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以聆听为欣赏手段,以审美为目标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引导他们用心聆听。在欣赏《月亮月光光》一课时,我不对学生做任何欣赏前的情境和音乐特点的讲解,而是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完美的音乐世界,让这首音乐作品的旋律直接流淌在学生的心里,让他们体会到这种静谧的美,让他们的想象飞跃极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应让聆听过程发挥作用,让学生可以记忆旋律,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通过聆听,让学生辨析各种乐器,了解其音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在欣赏《星空》时,钢琴的独特音色,高低音的特点,是学生过耳不忘的,甚至在某个再出现的有钢琴演奏的音乐作品中,学生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这就是在欣赏中让学生注意聆听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二、以丰富教学形式为欣赏手段,以增强乐感为目标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恰当利用音乐欣赏手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1.记忆旋律。记忆音乐是一个感受音乐的过程。我在和学生们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注重的就是记住这首歌曲的旋律,了解其故事梗概,熟悉其歌词,然后通过初听、复听,让学生可以跟唱,最后达到齐唱的效果。在欣赏无歌词的乐曲时,我又采用了另一种记忆音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每一节欣赏课都可以尽情感受音乐。如欣赏管弦乐合奏《糖果仙子舞曲》时,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填词,让学生可以用啦、啊、嗯等衬词哼唱。在曲子的典型旋律处完整记忆,使学生在日后再次听到这首曲子时,可以在其典型旋律处辨析它,让每一节欣赏课都有收获,让音乐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2.律动教学。在聆听音乐时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运动表达音乐情感。这种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以及对音乐情绪的表现感觉,训练成具有节奏的心理。在欣赏的过程中,人体变成一个能够接受音乐讯号、表达音乐的乐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欣赏中的律动就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如在欣赏《杵歌》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音乐即兴创造表演,身随乐动,学生可以用各种动作配上节拍手舞足蹈,无论动作怎样多样自由,节奏却准确无误。学生在快乐的律动中了解乐曲的节奏,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神奇。
3.创设情境表演。当欣赏音乐时,创设情境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联想的音乐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在上《雷鸣电闪波尔卡》时,让学生用玻璃瓶、报纸和树叶等材料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雷、雨、电的音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整节课中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去聆听、去感受,最终了解欣赏曲目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小学生的思维多数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并得到美的熏陶。
三、以师生互动为欣赏手段,以启迪智慧为目标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一、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
儿童呈现出的年龄特点要求必须寻找适合他们的儿童作品,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欣赏这类乐曲时,我引导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运用视觉、触觉的活动,采用故事的创造、律动的创造、旋律线的创造,去感受、把握,去联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故事的创造。故事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是发展他们语言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由故事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丰富想象。案例:在欣赏五年级上册的《森林狂想曲》时,我无需用太多的语言提示,学生便对这首有名的乐曲所吸引了。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蟋蟀、树蛙、猫头鹰与飞鼠一起奏响了优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BC三段旋律轮番演奏出现,学生们一会儿便能跟随旋律和速度变化轻松哼唱。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音效”,新鲜感很浓,曲子有电声乐器、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复听,学生仍对此乐曲乐此不疲,十分乐意参与哼唱,这足以体现欣赏乐曲的魅力。律动的创造。律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案例:三年级教材歌曲《快乐宝贝》,乐曲非常欢快而朗朗上口,当激昂的前奏和歌词“想要开心跟着我叫(跟着我叫),想要快乐跟着我闹(跟着我闹)快乐宝贝,就是我(就是我)”一出现,学生们立即振奋起来。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L. 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所说的那样:“唱歌必须由音乐欣赏来激发,这是加深音乐欣赏的主要手段。”歌词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像遇到知音一样高兴,随即手舞足蹈起来。可想而知,歌曲的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这也可以看到律动的魅力所在。旋律线的创造。学生在日渐提高欣赏水平后,又可以要求把感受到的、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与听力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在欣赏练习中,可以用图画法表达感受到、理解到的音乐。案例:在欣赏着名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我曾引导学生边听边画出某一乐句的旋律线。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边听边记音乐,结果发现很容易启迪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在这段热烈欢快、高低起伏的旋律声中,学生们发现自己画出的旋律线条有时还是很有规律和层次感的,旋律线的创造竟是如此奇妙而生动有趣。
二、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它以丰富璀璨的繁华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成为当今珍贵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往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各民族的窗口。就拿中国有56个民族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历史语言等,其音乐也各具异彩。案例:欣赏《瑶族舞曲》时,全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复听乐曲并分段欣赏时,我引导学生用摇手、跺脚、捻指、拍手模仿长鼓的鼓点节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各个热闹场面。学生们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与同学间协作的无限快乐,总能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三、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的欣赏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卢兴兰.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 .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农村小学的欣赏教学,通常是“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的教学程序,这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听的地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音乐欣赏感到厌倦,想尽快结束和退出这种活动,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呢?
普通心理学的感知研究早就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对于普通学校绝大多缺乏音乐经验的儿童来说,音乐欣赏过程中可见的(教师可以观察到的)、可控的(教师可以引导、控制的)外显操作活动应该是儿童倾听欣赏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应努力挖掘一切可能性,帮助儿童来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可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而不是限制于倾听欣赏。根据音乐教育的原则,结合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动作这种方式,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欣赏课的教学中来,这是音乐与孩子们心灵间沟通的一道彩虹。
动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可根据年龄、音乐内容诸因素分为低级、中级、高级等阶段进行。
一、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1.律动
律动,是指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优美的节奏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律动的天赋。这些平凡得令人视而不见的律动如果在欣赏课上稍加指导,孩子们就愉快地参与了,而且是全员参与。例如,欣赏低年级歌曲《运动员进行曲》,乐曲的欣赏重点是要学生感受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为了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来表现音乐。学生排成4纵队或4横队,边听音乐边动作,模仿运动员进场时的步伐,还可根据音乐设计运动员进场路过主席台时的动作,孩子们表现得又激动又兴奋,好像自己真是运动员了。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律动更加有效地表现出来了。这就应验了奥尔夫的一条很重要的音乐理论,就是通过看似简单的节奏,而让孩子们学到美妙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2.舞蹈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大序》)。歌、舞在表现情感上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根据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边歌边舞,则对音乐的理解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例如,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支曲子的旋律及歌词学生非常熟悉。歌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味,节奏明快,旋律活泼,人听后会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若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用具有西藏特点的舞蹈动作如拍手、摇头、扭腰等表现音乐主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参与了欣赏课教学,他们理解了音乐的意义,并在舞蹈中陶冶了情操,这也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即他们从音乐中获得了自我满足,自我发展。
3.角色表演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时会接触到情节性音乐,音乐中出现一些不同角色,那么怎样利用这些角色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呢?那就要将这些角色表演出来。可引导学生预制道具、头饰等物件,让学生轮流扮演角色。如欣赏乐曲《比得与狼》,乐曲中描述的主要角色是“狼”和“老爷爷”“小鸟”“小鸭子”“猎人”“比得”“猎人”。首先将学生分成七部分,各自戴好不同的头饰,他们在表演角色时可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通过角色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制作道具的动手能力,还把无形的音乐具体形象化了,学生也就能更直观、鲜明地感受、理解音乐。
动作表现手法还有许多,其形式越丰富,表现出来的欣赏效果就越好。
俄国文学大师例夫?托尔斯泰曾指出什么是艺术活动时说:“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唤起这种感情之后,同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艺术就包括在艺术活动之中,音乐本身包含了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
二、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一、从兴趣学习培养入手,营造音乐欣赏氛围
小?W音乐欣赏课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它与其他视唱、舞蹈等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前者抽象性强。加上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处于初始阶段,如果教学策略不当,学生很容易厌学,容易出现教学“卡壳”、教师唱“独角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前提。我们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共鸣,使整个课堂处于良性的音乐欣赏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例如,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欣赏,如果上课开始,教师直接讲解《彼得与狼》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我是这样操作的:抓住音乐作品的关键部分“童话”,先讲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然后播放课件,将课件中《彼得与狼》的故事画面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上抑扬顿挫的故事讲述,迅速帮助学生认识作品的主旨和精髓。同时,我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表演童话情景剧,安排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童话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感悟交响童话的音乐魅力,从而触动他们幼小的心灵,点燃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以欣赏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欣赏课不是单纯的音乐欣赏,而是以欣赏为主体,兼顾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乐理技能的训练等音乐基本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乐理知识的传授、学生乐理技能的训练等都要围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而展开。也就是说音乐欣赏课是以欣赏为主的,其他教学内容和目标都是为欣赏教学服务的,这是由音乐欣赏课的性质决定的。但音乐欣赏课还要兼顾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因此,需要分清教学的主次、教学的地位,尽力做到欣赏为主、兼顾其他。
例如,《小白船》歌曲的欣赏,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打开“班班通”中前期制作的视频,一幅静谧的小湖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一条小船由远及近向学生划过来;然后,响起《小白船》的优美旋律,让学生陶醉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迷人的音乐旋律;最后,继续通过“班班通”播放《小白船》歌曲,让学生听、唱、学、赏融为一体,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使学生感受《小白船》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引起学生的情感互动,使学生主动投入音乐欣赏,进一步感悟音乐作品的旋律,感悟主旋律作品的优美,从而使学生音乐欣赏学习的方式也别具一格。
三、教会学生音乐欣赏的方法,点燃音乐课堂的激情
为了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牢固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提升音乐课堂的魅力,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唱一唱、想一想、动一动、说一说,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其中的“听一听”,就是发挥听觉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动耳,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故事、节拍与节奏、速度与力量、音色与风格。例如,著名作曲家聂耳的《卖报歌》欣赏,我课前收集聂耳的主要故事、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歌词,然后把它们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通过听故事,学生很快理解了《卖报歌》。“看一看”,就是发挥视觉的作用,通过仔细观看音乐视频,借助于其中优美的画面、动听的乐感、感人的歌声以及音乐情景剧,学生也可以表演或者模仿其过程或者片段。“唱一唱”,就是唱主题,通过唱的过程使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使学生通过唱的环节准确把握音乐主题的细微变化,通过唱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乐感和音乐思维。“想一想”,就是在听、看、唱环节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对音乐由感而发、由情而动,通过想的环节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联想力、想象力、感悟力。“动一动”,就是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情景剧的表演,或者让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音乐欣赏。针对情景剧的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分配好角色,准备好台词,在强大音乐的作用下使学生动起来;用美术表达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音乐欣赏的独特理解,让学生以自绘的图画、图像、图片与声音有机结合,通过声图结合来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说一说”,就是感悟音乐、感受音乐,每一个人对每一个音乐作品的感受程度、情感体验是有差异的,通过说的环节可以达到感悟成果的共享,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音乐欣赏融入游戏,使学生获得快乐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特别喜欢玩游戏,把游戏适当融入音乐欣赏教学,通过游戏发挥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各种潜能,学习的效果往往出人意料。游戏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小红帽》听赏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设计大森林、风声、小兔、小鸟、小红帽、小红帽的妈妈、小红帽的外婆、大灰狼、猎人等游戏人物,设计小红帽与妈妈、小红帽与外婆、小红帽与大灰狼、猎人与大灰狼等游戏情节,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设计不同的游戏情节,让学生来表现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和理解、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分享对童年快乐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听、唱、应变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融入式;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26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所以,真正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的一个过程。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引导学生自我构建音乐欣赏体系,为学生终身音乐欣赏作好铺垫。然而,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却仍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寻一些在新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进行欣赏教学。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尝试“融入式”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效。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以下融入式教学方式:
一、展开想象,画面融入
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介于这一点基础之上,在欣赏教学中,融入画面和色彩,能起到加深理解音乐作品、提升欣赏力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绘画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用色彩和画面,展示音乐形象。引导他们使用丰富的色彩语言,如快乐、节日的色彩;酷暑、烈日的色彩和与之对应严冬、冰冷的色彩;悲伤、痛苦的色彩;紧张、恐怖的色彩……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把乐曲与挂图、幻灯、录像等视觉画面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使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形象联系起来。
如在欣赏《小青蛙》时,笔者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
有效地将画面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动静交替,表演融入
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欣赏教学时,笔者经常鼓励学生随着播放的音乐,边听边进行适当的表演。为音乐欣赏赋予新的生命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美感教育,达到了欣赏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欣赏《在北京的金山上》时,学生感受了欢快热烈的情绪后,就随着鲜明的舞蹈节奏,即兴表演起藏族的舞蹈,特别是那几个校舞蹈队的小姑娘,边唱边舞,俨然是一个小小舞蹈家!这样,这段音乐就深深地印在学生脑子里了。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平时都可以观察到,当活泼、热烈的音乐一放出来,就会有很多学生在下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学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舞蹈和形体表演融入到欣赏音乐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充分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
三、你敲我打,器乐融入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尝试着将器乐有机地融入到音乐欣赏课中,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器乐的融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由初步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以至于表现音乐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乐器,为欣赏的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如:欣赏《可爱的动物》,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等。孩子们有了兴趣,便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真是“受益匪浅”。
乐器的应用,是为了辅助欣赏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它既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意识。
四、音诗画舞,综合融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音、画、诗、舞等综合融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各显其能,充分感受、理解音乐,进而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教学《小雨沙沙》时,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有的小朋友进行表演:有的演小雨,有的演种子,相互合作,不亦乐乎;有的小朋友用笔描绘出美丽的雨中景色,把小雨点和种子之间的故事画得活灵活现;有的小朋友还进行了情景创编……很有意思。这样综合融入,既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当然,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是相当重要的,不可过分地强调融入式教学某一方法的作用而忽视其他方面,而应当是诸多方面和方式策略有机地结合,应当让诸多因素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结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重视起来,为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思想的转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鉴赏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运用到教学中,为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拓宽视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多是学生平常难以接触到的音乐资料,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北国之春》单元时,内容包含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歌曲、学唱《美丽的家乡》以及欣赏音乐伴奏《驯鹿》《冬猎》。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内容的预习和了解,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学生在进行知识的收集与整理时,会出现很多新奇的知识,有学生介绍钢琴的,有说音乐韵律的,有探究歌词的,有诉说意境的,好不热闹,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营造了北国春季的盎然景象,使学生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对音乐的学习形成了更加深厚的认识。再者,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而贴近学生的认知与理解,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是音乐与学生情感的互动,单纯地进行教学,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体验,使得教育效果较为低下,不能达到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建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音乐氛围,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内涵,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欣赏五年级下册的音乐《瑶族舞曲》时,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布置教室,将具有瑶族色彩的花样、纹饰、服装以及羌笛布置在教室中,使学生产生对瑶族的最初认识,形成身处瑶族文化中的感受。从而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使学生随着音乐的流转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清新秀丽、淳朴自然。再者,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语言营造瑶族的地理情境,使学生了解到瑶族人居住的自然环境,感受瑶族人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从教师的描绘中结合音乐的欣赏,感受瑶族文化,结合多方面的描绘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意境的欣赏,加深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而提升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表演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流动的,音乐欣赏课是学生思想的流转,情感上的共鸣。小学生处于好动、好玩的时期,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表演作为贴近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形式,能在满足学生天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表演的形式进行音乐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形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动的形式使学生切身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掘,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鸟店》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表演相结合,在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通过让学生表演小鸟紧张、安详、恐惧、害怕、快乐等几种情绪,使学生了解小鸟情绪的变化,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这种以学生喜爱的表演形式辅助音乐学习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与理解,使小学生在《鸟店》的音乐欣赏课上除了提高音乐素养外,还得到品德的升华,养成爱鸟、护鸟的美好品德,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增添更多爱意、更多温暖。
总之,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借助外在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并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题材。再者,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使学生以多种形式感悟音乐中的内在涵养、情感与价值,从而感悟音乐,提高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欣赏、音乐表现等几个方面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其中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首先是声音听觉上的艺术,它最本质的功能是给人以美的熏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融入故事,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课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凭着他们自己的感觉,依据他们自己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欣赏乐曲内容时,应该在班级中先了解一下学生们的喜好,挑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兴趣的方面,并且欣赏的乐曲难度可以逐层递增。此外在欣赏课中还可以穿插故事以及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兴趣。
故事,一直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所喜欢的。在欣赏故事性、叙事性的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歌曲中的内容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表述的内容以及情感,进而从抽象到形象,提高学生的认识。例如,在欣赏《蓝花花》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将蓝花花的事迹以小故事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之后再让学生欣赏歌曲,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融入到刚刚的故事情节之中,加强音乐感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蓝花花》这首歌曲,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记忆能力。
当然,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穿插多媒体教学,一般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给学生欣赏相关乐曲之前,在课前先将音乐中所会涉及到的音乐知识、音乐思想、音乐情感变化等方面,制作成带有音频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电教媒体感受到外界的音频,又能通过视觉看到对于乐曲的讲解分析,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这种多感官相结合的欣赏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结合舞蹈,插入绘画,激活学生音乐欣赏课思维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其他的元素,激活学生音乐欣赏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例如,在欣赏民族乐曲的演奏的时候,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一下乐曲中的乐器,之后给学生欣赏一次乐曲演奏,并将学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种乐器,当听到乐曲中某一种乐器演奏的时候,代表那种乐器的小组就可以站起来,运用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民族乐器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课的欣赏水平。
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喜欢涂涂画画,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耳朵倾听,还可以让学生运用画笔将自己所听到的画面画出来,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欣赏《忆江南》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让学生运用画笔将歌词中所描绘的美景画出来,在学生画完之后,教师可以请1-2个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画的内容都表达了歌曲中的哪些部分。之后,通过女生唱词,男生哼唱;男生唱词,女生哼唱。男生朗诵,女生哼唱;女生朗诵,男生哼唱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进而拓宽学生的欣赏思维,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
三、知识简介,主题跟唱,开阔学生音乐欣赏课视野在欣赏课上,教师还可以运用知识简介或者主题跟唱的教学方法,来开阔学生的欣赏课视野。所谓知识简介的欣赏方法,就是教师在课程中,对教材中“人物介绍”“乐器简介”或者“音乐题材介绍”等,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内容简单的讲解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为之后更好的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主题跟唱,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跟着教师或者事先准备好的录音,逐句逐段的对主题进行哼唱,帮助学生积累一些优秀的音乐名家所作的音乐主题,拓宽学生积累音乐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音乐欣赏课的视野。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音乐的欣赏课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设计,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以及意境,让课堂因为欣赏而变得精彩。通过不断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审美能力以及课堂参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静杰.“视觉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