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新课标要求

化学新课标要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新课标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新课标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1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加强了实验教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研究的滞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都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课标》下,实验时应尽量去除传统实验内容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部分,多引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和模式。

一、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把以前很多的演示实验改为“活动探究”,并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能结合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注重常规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作好有关实验的教学常规,以避免学生和教师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主要应作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体会: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处于“好玩”、“有趣”。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二要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积极探索影响实验成败关键的因素等。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

三要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由于九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试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老师能集中精力辅助差生。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2.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也使教师惰于创造。因此,我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我进行了这样的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能清晰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二、交流实验,互相提高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实验性很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实验则是其中的线索。目前国内新课标推广中形成了种种挑战,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据此,本文从教师、学生、实验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才能走出新课标改革形成的困境。

1、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新课标中,教师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播,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科学的奥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少了,空间也小了,但深入来说,其实新课标下教师承担着更重的压力。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发挥好引导的职责,将学生引入正确的道路中,因此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还要能随机应变,并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1.1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标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逐渐推行,但许多教师都感觉压力很大,面对新课标提出的种种要求,教师无法真正融入实践,出现这一问题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策略。新课标形成了新教材,对教材的不熟悉是他们不能形成良好教学策略的关键。因此,如果想要让新课标彻底融入化学教学,就要从教师的基本素质抓起。让教师掌握如下几种知识,化学新教材相关知识、化学教材设计知识、新型教学理念与方法知识、学生个性化发展知识和化学教学环境知识。

1.2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

只有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这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观点。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之后一定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前进。教师总结的过程也就是课后反思的过程,在课后反思中,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努力改进,不断优化。另外,高中化学教师也不只是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要反思其他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这样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2、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标中,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充分占据了主导地位,自己去开发探索知识,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的实力与智慧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所以,新课标的要求下,要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化学知识,掌握更多的化学技能,就一定要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2.1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

一直以来,国内的课堂教学都是十分死板,没有生机的。教师在课堂中担任了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教师的表演,积极性很低。然而,推行了新课标之后,学生成为了课堂中的主角,他们有了发表看法、提出疑问的权利,积极性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新型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塑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跟学生交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课堂不再恐惧,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有足够的主动权可以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知道,兴趣是引发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它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思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一个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往往就会对这个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索。所以,教师把握课堂教学,一定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讲解“盐类水解”的问题,先告诉学生酸碱度是以大于7还是小于7来划分的,然而再提问一些溶液的酸碱值,这样部分同学的确可以回答出来,但印象绝对不会深刻,也不会融入多少学习热情。而如果以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3、发挥实验的引导价值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有很强的实验性,实验所能展现出来的效果是十分惊人的。一直以来,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都是用来验证书本知识的。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书本知识的权威性,进而掌握这种知识。然而,新课标要求学生不能再一味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学会探索。所以,这种要求下的实验也应该进行改革,提升实验的趣味性与探索性。比如,在实验室中制取cJ,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直接告诉学生哪一种方案更好,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让学生掌握。但新课标要求之下,我们就会选择让学生两种方案都进行实验,然后自己发现哪一种方式更好。

4、结语

新课标的改革是一次质的飞跃,实现了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重大变革。在这样的变革中,要想提升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自己发现那些未知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徐峰.对新课标下实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0)

[2] 李文华.关于高中化学教师在新课标下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下的国内高中学校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新课标要求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比较落后

新课标背景下,很多教师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要求缺乏准确的认知。尤其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因未能真正认识到新课改的内涵要求而背离了教育教学主线,课堂教学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影响下,部分学校、教师只是将教学重点和时间,大量地放在了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所谓的传统学科上,化学课程教学安排时间非常的少。但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和掌握的知识却非常的多。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很难有效利用时间,巩固学习效果,甚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严重忽略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的教学硬件设施明显不足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高中学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学硬件流于形式。而对化学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化学实验是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若缺少化学实验的探索,学生将很难掌握抽象的化学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实践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模式创新,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邝林源.浅谈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与实施[J].学周刊,2010(07).

第4篇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 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

(4)H2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8)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9)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0)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1)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2)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3)Cl_、SO42- 的检验等。

2. 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O2和CO2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O2(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CO2(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而原大纲要求“掌握”O2和CO2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文字体现,而原大纲则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则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转贴于

(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教师都在尝试探究式教学,但受应试教育影响,采用的还是灌输式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由“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1. 通览教材和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复习内容及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2.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勤奋苦读的态度。

4. 从高一开始就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特点;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2-0004-3

广东高考自主命题已经11年,形成了广东卷的风格。明年广东高考使用全国卷,很多高三教师对全国卷比较陌生,感到不知所措。笔者认真分析了近三年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计算题,得出了一些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对广东高三物理教师备考,提供绵薄之力。

1 物理题概述

广东理综卷,物理、化学、生物分数相同,都是100分。理综最后三个题为物理题,总计54分。学生做到最后三个题时,已经用时近2个小时。此时学生头脑累,反应慢,心情急,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计算不准。因此,物理考试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物理水平,物理科目被学生无情抛弃。在新课标I卷中,物理分值提高,位置居中(如表1),使物理学科得到了强化,发挥了物理学科在高考选拔人才中应有的作用。

1)地位突出。物理在理综中分数最高,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物理在理综中位置最佳,必做题中,物理前面是化学和生物的单选题,后面是化学和生物的填空题,选做题中,物理位置排在第一。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完成物理试题,提高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

2)责任重大。只有物理有多选题和计算题。多选题考查学生严密、全面的思维能力,计算题需要展示思维过程,要求逻辑严密,格式规范,肩负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

2 计算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三年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计算题总结(如表2)归纳出如下特点。

1)必做题的特点

①一中一高。第24题中难,第25题高难。第24题,难度系数为0.4左右,字数少,180字左右;过程少,3过程左右;问答少,1问1答。第25题,难度系数为0.2左右,字数多,230个字左右;过程多,5过程左右;问答多,2问以上。

②模型组合。力学计算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加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减速直线运动模型组合,主要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题,较少使用功能关系,不需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而广东理综物理,力学主要考直线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圆周运动模型组合,一定需要用到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电学计算题,包括电场模型、磁场模型、电磁感应模型、闭合电路模型组合。

③交叉考查。力学计算题考查数学,如三角几何关系,线段长度关系,函数图像关系。电学计算题考查力学,如受力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④设问关联。第25题,第1问的结果关联下一问,即下一问需要用到第1问的结果,或者第1问对下一问有提示作用,若第1问错了,很大程度将导致后面计算都错或根本无法继续。

2)选做题的特点

①难度中等。难度系数为0.4以上,150字左右。

②模型稳定。三年都是考查碰撞,都需要用到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计算题比较

广东自主命题多年,物理教师选题和讲题都按照广东卷的风格进行。现在使用新课标I卷,就需要对广东卷与新课标I卷物理部分进行比较,了解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有利于物理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I卷的风格,提高复习效率。

1)相同点

①考点交替。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电学计算题都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替考查。

②难度递增。广东卷,第35题比第36题容易,第36题第1问、第2问、第3问难度不断增加。新课标I卷,第24题比第25题容易,第25题第2问比第1问难很多。

③设问关联。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后一问需要用到前一问的数据,前一问对后一问有提示或降低难度的功能。

2)不同点

①位置不同。广东卷物理计算题安排在理综试卷的后面,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安排在理综试卷的前面。

②分值不同。广东卷物理计算题总分为36分,第35题和第36题各18分,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总分为42分,其中必做题第24题为12分,第25题为20分,选做题10分。

③考点不同。广东卷力学计算题必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新课标I卷力学计算题不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安排在选做题中考查。

④难点不同。广东卷,设置难点在情况讨论与数学函数,新课标I卷设置难点在过程多变与情景新颖。

4 计算题命题趋势

1)必做题命题趋势

①两极扩展。第24题难度变小,难度系数从2013年的0.33到2014年的0.51,研究对象从3个变为2个再变为1个。第25题难度变大,难度系数从2013年的0.25到2014年的0.14,从1个过程涉及2个物体,变为1个物体2个过程,再变为2个物体5个过程。第25题,问答变多,第1问较易,由已知直接可得,但第2、3问复杂增加,陷阱增多,难度变大。

②稳中带变。力学考查知识点稳定,都是直线运动,但呈现形式发生变化,2013年是两个物体相互垂直做直线运动,2014年是两物体同向做直线运动,2015年是两个物体先同向运动,接下来一个物体反向运动,另一个物体原向运动,最后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电学计算题考点轮换,2013年考电磁感应,2014年考电场,2015年考磁场,2013年以前连续5年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2016年高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或许会卷土重来。

2)选做题趋势

①需要讨论。2015年出现需要讨论,估计还会坚持。

②交替变化。研究对象的接触面分别为粗糙、真空、光滑,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向分别为水平、竖直,倾斜运动方向还没有考。

5 计算题备课建议

1)研究试卷

试卷体现课标要求,反映命题思路,每个教师要随身带近三年的课标I卷理综,空闲浏览它,相聚讨论它,出题对照它。做到手中有试卷,心中有题目,选题有参照。

2)定位学生

了解学生的层次,根据层次,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例题和习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效教学。很多教师随意拔高学生层次,增加题目难度,这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浪费学生的时间,降低学习效率。

3)认真选题

2013年以来,使用新课标I卷的省份有2湖2河3西,即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平时选题,尽量选择这些省份的市级模拟题,名校练习题,这样可以增强题目的仿真性,有效性。

4)如何审题

要求学生边看题目,边把已知标在图上;边看题目,边把中文转化为物理条件;边看题目,边找出隐含条件。这样能有效降低审题不清,书写不准,条件不足的情况。

5)落实训练

计算题涉及知识点多,过程复杂,不是一两天就能提高的,需要每天训练,才会熟能生巧。采用一日一练,每日三题,一力一电一选,一中一难一中,培养审题习惯,要求格式规范,及时批改校对。建议交换批改,促进批改落实,如B教师改A教师的班,C教师改B教师的班,A教师改C教师的班,改完之后交流批改情况。

6)只选选修3-5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选修3-3和选修3-5为必考内容,广东教师对选修3-5非常熟悉。在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三个选做题中,选修3-5的高考题目难度最低,选修3-3难度最高,如表3。所以,首次使用新课标I卷的广东省,建议高三物理教师只讲选修3-5,不讲选修3-3和选修3-4,发给学生的练习只出现选修3-5的题目,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广东高考使用新课标I卷,对广东物理教师是挑战也是机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好教师应该主动去研究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的考查趋势。在研究中提升教学能力,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研究高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大家“且教且探究”。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效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在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主动调整教育教法,改变教学理念

1.教师应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摒弃传统教材的缺点,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尝试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教师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创新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小组讨论、情境设置、科学实验等教学形式有效地应用于化学课堂。例如,化学必修1通过各种栏目的设置来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

3.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教学的被动状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因此针对这一教学目标除了教师的科学引导外还需要学生自身从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上转变,先接受新课标的要求,打破过去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同时,学生还要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表达不一样的见解,不懂就问,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活跃性、主动性,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与实践来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领会化学科学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

4.教师还应注意转变教学评价标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应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等综合方面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兴趣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实验法、竞争法以及开展课外活动等等。尤其是实验法,化学实验多有一些神奇的现象出现,学生的好奇心重,想要知道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就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萃取”(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不同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先取10 mL的碘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 mL的四氯化碳,塞好玻璃塞然后将分液漏斗进行摇晃,随后将其放在铁架台上等待液体分层之后,把玻璃塞打开就能看到下层的液体慢慢地流出。这样简单又直观的实验,会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需要我们认识到的是化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化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并学习化学,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逐渐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新课标是教与学的结合,是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工作的总方向,是学生自我完善的标准。因此,从学校、教师、学生到家长都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以分数为核心的教学衡量标准。新课标的实现不仅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也需要家长的极力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静.对高中化学新课改的体会.成才之路,2011(12).

第7篇

学生读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化学习题的解读,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能力。许多学生在进行化学习题练习和解答的过程中,难以将课堂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有效利用,找不到答题的关键所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试题解答的关键点,有效提炼习题中的关键数据,为进一步解题提供有利的依据。

现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化学学习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也相对简单,实验教学设计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兴趣。但在实际试题解答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加强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试题中隐含的化学理论知识,并加以综合利用,从而达到高效、准确的答题效果。

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化学阶段性模拟考试的演练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存在解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学生阅读题目过于仓促,在完全理解题目的状态下作答,致使解题出现错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解题时间内明确题目中所蕴含的已知条件和最终需要计算的结果,运用所学化学概念和相关理论,从化学的涵义出发,探寻解题途径,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题目解答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所包含的数据和其他信息,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化学理论知识,提炼解题所需要的试题信息。同时明确解题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计算的结果作答。如小明在整理房间时不小心将醋大凡在火炉旁,醋和玉米杆燃烧后形成的草木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猜测形成的气泡是何种气体?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明取少量草木灰和醋进行验证气体的化学实验,他所选用验证气体的装置是怎样的?实验需要用到化学药品名称为?在这一探究性化学题目中,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进行盐酸化学性质的回顾,并让学生题目中所产生气体进行猜测,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主动学习教师分析化学题目的方法,以促进学生读题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试题要求分析时,通过学生对题目的阅读,帮助学生进行主要信息内容的提炼,进一步掌握主要信息。使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分清题目所蕴含信息的主次,找到解题的关键。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却不能有效解题,主要原因就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时,应强调反复读题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分析总结题目的技巧,从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总结

第8篇

本文中笔者对于贯彻落实新课标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期望对于该领域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新课程赋予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为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在刚开始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决定了学生今后在该门学科中投入的精力,具有启蒙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对于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减,来贴合学生的兴趣方向,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质,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小实验或者布置一些家庭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可以进行调查,筛选出学生最想学习的知识来进行扩展和深化,这对于今后进行课本内容的介绍与讲解也有一定的预习作用.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实施研究型教学.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平常可以安排一些小型探究性生活实验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突出化学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会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培养其科学素养,并将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或方向进行传授,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合理过渡,实现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突破口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分析能力.

最后,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要全面辩证地进行评价,可以将综合成绩划分成多个方面,包括小实验的表现、课堂活跃度的打分等,不但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核,还要进行实验能力、化学分析思考能力的考核,这样才能达到客观、正确、全面的评价,才能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最终目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1.落实新课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能会遭到削弱.随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课堂气氛和效果也许会有所改善,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遭到了削弱,教师缺少了以往的引导作用带给课堂教学的方向性,容易导致教学偏离初中生可接受的范围或是学科涉及的范围,或者在学生需要引导才得出最终结论的时候,教师反而不敢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这一过程,这样的现象是不正确的.学生的自由探索固然重要,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发挥其引导作用才能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走得更加顺畅和快速.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有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才能被调动起来.

其次,教材内容易遭到忽视.虽然在新课程背景下不需要教师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地进行授课,但课本知识的灌输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结合课本知识来进行环保教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着重培养学生“身边的化学”意识.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2.解决的对策

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分析,在适当时候给予提示或引导来帮助学生分析结果.

其次,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归类整合进平常的课堂活动中,寓教于乐的效果更好.

最后,化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非课本里,所以,多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或是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某种现象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教学经验总结与分析

1.化学探究性实验耗时长问题

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设计实验来供学生分析,但往往耗时过多,难以保证基础知识的完整传授,所以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有所侧重,选择和课本主要内容贴近的实验进行设计,而且要有一定的结论产生.教师还要由浅入深地进行安排,对于学期末的探究实验,就可以选取其中的几个环节由学生进行探究.

2.重视化学概念的培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