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教学指导思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

第1篇

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讨论的效果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都少不了讨论的环节,如何让讨论有益、高效是一个难题。讨论的环节如果引入了思维导图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讨论开始的时候,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大家发言的核心内容,然后整理同学的发言。针对整理的几个方面,再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此发散,层层深入,达到了深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讨论时的跑题。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的组长负责整理发言。学生的发言整理如下:

王同学:收入会影响消费。有了钱,才能消费。

李同学:如果自己将来有好工作,收入稳定,现在可以多花一些。

杜同学:商品贵就不买了,商品便宜就多买些。商场超市降价促销的时候我都去买些便宜货,物美价廉嘛!

梁同学:离我们家近的商场我更愿意去,省时间。

田同学:同学买啥我买啥,不丢面子。

赵同学:我买的东西一定要比同学的贵,这样才有派头!

钱同学:我觉得富人更愿意消费,我们这些穷人想花钱买不起。

小组长帮助整理如下图:

整理后,小组在归纳好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再形成结论。

最后把讨论的结果整合好。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讨论的时效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对问题进行了充分、全面、有针对性的讨论。

二、用思维导图来讲解知识比较生动、清晰

教师在解释一个政治知识或概念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比较明确、全面的概括知识。比如讲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时,我们可以把股票的含义、特点、构成、作用放在一起制作导图。讲“税收”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既简单又明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新课知识总结生动、流畅、体现个性

思维导图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总结新课知识。 以前的网络图能清晰的概括知识,但是比较乏味单一。思维导图则不同,他可以根据框题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意,而且图文并茂,这使得思维导图十分的生动、有趣、可以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实现课本内容的良好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的创作过程,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个性,体现创新,获得成就感。下面是我自己用电脑制作的两个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给了我们很多的发挥空间,即展示了思维的流程,又可以利用图片来联想记忆,既生动又形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

四、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事半功倍

第2篇

一、大学生就业方向引导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进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大学生就业引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现阶段的社会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专业经验和教育背景,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尤其是对于从未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就业的整体情况缺乏认知,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片迷茫,因此,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讲,通过教师的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再根据发展实际情况,相信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会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第二,有利于高校推动教育改革,树立高校的信誉品牌。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对于大学生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的发展也极具重要的意义,在现在的社会高校的发展中,社会对于高校成绩的评判标准一般是建立在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基础上。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提升本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学校会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社会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的分配分配方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学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不能只靠市场的调节,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政府及相关的高校共同努力,共同引导。就业指导的最大意义在于是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目的,最终形成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择业方向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学生就业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学生就业方向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思维,正确地评估自身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缺乏对自身水平的认知,通过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就业方向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现代社会对于求职人员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确定最终的就业方向。

第二,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多数大学生缺乏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缺少关注,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更是缺乏了解,通过政治思想教学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并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

第三,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工作。学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也不是很了解,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对学生就业方向的进行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高校仍应该不遗余力地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就业指导。

第一,针对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状况,及时革新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不断变化的,行业信息也在不断地更新,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学校根据实际的就业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对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包括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人格培养以及法制教育等方面。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就业等相关工作,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方针能否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甚至关系到中国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各个高校无一例外的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都基本上形成和完善了以辅导员为基石,各级团组织为纽带,学生工作专职部门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中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起到落实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工作的好坏最终影响到高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工作的成败。这个我们不难理解,一般高校有学生出了事,比如众所周知的一些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严重事件,首先找的就是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换句话说,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辅导员为高校的发展承担了最基层、最全面、最直接的责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重视和认可,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鉴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一、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1.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辅导员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决定的。在高校里面,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和接触面最广的,学校其他老师、领导与学生的接触很少,有的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有的甚或是从未谋面,互相不认识。大学生升入大学,走进高校最有归宿感的人除了自己的同寝室同学外就是辅导员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或是情感是了解信息最多的人了。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涯中,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的,辅导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信仰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高校是成就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希望所在。那么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培养对象,其思想状况如何、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前景,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甚或世界的前进步伐。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但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担负着重要历史使命。那么,高校上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如何,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关,但明显存在有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没有足够重视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下面我将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若干事项略作简述,其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高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关系到全民素质高低的重大事情。

职业性不强是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这也是一直以来辅导员职业受到学校党委的重视不够所致。辅导员在高校教师中是处于最底层的局面,他们也大都是没有资格从事教师职业而迫于就业压力或生存压力求其次做辅导员的。对于辅导员来说,基本上都是不甘于一辈子从事这个职业,这个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跳板,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超过5年,辅导员转岗现象普遍,辅导员人才流失现象也是突出。

归属感缺失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是一个非常鲜明的问题,他们普遍存在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缺失问题。作为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重视教学岗位的老师是应该的,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因此而被忽视是不妥的。因为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外的因素也可以影响教学质量,甚至可以完全诋毁教学效果。如果辅导员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只是在学生出了严重问题时,才想到相应的辅导员进行兴师问罪的话,那么平时辅导员的工作做好做坏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不利于辅导员群体安全感、归宿感、成就感的培养。

再一个就是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普遍不强,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人们对辅导员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辅导员只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什么专业都是一样;其实辅导员之所以不用教学,还肩负着学生的生活、思想甚或是情感了解和调解工作,那么辅导员就不仅仅是有一张文凭就可以胜任的了。专业的辅导员不仅要具有教育学知识,还得具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以确保学生的政治信仰、道德情操在正规上轮回。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很重要,影响到自身工作的尽职与否,关系到学生的素质高低,甚或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伟大事业的前程。 转贴于

三、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高校校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惑。高校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人生理想和信念迷茫,道德价值取向偏差,就业及前途命运未测,互相攀比、落伍自卑等,这些困惑使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复杂而迷乱,虽然他们当中大多数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但还有一部分人本位意识严重,陶醉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天地里,集体意识淡漠,重利望义,重索取、重享受,讲功利、图实惠,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开来。也就是说,价值观、世界观不到位,心理成熟机制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免疫力不强。

2.网络信息传递的多样化、飞速化、多元性,严重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价值。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量加大,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接受传统优良思想教育的同时,国内外一些腐朽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范围。网络信息内容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同时,互联网能在完全非控制的情况下,向全球信息,实现信息的即时准确传输。信息网络是发达资本主义在文化上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和精神污染的主要渠道。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推销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这种价值观念无处不在动摇着当代大学生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打破了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秩序,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再者,网络自身传播严重地动摇着高校学生的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导致高校校园出现人文精神的荒漠,出现人际关系的冷淡化。

四、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必行之举

1.辅导员工作必须掌握的“三种方法”,列举如下:首先就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眼于“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业、思想、生活以及成长、发展等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时,才会从内心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慢慢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辅导员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对生活也会更有信心,对自己的前途也会更加努力,这个对于班级的后进生、贫困生效果更加明显。其次就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出严格。

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并不是爱学生就放任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仅自身要做好,在各方面做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也要做到严,要相信所有学生都是善良正义的,平时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降低纪律处分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再者就是辅导员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立足于勤,须做到“四勤”,即“嘴勤、脑勤、手勤、腿勤”。从而做到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积极做好大学生谈心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困难学生谈心工作的力度;抓住新形势下的工作特点,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善于归纳总结,将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和感触写下来,认真做好学生谈心笔记、学生思想状况记录、特例学生情况追踪等等;深入到学生宿舍中去,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操场中去,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

2.辅导员工作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主要包括:继承与创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创新工作是辅导员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关键;传统与特色——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需求;学习与工作——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是一群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批判精神较强的青年群体,如果不做一个勤奋的学习者,就面临着落伍的危险;事业心与平常心——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辅导员工作需要付出和奉献,而不能图以回报,也无法图以回报,因为辅导员培养的学生是流动的,最终要走出校门,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这门课是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大学生进校所学的第一门政治课。因此,这门课是否上的好,意义重大,它影响着学生对大学政治课的兴趣及重视程度,从而影响着大学期间整个政治教育的效果。

1.课前认真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基础”课看似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但是要想上好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我们大学课程分为两类:一类,为了让学生成为人的课程,另一类,为了让学生成为某类人,某种人的课程。前者照顾到他的修养和幸福,后者照顾到他将来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基础”课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人”的课程,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就要求“基础”课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但要思考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还必须要思考如果使这些知识真正的内化于学生心灵,又外化于其行动,使这些理论知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在开始上这门课时就要对学生进行一下摸底,如可以先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以后的备课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课前准备最基本的就是必须熟悉教材内容,首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上的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都能理解透彻,重点难点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当然,要把课上好,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多看相关的参考资料,做到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同时多看新闻,及时了解时事政治,浏览相关网页,多了解新观点、新事物。上课前再把这些课内、课外的观点和知识加以总结,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其次,“基础”课教师要备好课,还要注意平时多积累。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课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知识上要求知识面宽广,不但要熟悉政治理论、法律理论,还要了解历史、经济、军事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在能力上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较好的组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师平时一定注重自我充实和提高,不断学习、深造,跟上时展的步伐,时刻保证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且,一个知识渊博且好学的老师会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很多正能量,可能会让不爱学习、被动学习的学生变为主动学习、爱学习的好学生,从而提高“基础”课上课的效果。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教学方法对于任何一门课程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像“基础” 课这样一门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政治和法律理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一味的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显然是不适用的,只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对政治课越来越反感。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学习障碍症”、“阅读障碍症”,不爱学习,对上课提不起兴趣,甚至讨厌学习、讨厌上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现尤其突出,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首先,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案例一定都要精心挑选,既要非常经典、与所讲知识点紧密衔接,又必须与学生紧密相关,能触及学生心灵,能给学生一些启发。如在讲到第一章绪论中“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意义”这个问题时就给学生讲了一个大学生就业时因自身修养比较高而获得国家某部委实验室的工作,而其他平时表现比他好、成绩比他优秀的同学都失败了的案例,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在大学除了学习知识,其他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其次,角色互换法在“基础”课的教学中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上讲台来讲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如爱国主义一章中“爱自己的故土家园”这个问题就可以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夸夸自己的家乡美”,可以让他们做ppt,并穿插一些图片、音乐、视频等,如有需要可以在课下先给学生做一些相关的辅导,然后让他们自己做,讲完了再和其他学生分享一下准备和讲课过程的心得体会,一定收获很大。此外,多媒体教学法也深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接受和喜爱。高职院校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丰富,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可以起到浓缩精华的作用,还可以找一些比较有意义又简短的视频,在讲到相关的知识点时给学生观看,影视教育形象生动、直观感人,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意义,可以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激发其塑造完善人格。如第二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内容很重要,又很抽象,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光靠说教达不到好的效果,这时就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视频来辅助教学,如《断臂女任吉美》的视频就很经典,也很能震撼学生心灵,还可以精选《感动中国》节目的一些相关人物的等。

3.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学生

“基础”课基本上全是合班课,学生人数比较多,与学生距离就显得比较远,因此,教师应主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并尽力帮学生解决。这样不仅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而且多帮助学生也更能取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提高上课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26-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仅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融入了党的十报告和的新思想,而且回应了广大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和当代大学生对更新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期待。然而,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成为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教学进行研究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等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与教学有效性有什么区别?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教学进行研究有什么意义?

(一)有效教学和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有效教学”这种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中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符合规律的教学过程成功地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达到最佳效果。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指的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使得学生各方面获得了进步或者发展;而教学有效性中的“有效”指的是教师在自己现有教学理念和方法等的指引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之后某些方面所能达到的进步和提高。

(二)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还处于以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和理论为主,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

本文通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有效教学现状进行探讨,从而找出如何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教学的策略,不仅有助于丰富我国有效教学的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实践给予参考和指导。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为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等的改进提供帮助,而且有利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生命意义,并有效地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创新方法,从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课程在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授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与学生技能培养似乎关系不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不被重视甚至是忽略了。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安排课数很少,而且都是安排在下午或者晚上;在教学设施和师资方面,教学设备都是以服务专业课程为主,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也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很难顺利和系统地开展。

(二)重理论,轻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主要是讲解与传授概念和原理等理论知识,不重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思想理论教学的教条化。这种没有针对性和实践指导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忽视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导致在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法律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上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并且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进行“填鸭输灌式”的教与学。教师只是按照课本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或概念等进行简单的罗列或者简要的解释,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同时将教师所讲的东西以“抄笔记”的方式存入笔记本,进行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重和压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设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即会成为第一线的职业社会人,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学会如何“做人做事”非常重要。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就业之后的相关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理解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家庭背景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白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确定可行目标或理想的重要性。在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目前校园犯罪等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和学习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要只是进行教学内容的说教或者灌输,而是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进行紧密地结合和应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二)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对比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例如,在进行某个案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对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在课外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来做一些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思考。例如,学生可以去养老院、小区或者学校等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人。教师在课堂和课外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思考,这才能将理论的学习和思想行为的养成进行紧密地结合。

(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和创新意识强的教师队伍

作为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体的教师,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教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时候,不仅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具体、透彻地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而且可以设计较为活跃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教师自身出发,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立场,其次要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并且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有效地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与教授。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在这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正地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12-17.

[2]杨文丽,高凛.逆向教学:目标、逻辑及实现可能――基于大学有效教学视角的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21-24.

[3]张春莉,李冬红.增强学生意识 实施有效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22-26.

[4]周晨.大学教师有效教学及其实践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5):104-106.

[5]王琮.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1):115-116.

第6篇

关键词: 和谐校园 五年制高职 思想道德 现状

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校园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在构建和谐校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自身的和谐,所以关注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主观的自我和客观自我统一,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讲,要做到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就要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认清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经调查60%的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是消极的,认为自己的前途是渺茫的。有些学生渴望成才,但由于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原因等,害怕承担责任,很少有生存的危机感和报效祖国的使命感。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前途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提到职业教育这个名词几乎无人不知,但要深究什么是职业教育,除了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外很少有人把他和高等教育区分清楚。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主要群体来讲,深受中考打击以后,带着遗憾踏进了高职大门。在大肆宣扬职校生是社会的急需人才的今天,很多学生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就是“高技能人才”,只要混到毕业证,走出校门,等待自己的就是一份优越的工作。部分学生就业时不是关注企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多大帮助,自己在企业中能学到什么知识,只有工资待遇问题是他们的热点话题,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远大理想和长远发展,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从而淡化了社会责任感社会因素对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高职学生的人身价值取向也陷入了误区。

二、自我意识膨胀,自控能力较差

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初中时是“乖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差点外没有其他问题,但从入校以来,变化较大,反应最多的是学生开始讨厌父母唠叨。从这一现象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升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地探索和寻找自我的定位和能够表现自己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自己的外表。很多学生进校时穿着很朴素,色差不是很明显,款式也一般,但一学期过后,再仔细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就会发现50%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变得丰富了,从一个朴实的学生变为穿着时髦的城市青年。二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代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父母和老师发出“请相信找们”的呼唤。教师的谆谆教诲,他们有时认为是多此一举。对父母的嘘寒问暖也看作是父母对他们人身自由的禁锢。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小,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道德观念淡薄,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

三、节约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调查住校学生的每月生活费500―1000元不等。俗话说“金钱是万恶之源”,有了支配金钱的权利,部分学生在生活方面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作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学生之间请客吃饭也是校园生活的一大话题,比谁的生日宴会阔气,谁平时花钱大方,谁的手机价格昂贵,谁穿的是名牌,等等。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在这种风气下,有的会渐渐产生自卑,有的会从家里骗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有甚者会张口向别人借钱来供自己挥霍。收缴书费或倡议捐款时,他们可能才会心疼父母的血汗钱,抱怨迭起:怎么又要交钱,怎么又捐款,缺乏社会责任感。

四、沉迷网络世界,价值观念倾斜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生的产物网络资源,而网络这把“双刃剑”也会给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等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开放多元化容易造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网络开放性使学生可以更多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往往会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碰撞。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难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就会陷入错误的价值观里不能自拔。主要表现为包夜上网,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更有甚者经济出现问题就敲诈勒索,走向犯罪的深渊。这些骇人听闻的案例时时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如上种种表现说明了五年制高职的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与我们提出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清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反思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切实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连璐,张爱萍.普通高校学生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井冈山医学学报,2007,(14):6.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

高校担负着造就社会英才,传承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社会赋予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大学生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80后”、“90后”学生,由于这批学生一直生活在环境舒适、社会和谐的环境里,再加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难免娇生惯养,尤其是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的优越感更强。因此,在他们身上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有人对“80后”、“90后”的大学生存在一系列消极的看法。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分析,“80后”、“90后”大学生主流积极向上,有朝气,敢于创新、充满活力和激情。因生活条件的优越而养成的一些在认知和习惯上的弱点,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得到有效的改善。经过几年的辅导员工作,笔者认为要想做好这批学生的思想工作,大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

辅导员是高校中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支队伍。因而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如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学生工作的整体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优越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得以认可和信服,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充电。

1.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想法颇多,尤其在应对一些敏感话题时,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稳重的举动。因此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实事政治的学习,保证自己对现实事物有客观的认识,同时能够保持自己年轻的心态,跟学生有共同语言,这样才能在任何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

2.注重个人仪表,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的第一身份就是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教师的风度、仪表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应注重自己的个体形象,包括整洁得体的衣着,文明、优雅的举止,健康、规范的语言。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都会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

3.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广博的知识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情感丰富,不愿意接受辅导员陈旧、肤浅的说教,他们需要能够体现逻辑思维力量,具有时代感的理论,以及能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疑难问题的真知灼见。所以笔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学习,因为只有我们了解的问题、知识比学生多,学生才能对你产生信服。比如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提高知识面,让学生感到你的学历、能力都比他们高,让一个学历比学生还要低的辅导员去管理这批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他们只有排斥。

二、通过多种渠道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在学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榜样作用,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是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选拔出适合班级工作开展的学生干部,从学生军训开始笔者就参与学生军训工作。通过了解学生的军训表现,把军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军训结束后选拔1~2名学生作为班级负责人开展日常工作。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通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公开竞选。对选拔出的学生通过定向谈话确定其工作岗位,这样可以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干部的建立群众基础。同时,对定岗的学生设定考察期,督促学生更加努力的开展工作。

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有人把大学阶段称为大学生的第二断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普遍存在迷茫困惑现象。加强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方位做好学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辅导员和家长的不断联系,可以使辅导员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更加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同时辅导员把学生日常的学生情况、生活情况、在校表现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信息。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形成辅导员和家长的管理合力,更加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记录好自己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信息,以备以后查用。  四、在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

1.严于律己,慎思笃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传,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辅导员尤其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辅导员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保证自己的言行正确,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笔者所带的2007级护理4班每天早晨7点都坚持早自习制度,为了让学生做到,笔者一直坚持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以认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才能让学生信服,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拥护,说教才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2.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辅导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的工作目的不在“管倒”学生,而是“帮到”学生,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状况、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着力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笔者非常注重经常和学生谈心,使自己能够真正走进学生。为此还建立了班级的QQ群和飞信群,通过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这样学生们才没有陌生感,认为教师和他们没有年龄的差距和代沟,把教师当成朋友,愿意把内心想法与教师交流。对于共性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教育解决;对于个性问题,则要进行个别教育指导。只要教师能够迅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能愿意把所想告诉教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一些意外问题的发生。所以,日常工作中切记高高在上,我们既是学生的教师更是朋友。

3.清理交融,注重实效

在日常管理中情和理总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辅导员应正确处理情和理的辩证关系,力求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情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就没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产生“强磁”,才能感人至深,只有在情感上打动学生的心,才能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那些没有任何感情的说教,再正确的道理也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但仅有感情是不够的,在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的同时,还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我们既不能停留在动之以情上,也不能局限在晓之以理中,而应将情和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中蕴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靠真情入人之心,靠真理入人之脑,靠情理入脑入心,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切实增强日常管理工作时效性。

五、在工作中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学生尊重和认可。

1.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目前尚有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或城镇低保家庭,经济困难问题仍然是困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问题。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国家奖、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党员连五帮一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山东英才学院每年的国家奖助学金、杨文奖助学金等形式都为学生解决了不少的经济问题。使得学生可以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同时在奖助学金的评比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相应的资金给最需要的学生。

2.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都在不断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剧。辅导员要通过日常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信心。同时做好和就业指导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协助就业指导部门做好就业双选会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学生就业。

3.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分析 途径探索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特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因为生活艰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不仅面临紧张的学习任务,而且要为生活、学习的费用忧心,难以全身心投入大学学习中,往往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主要表现为: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未来缺乏信心,理想信念模糊;自我成就动力不足;人际交往相对敏感,等等。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近年来,政府、高校和社会积极采取应对之策,扶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困难学子在经济上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然而,困难学子在精神层面的压力和困惑却越来越大,这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资困助学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分离,对学生更重物质帮助,重解决眼前实际经济困难,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精神层面的引导。第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情感育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关注关心还有待加强。第三,注重整体上教育引导,忽视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对个体发展关注相对不足。第四,思想教育方法手段单一,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缺少单独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手段和具体措施。第五,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对不足,难以真正触动学生内心,难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高。第六,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就教育欠缺。因此,积极探索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推进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显得必要而迫切。

二、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有效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开拓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形式。归纳起来,我们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推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与关怀永远是教师对待学生最温暖的注脚。为此,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育人理念,投入爱心和感情,不放弃任何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每一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最温暖的关怀。其次,充分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尝试采取一对一精细化帮扶指导的创新工作模式,竭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特征,从不同个体出发,侧重一对一地开展帮助和引导,使不同性格、志趣、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不懈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二)进一步做好资困助学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一是尽可能地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资助,最大程度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从根本上保证他们的求学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发展自己,为他们的成长、成人、成才提供最坚实的物质保障;二是认真做好奖助学金等相关资困助学名额的评定、发放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科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困难情况,合理制定评定机制,确保将资助发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如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中,为了摸清家庭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又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尽量保护他们的隐私和自尊,采取学生申报、班级内选、辅导员摸底核实、结果公示的方法,让助学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坚持人文关怀,深度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指路引航。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学生才能信任你,才能敞开心扉。为此,我们从细微处出发,将人文关怀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温暖真正送到学生的心坎上。一是更新传统理念,改进济困工作模式,淡化“贫困生”提法,避免给学生心理负担。比如在助学金评定讲到资助对象时,以“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等提法代替“家庭贫困”字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二是建立动态的学生成长档案,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走访学生宿舍,保证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个月有一次以上的深入谈心交流,形成较为详细的谈心记录和针对性的帮助措施。三是以情感育人,坚持为学生送生日祝福。通过学籍档案信息、谈话了解等方式,准确记下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日,每逢他们过生日,在第一时间送去祝福,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精心挑选名人传记、励志读本、专业书籍作为礼物,鼓励他们志存高远。四是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倾心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小事,用师爱为学生的成长护航。如放弃假期休息时间,为生病住院学生熬汤送药、彻夜守候;自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购置生活用品;假期为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证明;与考研压力大的学生谈心交流等。五是在学生家庭突逢变故等特殊情况下,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心,持续不断的鼓励。在任何艰难的时候,作为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主心骨,都应该坚持和学生同甘苦,共命运。如在学生的亲人罹患重病时,主动走近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陪着他们一起渡过难关。

(四)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构筑精神支柱。传统文化蕴涵着很多极有价值的人文思想,在修身、求学、立志、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阅读传统文化名著活动、参观传统文化景点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近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熏陶,汲取文化精髓,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坚持理想,奋发向上。

二是重视开展心理咨询。在全面把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心理档案,开辟专门时段主动约谈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舒缓压力,降低心理焦虑;开辟咨询新阵地,设立专门的咨询邮箱和咨询QQ,让部分不愿当面交流的学生通过网络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利用校园论坛、博客等新媒体,分享心理故事、心理知识,启发学生。

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丰富性。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讲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征文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举办寝室文化节、心理健康周主题教育、心理成长论坛、定期组织观看心理励志影片等活动,勉励困难学子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认识发掘自身的优点和价值,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五)深入创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积极参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和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指导他们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创新载体,着力为他们搭建更多的展示自身才华的实践机会,着眼他们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

第二,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假期实习等社会实践岗位的安排,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长远发展,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磨砺人生,实现“助困育人”的双重目标。具体做法是:设立多元化的勤工助学岗位,尽力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假期实习名额,大力开辟专业性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习岗位。其次,在岗位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学生在最适合的岗位上锻炼。部分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选拔。如在志愿服务、假期实习的岗位确定上,以模拟招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提交简历,组织笔试、面试,选拔出最适合的学生;部分岗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困难程度做好安排。再者,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关心与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醒他们平衡好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安排;适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成长、锻炼。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励志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推行“赏识教育”的理念,努力为经济困难学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和平台,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组织成立文学社、戏剧社等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其次,通过学生社团更多地组织开展文体比赛,尤其是专业相关比赛,坚持为参赛学生鼓励打气,发掘、肯定他们的闪光点,适当扩大评优评奖的比例,让更多学生有获得荣誉和奖励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挖掘他们自我成就的潜能。

第二,把握激励教育规律,开展“励志青春”主题教育活动。首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励志青春”系列书目、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为素材,通过主题团日活动让经济困难学子深入学习优秀大学生突出事迹,为他们扩大典型引路的视野,为他们树立励志成才的路标,从思想上引领他们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着力挖掘学习身边的榜样,组织“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年度励志之星”评比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宣传的过程,让学生找到身边最亲近的励志典型,激发斗志,坚定决心,进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再次,强化励志教育的育人效果,以励志教育中涌现的典型事迹为题材,编排为话剧、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示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营造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氛围,升华励志教育活动的主题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荣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工作释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