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3 16:07: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第1篇

(一)严峻的发展形势

我国传统音乐存在上千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由于其自身不可隔断的传承性,导致我国传统音乐一直处于在社会变迁中求发展,在社会进步中求传承的发展情况。近几年来西方流行音乐的闯入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西方流行音乐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这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音乐培训机构也几乎没有关于传统音乐的培训学习课程和资料。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的传统音乐目前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处境,必须要想办法将传统音乐传承发展下去。

(二)学前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的传承作用

学前音乐教育是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前音乐教育这个课程,能够使得更多儿童提高对传统音乐进行系统性的接触和学习,并逐步在社会上扩散开来。此外学前阶段是人们最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在此期间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音乐培养,有利于他们接受民族音乐语言的熏陶伴随着音乐成长;传统音乐的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本适合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标准题材,西方音乐的闯入也让人们对于民族音乐进入一个冷淡期。为了能让我国的传统音乐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在吸收西方音乐的同时更要注重我国传统音乐的交流与发展,从幼儿时期开始便努力培养其民族审美观、民族精神等,让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成为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民族传统音乐对于学前音乐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前音乐教育要想发挥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就必须要考虑到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认真推选出符合学龄前儿童的民族音乐来进行教学,才能确保民族传统音乐能在这里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分析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对应的融入学前音乐教育

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音乐发展类别中属于音乐的集大成者,对于学前音乐的教学具有指点性的作用。因而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中,教师要做好对民族传统的特点分析工作,确保两者能在大部分地方相融合,同时保证学前音乐教育能够在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取得成效。针对此现状,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有着充分独到的分析见解很重要,这是保证民族音乐能够得到有效传承的保证。

(二)合理选择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

关于学前音乐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是既要保证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有所保留,还要保证民族传统音乐能够满足学龄前儿童身心所需,做到合理选择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融入音乐,为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做好准备。

(三)重视对民族传统音乐的总结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而对民族传统音乐进行不定期的总结有利于掌握住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进度,从而及时对学前音乐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改进。这不仅是提高学前音乐教学水平的措施,更是延续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办法,让民族传统音乐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

(四)优化学前音乐教育的课程

1.学校里要开设民族传统音乐的鉴赏课,这是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民族音乐学习,不仅能培养出幼儿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其民族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能帮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把握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做好基础工作。

2.学校里要开设民族传统音乐的演唱课程。在进行完最基础的鉴赏课之后,教师要逐步引导幼儿进行相关民族传统音乐的部分演唱。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或者是将部分歌曲进行改变,在教幼儿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要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感情,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与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3.学校尽可能提供民族民间乐器。在进行学前音乐教学时,可以引导幼儿对笛子、葫芦丝等民族民间乐器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期,这类实操教学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各种乐器音色、音调、旋律等方面的不同会促进幼儿对发音原理的理解,让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

第2篇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状况,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拓展,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三个方面对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拓展加以细致的论诉。

【关键词】

音乐教育;思维;学前教育;拓展

音乐能塑造人灵魂,安慰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的启蒙。在学前教育方面,音乐往往能对幼儿的兴趣、形象、声音的象征,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前教育要以音乐教育为载体,以保证其有效性。音乐教育分为教师教育与非专业两类,对于专业的音乐教育来说需要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经过专业的音乐学习,在舞台表演和专业技巧方面都有一定的修为;另外的一种是相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通过音乐的形象性、感官性为道具,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而这一任务的实施者就需要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音乐教育工作。

一、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状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选择最优越的学习环境,具体表现为对其热衷于学校的选择,热衷于双语教学,热衷于钢琴、舞蹈、艺术等艺术技能的培养和心理塑造,儿童的认知、情感的发展和新颖性。

二、音乐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拓展

(一)从儿童的音乐需求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了解儿童音乐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可以帮助幼儿教育机构和教师更好地发展,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模式。幼儿教育是广泛应用于小班化教学模式,并为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依据,面对较少的孩子,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并尝试统一的教学进度,使幼儿在唱歌和舞蹈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音乐的儿童需求出发,也要个性化。在进行相关课程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表现,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深入学习。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给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歌剧、交响乐、音乐艺术的美感和愉悦,并发展他们的分析和审美能力。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孩子从单一的歌舞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扩展。

三、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一)学前音乐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幼儿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幼儿音乐教育也能通过孩子熟悉音乐、理解音乐对生活的感悟、接受新事物,也能让他们在音乐的过程中提高理解力、注意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学前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的团结意识。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和听音乐,可以变得更加安静,注意力更加集中,他们变得更加自律,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来进行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这些活动能增强孩子的情感,集体歌唱比赛也能帮助他们形成集体荣誉感。

(三)学前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的规则意识。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育前通常把孩子叫做注意力,倾听,跟着唱,学唱,节奏和速度的控制,还可以再小朋友练唱组的形式,比哪组唱得最好,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要学习音乐,赢得赞美。特别是,合唱比赛和幼儿园在其他形式的歌唱比赛举行,儿童规则培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各种各样的美味一致匹配的音乐形式,只要做得不好,会影响整个音乐的效果,所以对规则的意识特别强调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灏.武汉市洪山区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现状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郭海洋.昆明市校外音乐培训选点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黄河.周代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4]李莹.早期音乐教育的情感语境何在[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5]陈文懿.浅析情感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

[6]成华兴.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互补作用[D].甘肃:兰州大学,2013.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教育专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教育对象是儿童(3~6岁),幼儿教师在儿童受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启蒙作用。根据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学前期儿童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强,这一阶段音乐是幼儿教师走进儿童心灵的一把钥匙。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对音乐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一、确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要从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入手,并充分考虑音乐学科及其教育本身的特点,全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以确保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

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要求。

根据社会幼儿教育人才市场的办学需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与时俱进,主动与社会接轨,同时为自身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服务,强化专业特点,拓展知识面,适应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的多方面需求。

二、优化音乐课程教学体系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乐理课程中难点知识讲解不重视,会导致之后的声乐演唱、乐器演奏、儿童歌曲伴奏等课程学习基础没有保障,使得学生的后续学习更加困难,继而又导致兴趣减退,学习效果差。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的音乐课程要以音乐理论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主线,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遵循“适中、够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学生艺术技能的提高。音乐课程改革要加强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音乐理论服务于音乐技能训练。

在教学内容上要重点学习幼儿园实用音乐教育知识和技能,选入大量的幼儿题材作品,提高学生幼儿歌曲演唱、配弹与弹唱等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

三、更新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有选择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和优化,删掉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加强音乐基础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学生几乎没有经过艺术训练,艺术素养较低,因此,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强化乐理基本知识,加强教学实践应用。音乐乐理课的教学本身理论化和抽象化非常强,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这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乐理课程的学习应伴随大量的实践应用,学生理解音乐理论中抽象的知识才会相对简单。所以实践与练习十分重要,它不但是强化乐理基本知识的必要途径,更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2) 钢琴课程教学内容适度够用。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音乐基础课程,该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主要围绕两大内容展开:一是加强手指技巧练习。二是强化钢琴练习曲的练习。可让学生强化练习车尔尼等作曲家的经典钢琴练习曲,以提高他们的手指技巧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选择钢琴乐曲时要考虑专业特点,以篇幅小、难度浅、旋律美为原则。

2.要重视音乐实践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最终是要通过演唱和弹奏呈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在音乐基础课程的学习中要及时将教师所讲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不断的实践,这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才会逐步提升。为此,可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课后辅导、课外活动、音乐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等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点评。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自身表现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要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石 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探索[J].音乐时空,2015(01).

第4篇

论文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如何让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分组教学,因人施教,加强音乐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更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能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更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音乐教育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解决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这一普遍现象,是我们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我们身边的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人的音乐能力,尤其是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普遍存在。儿童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都明显超过成人。为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过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如今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作了重大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专业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成本上却无法做到。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采用的方法是有分有合,用小组“合”的方法解决共性问题,用个别“分”的方法解决个性问题、因人施教,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只有幼儿教师的音乐能力加强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

二、音乐教育要注重“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音乐欣赏能力又可以分解为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知能力、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能力。我们在一些幼儿教师开设的公开课中发现,幼儿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训练,在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时,也往往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只要孩子会唱会跳了,就认为目的达到了。如果没学会,就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结果却忽视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唱唱跳跳为主。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技术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以上理论说明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教师牢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领孩子步人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当然,音乐技能课与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都是为了完成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学前儿童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得到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从大体上看,不外乎歌唱、欣赏和韵律活动这三类,但是每一类活动又可以演变出十分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唱歌活动可以和语言、节奏、律动、舞蹈相结合;音乐欣赏可以和情境创设与戏剧表演、情感体验、想象与绘画、主题旋律的演唱和节奏乐演奏,以及自由的舞蹈动作创编等相结合;同时,可以将音乐游戏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全面的展现、锻炼、培养和提高。

三、音乐教育要研究教育对象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人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和需求,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如,有的学生歌唱的音准不是太好,但是节奏感不错,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舞蹈、律动等节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鼓励她们大胆地展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音乐天分。又比如,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好,不适合歌唱,那么教师就鼓励他学习乐器、键盘等。总之,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5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特点体现

在这种音乐教育思维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同音乐表现形式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结合与联系,教育模式也能够变得更加完善。下面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中的三个主要教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一,参与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若能更好的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便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将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思维当中,进而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将这些思想向学前儿童进行渗透。其二,主体性。在这种音乐思维的指导下,能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最终使教学体系的构建工作变得更加完善。其三,即兴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更多的自由发挥和即兴发挥,在较为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而能够将艺术、舞蹈以及形体等元素进行更好的融合,完成音乐的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强调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两方面重要属性,其一,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创造性方面的培养,以较高的水平完成对音乐教学主旨的表达。其二,对教学工作进行进一步扩展研究,提高其外延性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其开放性,这样便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对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从本土文化出发便是其中一大重要特色,教师可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以及文化特色对其进行合理的发展和应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的拓展应用

(一)即兴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产生足够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对该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思维特点有所了解,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将更多即兴创造以及创新元素融入教学工作中,进而使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造力可以被充分发挥。学生对音乐理解方面的差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一大难点,教师需要从这方面入手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音乐理解能力、即兴创作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好的培养,进而使这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可以更好的应对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二)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本专业人才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虑。学前儿童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新事物的学习,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对本专业人才进行指导,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将游戏元素合理的融入教学工作中,进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挥学前儿童自身潜能,达到预期学前教育效果。奥尔夫认为在学前儿童学习音乐初期,无法对乐理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通过粗细、高低等方面音调的改变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将更多肢体语言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简单、直观的诠释,提高学生的接受度,通过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工作。以上内容均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三)将更多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学前教育工作

综合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中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拓展便是可以通过更多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产生更多情感的共鸣。舞蹈、演奏等艺术形式均可以对音乐教学工作进行拓展和丰富,直观的感受音乐魅力,在全身心的投入之下,精神世界可以得到更多的满足,进而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多的积极性,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考虑到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以上方面的需求,使学生可以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的指导下通过朗诵、演讲以及其他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性有所提高,学前教育工作效果也有所改善。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启发

第一,对教学资源及教师培训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教师的水平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关联,若想使其发挥更好的指导效果,教师需要对这种教育思维本身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对教学工作中问题的敏感性,能够合理应用这种教育思维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此外,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样对这种教育思维作用效果产生影响,教师需要对学前教育工作产生更多耐心,与学生进行更多互动。第二,对教学效果进行改善和提高。即兴性、参与性以及综合性等方面均为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中的重要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在这一教育思维的指导下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情况,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此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对灵活生动的教学工作与系统学科知识进行协调,一方面需要使教学工作的趣味性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不能放松对学科系统知识的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担负着学前儿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使命,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学前教育优秀人才,进而更好地完成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上文已经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借鉴文中观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使本专业学生掌握更多优秀教学方法。

作者:毛静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6篇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幼儿素质;培养;重要性;分析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要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确保人才的能力素质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能够通过自身优美的旋律变化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具备综合素养,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无法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要求,致使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得到落实。

一、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所呈现出的弊端

(一)片面强调技巧的教学。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来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是以音乐在听觉上的优势作用来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这不仅符合了幼儿发展阶段的特点,同时也是幼儿教育阶段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注重的是音乐技巧的传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唱歌,而不是如何通过歌曲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幼儿音乐教学更应注重的应是情感教学,强调的是要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对幼儿情感的启蒙,进而确保幼儿能够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过于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商业价值。实施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对幼儿智力以及其情感的启蒙,以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开展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一教育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大多数家长要么禁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要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使得学前音乐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偏离了轨道,成人化的教育思想使得教育者过于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商业价值。实施学前音乐教学是为了给幼儿以更好的情感启蒙,进而使其在音乐的世界中懂得什么是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幼儿音乐教学之所以倡导寓学于乐的原因所在。

二、学前音乐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通过音乐韵律节奏的感染力来激发幼儿的感知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通过韵律与节奏的变化来展现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引起聆听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其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以感性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音乐在听觉上所制造出的感染力要远远强于生硬的语言文字,这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幼儿注意力的吸引,使幼儿全身心的融入于音乐的世界中。正因如此,在学前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的感染力能够启发幼儿的感知力,使其在音乐的情感世界中快乐的遨游、健康的成长。比如在节奏、韵律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能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力来享受音乐的快乐;在节奏与韵律舒缓的音乐中,幼儿能够放松自己,安逸的聆听。

(二)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并具备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使幼儿在感知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以快乐、轻松的姿态来度过每一天,而正是在这种积极、阳光且快乐的心态下,幼儿才能在受教育的最初阶段拥有良好的心态,这就为其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也是确保当代学生实现全面成长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开展学前幼儿音乐教育能够使幼儿具备审美能力,进而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能够将美进行传递,这种正能量的传播是一个人终身所应具备的美好品质,只有幼儿阶段具备此种意识,才能够乐观、自信的成长、成才。

(三)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培养幼儿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的培养、增强幼儿的兴趣,才能够使其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音乐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会使得幼儿愿意投入到其中,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会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幼儿便会情不自禁的走进音乐的世界中,这种好奇心与兴趣的培养不仅使幼儿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教学中,还能够使其逐渐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进而具备敏而好学的求知精神。知识的世界是无穷的,只有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具备奋发图强的精神。

(四)能够通过对幼儿情操的陶冶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这是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艺术魅力。在音乐的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够使人变得从容而豁达,而高亢的音乐往往能够使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都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正是通过音乐本身能量的传递来实现对幼儿心灵的净化与陶冶,进而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能够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力量,并健康、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音乐教学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感知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良好的精神品质,并使幼儿具备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在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这就要求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要结合自身在教学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强化对学前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发挥出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穹,张智辉.权力制约与反腐倡廉[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41-02

[作者简介]黄淑妹(1976―),女,福建漳浦人,本科,福建省漳浦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优秀教育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扎实的艺术实践技能,其中音乐技能在中职学前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模式开始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简单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深入分析其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案,为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及其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由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今对音乐教育具有重大影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卡尔・奥尔夫由于感到传统音乐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创办“京特学校”并开始致力于变革传统音乐教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已经在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流传,其主要教材《学校音乐》五卷以及奥尔夫乐器更是被世界上许多音乐教育团体所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经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翻译到我国,因其自身愉悦、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过程而逐步被我国音乐教育界认同,经过长期的探索、推广而日益体现出其旺盛且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一)综合性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本能,源于生命,接近土壤,和文化、动作、语言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最为自然的心理情感表达。然而,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情感表达日益趋向理性,使音乐导致音乐丧失古代先民最自然的载歌载舞的原始状态,成为一种“心灵的荒芜”。面对这一现象,奥尔夫主张通过综合动作、舞蹈、游戏、语言、节奏合而为一的方式,从而更为接近自然、心灵以及生命。

(二)参与性

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强调将音乐知识和教育原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则强调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让他们不受束缚,在唱歌、跳动、游戏以及实践的快乐学习过程中寻找那些“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艺术魅力、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和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陶冶和净化思想和情感,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目标。

(三)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认为“即兴演奏”作为一种完全的即兴的自由教学,永远是音乐教育“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奥尔夫认为,这种即兴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以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在即兴表演创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音乐想象力,从而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奥尔夫强调即兴教育不仅仅是整个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更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必须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出发,以本地区的民族歌曲、儿童歌谣为主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吸收、融合其他民族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其表现为追求原生态、多元性以及差异性的音乐教育模式。应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不仅可以应用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而且可以结合当地独特的音乐文化,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从而体现出更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策略

(一)以综合性显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色

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其培养目标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艺术技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从而保证其毕业之后顺利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有鉴于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并不是单纯的音乐技能传授,而是“多科互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看到,当前的中职音乐教育课置存在着课程过于单一、内容层次缺乏、与其他艺术学科融合性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而综合性刚好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提倡的重要原则,结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应该强化中职音乐教育的综合教学,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综合性音乐课程体系。中职音乐教育学生应该通过不同门类的教学方法开展中职音乐教学,让学生通过歌唱、朗诵、奏乐及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音乐情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下去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魅力,综合提高中职音乐教学效率。

(二)以本土性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多元化

中职音乐教育作为中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艺术教育师资的母机,不仅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的责任,更担负着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过于重视西方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民族音乐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现代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应该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在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适当吸收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音乐文化,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积极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拓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其音乐艺术理念,这有利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以即兴性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作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其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中,中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未来幼儿教育对高素质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创新思维作为音乐形成的重要基础,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教师应该重视即兴性创造原则,以提高和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初中,虽然音乐表演实验缺乏但文化基础较好,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如钢琴时,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弹奏技能后,由一位学生编排舞蹈,一位学生即兴编奏,另一位学生编创歌词,然后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词曲创新游戏,从而有利于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尽管在这种即兴创作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结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合作探索中获得宝贵的音乐体验,这种收获并非教师单纯地直接传授所可以得到的。

参考文献:

[1]刘丹.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55.

[2]钟传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1-124.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

    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富含深刻的情感内涵,传递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学前儿童进行相关方面的音乐作品教学,能够让学前儿童深切领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甚至能够促使儿童在行动上进行效仿。如《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很有寓意的儿歌,歌词很朴实的记叙了小乌鸦照顾年老妈妈的细节,歌词简单易记,同时传达了浓浓的亲情,学前儿童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在生活中会效仿小乌鸦的行为,学会关爱父母。再如《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同样传达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学前儿童会在潜意识中受到歌词的影响,并付诸到实际行为中。如此,这样的学前音乐教育有利于实现品德教育,从而使学前儿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才能学前音乐教育,既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教育,又是一种审美教育。在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让儿童能够充分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美及音乐所带来的欢乐,教师会选择一些具有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并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前儿童与老师一起参与到情境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美的意境,实现审美教育,进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如《春天在哪里》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儿童歌曲,老师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目标来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让儿童熟悉歌词内容,然后让儿童动手绘画出歌词中提到的大自然物种,如红太阳、小燕子、小花、小鸟等等,绘画完之后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种并扮演这个角色。教师可以一边教儿童演唱这首歌,一边与儿童一起随着音乐自由舞蹈。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变得丰富多彩,儿童能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儿童还能够在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欢乐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情趣,又在情境活动中挖掘与培养了儿童的其它艺术才能。(三)拓展学前儿童的认知领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虽然通俗简单,但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融入了一些关于自然、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学前儿童可以通过学习儿童歌曲来增加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学校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学前儿童的认知领域,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常识。此外,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创作歌词,这样的儿歌能够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并将这些想象与现实生活相衔接。如在歌曲《飞呀飞》中,歌词的创作就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在歌词中有这样的提问:“小鸟怎样飞?飞机怎样飞?飞船怎样飞?”教师在教儿童唱这首歌前可以先让儿童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并且让他们对其进行模仿,以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然后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给儿童具体的展示,这样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四)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各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音乐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因此在实际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作品。而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选择那些欢快、抒情、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在教学中也不是纯粹的歌唱教学与理论分析,而是采用教师与儿童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边弹奏歌曲边鼓励儿童跟随音乐随意舞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此外,对儿童进行听歌、唱歌的训练,能够提高儿童的听觉能力,在歌唱过程中注重技巧与姿态,能够调整儿童的呼吸节奏,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

    学前音乐教育中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应以感性原则为辅助,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来设计教学模式,利用感性的教育方法、手段、活动来进行教学。音乐是一种抽象化与形象化的艺术,学前儿童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应先采用感性的教学方法让儿童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循序渐进,也让儿童将音乐放到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从而对音乐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最终从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实现理性认识的目的。遵循全面发展原则音乐教育具有多种教学属性,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音乐性与技能性的教学,而且要求与知识性教学相统一,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因此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与表现能力。教师应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儿童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跟随音乐一起律动,从而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遵循开放式、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学前儿童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需要遵循开放式的教育原则,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来开展音乐教学,创建各式各样的集体音乐活动,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在活动中学习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还需要教师遵循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在学的过程中注重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以鼓励儿童为主,使儿童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加大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力度。同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枢纽,因此需要学校及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前音乐教育形成了自身的独特规律,在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严格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当将音乐性、知识性、技能性相结合,既要注重对儿童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又要注重将音乐教学与其它科目的教学相衔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学前音乐教育儿童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演唱技巧,而且还能促进对儿童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及课外知识的拓展,这对于儿童的后期发展具有极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