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普通高等教育

大学普通高等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普通高等教育

第1篇

考试时间

2018年山东专升本考试时间为2018年3月24日至25日。

2018年山东专升本考试科目及部分公共课考试要求见附件1至附件5。

具体工作时间安排见附件6。

附件:

1.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专业类别设置及考试科目

2.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英语(公共课)考试要求

3.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计算机(公共课)考试要求

4.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公共课)考试要求

5.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高等数学(公共课)考试要求

6.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工作进程表

7.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美术学、音乐学、体育教育专业对应的专科专业

8.上传照片要求

9.各市招生考试机构地址及联系方式

10.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退役士兵考生资格审查、数据上报工作要求

第2篇

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

我国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其它业余高等学校教育;二是1980年开始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三是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函授教育和夜大教育。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三种形式成为我国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是利用成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太影响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正常教学。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有完整的教学环境、充足的师资资源,兼办成人高等教育从社会教育成本上来说节约了大量国家资源,在建国初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办学形式是一种创举。

第二,对成人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往往要克服很多困难,如要克服工作和学习矛盾,克服家庭事务与学习矛盾,克服远距离学习不方便的困难,学生顶住这么多的压力,克服这么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本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走上社会后,除了个人情结外,工作、社会地位等各方面要求学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因此,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更容易满足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

第三,成人高等教育的学费由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收取,这可以给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以资金支持。成人高等教育完全由学员缴费进行学习,所收学费由学校自己支配,在没有追加投入的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可以给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于特殊时期,尽管两种教育的培养对象不一样、目标不一样、满足的需求不一样,但建国以来,这种“搭便车”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对于教育人才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选择与建国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和探讨。

二、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培养人才需要专门的教学服务团队,针对性地研究教学方法,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科学研究是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深入研究专门探索的领域,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深度,对学生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达到服务社会的作用。服务社会除了向社会输送培养好的人才,包括师生共同的科学研究转化成社会生产力,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社区、为所在城市、为社会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

国家将成人高等教育放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搭普通高等教育的便车,确实实现了普通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它为那些在高考选拔体制下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教育界已经对成人高等教育中教育对象学习心理、认知特征,成人教育的本质、特点以及成人教育社会需求等方面有很多共识。虽然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培养人才,但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没有为成人高等教育配备专门的授课教师,以教学为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教学队伍,不能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结果只能是脱离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脱离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

以成人高等教育的考核为例。首先,由于考核内容普教化,缺乏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重知识轻能力;考试手段单一,同时由于教学效果与考核目标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增加通过率,有些学校想出许多办法,如降低了考试要求,甚至为学生考试作弊做掩护,以牺牲成人高等教育的严肃性作为代价。

其次,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成人高等教育在高校中往往是解决和安置普通高等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团队家属的地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就存在学历层次较低等问题,这样的管理团队不能对成人教育管理开展研究,这样的管理团队也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最后,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没有投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学生的学费,很大一部分是国家的投入,还有社会的赞助,而成人高等教育附着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国家没有专门的投入,对于学生的学费,除了教学开支,很大一部分都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收入,高等教育学校在年终总结成人高等教育时,更多地是关注其对学校资金贡献。

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严肃的教育工作,而这种“搭便车”的教育模式,让成人高等教育面目全非:教学大纲、管理团队、教材、教学、考核等等任何环节很少有成人高等教育的特征,严重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真义。

三、解决途径

(一)重新定义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社会目标,追求发展,体现公平

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千万人才,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补偿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补偿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现阶段由于我国迈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社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随着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除了学历教育外,应从提高公民素质,开拓公民视野,满足人们对文化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受教育者机会平等,坚持教育公益性,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为不同阶段的成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从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中可以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应该获得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学生年龄一般都集中在19~40岁年龄段,很多都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进入社会,而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压力会更大,他们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克服各种矛盾参加高等教育学习。

成人的学习往往是带着问题和需求学习,大多数的成人学习主要是直接用于工作,学习成效会更大,这是学习型社会最好的表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目前的状况,不但给成人提供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还在资金上给予投入。

(二)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

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的发展状况是由于体制造成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根本问题在于: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体制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学校不重视、也不愿意投入,成人高等教育的主管者最容易的选择是维持现状,而不是进行“冒进”改革。

因此,在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搭普通高等教育便车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法规》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确立成人高等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定位,保障成人学生平等的合法教育权益,促进高等学校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专门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团队,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第3篇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渗透、衔接与沟通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起步比较晚,在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上虽然开辟了一些渠道,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我们比较忽视的问题是衔接与沟通模式单一,目前,只有“专升本”一条路。这实际上是一种只有“衔接”而没有“沟通”的模式。

一、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沟通的原因。1.从机制上讲,缺乏本科与高职合理流动的渠道,一些本科学生想到高职院校参加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但苦于目前没有这样的渠道,不论是本科或是高职院校都未敞开其大门。学生参加高职培训学习,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证书不为本科院校所承认,不能作为其本科学习的有效成绩之一。2.从认识上讲,高职始终被认为是一种低一等的教育,虽然我们都在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只有类型上的区分,而无层次上的差别,但要让本科学生参与高职的学觉得是降了身价。3.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并未摆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模式,彰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技能培训能力也不强,缺乏对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足够的吸引力。

二、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沟通的必要性。1.终身学习观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已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仅靠大学里的“一次性教育”所学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仍然面临一个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学历与非学历并存、教育与培训并重以及教学模式多样化等特点,使之成为提供终身教育的主战场之一。因此,大学本科生回到高职院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自然选择,也是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2.本科生的意愿。据相关报道,安徽理工大学、滁州学院两所高校大约120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回炉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从2002年开始就陆续有大学生进来学习,随后逐年递增。以上虽属个别现象,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认识到学习一门技术、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即使在校内有职业教育的机构、场所和条件,他们的这种愿望也较难实现。3.就业市场的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无法找到工作的“生存危机”。企事业单位真正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我国没有那么多高新技术产业去容纳大量的理论型、研究型大学生。而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在这方面竞争力不强,光有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这是必须加强普职沟通的现实要求。

三、促进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沟通的措施。1.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据统计,全国高职院校总数已达1100多所,在规模上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虽然高职院校数量很多,但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训场地紧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不高,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不突出。因此,尽快提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已成当务之急。2.完善学分制。目前,我国的学分制还局限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局限在高校内部。打破校际界限,实现学分互通,是高校国际化的趋势之一。同时,在学分的计算上,应该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对于本科学生完成一门高职的课程、参加一定时间的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一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可以记入学分。为了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渠道的课程、证书,可以参考英国的做法:建立一套合理的学业分换算体系,按专业分类,将与该专业相关的各类课程、证书按照其与专业的相关度和成绩的高低计不同的学分。同时,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还需抓好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放宽转学的限制;完善选课制,改革排课方法,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地选课;进一步扩大免听、免修的范围,放松过程管理,重视目标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导师制,加强指导与监督工作等。3.加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互补与整合。实现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合理沟通、相互协调,可以通过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两种途径来实现。在课程设置上,将职业技术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本科课程体系之中,可以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择,并允许学生到高职院校或是有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参与这类课程的学习。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一定的职业技能模块作为选学或自学内容,为学生学习职业技能、适应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接口。4.建立沟通机制。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可以采用多种模式。比如:由本科院校统一组织学生到高职院校参加技能培训,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长效机制。本科院校设置一些具有职业技能特色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开设适合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课程,特别是应当提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层次,改变目前以初、中级培训为主的局面,以满足在校和在职本科生对高层次技能培训的要求。

赵万军、张 焰、李建蓉:重庆三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第4篇

政性经费投入及与全国的比较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与省级地方政府不断增加的投入密不可分。省际高等教育数量和水平上存在的差距,也主要来自于省级政府对公共财政投入的不同。具体数据见表1。1999年至2011年,全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财政性经费投入的总量不断上升,从2163381.3万元增长到26191100.5万元,增长了约11.1倍。从各省份每年度的数据来看,无论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平均大约每年都能增长25%。河南基本上保持与全国其他省份相同的增长趋势,普通高校财政性经费投入从118056.4万元增长到1386167.0万元,增长了约11.7倍。 纵向来看,各省份普通高校财政性经费收入的标准差由46391.4元增加到454874.8元,增长了880.5%;极差由159758.2元增加到1737759.4元,增长了987.7%。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省份经济总量的差距越来越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差距也越来越大。极差率由21.0增加到2001年的最高值31.7,随后又逐步回落到17.1;变异系数由0.67增加到2005年的最高值0.76,最后回落到0.54(见表1)。虽然河南普通高校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发展与全国其他省份类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年度与相应年度的其他省份最高值相比,其差距经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即从49692.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862764.5,达到了最高点,之后又逐步回落到2011年的459315.4万元。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

经费占GDP的比例及与全国的比较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各省份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反映了各省级政府对所属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认识和意愿。 从表2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99年占比0.24%上升到2011年的0.55%。这表明当区域经济发展后,各地政府均把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重要投入方向,逐步加大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期河南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也存在同样的趋势,从1999年占比0.26%上升到2011年占比0.51%。期间虽有个别年份的小幅波动,但整体趋势没有变化。与全国相比,河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增速相对比较缓慢。

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投入及与全国的比较

尽管公共财政性经费投入在考察分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经费总投入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但是由于各省份所拥有的高校总数不同,在校大学生的总数也不同,总量的大小并不能准确代表能够用于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培养经费。因此,运用生均预算内经费投入作为指标,考察各省份教育经费是否能够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情况十分必要。 数据显示,1999—2011年,中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1999—2005年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从8914.9元下降到5940.8元,达到极小值;随后的6年间不断增加,到2011年达到14442.2元。同期河南省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波动过程,总体波动幅度不大,稳中有升。河南省政府对生均教育经费的投入保持了相对稳定,客观上能够保证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但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其教育经费的绝对量仍旧较低。从河南省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的横向比较来看,河南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从1999年的1076.0元,到2001年的4173.5元,又下降到2006年的1820.4元,最后又逐渐上升到5602.0元。最高差值从1999年的10648.9元,到2001年的28280.6元,期间虽有波动,但从总体上看,河南与全国的均值以及与各省份最高值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四、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全国范围来说,自1999年到2011年的10余年间,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5%左右,最高年份2007年也仅仅只是3.2%。数据还显示,省际间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差距较大,1999年到2011年间,年度占比最高的省份曾达到5.14%,几乎是当年全国均值的2倍。这一时期河南省的情况与全国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也是在2.5%左右徘徊,最高值3.18%出现在2011年,但河南省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与相应年份最高值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从1999年的0.38%到2006年的2.28%,之后就逐渐下降至2011年的180%。这说明河南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国内一些省份相比增长较慢;河南省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与全国平均值的差距波动较大,1999年,平均差距还只是-074%,到2006年与全国的平均值相等,之后就开始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这一差距重新变成负数(见表4)。

五、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重及与全国的比较

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重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中等和初等教育,它代表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见表5)

1999-2011年,全国的平均值一直围绕着16%上下徘徊,而这一时期,河南省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重存在较大波动,最低只有6.02%(2001年),最高则有20.96%。总的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99年的20.96%,降低到2011年的15.36%。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重与全国最高值的差距从1999年的14.48%一直扩大到2009年的35.71%。其中2007年达到38.86%的最高值。随后慢慢回落,这一差值又回归到15.23%。

六、促进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1.国家要合理布局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不利于满足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高水平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政府可以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和产业发展重点,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规划和布局高等学校的数量分布,尤其是要合理布局高水平大学的分布,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河南来说,目前每万人拥有的高校总数比较低,且只有一所“211工程”高校。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将越来越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阻碍。由于国家已经不再进行“211工程”高校的评审,将北京部分高校外迁到其他省份也不太可行,所以我们可以考虑邀请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高校到河南来办分校,以提高高水平大学对河南省高中毕业生的录取比例。

2.各级政府要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高等教育是典型的空间外溢性准公共产品,当地方政府不能保证本地居民享受与其他地区同等的、最低水准的公共服务时,上一级政府有责任帮助这些地方政府。河南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劳动力输出大省,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有关部委及河南省政府,应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兼顾全国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提高对加快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加大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使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再受资金不足的束缚。另外,也可考虑选拔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2—3所河南省内较好的大学,收归教育部直属,那么这2—3所高校的办学经费可以直接由教育部支付。如是,则河南高校的总经费就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3.建立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物质基础,一省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支出能力对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投入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省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水平。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将GDP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挂起钩来,建立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4.尽快建立多渠道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投入。仅仅依靠省级财政对高等教育的单一渠道,显然不能满足河南省学子对高等教育的强大需求。《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中提出“多渠道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健全并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制度,拓宽筹措教育经费的渠道,增加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尽快建立起政府拨款与学校自筹、个人和企业捐赠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机制,疏通社会投入高等教育的顺畅渠道,有效解决河南省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5.加强监管,避免无效的资金投入

第5篇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心理疏导 教育管理

近些年来,成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学生不仅有着相同的理想和追求,而且,他们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也使得成人教育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态和特点。因而,成人高等教育对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成人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水平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意义

由于普通高校受招生数量限制,普通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成人高等教育给那些因高考失败或其他原因而未能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为广大社会青年提供了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而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成人教育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自主择业,加速了人才自由流动,提高了社会智力投资的效益。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成人教育学生特殊的社会地位、学习环境、以及个人成长经历,使他们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谋求职业等方面,都具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生。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一)较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成人教育中,不少学生仅仅因为几分之差而在高考中落榜。因此他们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他们渴求新知、积极进取,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些学生虽然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却没有身处大学的优越感,只有刻苦学习的紧迫感。由此产生的潜意识心理动力,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自强向上的竞争意识,同时也给了这些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较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更多的自卑感

由于高考失败,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具有自卑感。许多学生心理上失衡,不愿让别人称他们为成人教育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普校生之间产生了一条明显的界限。而且,在择业时,社会往往也不把他们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同等看待。这种来自社会和心理上的压力,使不少人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因此悲观、失望,甚至白暴自弃。

(三)较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更多的功利心

成人教育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是为了寻找出路,才不得不选择成人教育这条出路。这部分学生学习不十分努力,热衷于交际,参加成人教育学习,只是为了“混文凭”。因此,这部分学生根本意识不到学习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有的更多是急功近利的心态。

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心理疏导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心理疏导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了解学生的个性

个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西方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般侧重于个体的心理差异方面。把个别的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个体之间的共性,还要对个性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学生通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压力。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形成

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在认识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个性与个体生理的联系,更主要的是分析一定的社会条件对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学生特殊的个性问题,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是迁就、无视他们的消极个性,而是在平等、博爱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教育管理

成人教育学生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样,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能否成才,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兴盛的问题。因此,不仅仅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管理也是当务之急的。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掌握真才实学,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

(二)严格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成人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严格教学秩序管理,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处罚措施。其次,要努力改善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环境。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学生管理

管理好学生,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首先,对学生的管理要严格。但严格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而制定的培养目标。其次,严格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人教育学生的来源、成份比较复杂,思想修养、文化程度、年龄等参差不齐,对严格要求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只有从各种年龄、各种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恰当的分寸向他们提出“既可望又可及”的要求,才能使他们易于接受。

五、小结

纵观本文,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顽强的竞争意识,消除其自卑感。同时,依靠科学严格的教育管理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使他们以自己的优异成绩,树立自强不息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承认。

参考文献:

[1]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胡凯,荣复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6篇

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正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199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2.3%,处于普及水平很低的精英化阶段。通过扩招,2011年已达到30%,2013年北京市高考计划录取率达到了74.6%。

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变化呼唤高等教育必须进行转型。现在不是大学生要不要当“蓝领”,而是大学生如何当好“蓝领”的问题。

“大学生还是不是天之骄子?能不能当‘蓝领’?”近年来,记者一直关注这两个问题。最近,记者拿到了一份调研报告,其中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这份题为“新型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与公平教育实现机制研究”的课题报告显示,199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2.3%,2011年已达到30%,2013年北京市高考计划录取率达到了74.6%。此报告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主持调研,张海水、朱曦等研究人员参与完成。这份报告中的许多数据让记者震惊,记者深深感受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观念及高等教育进行转型至关重要。为此,记者对胡瑞文委员进行了专访。

我国高等教育正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

《职业》:您说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什么依据?

胡瑞文:1990年,我国在业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只有1.9%,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学历层次偏低。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而且在1999年启动了高等教育大扩招。

199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总人数为105万。经过20年的发展,2010年高等教育招生总人数增长为1110万,相当于1990年的10.5倍。

2010年研究生招生54万人,增长了17倍,其招生人数已大于20年以前普通本专科招生总人数。2010年普通本专科招生681万人,为1990年的12.8倍;成人本专科招生375万人,为1990年的7.6倍。

199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为297万。经过20年的发展,20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增长为3375万,相当于1990年的11.4倍。20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研究生154万人,普通本专科生2232万人,成人本专科生989万人。

《职业》:这些增长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胡瑞文:说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入学机会大幅提升。国际上按照18~22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毛入学率,将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分为三种:15%以下称为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15%~50%称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称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199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2.3%,处于普及水平很低的精英化阶段。通过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扩大招生,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6%,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又上升至27.8%,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还将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据最新统计,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为3514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0%,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中期阶段。

1990年,我国高等学校学历教育招生数为105万,以当年18岁人口数为基数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率为4.2%(其中普通本专科为2.2%)。20年后,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数达到910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率提升为43.8%(其中普通本专科为32.1%)。

另外还有一个变化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我国20~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由1990年的1318万猛增为2010年的10443万,所占比例由2%提升为13%。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总量也在快速增长。

《职业》:有人提出,近几年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毕业生供过于求和就业难的现象,有必要缩小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吗?

胡瑞文:这个看法有待商榷。《教育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提出上述发展目标有以下两个背景。一是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上最成功的发达国家和转型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最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以美国为例,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又第一个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再以韩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们的人均GDP是3000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34%,位于新兴转型国家的最好水平,并在1995年进入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的普及化阶段。上述两个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都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效仿。二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只有30%,与美国的82%和韩国的91%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0年我国在业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0.1%,远低于美国的41%和韩国的37%,所以我们只有继续坚持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才能缩小这一差距。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年均递增200万。“十二五”期间,按普通本专科年招生数年递增1%、成人与网络本专科年招生数递增2%、研究生招生数年递增3%测算,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届时18~22岁高等教育学龄人员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或超过50%,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迈入普及化阶段。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从1990年的精英化阶段到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到普及化阶段,可能只需要经历30年时间。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后的大学毕业生供求呈现新格局

《职业》:但是,现在确实感觉到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他们找工作越来越难?

胡瑞文:是的。20年来普通高校年毕业生就业需求量与城镇劳动力市场可提供的新就业岗位总量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20世纪最后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7600万(净增量与补充自然减员数之和,下同),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750万,仅为前者的10%。在21世纪前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1.3亿,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3400万,上升为前者的1/4。未来十年,预计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约为1. 4亿,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将接近7000万,预计占到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数的一半。

上述情况表明,在第一个十年,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前10%的高端白领岗位(在城镇就业岗位总量中的前10%为高端白领岗位,20%为中初级白领岗位,其余70%为技能型、操作型的蓝领岗位);在第二个十年,只有不到1/3的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端白领岗位就业,另外2/3的毕业生主要转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和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在未来十年,只有1/5的毕业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高端白领岗位就业,还有2/5的毕业生面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就业,其他2/5的毕业生须转向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

《职业》:这样的结果大学毕业生能接受吗?

胡瑞文:现实可能会逼迫他们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毕业生总规模与全国白领岗位补充需求数比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包括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内的白领岗位总人数为7500万,比1990年净增了1800万;加上自然减员数,合计十年补充量为2600万。同期,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为1400万,相当于同期白领岗位补充量的54%,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只能满足30%的需求,呈明显供不应求的状况。

2010年全国白领岗位总人数扩大为9700万,比2000年净增2200万,加上自然减员数,合计十年补充量为3400万。同期,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为4800万,已相当于同期白领岗位补充量的1.4倍。由于部分有工作经验的成人高等教育和中职毕业生参与白领岗位的竞聘,获取了一定比例的白领岗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白领岗位的竞争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课题组预测,2020年全国白领岗位数将比2010年净增2800万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数,未来十年总补充量为4600万。同期,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预计将达到1亿,扣除少部分专升本和本升研重复计算的人数后,实际需就业的毕业生数为9500万。

从三个十年比较来看,由于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今后白领岗位的补充量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全部就业需求,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转向蓝领岗位就业成为必然趋势。

《职业》: 在这方面,有数据来支持吗?

胡瑞文:我们认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人才职业分布有变动趋势。从分大类职业人才存量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人才中的白领比例逐步下降,蓝领的比例逐步上升。过去20年,白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由1990年的1100万增加到2010年的5208万,增长了4倍;蓝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则由1990年的103万猛增为2010年的2347万,增长了22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才的白领和蓝领岗位数比值由1990年的9:1变为2010年的7:3,今后这一比值还将进一步缩小。

从分大类职业人才增量趋势来看,白领的增量比例逐步下降,蓝领的增量比例快速上升。2000~2010年白领岗位的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比之前的十年增加了752万,而蓝领岗位的大专及其以上人才增加了1326万,相当于前者的1.8倍。这一情况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本专科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转向蓝领岗位就业,这有利于提升一线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构成和综合素质。

以上分析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供求出现了新格局。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拓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由过去主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转变为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由多数毕业生走向机关事业单位和去一线或二线大城市就业,转变为走向以企业为主的经济部门和中小城市、乡镇就业。

鉴于以上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应由前一时期扩大规模为主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结构调整、提高质量为重心的内涵发展模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相适应,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高等教育学校要通过人才需求预测,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实现转型发展。

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需要转型

《职业》:这种就业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何去何从呢?

胡瑞文:我们认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需要转型。

一是在今后十年期间,对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将每年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控制在2%以内,公办普通高校本科生保持现有招生规模不再增长,将有限的增量主要投放到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高等教育,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与合理分工。目前我国“985”与“211”大学有100所左右,占高校总数的4%。其他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本科院校近400所,占高校总数的16%。另有600多所举办历史不长的新建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26%。其他1200多所为高职高专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4%。许多高等学校不安于现有层次,突出表现在学校制定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中。它们将升格和拔高学校层次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近年来,不少老本科院校争相更名大学,出现了研究型大学热、综合性大学热、一流大学热。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热衷于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竞相升本。这对目前基本合理的高等学校体系结构带来了冲击和负面影响。各高校要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的既有定位和实际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办出学校特色。

第7篇

陕西专升本考什么科目

陕西专升本考试有统考和专业课考试,统考科目如下:

文史、医学、艺术类:大学英语、大学语文。

理工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各科目满分均为150分,实行分卷考试。省教育考试院已公布各科目考试说明。

陕西专升本报考条件

1、在校生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职学习期间表现良好,成绩合格,且为首次报考专升本;

(3)报考专业必须符合省教育厅制定的《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专业对应目录》规定,报考专业应为高职阶段所学专业对应的本科招生专业之一;

(4)参加生源学校组织的专业课考核且成绩合格(考核科目另文通知),考生所考科目应符合拟报考本科专业课程要求。

2、退役士兵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退役后未参加过专升本招生考试;

(3)报考专业必须符合省教育厅制定的《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专业对应目录》规定,报考专业应为高职阶段所学专业对应的本科招生专业之一;

(4)符合以上条件的退役士兵,专业课免试。

考生可通过陕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或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省教育厅制定的《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专业对应目录》,供报名时参考。

陕西专升本报考流程

1、考生登录网站,进入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报名系统,按照提示和要求,输入本人身份证号和手机号,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码完成报名账号注册,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认真复核,确认后提交。

2、考生应按照专业对应规定选报专业。凡不符合报名条件要求、弄虚作假或违反专业报考规定所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3、网上报名开始后,生源学校可同时安排本校考生进行身份验证和信息采集。网上报名结束后,组织专业课考核,安排专人负责资格审查并签署意见,打印《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报考资审表》,由考生签字确认后盖章并装入档案。

第8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现有的三种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之一。尽管我国目前各类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超过20%,并且还在不断逐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35%以上的毛入学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专升本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逐年增加,每年各类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给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除了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因素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高校的专业设置还存在缺陷,许多专业设置都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确定的,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都基本相同或类似;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合理,偏重理论,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应届毕业生不能马上满足招聘单位的用人需要。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无论从学历层次,还是从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方面都无法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相比,其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更是突出。各类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同时也为许多适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和深造的机会。成人高等教育不仅不能因为存在就业压力而缩减,而是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并加以改革,使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一)办学模式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的成人高等学校;另一种

是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

(二)教育方式

无论何种办学模式,成人高等教育目前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均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相类似,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最多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和特点稍作修改。显然,按此种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是缺乏特色和优势的,其就业的竞争力也是不高的。

(三)就业状况

经初步调查,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尽管在毕业后的一、两年之内都找到了工作,

但就业的岗位和层次相对较低。其中有些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完全不对口的。不过,仍然有一些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有些学生已在短短几年内走上所在单位的中、上层岗位。

这一方面说明,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层次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要低,其填补了某些较低层次的工作岗位的空白;另一方面也说明,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中还是有部分学生有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或培养机构(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法进行改革,同样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二、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要想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的素质。

各类、各级教育机构除了要培养高端人才;还要培养大量实用型的科技人才。

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主要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则注重培养中级工程、技术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培养高端的后备人才。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就必须进行创新,要从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发展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办学单位要有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基础;

2.所办专业要符合社会需求,要有适用性;

3.所办专业要有特色,要有成长性,发展前景要好。

三、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的建设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历与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中层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在校

3-4年的学习,使学生既可获得高等教育专科或本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又可获得对应专业的初、中(高)级技能证书,并向有关协作单位推荐就业。由于这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我们要用全新的思路对其进行建设。以下是我们为建设特色专业所做的主要几项工作:

①成立由院领导、教授、副教授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建设计划和实现目标。

②在总结前几年对应专业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③建立由学校教授、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改革进行指导和帮助。

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⑤实验室改造和建设。

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等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①建立稳定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除了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还要有一批长期稳定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建立教师档案,逐步扩充和更新。

②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对专职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教师梯队。

③组织专职或专任教师进行针对成人高等教学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改革。

(三)课程建设

①按课程分类成立课程教学小组,确定课程教学带头人、主讲人,定期进行针对本课程的教学讨论与研究。

②针对学历+技能的专业特点,合理调整课程设置顺序和结构,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选用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的优质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与更新。必要时,采用自编教材以满足专业需要。

④确定并建设一到两门精品课程。

(四)实验室建设

①加强并完善专用实验室、计算机房的建设,除正常课程教学上机实验外,课余时间能对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②根据专业和技能实习需要,建立新的实验室或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改造。

(五)教学管理

①建立教学档案。

②定期进行学生的学习情况统计与分析。

③完善机制,以确保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协调与交流。

(六)教学研究

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有关的专业调查、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撰写相关论文。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在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员的科技素质有所提高。已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有的还成了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个别同学还考上了研究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