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博物馆; 安防;监理; 技术总结
Abstract: this paper I participate in a museum of supervision of safe guard system engineering are introduced in brief,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work of a technical summary.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is project, the author of how to develop the security supervision work system museum the rough discussion, we welcome criticism and correct.
Keywords: the museum; Security; Supervision; Technical summary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本博物馆是国内大型博物馆,为一级风险单位。
1.2、整个博物馆分为一期建设工程和远期建设项目。
1.3、本次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将按照整体纵深防护体系的指导思想,在博物馆内建立周界—监视区—防护区边界—防护区—防护目标所组成的防范体系,确保防护对象的防护级别与风险等级相适应。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将结合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中融入高科技含量,全力保护馆内工作人员和文物的安全。
2、安防系统特点
2.1、本博物馆的建设分为一期建设工程和远期建设项目。一期安防设计重点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
2.2、在方案设计、施工时,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和各级政府关于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2.3、设计满足防护纵深性、均衡性以及抗易损性的要求。强调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材料和工时的消耗,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达到最佳的防范效果。使用的超前性技术以及设备,满足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要求。
2.4、在技术上达到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性能上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使用上具有可维护性和冗余性;并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满足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要求。
2.5、安防报建及验收:根据有关要求,各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立项和设计施工方案,必须严格按照《风险等级》等安防行业技术法规(标准)和行政管理政策,落实立项审批和技术方案论证。
2.6、开通使用:在经甲方验收检测评定及验收后的基础上,根据甲方提出并签定临时交付甲方维护管理后可投入正式使用,并及时办理双方签字手续,乙方则根据合同条款履行定期的保修约定事项。
3、工程的技术控制
工程的技术控制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严格按照智能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监督控制。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对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行之有效的控制.
(一)设备安装与管线敷设技术措施控制
审查所有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都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具体化。要针对不同工程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的施工方法,针对施工场地及场地周边环境等,从防治上、技术上和管理上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所有安全技术措施都必须明确具体,能指导施工。
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施工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每天要对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交底。
①前端设备安装
要求施工人员各种设备的安装均应在详细了解设备技术说明书后进行,使其完全符合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各种设备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相接;各种设备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带采用铜质线,其截面积应不少于16 mm2。
②管线敷设---光纤敷设要求
光纤敷设施工的工艺要求
敷设光纤最好以直线方式,如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时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时至少为20倍。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同时牵引几根光缆时,几根光缆承受的最大安装张力应降低20%;布放中不得扭绞,打结和挤压损伤。光缆应与其他管线分管布放,或在大管中设置子管布放。为防止挤压,光缆在管道中敷设时,4芯以下的光缆宜采用管道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截面利用率为25%~35%,12芯以上的主干光缆采用管径利用率计算,直线管路时为50%~80%,弯路时为40%~60%,线槽截面利用率不超过50%。光缆布放时,应留有冗余。室外光缆预留长度5米~10米左右,室内光缆在设备端应预留3米~5米。预留光缆盘成环形。
光缆敷设施工的基本要求
光缆放线时宜采用卷轴,从卷轴顶部缓慢平稳地牵引光缆,牵引速度一般为15m/min。光缆出盘处保持一定弧度;牵引点放在光缆的加强芯上,在牵引时,吊挂光缆的支点间距不应大于1.5m。光缆穿过管道、线槽敷设时,应检查管口是否光滑,管槽内是否有障碍物,最好在管道口上涂剂(勿用石油剂)以减少牵引张力;然后将线绳和光缆系牢在管槽内的牵引绳上,送入管道入口内。在管槽的出线口与卷轴运转同步并均匀牵引,注意不要使光缆打结或停顿。因为当光缆馈送入口不到位,牵引忽快忽停,甚至会使牵引张力增加100倍。必要时应采用拉力计保证牵引张力小于450N。此外应尽量避免同时牵引多根光缆,对于每根新光缆要用一条新牵引绳,以免拉绳断开而出问题。若在已穿有缆线的管道内敷设光缆,需往管中装进一条新鱼线,以防止新旧缆线交织在一起。光缆与牵引线绳的绑扎连接,可利用光缆外套内的纱线。将光缆末端30cm的护套用环切线进行环切,脱去末端套,再将光纤从纱线中分出切断。纱线搓绳与牵引线扭结相连,注意不要割断任何纱线。
化工原料具有毒性、腐蚀性等特点,很容易出现火灾等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危害工艺设计人员,需要对工艺设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具体工作中,化工工艺设计人员要对相关安全危险问题具备明确的认知,并加以防范,使化工工艺设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
化工原料;工艺设计;危险问题
我国化工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其工艺本身存在局限性。设计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安全问题,不仅损伤化工工艺,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使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并影响化工企业信誉度。实际工作实践中,要严格控制设计过程,采用标准方法检查相关装置及工艺过程,提出具体应对方法。
1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危险问题
1.1工艺物料问题
化工工艺设计和生产中涉及到原材料、辅材料和半成品等诸多工艺物料,它们形态各异,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如果设计操作中,化工工艺人员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正确辨别和判定这些物料的特点和性质,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需分别分析工艺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并参照技术规程或相关说明书,进行准确操作,从根本上规避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危险问题。
1.2工艺路线问题
各化工反应都有它各自的工艺路线,化工工艺设计中,没有对该问题进行充分考量,使工艺路线界定模糊,导致发生危险事故。工艺设计人员不注重依据具体设计要求,优选危害性小的材料,导致化工反应激烈。具体设计实践中,没有在化工反应过程中添加催化剂,导致反应过快,增加安全风险。化工生产中,为节约成本,仍然采用一些老旧或报废材料,以至于在生产实践中,限制了材料物质的功用,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1.3设备选型问题
化工工艺设计中,未对化学反应问题进行充分考量,导致生产物料不达标。而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安全性问题。相关负责人和工艺设计人员没有结合化工工艺设计背景,对化学装备进行合理选择,使反应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反应装置应用过程中,也未依据具体设计诉求,对搅拌器和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考量,增加了危险事故发生频率。
2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防范措施
2.1优化工艺生产
化工生产不仅仅是简单的化工工艺技术,与物理、化学变化也具有很大相关性。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技术,确保其先进性。依据具体化工工艺标准和规范,提高化工设计质量,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对设计过程进行优化,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推进化工工艺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也要结合化工企业运营及发展背景,在日常生产及工作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面向生产企业内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使化工工艺设计人员具备明确的安全认知和较强的安全意识,为化工工艺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严格控制化工工艺生产过程
(1)工艺路线是化工生产中的重点内容,需依据具体生产设计背景,采用正确的方式,合理规划工艺生产路线,既要保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也要减少危险物品用量,使整个生产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生产设计人员如果仅将目光聚焦于化学反应控制层面,将会增加日常生产难度。其可尝试调整生产工艺条件,在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提高安全认知。与此同时,针对化工工艺反应,也要具备充足的反应环境和空间,使其能够满足化工工艺操作标准,符合工艺设计及生产要求。
(2)部分设备存在化学反应,需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工艺设计可将物质流动压力和流量作为阀门控制过程中的主要指标。化工工艺具体生产实践中,会应用到很多生产材料,它们具备很强的腐蚀性,而生产界面内的温度也比较高。故而,要对整体设计过程进行优化,着重选择具备耐腐蚀性和耐高温的生产材料,以营造一个良好、平稳的反应环境。使用和控制电器操作时,需对外部环境要素进行充分考量,确保设备无火灾和爆破危险,并依据检验结果,对该类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使化工工艺生产更加安全。
2.3提高安全防护设备安全性能
安全性能和防护设备是化工工艺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假定工艺操作中,防护设备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会影响化工工艺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故而,要依据各类生产环境中的具体工艺设计操作背景,选择正确的环境防护措施,对其实施保护,有效消除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工艺设计过程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专业性强。工艺设计人员要依据具体设计要求,将安全设计工作落实到位,并对化工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确定,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和控制措施,满足化工工艺生产要求,保障人员安全,实现生产目标,推进化工工艺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文婷.探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和策略[J].科技展望,2016,(10):168.
关键词:电气设计住宅小区落实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使得生活用电量增长较快,以前住宅电气设计的容量选择及布线等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现阶段,住宅建筑设计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在注重功能性、舒适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安全性、节能型。因此,对于大型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参考当地的经济发展实力、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及业主的要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供电电源及变配电所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否设置高压开闭以及设置几个变电所,应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供电方案要求,以及用电容量、负荷性质、所处环境及节能等因素进行设计。在小区的建筑群体中,有高层建筑,有多层建筑,对高层建筑中的一些电气设备和消防设备,应有两路电源供电,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住宅小区的面积通常是几万平米至十几万平方米,区内常设置一个或几个小区用低压变配电所(所),为节约面积,常将小区的低压变配电所设置在住宅的底层或地下一层,如若小区内有连通的地下车库时,通常将变配电所设置在车库内。
在建筑物底层设置变配电所时,由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无法做到电气上分离且互不影响,所以低压变配电系统只能设计为TN-S式。不选择TN-C-S式的原因是因为PEN线中的工作电流会令PEN带电位,对地呈现电压,不利于安全,还有可能对一些敏感的家用电器产生干扰。
对于不设置变配电所的独立建筑物,其低压配电系统最好能采用TT接地制式。对于同一变压器供电的TN系统,不论是TN-S、TN-C或TN-C-S系统,其PE线或PREN线是连通的,当任一处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压会沿PE线或PEN传至其他未发生故障处,可能会引起新的电气故障,而TT系统的PE保护线是从各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引出的,彼此不会连通,因此某栋建筑物发生接地故障不会殃及其他建筑物,避免了TN系统“窜”电位的缺点。小区内也有设计TN(TN-S或TN-C-S)配电系统,一般来说,TN系统的保护灵敏度是能满足要求的,但发生电弧性接地故障时,其灵敏度就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也要求总电源开关具有漏电的保护功能。
(二)低压配电系统
按《住宅设计规范》要求,用户配电箱应设置电源总断路器。该断路器应具有过载、短路等保护功能,并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对单相进户而言)。回路断路器也应具有过载、短路等保护功能,并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根据《民规》要求,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在电源进线或配电干线分支处应设置漏电断路器,但是,小区内的小高层、高层建筑日渐增多,按消防规范要求,其内应设置加压风机、消防电梯等消防设备,此时仍选用漏电断路器是不合适的,应改设断路器及漏电继电器的组合。当发生接地故障时,引至小区监控中心的漏电继电器输出接点动作,发生故障报警,但不会令电源开关跳闸。
多层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在电源进户处设置配电总箱,再以放射式系统配电至各单元配电总箱,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由单元配电总箱至楼层电度表箱采用树干式系统。多层住宅的公共走廊、楼梯间照明计量表设在一层单元配电总箱内。为节约能源,楼梯间公共照明可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
高层住宅的配电系统:在地下室或一层设置低压配电室作为整个建筑的配电中心,各层均有电表箱及电气竖井,各层电气竖井内设置电缆T接箱。高层住宅内的消防设备用电(消防水泵、消防电梯等)及应急照明均应采用两路专用回路末端自投方式配电,楼梯照明灯采用电子延时开关控制,火灾时强制点亮。
每栋住宅的电源引入处作重复接地,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设洗浴的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的目的是将接触电压值降到安全值以下,以保护住户的人身安全。
(三)主干线敷设
为了供电安全和环境美观,小区内各种管线(包括引入小区变电所的10kV高压线路、引至各楼的照明及动力电源电缆线路、电话、有线电视、路灯、闭路监控和集中泵房的信号线等)均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变配电所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采用有外保护层的铠装电缆直接埋地向每栋楼供电。电气线路埋地深度在地坪下0.8m左右,所有管线均平行排列,并且确保各种管线间的平行间距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管线交叉。当电气线路与设备线路交叉时,电气线路敷设在设备线路的上方。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弱电线路敷设在强电线路的上方。埋深相近的管线交叉时,线路采用跨井连接的方法,通过一条线路两边的人孔井,提高或降低管路,实现线路的交叉通过。
目前很多大型住宅小区通常带有连通的地下车库,变配电室位于地下车库中,当地面覆土深度不能满足埋深要求以及考虑到方便检修,可采用电缆在车库顶板下沿桥架敷设至各用电单元,但消防用电电缆应与非消防用电电缆之间采取隔离措施。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四)室内电气设计
在照明设计中,考虑到大多数实际情况是开发商仅安装最简单的白炽灯泡,主要由用户结合自己的室内装修重新设计灯具布置,因而在设计中主要强调原则性问题:卫生间,厨房等潮湿环境要求采用防潮灯具、开关宜装于浴室外或采用防潮防水型面板;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4米时,增加PE线保护;公共走道、楼梯间安装声光控或延时自闭开关。在提倡实施绿色照明计划的今天,光源选择上,尽量多选用荧光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住宅内部的照明支路和插座支路是分开设计的,应该分开保护和分线敷设。
空调电源插座、普通电源插座、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分别设置独立的回路。在住宅进行电线的安全用电过程中,漏电保护器(RCD)成为防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插座回路应选用带漏电保护功能的高分断力的小型空气开关,照明回路应选用不带漏电保护功能的高分断力的小型空气开关。
住宅内部线路敷设应以暗敷设为好。现市场上推出的新型阻燃PVC管,其可绕性趋近于PVC波纹管,钢度相当高,价格是钢管的1/3,应多采用其对住宅内部的线路进行敷设。
对于高层居住建筑的电气设计尤应注意,建筑物内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应采用有机绝缘耐火铜芯电力电缆,对一类高层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应采用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或无烟无卤电力电缆、电线。有机绝缘耐火铜芯电力电缆在空气中明敷设时,应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且保护管或线槽应采取涂防火涂料等防火措施,当线路暗敷设时,应穿金属导管或难燃型刚性塑料导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根据防火规范要求,除二类居住建筑外,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对于二类高层居住建筑疏散楼梯间可不设疏散走道标志但应设安全出口和疏散照明(持续时间不少于30min)。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应急照明,宜由应急电源提供专业回路,采用树干式供电。火灾时仍然需要坚持工作的场所要设置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少于180min)。
(五)综合布线系统
大型住宅小区一般设有中央监控中心,可以将机房设备间子系统的主设备设在监控中心内,其与每个管理区子系统间通过光纤及大对数电缆以星形拓补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100Mb/s 速率的传输,从而保证每个管理区的信息能在高的速率下进行工作。
在每栋住宅楼(管理区)内设有配线架,利用跳线与设备进行连接。采用光纤连接盒进行主干光纤与各个管理区的设备进行连接。
对一般的住户(工作区)是设计两个语音点、一个数据点,大面积的住户还需酌情增加。在工作区内语音及数控点全部采用五类信息模块安装及采用五类线敷设,以达到高速信息的传输,并能够保证语音及数据点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满足住户多媒体及计算机数据通信的需求。
(六)安全防范系统
在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上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建成开放式、全方位、多功能的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作为家庭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是设置可视对讲系统。在每栋楼的楼梯口设带摄像头的访客对讲主机,住户室内装设带监视功能的对讲分机,当来访者在室外呼叫后,摄像机将来访者的形象显示在室内机的黑白屏幕上,主人可与来访者对讲并开锁,同时具有火灾、安全、语言报警按钮。将来小区可利用小区通信总线在住户与警卫室或物业管理中心之间建立对讲,通过网络与物业管理中心联系。
在居住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及公建重要部位安装摄像机进行监控,物管中心可对所监控的部位实施全天候持续录像。居住小区内安装电子巡更系统,保安人员按设定路线进行值班巡查并予以记录。
在车辆出入口通过IC卡进行管理或计费,实现车辆出入及存放的时间记录、查询及区内车辆存放管理等,停车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与安防监控中心计算机联网。
(七)智能化系统集成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智能化住宅小区是目前住宅小区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主要包含信息管理、安全防范、通信网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小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
安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安全教育,是指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而开展的素质教育。高校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在成长过程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进入2l世纪信息化社会,现代技术途径为教育工作注入生机,将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区,达到高校校园安全教学的最佳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授课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变得更直观,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会对人体多种感官产生刺激,有利于学生获取、吸收知识,收到更丰富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授课可增加信息容量。学生在图像刺激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且可以将事物化虚为实,从而可以更具体全面地学习思考,并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提供多种选择,同时可随时反馈学习结果,调节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一个集“视、听、读、写、做”的综合教学环境。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只是担当指导者的角色,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安全教育相结合
2.1 多媒体教学的综合效应
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综合效应,可以帮助学生高效率获取安全教育信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的安全意识。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综合效果,为高校的安全教育创造最佳环境,增进高校安全教育的直观性,使安全教育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帮助学生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2.2 多媒体教学可拓展学习空间
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教育非常重要。传统形式的安全教育形式多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但说教形式不能收到显著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形式繁多,是多种多样的,覆盖诸多方面,提供了各部门、各工作和各环节之间的信息通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因此,多媒体教育能形象地展示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达到更直观的学习成果。
2.3 多媒体教学手段便捷
第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或视频教学,可以在高校的安全教育课堂上为学生展现案例中的具体人物及事件,能以最佳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安全教育理论认知得到帮助,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效率。第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安全常识类的程序软件,可以通过让学生计算机演练的方式,实现训练的目的。在演练的同时,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相应地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第三,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模拟事故现场并对其“实时监控”,以此取得统计数据,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安全教育。
2.4 多媒体教学可改善参与条件
在传统教育条件模式下,高校安全教育会受到诸多形式上的限制,到了现代科技社会,凭借多媒体技术途径,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大突破了之前的限制。只要学生拥有一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学生的参与互动既是“即时”的,也可以“异步”进行。无论学生“即时”还是“异步”,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智能化手段,学生的自主性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条件从传统到现代的改善,是提高学生安全教育学习效果的基本要素。
2.5 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法律意识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将教育性、人文性、实践性三者相统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目标便是提高当代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成长做一名遵纪守法、懂得自我保护的公民。通过当下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环境,这种能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教学手段会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了解我国的法律和法规。多媒体教学提供的教学内容声形并茂,能综合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提供更为友好、直观、交互型的学习成长环境,能按超链接的方式组织各种法律常识和信息,增强了课堂上下教学的信息含量,能有效实现课堂内外的知识沟通,扩展了学生的安全知识、法律知识领域,从而相应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建筑智能化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问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1)、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图形显示技术(CRT)的所谓4c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高效、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一、语音交换系统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大楼的语音系统一般包括普通公网电话、专用电话。对于普通公网电话,如果大楼离电信枢纽大楼距离较近,用户量不大,可以直接从市话端局布放市话电缆到用户大楼的电缆交接箱。如果大楼离电信枢纽大楼距离较远,并且用户普通电话需求量较大,可以采用在用户大楼处设置模块局的方式,通过传输电路接人母局,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
如果用户有虚拟网的需求,可在端局市话交换机上开设虚拟小交换机(Centrex)功能。Centrex是数字程控交换机所具有的一种功能,是当今电话通信中最新应用技术。采用Centrex技术,用户端不装任何小交换机,而由数字程控交换机直接向这个企业提供所有电话,可做到虽无小交换机,但这个用户的所有电话都可享有小交换机的基本功能。Centrex系统内用户除拥有一个直线号码外,还有一个分机号码(直线号码的后4位)供内部通话使用。即长短号并存,一机双号;群内通话可拨短号,免通话费;群内群外来话可区别振铃,从而实现小总机功能。Centrex的最大特点是原先须为小交换机所配置的机房、设备和维护人员都可省去,而且能与公众网同步发展,不存在制式及更新的问题,这些优点是用户小交换机(PBX)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用户有专用电话的需求,可以直接从就近的专用局端局布放电缆到用户大楼,党政专网电话与公话网在物理上是完全隔离的.
二、通信网络系统
(一)办公楼网络需求
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要求大楼的数据网络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内部网上的信息点只能在内部网上对内网资源信息的共享和访问,外部网信息点可以通过外部网中心交换机,接入ISP的IP宽带城域网,实现对互联网的高速访问。内部网与外部网在物理上完全分离,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通过建设内部网,可建立—个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的信息中心,并提供相应的各种服务。共享网络上各种软、硬件资源。快速、稳定地传输各种信息,并提供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手段。内网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结构.以利于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并能够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广域网的连接,提供、享用各种信息服务。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
通过外部网,用户高速访问网页,快速收发电子邮件,实现在线VOD点播、网络游戏等应用.
(二)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方案
1.内网系统。
内网主要用于内部多种信息的访问和交换.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数字文件、还有语音、图象、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对网络的带宽、稳定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考虑到网络的先进性和扩展性,内网可构建为“百兆桌面,千兆主干”的以太网络。内网的骨干采用千兆光纤。内网的中心交换机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提供无阻塞以太网交换。内网的接入层交换机主要是为了将分布在不同楼层的用户快速有效地接入,应具有VLAN功能,并且在必要时提供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通过对VLAN的规划,网络中的相关网络终端配置到同一的广播域,不相关的终端处在不同的广播域,从而有效地隔离广播,改进交换网络执行性能和安全性.
根据信息点的分布密度,每层或多层设置1台或多台楼层交换机用于相邻层的信息点接入;多台交换机采用交换机堆叠的方式,实现端口的扩充。同时,系统服务器(如OA、财务服务器)也通过核心交换机接入内部网络,实现千兆骨干网络的互联.
2.外网系统。
根据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多种的宽带接入方式,写字楼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经中心交换机通过光纤接人ISP的局端交换机。通常,根据用户的信息点的数量及分布。宽带接入网的网络架构可采用二层结构(接入层、核心层)或三层结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核心层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同时实现与ISP的IP城域网的互联,提供大楼的高速IP数据出口。核心层交换机应重点考虑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汇聚层负责汇聚分散的接入点,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流量控制和用户管理功能。接入层节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不同地理分布的用户快速有效地接入骨干网,接入层交换机应支持PVLAN(私有VLAN)。通过PVLAN技术,可实现基于接入交换机端口的用户隔离,提高用户的安全性.
用户点较少,或分布比较集中,可采用二层结构;用户数据量较多,或分布比较分散,可采用三层结构.
根据信息点的分布密度,每层或多层设置1台或多台楼层交换机,用于相邻层的信息点接入;如需要可设置汇聚交换机,实现端口的扩充。每组交换机通过单口的100BASE-T模块上联到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通过光纤,接入ISP的IP宽带城域网.
三、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一)需求描述
大楼内建设一套基于内部办公网的视讯多媒体网络。采用符合视讯交换平台和终端,为本大楼内部提供点对点和多点会议功能。大楼内设置外网会议电视室,通过ISP的视讯交换平台进行全国互联以及同城互联,召集或参加相关会议.
(二)方案内容
1.内部视讯通信网。
内部视讯通信网采用基于IP的视讯通信技术。基于IP的视频会议是利用视频技术和IP数据通信技术,通过IP网络在两点或多个地点之间建立可视通信,实现图像、语音及数据交流的一种会议形式。与会者利用PC终端、摄像机和话筒既能实时地看到对方发言人和会场场景,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若辅以电子白板等通信设备,即可实现与对方会场的与会人员进行研讨或磋商,在效果上完全可以代替现场会议.
2.外部视讯通信网。
外网会议系统主要是用于和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本机构的其他区县部门进行日常的会议电视交流。它不和内网会议电视系统进行交互,不用考虑内网所采用的H.323标准.由于该点主要通信是在广域网中,所以出于会议保密的要求,适合于采用基于H.320标准的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建议采用专线的方式进行会议召集.
现代的多媒体会议室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扩声系统、灯光系统、会议系统、会议摄像系统等,并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以上各种设备与整个会议环境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使会议的管理者只需在触摸屏上轻轻一按,便可轻松操纵整个会议进程.
四、楼宇自控系统
(一)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且含有丰富的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对建筑物的空调、新风、给排水、冷热源、照明、电梯等机电设备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并根据设备运行的记录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最终达到节能降耗、方便管理、减少人力、安全舒适的目的.
2.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含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根据建筑物的建设标准和业主的使用需求,构成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防范体系。它的作用是防止非法入侵,记录事件过程,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
3.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
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包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报警联动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联动报警设备,消除险情,通知管理人员隐患部位,是目前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系统。在任何情况下,该系统都可以独立运行、操作和管理.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1.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电子政务是一项覆盖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从政府信息、政府网上服务到政府部门间及政府部门内的信息共享和网络办公,都需要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作为保障.
2.物业管理营运系统。
物业管理营运系统主要辅助物业管理部门对建筑物的房产、设备、收费、服务、投诉,工程、库存等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大楼服务设施的运作实现辅助决策,进而提高物业管理部门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可以根据业主的需求,编制管理服务软件,能够提高物业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3.智能卡应用系统。
智能卡系统覆盖了人员身份识别、员工考勤、电子门禁、出入口控制、电梯控制、车辆进出管理、员工内部消费管理、人事档案、图书资料卡和保健卡管理、电话收费管理、会议电子签到与表决,实现在建筑物内一卡通行,方便本部门人员管理和有效控制外来人员.
4.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网络安全系统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提供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并对用户提供信息和通信服务等的一种新型建筑。智能建筑的特点就是有一些智能化系统。如安装了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使住户可以取得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科学计算、行情查询等服务。另外对建筑物的所有空调、给水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由计算机控制,实现综合自动化。使建筑物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大厦功能产生质的飞跃。我们将这种建筑物称为"智能建?quot;。
1 智能建筑的初步定义
目前还没有关于智能建筑的统一定义。典型的概念是一个投资经济合理、又能提供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有人说智能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
可以看到目前智能建筑能提供的功能和特点主要是:
(1) 能对各种信息进行通信并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2) 能对建筑物内机械电气设备等进行综合自动控制。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
(3) 能实现办公自动化(oas);
(4) 建筑物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有易于改变的空间及舒适的环境。具有良好的节能和环境保护功能;
(5) 所有的功能,应可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
在我国1986年起就有一些单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兴建智能建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正在蓬勃发展。
2 现代智能建筑的构成
智能建筑是装备有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远程通信(telecommunication system,tcs)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的建筑物。现这3 个系统中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
2.1建筑物自动化系统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是采用计算机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一般有如下几个子系统:
(1) 环境控制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暖通空调(hvac)系统控制,如对各种冷热源机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控制给排水系统控制,如各种水泵、水箱水位控制报警。运输系统控制,如各个电梯、自动扶梯的控制。电气系统控制,如对变配电设备、自备发电机、直流电源、照明、动力设备控制。
(2) 防灾与保安子系统
主要有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在建筑物内部装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及模拟显示盘。当发生火灾时,它能自动喷洒水或其他灭火液体气体。防排烟系统排除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并防止其漫延。保安系统(scs)包括闭路电视(cctv)监控、电子出入口控制(access control system)、身份识别、防盗防抢、保安巡逻、结构、地震监视与报警、煤气泄漏报警、水灾报警。
2.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telecommunication system,tcs)的功能有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图形图像通信。通信系统主要有下列种:
(1)有线话音通信:有以程控交换机及模块局为核心的电话、集团电话、远端虚拟交
换机。最重要的有线话音通信系统就是程控用户交换机。它可组成内部和外部通信系统。目前用户交换机已经发展为数字式交换机,它的内部和外部线路的数目是很重要的指标。
(2)无线通信方式:有公共移动电话、专用集群移动电话、无绳电话系统、无线寻呼
系统(paging)。
(3) 语音增值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有语言信箱(voice mail)、可视图文(tele text)、
语音自动应答信息服务电话等。可视信息系统,可使计算机随时接收信息中心的各项信息。应用语音识别系统通过电话也可实现对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控制。
(4) 非话业务:有分组交换数据业务(x.25)、数字数据网(ddn)业务、帧中继(fr)、
电子数据交换(edi)、传真(fax)及传真存储转发、数据库检索、电子邮件(e-mail)、自动电话银行服务,远程会议电视(video conference)可视电话(video phone)等功能。
(5) 数据/语言综合通信: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体现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功能的
通信网络技术。它能在一个通信网上同时实现语音、数据及文本的通信。在一个建筑物内,可通过一体化技术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上述功能。它可以接入公用数据网,如数字数据网(ddn)、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卫星网。它分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6) 卫星通信(vstv)系统。
(7) 电视系统:有线电视(catv)、卫星电视(satv)、视频点播(vod)等。
一般在屋面设立多个频道天线及卫星电视(satv)接收天线,经过放大后输送到各接收点,也可接入有线电视。
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matv)的设备有甚高频天线(vhf)、超高频(uhf)天线、卫星广播天线、天线放大器、频道放大器、卫星接收机、调制器、分配器、分支器、线路放大器、录放像机、摄像机等。
(8)广播音响系统:有公共广播(pa)、背景音乐、会议系统等。公共广播(public address system,pa)系统,一般分为业务性广播、服务性广播和事故广播。
通常在走廊、门厅、餐厅、花园等公共场所设扬声器或扬声器箱。广播音响系统的设备有天线、广播接收机、卡带放音机、激光放音机、音频放大机、功率放大机、监听器、话筒、呼叫器、线路分配器、备用电源。主要设备设置在广播控制室。广播设备也可共用,平时用来作广播及背景音乐,发生火灾时作事故广播。先进的通信系统既可传输话音、数据,还可传输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功能用途的建筑物,对通信要求根据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系统。
2.3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智能建筑基本功能之一。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文字处理、模式识别、图形处理、图像处理、情报检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排版、文档管理、电子帐务、电子黑板、会议电视、同声传译等。另外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可以提供辅助决策功能,提供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建立为领导办公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有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商业经营管理、商业咨询、购物引导等方面综合服务。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系统组成,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局域网系统:办公局域网是数据通信和交换的系统,该网络平台提供用户所需的带宽,协议和管理控制要求。
(2)公用网络设备:包括智能交换器(switch)、集中器(hub)、路由器(router)终端与网络端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远程访问服务器。
(3)办公设备:包括服务器、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印刷机、图文终端、计算机工作站、文字处理机、主计算机、打印机、绘图机等。
(4)共享软件和数据库:包括文字处理、模式识别、图形处理、图像处理、情报检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排版、语言翻译。
(5)公共办公系统:包括远程会议系统、标志识别系统、查询系统。
(6)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计划、财务、人事、情报、技术、物资等管理系统。公自动化系统应该有对计算机终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的管理。
要实现智能建筑的功能,计算机网络(lan,wan)是基础设施。一般来说,一座建筑应有一个高速主干通信网。各个楼层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局域网,联至高速主干网。建筑物与外界的通信联网可以通过高速主干网来实现。
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 cabling system,scs)在智能建筑中逐步得到应用,它是解决常规布线系统存在问题的办法。结构化布线可以支持电话、计算机、建筑物自动控制等系统。目前结构化布线系统是遵循有关标准设计的,因而它是一种符合工业标准的布线系统。它可以连接各个设备,可以支持多个厂家的语言和数据设备。
系统集成(integration)就是将建筑物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由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只有综合性的系统,才能有机的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智能建筑系统功能的综合是提高总体性能的一个长期的过程。
3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智能建筑时应有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论证及其方案说明。
在提出设计任务时应该说明智能化系统的内容、要求具备的功能、要求达到的标准、投资及能耗估计。编制设计任务时使用功应按照实际业务需要来定。
目前设计过程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施工设计。
(1)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由设计单位完成:初步设计应该按照设计任务来进行。这时设备尚未定型。所采用的设备应该是经过鉴定的有一定先进性的。不以一家设备为依据,不应该标明设备型号。应该标明设备的性能、规格。初步设计后,建设单位可以进行设备招标。定设备型号。
(2)施工设计:在决定了设备型号后,由施工单位进行深化设计。设计单位在取得深化设计资料后进行施工设计。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和有关产品资料进行施工。
4智能化系统设计任务书
智能化系统设计任务书是向设计单位提出的建筑物智能化功能要求。设计单位可以依此提出设计方案。它的内容主要是设计的依据、设计原则和设计范围、设计内容要求。
(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有建筑物的设计任务书、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备方案。要求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
(2)设计原则:功能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维修方便、留有可以扩展余地、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3)设计内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可以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系统。系统布线可以采用结构化布线和专用布线。系统集成。防雷和接地。
(4)技术要求:分系统提出技术性能要求。下面以某工程的设计任务书为实例来说明。
设计依据
a. 建筑物的设计任务书;
b. 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备设计图纸;
c.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等等。
设计原则
设计成为智能建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各个系统应该具有:
a. 实用性;
b. 采用技术先进、成熟;
c. 经济合理;
d. 施工维修方便;
e. 可持续发展;
f. 体现以人为本。
设计内容
a. 通信系统;
b. 办公自动化系统;
c. 建筑物自动控制系统;
d.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e. 安全防范系统;
f. 结构化布线系统;
g. 智能化系统集成;
h. 防雷接地。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为建筑物内人们提供有郊效的信息服务。
a. 将公用通信网络光缆线路系统引入建筑物内。光缆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建筑物;
b. 根据用户需求配置对应的通信设备,并预留足够的余量。大厅设置公用电话。
c. 有线电视系统提供卫星电视节目、自制节目和地方有线电视联网。电视采用双向传输方式。
d. 设公共广播系统,提供背景音乐和业务广播并和紧急广播系统相连。
e. 多功能会议室设置会议扩声系统,大屏幕投影电视系统。
f. 会议电视室设双向传输会议电视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建筑物内人们,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并提供有效的办公信息服务。
a.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有公共信息库、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
b. 计算机主干网传输速率1gbps,10/100mbps到桌面。和英特网联结。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措施。
c. 物业管理子系统。对建筑物内各种实施资料管理,运行和维修管理。
d. 信息服务子系统。对建筑物内公众提供信息、查询等功能。大厅有电子公告牌。
e. 卡管理系统。用于考勤、门禁、计费、停车场管理生平。
建筑物自动控制系统
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进行测量控制。使能够安全、可靠、节约人力、物力。
a. 暖通空调(hvac)系统控制,如对各种冷热源机组,空调纲组、新风机组控制;
b. 给排水系统控制,如各种水泵、水箱水位控制报警;
c. 电气系统控制,如对变配电设备、直流电源、照明、动力设备控制;
d. 运输系统控制。如各个电梯、自动扶梯的控制、监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如果已经设计,应该注意提供系统集成的接口。
安全防范系统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安全防范管理要求,构成先进、可靠、合理适用的安全防系统。
a. 闭路电视(cctv)监控系统。对必须监视的场所、部位、通道进行监视;
b. 入侵报警系统。对设防区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等进行探测和报警;
c. 电子出入口控制(access control system)。对需要控制的出入口,进行控制和管理;
d. 保安巡逻管理系统。对保安人员巡逻的状态进行监督、纪录和报警。
结构化布线系统
结构化布线系统应能满足建筑物和建筑物群的信息通信网络布线要求。应能支持语音和数据信息传输要求。
智能化系统集成
各个智能化的子系统应能和集成管理系统进行通信和信息共享。
防雷接地,要能够保证系统和人身安全,数据安全。
Abstract: Healthy housing is to promote healthy, comfort and safet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e should strictly observ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andards,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basic function of u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ffinity fo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idence environment and a health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关键词: 健康住宅;健康环境;居住舒适性
Key words: healthy housing;healthy environment;living comfor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84-02
0引言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建筑类型当中,住宅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关乎人们生活、生存、生命空间的大事业。在1980年,我国全国住宅的人均面积不到7平方米,到现在人均城市住宅面积27平米,农村达34.6平米,经过这30年的努力,我们基本解决了住房的有无问题,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质和量的脱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住宅的要求不再单单是距离的远近、地段的好坏、面积的大小,也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美观、舒适、豪华,而更注重的是住宅的内在品质,功能也已由原来单一的满足生存要求转变为人们用以调节情绪、缓解生活压力、陶冶性情、保持乐观向上健康心态的最重要的休息场所,人们对住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健康住宅顺应发展而及时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早已倡导健康住宅理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健康住宅的十五条标准。
1健康住宅的概念及其标准
什么是健康住宅?健康住宅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首先,健康住宅就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健康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住宅质量与生活质量,营造出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住宅”的标准是:①尽可能不使用有毒的建筑装饰材料装修房屋,例如含高发挥性的有机物、甲醛、放射性的材料;②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000PPM,粉尘浓度低于0.15mg/m3;③室内气温保持在17~27摄氏度,湿度去年保持在40%~70%;④噪音级小于50dB;⑤一天的日照要确保在3小时以上;⑥有足够高度的照明设备,有良好的换气设备;⑦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⑧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⑨住宅要便于护理老人和残疾人。
2健康住宅主张的四个观点:
2.1 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建设用地应选择在适宜健康居住的地区,对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状况做出量化评估。远离污染源,避免和有效控制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电磁辐射、土壤氡浓度超标等的影响。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涂料的苯中毒约400起,1.5万人;氡污染而死亡人数在美国约5000-20000人,在我国约50000人。
2.2 自然环境的亲和性住宅建设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基地及周边自然环境,保持住宅地区对大自然的亲和性,体现人和自然、融洽的生态原则。住区的结构布局应充分重视对阳光、空气、自然风的组织利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大气净化,水体改造、水源复用和水土保持等工作。
2.3 居住环境的保护住区的发展建设应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住区的形象设计和住区空间的塑造应考虑地域特征,城市文脉的继承和发展,使住区有个性,住区的色彩应协调统一,综合考虑屋面、墙面(窗、玻璃、栏板)、地面、植物的色彩的配合,提倡简约,视野舒适。发挥主色调的反复应用作用,增强住区感染力和个性特征,在协调中求变化,避免杂乱无章。
2.4 健康环境的保护积极开发健康住宅成套技术和新材料新成品,进行评估认定工作。完善住区保健服务,开展早期诊断、预防和护理工作,并建立相应支援服务体系。加强住区安全防范工作,积极在规划设计和技术保障上采取相应措施,有完善的物业管理。
3健康住宅的实施
为贯彻健康住宅的健康理念,指导健康住宅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康住宅的评估体系、技术体系和建筑体系,提升健康住宅的环境品质,我国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要求,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版)的基础上,制定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05版),后经修订,于2009年出台了新的规程,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CECS179-2009。
规程的,为这种在我国还是新型的住宅理念的实施建立了标准,引导了新的居住与健康的价值观,指导住宅建设向着健康、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关注社会环境的健康性以外,更要注重于与人们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3.1 满足生活必须的舒适性要求
3.1.1 合理的空间尺度和功能分区在住宅平面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注重对空间尺度的推敲与研究,将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贯通于具体设计思维中,创造尺度合适的空间,使一套住宅具备起居、会客、学习、储藏等基本功能空间,各个空间尺度合理,使人居住其中既富于亲和力,又不显得空旷。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中,明确给出了住宅各功能空间面积的参考数据(见表1)。
功能分区是指不同的生活功能就要有不同的活动空间,相对独立而又有所联系。各功能空间根据使用对象、使用性质及使用时间的不同进行合理布局,实施有效分离,做到功能分区、生理分、动静分开、公私分开、主次分开、干湿分离、卧卧分开等。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型应包括以下几个功能空间:卧室、客厅、餐厅、书房、厨房、卫生间、储藏室、过道、阳台等等。合理而又周全的功能分区是实现其他分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1.2 绿色健康的住区环境首先,在选址过程中,除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勘探外,还应查清建设用地的环境状况,包括对土壤放射性的测定,作出量化评估,对原有的工业用地、垃圾填埋场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与再利用评估,其次,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住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设施。第三,保证住区环境质量,通过住区合理规划布局,保证建筑物之间有良好的通风及住宅的充足日照,有利于新鲜空气的注入,促进污染源扩散,有效控制污染源。还要关注室内厨房与卫生间的通风换气条件,要组织好进、出风口和气流走向,严防排风烟道倒灌气味。第四、住户二次装修时要严把装修材料质量关,提倡使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取得国家环境保护标志的材料。
3.2 满足人体心理健康的要求
3.2.1 私密要求人的私密行为能否得到保障和满足,是住宅自主性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价住宅的心理尺度。保障私密就是保障他人隐私,个人隐私属于法律保护范畴,扰或者被破坏都会对个人造成很大的困扰或伤害,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所以,住宅设计必须保证内部及外部的适当距离,消除视线和声音干扰。
3.2.2 安全保障考虑家庭多元化的人员组成,住宅出入口、走廊、楼梯、电梯、门窗、阳台等场所均应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于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设备应操作简单,严防漏电。对伤残人士,应考虑消除室内外高差,设置坡道,便于轮椅通行。
3.2.3 交往空间邻里交往是体现健康住区和谐与否的关键因素,单元入口及电梯等候区域适当扩大面积,形成居民交往场所。园区内设置桌椅,配置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既能促进大家的感情交流,又能保障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3.3 满足建筑技术要求
3.3.1 热环境改善室外热环境是创造良好室内热环境的必要条件,完善住区规划,改善住区风环境,避免热量聚集,用绿化水景调节住区温度和湿度;建筑物体采取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比如外墙保温、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等等,都可保障居室适宜的热环境。
3.3.2 声环境噪音不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还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必须通过合理布局,对多声源进行防噪设计,比如电梯井的布置要避免与主要居室相邻,分隔墙相邻布置噪声敏感度相似的房间,户型设计考虑动静分区避免交叉干扰,建筑物内部及户结构隔音等等,以期达到室内噪声日间小于35dB,夜间小于30dB,室外噪声日间小于50dB,夜间小于40dB。
3.3.3 光环境合理布局居室朝向,通过外窗的设置充分利用自然光资源,获得充足的日照,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保障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小气候,提高舒适度。室外照明系统科学设置,既要满足住区夜间人行、车行的安全防范,又要防止光线过强,引起眩光,造成光污染。
3.3.4 水环境住区内建立合理的生活给水系统,保障住户生活用水的水质安全和水量供给,防治水污染,室内用水要采取节水、节能型,如节水型座便器、科学设计管道走向减少水的流失。室外系统中要设立污水和雨水的分流排放系统,避免雨水腌渍,冲刷场地,破坏环境。室外绿地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节约水资源。
3.5 景观环境现代的人居环境不但讲求实用,还要讲求美观,通过植物移植和草坪布局,使得住区园林绿化的绿地率达到35%以上,利用攀援植物构成空间绿化,不仅可改善室内外温度,还能防热、防辐射。设置景观水体,比如池水、流水、喷水和涌水等等,不仅美化环境,还有利于调节小气候。
4结束语
在日益成熟的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健康住宅正在稳步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相继在45个城市进行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的建设,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果的研究和总结,健康住宅会在将来成为住宅建设中的主体,以居住生活行为规律准则,满足居住的生活要求,实现居民的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文明型居住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CECS179:2005)[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众所周知,会计的存在具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其中至为密切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理论基础是指会计系统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技术基础是指会计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或技术手段,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虽然我们的银行会计机软件大多采用的是“仿真式”,即仿手工式,但在以算盘、笔墨、帐簿为主的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理论必须与计算机信息为主的化技术条件相匹配,因此,电算化对传统银行会计理论的冲击是必然的。
1、“双线核算”已失去原有的核对作用。
在手工操作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其帐务处理的程序是:凭证——分户帐(登记簿)——余额表,以及凭证——科目日结单——总帐——日计表。可见,明细、综合核算两者虽然是自成体系,但都是根据同一凭证进行的。但一笔业务需分别由二人处理。
在计算机操作下,科目日结单无需另外再由他人输入原始凭证信息产生,而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初始数据,自动汇总生成。在此情况下,初始数据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初始数据的录入和共用,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的数字总是相等的,分户帐合计恒等于其总帐。至此,计算机内部已无法通过平行记帐双线核算来检验其帐务的正确性,现在很多银行是名为总分核对,实为“人机核对”,用手工方式再做一次综合核算。因此,双线核算已失去了手工条件下的本来意义和效用。
2、单式凭证原有便于传递的作用不复存在。
在传统核算业务中,由于一笔银行业务的实现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长期以来,为了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帐,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凭证。随着计算机记帐及联行“天地对接”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迅猛和广泛运用,会计信息的输出输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已不存在复式凭证传递速度等,复式凭证不仅对应关系明晰,便于事后查考,节省银行工本费,而且,在计算机操作下,只需调整软件设置,就可实现根据同一凭证同时记录借贷双方帐务的功能。而且,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业务名义上使用单式凭证,实际上已运用了复式凭证的原理。如联行业务,原来需要发送给收报行的有关凭证现已改由发报行保管,收报行只是依据电子信息直接登记有关联行帐务,在此情况下,发报行只要有发报依据即可,报单的作用已逐渐减弱,尤其是原来流传递给收报行的来帐卡片和来帐报告卡,更显多余。再如同城票据交换业务中,现有不少城市已使用了电子清算系统,不需将票据送达付款行便可完成支票和本票等结算业务。收付款单位在同一银行的有关业务,则更无必要根据套写的凭证分次输入同一业务信息系统。
3、帐簿种类过于繁多。
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及银行业各种类的多样性,长期以来,帐簿设置是根据不同业务特点而有所不同。明细核算中的分户帐就有形式各异的甲、乙、丙、丁四种;登记簿也有普通三栏式及根据不同业务需要设宜的多栏式;余额表也有一般余额表和计息余额表之分,再加上活页式总帐等,可谓“品种”繁多。在手工操作下,这些帐簿有其共存的必要性并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需在帐页上计息的科目可使用乙种帐,不需计息或使用计息余额表计息的则使用甲种帐,以有利于迅速结息等。但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的优势,它可以随时对贮存的信息进行自由重组汇总,且具有无限的自由空间,按使用者的要求,在原始数据基础上,直接生成手工状态下的各类会计报表。因此,在电算化实现后依然设置众多形式的帐簿已无必要。
4、会计凭证基本要素的值得再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会计制度对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签名或盖章”被作为判断凭证真实性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凭证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但这一规定没有顾及到电算化条件下的新情况。在电算化条件下,有时可审查到凭证的印鉴,而有时只能审查到其密押或支付密码。如同城支票结算中,为了做到及时进帐,许多票据交换系统都引入了电子支付密码技术,它具有准确性与安全性,且便于银行校验,发挥着与印鉴相同甚至更强的防伪效用。再如电子联行、电子汇兑中,判别对方凭证信息的真实性也只能依靠密押。由此可见,在有关制度中并不能将“签名与盖章”作为鉴别凭证真实性的唯一条件,至少应将支付密码和密押等包括进去,否则,银行目前按“支付密码”所做的凭证传递及帐务处理是否具有效应,将会引起争议。
二、改革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新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充分考虑在电算化条件下现代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的要求,淡化传统的以帐簿为中心的帐务组织概念,以记帐凭证及各种分类、分期的发生额和余额为基本数据,直接处理、合成输出各种帐簿、报表及与管理和决策有关的信息。
1、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潜能,改变电算化软件开发的“仿真性”。
“仿真性”程序在软件开发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电算化软件开发推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适应环境的主要途径。但如果银行会计电算化一味地强调遵循手工会计理论与,这无疑会在难以完全仿真、与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不协调的同时,无法真正发挥电算化的优势.造成资源的浪费。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如下技术特性:(1)集中性。同一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共享,而且信息存贮有着非常广阔的自由空间。(2)自动性。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从输入信息到输出财务报告的全过程,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3)多元性。具体表现为收集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信息时间、空间上的多元化及处理信息方法的多元化等。
基础应与技术基础相匹配,任何超越技术基础的理论、规则是不切实际的;反之,技术到一定阶段依旧墨守陈规,也难以使技术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我们应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的新视点出发,和发展会计理论与,以充分发挥电算化优势,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2、依据会计业务重组原则,增设会计科目级数。
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是统一核算口径、正确组织银行会计核算的前提。科目设置是否恰当,关系到银行业务与财务信息是否系统、明确,直接核算质量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随着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应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汇总及再处理的优势,改变按业务和资金性质设置会计科目的现状,使之丰富完善成为不仅按业务内容和资金性质,而且按业务管理、会计、统计和会计信息的需求来设置科目。因此,有必要根据核算、分析、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增加科目级数。即:设置会计科目的最明细级(如帐号),然后依次设置各项明细级(科目代号)、次高级(报表会计数或业务类型码)、最高级(行号等);并且,可对各区间代号位数进行统一协定,以防各行标准不一;造成混乱。这样有利于银行会计快速统一规范的核算,有利于信息资料按不同需求随时汇总,有利于信息分析和决策。
3、改革银行会计单式凭证为复式凭证。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单式凭证,如上所述已失去了原本意义,至此仍一味“仿真”,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防范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不方便等弊端。如联行汇划补充报单格式已率先印好,待使用时再由机会栏打印,这样增加了凭证管理环节,也带来风险隐患,因此,有必要改革会计凭证的设置与管理方法。而且,在有形凭证能通过计算机转化为会计信息的今天,改单式凭证为复式凭证也有其可行性。
4、完善银行帐务组织及处理程序,建立现代化会计核算体系。
帐务组织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帐簿的设置、结构、核算程序和帐务核对方法等相互配合的帐务体系。我国银行帐务组织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改革,绝大部分业务在手工条件下,已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帐务组织系统,但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体系还需不断发展、创新与完善。
就帐簿设置而言,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极强,登帐、计息、合帐等机械处理极为迅速,因此,在计算机条件下,分户帐没有必要仍保留甲、乙、丙、丁四种,最多保留甲、丁二种帐簿即可,其他如余额表、登记簿等也可精简并规范其格式。
就帐务处理而言,科目级别的细化和会计凭证、帐簿的改革也必将使银行帐务处理程序随之发生变化。电算化条件下,不必设置类似于手工帐簿的帐簿数据库,可建立记帐凭证数据库和分类汇总数据库,以适应计算机集中性、多元性的特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此外,在帐务处理程序的设计上,还应兼顾预防串户的要求。可行的方法是在程序中增设帐号和户名的自动核对功能。在录入凭证时,应同时录入帐号和户名,供计算机核对,核对相符,方可调出分户帐。这既可有效地杜绝串户,保证会计核算资料正确性,又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就会计信息报告而言,计算机辅助会计报表处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已成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可以满足其他财会信息文档处理、管理的要求。过去日计表主要是轧平当日帐务的主要工具,在电算化条件下,其功能可扩展为满足管理者了解掌握基层行日常业务状况的需要。可利用计算机系统根据需要采取联机实时报告的形式每日逐级汇总上报日计表,弥补业务状况报告表定期上报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