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管理;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进行,各高校都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以满足高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这就对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外大学的国内招生、民办大学迅速发展,对于本已十分激烈的高校间竞争而言越发严峻,如果高校应变能力不强,内部管理落后,必将严重影响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高校虽然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但是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同样是独立存在于市场中的企业。企业管理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供应链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中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之一,该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高校若能成功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必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一、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之可比性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管理理论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市场竞争中高校是独立的个体,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理论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同样适用。

(一)从生产要素角度看高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品和服务,而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样也来自市场,比如资本来自金融市场,原材料、设备等来自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来自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而人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高校是人才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而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如书本、桌椅、教室、教师等(以下称教育资源)也同样来自市场,所以从市场角度看,高校和企业一样,也就是说,高校也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否则就会出问题,甚至无法生存,因此高校内部管理完全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原则。

(二)从竞争形势看高校管理

加入WTO后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随着国家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扩招,再加上民营学校的异军突起,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入,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校,它们在各个层面上与国内学校争夺生源。很明显,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高校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身经百战,效率很高,值得高校管理者借鉴。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操作、控制、优化、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仓库、配送中心等直到最终用户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对企业采购、供应等环节进行优化组合,来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优化。它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管理方法,体现了一种系统、协调、合作的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内部各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传统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的偏离较大,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之间存在了差异。供应链管理模式则可使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信息的来源不再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还有来自供应链上不同的企业,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各企业围绕客户需求这个主线,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保证彼此计划之间的一致性,使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间有效地协同合作与控制。

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泛实施供应链管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整合企业已有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良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将是企业能否以较低成本、较短的前置时间、快速回应顾客需求、获得满意的关键所在。因此,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实现。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的所有活动,最终实现供应链连接的一体化、无缝化,在诸多方面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的运用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其组成结构及运作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运营过程的好坏,所以在快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才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行。而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计划的框架中组织调度各项教学活动,建立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师资力量的配备与调整,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等等。引进这个概念对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学管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变化,使之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学计划调整,排课变化等,只有完善有效的体系运行才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反应,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合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适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优化链上成员组合,保持快速的客户反应,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实现供求的良好合作。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优化管理,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沿着供应链逆向准确地、迅速地反馈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对产品的增减和改进、质量的提高、原料的选择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供求良好地结合。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会影响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断裂。

高校为人才市场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类似,都存在着大量的外部内部供应商和外部内部客户,对于高校来说,其外部供应商是指为高校提供各种教育活动资源的人或组织,如教材出版、生产教学设备的企业等,高校的最终“产品”是各种类型的毕业生。比如说排课是教师上课的供应商,教学计划是排课的供应商。外部客户是人才需求单位,比如说教师在上课时学生是他的客户,而他的供应商则是为他提供各种上课所需资源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为他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的人事部门,提供教材的教材科,提供课表的教务处,提供学生名册的系部,提供教室、桌椅的后勤部门,提供教学仪器设备的教辅部门等等。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最终都会对毕业生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高校必须具备随市场而动的应变能力,这种适应能力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比如市场需要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毕业生,高校则可以进行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修改,增加相关的课程及实践环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供应链管理为高校的灵活运作提供可能,增强了教学管理的适应能力,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及教学秩序的稳定,这对于高校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二)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节约“劳动”成本,减少重复工作、浪费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教学管理费用,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相互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它除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大大缩短了流通路线,从而减少了库存量和资金占用,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最终使流程简单化、高效化、低成本化。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成绩录入这一项工作来说,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交文本的成绩单,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了统计各种数据,需要根据文本的成绩单重新录入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的重复劳动,如果提供一个操作平台,要求任课教师在提供文本成绩单的同时将成绩录入到系统中,这样省去了重复录入工作,不仅节约了大量劳动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基于各成员间的协调,而协调的基础又依赖于信息共享。传统的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不易实现信息共享,处理方式仍然以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各个成员之间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无法更快地向市场供应产品。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信息化、网络化是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趋势。对于高校来说,各级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共同的操作平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完成高校的教学管理任务。比如教师有变动,通过电子网络可以告知所有部门,做出相应的反应,教学计划随之调整,排课也联动,同时教室、教学设备等都可以联动。

四、如何实现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需要全方位的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系统运行良好。

良好的信息渠道是基础。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信息实现共享和即时更新,可以引进如ERP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再者要对所有相关部门的员工和领导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并能实现按照供应链管理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适合教学管理的特点,并监督实施。

供应链管理应用于教学管理必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立印.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J].中国管理科学,2006(2).

2、杨帅.基于系统观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16).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措施

1 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今后我国高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总结来看,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加快建设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全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的高低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2)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要求必须要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当前,我国也正在进行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力求不断推动我国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在高等教育这一块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学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就十分有必要了。

(3)我国教育自身发展要求高校要加快建设创新型的教学管理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加快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因此,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无疑会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必须要加快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

2 进一步建立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学管理团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由于种种因素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依然相当滞后,距离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今后有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着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全面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科学性。

(1)转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立创新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着力扭转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将统一管理和照顾师生个性差异相结合,促进教师和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切实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努力为高校师生的日常教学工作等提供优质服务。

(2)切实优化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学历水平,学历水平代表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工作能力的直接反应,国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的教学管理队伍普遍具有硕士和博士以上的学历水平,而我国大部分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基本以本科为主,少数大学甚至有不少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专科,这不能不说是影响我国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其次,要加快优化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不同年龄人员的比重和性别上的比重,在年龄比重上要注意不同年龄阶层的工作人员的合理搭配,在性别上要注意男女工作人员的不同的性别比例,这些都对建设高校创新型的教学管理队伍具有直接的影响。

(3)着力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着力提高其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就是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其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再次就是要不断提高整个教学管理队伍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组织协调的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培训的力度、方式方法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断优化培训形式、创新培训内容等,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4)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其他方面。例如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聘任制度、职务晋升以及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福利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着力完善与建设创新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努力为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提供保障。

3 总结

进一步加快建设高校创新型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未来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方向,有关部门和高校要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起建设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着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动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邹瑶.基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周莲芳.高校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12,16:37-38.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务助理;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09-02

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实际上,在该规定实施之前,各高校已经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工作。比如,各高校普遍推行的学生评价教学制度,即“学生评教”,就是高校在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中,要考虑学生评价的因素。目前,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的感受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中的“教务助理制度”,是指在高校中建立一类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了解教学过程的细节;帮助学校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等。

一、高校实施教务助理制度的意义

没有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管理,往往会出现教学改革、政策规定信息传达渠道不够畅通;教学一线信息反馈不够及时、时有失真;教学管理制度出台程序尚欠完备;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教务管理人员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会不深等问题。

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进程中,各方面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主体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已被高校所接受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务助理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教务助理制度,既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本科教学实际状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了解学校相关教学信息,促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二、教务助理工作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从1985年起实施学生评教制度,2005年启动学生网上评教系统。为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2009年起全面实施教务助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教务助理实行校、院系两级组织运行模式。在学校设立教务助理中心,中心可设主席、副主席、办公室、运行部、策划部等部门;各院系设立教务助理工作部,可设部长、副部长,以及各专业、班级教务助理。

(二)选聘方式

教务助理中心主席、副主席,及办公室、运行部、策划部工作人员由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聘;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部长、副部长,及各专业、班级教务助理由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务管理部门在院系范围内选聘。

(三)管理机制

1.教务助理制度的实施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各院系教务管理部门协助。学校教务助理中心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负责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的日常联络与协调工作。院系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本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开展工作。

2.各级教务助理一经聘用,由学校统一颁发聘书,规定聘期。

3.每届教务助理选聘工作结束后,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聘用的教务助理进行业务培训。

4.学校教务处定期举行教务助理办公例会。

三、教务助理的工作内容

(一)学校教务助理中心的工作内容

教务助理中心作为学校教务助理工作制度的实践载体和工作平台,其主要工作内容要涵盖以下四点。

1.及时汇总各院系关于教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沟通和反馈工作,完善教务信息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双向、有效的对接,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要点,结合学生所关注的教务教学方面的热点问题,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实际、充分调研、搭建平台,不断拓展广大学生参与教务管理工作的范围、层次和水平,不断创新工作视野和思路,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关注教学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发挥学生参与教务管理的主体作用。

3.充分发挥教务助理从学生中来,反映学生心声、汇集学生智慧、代表学生建言的“参政议政”作用。教学管理部门在出台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之前,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教务助理学生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4.以教务助理中心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广大学生关注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体性,普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常识,化解学生在受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二)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的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各专业学生关于教务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至学校教务助理中心,并做好相关反馈工作。收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基本情况方面,包括教材质量及使用情况、多媒体授课情况、双语教学授课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等;

(2)教学管理方面,包括学校、院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3)教师教学情况方面,包括教学改革、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等;

(4)学生学习方面,包括学习负担、考试、实验实习,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等;

(5)教学条件方面,包括教室、实习(实训)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其他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在院系教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协助学院做好相关教务管理工作。

3.在学校教务助理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各项活动;配合学校教务助理中心做好其他工作。

四、教务助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哈尔滨工程大学全面实施教务助理制度以来,从学校层面以及各院系层面均成立了教务助理工作组织,分别由学校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务办公室指导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校教务助理中心下设办公室、运行部、组织发展部三个部门。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则采取分专业管理模式,设立工作部部长、副部长(类比院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来管理);分专业设立各专业教务组长(类比院系学生会各部部长来管理);各班级设立教务助理(由各班级学习委员兼任,或者类比院系学生会成员来管理)。各班级教务助理负责本班级教学管理事务,直接与所在专业组长沟通;各专业组长负责本专业教学管理事务,向上负责与本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部长、副部长联系,向下负责与本专业所属各班级联系;部长、副部长则直接与本院系教务办公室以及学校教务助理中心联系。运行中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职责清晰,联系渠道畅通,达到了高效有序、环环相扣的良好状态。

全面实施教务助理制度以来,教务助理为学校、院系及时了解教学组织、运行情况,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教务助理制度的实施不仅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的真正体现,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教务助理是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直接渠道,不仅能帮助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信息,而且搭建了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

仅以近两年工作情况为例,学校依托教务助理工作组织成功举办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模拟大赛、教学管理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先后反馈、解决教务教学方面信息近1500余人次;以“教务航线”为载体组织了以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运行情况为代表的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为学校及时了解教学组织、运行情况,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具体院系层面,教务助理不仅有效帮助学生清晰解读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化解了教学管理中的潜在纠纷;而且在教师、学生与学院之间架设了高效沟通的桥梁,有力地推动了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教务助理工作组织与高校其他传统的学生组织相比,其建设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教务助理工作的扶持非常重要,必须要出台配套的保障措施、激励措施,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平稳、有效。比如,对于教务助理工作组织要类比其他学生组织一样,提供固定的办公地点、计算机等工作设备,并给予开展工作需要的相应支持。在各类评奖、评优等工作中,教务助理学生干部要享受学校其他岗位学生干部的同等待遇。比如,哈尔滨工程大学规定对年度考核成绩为优秀的教务助理将被授予“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考核成绩为良好以上的教务助理将被授予“哈尔滨工程大学杰出教务助理”荣誉称号,同时将给予上述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当然,教务助理工作组织与高校传统的学生会如何配合,才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助理工作制度(修订)》[Z].2009.

[2]张吉维,任良玉.内蒙古大学探索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

学习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未根本改变。管理理念未发生根本转变是阻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关键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支撑,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处理不断摸索阶段,无法很好适应新课改要求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比如某些管理者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失去应有教育性。此外,教师教学观也有待转变,比如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保守,用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教材,这显然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2.教育模式不合理。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养的培养。但是现实却是,以成绩为管理依据、用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是否合格、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这种成绩被夸大的现象使本应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让教师和学生顶礼膜拜的隐性束缚。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改中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管理活动,比如德育管理和建设、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学习和实践等,但实际实施时,大多流于形式,而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些都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探寻与学生情况最符合的教学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为基础,将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4.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但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小学教学管理者应打破以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的观念,重建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配以学业质量检测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中学生学业“量”与“质”的衡量与评定。此外,还应强化教师考核与评价,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自评与互评、个人考评与学科组集体考评相结合,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束语

总之,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档案;档案管理;管理信息化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高校师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历史记录,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客观反映和具体总结。连续、完整的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支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研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

作为西部地区的贵州省,高等教育较中东部省份和周围省份较为落后,到2013年6月全省共有高等院校44所,其中本科院校18所,国家级211重点大学只有贵州大学1所。近年来贵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各学校积极加强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在档案管理上积极投入,各学校档案管理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各个学校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管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教学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查档就行了。甚至有些领导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对档案工作不闻不问,不想管也不愿管。

2、教学档案管理分散,管理不规范,存在毁损和丢失现象。教学档案是高校师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历史记录,产生于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种类繁杂,数量较多。所以,各高校基本上是将教学档案分散在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进行管理,只有很少的学校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将教学档案分散在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进行管理,受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管理场地,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水平和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影响,教学档案的分类、装订千奇百怪,甚至存在毁损和丢失现象。

3、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造成教学档案管理由非专业、非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目前贵州高校只有少数几个院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多数院校都还是将档案管理附属于其他部门。设立了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的学校,对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一般在10人以下,未设立独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配备1-2人。档案管理人员要负责学校文书、科研、基建、会计、人事等门类的档案管理工作,即要维持大量借阅、查询、日常维护工作,又要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排架、电脑输入、编研工作,导致了档案人员工作量过大。所以,多数院校只好将学校最主要的档案―教学档案分散在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委托给由非专业、非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管理。

4、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计算机信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贵州省高等院校中只有少数几个学校引进使用了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采编管理。即使使用了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也主要用于人事、文书等档案的管理。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这些不利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加强贵州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建议

1、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宣传,正确认识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思想认识是主导人们行动的指针。贵州各高等学校要积极宣传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让学校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领导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研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教学档案管理流程,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化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教学档案管理流程,是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关键。为确保教学档案管理按流程顺利开展,各学校必需制定统一、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其内容应包括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制度和教学档案管理流程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制度是明确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制度,如档案的搜集、保管、利用等要有专人负责,明确工作人物和职责范围,做到责权明确。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内容繁多,工作量大,各高校档案馆必须配备专门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负责全校教学档案管理。同时,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学生科科长可作为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负责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的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流程制度是对教学档案收集、归档和库存管理等管理规定。教学档案管理流程一般应包括教学档案收集、教学档案归档和教学档案库存管理等工作流程。

教学档案的搜集是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将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如文字、图片、图表、录音、录像等收集起来,为教学档案归档提供依据。由于教学档案的来源相对分散,从而使得教学材料的搜集相对难度较大。同时,因为教学活动学年性的特点,使得教学档案的归档与其他档案的归档工作不能同步进行,从而容易产生漏档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在教学档案的搜集环节中应该着力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教学档案归档是指对收集的教学档案进行整理、编号和立卷的过程。教学档案的整理是一项复杂并细致的工作,同时,在教学档案整理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每份教学档案材料从最初的形成到最后的立卷归档,都需要经过十几项具体的内容,如分类、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排列、编页码、抄写卷内目录等等。此外,在教学档案归档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教学档案的归档材料,应反映出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尤其在归档的过程中,应按照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的各个阶段来搜集材料,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把需存档的所有资料补齐、补全,使得相关材料合理连贯、清晰全面。另一方面,要把搜集到的教学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去杂存整、去劣存优,从而确保教学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和有序性。

教学档案库存管理工作是指教学档案的保存、借阅、返还等工作。由于教学档案产生于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主要借阅使用为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所以,高校教学档案库存管理工作应按其使用频繁程度分级管理。在一年以内的教师教学档案,在校学生学生教学档案,因其使用频繁,可以由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管理,超过一年的教师教学档案和毕业学生学生教学档案,可以集中到学校档案馆统一管理。

3、积极开展教学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要尽可能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如案卷的整理、归档的内容和范围、编研的质量等。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责任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应树立超前意识,主动摸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从而优化具体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这些对于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逐步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原先旧的教学档案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甚至在某些方面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当更新观念,逐步将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设备引入到具体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如,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可建立网上档案服务平台,从而方便进行教学资料的检索和查询,进而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作用。

作为西部地区欠发达的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普遍较为落后,提高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水平任重而道远。以上问题的分析和建议,仅是我作为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中的一员提出的较为肤浅的看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杨爽,浅谈关于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赤子,2013,6

[2]郑木欣,做好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18(1)

[3]彭群颐,信息化社会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

[4]张淑苗、殷、顾晓明、郭海涛、周京军、裴建明, 浅谈教研室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J] ,卫生职业教育,2011,19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教学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教学的日常管理和学生日常学习的交流管理,这两个部分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整个学校教学活动顺利的运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管理不随人意,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小学教学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当前学校在教学管理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以解决,促进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合理化,进而让小学的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学校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发展。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1.1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小学生教育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教学阶段,受小学生自身年龄阶段的限制,在基础知识方面较为薄弱,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这也就给小学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与培养,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时期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厚兴趣,进而造成小学生学习成果不明显。

1.2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未充分落实

就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来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落实。目前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受到分数与成绩的支配,学习分数还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老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缺乏重视,而且很多任课老师并非相关专业的老师,由语文、数学等老师兼职教学的素质课程,不但缺乏专业的教学知识,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1.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差异

小学生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教育教学阶段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家长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对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状态难以全面的掌握,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工作的繁忙,对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很难跟学校教育同步开展。

1.4课外实践活动缺乏

我国小学生教育活动对课堂教学比较重视,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这一点跟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差异。课外实践活动的缺乏导致小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也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2.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理念

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是关键,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跟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针对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是关键环境,在这方面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加强小学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教育是新课改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开展要落到实处,在小学时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小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也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要重视素质教学建设,加强对素质教育在小学生教育教育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多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2.3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推动小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结合既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校教育的效果,家长和学校实现了良性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学校也能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

2.4重视小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小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重视小学生教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充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再辅以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245-01

教学管理是管理人员按照特定的教学思维及教学管理规则,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过程,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管理效果较差、效率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管理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活动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技术灵活应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当中,发挥教学管理的实际价值。

1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

1.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能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与效果,但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排不到位,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果。

1.2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包含硬件基础设备及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经费的投入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十分重要,但当前很多学校较为注重教学研究,而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制约了学校信息化体系的全面构建。

1.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较差,日常教学管理仍然停留于文字操作及报表处理当中,网络信息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质量,因此培养教学管理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实现综合性、全面化的管理。

2.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教学管理的理念,解除传统管理模式中单纯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观念,为教学质量的全面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知识涵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念应用于其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结合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全面分析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吸收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新途径。同时,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构建活动当中,还可以结合全校师生的建议,群策群力,通过召开会议或者听证会等方式,使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构建良好的学校氛围。这种方式也能增强学生与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认可程度,为制度的深入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

学校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加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需求,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将学校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结合,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及工作效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学校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进而快速且有效的处理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内容,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学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操作流程等,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在内部管理上,学校可以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一些教育培训活动,并将工作人员的学习质量及工作效果直接与薪资相关联。此外,学校还可以多引入一些具有高素质、高级技能水平的技术人才,将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改善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思维落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创建良好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模式。

3结语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但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改善教学管理中存的问题,构建全面的信息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潇.当前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于淘.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务与教学管理数据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第8篇

1.前言

“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不是一句空口号,它是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的方法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上的,是指引现阶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的理念。当我们在探讨小学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学管理的方法和原理,重新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点在于“人”。从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范畴来分析,这里的“人”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等。那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就要把他们作为工作的核心,探索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模式,提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管理工作缺乏人文性关怀。随着社会经济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教育体系也来越完善,各种教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了。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个学校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工作规则,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能够保障学校安全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但是,纵观我国各类小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我们会发现,教学管理工作比较僵化,教学管理缺乏人文性关怀。很多学校教学管理注重成绩和效率,忽略了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没有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没有落实“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非常单一,教学管理模式也非常刻板,这就难以使学校的师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2.2 “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盛行。“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或者教师的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当我们在分析小?W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时,我们发现“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非常盛行。我们应该认识到“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非常严重的限制作用,这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不利于形成科学教学管理方法。“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中非常普遍。有的教师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比较冷漠,甚至歧视他们。这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不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3.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方法策略

3.1 负责教学管理的领导者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决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那么学校领导就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导理论,把学校师生的发展纳入到管理工作的体系中,关注学校师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考虑到学校师生的感受,探索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工作模式。例如,建立“师生代表决策制度”在制定重大的决策时,领导者要悉心听取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师生代表的诉求,这样才能够让学校师生感受到有尊严的工作和学习,才能够形关怀。

3.2 建立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就是为了提升学校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就应该建立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师生的综合素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学生安全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等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公平、公正”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