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市场营销研究方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第1篇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2)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对我国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大。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的生存之策。

[

关键词 ] 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影响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把利率的控制权交给市场并由市场来自主决定利率高低的过程,即中央银行不再强制规定利率的高低,而是调整宏观金融政策来影响利率,利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自主确定。因此,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不断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和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引向深入的重要表现,对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尤其对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1.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

银行为了赚取利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风险也越来越高,利率市场化给银行自由定价提供了空间,进而为金融创新和业务扩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开拓更多的中间业务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

1.1.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利率,增加存贷款收益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对存贷款进行适时调整,进行低风险低收益和高风险高收益等差别化定价策略。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地方商业银行“船小好掉头”这个大的银行所没有的优势机动灵活的从价格和服务等方面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1.1.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小银行控制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地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预测市场走势、调整负债组合、提高主动负债比率等手段及时调整利率水平。也可以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和差别定价等手段降低银行的风险,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也可以利用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取消一些低效率的项目,起到风险及时的可控作用。

1.2消极影响

1.2.1利率市场化会加大中小银行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对于中小地方商业银行来说,风险始终都是开展业务考虑的第一要素。利率市场化后,无疑会加大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首先利率风险会增加。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都必须按照央行规定的利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基本利率风险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会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也会变得复杂,导致利率的风险逐渐增加。其次,信用风险会加大。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会加大。地方商业银行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存款利率大幅度的上升以吸引客户存款的同时,必然会想办法提高贷款利率,才能确保银行的正常的利润空间。但是,高利率的放贷会降低信贷市场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而会加大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

1.2.2中小银行的主营业务会受到较大冲击

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相比,中间业务不多,传统的利息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为了自身生存会不断的提高存款的利率,因此,相应的增加了存款的利息支出。比如,很多的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很快就执行了1.1倍的上限存款利率。另外,中小银行为了发放更多的贷款,对于长期的优质的稳定的老客户会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优惠,有时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就相应的减少了贷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因此,存贷款两者之间的利息差收入就逐步的减少,进而影响了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甚至会给中小银行的经营带来困难。

2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2.1加快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不断的波动,势必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地方商业银行要想在同大银行的竞争中不被击败,必须加快金融创新和研发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来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进而更好的规避和分散风险。利率的波动也会给客户造成风险,客户会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因此为了客户的需求也应该不断的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

2.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地方中小商业银行除了应该在提高传统业务效率,还应该不断的加强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利润来源。目前我国很多的地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还很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升竞争力,扩大利润。具体应该做到:一是正确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二是不断的拓展新型中间业务;三是建立完善的中间业务体系和员工激励考核体系。

2.3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由于利率的变化会受到宏观经济状况、央行的货币政策、物价水平、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汇率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银行的利率风险更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利率的风险管理。首先,加强对利率的预测研究。地方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专门的利率研究部门,利用国际上常用的费雪效应分析法、资本流动账户分析法和隐含利率预测法等分析方法对宏观经济前景、货币政策信息、特别是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的动向、再贴现率等重点关注。其次,引进资金缺口管理机制。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经常运用资金缺口理论对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和期限进行合理的搭配,并在准确预测利率走势的前提下,主动对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和期限进行调整,以避免利率变动的风险并获得最大收益。第三,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利率风险管理成功与否与银行自身是否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息息相关。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

2.4重视人才培养

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现代管理和技术的竞争,而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人才培养,近年来银行之间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充分体现了银行对人才的争夺。由于地方商业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相比有很多天然的不足,更应该注重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一是要通过良好的待遇和福利以及发展前景留住现有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二是重点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搞好人才储备。重点培养面向市场的理论研究人员、证券专业人才、保险专业人才、市场交易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和利率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董琦,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J].经济视野,2012(1).

[2]安镝,谢馥谦.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

[3]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4]林燚冉.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发展思路探究[J].时代金融,2014(14).

[5]于正萍.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35).

第2篇

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忽视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目前学生普遍反映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多而杂,无特色,好像什么课都在学,却什么课也没有学好;课程设计顺序和课程设置的学期也不合理,只是简单的把市场营销需要学习的课程堆积起来,分配在不同的学期,而没有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顺序,比如市场营销学是整个专业课程的基础,应在开设了市场营销学后才开设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等专业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不受重视,实践性课时与理论课时分配不合理,学校对实践教学也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个别课程教学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某些教师责任心还不够,上课敷衍了事,教学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用。注重营销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对营销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教师仍然是按照传统专业课的教法,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也认真地记笔记,把老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记在笔记本上,却严重忽视了实践教学问题,最后培养的学生有理论修养,却没有实践能力。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以自己为主导,更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教师的文凭和学历,忽视了教师的实战经验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极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样讲课时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相融合,课堂才能更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才能更活跃。然而,高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教书,没有实际的商战经验,并且高校又是个重职称、重学历的地方,使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职称和学历时,却忽视了对自己实战经验的培养,在讲授营销专业的课程时,无法将自己真实的实战经历融于课堂之中,只能讲授课本和现成的案例,造成课堂缺乏生动性和活跃性。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适时进行营销教学改革

应积极推行创新学分制,推出学生就读期间的读书学分、创新学分等,大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营销专业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之星模拟大赛、商业精英大赛、SYB创业培训、营销策划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培养模式一个专业,即市场营销专业;多个方向,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职业目标,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可以将市场营销专业分为营销策划方向和销售管理方向,营销策划方向学生应具备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和企业商贸活动的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企业形象设计等)实务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等,能从事各个领域市场研究、竞争结构分析、策略设计、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评估等营销策划工作;销售管理方向学生应具备从事企业商贸活动的市场开发与销售管理实务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各个领域市场开发、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客户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工作。在强化应用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获得营销师资格证书或获得初级商务策划师等同类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授课教师如果具有丰富的商战经验,能把自己的营销实战经历融入教学中,课堂上会有更好的师生互动,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所以,作为一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应主动与企业营销人员沟通,到企业采编营销实战案例,用现代企业真实的营销事例充实教学内容;可以参与企业营销队伍的培训、参与企业营销团队的创建于考评、参与企业营销战略的规划等等。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使得教师讲课更加生动形象。总之,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谈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加强实训教学和技能训练,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的设计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努力培养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余瑾秋

第3篇

>> 中国电影与市场营销 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未来展望 探讨中国电影市场营销团队专业化 中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 2009-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与票房 中国电影营销道路探讨 浅析中国电影营销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 中国电影 全球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特点分析 云蒸霞蔚的中国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中国梦”与中国电影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低谷与转折 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与“戛纳品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⑦《英雄》,《南方周末》,2002年12月19日。

④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⑤《张伟平:与张艺谋是“背靠背”的兄弟》,《深圳都市报》,2006年11月2日。

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254页。

[参考文献]

[1] 李道新.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电影的进路[J].影视艺术,2005(08).

[2] 玉雪石.冯小刚:中国电影导演中的“另类”[J].影视艺术,2001(03).

[3] 李春利.贺岁片:专家说短长[N].光明日报(京),1999-02-04.

[4] 陈尚荣.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论冯小刚[J].影视艺术,2005(07).

[5] 朱墨,陈静雅,等.多媒体互动条件下的大学生电影消费调查分析报告――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问卷[J].影视艺术,2006(12).

[6] 唐榕.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脉络及发展状况――电影产业化问题系列思考之二[J].影视艺术,2006(11).

[7] 王一川.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个案[J].影视艺术,2006(10).

[8] 韩鸿.参与式观看――电视剧营销方式的创新[J].影视艺术,2006(10).

[9] 王韵.2005年贺岁片市场分析[J].影视艺术,2005(01).

[10] 詹庆生.营销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影视艺术,2005(05).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流通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今后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一下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服务企业,整合专业流媒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3PL)的合同出现,同时也提高水平的物流公司,这是物流的现状调查。这些新的物流服务,在1990年,美国第一个在交通运输部门放松管制在交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物流外包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货主和物流公司在日本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除此以外,全球战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的加快。所有的企业都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率,通过海陆空运输方式。实际上是现代物流,主要包括效率合理化,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并促进国际一体化的过程中,本集团的整合物流业,加快全球物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于美国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敦豪航空货运公司与国际化接轨提供了一系列的大型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此外,与普洛斯的到来,世界上最大的物流配送设施和服务的投资开发商,以扩大物流市场。以实现生产物流的合理化,为客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在日本的供应链管理(SCM),也被称为“供应链”的供应商,批发和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共享。分解成本控制库存减少整个工作时间的缩短,获得相应的供应链成员的利益,特别是要实现高效的制造,零售物流。物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并建立一个理论体系的概念,为研究目的。

二、克里斯托弗和派克,科特勒和阿姆斯特朗的研究

概念是外国文学出版英国2003年给与界定的,作者就是克里斯托弗和派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研究的背景,并引进日本,克里斯托弗·派克的研究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的概念。

三、营销的全面变革根据

上述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营销和现代物流业已经开始使用,“营销”在很多地方使用。事实上,这意味着在本质上是“现代物流”是非常密切的,或几乎相同的。然而在过去“市场营销”,简称为“物流”,还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物流,营销和现代物流,供应链的概念,整合营销的变化和市场的论述。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理念,自1970年以来,虽然定义营销领域,但实际上非常接近的市场营销和物流的意思,基本上可以理解的。顾名思义,提出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先进行市场营销的活动,在进行现代物流的活动,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市场营销向现代物流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地方,这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诠释。都是从营销和现代物流功能的考虑。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上购物或邮购活动,通过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也就是说,在商店里面消费者买的东西是不可以自己当时拿回家,然后在网上或者电视购物买商品就是为了客户的方便,消费者购买大型商品都会直接配送到消费手中的。

四、分销渠道和现代物流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如今的社会人也开始慢慢对消费的价值越来越重视,但重视与消费者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从买的角度来看,形成了“整合营销”,“4C”的观点。往前的4P竹理论从视图的制造商生产的点建立的基础上,产品导向。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逐渐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变化。因此,“4P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五,结论

2l世纪初,世界经济和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方面,过去使用相同的想法和认知的营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反,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新概念的重要性。(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志芳.王静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2(1)

第5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改革考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08-02

《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即主要研究卖方的产品和劳务如何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全过程;采用产品研究法、机构研究法、职能研究法、决策研究法、数学研究法和社会研究法等各种方法来解释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系统阐述现代营销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企业实践与市场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为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必须对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试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的方式、方法研究发现,传统的考试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多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出改革,而检验学生学习到知识的最终手段是课程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方法改革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出卷,闭卷考核,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构成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也就是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问题,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给定学生成绩。因为考试成绩跟保研、就业、评优有着极大关联,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不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2.考试内容片面,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这情情形,诱发了学生考前找老师划定好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等不良现象,或是学生通过各种关系从往届学生那里找来以前的试卷,学生只要提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过关。

二、探索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课程考试方式如果单纯用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看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单复述,学生的实力在考试中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以前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已经远远不适于目前课程考试的需要。

1.改革考试形式。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在期末以开卷形式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境中的实际营销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书,查阅资料,但不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

2.考试内容,成绩评定。命题时侧重试题对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思路、拓宽知识,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求知识的智育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考试成绩构成为期末的市场营销大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主要由两次大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两次大作业为:做一次市场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做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英文资料的幻灯片。

三、总结

经过这次考改革的探索,以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成绩的考核形式,非常适合《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以前以闭卷考试为主时,虽然也有案例分析题,但是由于所占比例有限,并不能反映同学们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原理的情况;而通过这次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原来由于闭卷考试时间的关系,联系八条市场营销原理就能得满分,而这次要求至少联系二十条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并且可以正确阐述、表达清楚。这次考试中有的同学甚至联系出了四五十条市场营销学原理,由此来看,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市场调查,同学们对市场调查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实践。从市场调查报告看出,同学们能够积极认真地对待这次市场调查。大部分同学采用了市场调查问卷的形式并辅之以其他的市场调查形式,有的同学以面谈为主,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形式,他们都有足够的调查量,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营销策略。通过亲自进行市场调查获得了很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所以这次市场调查是成功的。通过制作英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幻灯片,同学们了解了相关的英文市场营销学习网站,学习到了前沿的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方面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用英文完成作业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反而因为能够看到更多课本上看不到的资料而对英文写作更加感兴趣。每个同学都制作出了满意的幻灯片。

总之,这次考试改革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同学们对平时作业的重视,锻炼了同学们的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最后一次大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也比以前的仅只一次闭卷考试更能反映出同学们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如何真正将市场营销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培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20-22.

[2]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势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1):67-70.

[3]李宇,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3):60-62.

[4]张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第6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 系统论

《市场营销学》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一门课程好教但难教好,好学但难学好的怪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与实践模糊、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等,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以系统论思想为依托,构建了“431”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立体化教学法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系统论是建立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二)实践依据

1.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也就意味着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决定着我们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时展要求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2.培养“全人发展”职业教育观

全人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对人能力与素质的系统培养,主要包括:沟通能力、信息处理、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包容力等。

3.课程特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企业如何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

二、立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构建

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得到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本着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基点,依据营销与策划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课程目标体系,旨在提升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管理水平,提高学生营销素养与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营销人才。以立体化教学思路进行设计,建立了立体化的“431”模式,即四种手段、三条取向、一个目标。

四种手段是:以营销知识为立足点、以行业案例为特色载体、以营销实践为驱动力、以营销技能训练为落脚点;

三条取向是:营销思维、营销方法、营销策略;

一个目标是:以提高学生营销素养与技能为最终目标。从开始初学的“4=3+1”变成学成后的“4-3=1”,初学营销时学生无从下手凭借四种手段形成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及一定的营销素养与技能;到经过系统学习后最终达到满足职业需要的营销素养与技能,到这一阶段,职业要求已变成了学习者的涵养,就不再需要依靠四种手段与三条取向了。整体设计思路见下图:

图1 《市场营销学》立体化教学的“431”模式图

以营销知识为立足点: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被动记忆、缺乏实践参与、难以提高学生营销技能的缺陷。我们通过教师提出营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纯粹的理论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服务者。

以行业案例为特色载体: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非常多,杂乱无章且各课程间重叠现象严重,案例缺乏针对性、实践性、时代性,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借助各行业案例为特色载体,在每一章选取一个行业的一个典型企业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从而带动对整个行业的认识与分析,能有效解决案例重叠、针对性不强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通过对营销的系统学习学生深入分析的行业就会特别多,从而为就业的选择多了一份把握。

以营销实践为驱动力:以解决现实营销问题来构建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理论讲授以“适用、够用”为原则。通过理论讲授和营销实践过程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培养学生对营销理论的感悟和理论应用能力有切实帮助。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为应付考试,通过死记硬背只记住了某些基本的概念,但因缺乏必要的理论应用的过程训练,所以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并没有真正领会,对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并没有切实帮助的诸多弊端。

以营销技能训练为落脚点:通过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构建职业能力分析表。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为总目标,以对应职责的综合能力要求来设置模拟职业情景和确定现场考核标准的依据,以专项能力中的各技能或技术指标为教学着力点,从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和实施模块式教学。

营销思维: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善于运用管理的思维来解决营销的问题,站在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分析营销问题等,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市场营销思维。

营销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找到捕捉市场机会的方法,主要方法有:对市场环境的整体分析、对市场调查的方法来有效作出分析与预测、对ANSOFF产品市场矩阵的分析、对市场进行细分、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等。

营销策略:通过学习掌握如何进行行业的市场定位、如何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的制定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营销思维习惯、找到捕捉市场机会的方法、善于灵活运用营销策略解决处理问题。

以营销素养与技能提升为目标:结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确立能力目标――沟通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将这些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过程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总之,立体化教学模式考虑了教与学中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众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多层次多渠道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431”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打破传统《市场营销学》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并重,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修相结合,把各知识点以载体联结成知识串并加以提炼成理念层的知识面最后内化成学生的修养,成功地将知识的学习转化成了理念、方法与策略的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及如何学的问题,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贯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宏森.系统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杨军玉,田会杰.关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02).

第7篇

在这些可喜成绩中,经济与商业高等学院的“管理和营销”教研室做出了突出贡献。“管理和营销”教研室创立于1995年,该教研室的第一个主任是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系统的杰出先锋,哈萨克斯坦民族科学院的通讯院士,经济学教授,诗人,哈萨克文学的鉴赏家,现今的教研室主任Muhedalove K.S.教授和Dzhumambaev S.K.副教授维护并传承了Naribaev K.N.自1995-1996学年起为发展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与传统。该部门目前拥有6名经济科学教授,哲学博士学位1人,15名副博士和11位硕士。师资队伍成功完成了4个国家教育科学部的公费专项,其成果已用哈语、俄语以及英语发表在本国及国外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术论文和核心期刊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章出版在远近国外收录期刊SCOPUS中。该系教师每年更新学生关于选修课程的项目,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因此,在 促进和完善“管理和营销”教研室成员的过程中不断投入使师资力量拥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高超的研究技能以及专业潜力。教研室的本科教学阶段的专业分别为: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国家及地方的行政管理。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分别为:管理、创新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分别为:物流、管理、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创新管理、项目管理。

另外应当指出的是,哈萨克阿里法拉比民族大学学生享有的国家奖学金数量位于全国首位。大学校长每年也会对国家教育奖学金进行补充,除此之外哈萨克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也会在计划教学中实行灵活的折扣优惠政策。

目前,实践中足以证明,哈萨克阿里法拉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拥有很高的竞争力。如果从毕业生的名单中,不难发现很多高级官员,哈萨克斯坦社会各界的精英,部长,人大代表,众多哈萨克斯坦大学的校长,国内外大型工业企业和银行的领导都是哈萨克阿里法拉比民族大学的毕业生。

鲁德亚德・吉卜林曾说:“只有高质量教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如与之矛盾则无用。”哈萨克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一个高质量的教育平台,促你成为专业人士。

作者简介:

Zhatkanbayev Yerzhan Bayguzhaevich,女,哈萨克斯坦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单位:哈萨克阿里法拉比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管理与营销。

第8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132-02

《市场营销学》理论于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独立学科,但是,作为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建立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然而在这半个世纪里,《市场营销学》的核心观念不仅在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而且已经完全地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文化、国防、卫生、教育、宗教、慈善以及家庭。尽管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却与中国近代社会和经济生活基本无缘,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90年代中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以来,一直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不断演绎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以便达到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根据本人多年教授《市场营销学》的经验所得,认为教学内容改革可从突出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分析、学科特征等几方面加以讨论,出发点是消费者需求。

1 消费者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且在不同学期对其他专业如中药学、农学、动物科学、家政学、资源环境、外语专业等进行授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专业选择、学时和学分上都呈扩大化的趋势。

1.1 学习者的共性分析

21世纪,高等教育要在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基础上,注重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或实用性人才,适应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且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兴职业,如某些农资产品的销售,这些岗位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因此,从事新兴职业的劳动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1.2 学习者的个性分析

由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没有相应的基础,且各专业所开学期、学时、学分均有差异,即使管理学院各专业也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为48学时、市场营销专业为8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结构上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现状

2.1 教材体系

目前课程所应用的教材是以吴健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为核心,辅之以赵春雷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吕一林的《市场营销学》、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等,基本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覆盖面宽、层次合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创新理论添加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最新理论观点,并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主体内容包括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的4P策略等。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配之以案例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伴随着营销理论的发展演化,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呈现明显的动态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课程的改造和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营销理论需求的日益突出,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等新兴理论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营销的含义,改变了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市场营销理论多局限于售中、售后环节的局面,因此相应的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新兴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更注重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引入并进行改革,如沙盘模拟技术、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应用和案例实验的推广等。

2.3 课程结构

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市场营销学》开课学期多为2~5学期,而其他专业分布不均衡,但大多数都开在后期,希望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和帮助。

3 改革措施

3.1 改革的指导思想

3.1.1 课程内容改革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依据

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应用和分析、策划方法在社会各层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考察学科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努力的方向。

3.1.2 教学改革要全体动员共同参与

学科的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引导、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为其创造有利的人文环境,从而进一步为学校改革做铺垫;教师在学校引导下,依照《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改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参加学习和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建议及其满意度反馈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求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学校是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只有三者协调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参与,不断从改革的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重组课程结构

要将《市场营销学》作为基础类课程进行讲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学期尽量提前,使学生能够提前接触专业课,尤其是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规划进行指导,而且要由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且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主讲,有利于学生以后结合本专业学习其他基础课,并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提前接触《市场营销学》,能够开发其思维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拓宽其知识面,为其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及跨学科发展做准备。

3.3 选择优秀教材 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要根据学生需要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要确定核心教材、辅助教材、辅助教学资料,资料来源途径要更加广泛,除正版印刷教材之外,还应从网络、企业内部、教师科研成果、商业信息等处不断更新教材辅助资料,使教材体系更加丰富、新颖、与时展接轨。

3.4 关注理论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改革是对教授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改革。首先是知识基础的平台,同时也是认知基础的平台,知识的传授是课程的一个方面,认知则是课程的另一个方面,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应该由引领知识向认知知识转化。就知识基础平台而言,有一部分知识是陈旧的、过时的或重复的。而对那些今后在本领与学习、研究和开辟新的领域中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的知识,即所谓有效知识要强化。

3.5 内容选择合理 推行模块教学

在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解决好课程内容多与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针对学生的专业差异,采取“有所讲、有所不讲”的做法,凡是涉及主体内容体系、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一定要讲,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消费者市场及其行为分析、4P策略等内容;而涉及《市场营销学》详细的发展情况、主要流派和与主体内容体系或不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不必主讲。而且根据学生就业需要,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须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及时性。

3.6 加强案例教学

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通过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风险,并作出决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启发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特征。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要做到精心选择案例、适度使用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和正确引导讨论,并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8(1):17-18.

[2]喻立文.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8-31.

[3]刘臣.《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3):31-33.

[4]邹长明,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学报,2007(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