帮助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制定包括全过程审计实施办法在内的审计评价标准,在审计事项与评价标准出现重大差异时确定剩余风险;(2)审计人员全面分析影响实现项目管理战略目标的各项风险因素,对项目风险管理程序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估重大舞弊和错报风险,确定高风险审计领域,进而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及重点;(3)以高风险水平控制的原则,对高风险审计领域,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配置充足的审计资源,实施更为详细的检查程序,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4)针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工程管理目标,从而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全部审计任务,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二、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风险分析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按照建设程序把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分为五个阶段,即投资立项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把全过程审计介入的时间放在施工准备阶段即招投标阶段,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审计。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审计风险 (1)招投标阶段的风险。首先,由于招标机构对甲方内部情况不熟悉,如甲分包工程及配合费的确定、材料的供应方式、乙供材料的品牌和生产厂家以及价格认定等,使得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存在偏离建设方意愿和要求,而管理者没有严格审核,审计人员没有检查出来的风险。其次,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最有可能发生错报的风险,这与社会审计机构的资信度、施工图纸的设计深度和质量、管理部门对清单编制的要求以及内部复核有关。再次,工程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判断失误,低于成本报价,是导致施工单位中标后再通过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追加工程价款的主要原因。此外,对投标人投标策略的评估,受评标时间及评审委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也存在较大审计风险。(2)合同管理的风险。管理部门对合同文件的备案不规范和不完整,导致合同资料缺失,是工程结算的主要审计风险之一。清单招标工程合同文件除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招标过程中形成的招标文件的补遗、书面答疑、询标纪要等资料,均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此外,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内容不一致、合同结算方式等条款设置不合理,也增加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施工阶段的主要审计风险 (1)现场经济签证极有可能存在舞弊和错报的风险。舞弊的风险可能集中在隐蔽工程,这与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关;错报的风险集中在项目工程内容或数量减少的情况,施工单位会主动申报变更增加的部分,隐瞒减少的部分,这种情况常被甲方管理人员忽略,是内部控制的盲区;(2)工程进度款控制不当的风险。工程进度款控制不当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超付工程款,会给甲方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不仅使工程造价控制失控,也给工程结算审计带来难度;付款额度与工程进度不符对项目进度的目标会产生消极影响。进度款审计中重视执行合同条款的审计,忽视进度款实际支付处理程序中出现的差错,也是一种高风险因素。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风险 (1)管理部门审核职能缺位的风险。按照规定未经审计的工程结算财务部门不得支付工程款,开展全过程审计以后,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职能仍然存在认识上偏差,尽管制定了先“审核”后“审计”的审计制度,但是普遍执行不到位。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结算未经审核,直接报送审计处,内部审计既是“一审”又是“终审”,这是结算审计中最为重要的审计风险之一;(2)委托社会审计的风险。社会审计机构管理水平有限,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不同,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如建筑材料的供应方式、规费的缴纳以及分包工程内容等情况不熟悉,使审计结果常发生重大误差,由此给内部审计对初审结果的复核增加了检查风险;(3)全过程审计事前、事中控制效果的风险。由于多数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与审计机制衔接不够成熟,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导致全过程审计不能达到加强事前、事中控制的预期效果,部分工程结算审计审减额仍然居高不下,证明结算审计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防范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风险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审计工程,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提高审计人员风险导向审计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队伍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准是影响检查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和参加理论研讨,增强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高校领导层要重视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审计干部选拔机制,营造和谐的审计内部环境。此外,审计人员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谨慎态度,以增加发现和揭示重大错弊的可能性,从而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二)内审人员应把好工程招标的质量关 内部审计人员严格审核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收集记录合同文件的所有资料,在评标结束、合同谈判前,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对投标文件进行详细分析,分析报价的合理性,以及施工单位的投标策略,便于帮助组织管理人员在合同谈判时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完善、补充相应的合同条款减少投资失控的影响;
(三)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工程造价的计量与核算过程 审计人员必须及时参与验收影响工程造价的隐蔽工程,做好详细的书面记录,为结算审计提供有力的证据。对现场经济签证审计不能仅判断其合法性,还要进一步推断签证内容的真实性,即要对照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根据自身的经验审慎的推测和判断所提供的所有签证资料是否足以公允地证明实际发生的事实。工程进度款支付以清单报价作为拨付工程款的依据,体现完整工程造价的投标报价,包含甲供材料款、甲方分包工程等招标人提供的费用,因此,审计人员要对投标报价进行调整,将招标人提供的费用从投标报价中扣除,调整后的投标报价才能作为工程应付款基数,也才能作为工程进度款控制的目标。进度款目标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审计人员要随时掌握影响工程造价变化的各种因素,及时调整控制目标,避免超进度付款或超付工程款。审计人员应建立工程已付款合帐,必要时与财务实际支付的款项金额进行核对,避免财务实际支付处理程序出现纰漏。
(四)学校管理部门应建立工程结算审核机制 对管理缺位的现象及时报告审计主管领导,审计主管领导者应该与管理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沟通协调,明确各管理部门职责,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切实落实内部控制的要求;对委托审计业务,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力量优势,又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遵照财政部有关规定以及学校内部组织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定期采取招投标方式集中选择适宜的社会审计机构准入备选,内部审计机构则按照规定程序负责安排具体委托审计事项。通过签订委托审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内审机构应派出综合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优秀内部审计人员,指导社会审计开展审计工作;对社会审计作出的审计结论进行严格的审计复核,依据委托审计报告编写内部审计报告,向项目管理的决策者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按照投标承诺的审计时间、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项目的完成情况对社会审计进行评估和考核。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加强对社会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成本报价
[DOI]10.13939/ki.zgsc.2015.46.191
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具有以下特性:通过招投标方式在竞争中形成的,它反映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程度。合同价格充分体现出了供求关系和竞争程度。作为施工企业,在完成建筑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建设规模的不同,技术难度的差异,施工条件制约的影响,形成了每项工程都具有自身单体造价。施工企业在完成建筑产品过程中,涉及预算、劳动分配、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机械配置、财务成本等诸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协力合作,相互约束完成的;从纵向看,要进行信息跟踪,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组织施工、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逐步完成的。可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的网络结构。因此,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建筑产品自身的特点。结合以上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构成的特点,探讨一下施工企业如何控制工程造价。
1 制定企业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应反映企业自身的真实水平,应包括企业劳动效率,现有机械设备、技术装备、企业惯用的施工方法和在此方法下所需的工期、主材、辅材、劳力及管理层与作业层的比例关系。企业定额应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使企业具有竞争力,企业定额必须高于社会平均先进水平,以满足市场竞争需求。企业定额是动态标准,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逐渐调整完善。其方法应与国家现行定额规定保持一致,构成内容应与企业实际管理水平一致,工、料、机取定计量单位与现行定额保持一致,材料价格与企业材料供应水平相一致,并考虑施工期限内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
2 研究市场合理报价
一个成功的投标报价决策必须有准确完整的工程预算作基础,所以在进行投标报价之前,必须对工程预算进行分析,为最终的投标报价决策提供服务。首先应分项统计工程预算书并汇总,核算其比例指数,如单方造价、砼含筋量、主要用量等。对上述指数进行核对与反算,核对与同类工程资料是否相近,偏高还是偏低。其次,从提高工效,改变施工方案和节约管理费用等方面提出可行措施,找出预算中潜在利润,将它们综合在一起分析报价方案。最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对提高报价决策水平至关重要。材料价格是动态的,市场价是动态的,它与物价指数和工程所在地的材料供求有关与交通运输情况有关。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分析其以往的报价水平和现有工程饱和程度,可能采取的策略,实事求是的比较各自的优劣势从而为投标报价的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保证。投标报价不仅受到国家和地区颁发的定额和与之配套的取费标准等规定的约束,还要受到企业实力、市场价格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影响,同时要求投标报价要在接近标底幅度范围以内,因此,投标报价的确定,首先应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标准造价;其次结合自身实力,企业定额做出适当调整,确定投标报价。
第一,收集整理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工程造价资料,分析研究以往施工项目中较多次发生的问题,测定索赔费用计算方法和影响工程造价系数,预测投标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结合投标项目的招标要求,及时准确地做出投标报价。
第二,对于工程内容的增减、设计变更、材料代用,以及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施工索赔等动态事宜,应由内部中标部门适时处理,及时弥补企业的合理消耗和补偿,同时促进工程造价合理。
第三,建立中间结算制度,促进造价真实合理。工程的中间结算,往往不被施工企业重视,认为有了竣工结算总账,中间结算无所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施工要素价格的市场变化,施工企业应对人员、材料和机械台班价格做出适时调整,并取得甲方认可。使工程造价及时反映当时市场价格水平。既能促使工程造价真实合理,又能为企业收取进度款和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依据。中间工程结算,一般以季度结算为宜。为了做好中间结算,工程造价人员应掌握和熟悉施工工艺;了解设计变更部位、材料代用项目、现场施工情况和合同协议条款;及时收集月、季施工进度报量、当期当地主管部门公布的材料指导价格、费用调理规定以及与工程结算的有关资料;分析和预测结算时间可能出现的异议,及早准备解异的依据和理由,以保证中间结算的顺利进行。
3 项目经理责任制
强化施工项目质量和成本管理的作用责权利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基本要求。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获取最大利润的根本途径,也是项目管理质量目标、成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施工项目实施中,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是项目管理的直接组织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享有项目管理的最高权力。与此同时,作为项目管理的中流砥柱,施工企业的发展规划、品牌形象、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最终都要通过项目经理的管理而体现在建成的项目上,项目经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负最大责任。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通过合同对项目经理责任的实现许诺丰厚的报酬,同时,要求项目经理提供未实现项目目标时追究其责任的抵押。
4 工程项目的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施工企业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是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依据。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内容,应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进行预测。
4.1 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的预测
第一,人工费要根据市场价格和企业内部人员工资标准进行预测计算,根据工期及设备投入的人员数量预测该项工程的人工费成本额。在人工费预测时,施工企业应注意不能完全按照定额的规定预测人工费。由于国家定额编制的滞后性,目前定额规定的人工工日单价标准是大大低于市场人工价格的。只有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人工费预测才是合理的,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第二,材料成本的预测是项目总成本预测的关键因素。因为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材料费占项目成本的70%左右,基本决定了工程造价的水平。对主材、地材、辅材及其他材料成本应进行逐项分析,实行比价采购管理,要核定材料的供货地点,购买价格,运输方式和距离,“询价”的力度和方法,分析工程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使用材料规格的异同,要预测和制定当某项材料出现短缺时,能采用的替代材料方案,并重点分析替代材料与原定材料成本的差异,当差异较大造成项目总成本增加较多时,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三,机械使用费成本的预测要分析使用自有机械设备的摊销费用和使用费用,并与使用租赁机械设备费用相比较。当使用租赁机械设备更划算时,应将租金作为机械使用费的主要成本标准。
4.2 措施项目费的预测
措施项目费的预测措施项目费中有些项目如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算,不存在预测,但措施项目费中其他的一些费用如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费、垂直机械运输费等是需要进行成本预测的,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的长短、施工现场环境及投入人员设备的多少,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的历史经验数据预测合理的成本目标值。
4.3 成本风险控制的预测
成本风险控制的预测工程项目的施工,由于工期长,工程标的大,施工程序繁多和环境气象的变化大,始终存在着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性变化导致施工方案改变的风险,市场价格变化风险,设计变更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成本控制的风险才基本消失。因此,要做好事前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如地质特征的分析,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资源配置,施工人员素质进行分析,对市场变化和项目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规避风险的预测工作。
5 确定成本控制的原则是保证造价控制的根本为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应确定成本控制的原则
第一,全员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涉及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也涉及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要纠正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只重视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即成本控制,常常造成不应有的经济费用支出的现象。应对施工技术人员树立“从技术入手,以经济结束”的综合管理思想,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
第二,全过程成本控制原则。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项目的整个周期,成本控制工作应伴随施工的每一个阶段,如在准备阶段制定最佳施工方案,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的支出。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竣工后的保修费,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第三,目标成本控制原则。目标控制是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所谓成本目标控制,就是把成本计划的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施工班组及个人。目标责任内容既包括工作责任,也包括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
第四,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动态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数据,不断地将成本计划目标与实际发生值进行比较,找出干扰因素,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主动采取控制措施,保证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鉴于上述,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方法,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对于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尚军.浅谈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J].四川建筑,2013(1).
[2]杨芳辉,郑伟亚.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J].新疆有色金属,2014(1).
[3]杜志成,秦淑梅,巫洪涛.浅析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科技信息,2013(15).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物元模型;可拓评价
Abstract: EPC general contract due to the project scope, involving more participants and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risk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general project contracting, the need for objective, accurate, reasonable on its risk.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PC's risk evaluation index, using the exten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function to establish the extension matter-element model, the EPC assembly package project risk evaluation, risk evaluation results ar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termine the risk level,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Key words: EPC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matter element model; extens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72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EPC承包是一家总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Engineering)、材料采设备采购(Procurement)、工程施工(Construction)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通过业主对项目的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采购和施工,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全面负责[1]。EPC项目规模大、系统繁复、涉及专业技术面广,参见单位多同时设计的利益相关者多且复杂,这都会影响EPC项目的实施,同时加大项目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程度[2]。
由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由承包商完成,业主并不对项目直接负责,则项目实施过程的中的绝大多数风险由承包商承担,与此同时在这种合同下业主过失风险往往也规定由承包商来承担,例如业主并不承担合同文件中存在错误、遗漏或者不一致的风险,而承包商要对合同文件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负责,在EPC模式下一般采用总价合同, 合同价格并不因为不可预见的困难和费用而予以调整,这都增加了EPC承包商的风险[3].
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之前必须对项目风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的评价,根据项目的不同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以往承包商通常采用AHP、模糊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来评价项目风险[4,5,6],但这些方法除了具有强烈主观性外, 还割裂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而事实上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本文引入可拓理论,对项目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定性的描述用以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达,注重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实现风险评价的客观、准确性目的。
1 EPC总承包风险管理体系
1.1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班子通过对不同项目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以此为基础合理地综合利用多种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建设项目活动范围内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7]。传统的风险应对方式为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事中、事后处理方式,一旦风险处理不好必会影响项目的进程。现阶段风险信息向前集成,以事前主动控制和事中过程控制为主,尽量为项目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合理利用,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实现项目既定的总目标。与此同时,2002 年 N Lucy 提出了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理论(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将风险管理应用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风险实行全面、系统的管理,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各要素的综合配置,达到项目控制风险的目的[8]。
项目风险评价是事前主动控制风险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组成。在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分析项目风险的形成过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风险因素经过一些列的变化产生的,其具体过程如图1,以EPC项目风险演变为例。
图1EPC项目 风险作用链条
1.2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是建立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系统的基础,其选取的准确性直接左右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由于EPC工程项目十分复杂,涉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和机构,涵盖了多学科知识如土建、化工、水利、电力、管理科学、经济学,因此其项目风险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识别[9]。
本文首先运用PEST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同时结合EPC承包的项目特点,决定将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并入客观风险,同时将管理风列入其中。EPC项目业主对项目本身只有功能描述,承包商需要同业主进行大量的沟通来降低与业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沟通风险必须进行分析。本文经过对EPC总承包企业和相关专家学者的走访调研,结合EPC项目的特点深入分析EPC项目的风险组成,设定风险指标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从项目的客观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入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此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2 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EPC总承包风险因素的分析,识别出11个风险因素,对给出了影响风险因素的风险内容,为后面的专家打分指明方向。
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
可拓理论由中国学者蔡文教授首次提出,可拓学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变换解决矛盾问题,它是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10]。很多学者对将可拓理论引入进行项目评价做了尝试并取得满意的成果。周志丹等将可拓物元理论引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度评价[11].颜红艳等对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成功度进行可拓评价[12],李沃源等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13],郭孝锋等应用多层次可拓方法对UIG(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合作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14] 宿钦兰建立了政府性债务预警的可拓物元模型[15]都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果。
本文引入可拓物元模型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其具体过程如下。
2.1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物元
(1)基本物元模型
根据可拓物元理论,把待评价事物I 及其特征值C 和特征的量值V 的三元有序结合R = ( I,C,V) 称为物元。可拓物元模型是把各个评价指标按照相应规则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有其相应的取值范围,根据实际所测各指标值与各等级范围的相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待评价物元的等级。
为了描述和评价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的特征,需要定义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为评价物元。根据图1 所建立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框架,选取影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为评价因子( 即特征因子) ,分别记为Ci( i= 1,2,…,n) ,同时以N表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水平,Vi( i = 1,2,…,n) 分别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测定取值,其基本物元模型如下:
(2)确定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
1)确定经典域
设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有m个评价等级,用Nj( j = 1,2,…m)表示 ,经典域定义为Ci关于各等级Nj各特征的取值范围,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 Nj( j = 1,2,…m) 为Ci的第j 个等级,Vji为Nj关于特征的量值范围,即各等级关于对应特征Ci的经典域< aji,bji >,本文将项目风险分为4个等级,Nj={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如为C1指标低风险的取值范围,及其经典域。
2)确定节域节域
定义为Ci各特征全部等级的值域,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Ip为待评物元,称Vpi = < apj,bpj > 为Ip关于特征参数Ci的节域,及Ci可取的值的范围,且有Vji∈Vpi( i = 1,2,…,n; j = 1,2,…m) 。
3) 确定待评物元
建立待评价物元模型,即将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作为待评价项,根据特征参数的性质,确定各指标的数值,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P0为EPC总承包风险等级, Ci为P0的特征参数,Vi( i = 1,2,…,n) 表示特征参数的Ci具体取值,即该特征单元的实际专家评价值或者实测数据等。
(3)构建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
根据可拓学的关联函数定义,关联函数表示物元的量值取值为实轴上一点时,符合要的范围程度[16]。即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具体值Vi属于EPC总承包风险等级Nj的程度。令有界区间Vji =[aji,bji]的模定义为| Vji | = | bji - aji | ,则某一点Xi到某一指标等级的经典域Vji =[aji,bji]的距离为:
,公式(1)
同理,某点Xi到某指标的节域Vpi = < apj,bpj >的距离为
,公式(2)
若区间,实域上任一点x关于Vji,Vpi的位值为
,公式(3)
则关联函数,Vji为经典域,Vpi为节域。
式中: Kj( xi) 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的具体值Xi属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平等级Nj的程度。
(4)确立关联度及评定等级
根据公式(1),(2)(3)计算关联函数值,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计算关联度
,公式(4)
则: Kj = maxKj( P0) ,从而确定EPC工程总承包风险等级为第j 级。
3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可拓物元模型对某企业EPC总承包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价。此项目为某少数民族地区一标志性建筑的改建工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按照上文进行的风险分析和可拓物元模型对该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1)取图1所列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一次记为Ci( i = 1,2,…,n);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访谈,将评价指标划分为1-4级标准,分别对应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对应可以构建该项目风险等级的经典域< aji,bji >。
(2)通过对该EPC总承包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到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 的信息数据,为了评价的方便,对评价值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在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估时从风险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后果的可控程度入手,其值用P0表示。结果如表1所示。
(3)采用德尔菲法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其权重如表1中所示,计算过程略。
表1EPC总承包风险评价指标标准
则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为
(4)综合关联度计算。按上述权重,运用(1)、(2)(3)(4)公式计算可得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的各个指标的关于评价标准Nj(j=1,2,3,4)的综合关联度以及项目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价等级,如表2
表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水平综合关联度和可拓综合评价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Kj(P0)max=K4,则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综合关联度为K4=0. 146,说明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其领导决策需慎重考虑。
4结论
(1)本文引入可拓物元模型进行EPC项目风险评价,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可拓理论是用形式化的工具,考虑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和解决不相容问题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的物元模型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并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价的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EPC总承包风险等级水平。
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对工程造价控制进行讨论。
严格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责任制是在项目法施工理论下产生的,经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质量的方法。在工程项目实施中,项目经理作为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是项目管理的直接组织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与此同时,施工企业的形象、经济效益和生产经营能力都要通过项目经理的管理而体现在建成的项目上,项目经理对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负最大责任,明晰了项目主体的责权利的关系。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
项目成本预测是施工企业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是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依据。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内容,应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及不同特点等进行预测。
工、料、机成本预测
人工费要根据市场价格和企业内部人员工资标准进行预测计算,根据工期及劳动力、设备配备数量预测该项工程的人工费成本额。在人工费预测时,应注意不能完全按照定额的规定预测人工费。目前定额规定的人工工日单价标准与市场人工价格是有差别的。只有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人工费预测才是合理的。
材料成本的预测是项目总成本预测的关键因素。因为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材料费占项目成本的60%左右,基本决定了工程造价的水平。对主材、地材、辅材及其它材料成本应进行逐项分析,实行比价采购管理,要核定材料的供货地点,购买价格,运输方式和距离,要加大对市场材料价格“询价”的力度和方法,分析工程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使用材料规格的异同。
机械使用费成本的预测要分析使用自有机械设备的摊销费用和使用费用,并与使用租凭机械设备费用相比较。当使用租凭机械设备更划算时,应将租金作为机械使用费的主要成本标准。
措施项目费的预测
措施项目费中有些项目如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算,不存在预测,但措施项目费用中其它的一些费用如凿井措施费,夜间施工费等是需要进行成本预测的,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的长短、施工现场环境及投入人员设备的多少,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的历史经验数据预测合理的成本目标值。
成本风险控制的预测
工程项目的施工,由于工期长,工程标的大,施工程序繁多和环境气象的变化大,始终存在着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性变化导致施工方案改变的风险,自然因素的风险,市场价格变化风险,设计变更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成本控制的风险才基本消失。因此,要做好事前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如地质特征的分析,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资源配置,施工人员素质进行分析,对市场变化和项目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规避风险的预测工作。
确定成本控制的原则
为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应确定成本控制的原则。
目标成本控制原则。目标控制是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所谓成本目标控制,就是把成本计划的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施工班组及个人。目标责任内容既包括工作责任,也包括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
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动态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数据,不断地将成本计划目标与实际发生值进行比较,找出干扰因素、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主动采取控制措施,保证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节约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要经常检查成本是否出现偏差,不断改进优化施工方案。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量。根据工程进度,严格按照材料消耗量定额控制材料的损耗,不能突破,对各种材料余料进行回收,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仓储和摊销损耗,合理使用材料,尽可能使材料的损耗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加强工程实施阶段成本控制
工程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物化的主要过程,大量的人力、材料设备在这个阶段投入,对工程实施阶段做好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应从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工期管理等几个方面考虑。
施工组织设计与经济相依相统一。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因此,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对节省成本、控制造价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在编制施工组织时,要体现先进的劳动生产率,努力降低工程施工的间接时间,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和材料消耗量。所以,应该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达到施工组织设计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加强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
工期的延长或拖延,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造成资金使用费的上升。要合理的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使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相协调;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中,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不必要的人、材、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
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比例最大,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的控制。一定要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施工企业首先应及时分析各种材料的市场变化趋势,掌握材料的真正售价,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择优购料,并采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其次是做好材料用量的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三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新工艺。同时,加强周转材料的控制,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时间,也是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别要做工程表更和施工索赔的管理工作。
工程变更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使用材料变更以及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有新增工程。工程变更带来的影响,其一是新增工程造成成本增加,但带来的利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大多数变更工程的价格不是招投标的竞争价格而是双方重新议定的价格,如果施工企业能合理利用变更工程施工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往往可以给施工方带来更多的利润。其二是工程变更带来成本增加,如果施工企业管理不善,不能有效地处理工程变更的新增成本和利润关系,会造成施工企业付出的比得到的更多,对项目总成本控制不利。这里主要的是工程变更资料的签证和管理问题。
为做好工程变更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应注意工程变更相关资料的齐全、完全和及时。凡工程变更资料,都应该有甲方代表、施工方代表和监理单位的签字或盖章,涉及到设计上的变更还应该有设计单位盖章和有关设计人员的签字才能生效。
工程变更资料的很大用途是工程价款的调整,变更资料完善了,变更价款的结算就容易多了。因此,做好工程变更价款的管理工程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
施工索赔是施工阶段经常发生的问题,而索赔问题也是双方争议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施工企业做好索赔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索赔意识,是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首要问题。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许多管理人员对索赔有没概念,对于处理索赔的程序和资料不清楚,使索赔管理工程很棘手。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有关索赔工作的程序及内容,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对进度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当做好文字记录,并让会议参加者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同时对业务往来文件应进行编号记录,做好文件管理工作,为以后索赔工作提供充足的事实和依据。
关键词:政府 投资项目 审计
一、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这一概念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审计模式,它提升了国家和公众对政府审计理论的要求,促进了我国审计学术理论的发展。所谓的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依据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和经济技术指标,以跟踪整个投资项目进程的方式,对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进行有效的审核、监督、评价。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立项审计、施工审计、竣工审计。
(二)特点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审计程序也较复杂,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广泛、全面、过程三个自然特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静态审计转向动态审计。传统的审计工作是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审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送来的决算资料进行一次性集中决算,审计人员将面临审核大量的施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资料。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分段进行动态式审计,使审核思路更加清晰,也可以缓解短时间内审阅大量施工资料所带来的工作压力。
2.审计工作重点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传统的事后审计工作常常因为建设单位所送来的审计资料记录细节不详而影响了审计过程中所需数据的质量。而跟踪审计可以通过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准确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减少因审计数据不真实而与施工方发生矛盾与纠纷的情况发生。
3.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跟随施工、监理、建设方一同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实测记录,在施工现场可立即计算出相关工程数据,做到随算随签,避免任何一方推诿不签字,同时也能减轻由于集中审计给审计工作人员所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从而加快了工程项目的审核工作,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无形中提高了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4.延伸了审计工作的重点。传统的审计工作以投资项目的施工阶段为审计工作重点。跟踪审计则是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全面监督和审核投资项目的造价和质量,使审计工作重点向多元化发展,这样,不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更能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政府部门自身的问题决定必须实行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项目决策阶段工作方式、方法不科学、不严紧;项目施工图纸改动大,给工程招投标暗箱操作提供方便条件;项目竣工结算内容高估,严重浪费国家建设资金。只有全面实施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对第一个投资项目的过程和时点进行跟踪核查,才能解决由于投资项目的施工给政府部门带来的各类问题,为投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投资项目的内容及特点决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应该实施跟踪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投资金额一般较大,工期时间也比较长,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只有实行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综合地反映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貌。项目的审计工作必须从项目决策开始就介入,全面掌握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对项目施工每一个环节发生的资金流向进行监督,对于不合理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
(三)实施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能够有效提高投资效益和决策质量
由政府投资的项目一般建设工期都较长、所需投资金额也较大,因此从项目决策到项目运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都将会影响投资项目的整体质量和运营效果。而全面实施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将有效提升投资项目立项的正确性,保证投资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基础审计建设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中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需要,要求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应该实施全面审计,这样既有效控制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也体现了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虽然现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还不是很成熟,但作为审计工作上的一个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投资项目的监督工作要求决定了投资项目必须实施跟踪审计
传统的项目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竣工结算项目资料的审查。而跟踪审计工作是通过实时实地的检查、监督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审计工作程序,开阔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视野,使整个投资项目在健康的环境下发展。
(六)加强投资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是实施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随着深入实施拉动国家内需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基础建设项目的投入,在大量的投资项目中,施工质量的问题如何审查,工程造价如何合理判断,都是审计工作的难点。唯有把跟踪审计落实到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投资项目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体系的构建
(一)立项阶段审计
立项阶段审计工作主要针对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实施情况的审计。其中包括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审计;设计概算合法性、时效性以及适用性的审计;对招投标文件的严密性、合规性的审计。
(二)建设阶段的审计
建设阶段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之前的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真实性进行审计,其中包括对工程项目签定合同的执行是否符合合同规定条款,有无违法转包、分包工程的情况出现;有无超概算购置个人固定资产虚列工程成本的,调整概算的相关程序是否合法;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是否符合投资项目进度,是否有浪费投资资金的情况出现;对于施工过程中变更工程的相关手续和依据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和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建设过程中所采购的设备、材料是否有以次充优、质价不符等情况出现;对于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量的真实性进行审计;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分项和整体结算时的报价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等问题的审计。
(三)竣工后审计
竣工后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投资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计。主要包括对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审计;成本项目的归集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相关规定制度的审计;竣工决算手续、资料以及剩余资产的处理情况的审计;投资项目竣工使用后如果需要对项目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进行考核,也可以进行实际效果的审计。
四、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明确跟踪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中根据具体项目的管理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风险将审计项目和资金运行,划分为若干关键阶段或关键环节,实现整个项目“不出问题,少出问题,至少不出大问题”的总体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确定跟踪审计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可以利用较少的审计资源,实现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
(二)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目前,跟踪审计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瓶颈”,包括审计工作量大、专业审计人员不足、审计评价标准难确定、审计介入时点难把握、审计成果难量化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跟踪审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承受能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点地开展。
(三)要注意防范风险
在跟踪审计中,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错位。如对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是对存在的问题未能作出正确评价,提出的审计整改意见不恰当等,这些都容易形成质量风险。应加强人力资源配备和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还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加审计组,统一组织审计,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