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化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篮球运动蕴含着群体、个体、交往、沟通、竞争、合作、应变与创新等诸多现代社会的因素,以丰富多彩的运动魅力,激动人心的精彩场面,声势火爆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之中,越来越多的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意义。篮球文化是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篮球文化是篮球运动的“魂”,培育和发展篮球文化是关系到篮球运动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篮球运动经过了100多年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凝结了众多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包含着不同区域和时代中人们的篮球情感取向和体育审美观念等体育文化要素,远远超越了它的发明者奈・史密斯最初设想创设篮球游戏的本来用意及其活动价值,发展成为寓文化、艺术、经济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NBA,在其50多年发展的历程中,以其独特的职业篮球理念,强大的体育市场推广及合理而严格的系统管理,赋予了NBA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职业篮球运作的典范。
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国家和群众对职业篮球乙嬖龀さ男枨螅促进职业篮球发展和改革制定的全面规划及策略。中国推进竞技篮球职业化改革以来,先后经历了甲年、联赛,迄今为止已有19年历史。职业篮球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高水平篮球人才,开发职业篮球市场,为提高国家队成绩服务。
篮球文化的特点:
1全面活动性
篮球文化的活动性首先表现在篮球文化是一种身体活动性文化。篮球文化是在篮球运动的身体活动实践中所逐渐形成的技术动作、攻守对抗等身体活动都都是篮球文化的独特内容。现代篮球运动虽然己经由一项单一的体育活动形式发展为一种涉及多方面活动内容的综合性社会活动,但篮球的本体活动形式―身体活动,仍然是篮球运动的中心活动。其次,篮球文化的活动性还体现在篮球文化是一种有活力的、具有生命形态的文化。它不是静止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能动地与外周环境和事物进行信息交流与输送的过程。通过对相关信息的输入输出、选择、吸收、消化、融合等一系列的动态活动过程,最终孕育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因子,这些文化因子又通过篮球运动而聚合构成篮球文化的整体,从而象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
2精神教育性
篮球运动自做为一种游戏活动被创造时,在游戏过程中卖现对参加者的教育的思想就根植于篮球活动中因此,教育功能是篮球文化本源就具有的的功能,这也决定了篮球运动是一种学习过程。就篮球文化的教育内涵及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看,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教育生态,即篮球知识、技能习的的学科性状态,个体健康的健康追寻状态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状态。
3竞技、谋略性和艺术性
竞技性是体育文化的鲜明特征,篮球文化的竞争性蕴涵了三个层次的内涵。首先是篮球竞赛中强烈的攻守对抗意义其次是参与篮球竞赛是个体对篮球竞赛规律的挑战第三是参与者对自我的挑战。由于竞技性,才使体育的娱乐和教育功能,以及艺术功能得以实现。
4时代开放性
篮球文化的开放性指篮球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对外界的选择性互动。文化的辨证运动形式有文化传播、文化渗透、文化采借、文化融合、文化逾越和文化冲突、文化拒斥等。这些运动形式发生、发展的依托和动力来自于文化“开放性”的自由度。文化开放性自由度大,则意味着文化传播、文化渗透、文化采借、文化融合、文化逾越等形式的发生自由度低,则表现为文化冲突和文化拒斥的发生。
篮球文化作为一种世界共享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质篮球文化的主体又在文化选择上具有很大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选择融合或拒斥篮球文化的不同内涵。篮球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篮球比赛更是一个开放的动声过程,攻防双方在向观众展示自身特点和感染力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和消化肘方的优势与短处,并对自身加以调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更增强了篮球文化开放性的自由度。篮球文化开放性特质己经成为了篮球文化繁荣与衍生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5全球交融性
宋代是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哲学思想另一个繁荣的时代。理学是宋代哲学思想的最大成就。魏晋以来,传统儒学不断受到来自玄学、佛教的挑战;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成为当时主导的思潮。于是,宋代儒学家便在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的基础上,对古典儒学作了新的诠释、发展和重建,创立了理学。理学在宋代也称“道学”,近代以來则称为“新儒学”。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把儒家的价值理念本体化,并贯穿至心性理论和为学功夫。理学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文化,对民众生活有其引导的作用,如朱熹的《家礼》对宋代社会观念和日常生活便有相当的影响。南宋晚期,理学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自此支配中国文化数百年之久。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的黄金时代,宋太祖立国后,为了避免北宋成为五代之后第六个短命王朝,积极推行“重文轻武”政策,防止军人夺权或割据。而读书人即使出身低微,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也就进身士大夫阶层,获得较高的社会及政治地位,于是弃武习文成为社会风尚。加以宋代中央王朝大力兴办各级官学,带动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但人口的增长和官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使得教育的社会需求远不能满足,于是私人兴办的讲学书院应运而发展起来。同时,书院作为与官学不同的社会文化力量,与理学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理学家批评科举与官学教育只引导学子追求功名利禄,他们大兴书院讲学之风,以书院为宣传理学的基地,从而扩大了书院的影响,导致了南宋书院的鼎盛。南宋的书院几乎取代了官学,成为当时的主要教育机构。书院,最早见于唐代。唐玄宗以后,官办的书院只是藏书与修书的场所。宋初有六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潭州的岳麓书院、河南应天府的睢阳书院、河南登丰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以及江宁茅山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创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淳熙6年(1179)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兴学讲授;绍熙五年(1194),朱熹又复兴岳麓书院,积极讲学,对当时书院的发展其了直接的作用。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拟定的学规,成为各书院的标准规范,为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朱熹知南康军的三年中,多次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时,在岳麓书院讲学授徒,虽为时仅两月,但影响极大。由此可见理学家对书院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北宋中期以后,州县官学兴起,书院的发展一度消沉,据不完全统计,北宋时期建立的书院,约140所。到了南宋,在理学大师书院讲学的影响下,仅江西的书院便达160余所。有人根据各省方志统计,两宋书院的80%建于南宋。
唐宋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期,而中唐以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新阶段。北宋文学的古文运动和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都肇始于中唐。宋代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发展是理学,它特别重视古典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加以新的解释和发展,并最后由朱熹把这四种著作合编为《四书》的新经典体系。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中的某些成分,弥补和发展了古典儒家的薄弱环节,使得儒家思想可更有力地应对佛道的挑战,故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唐代以来儒、佛、道鼎立的多元文化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也是理学的创立者。南宋时期,朱熹继承了程颢、程颐“洛学”,又吸收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等理学学派的思想,集北宋理学之大成,形成了“理学”的主流;陆九渊则建立了“心学”的体系,也有很大影响。宋代所开创的理学,后来成为元代至清代前期占主导地位的学术体系,构成了11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的主流发展。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太极图》的解说,这是一个写意图,最上圈是表示世界“自无极而为太极”的最原始的本体状态;第二个圈是坎离二卦的交合图式,表示阳动阴静,也就是阴阳二气的分化;第三个圈表示水、火、木、金、土,即“五行”的生成;第四个圈表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就是人类的产生;第五个圈表示万物化生。此图从总体上显示了“太极”产生世界的整个过程。
巴西的文化特点是具有浓郁的拉美特色,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为一个民族大融炉,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其他地区的移民。在音乐、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现。
卡波耶拉是一种16世纪时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发展出,介于艺术与武术之间的独特舞蹈。虽然其伴随音乐节奏以通常为两人一组的方式而起舞与一般舞蹈雷同,但是舞蹈动作中结合了大量侧空翻、回旋踢、倒立等武术动作,却被认为有极浓厚的战斗用途。虽然已经存在数百年,但一直到1930年代以后卡波耶拉舞才正式地被允许在民间习授流传,由于这种舞蹈起源于非洲却又融入了相当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认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征与国技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摘 要】满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文化特点充分体现了满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性及民族统一与融合性,满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发扬对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满族民间舞;文化特点;成因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69-01满族民间舞蹈具有礼仪、亦牧亦农和尚武的文化特点,这些特点都不是满族民间舞蹈自身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历史的变迁及民族的融合等形式促成了其独特的特点。一、满族民间舞的文化特点(一)礼仪文化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礼仪之邦,满族更是一个崇尚礼节的民族,在满族中具有固定成套的礼仪,晚辈要定期对长辈进行行礼,行礼要讲究一定的礼节,晚辈男子要在长辈面前单膝跪下;晚辈媳妇需要右手在上,双手放在膝盖上下蹲行礼;晚辈姑娘则需要左手在上,双手放在膝盖上下蹲行礼;满族人同辈之间需要相互碰肩膀来表示礼貌;长辈对晚辈所行礼节需要回礼,通常以抱腰的形式回礼;对年龄较大的晚辈,长辈要对其进行抚摸来表示喜欢;比较小的晚辈,长辈要抱住其腰部将晚辈举过头顶来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爱护[1]。满族民间舞中的秧歌在表演之前需要两个官进行拜茶桌、碰肩膀礼和抱腰礼,待准备完之后进行集体舞蹈表演。这些礼仪动作在满族民间舞蹈中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满族民间舞蹈的礼仪文化特点。(二)亦牧亦农文化特点。满族主要起源于我国东北部,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具有较大面积的草原,适宜满族的放牧生活需求。满族人在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生活放牧,培养了其豪迈、坦荡的性格,为其民族的独特文化形成创造了基础。满族舞蹈中的庆隆舞,分成扬烈舞和喜气舞两种,扬烈舞结合了满族人民骑射和渔猎等生活特点,将骑射和渔猎生活要素融入到满族民间舞蹈中,此外满族民间舞蹈中的秧歌充分融合了满族人民农耕时的情景,由此可见满族民间舞蹈中既涉及到骑射和渔猎又吸收了农民农耕的文化元素,形成亦牧亦农的文化特点。(三)尚武文化特点。满族建立了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由于满族民族涉猎生活的影响,使其整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掌握了骑马涉猎独有的技能,都具有盘马弯弓的本事,因此形成了尚武文化特点[2]。其中满族民间秧歌舞蹈具有较大的舞蹈规模队伍,队形变化利用了四合阵、八卦阵等形式,被认为与努尔哈赤战争中的布阵相似,秧歌在变换队形时大具征战沙场之势,使满族民间舞者在武中作乐,充分体现了满族民间舞的尚武文化特点。二、文化特点成因满足民间舞经过多年的传承,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显著的文化特点,有着这样的文化特点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形成。(一)流放人员的贡献。流放人员是指顺治王朝到光绪王朝期间朝廷的犯人,大多数被流放到宁古塔,据历史调查表明顺治到光绪年间清王朝流放的犯人大约有10万余人,他们大都去往黑龙江、伯都纳和宁古塔等地,当时在这些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满族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将流放到边疆的满族人的生活表现出来,同时这一时期的满族民间舞将当时的历史与文化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满族民间舞的独特文化特点。(二)民族融合的促进。由于清朝政府政治上的统一,使当时各地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形成文化融合统一的局面,关内外的民间舞也随之融合在一起,各民族之间的民间舞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又经过创新演变成新的舞蹈艺术,例如当时著名的旗香歌舞,就是满族和汉族民间舞蹈相互吸收、融合的产物,民间舞蹈的相互交融,在历史文化统一中具有重要的贡献,成为历史文化统一的重要标识[3]。任何舞蹈形式都与周围的生活环境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民族统一的环境下也促进了民间舞蹈的融合,民族融合的促进使满族民间舞蹈充分的成长起来。(三)战争掠夺的产物。满族努尔哈赤带领满族从一个部落迈向了王朝的进步,同时也形成了满族特有的文化。据历史记载努尔哈赤在战争中对人和物资等的掠夺较为严重,掠夺之后带来了强权政治和对人们的奴化教育,利用文化去教育人心、征服人心[4-5]。他们不仅掠夺了当地大臣及王侯的舞姬、家眷还有乐人,掠夺之后将他们统统带往北方,这时满族民间舞蹈中出现了大旗、跟头等舞蹈,战争的掠夺促进了我国南北方舞蹈的融合与交流。三、结语综上所述满族民间舞蹈具有特殊的文化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与历史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历史条件下随着民族的迁移与战争,还有大量的流放人员。这些不同的历史要素使满族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这些环境由促成了满族民间舞与其他民族舞蹈的融合,加强了其独特性的形成。参考文献:[1]张弛,耿越.对社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6(01).[2]热希丹・阿山江,饶海燕.群众舞蹈文化的普及与开展[J].大众文艺,2015(04).[3]李蓉,彭玎玲.我国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难点分析[J].艺术教育,2015(11).[4]田丽萍.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及其动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5]罗雪.浅谈学习现代派舞蹈时融合不同舞蹈文化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5(24).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圳。
1、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2、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3、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来源:文章屋网 )
当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了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
1.企业文化的概。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s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所谓行为方式,就是稳定的行为倾向,行为方式是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的体现,通过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只是企业的一个部分,对一些刚刚建立的新企业来说,有机器、设备、工具、技术、产品、组织和制度等,却不一定有文化。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
当代企业文化一词是一个舶来品,是由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和日本传入我国的。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并重视当代企业文化建设,把当代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那么到底什么是当代企业文化呢?是不是丰富多彩的员工娱乐文化活动,或是一组有气势,放诸四海皆准的口号,还是一块花园式企业的奖牌,就算是企业文化了呢?答案当然不是。当代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可以说失败的企业原因各有不同,但成功的企业都一样,都有成功的企业文化。
2.核心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信奉和倡导的理念,是被全体员工接受并融入到思想当中去的价值标准。企业的价值观是所有员工价值观的一个交集。
企业是社会上数量最多、雇员最多、掌握和消耗社会资源最多的机构,它在社会和谐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企业能否建设优良的文化、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并坚持自身的社会责任,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由于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只有那些有益的、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才可能在群体中反复出现,因而价值在文化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同样,企业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起着核心的作用。可以说,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在不同的领域的体现或具体化。
3.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通过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一般地说,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现代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信念意识、效益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综合意识。“企业个性”,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服务方针和经营特色等基本性质。
企业精神总是要反映企业的特点,它与生产经营不可分割。企业精神不仅能动的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本质特征,而且鲜明的显示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的。它能较深刻的反映企业的个性特征并发挥它在管理上的影响,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4.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标准。当被员工认可和接受后就能使员工自我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开滦之所以一百多年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诚实守信。对客户讲信誉,员工之间以诚相待,无论在市场环境还是在企业内部都能做到诚信第一。
总之,当代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在价值观,精神和企业道德上达成一致,让全体员工形成一种下意识的不加思考的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自觉行为。
二、当今企业文化的特点
1.速度文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的产品,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即时服务。这就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有条不紊、训练有素。
2.学习文化。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
3.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订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订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4.虚拟文化。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
5.融合文化。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征服,而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与大自然和相关行业的融合。企业在第二次现代化中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它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关键词:文化产业; 结构; 特点;
一.文化产业结构的含义
文化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关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文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①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产物,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演变。其次,文化产业结构不单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它是一定社会制度的文化反映,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文化反映。”②表现出了文化产业结构的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其三,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关系结构,也即是一定的文化生产力所展现的一定秩序性和关联性。这种社会文化关系是通过文化产业这种文化再生产过程体现出来的。文化转化成文化产业是这种文化再生产过程,文化产业结构受固有的文化结构的影响。其四,体现的是“文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只考虑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相互关系。但是“文化产业结构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系统,具有多层次交织共生的特征。它既包括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大类产业间的关系,也包括某一产业内部细分的专业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③而杨吉华在对此概念进行界定时,则只关注文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层面的含义,他认为文化产业结构既指文化产业在宏观产业结构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比重。同时还包含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关系。④
文化产业结构除了表现经济层面丰富的内涵之外,还可以从中解读出反映在经济层面之后的更加深刻的文化及政治意味。也就是说,文化产业结构并不单单是现存文化行业的经济组合,而是通过它表征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变动,而文化变动又隐藏着社会阶层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它既反映了一定背景下文化商品的市场化水平,也揭示了“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主体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反映出来的主体社会身份和文化权利的差异。”⑤由于文化产业结构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文化消费行为间存在文化权力结构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又传递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结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延伸,展示了一种政治经济学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资源的主要掌握者――政府拥有对社会资源的绝对分配权,文化产业结构正是以一种社会资源的存在方式而存在的,它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正是不同时期的权利掌握者对以往的历史文化及其它社会资源按其利益集团化的方式分配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来看文化产业结构和其它产业结构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它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其它产业结构更多受自然条件的束缚。
在我国,由于文化产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的政府行政化管理意味更浓,文化产业结构的形成更多的反映出政府从文化的意识形态管理需要出发,对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权力安排与部署。
二.文化产业结构的特点
1、等级性
文化产业结构的等级性是由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决定的,而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必然影响到文化再生产的文化产业的,但是不同的文化产业部类所具有的或传播意识形态的强弱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国家基于文化安全的考虑势必要对文化产业不同部类的重要性作“共同而有区分”的认识和判断。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产业一直处于严格的管控之中,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很难获得市场准入,由此形成了文化产业不同部类间文化权利资源的等级性分配,这种文化资源权利分配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不同文化产业门类发展能力的差异。由此也就形成了各文化产业部类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权重的不同,久而久之,权重大的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被压抑的则逐渐萧条,这也是当前我国部分文化产业门类独大、文化产业整体畸形发展的部分原因。
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产业价值链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垂直供应链和横向协作链。垂直供应链可划分为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协作链则是产业的服务和配套。每一种文化产业门类均包含了这两种价值链关系,但是在这种横向和垂直关系相互交织的关系网中,总会有一个核心的交织点,那即是具有较长、较广价值链的核心产业,也是这里所谓的等级性较高的文化产业门类,而以较高等级性文化产业门类为中心的相关产业门类则属于较低等级性的产业门类。同时,那些不具有生长较长产业链条的文化产业门类也可归于等级性较低的文化产业门类。以等级性较高的电影产业为例,电影产业垂直供应链包括前期剧本的创作、版权的交易、前期的策划等,中期包括电影制作的所有方面,后期包括流通发行过程涉及的相关方面,有产品的推广和发行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相关的产品,比如与该作品相关的音像制品、各种类型的图书出版、相关的版权交易等。而电影产业横向协作的价值链则出现在垂直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上,前期涉及电影制作相关设备的生产、加工行业,各种类型电影人员的培训行业等,中期有制作过程中的场地提供及相关的道具生产行业、配套的服务行业、作品加工行业等,后期包括与推广该作品所涉及的多种平台及服务、与电影放映相关的设备生产及服务行业、由电影作品延伸出来的生产加工音像、图书等制品的的相关产业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电影产业是具有较高产业链价值的文化产业门类,也即是处于文化产业结构的较高等级,而以它为基础生长起来的相关产业门类则产业价值链相对较低,也即是处于文化产业结构的较低等级。
但是,文化产业结构的等级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先处于较高等级的部类也会向较低等级滑落,相反亦然。比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上传播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以前被划为层的网络文化服务就逐渐进入到核心层,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文化产业部类。同时对文化产业链的重新认识,致使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地位也有了变化。
2、变动性
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动性指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内部之间的联系及比例关系的运动性。产业结构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和丰富的。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产业结构的一部分也不例外。首先文化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提升。2004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正式从统计的角度确立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内涵,开始有了文化产业统计数据,2004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而2006年,此数字就达到了5123亿元,占GDP比重也由2004年的2.15%上升到2006年的2.45%,2007年占GDP的比重更是达到2.6%。
其次文化产业内部不同部类随着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结构的演变。其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导致新的文化产业门类的不断产生,以互联网为主的一系列文化产业形态,如网络游戏业、博客、播客、微视频等。二是高新技术促使传统文化产业门类向高级化发展,如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运动。三是高新技术使原来独立的文化产业门类逐渐走向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门类,如传统独立的广播、电视、游戏、动漫、出版业等多种媒体融合,产生了新的文化产业类型---新媒体产业(主要包含虚拟社区、电子邮件、聊天室、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
但是,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动性,不是说它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产业发展规律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产业结构的系统性决定了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能够束缚子系统的运行,使系统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产业内部,有相应的行业经过发展成为主导产业门类,由此带动相关的其它门类,随着其它门类的崛起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原来的主导产业逐渐衰落,新的主导产业门类崛起,又带动相关的产业,周而复始。就文化产业整体及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来说,它也都会经历诞生、起步、高速增长、成熟以及衰退等发展阶段,有着和其他产业一样的周期性。
3、系统性
产业结构体系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产业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例,最高层级为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而在一、二、三产业之下又分别包含不同的次级产业门类。以第三产业为例:第三产业包含流通和服务两大类,其中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服务部门又可分为三类,其一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其二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其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低一级的层次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次单位,最后组成产业结构的整个复杂系统。文化产业作为整个产业结构体系靠中间位置的一级,其上位于整个产业系统的第三产业之中,在第三产业系统中,又位于服务部门的子系统之中。同时,文化产业本身除了与整个产业形成一个系统之外,它本身也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在文化产业本身的系统之中,其下又有不同的层级体系。文化产业结构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系统的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
皮亚杰在论述结构的整体性时说“一个结构是由若干个成分所组成的;但是这些成分是服从于能说明体系之成为体系特点的一些规律的。这些所谓组成规律,并不能还原为一些简单相加的联合关系,这些规律把不同于各种成分所有的种种性质的整体性质赋予作为全体的全体。”⑥产业结构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而第三产业则是产业结构新兴的重要亚系统,在第三产业内部,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重要增长极,在第三产业系统内部是一个支撑性的亚子系统要素,在文化产业系统内部,又由不同的部类行业等更小的系统要素组成。文化产业结构的系统性决定了系统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文化产业结构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单个功能之和。同时,系统性决定了层次性,文化产业结构的层次性要求处于较低层级的子系统应当始终围绕较高层级的母系统目标运行,在考虑系统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向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面前行,以期从各个较小的层级渐进实现整个产业目标的实现。
4、意识形态性
由于文化产业本身不仅是一种经济产业,更是一种以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特性为客体的文化作为其表达对像的产业形态。基于此,文化产业结构就表现出一种文化存在结构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制度的文化反映,表现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由于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国家意识形态在文化产业制度和政策上的取向性,这种取向性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结构的每一个层次。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脱胎于政府严格管理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体系下政府根据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不同表现形态及重要性而划分的文化产业类别,比如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艺术创作、休闲娱乐业等。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把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通过对每层具体文化产业门类的考察,不难发现这种划分除了产业经济学上的意义外,更多的反映了相关门类意识形态的强弱,在此基础上,文化资源分配上的差异表达出权力的差异。
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结构是现存一切文化关系的制度性反映与总和。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制度文化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的主体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反映出主体社会身份和文化权利的差异。“由于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与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文化权利结构上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反映着不同主体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关系,因而文化产业结构是人的社会关系延伸。”⑦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存在方式,受到政府掌握的资源分配权的制约,政府对资源的分配首先考虑的是对其统治的影响,基于此,位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具有浓烈意识形态意味的相关产业门类就成了政府强力控制的部类,当然也是具有文化资源分配优势权的部类。这就使得文化产业结构不仅具有一般产业结构的意义,更具有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4.
②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4.
③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4.
④杨吉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中央党校2007年博士论文,第32页
⑤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创新[J].思想战线,2003,(4).
⑥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
宋代是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哲学思想另一个繁荣的时代。理学是宋代哲学思想的最大成就。魏晋以来,传统儒学不断受到来自玄学、佛教的挑战;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成为当时主导的思潮。于是,宋代儒学家便在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的基础上,对古典儒学作了新的诠释、发展和重建,创立了理学。理学在宋代也称“道学”,近代以來则称为“新儒学”。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把儒家的价值理念本体化,并贯穿至心性理论和为学功夫。理学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文化,对民众生活有其引导的作用,如朱熹的《家礼》对宋代社会观念和日常生活便有相当的影响。南宋晚期,理学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自此支配中国文化数百年之久。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的黄金时代,宋太祖立国后,为了避免北宋成为五代之后第六个短命王朝,积极推行“重文轻武”政策,防止军人夺权或割据。而读书人即使出身低微,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也就进身士大夫阶层,获得较高的社会及政治地位,于是弃武习文成为社会风尚。加以宋代中央王朝大力兴办各级官学,带动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但人口的增长和官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使得教育的社会需求远不能满足,于是私人兴办的讲学书院应运而发展起来。同时,书院作为与官学不同的社会文化力量,与理学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理学家批评科举与官学教育只引导学子追求功名利禄,他们大兴书院讲学之风,以书院为宣传理学的基地,从而扩大了书院的影响,导致了南宋书院的鼎盛。南宋的书院几乎取代了官学,成为当时的主要教育机构。
书院,最早见于唐代。唐玄宗以后,官办的书院只是藏书与修书的场所。宋初有六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潭州的岳麓书院、河南应天府的睢阳书院、河南登丰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以及江宁茅山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创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淳熙6年(1179)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兴学讲授;绍熙五年(1194),朱熹又复兴岳麓书院,积极讲学,对当时书院的发展其了直接的作用。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拟定的学规,成为各书院的标准规范,为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朱熹知南康军的三年中,多次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时,在岳麓书院讲学授徒,虽为时仅两月,但影响极大。由此可见理学家对书院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北宋中期以后,州县官学兴起,书院的发展一度消沉,据不完全统计,北宋时期建立的书院,约140所。到了南宋,在理学大师书院讲学的影响下,仅江西的书院便达160余所。有人根据各省方志统计,两宋书院的80%建于南宋。
唐宋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期,而中唐以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新阶段。北宋文学的古文运动和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都肇始于中唐。宋代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发展是理学,它特别重视古典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加以新的解释和发展,并最后由朱熹把这四种著作合编为《四书》的新经典体系。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中的某些成分,弥补和发展了古典儒家的薄弱环节,使得儒家思想可更有力地应对佛道的挑战,故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唐代以来儒、佛、道鼎立的多元文化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也是理学的创立者。南宋时期,朱熹继承了程颢、程颐“洛学”,又吸收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等理学学派的思想,集北宋理学之大成,形成了“理学”的主流;陆九渊则建立了“心学”的体系,也有很大影响。宋代所开创的理学,后来成为元代至清代前期占主导地位的学术体系,构成了11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的主流发展。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太极图》的解说,这是一个写意图,最上圈是表示世界“自无极而为太极”的最原始的本体状态;第二个圈是坎离二卦的交合图式,表示阳动阴静,也就是阴阳二气的分化;第三个圈表示水、火、木、金、土,即“五行”的生成;第四个圈表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就是人类的产生;第五个圈表示万物化生。此图从总体上显示了“太极”产生世界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