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肉牛肥育养殖方式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饲养方法的限制,肥育的方式有以下几种:6月龄犊牛的肥育方式;12-14月龄的幼牛肥育方式;4月龄以上架子牛的肥育方式;易地肥育方式。
1.2肥育期饲养技术
充分利用饲草饲料的多样化,进行合理搭配:牛的日粮一般由粗(青)饲料和精料两部分构成,既要求有适当容积和采食量(干物质),还需要保证质和量的满足。喂养肉牛的日粮中,精粗饲料的结构要合理,随着肉牛肥育期的推进,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也应有所变化:初期粗饲料占70%,精饲料占30%;中期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70%;未期:粗饲料占10%,精饲料占90%。应做到定时饲喂,少给勤添。临近肥育期厌食,应考虑及时出栏。
1.3肉牛肥育期的管理措施
经选定供作肥育的后备牛,要逐头进行检疫,防止肉牛间的疫病相互传播,给饲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肉牛购入前将圈舍打扫干净,喷洒药液消毒处理。水槽与食槽冲刷干净,在牛床铺上新的垫草或锯未,肥育期的肉牛应做如下管理:分组,进行个体编号,建立肥育记录簿;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影响牛的安静,不利于采食和休息,对牛皮侵袭影响肉牛的生长质量,体内寄生虫争夺宿主的营养造成养分的消耗,严重影响肥育效果。常用的广谱驱虫药是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福丁等。对肉牛给予刷拭和运动,刷拭须定时,每日1-2次,喂饱后进行,从头到尾,先背腰,后股部和四肢,反复刷拭,肥育期间对架子牛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中后期必须限制运动;因地制宜,进行群饲或栓饲一般架子牛强度肥育,自由采食时可群饲,围栏育肥,每群10-20头,每头牛占牛床面积4平方米,成年牛(残老牛)快速催肥时可栓饲;牛舍保暖防暑,保持干燥清洁;定期称重,肥育期全程90-120天时分三期,每期按时称活重,在早晨空腹时进行。
2.肉牛啤酒糟养牛技术
养肉牛啤酒糟直接喂牛,一般在小公牛育肥中,酒糟用量占饲料干物质的40%左右较合适,高的可达60%,架子牛一般占30%-35%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胴体品质等级,且对牛没什么危害。啤酒糟喂牛的注意事项,应掌握适宜的喂量。每头肉牛日喂量以7-8公斤为宜,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对牛无不良影响。尽量喂新鲜啤酒糟。啤酒糟含水量大,变质快,因此饲喂时一定要保证新鲜,对一时喂不完的要合理保存,如需要贮藏,则以窖贮效果好干晒干贮藏。夏季啤酒糟应当日喂完,同时每日每头可添加150-200克小苏打。注意保持营养平衡,啤酒糟粗蛋白质含量虽然丰富,但钙磷含量低且比例不合适,因此饲喂时应提高日粮精料的营养浓度,同时注意补钙。骨粉占日粮精料的2%,这样有利于牛身体健康。不宜把糟渣类饲料作为日粮的唯一粗料。应和干粗料、青贮饲料掺配;与青贮料搭配,应在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
3.肉牛高能日粮肥育技术
所谓高能日粮,是指每千克肉牛日粮中含有代谢能10.9MJ以上,或日粮中精料的比例70%以上。全粗料日粮型的架子牛从牧区运送到农区肥育场后,应在较短时间内向精料型的日粮过渡,120-150天内即可育成出栏。恢复期,10-15天,架子牛经过了较长距离、较长时间的运输,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架子牛到农区肥育场,对农区的环境也须有个适应过程。在牧区的架子牛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吃过玉米一类的精饲料,因此,要适当调教。具体做法是:将精料和粗料充分拌匀,并加适量水,使精料能附着于粗料;或将精料和青贮饲料充分拌匀后饲喂,这样连续喂几次以后,架子牛就能习惯。之后逐渐增加精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过渡期终了时,肉牛日粮中精饲料的比例应占40%-45%。催肥期,110-120天。在催肥期内,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越来越高,1-20天,为55%-60%;21-50天,为70%;51-90天,为75%;91-120天,为80%-85%。由粗粮型日粮向精料型日粮过渡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日多餐,可以防止架子牛采食过多或个别牛过量采食造成胀肚、停食或拉稀。因此,在最初几天,1天要饲喂5-6次。经过3-4天后,1日多餐便可改为自由采食,食槽内昼夜有饲料,任其采食。充分饮水,采用自动饮水设备效果最好,如果不能自由饮水,则每日应饮水3―4次。精粗比例,日粮中精料和粗料的比例不要各占50%。因为,肥育牛在这样的日粮条件下,会降低精饲料的消化率。由于精饲料消化率的下降,造成了精料的浪费,并延长了饲养期,增加饲养成本。
关键词:崇信县;草食畜牧业;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0-0012-03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平凉红牛”百万头基地核心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畜牧业以舍饲放牧为主,牛是主要畜种,具有农区畜牧业的显著特征。2010年全县牛饲养量10.44万头,被省上确定为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2011年,全县有肉牛养殖场(区)27个、牛饲养量10.74万头、出栏4.70万头,牛肉产量3 540 t,畜牧业总产值1.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 %,全县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舍饲放牧的传统农区畜牧业正在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规模化程度不高,商品率低
崇信县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要方式,规模化的程度较低,牛仍然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养牛为种田,农户养殖规模小。出栏的牛主要是役用牛、淘汰的母牛及犊牛,农户出栏的育肥商品牛不到10 %。
1.2 肉牛科学养殖技术普及不够,农村散养户牛品种低劣,养殖技术水平差
崇信县大多数养殖农户还沿用传统方法喂牛,新的养殖育肥技术在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养殖中得不到重视,新技术推广慢。牛的人工授精比例很低,杂交改良速度慢。
1.3 农户养牛收入不稳定
普通养殖农户在整个产业链中仍然是弱势群体,大部分出栏活牛或被牛贩子上门收购,或在乡村集贸市场上进行交易,农民将牛卖给牛贩子,牛贩子再转手倒卖获利,价格掌握在牛贩子手中,造成牛的价格波动很大,农民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甚至还可能赔钱。而这些普通养殖户群体数量大,没有尝到养牛的甜头,影响了他们养牛的积极性。
1.4 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够
崇信县有育肥、饲料加工、屠宰等大型龙头企业,但是,龙头企业与养牛户衔接不紧密,企业虽然加工量很大,但没有很好地带动农户开展肉牛养殖。这样就导致了一方面企业产能过剩,大量从外地调运活牛屠宰加工,一方面农户饲养的牛卖不上好价钱。
1.5 存栏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基础母牛急剧下降
近年来,受社会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许多新生代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继续养牛,散养户养殖量逐年下降,牛存栏量减少。同时,由于肥育用时短且收益较高,致使母牛被大量肥育屠宰,能繁母牛数量下降,后备母牛严重不足,在牛肉有价格波动时更是如此,现在已经出现肥育牛源不足现象,肉牛生产链条面临断裂危险。统计资料显示,牛饲养量最高的2006年,崇信县农户牛存栏为7.58万头,普通农户平均牛存栏都在4头以上。到2010年存栏减少为2.48万头,有23.6 %的农户不再养牛。目前能繁母牛存栏量只有1.5万头,不到2006年3.3万头的50 %,近两年下滑尤其严重。
1.6 肉牛产业体系发育迟缓,社会化服务有待提高和完善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手段有待提高。肉牛市场尚存在网络系统不完善、市场功能和社会化分工程度不高、贮运手段落后、信息反馈迟缓等问题。许多农民对市场把握度不准,信息不灵,一旦市场价格变化,往往受到损失。许多养牛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近三年群众联户新建的养殖小区,部分农户已经退出,近1/3存栏不足,有的已经转产。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是造成农村养牛发展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肉牛的饲养逐步从家庭粗放式饲养向规模化精细饲养转变。但要实现规模养牛,必须解决3个问题:场地建设(土地、围墙、牛舍等),采购架子牛及饲料。而这3个问题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解决,购买1头400 kg的架子牛,按10.00元/kg计算,需4 000元,一个存栏100头规模的牛场仅采购架子牛的资金就要40多万元。目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无法解决,虽然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建起了一定数量的规模牛场,但由于购买架子牛和饲料的资金不足,农户建好圈舍却没有资金买牛,导致部分圈舍空闲。有的地方虽然建了牛场或养殖小区,但只是把家庭饲养的役用牛转移到牛场或规模小区集中饲养,在总量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2.2 肉牛养殖技术支撑不足
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粗放,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致使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肉牛养殖农民迫切需要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牛舍建设、胴体分级等关键技术,但崇信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断档,在1990~2005年15年间没有招录1名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近两年招录了20名专业干部,但都处在学习阶段,工作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全县专业技术队伍青黄不接,知识老化,甚至没有高级职称人员。
2.3 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
肉牛养殖在畜禽养殖中,投入最高,周期最长。农户饲养一头能繁母牛,从怀孕到牛犊出售需要1年多时间,利润为800元左右;一头育肥牛利润为800~1 300元左右。对于小规模饲养户来说成本更高,农户繁育小牛,由放养变圈养更是基本无任何利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的不断增加,养牛比较收益下降,影响了农民发展养牛的积极性。
【关联词】山区;肉牛养殖;管理办法
1 前言
同志曾经说过:“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个不完整的国民经济”,畜牧业是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来说,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而养牛业的发展就是拉动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决定着畜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达成了共识,将肉牛产业作为优化畜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来抓,从而使养牛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景象,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农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2 保和乡肉牛养殖的可行性
在人口增长对耕地和粮食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养牛能将人畜等大量单胃动物不能直接食用的青粗饲料,换取成更多的优质蛋白,满足人类对健康、营养肉质的需求。同时,在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引领下,肉牛养殖既能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问题,优化生态环境,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1 区位优势
保和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三位一体的省级贫困乡镇,位于个旧市西南部,红河北岸,距个旧市区32公里,东南部与卡房镇相连,西与元阳县隔河相望,北与贾沙乡、锡城镇相毗邻。保和乡最高海拔2389m,空气流通,远离工矿企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最低海拔170m,地形特殊,气温特异,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800~1100mm,夏秋高山雨量偏多,冬春常干旱缺水,半山及红河沿岸一带雨量偏少,气候温和,符合肉牛养殖所需的自然环境要求,另外,保和乡无工矿企业,无污染,生态条件良好,使养殖的肉牛具有健康、绿色、可持续的生产能力。耕地面积1243hm2,草地面积4533hm2,林地面积8554hm2(森林覆盖率53.4%),可进行放牧地带达400hm2。
2.2 全年饲草丰富
牛是草食动物,饲料利用率高、转化率也居家畜之首,而保和乡是纯农业乡,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因其食草不与人类争粮,可充分利用稻草、麦秆等作为饲草供给。农作物秸秆,通过技术处理后养牛,其生物学功能转化为牛肉,成为能供人体直接消化的多种氨基酸,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更具合理性和高效性。另外,可利用冬闲田地种植皇竹草、象草、多花黑麦草等饲草,保证不同季节均有充足的饲料供给,满足了肉牛生长需要,缩短肉牛饲养周期,提高养牛经济效益。201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4501t,可为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秸秆5402t,其资源优势比较突出。
2.3 农民有丰富的养殖经验
保和乡辖6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86人,其中农业人口10774人,全乡主要有彝族、傣族两个少数民族及部分汉族,众多的农业人员中勤劳朴实的少数民族和积极上进的汉族,为肉牛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保和乡的农户因传统种植业的需要,每家每户都有养牛的习惯,牛与其说是传统农业的必备工具,不如说已经成为普通农家的一份子,大多数农户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养牛、护牛的基本经验。在农村养牛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据了解,保和乡大部分农户在经济条件宽松的情况下,均愿意以养牛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2.4 市场前景乐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元消费结构正逐步形成,膳食结构不断发展变化,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牛肉及其制品在肉食结构中的比例逐步加大,需求量逐步增加,全球看,世界发达地区牛肉占肉类比例为一半以上,而我国仅占10%左右.牛肉人均占有量,世界发达国家在50kg以上,世界人均10kg,而我国却不足5kg,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不足2kg,保和乡属红河州个旧市,与周边乡县接壤较多,临近东南亚,可见国内外市场前景均让人乐观。保和乡的本地带皮牛肉和自腌干巴,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已有稳定的市场,且产品供不应求。
3 采取的措施与管理办法
2013年,保和乡肉牛存栏7130头,出栏3242头,平均两人拥有一头肉牛。通过对畜牧业产值的调查,我乡畜牧业经济收入占农民经济收入的49.76%,将近占有农业收入的半壁江山,证明畜牧业有较大发展潜力。
3.1 大力发展合作社
从全乡“345”的发展思路出发,在4个一万的发展思路中,努力发展好一万头肉牛养殖,从扶持规模养殖户做起,在现有的6户肉牛规模养殖户中,组织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实施品种改良与育肥相结合,提高本地品种的个体质量,促进保和乡养牛业的发展,起到抓示范、带产业、促效益的发展效果,使山区肉牛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加强与外地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对接,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和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乡养牛发展的路子。
3.2 加大饲草种植力度
我乡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可根据不同区域和季节种植皇竹草、象草、多花黑麦草等,经过种植试验,其产量、营养价值和食口性都比较好。通过营养水平测定,多花黑麦草与本地天然牧草对比,在水源充足的冬闲田地种植,蛋白质可提高到154%,日增重提高7.4%,精饲料利用率提高7%,每1kg精饲料相当于9.5kg多花黑麦草。饲料与粮食作物的轮作即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酸性,pH值提高0.3~0.4,又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冬花黑麦草平均收割1次每667产量达2.2t,24d收割1次,在整个冬春季可收割4~5次,产草10t。通过养牛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形成“牛多―肥多―粮多―秸秆多―牛多”的良性循环,不仅能减轻畜牧业依赖的负担。发展肉牛养殖,对保护土质资源,增加粮食供给,确保“米袋子”充足,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强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
发展肉牛养殖,离不开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在农闲期间加强肉牛养殖和优质牧草种植技术培训,提升肉牛养殖技术含量,减轻农户养殖风险。对于农户急需的实用养殖技术,畜牧科技人员就进行跟踪服务和培训,做到随叫随到,服务上门,具体的培训方法:在养牛示范村,集中组织培训,让农民真正了解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效果会更加突出。培训内容应突出点面结合的双重效应。寻求各种渠道增加科技培训经费。在疫病防治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做好疫病防治是肉牛饲养管理的前提条件。重点做好牛口蹄疫、气肿疽、出败等疾病的预防工作。平时要做好疫病监测工作,全面保障肉牛养殖健康发展,在预防中要做到:第一确保人力和物力到位,第二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三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防疫目标。
3.4 加强对品种改良的宣传
养牛是一项周期长、效益高的产业,做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要熟悉业务、服务到位,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品种改良,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老百姓认识到品种改良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在肉牛养殖项目上,农户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需要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期间,科技人员要发挥出专业的技术,必要时进行实地蹲点指导。建设标准化牛舍、氨化池、青贮地,配套优质牧草种植,正确引导农户科学饲养,加强防治措施,控制疫病发生,减少农民在饲养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养牛成本,增强农民科学饲养的信心与决心。
3.5 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在养牛发展中,健全机构,加强管理,成立种草养畜和养牛试验示范领导小组,由分管畜牧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兽医站领导任副组长,兽医人员兼成员并负责实施,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实行项目责任制,行政与技术双向承包,分管领导亲自抓,技术人员分类指导,在发展中要求做的村级统一、农户统一,建立必要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发展专款专用,杜绝挪用、拉用发展养牛资金。
3.6 考察与学习相结合
在保和发展养牛产业,要考察与学习相结合,发展一个地区的产业,带领当地积极性高经济基础好的农户,到肉牛养殖发展较好的县市参观学习养殖技术,这些县、市的养牛产业起步较早,养牛户已经感受到养牛带来的实惠,使本乡农民学习外地发展经验,进一步学习畜产品的深加工处理,培养我乡科技养牛户经纪人。充分发挥肉牛养殖合作社的辐射作用,引进项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把我乡养牛产业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资发展。
关键词 城郊畜牧业;现状;亮点;制约因素;思路;对策;青海湟中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40-02
1 湟中县城郊畜牧业生产现状
湟中县总面积2 700 km2,有耕地5.65万hm2、林地2.81万hm2、草地9.65万hm2。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50.25万人。2011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99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894.27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占1 212元。全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7.55万头、10.76万头、33.94万只和34.75万羽,出栏分别达到14.91万头、6.65万头、26.45万只和39.39万羽;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 792、2 440、65 922、487 t,同比增长17%、36%、18%和11%。
近年来,湟中县畜牧业依托三面环卫省会西宁的区位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把推进规模养殖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以小南川奶牛养殖、康城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三大生态养殖示范园为主的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养殖园区内基地总量达到95个。2011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目前园区内良种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良种蛋鸡存栏总量分别达到0.5万头、2.3万头、1.9万只、4.2万头和10万羽,肉牛、肉羊、生猪、肉鸡出存栏总量分别达到1.8万头、0.8万只、4.9万头、12万羽。
2 工作中呈现的五大亮点
一是建基地。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5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3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2个、特种养殖基地3个,新建基地数量位于全市第一,全县养殖基地总量达到80个,处于全省领先。二是扩规模。对17个基地改造升级,基地畜禽出栏和存栏都比2010年显著增长,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良种奶牛存栏数量总量达到5 095头,出栏肉牛7 650头,肉羊8 200头,存栏良种蛋鸡5万羽。三是提标准。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标准,通过改造升级,2012年认定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已建成基地中已认定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34个。四是促改良。2012年引进各类良种畜17 955头只;完成牛改1.8万头(其中冷配1.15头),绵改3.2万只,猪改1.6万头,推广良种雏鸡28万羽。五是抓补奖。按村进行联户承包,全面完成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统计、414个村实地构图和室内电子绘图、16个乡镇12.97万hm2基本草原划定和10万多户农户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等工作,现已通过省级验收[1]。
3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制约因素
3.1 基础设施仍薄弱
由于长期的农牧业投入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起步晚,覆盖面小。受客观条件限制,农机具配套率低,机械化物质装备较差。特别是长期以来,对农业区的草地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饲草料产业发展滞后,草场得不到有效治理和充分利用。
3.2 经营方式仍粗放
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传统的“一家一户”为主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农牧业结构调整缺乏重大农牧业项目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尚未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之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没有形成品牌。
3.3 农业人才仍匮乏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精英阶层的大量农业劳动者流失,素质老弱化,缺乏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农业人才,影响现代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型经营方式在农村的扩散。
3.4 支持资金仍不足
示范区建设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县级财力有限,争取中央和省级建设项目较困难,整合县政府各部门的资金集中打造示范区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民贷款难,企业流动资金紧缺,融资渠道窄,招商引资难度大。
4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思路
重点创建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三大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园,并在空间布局中的“三带”区域内,高标准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4.1 奶牛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按照“完善功能、扩大规模、设施配套、提升档次”的建设原则,扩建现有的田家寨镇新村青海圣亚高原牧场、李家台村春源奶牛养殖场2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形成“一园双核”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园,建成全县奶牛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奶牛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孵化基地;④全县重要的奶牛生产及饲料种植基地;⑤龙头企业奶源供给基地;⑥奶牛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坚持以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的奶牛产业带和重点乡、村奶牛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青贮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建设,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增加牛奶总产。
核心区:以田家寨镇李家台和新村为核心区,按“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田家寨周边其他村,并在上新庄镇、大才乡、多巴镇、拦隆口镇、鲁沙尔镇、西堡乡、汉东乡、上五庄镇和李家山乡9个乡镇中的20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
4.2 肉牛肉羊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上五庄镇友爱村,高标准、高起点建设1处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园,细分功能分区,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肉牛肉羊繁育和育肥技术、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展示中心;④全省重要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⑤龙头企业优质牛肉、羊肉原料供给基地;⑥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以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带和重点乡、村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增加牛肉羊肉总产。
核心区:以上五庄镇友爱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大才乡、共和镇、上新庄镇、上五庄镇、拦隆口镇、田家寨镇、土门关乡、鲁沙尔镇、多巴镇、西堡镇、李家山镇等11个乡镇中的59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肉牛肉羊养殖小区。
4.3 生猪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李家山镇崖头村,高标准建设1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园,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成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生猪高效繁育和育肥技术、全价饲料配方技术、机械自动化养殖技术展示中心;④全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基地;⑤生猪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棚、提高档次”原则,着力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生猪育肥效果,提高全省市场猪肉供给能力。
核心区:以李家山镇崖头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构建。
辐射区:在“三带”中的拦隆口、多巴、共和、李家山、西堡、上新庄、鲁沙尔镇、田家寨镇等8个乡镇的30个生猪重点养殖村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5 对策
5.1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科学发展畜牧业,以保证农户的收入为主线,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转变成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明确每个领导的发展目标任务,使领导参与到实际的监管监督中去,并对领导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查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其年终奖的考核项目之一,推进现代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快速发展。
5.2 打造示范园区
加强湟中县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推进小南川奶牛养殖区、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区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区建设,提高园区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5]。
5.3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支农资金,完善多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畜牧业投入机制体制。加大养殖场建设、病虫草害防治、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5.4 推广现代科技
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畜牧生产队伍。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大力推广科技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建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三是加强良种引进和繁育,提高养殖效益。引进良种畜,全面提升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通过推广现代科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6-8]。
5.5 强化防检监管
认真贯彻畜疫防治的“双轨”目标责任制,强化行政轨的工作力度,完善“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4,9-11]。
5.6 加强草原保护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促进绿色、生态、有机的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草场建设和保护项目。三是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努力推进草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12]。
6 参考文献
[1] 杨永奎.加快推进湟中县现代畜牧业进程的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2):50-51.
[2] 安维军.青海省湟中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3):64-65.
[3] 王燕明.湟中县特色畜牧业发展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2):40.
[4] 李积花,王曙光.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3):57-59.
[5] 李启光,伊万娟.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 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J].青海草业,2005,14(2):39-41.
[6] 周明秀.玛沁县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青海草业,2004,13(3):54-56.
[7] 王慧.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80-381.
[8] 刘春鸽,孟繁锡.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6(11):18-21.
[9] 彭中山.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7(5):58-60.
[10] 李启光,董伟.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青海草业,2008(1):51-54.
关键词:金沙县 肉牛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牛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亮点,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金沙县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开展肉牛育肥示范基地建设。农户从过去的粗放型放牧逐步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方式饲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良种牛不断引进,管理技术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主,引导和带动农户积极参与,使得肉牛产业得到稳步健康和持续快速发展,养牛农户不断增多,促进地方的经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而言,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金沙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自然生态条件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地处乌蒙山山脉与娄山山脉交界处,坐落于乌江流域与赤水河流域,东经105°47′ — 106°44′,北纬27°07′— 27°46′之间【1】。全县总人口为678496人,其中农业人口610929人,非农业人口67540人。全县国土面积为2528㎞2 ,耕地面积184万亩,牧草地54万亩,其他用地13万亩。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气温12.1℃—16.5℃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6㎜,因此,金沙县可以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全力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
1.2肉牛的饲养现状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和金沙县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依托该县优质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建设肉牛育肥示范基地,肉牛产业成为金沙县的产业发展之一。金沙县发放各项惠农补贴3.87亿元,流转土地14.21万亩[1],到2011年,全县牛存栏8.88万头,出栏1.39万头,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长14.2℅和2.2℅,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725户,其中养牛大户121户,占全县养殖大户的4.4%,规模养牛场7家,牛人工授精配种11685头,产犊8296头,设牛冻配点28个,共输配母牛12215头。
1.3 金沙县发展肉牛的生产模式
为了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产业化生产,金沙县组建育肥示范基地和肉牛生产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农户的有机结合,即是运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益均沾的产业化之路,以“生态循环、种养结合、订单购销”的形式发展肉牛产业。由公司向农户发放母牛和免费为农户进行冻精配种,公司按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犊牛进行育肥,由企业引导和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肉牛产业化的经营发展和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1.4 基础设施建设
金沙县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基础。其标准化圈舍及配套设施3.2万㎡,如:肉牛养殖场4个,饲料加工厂1个,畜产品加工厂1个,技术培训站40个;产地检疫报检点47个,县级动物疫病监测中心1个,乡镇兽医站4个,乡级兽医室26个等设施。
二、金沙县发展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整体养殖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
贵州省金沙县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养牛的数量和规模较小,未能形成比较稳定的龙头企业为主和新的生产模式为主线的养殖方式。农户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饲养方式,圈舍空间狭小,光照条件差,饲养科技含量低。因此,生产农户饲养牧牛的生产效益低,对市场价格信息反应落后和承担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影响了金沙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2]。
2.2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低
目前,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几乎是养殖技术水平低和无饲养管理能力的老人、小孩或文化程度较低,而养殖肉牛周期时间长,成本高,效益低,农户没有大面积的养殖场所和大量的养殖资金,难以使肉牛的体格、体质和层次提高,而有条件的地方,产业结构还没有建立,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沙县的肉牛产业发展。
2.3 基础设施薄弱
金沙县肉牛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但随着其发展和资金不足,将会面临着对外交通、供水、饲养管理、圈舍设施等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前服务设施方式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后,设施陈旧、设备不完善,而且资金和新技术、新设施的筹备不足,是难以满足长期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三、金沙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
3.1 大力改造传统的经营方式,促进养牛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金沙县政府应积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肉牛养殖基地,以龙头企业作引导,积极培植专业合作社的饲养员、人工繁育技术员和大力培植肉牛现代养殖户,加强推进一体化经营,大力扩建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引导和带动农民积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减贫和脱贫致富进程,实现有由传统养牛业向现代养牛业转变的经营过程,从而促进养牛业增长。
3.2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金沙县地区肉牛养殖企业和农户的资金主要是以自筹的为多,导致发展规模小、速度慢、周期长、饲养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因此,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就必须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给予育肥基地、专业和作社和农户建设饲养圈舍场所,利于提高肉牛产业发展环境和促进发展。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金沙县应完善公司及农户养殖的基础设施,譬如青贮池、沼气池、兽医化验室、技术培训中心站等配套设施,给农户配套饲草加工机械和安排农具购买补贴,应提高肉牛饲养科技管理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金沙县肉牛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全科技推广机构,不断提升肉牛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贵州省金沙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金沙县人民政府.2012年10月
[2]曹建民,张越杰,田露.我国肉牛产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现代畜牧兽医出版.2010年3月
[3]若见,靳义超,陈龙.化隆县肉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青海省畜牧兽医杂志出版.2006年第36卷第1期
[4]李义书,陈斌玺.海南肉牛业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海南省畜牧技术推广站.2010年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问题;养殖技术
Abstract: animal husbandry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gradually to satisfy people's increasing need for meat, etc, increase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personal incom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in our country and two typical varietie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The problem; Breed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DF4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
2、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
3、高畜产品药物残留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4、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肉牛育肥及繁殖技术
(一)肉牛育肥技术
1、品种的选择肉牛的增重主要受遗传和营养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购牛时要选择生长发育好,经过检疫、健康无病、对饲草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如:西门塔、夏洛来、短角、利木赞所改良的地方后代牛及黑白花公牛、秦川牛等。经过对比试验这些牛育肥周期短,增重快,成本低,效益高。 选择育肥的架子牛,年龄一般控制在1.5—3岁之间,要求体型大,颈短粗,背腰宽平,腹大而不下垂,骨架大且清晰,皮肤薄而松弛柔软,嘴唇宽广而齐,牙口好,眼睛有神,消化机能旺盛,购买时要考虑到市场价格及销售问题。
2、育肥前的准备工作
(1)育肥方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用舍饲方法较好,以全县推广的标准化圈舍为佳。
(2)牛舍建造。牛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座北向南,排水通风良好的地方。
(3)牛草准备。饲草最好使用经过科学调制的青干草、带穗青贮、酶贮、氨化饲料,未经调制的作物秸秆一般要铡成2—4厘米长,并经软化膨胀后,再进行饲喂,饲草尽量做到多样化,即可增加适口性,又可提高消化率。
(4)牛料准备。育肥牛一般情况下,100公斤的配合比例是,玉米占55%、夫皮占17%、胡麻饼占25%、骨粉占2%、食盐1%、小苏打0.3%。
(二)、育肥方法
买回的牛经过长途运输,草料、气候、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适时调理,以适应新的环境。
1、适应期:买回的牛首先按品种、年龄、体格及营养状况分群隔离拴系,供给优质的青干草,但不要急于饲喂大量精饲料;在饮水中适量加些盐,以调节胃肠,促进食欲。第三天下午进行驱虫(隔一周内复驱一次),第五天用健胃散或大黄苏打片进行健胃,隔一周后,再进行一次。观察10---15天,如健康无病注射口蹄疫疫苗和梭菌苗。
2、科学饲喂与管理。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冬春季节每天饲喂2次(夏季3次),每次饲喂时间在40分钟以上,做到少喂勤添,饲喂的草料一般要拌合均匀,含水量在40—50%,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中午饮水一次,饮水温度要求在6度以上,有多件的农户加饮面汤或淘米水更好。配合饲料喂量,一般按毛重的1%进行。无带穗青贮和氨化饲料的农户可用喂尿素的方法代替,每日50—80克,分两次进行,即用小勺将尿素按量盛放于牛嘴前的草料上,让牛自由采食。
注意:尿素不能化于水中喂,不能单独喂,不能大量喂,喂后半小时不能饮水。
3、适时出栏,育肥肉牛达450公斤左右时,依据市场行情,可适时出栏,且不可饲喂时间过长,以免浪费饲料,提高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三)肉牛改良技术
1、牛人工授精技术
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国际上应用了近50年,我国自1974年才开始试用。此项技术在我县应用推广达15年之多,即颗粒冻精经输精员采用一定的方法输入母牛子宫内即可完成,该技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实用技术,现在全县每年采用细管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改良黄牛达5000头以上,受胎率达75%以上,已被广大养殖户所采用,该技术对全县肉牛改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哺乳动物的繁殖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由专业人员对超排处理的少数供体母牛,用手术或非手术法从其输卵管或子宫内取出早期胚胎,移植到经过同期处理的另一群受体母牛的输卵管或子宫内,从而达到产生供体母牛后代的目的。这项技术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母牛的繁殖能力,在一年内可以从一头有价值的母牛获得几头甚至几十头良种犊牛,加快了遗传进展速度,成为畜种改良或育种的有力手段。该项技术在我县已初步开始推广。
三、生猪的品种和育肥养殖技术
(一)品种
1、大约克夏猪
原产于英国約克县,又名大白猪。毛色全白,个别额部有小暗斑,耳大直立,面微凹,背腰平直或微弓,四肢粗壮且较高,平均为7对。
大约克夏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产仔多的优点,仔猪生后6个月体重可达90公斤以上,经产母猪平均窝产11—12头,初生个体重1.25千克,成年公猪体重250—330千克,成年母猪200—250千克,胴体瘦肉率59—63%,饲料与重量比2.5—3。
2、长白猪
原产于丹麦,被毛全白,头长嘴直,耳向前仳罩,体躯特长,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躯特丰满,皮薄骨细,成年公猪体重250—350千克,成年母猪重200—300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商品瘦肉率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料重比2.8—3.2。
3、杜洛克猪
原产于美国,被毛棕红色或暗红,耳大中等半下垂,成年公猪重300—400千克,成年母猪重280—360千克。5月龄其商品瘦肉体重可达90千克。日增重平均达880克左右,料重比2.5—3。
(二)生猪育肥技术规程
1、选择优良猪种
选择育肥仔猪应该是杂交或二元以上杂交猪,从体质外观来看,被毛光滑,肩宽体长,背平腰直不下垂,肚大不拖地,腿粗有力,直立平稳。如整窝购买,注意个体差异不要太大。健康猪一般鼻孔湿润,耳后体温不高,眼有神,眼角无眼屎,呼吸均匀无喘气,粪便成团或条状,不稀不硬。
2、实施程序化的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免疫前的准备
抓猪时要了解仔猪免疫情况,及时索要免疫证、检疫证或查看免疫耳标,否则不要购买,仔猪买好后先用0.5%食盐水让猪自由饮用,首次喂食要适量,逐渐增多。还要隔离观察5—7天,无异常再转群正常饲养。根据基础免疫情况,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目前主要免疫的疫病是猪口蹄疫、猪瘟。规模养殖户或场还有实施猪肺疫、猪丹毒。具体免疫程序参阅生猪程序化免疫手册。
(2)圈舍要严格消毒,保持猪舍卫生。在猪进栏前10天,先彻底清扫猪舍,然后用20%新鲜石灰乳、5%的漂白粉或2%烧碱消毒。
(3)注意猪的饮食卫生
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脏水、冰水或污染料喂猪,同时还要从小调教使猪定点吃食,定点睡觉,定点大小便的良好习惯。猪第一次进栏,先在预定点倒点水,大部分的猪会在有水处大小便,个别猪可以反复调教,让猪养成“三点定位”的好习惯。
3、驱虫、洗胃、健胃
(1)驱虫
方法是中午让猪饿一餐,晚上将丙硫咪唑或精制敌百虫研成粉末,温开水溶解拌入少量饲料中,让猪自由采食。敌百虫片每5公斤体重喂一片,丙硫咪唑片每3公斤体重喂一片,对有体外寄生虫的猪,也可喂虫克星。
(2)洗胃
第二天,每头猪用小苏打15克,与早餐拌混饲喂,也可以让猪饮用。
(3)健胃
第五天,猪每10公斤体重用大黄苏打片2片,研碎分三餐喂给,然而开始喂加入复合添加剂的饲料。
注意:如果因上述工作引起猪拉稀,可每天用木炭末一两左右拌入饲料中连服2天可治愈。4、科学饲养管理
(1)饲喂方法
改熟喂为生喂,改喂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改以水代料的稀喂法为干湿喂。改随意喂法为定时定量饲喂,让猪形成条件反射,使消化液定时正常分泌,有利提高猪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胃肠功能疾病。先喂配合饲料、再喂青饲料,及时供应定量清洁饮水,让其自由饮用。
(2)注意季节管理
18度的温度是猪生长最旺盛适宜温度,要做好冬季的保温。一般采用塑料温棚,禁喂冻食,夏季搭凉棚防署,有足够饮水。秋季防霉变饲料中毒。要勤扫粪便,减少圈内有害气体,冬季温棚要留透气孔。
(三)猪专用配合饲料的推广技术
1、猪专用配合饲料的优点
(1)营养全面
猪的配合饲料含猪生长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保健药品、促生长剂、酸制剂,并且各种成份之间的比例适当,能满足猪不同时期的生长和生理需要。
(2)配合饲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饲料资源,生产和使用猪配合饲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像棉籽饼、菜籽饼等不能单独饲用的饲料,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3)配合饲料能选用各种饲料添加剂,减少猪的疾病,加速猪的生长,减少饲料的浪费。传统的单一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往往不是含量少就是比例不适当,常出现钙和微量元素缺乏症。配合饲料可根据猪的营养需要,针对原始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地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添加剂,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但含量充足,而且比例也适当,从而大大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在配合饲料中加入各种药物,可以防止猪发生传染病或肠道病,从而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在配合饲料中还可加入抗氧化剂等,以防止饲料霉烂变质,减少浪费。
四、加强动物防疫
1、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家畜家禽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常常侵袭动物机体而发病。特别是一些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感染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象我们目前防制的牲畜口蹄疫等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有猪、鸡的两瘟,牛、羊的棱菌病、寄生虫病,往往引发传染流行、甚至大量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动物防疫的主要内容是:虽然动物疫病可怕,损失较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采用程序化免疫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各种传染都会得到预防、控制和消灭。
2、传染病病原是如何侵入动物机体的
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到动物机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而引起动物一系列反应,这个过程叫传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菌和数量而动物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就叫传染病,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只能进行有限的生长繁殖,动物不会呈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叫隐性传染。病原微生物进入到动物体内,在多数情况下,动物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于该侵入者生长繁殖,或动物有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杀死,在斗争过程中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种状态就叫免疫。免疫也就是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体的免疫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抗感染能力,是可以遗传的种的特性。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均可表现防御能力,是由动物天然的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和特殊生理机能、结构决定的如除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外,大多数病菌不能通过正常皮肤侵入。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胃酸也具有杀菌作用。
关键词: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思考
中图分类号:S8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69-02
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牛改点从最初的几个逐步发展到现在的33个,年输配数从几百头到现在的13 000多头。尤其是近5年,国家对“三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加之市场上牛羊肉价格不断飙升,养牛业发展的形式迅速。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县现有的规模养牛场有82家,其中存栏20~100头的有67家,存栏100以上的有13家,400头以上的有2家。5年累计输配母牛65 340头(其中2008年13 176头;2009年13 236头;2010年12 788头;2011年 12 854头;2012年13 286头),年平均输配母牛13 068头。5年累计产杂犊43 798头(其中2008年8 415头;2009年8 713头;2010年8 786头;2011年8 823头;2012年9 061头),年平均产杂犊8 759头。受胎产犊率为67%。每头6月龄的杂犊市场价按5 000元计,5年共创产值21 899万元。每头杂犊比本地牛犊增收约2 500元计,5年共新增纯收益10 949万元。因此,开展牛冻配改良工作,发展肉牛生产是促进黔西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 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现状
(1)各级领导重视,加大了品改经费投入。从县到乡镇领导对牛改工作非常重视,如沙井﹑中坪﹑太来﹑钟山﹑锦星等,把牛改输配动员任务分解到乡村干部头上,并纳入年终考核。使牛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县财政每年确保15万元以上的牛改专项经费,使牛改器械物资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换,保证牛冻配改良工作的正常运转。
(2)加大对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养牛﹑增加经济效益的认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牛改宣传。如利用乡镇包村干部把优良品种介绍给农户;利用交通沿线书写大幅宣传标语,张贴"好消息"宣传单;利用图片﹑墙刊介绍优良品种和饲养管理知识;利用赶场天牵牛到集市上进行实物对照宣传,对杂交犊进行拍照,照片随身携带宣传等等。争取使牛冻配改良工作家喻户晓。
(3)加强牛改技术培训,提升输精员操作技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送输精员到省地培训28人次。近些年县品改站聘请了省地牛改专家对全县牛改输精员进行集中培训75人次,购买了试验牛,采取理论讲授与面对面、手把手指导输配技术相结合,印发各类培训资料200多份。为更进一步扩大输配辐射面,2008年县品改站在大关、钟山、太来、锦星、协和5个牛改点进行牛冻配上门输配技术试点,经过5年探索,总结出一套从保定、解冻温度、保存和运输、适时输配、输精最佳部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集中县内输精员重点在上门输配技术上进行推广和经验交流,采用理论讲授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案供各点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全县牛改上门输配数达全县总输配数的60%以上,受胎率提高5~6个百分点。利用优秀输精员住点指导新点输精员、新点输精员到老输精点住点的方式培养了大批猪、牛改输精员,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使部分差的牛改点年单罐输配数从几十头上升到几百头,受胎率从40%左右上升到70%以上,有些点甚至达到80%以上。全县单罐输配数在500头以上的点达到18个。
(4)着力打造民间牛改输精员队伍,培育家庭式牛改点。过去设牛改点主要是以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为输精员,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对牛改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不能保证及时有效的最佳输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此项工作的开展。为使牛改工作能长期持续稳定发展,近10年来,主要以培养民间牛改输精员为重点。首先在村防疫员中选择有文化、对此项工作热心,家庭基础条件较好等建家庭式牛改点。对他们岗前进行强化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驻点培训相结合,合格后持证上岗。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一批操作熟练、技术过硬的民间输精员队伍。全县33个牛改点中,民间输精点占25个,其中有17个输精点单罐输配数超过500头。一部分输精员在牛改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统一收费标准,采取一次性收费,复配不收费,因技术原因配不上的无条件退款。诚信服务,从未出现过因收费引起纠纷。不仅解决了输精员的劳动报酬;也有效提高了输精员的配种技术,调动了输精员对开展牛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强化内部管理,制订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养牛业良性发展。每年年初,将地区(市)下达的牛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牛改点,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品改站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分片把关,责任到人,定时和不定时检查督促各牛改点任务完成情况,指导和完善牛改工作中的不足,时刻掌握和了解牛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向局领导反馈,争取有效解决问题,保证牛改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5年来,黔西县的冻配改良主要以推广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摩拉水牛、尼里水牛为主要品种。通过肉牛冻配改良技术和肉牛养殖技术的推广,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6)实行技术配套服务。县品改站协调相关单位配合,做到肉牛杂交改良,青绿饲料推广利用,疫病防治,市场信息沟通和市场营销五位一体服务。5年来,组织中、初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先后到全县26个乡镇举办肉牛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培训班共60期,18 000多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0 000多份。设置了优质杂交肉牛生产技术咨询服务网点,及时提供牛引种信息,优质牧草信息,青绿饲料栽培与使用,肉牛高效育肥技术,牛疫病防治等技术咨询服务。《肉牛冻配改良与高效养殖技术推广》获2012年贵州省农业丰收一等奖。为了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注重产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培育和开发省内外市场,除与贵阳、修文等地的客商联系出售县内杂交牛外,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联系购买杂交牛进行直线育肥。每年向外销售、屠宰和加工的肉牛有2万多头,远销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和东南亚国家。加工的牛肉干销往贵阳、遵义、广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激发了农民发展养牛业的积极性,更促进牛改工作的开展。
2 对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的思考
肉牛生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前景广阔,经认真调查思考,下一步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牛冻配改良工作与肉牛高效育肥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地方品牌,培育高代杂交牛,进一步提升肉牛品质的档次。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县农林畜牧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攻坚日常工作。并明确一名副职具体分管扶贫攻坚工作。
二、科学规划,周密部署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县农林畜牧局扶贫攻坚专项方案》,明确了扶贫任务,即:完成15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让至少1000户贫困户每亩增收200元;通过养殖业发展,带动1100户、3500多人脱贫;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带动200户、600多人脱贫;大力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年完成培训1200人次;完成普免畜禽400余万只(头),让已养殖和有养殖意向的1500户贫困户获益。并将任务落实到分管领导及责任科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按照制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节点,制定月推进计划,领导小组实行周一例会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确保了扶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大力开展优质粮食产业扶贫工作。我局在项目计划中,优先安排贫困户相对集中的乡镇和村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共在孟岗、樊相、恼里三乡镇完成高标准良田建设15万亩,帮助1258户贫困户受益。其中,孟岗9个村329户贫困户受益;樊相镇13个村376户贫困户受益;恼里镇25个村553户贫困户受益。二是积极开展养殖产业扶贫工作。我们在各种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给帮助贫困户的养殖企业(合作社、专业户),形成项目向企业倾斜、企业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机制。**年我们争取到的各类养殖项目资金1669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畜牧产业类项目600万元向牧原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倾斜扶持,秸秆养畜项目140万元补助三阳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株玉米青储示范项目5万元补助东文养殖专业合作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54万元补助**县丽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认定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免费享受到3年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流水养殖项目资金补助70万元。一、二、三融合试点县项目800万元将向河南**集装箱养鱼、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县晨浩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帮扶贫困户的企业倾斜。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25户贫困户、4850人通过进场务工或者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参与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并受益。其中,孟岗姬永臣专业户吸纳贫困人员1人(养羊)进场务工,**县晨浩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5户贫困户进场务工,河南**集装箱养鱼带动612户贫困户参与分红或务工。三阳畜牧专业合作社采取到户增收的形式为581户贫困户代养肉羊;**县安生养殖专业合作社为12户贫困户代养肉牛;**县万鑫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为7户贫困户代养肉兔;河南省扬硕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18户贫困户代养肉驴;张三寨村支书杜百行安排2个贫困户寄养肉羊;**县丰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虾、螃蟹)采取到户增收、年底分红的形式带动赵堤镇河里韩、小寨村38户贫困户受益;赵堤瓦屋寨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牧原春养殖有限公司合作,由瓦屋寨村为贫困户提供无息贷款,牧原春免费提供养殖场地,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等,养殖肉牛55头,贫困户年底户均增收9700元;河南省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方里)通过小额贷款(每户3万)公司担保、国家贴息、贫困户参与年底分红的形式帮助236户贫困户受益。贫困户通过与企业入股分红、到户增收、联合养殖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达到增收脱贫的目的。三是开展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年我们争取到各类种植项目资金6855.83万元(其中河南省支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重大技术推广补助资金352万元、大型沼气工程3155万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500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00万元、江河农业农业结构调整项目100万元、“一喷三防”355万元,优质苗木培育项目40万,科技兴林10万,科技推广12万、林业生态省工程建设项目21.9万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项目83.93万元、林下种植100万元、林下药材17万元、油料备增奖励扶持项目30万元、**年深耕补贴项目79万元等项目资金将积极向符合条件的扶持帮助贫困户的豫长农业合作社、谷稻香农业合作社、付氏农业、**新行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进行了倾斜)。同时为加快葡萄、冬枣、莲藕产业化发展,实行了贷款贴息、保费补贴、新品牌奖励等优惠政策,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受益脱贫。
全县已有447户贫困户参与特色农业的生产经营,1260人受益。进场务工27人(轩轩农业合作社安排贫困户进场务工2人;**县绿都合作社安排贫困户进场务工6人;**县荣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4户贫困户葡萄种植、**县付氏种植合作社吸纳5户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吕金安(西瓜种植)吸纳2户贫困户进场务工;河南省宏伟农业生态种植有限公司吸纳4户贫困户进行果树栽培;新乡市众和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田园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分别吸纳1人、3人进场打工)。到户增收1233人(河南省光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98户,河南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105户,**新行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到户增收葡萄种植105户,河南牧源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61户、赵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户增收莲藕种植55户,豫长农业合作社祝岗领资助赵堤1名贫困户2个养鱼集装箱和1000元现金)。四是加强种养技术扶贫。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共有357名贫困人员有意愿参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其中,意愿参加蔬菜技能培训38人(满村1人、苗寨3人、佘家3人、武邱29人、赵堤2人)、意愿参加食用菌技能培训18人(满村3人、苗寨1人、佘家1人、武邱12人、赵堤1人)、意愿参加瓜果技能培训42人(满村、孟岗各2人、佘家6人、武邱32人)、意愿参加果树技能培训16人(孟岗、赵堤各1人、武邱14人)、意愿参加花卉技能培训18人(方里7人、孟岗3人、佘家2人、武邱5人、赵堤1人)、意愿参加肉牛养殖技术培训22人(方里1人、武邱18人、赵堤1人)、意愿参加肉羊养殖技术培训210人(方里、满村各9人、苗寨100人、佘家5人、武邱86人、恼里1人)。我们针对贫困人员的需求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截止目前,我们先后在苗寨、常村、孟岗等乡镇开展了种养技术培训,共计培训2419人次,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让所有有受训意愿的贫困人员掌握一定的种养植技能。五是开展疫病防控扶贫。我们组织防疫员对全县444个行政村10800户贫困户进行排查,全县贫困养殖户1641户(其中养牛户31户、养羊户335户、养猪户93户、养禽户1264户)。我们将其登记在案。并对1641贫困养殖户统一安排,实行六个中心站包乡,防疫员包户机制,在今年9月10日开始进行秋季免费防疫,全县1641户贫困养殖户全部完成免费防疫。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局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打好扶贫攻坚战。
1、继续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计划完成5万亩,使300户贫困户每亩增收200元。
2、开展项目建设带动扶贫。依托河南胜雪高新农业哟普限公司、河南融余农业有限公司、河南水投的项目建设,带动350户贫困户脱贫;依托“一喷三防”项目使全县贫困户每亩享受补贴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