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技术创新举措

技术创新举措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技术创新举措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技术创新举措

第1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在很多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对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人们的居住条件也进行了改善,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改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原有的施工效率进行了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对施工技术一定要给予重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房建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1、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房建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该技术应用质量会对房屋建筑产品的整体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当前施工单位都已经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制订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但是由于各单位的自身素质水平会对其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其在养护工序和质量方面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其主要体现在混凝土工程养护时间不合理,养护期间没有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来对其进行浇水等问题,再者,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诸如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是现代混凝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2、屋面防渗漏技术存在的问题

屋面防渗漏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效会对房建产品质量、舒适度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该施工技术在具体应用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导致屋面防渗漏工程施工中存在不同程度质量缺陷。再者,屋面防渗漏技术应用中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偷工漏工等问题,导致部分建筑产品在使用阶段开始出现漏水、渗水等一系列不良问题,这不仅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舒适度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会降低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

3、桩基技术存在的问题

桩基工程是房建具体实施阶段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会对房建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关于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也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桩基技术应用中需要基于建筑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进行设计,沉降技术应用中涉及到抗压力竖向与横向的压力计算,然后通过运算出复合受力和水平荷载来对桩基工程进行专项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设计单位往往会忽略桩基工程的设计,或在设计中没有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导致桩基工程在施工阶段便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进而会对房建最终产品的整体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当今建筑领域主要的施工技术。随着建筑工程规模和设计复杂程度的增加,混凝土构件体积不断增大,施工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由于水泥遇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水合热,这对于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质量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就是混凝土剧烈放热导致。因此,在混凝土配置和施工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放热和温度实施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构件质量、体积的增加,使得放热现象更加突出,从而引发的质量问题也更加明显。控制混凝土放热及温度已经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点。要避免混凝土裂缝产生,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硬化过程的放热曲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具体施工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做好周密的施工准备,从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方便保障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在正式施工时,要严格遵循混凝土施工工艺,按照施工设计的顺序,从下往上,一层层施工,确保浇筑均匀。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混凝土放热情况,控制混凝土温度在工艺要求范围内,最好在天气凉爽的时候施工。

除此之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还要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巩固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质量病害的发生。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反复涂抹,以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裂缝的发生。混凝土表面处理后要立即覆上塑料薄膜,进行成品保护。同时,为防止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产生不确定后果,所以要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混凝土浇筑后一段时间里,混凝土都处于较为复杂的化学和物流变化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以及尽早对出现的病害进行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安排人员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浇筑施工的质量。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根据具体施工条件选择正确的养护方式,保障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下完成养护硬化全过程。

2、防水技术

防水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时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针对雨水冲刷侵蚀的顶层与外墙防水,建筑内卫浴设施的防水,针对地下水浸泡的建筑地基防水。建筑的不同部位根据自身的防水需求采取不同的防水方式。从过去到现在,随着建筑水平的提升,建筑防水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为建筑提供更有效的防水保障。当前工程施工中的新型防水技术是在防水面涂刷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料,通过形成的致密涂膜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在进行防水涂膜施工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所有基层、节点和板缝的处理工作要做好。第二,涂膜施工要采取分层的方式间隔实施,每完成一层涂膜施工后都要仔细检查涂膜是否完整形成,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涂膜施工。第三,防水涂膜单层要达到1mm以上的厚度,以此形成充足的防水能力。对于涂膜水层的收起部分要进行多次的涂膜,并且要防止涂料的流淌和堆积现象。

外墙由于具体环境不同,防水技术也不一样。当前外墙通常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达到防水的目的。加气砼砌块墙体具体的做法是:在两种不同材料间的界面上设置钢丝网并固定牢靠。根据工艺规定在墙面上进行涂刷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抹灰施工。以此防止墙面抹灰层出现裂缝和空鼓现象。水平和竖向的灰缝厚度和宽度要保持在既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施工完成之后要及时对墙面进行淋水养护工作。

3、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屋面防水施工包含多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工序其实就是屋面的防水处理。作为建筑防水的重要环节,屋面防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防水材料从沥青防水卷材道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再到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性能逐步提升。目前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中所用的卷材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为主。通过新型材料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渗水和开裂现象的发生,建筑屋面防水效果得以明显改善,使建筑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4、施工中的钢筋连接技术

在钢筋连接施工中,存在很多不易控制而且要进行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新技术出现以后,钢筋连接施工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直螺纹接头连接是一种新型的方式,对原有施工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善,但是,这种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施工标准要求比较高,因此,施工现场人员要对连接方法和检验程序进行掌握,按照下面的操作技术进行施工。

4.1普通接头的连接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直螺纹连接在施工中要按照标准进行连接,在安装好以后,要在连接钢筋的位置上安装好套筒,然后在进行另外一端钢筋的连接,整个过程中要保证套筒外部的部分完全符合施工技术规范。

4.2 加长丝头型接头的连接

对加长丝头型接头进行连接,要按照固定的顺序,要将锁紧螺母和标准套筒逐个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上,然后用钢筋的标准丝头进行靠紧,将套筒拧回到接头位置,用扳手拧紧,整个过程中要保证将锁紧螺母和标准套头固定在一起,再继续后续施工步骤。

5、其它建筑施工新技术

除了上述提及的三种新技术外,当前建筑领域应用的新技术还有很多,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盖挖逆作法、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外墙保温技术等。这些新技术覆盖了建筑施工的各个工序,它们的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施工质量,进而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对新技术进行应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强.关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7).

[2]陈英.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

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地基施工;混凝土施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09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5.045

技术创新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新的知识、技术、工艺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房屋施工的效率、质量,进而提升建筑施工的市场价值。在构建生态可持续社会环境下,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对大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创新建筑施工技术是解决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以笔者参与的某项房屋建筑施工项目为例,对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举措进行详细阐述。

1 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虽然加强了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应用,但是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解决

笔者参与的房屋建筑工程属于8栋32层高的住宅项目,高层的施工建筑虽然大部分已经实施了机械化作业,但是仍然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比如对楼房外墙的粉刷作业,由于该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模式,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

1.2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形成了环境污染

近些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如何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当前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比如机械设备的运作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在渣土运行过程中其不仅会对周围的公路设施造成破坏,而且其产生的粉尘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1.3 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积极应用新的生产工艺、技术等

由于新的生产技术、工艺等需要耗费建筑企业一定的成本,但是企业施工管理者却没有站到长期的发展战略角度出发,使得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2 该项目建筑施工技术的重点管理

针对高层房屋建筑的质量控制要求,在建筑施工中要做好以下施工环节的技术处理:

2.1 房屋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房屋的质量水平,如果地基的施工质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建成后的房屋则会因为地基的负载力不足而出现倒坍的危险,因此加强地基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注浆技术。该项目的超高建筑需要加强地基施工质量,根据地质勘查发现该建筑施工的土质不理想,土质比较松软,因此经过研究决定深挖基坑,并且采取注浆技术进行施工,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钻孔,记录相应的参数,并且采取硅化加固的方式对松软的土质层进行加固。在注浆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压力保持在2MPa左右,采取自上而下的注浆程序;二是强夯技术。强夯技术需要施工人员对夯点进行确定,然后利用推土机对土层的表面进行预压,使得土层表面平整,在完成上述工序后再进行放线测量。由于本工程的地基深度不高深,因此需要利用抽水机排出地下水,并且利用砂石进行铺垫,以免地下水的上涨;三是加筋技术。加筋技术主要应用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当遇到松软的土体时,因为土料的松软使得其不具备抗拉能力,但是根据施工要求,需要地基具有一定的抗拉能力,为此就需要在土体中添加一些抗拉性能强的加筋材料。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加筋材料是加筋带、土工布等。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混凝土施工主要采取现场浇筑的方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建筑物的施工模板进行确定,尤其是模板的高度、强度以及刚度等检查其是否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同时还要重点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质量,在高层建筑中,钢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的寿命,如果在施工中选择质量不好的钢筋或者钢筋的使用量不符合建筑施工质量要求,那么该建筑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领主要是:一是在进行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先将竖向结构底部填入与混凝土砂浆结构相同的水泥砂浆,以此避免底部出现分离现象;二是为避免出现离席现象,当现场浇筑的混凝土高度超过3m后,要采取串筒的方式进行浇筑;三是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模板、支架的情况,一旦发现支架、模板等出现变形之后,要立即停止浇筑,对发生变形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剔除,并且分析原因,重新安装模板、支架等措施;四是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以后,就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作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混凝土养护时间、方式是不同的,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五是对模板的拆除。在对模板进行拆除之前一定要察看混凝土的凝固质量,并且保证拆除后的混凝土的表面平整。

3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

结合本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技术,笔者就此提出一些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

3.1 大力发展地基加固、基坑施工的新技术创新

随着地基施工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层出不穷,但是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发现地基施工技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地基技术创新的关键与难题。首先利用工业废料或地方材料,采用振冲、挤密等有效工艺与设备,发展碎石柱、水泥土桩等多种复合地基技术;其次要大力发现地基施工设备的技术创新,针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量大、要求高以及避免人为失误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设备创新,增强地基施工设备的工作效率与施工质量,尤其是要解决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最后大力发展地下室防渗、挡土技术。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由于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要对地基的深度进行加深处理,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处理地下水的渗透问题,因此采取何种方式防止地下水渗透是地基施工技术创新的又一关键性

问题。

3.2 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

当前高层建筑结构主要采取的就是混凝土钢筋结构,因此要积极研究混凝土钢筋施工技术的创新:首先要创新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创新。传统的混凝土施工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比例比较大,比如混凝土的添加剂有着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对混凝土的构成成分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样对高层建筑施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如果开发高性能的外加剂,通过外加剂的使用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发展钢结构,开发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施工新技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设备,提高厚板和薄板的焊接技术,采用激光等先进的测量仪器,提高安装技术水平。

3.3 大力发展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建筑企业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工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资料数据信息库。在施工现场,通过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控制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并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为工艺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企业的工艺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要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水平,更好地为工艺创新服务。比如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涉及的方面、人员比较多,因此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对所有的施工要素、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资源分配不合理、人员安排不科学的问题。

3.4 增强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

施工技术的创新离不开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只有积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首先建筑企业要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施工企业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加快高等院校优秀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加大对创新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企业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支持力度,对属于技术创新的项目要大力支持,并且为其投入相应的资金,对前景广阔、投资额较大的项目,申请政府科技资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参考文献

[1] 马富裕.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第3篇

1.1施工的耗能、污染问题由于建筑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落后的施工技术就会导致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高耗能、高污染现象,不仅大大增加工程施工的成本,还对建筑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人们生活的环境不断恶化。1.2缺乏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创新体制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与创新管理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专业化水平较低,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且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缺乏有效创新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及激励机制。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及激励机制会对技术的更新换代造成影响,导致施工技术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落后。

2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措施

2.1创建施工技术创新扩散机制首先,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对施工技术创新问题的重视程度,要将施工技术的创新纳入到施工目标管理及体系管理内容中;其中,施工企业应建立扩散机制,以确保房屋施工新技术在房间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最后,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对基于施工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的重视,积极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以实现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2.2建立施工技术创新平台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往往需要建立在一个适合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及技术发展的创新平台上。施工企业应为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等创建技术创新平台与环境,以对新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与跟进。房屋施工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对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及施工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并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与实际的工程需求进行创新,以满足现代建筑市场发展的需求。另外,通过将施工技术的创新融入到建筑行业与施工企业中,以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技术创新。2.3着力于施工技术环保性的创新房屋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现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环保性的创新,就是要求在房屋施工过程积极应用与推广环保施工材料与技术。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应提高各种新能源的利用率,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量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建筑的资源消耗及施工成本,从而不断扩大建筑市场中低碳环保型材料、技术、能源的规模。另外,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加强对建筑物与居住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创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房屋的设计应注重对居住者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为现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新的理念及动力。2.4拓宽创新层次,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机制,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创新,以为建筑行业发展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新的增长点,以促进各种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及推广。施工企业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并努力做好施工技术的创新机制体系,以便为现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提供更好的指导,以促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同时,通过构建施工技术创新平台,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机制,并对核心施工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创新,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另外,还要不断健全激励机制,以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培养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技术人才,以实现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及创新。同时在激励机制下,能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拓宽施工技术的创新层次及水平,从而提高我国房屋建筑整体的施工技术创新水平。

3结束语

第4篇

摘要:科技创新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营造绿色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绿色科技创新工程,运用绿色新技术和管理新举措改造传统产业,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建立先进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机制,提高绿色科技转化效率。

关键词:绿色技术;绿色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04

作者简介:程春生(1965-),男,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7-07-12

科技创新是促进绿色供给改革与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要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1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内部动力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含量:①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重点新产品后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探索产业技术联盟的有效组织工作方式,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核心技术的顶层设计与联合攻关中。②孵化培育弱势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强实验室研究成果的中试孵化,在新兴产业技术领域提供孵化、资金、技术开发与转让、市场开拓等政策支持,加大对技术前景好、研发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尽快培育出一批能够带动薄弱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③强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龙头作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要利用市场机制变革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强调技术转换和产品开发,根据自身市场竞争优势进行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新布局,强化大型企业集团对特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引导和控制能力。④发挥融入国际市场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具有国际市场的企业大多属于高端制造业,应积极为这类企业集团总部基地研发中心、管理中心或销售中心提供配套服务,利用其国际化、规模化、高端化优势,带动同类及下游行业企业高水平发展,实现技术、服务和产品领域与国际的全面接轨。⑤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应用新技术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把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专业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驱动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构筑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营造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最大挑战是体制机制性障碍,要通过推动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打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硬技术”和“软环境”体系,激发劳动者和企业的创新动力,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增长基础上的绿色发展:①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对于企业绿色转型的政策支持。构建适宜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公共发展平台,对重点企业进行指导,鼓励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的绿色经济市场体系,构建稳健的绿色经济发展体制。要加大绿色共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为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改造提供装备的能力。②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重点突破,加强自主创新,实施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化能力提升目标,发展对绿色经济具有带头引领作用的战略型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绿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③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开放式创新。加强新兴产业领域跟国内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支持科研机构到国外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创新与国际上先进企业开展合作,拓展绿色产业市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④加强产学研用联系。建立和形成产业、教育、科技、金融与技术转移和推广“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搭建合作创新组织机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广泛交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建。⑤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及其机制。构建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的金融政策体系,对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予以倾斜。绿色技术的公共投入规模相对有限,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发挥杠杆效应以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立公共财政和私人资本合作的PPP模式绿色产业基金;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技术信贷发放力度,通过贷款贴息或风险补偿等方式,促进资金投向绿色发展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三链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

以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创业人才与教育

以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3创新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

(1)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整合区域内的资源,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推动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消化吸收和产业化,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要注重追踪国外绿色关键技术的发展动向,评估其技术前景,指导和管理技术引进;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对绿色技术消化吸收进行投资,促使企业在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升级。

(2)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绿色产业包括利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绿色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以及信息化改造,促进“两化融合”。以技术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为切入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运用绿色新技术和管理新举措改造传统产业,打通传统产业与绿色技术之间的通道,逐步将绿色技术、绿色工艺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从而使传统工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工业增长和吸纳就业做出更大贡献。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机制创新,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加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补、互动,一方面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培育更多更先进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绿色技术支持。

(3)创新科技推广体系,推进绿色技术引用转化。制定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和技术推广一体化发展规划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组织开展绿色技术试点工作,筛选适用绿色科技,推进绿色技术的引用转化。鼓励发展专项服务中介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提供技术咨询;建立绿色科技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速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运用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实现研究机构与技术推广企业、需求行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4)开展绿色科技发展的准入和评价制度建设,改善科研工作氛围。建立绿色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推进绿色技术研究开发与标准一体化,加强科技对标准制定的支撑作用。绿色技术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政府部门有责任在技术选择和技术完善方面给予激励,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针对科研工作有风险、时间周期长等特点,研究建立重大科研专项长期跟踪评价机制,形成允许创新性工作失败、重大技术领域持续推进的良好工作氛围。要加强绿色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小言.用考核指挥棒引领绿色发展\[N\].西宁晚报,2017-07-11.

2尹卫国.绿色发展需鼎新革故\[N\].中国化工报,2015-11-27.

3本报评论员.加快提升绿色发展新优势\[N\].江西日报, 2017-07-26.

第5篇

未雨绸缪 重视博士后人才建设

近年来,福建中烟以技术中心为依托,努力推进各类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加强校企关系,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直是福建中烟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

早在2009年技术中心刚组建不久,福建中烟就有通过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设想,开始密切关注行业内外关于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研读相关政策规定为申建工作做前期准备。。

2011年,技术中心成功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晋级国家队是对福建中烟技术中心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完善的机制和突出的创新优势的肯定,这也加快推进了福建中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步伐。

2012年11月,技术中心与国家、省市博士后主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并联合人资处、财务处赴湖南中烟、厦门钨业等行业内外企业开展建站专题调研。

2013年3月,申报材料报送省公务员局(省博管办),经初审后获优先向国家人社部(全国博管委)推荐。

2013年7月,通过国家人社部(全国博管委)组织的专家评议。

2013年8月,正式获批准建站。

“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运行,一方面可以从社会上发现企业需要的科技人才,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一方面企业内部技术队伍参与实验项目,也能够得到迅速成长。”福建中烟副总经理王道宽说,博士后工作站是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完善机制 提升博士后管理水平

引进了梧桐树,只有配套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才能枝繁叶茂,吸引凤凰栖息。自2013年8月获批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福建中烟根据批准设立的通知要求,马不停蹄地着手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行管理体系。

2013年11月,为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领导和管理,提升科技项目研发水平,福建中烟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指导、协调、监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日常运行;审批培养博士后的总体规划与管理制度;审批博士后的拟聘人选、研究方向和研究经费等重大事项。

管委会还下设办公室,负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具体运行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建设,组织博士后科研方向、课题的征集和评审,组织对博士后科研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联系博士后流动站和上级博士后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博士后招收、办理进出站手续等。

紧接着,2012年12月,《福建中烟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也正式,从确立博士后研究项目与招收制度、考核制度、学术交流制度、奖惩约束制度、相关经费管理及研究人员待遇等几个方面着手,拟定了详细周密的管理规章制度,为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流程管理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

要扎根 更要发芽

李巧灵,厦大工业催化专业博士,是厦大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的博士后,目前就职于福建中烟技术中心实验室。“我们来企业,最看重的是企业提供的条件和研究课题,福建中烟在这方面很有诚意。”李巧灵坦言,早在厦门大学与福建中烟共建的“烟草加工着湿与干燥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和“烟支燃烧与减害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时,她就被福建中烟对于人才的渴求所打动,出站后便选择了在福建中烟技术中心工作。

要使博士既能扎下根,又能促进企业自主人才队伍建设“发芽”,需要企业在科研环境和政策上加强开发,着力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聚才平台。

第6篇

论文关键词:综合性科技期刊;地方经济;舆论引导;信息传播;沟通协调

科技创造财富,科技引领未来。作为展现当地科技工作的窗口和知识传播的平台,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顺势而行,发挥自身特点,将杂志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这要求期刊有一个明晰的办刊思路,将科技两字贯穿始终,做深、做透科技这个大文章,只有心系地方经济发展才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所在。

1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综合性科技期刊在传播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科技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管理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科技事业的日益繁荣,综合性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体制落后和思路狭窄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亟须走出“小科技”,融人“大科技”。

1.1地方综合陛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1)办刊意识不强。目前,多数有着政府背景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还依赖于靠上级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收取微薄的论文版面费来维持生存,对于刊物的未来.办刊人缺乏统一、明晰的办刊思路,市场经营意识和杂志品牌意识淡薄,严重影响着刊物的发展。

2)内容与风格缺乏特色。许多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刊名大同小异,杂志的整体风格类似,基本以刊登职称论文为主,缺乏自身风格和亮点。此外,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还人为地将杂志采访、报道、活动策划等功能省略,取而代之刊登文件、领导讲话、过时消息等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严重影响着刊物的可读性。

3)脱离实际、视野狭隘。一方面,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等充斥版面;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讨,无法从更高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和展现当前的科技发展成就。及时分析当前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等。

1.2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承担的责任

1)社会责任。综合性科技期刊既是党和政府重要信息的者,也应是社会公共信息的者,起着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有产业的性质,因此,也必须要有社会公益意识,承担社会责任。

2)分析报道的责任。虽然杂志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报纸那样及时报道瞬时新闻,但应借助于专业学科的背景知识,更深层次地挖掘内涵,详尽阐述所涉及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性科技期刊要在众多杂志中脱颖而出,更应牢牢把握与科技相关的各个领域,发挥杂志特点,确立自己的地位。

1.3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综合性科技期刊助力

1)在综合性科技期刊缺位的情况下,对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较多的还是大众期刊,关注的焦点也只是集中在现象报道、宏观建设、观念改变等方面.缺乏专业背景的它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仍无法深入解决。所以,综合性科技期刊应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从科技的角度担当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要针对当地经济解决实际问题。

2)一批综合性科技期刊的探索已初现端倪。《华东科技》《今日科技》《太原科技》等杂志纷纷改版,引进大众期刊的成功经验,一改过去“论文期刊”的面貌,以各地指导科技工作窗口、企业科技顾问、科学生活向导为主要内容,使杂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一定的指导性和权威性。用事实证明了综合性科技期刊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2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

2.1宣传典型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1)宣传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焦点。把握区域经济命脉,结合科技发展动态,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杂志内容,宣传报道各地推进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及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案例。

以《今日科技》杂志为例,作为浙江省科技厅主管的一本综合性科技期刊,该杂志自2005年改版以来,不断在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局、科技型企业和科学大众之间寻求平衡点。开辟了“资讯·观察、产业·财富、研究·创新、科普·时尚”四大栏目,一方面,报道全省科技动态,宣传各地科技局的重大科技举措;另一方面,广泛联系科研工作者,关注大众焦点。其中,每期的一大看点就是对县域科技经济发展亮点的宣传,这是编辑人员在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和政府部门的汇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策划、提炼而来的,如“景宁创业富民名茶科技强县”“鹿城:打造自主创新温州模式”“汽车科技涌动路桥”等一系列展现区域发展特色和风采的专题,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各地交流经验的平台。

2)宣传企业自主创新典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旦选择好典型案例,大力宣传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就能引导企业从重视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的扩大再生产转移到重视技术创新上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地方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今日科技》杂志为例,《飞跃集团——核心技术创新战略》《海正集团——博士后创新战略》《“珠光”为世界刺绣无限光彩》等系列文章在“自主创新浙江行”栏目中的集中反映,展现了浙江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迅猛发展”的新风貌。同时,激励了更多的企业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自主创新上来。

3)宣传科技相关部门的成功经验。重点宣传地方政府、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构筑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成就和打造一流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新举措。这对新时期转变科技行政部门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扩大科技工作影响力有着特殊意义。《今日科技》杂志在2006年第6期,以较大篇幅刊登了位居“全国经济百强县(市)”第5位的慈溪市在开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本做法,即“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慈溪市委、市政府以自主创新推进慈溪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与各地科技局密切联系,为当地的科技局长开辟了“创新大讲堂”栏目,使科技局长的工作思路和声音能在杂志上进行广泛地交流、引起争鸣,为其他地区开展科技工作提供了借鉴。

4)宣传科技创新人才。综合性科技期刊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对科技人才、科技先进集体、科技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在科技创新方面树立学习典型,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

2007年,《今日科技》杂志开辟了以反映科研人员的历程、风采、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栏目“科研人生”。宣传报道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中国计量学院院长林建忠,执著追求再造龙泉青瓷冰裂纹绝技的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等人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深入挖掘、真实再现”,科技杂志以其特有的角度宣传科技工作者,树立了科技创新人员的典型。

2.2传播信息为区域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1)政策信息。针对政府部门最新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调研统计等重大信息,深入解读其中涉及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回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性科技期刊背靠的就是“科技”,对政策解读的优势是其他刊物无法比拟的。

例如,《今日科技》开辟了“本期特稿”“权威推荐”等栏目。作为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的舆论阵地,该杂志对浙江省科技发展新举措、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重大决策等都能够及时分析解读。

2)农业科技信息。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农民对技术、管理、经营等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必将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今日科技》杂志的“聚焦三农”栏目应运而生。《宁海“紫甘薯”种出“生命软黄金”》《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提升支农水平》《稻鱼共生:一号农业文化遗产》等文章深受农户欢迎。一方面,探索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种养殖水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国内外发展动态。就浙江经济而言.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是资源小省,问题突出。众多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利润不断下降,缺乏竞争后劲。因此,作为杂志媒体就应关注、追踪前沿,甚至预测趋向,帮助企业在产业转换升级当中发挥导向作用。同时,还应以媒体的宽广视野为区域科技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科技要闻”“科技在线”“科技广角”等栏目就针对国内外最新技术、产品和动态予以报道.透视其中的关键。如《科技时代资讯前沿》综合反映了国外最近科技产品,让读者了解与掌握了最新国际化产品。

2.3策划活动积极发展版外经济

1)策划评选活动。2006年,《今日科技》杂志社承办“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推选表彰活动,正式启动后,反响巨大。来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部门、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踊跃推荐,积极争取国内首次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的推选名额。

通过评选活动,《今日科技》杂志发挥了科技期刊整合不同资源的优势。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推选、表彰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树立标兵和模范,引导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中。

2)举办论坛。目前,众多媒体都通过承办论坛来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今日科技》杂志通过承办“首届浙江省科技企业家论坛”,为浙江省的优秀科技企业和优秀科技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主创新成果、总结自主创新经验、交流自主创新思想、畅想自主创新未来的崭新舞台。通过杂志的影响力,邀请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做精彩演讲,多角度地讨论了浙江省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强省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技下乡。综合性科技期刊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和集中的科技网络,为地方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今日科技》杂志在数次科技下乡中,不仅给广大农民带去了丰富多样的科普书籍.而且根据当地特色带去了一些实用技术。甚至.编辑部还组织人力,对口与地方政府创办试点性质的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结对枫树湾”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给该村农民送去科技书籍、科教光盘等科技物品.还与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心与心的沟通。特邀科技特派员到枫树湾村为该村杨梅种植户举办了一期别开生面的培训讲座;畅谈科技结对的3年计划和近期具体事宜,设计推出枫树湾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杨梅礼品包装盒:提出“科技结对,产业创新.典型引路.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商讨枫树湾村杨梅市场招商引资、申请省级绿色农副产品认证、开办杨梅技术培训班、举办杨梅大会等内容,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影响;提升;创新举措

一、引言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经营与管理的二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且制约的。其中,经营是管理的龙头,管理是经营的基础,没有经营也就没有管理的产生,没有管理经营也无从谈起。故此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采取了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就决定该企业会产出什么样的经营结果。而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在转型时期,这将导致企业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必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面临未来不可确定的内外影响因素也会越来越多,企业的生存风险和经营危机也将随之加大。因此,要确保企业能够保持健康持续稳定性地增长和长期生存下去,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非常有必要开展对如何做好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专题研究,也只有通过专门的探讨,剖析查找出给企业带来深层次影响的内外环境因素,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收益的持续增长,同时确保了企业的长期生存与稳定发展。

二、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内外环境因素的深层次剖析

对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找到症结之处,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举措提供良策之础。

1.外部环境

本文中所讲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是指那些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以及未来发展且存在于企业周围的客观因素力量总和。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一类是任务环境影响因素,它们共同构成影响企业经营方向和目标正确决策的关键因子。凡是没有准确把握住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做出了那些不适应企业当下外部环境发展相要求的,迟早都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淘汰出局。因此,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其影响力。

(1)社会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在通常情况下,社会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影响表现在间接方式上,它们凭借其本质产生的深远效应作用,往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比如:国家出台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调控后,导致一些企业在投资规模、经济收益等方面受到很大的牵连,也导致更多的微小型企业,因资金短缺无法进行产业升级,工艺改良和设备更新,不得不最后走到倒闭、转产或者破产的境地。又如:随着时下推广应用的现代技术,先进设备、先进新工艺和材料等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企业经营竞争力减弱,最终被淘汰出局。还有就是金融危机、各国各地区法律法规的调整与修改、地区局部混乱战争等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产生客观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如:那些以承包国外工程的建筑施工企业,徜若不能及时掌握了解到所承包地方的法律法规体系,必将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

(2)任务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还有一个就是市场环境,这里也称之为企业的任务环境因素。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至今还尚存需多有待健全、完善的地方,象一些不遵循市场经济规范的恶性竞争发生,不但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而且也会同时给同类遵守规范竞争的企业带去强烈的冲击。因此,每一个生存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都要时刻关注企业自身周围的微妙变化,防止过度竞争与不正当竞争导致的经济效益下滑,给企业带来生存的危机和发展的威胁。比如:常见的一些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或者政府出台的政策倾斜等。

总之,不管是社会环境因素还是任务环境因素,表面上虽然不直接对经营管理产生影响,但只要它们存在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周围,徜若听之任其发展,不及时分析原因,必将构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危机。

2.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错综复杂,相互交替。环境恶化其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失误,成本过高,收益急速下滑。在此,只对其中主要的几个影响因素给予探讨分析,不再作一一阐述。

(1)成本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对于众多企业来讲,抓好内部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性又必然的经营管理工作,这也是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流部分扫清了的发展障碍。但从目前企业的内控管理现状来看,成本因素的内控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非常大,形势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如象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只停留在喊口号的表面功夫上,对其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重视,而且以自身权利构建对其有利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为其而服务。还有一些是已建立起了内控管理体制和相应监督机制,但检查执行落实不到位,形同虚设。其两者的共同结果,都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数据和信息不真实,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及各环节运转情况无从正确掌握,导致决策失误,影响企业整体运营和未来发展。

(2)财务管理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从近年企业经营管理上暴露出的问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因素也是主要影响之一,密不可分。发生的会计失真信息事实,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轻者危机正确决策,重者导致企业产生严重亏损,最终走向灭亡。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不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诸如对原始会计凭证的填制,缺少真实有效的凭证支持,甚至还有个别财务人员人为的去私自更改会计数据和捏造会计事实等等。尽管一些企业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建立起了企业自己的内部审计机制,但从机构运作成效来看,工作仅停留在查错与纠错上,水平还与企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常常流于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非常有限。

(3)人力资源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表现在一些企业存在管理者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没有上进心,认为反正亏损与自己没多大关系。而那些占比多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呢,又由于管理者和企业主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驾驭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强,经验不足,使得他们不能胜任经营管理工作。

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举措

通过上述对企业经营内外环境因素的分析,我们得知,要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只有通过不断的去创新出适宜企业当下经营管理环境举措,才能确保企业在越来越大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1.优化企业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化危为机

面对企业外部变化多端的经营管理环境,企业应积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面对宏观环境和市场经济发生的系列变化。

一是企业要根据各自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特点,加大计算机配备与网络建设投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健全。达到促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以及指挥执行和业务管理、生产运营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二是时刻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市场竞争的强烈意识,加快企业市场化进程。要确保企业在新的形势下,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来建立所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推进企业重组,扩大对外开放,解决一些责权不清、职能错位和效益不佳等问题观念,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实现最佳效益。

三是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提早发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发展态势,分析其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做出正确现实评估,从而来调整企业经营方向、目标,策略,到最后的组织实施完成。

2.积极练好内功做实内控管理,节能降耗

企业经营管理内部环境的改变,需下足功夫,练好内功,通过完善、改进,达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能力,实现节能降耗,开源创收的目标。

一是加大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管理。这是做好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和现实情况,随时随地根据管理需要,创造出灵活机动、适宜的一些经营管理上的新思维、方法、制度和措施。比如:减少管理层次,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引入先进设备等等。并对照经营管理目标,推进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4],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以靠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达到节约成本,其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只有不断地引入、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器具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开发出新产品,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占领市场制高点,保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其三是加大企业内部的监督体系构建,形成环环相扣的相互监督制度,并落实检查执行,上报给最高经营管理班子。

二是作力改善会计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做实内部环境的又一重要步骤。对财务部门的设置,人员分工应做到科学合理,加强财务人员责任心,职业感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业务技能培训,要求每一位跟数据打交道的企业员工都须对自己上报的,填写的数据准确无误,特别是财务人员要做到资产预算编制完整准确,会计信息登记真实可靠。同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畅通信息沟通交流,重点集中对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等环节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及时反馈和解决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尊重知识、人才,通过对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等的改革,运用多种形式,引进、选拔和聘用一批经营管理上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中来,达到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淘汰企业内部那些不适宜经营管理岗位却还点在岗位管理的人员。同时通过压担子,挑大梁,促进新入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大他们的责任心、职业感,促使他们去用心努力搞好自己所在经营管理职责份内的事,为全面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

总之,在目前市场经济改革驶入深水区的环境下,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不断优化企业外部环境和控制好内部环境,才能确保企业取得长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海宁.企业战略转型的"三重缺口"与动态机制形成[J].改革.2011(06)

[2]田晶.高新企业家 幸福"十二五"[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1)

第8篇

新常态下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以来,“新常态”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词。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对于国家石油公司而言,同样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产业深度调整期。当前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经济发展新常态。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经济复苏曲折缓慢。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一定程度放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经济社会发展已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方向转变。

国企改革新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国企改革对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对国企战略规划、集团管控、参与市场竞争以及提升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业发展新趋势。石油行业的“新常态”集中表现在国际范围内的油气的供需宽松,需求增速放缓,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巴黎协定》的签署使世界各国对于能源转型升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替代能源、新能源的研究应用增速,对于化石能源形成正面冲击。

低油价下新挑战。受到国际经济低迷、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大幅增长、世界主要产油国不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为高投入、高风险的油气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多家权威机构预测油价将在中长期处于低位徘徊。

主要石油公司的应对措施

新常态下,国际和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均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下行经济形势、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油价“寒冬”的挑战。

国际大型油公司的应对措施。壳牌在2015年大幅削减了4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2016年进一步削减了30亿美元。与此同时,壳牌裁减了近10000名员工,并对主要业务进行了改革重组。

英国石油(BP)2015年的利润较2014年下滑超过50%,预计2016-2017年裁员7000人。

雪佛龙在2015-2016年裁员已经超过7000人,并已逐步卖掉近100亿美元的资产。

重点油服企业的应对措施。斯伦贝谢2015年初即宣布全球范围裁员9000人,而到了2015年四季度已裁员超过30000人。

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也均采取裁员的方式应对行业危机,且裁员人数均超过预期。

我国主要石油公司的应对措施。中石化的胜利油田在2015年首次出现亏损,不得不开始对主要油田进行效益测算,对效益不佳的油田实施关停。

中石油的大庆油田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开始逐步调减产量,并压缩绩效工资总额。

由此可见,主要石油公司应对新常态、新挑战的主要方式集中在裁员、压缩投资、减产等方面,但无论是其中哪一点均不可持续。为了打好新常态下的攻坚战,石油公司必须采取更具有战略性和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求生存、谋发展。

对国家石油公司提质增效的策略建议

总体而言,为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国家石油公司应该有新思路、新举措、新面貌。国家石油公司应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努力实现从规模驱动向效益驱动转变、从以产定销向有效供给转变、从构筑资源壁垒向提高市场竞争力转变。重点包括以下几点:

油气并举,稳油增气,保障可持续发展。深化价值勘探理念,以大中型油气田勘探为主线,适当减少高风险、高投入井的比例,以较高的勘探工作量保障可持续发展应是石油公司的重要策略。在低油价环境下,油气并举,稳油增气,对于石油公司自身而言,是重塑低成本核心竞争优势、提升有效益产量的主要方式,也是顺应能源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国家石油公司要坚定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决心,并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来大幅降低开发成本。与此同时,在公司内部必须每年度明确设定降本增效的具体指标,在年度预算执行中进行严格管控,严禁费用超标的问题发生。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好长期降本增效的筹划,定期总结降本增效经验教训,固化成果。

主动转变理念,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国家石油公司要改变以往只关注“增储上产”的观念,转而树立起“经营资产”的理念,持续优化资产组合,提高海外盈利能力。在挖掘国内资源的同时,国家石油公司必须将眼光立足长远、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等各种资源,一方面积极筛选有效益、有价值的新项目机会,制定合理的获取计划和战略安排,对资产所在地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和技术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以实现投资合理化、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找准、攻克已有资产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资产组合优化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海外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