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4 16:26: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1篇

一个好的园长应当是带领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目标,并制定出相关发展规划。

二、营造“以人为本”、适宜发展的文化环境

1.美化幼儿园环境

我们要有目的性地对校园环境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要突出处处有教育的理念,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要让我们的师生以及家长都深受感染,要给我们的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环境。

2.营造制度文化环境

我们应当加强制度文化构建,制定出合法的,并且符合于本园实际情况的相关细则,同时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做到制度与非制度的结合。

3.营造精神文化环境

同时,我园在实际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这个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在幼儿当中,组织一些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幼儿周末活动以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在教师当中,举办一些演讲比赛、外出参观学习、教学评比、共商发展大计、教案展示评比、论文评比、学术讲座以及组织幼儿游戏研讨活动等。从而来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师幼的业余文化生活,体现出我园的集体精神以及文化气息。

1.班子队伍建设

2.教师队伍建设

3.服务队伍建设

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并不单单只是教师 在课堂上的教学,实际上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幼儿园办园思想是否正确、人际氛围是否和谐、文化活动是否丰富,是否健康高雅、校园环境是否优美、教学设施是否完备以及办园理念是否先进等。

第2篇

一、加强园所管理,促进幼儿园均衡和谐发展

1.依法管理,坚持方向性原则。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绝不仅仅是幼儿园自己内部的事,而是关系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社会需要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指导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园思想,就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下规范其办园行为,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2.适度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在依法管理的同时注重了对民办园进行宏观管理,淡化直接管理的职能,比如对资金、人员、课程在不违背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多留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园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提升办园理念。

3.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提高管理效益,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首先幼儿园教职工既要遵守全园性的规章制度,又要遵守各自岗位的规章制度,使幼儿园领导、教师都遵章办事。其次是制订出评估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监督、评价和指导。

二、以课题研究指导为特色发展,建立有效操作体系和运作机制,扎实推进文化品牌建设

1.注重教育公平,规范办学。规范办学有出路;规范办学有所成就。品牌园应按标准收费,不违规操作,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安全管理,无安全责任事故、无有效投诉,园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2.营造特色文化发展的氛围。围绕幼儿园特色发展,从班级和整体环境出发,整体设计和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发挥其陶冶作用。

①根据特色班级的申报,并进行相应的班级环境创设与评比。以班级为单位,教师的特长与幼儿的兴趣为切入口,体现各班在艺术教学方面不同的特点,促进幼儿的发展,并在班级环境与区角设计中重点进行了相应的布置,给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

②关注走廊环境公共区域的创设,将艺术与生活有机融合。根据走廊环境比较开阔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研究适合幼儿的走廊区角,利用走廊空间,创设全园共享的公共活动区角。

3.开发特色化的课程与特色活动,显现个性化的艺术文化特色。建立一系列课程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业务的各项制度,如教研组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全面落实对日常品牌课程的提高。

三、发挥品牌优势,实行城乡联合,促进全县幼教均衡发展

“发挥品牌优势,实行城乡联合,激活农村幼教”的思路,鼓励和支持城区各园积极探索城乡联合办园新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办园模式:

一是国有公办与乡镇(村)联合办园。由乡镇(村)负责园舍建设和内部设施的投入,县直学校负责管理,负责教师业务培训和工资发放,盈利部分双方分成。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问题,也解决了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从而使更多的幼师踏实放心地在农村基层教学,使更多的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二是民办公助,城区学校与农村个体联合办园。这类幼儿园完全由个人投资,按照布局调整方案布点建设,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管理,利益共享。既提高了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又保证了幼儿园的基本效益,解除了个体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三是股份制合作,由城区学校融资办园。这类幼儿园主要吸引社会资金,实行股份制合作,市场化运作,利益分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个人力量薄弱的问题,由社会多方出资,共同承担责任,利益共享,这也是幼儿园逐步走向市场的重要尝试。

四、打造出了高层次的教师团队文化

幼儿园应实践围绕“唤醒-服务-分享-成就”四步曲来厚实内涵建设,打造出了高层次的教师团队文化,并实施团队建设的四项制度,即:

1.团队文化联盟制。幼儿园建立了以张扬教师个性、发挥教师特长、提倡团队合作、整体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为目标的团队文化。

2.“阳光天使”激励制。幼儿园让每位教师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同伴的闪光点,及时记录。

3.特色项目首席制。幼儿园为教师搭建施展才能、成就梦想的舞台,教师主动负责策划组织,锤炼了一批组织、管理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第3篇

关键词:滋养; 文化品格; 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18-002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学前教育同样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只有优秀的幼儿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前教育,才能适应学前教育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只有重视幼儿园文化建设,才能求得自身进步和发展的主动权。

近年我园将园所文化建设与市级“十二五”立项课题“吴地节日文化在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相融,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倾力打造“一园一品”之“虎娃节节高”,分别从品位、品味、品格三个层次深入推进,谋求园所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为此笔者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探究,带领广大教师躬身践行,进而带动园所整体工作的优化发展。

一、设计文化品位,为园所特色发展之本

笔者清晰地认识到:园所文化是园所历史的积淀,属于“历史”的范畴,但同时园所文化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与时俱进。因此笔者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分析了园所的发展轨迹、地域特点和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走文化塑园内涵发展的正确之路,为此确立传承吴地文化,将古老的节日与现代的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开拓创新,挖掘教育价值,丰富教育内涵,为园所特色发展之本。

1.文化定位,寻找根性文化

为探究我园文化品位,我们追寻办园历史,寻找园所的根性文化,聆听我园在其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声音。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究,构建文化品位,确立我园的办园理念:用民族优秀文化濡化(“濡化”是指园所文化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涵化(“涵化”指幼儿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接纳和内化,用适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活动方式,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儿童,早期培养幼儿“德艺双华・乐学敏行”的儒雅风范。倡导“大爱、和谐、书香、人文”的园所愿景,逐步形成我园的办园价值观、思想理念及园所精神。

2.文化品位,确立核心价值

办园理念的确立,它体现了园所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是园所精神的内核,也是园所对社会的宣言书,它既要体现办园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要体现具有运作中的战术可操作性。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办园目标是:在学前教育普惠公平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构建园所文化新体系,一年普惠特质、三年优质特色、五年形成品牌。五年内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在市区内享有知名度,使在籍幼儿在认知、情感、体质、习惯和学习意向等方面跟区域内同龄幼儿有显著性差异,被上一级学校认可。

3.文化品牌,虎娃节节高

在设计文化品位、确立核心价值后,我园精心挖掘和打造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十二个节日”,并提炼文化品牌的核心词,即“虎娃节节高”。“虎娃”是我园全体师生和家长心中的偶像,健康、活泼、积极、进取,虎头虎脑。“节节高”跟“天天向上”同意义,指借助节日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每天有进步,每人有进步,每事有进步,促使每个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后继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幼儿园设计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虎娃”卡通形象,为所有幼儿树立一种健康偶像,用榜样唤醒幼儿的学习意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还在全体家长中征集“虎娃节节高”的徽标,最终王语涵妈妈设计的徽标脱颖而出,形象、寓意简明贴切,深得所有虎幼人的认同。

4.文化内涵,实施素质教育

《指南》中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依据指南精神,我们将凝聚园所的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融入园训,视它为园所的“心灵窗户”。我们的园训―虎风童趣:“外追童趣,内炼虎风”,以符合幼儿兴趣和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输的虎威霸气,把意志品质、习惯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

我们出台和完善了“虎娃培养方案”,成立“虎娃志愿者”和“虎娃腰鼓队”,建立了“虎娃星星榜”激励机制,认真制定虎娃评比细则,“健康虎娃”、“文明虎娃”、“爱心虎娃”每月展开评比;“巧手虎娃”、“智慧虎娃”、“伶俐虎娃”和“大拇指虎娃”每学期末进行评选;近期还新增了“虎娃好习惯班集体”的评比,“星星榜”还及时公示在幼儿园网站及园门口,大大激励幼儿的上进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积累和展现成长之路上的点滴进步,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园风。

二、提炼文化品味,为园所特色发展之魂

品味,源于文化,成于内涵,始于理念,成于特色。在《指南》中突出强调的教育理念中就提出: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重视家园共育等。因此,我们扎根课程,坚持以课程形式开展活动,那活动必然能深入幼儿生活,丰富幼儿经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体验、及最美好的印象,而我们的园所文化品味才具有独特的韵味,特色发展才富有内涵和灵魂。

1.专家引路,学习实践

我们分别定期邀请民俗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丰富了教师的传统节日知识、知晓了民俗民风,让教师获益良多,如金桂节的香斗、腊八节的传说等。科研专家则对课题进展的情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导梳理了课题成果框架,明确了课题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及目标。

结合教研,我们组织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活动,加强对艺术领域的研究,切实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美术和音乐目标。同时,我们邀请资深美术老师来园进行艺术指导,“多媒材”美术理论也逐步走进教师实践工作中,丰富和拓展了“多媒材”的运用,使民俗文化作品的表现手法更具魅力。

2.规范制定,课程指南

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根据本园课题“吴地节日文化的园本化实践研究”及本班幼儿特点,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家长、社区环境资源,合理设置、积极构建“园本课程”,努力再构“班本课程”。规范制定和出台了“虎丘中心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指南”,分别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计划的制订、课程的实施、环境创设的要求及课程评价需注意的问题,提炼关键词,增强教师园本化课程意识,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园本化课程实施的核心。

3.园本课程,引向纵深

在开展园本节日主题时,每个年级组同时开展同一个节日主题活动,加强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使受众面更广,幼儿获益更多。同时一个班级至少开3个园本节日主题,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力度。同时将节日主题与常规主题巧妙融合,如将“新米节”融入秋天主题,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让孩子进一步感知农作物收获的喜悦,知道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将“消寒节”融入冬天主题,使常规主题有特色,节日主题更扎实。

4.课程活动,家长参与

节日教育离不开家庭,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中班每次开展节日重大活动前,都会张贴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节日活动,同时也邀请家长积极报名,家长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报名,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家长的尊重,加强了家园互通。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园本节日主题”中“调查表”和“学习单”的研究,尽量提高幼儿的可操作性,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既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节日课程,又避免增加家长的负担。

三、滋养文化品格,为园所特色发展之精

品格源于格调,成于滋养,始于涵养,成于精髓。在推进园所特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依循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秉持“发展好每一个孩子,成就好每一位教师,打造好一所幸福幼儿园”的办园宗旨,纳新弃旧,以前瞻的眼光、理性的思考,为园所发展注入活力,彰显出园所与时俱进的生命张力和独具特色的园所个性。

1.优化环境,根植育人文化

结合我园“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特色发展蓝图,我们优化了园所育人环境,一是从生本理念出发,为幼儿营造浓郁的吴地文化氛围,师幼共同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二是从园本课程出发,创设校园文化墙、吴地节日展板、班本节日主题墙等;三是从人、物和谐原则出发,使人、物相互点缀,和谐相生,文化才能自然地流溢;四是从园所发展出发,凝练园所文化传统,强化吴地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共生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形成浓郁的园所特色发展氛围。

2.改革制度,助推特色发展

制度文化作为园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因此唯有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才能助推特色发展。一是积极推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外圆内方、合理调整”的管理理念,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十五个管理制度、十二个岗位职责和十个应急预案等;二是倡导上岗靠竞聘,晋级凭能力,报酬看贡献的激励机制,如骨干教师的奖励、项目管理奖等;三是畅通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组织和园务公开阵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园务管理,增强透明度,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听取广大教师的民意,如教师请假制度,通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最终全体教师对该项修订的制度达成共识。这也体现了将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也切切实实为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幸福感,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3.专业引领,优化师资队伍

我们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贯彻落实《新纲要》和《指南》精神,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挖掘师资潜在力量,以骨干引领先行,以梯队培养紧随,以团队成长发展勾画师资队伍建设,每学期扎实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如园本培训、节日课例研讨、各领域目标及教学研讨、主题审议及反思、青年教师的每月一课等,让每一位教师清清楚楚知晓唯有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素养,才能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稳步提升我园的保教水平。

笔者通过近年的思考和实践,深深感受到园所的特色发展在品位、品味和品格的递进中前行,才有生生不息的文化张力;园所的文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传承,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延伸,不断滋养着自身文化,才能养成园所的特质,它的理念、价值、目标、行为、风格以及外化的形象标识,才会烙上鲜明的园所印记;老师的学养、幼儿的素质以及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等也是反映园所文化的内在名片;园所教育品质的成长,也必将会成为优秀的育人之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种子文化;教育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91-06

【作者简介】苏蕙(1968-),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党的十在继十七大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后再度提出“文化强国建设”,强调了文化在民族振兴中的重大影响力。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办园之魂,事关幼儿园的发展与兴衰,其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杨焕军, 2010)。

幼儿园文化建设通常从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不同层次展开(苏凡英等,1998;徐雪珍, 2003; 彭兵, 2008; 杨达, 2012; 周美昭, 2012)。此外,观念文化(杨焕军,2010)以及幼儿园环境和管理文化(赵艳红,2012)也受到强调;进一步的发展需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建构意识(杨焕军,2010);需以一定的理念为先导(赵艳红,2012)。同时,如何加强幼儿园自身文化特性,包括反映幼儿园特色的核心文化理念与统领性指导思想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也是今后实践与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思考,本文结合幼儿的特性、幼儿园的特性及幼儿园文化的特性,以自然现象中的种子及其成长为隐喻,提出幼儿园“种子文化”概念,并以我园“种子文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个案介绍,抛砖引玉,期许共同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繁荣昌盛。

一、幼儿园“种子文化”的教育理念

借助种子的隐喻,将种子的特性与幼儿的特性、种子的成长规律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等联系起来,提出“种子文化”的幼儿园文化建设理念,以此作为审视幼儿园教育的视角和理想。

(一)种子的特喻

幼儿园的每一位幼儿如同每一颗珍贵的种子,他们具有“种子”般的特性。

生长性。每一颗种子都会发芽,每一位儿童都会成长。因而种子与儿童,都给人们以希望。

自觉性。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巨大的自觉生长潜能,每一位儿童都蕴藏着“吸收性心智”,他们不知疲倦地主动认识着周围未知的世界。

发展性。每一颗种子自破土而出便疯狂地生长,每一位儿童每时每刻都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

独特性。每一颗种子都带着各自的遗传特性完成它们的生命传承使命;每一位儿童带着其特有的基因而来,并伴随不同的家庭早期教养,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性格与气质、优势或不足、兴趣和爱好,同时决定了其成长时间的早晚之别、快慢之分,等等。

无限可能性。每一颗种子的生长都可能呈现出多样的生命形态。每一位儿童同样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幼儿教育务必要深刻了解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特性。

(二)种子的成长隐喻

幼儿的成长与种子的生长有着天然的相似。

1. 成长的目标:对于每一颗种子,人们都希望它能茁壮成长。同时,每一颗种子有其自身的传承特性,它会秉承其特性而生长。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希望每一位儿童像一颗种子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同时带着自己的禀赋美丽成长。因此,幼儿成长的基本点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幼儿成长的生长点是有个性的成长,也即据各自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潜能、兴趣爱好精彩地美丽成长。

2. 成长的条件: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外界条件,诸如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流通的空气、及时的雨露,等等。幼儿的成长如同种子的成长,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和人们的精细呵护与培养。具体到幼儿园教育,承载幼儿成长的一切基本的环境和条件,如制度、师资、环境等如同肥沃的土壤;饱满的师爱、精神的能量(来自全面而生活化的课程)如同充分的阳光。而幼儿园里不同主体间沟通与交流、心与心的敞开、信息与信息的交换、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等如同流畅的空气,在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中理顺关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总之,幼儿园“种子文化”(参见图1)重在深刻领会“种子”的内涵,在于充分尊重其成长的特性与规律,继而提供与创造最适宜、最美好的环境与条件,实现“种子”的茁壮成长、美丽成长、自由成长。

二、幼儿园“种子文化”教育理念的个案实践

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创办于1923年,是苏州市实验小学的一所全日制附属幼儿园,1981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七所示范幼儿园之一。在90年的办园历程中,我园秉承“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的办学宗旨,为提供优质幼教服务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我园以“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为蓝本,积极探索反思,不断调整原有的课程,逐步形成了以“生活、审美、感恩、快乐”为理念的园本课程,确保幼儿能在愉快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园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提炼出“种子文化”的教育理念,自此赋予幼儿园文化以生命,统领幼儿园的整体设计与发展。

(一)幼儿园“种子文化”建设的主要实践

1. 肥沃的土壤。制度、师资、环境等都是这片沃土建设的重要入口。课程开发需生活化,师资建设要实现与儿童一同成长,享受培育之乐。环境设计需让儿童生活在富有生机的美丽中,让他们感受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

(1)制度建设:让管理看得见――制度与管理相辅相成

制度是幼儿园的“法”,是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良好工作秩序有效建立的保证。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有着直接的规范与导向作用。在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我园实行“幼儿园标准化管理,级部创新管理”,将幼儿园各项制度规范高效而又高质地落实到幼儿园各个方面。

幼儿园标准化管理:我园根据ISO9000族标准进行幼儿园质量管理体系建构。根据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编制了学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修订完善了教科研管理、保教管理、保育保健管理、级部管理、后勤管理等200余项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这些来源于学校具体实际的管理条文,实现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幼儿园管理的有机融合,使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工作和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幼儿园的各项管理更为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效果得到保障。

级部创新管理:以制度管理树的架构形式来将幼儿园的各项制度层层落实到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各个成长小组中。幼儿园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 以园长室园务会为根基,承担制度的引领。年级组与教研组为树干,是落实制度的中间力量。成长组与核心组为枝,促进多元发展、个性化发展。教师就如同枝叶,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在“级部管理树”的运行中,制度与管理相辅相成,以内审制度来监督、反馈、保障各级部的运行畅通。(见图2)

(2)师资成长:与“种子”一同成长,尽享培育之乐

师资建设饱含丰富的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园本教研活动、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人格学识形象等的提升,实现教师与幼儿一同成长,从而享受教育教学过程的培育之乐。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我们坚持“四个一”的培养思想:为每位教师“定一个奋斗的目标,指一条成功的通道,搭一个表现的舞台,留一条成才的轨迹。”营造“人人参与、合作研究、友好竞争、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成长阶梯。自2009年起,我园推出了:成长阶梯――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手册共分五部分:“认识自我”“理想目标”“进步阶梯”“我行我愿”和“成长评价”。通过该手册,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收集材料、展示成就、体验成功的同时,逐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努力方向,及时对经验进行梳理和挖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进行客观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同时,逐步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职业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园风,为学校制订教师培养策略、幼儿园整体发展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下表为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一学年两学期中教师撰写的《成长手册》记录。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们按照教师的工作年数将所有的老师分为了“新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集体培养保证了教师发展的基本点,而分层培养中,根据不同成长期教师的特点,以不同的栏目来支持教师的成长,有针对性地保证教师发展的成长点。例如:新手期教师,通过“新教师反思”“主要问题及解决记录”“多媒体制作”等栏目引导新手期教师把目前的工作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探索幼儿教育,努力向前迈进。实践中,将手册作为自己行动的导向,不仅知道做什么、怎样做,还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成长期教师,则通过“特色展示”“听课记录”“教研实录反思”等栏目引导教师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分辨各种新思潮对自己的意义,寻找自己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思路,努力向成熟型教师发展;成熟期教师通过“课题组研讨”“承担活动”“师徒结对”等栏目引导他们围绕幼儿的长远发展,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工作,在某一专业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主动推进整个行业的专业化进程。由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师成长手册”中同一栏目在不同的学期里以数量的递增体现教师成长;“教师成长手册”中以各个成长期不同内容的衔接体现教师成长。

通过“成长的阶梯”的培育,我园教师队伍茁壮成长,近年来有1人成为苏州市名教师,4人成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6人成为双十佳教师,3人获江苏省评优课评比一等奖、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5人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各级各类发表、获奖论文近百篇。

(3)环境设计:一切皆美、环境融美

在我园的实践中,环境设计既包括有形的、显性的物质环境,如幼儿园教室、设备、走廊、活动场地等一切直接可见的部分,又包含无形的、隐性的人文环境,如幼儿园人性化制度、标准化管理、和谐的人际氛围,等等。

在环境创设中,我园遵循了“生命”与“美”两大原则。在直接可见的物质环境中,我园从整体园所规划设计到各个班级的创建,都考虑到环保性、安全性、美观性、生命性。具体体现在:设备齐全、凸显细节的教学区域;分门别类,呈现特色的专用教室;功能齐全,充满活力的户外场地;精巧别致,展示文化的过道走廊;生命之角,融入生机勃勃的动植物,满足幼儿发现生命、跟随生命,并进入生命中,发现生命的至爱、至善、至美、至真的成长需求。在无形的隐形环境中,幼儿园的管理尊重所有员工的价值,实行人性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幼儿园上下既权责分明又和谐融洽。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管理者、教师、后勤人员、保育员等)都追求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努力给儿童创造一个美丽的环境,给儿童积极的、美好的、促进的影响。

2. 充足的阳光。种子的生长需要充分的阳光。饱满的师爱,来自幼儿园教师的情感能量;生活化的课程,来自幼儿园知识学习的认知能量。

(1)饱满的师爱:温暖的情感能量

爱的探寻: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不但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爱好,也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配合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深入开展“‘走进家庭,走近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我园教师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幼儿,还与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

爱的心语:一是“对孩子爱的发现”。教师对于孩子的关爱体现在我们需要扮演“发现者”的角色,要善于发现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提供差异性的支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适宜的发展。在发现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幼儿个案跟踪记录”,以幼儿个差异发展中的落差信息为切入口,持续对幼儿进行有意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实施有效的差异教育策略,从而对幼儿实施差异教育,实现个别化指导。二是“与家长爱的对话”。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着幼儿的成长,幼儿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教师与家长的心,为了能为幼儿的成长创造出更适宜的大环境,我们需要寻找出一种媒介来维系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平等对话”是我们与家长共同探寻出的一种最适合的沟通方式。通过平等对话,教师将幼儿在园的表现详尽地展示给家长,家长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并且反馈了幼儿在家的表现,使家园之间的信息一体化,联系双向化,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爱的延续: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爱的王国,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为了让孩子能保持这份爱心,并将这份爱延续,回报家庭,回报社会,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给幼儿一次次欢乐的体验,给幼儿的生活、学习增添一份精彩。例如“老师,老师我爱你”活动,孩子表达了对老师浓浓的爱,“九九重阳节,温情在实幼”“妈咪宝贝秀”活动则是表达了孩子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心会跟爱一起走”玩具义卖活动让孩子们将爱延续到了社会,让他们进一步懂得了什么叫关心、什么叫帮助、什么叫感动,明白最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培养了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奥秘”就是师爱。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无条件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孩子。这是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最基本的承诺,也是每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孙瑞雪,2009)

(2)生活化课程:无穷的知识能量

课程理念: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以南师大虞永平教授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为蓝本,进行园本化的再创造,从本园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反思,不断地调整原有的课程,逐步形成了“扎根生活、全面平衡”的园本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开发原则:课程目标是关系着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课程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我园园本课程的目标是“追求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培养未来社会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内容涵盖健康与动作、认知与审美、情感与交往等,以实现幼儿全面、整体的发展。

在课程内容具体开发时我园遵循了以下原则:“生活化的原则”,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喜欢的、富有挑战性的主题才被我们列入到园本课程中。“整合化的原则”,一是五大领域的整合,即生活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家庭教育间的有机结合;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资源的整合,为课程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讨论制定课程内容,并由他们共同实施完成。“生成化的原则”,教师们随时随地敏锐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将其形成新的探究内容,以拓展丰富幼儿的活动;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以及家长不断地走进教育现场,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孩子们的活动状态,检验活动内容的可行性,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特色化的原则”,例如“儿童国画”“多元阅读”等,都是我园的特色课程。

课程组织实施:课程组织实施由课程实施的形式、实施的平台、实施的环节、实施的环境等构成。在课程实施形式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想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想法,并用主题网的形式加以呈现。在课程实施平台上,我园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主题沙龙等各种平台来进行实施,各种形式的活动相互交织、相互配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努力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倾听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兴趣的产生与转移,尊重孩子的差异,关注不同孩子的特殊需求,及时调整实施的形式与手段。最后,课程实施中的环境创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意义的环境不仅强调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充分挖掘,而且倡导教师与幼儿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课程评价体系:在课程评价方式上,我们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课程评价的主体上,管理者、教师、家长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人。在课程评价的客体上,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都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评价的形式、主体、客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践中,我园的园本课程获得了深入的立体反馈,切实保障了幼儿生活的这片沃土的质量。

3. 流畅的空气、及时的雨露。空气需要流通、雨露需要及时。幼儿园教育中,不同生命主体间的真诚敞开、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等是心灵与心灵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理解、融洽、升华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有:亲密无间的师幼互动、平等交流的家园互动、纯真快乐的幼幼互动、相互提升的师师互动等。以师幼互动为例:

(1)运用“望、闻、问、切”实现互动过程

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慑于教师的权威,他们很少能够清晰地运用语言把自己的各种真实想法直接地向教师表述。我园借用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理论来指导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观察了解幼儿,实现良性的师幼互动过程。望:即随时观察,及时关注。教师对幼儿及时关注,留心幼儿的表现,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用心去发现幼儿的行为,“望”到孩子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偏向,等等。闻:即多倾听他人(孩子、家长、同事)的想法;问:即多问问大家(孩子、家长、同事)的看法。教师主动地询问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说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在“闻问”中体现教师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切:即找出问题,认真分析,灵活调节,取得成效。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应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寻求有效方法,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采用灵活的互动方式“对症下药”

在一日活动中,我园运用了多种互动方式。支持性互动:教师以支持幼儿主动活动,消除幼儿活动障碍为宗旨的互动方式,包括赞赏式、帮助式、评价式、照顾式、调解式等互动方式。合作性互动:教师以平等身份介入幼儿活动,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式、协商式、讨论式等互动方式。引导性互动: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以使之有效的互动方式,包括提醒式、建议式、启发式、提问式、示范式、指导式等互动方式。同时,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同的活动内容,灵活交替使用相应的互动方式。例如,在关注个体差异时,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求注”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赞赏式”或“评价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向幼儿表示关注,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对能力差、喜欢向老师“求助”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帮助式”“照顾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对情绪兴奋、活动中喜欢叫嚷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提醒式”的引导性互动方式, 以提醒其控制情绪、遵守规则。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鼓励式”或“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使其振奋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教师更多采取了“调解式”或“讨论式”等引导性、合作性互动方式,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化解纠纷。

(3)针对“疑难杂症”进行个性互动

下面选取几个较典型的互动案例来展示。

当孩子哭闹不止时,老师该怎么办?――悉心关怀

小班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分离焦虑,免不了有哭闹不止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应该悉心关怀幼儿,多抱抱幼儿,多亲亲幼儿,多与幼儿交流,多关心幼儿的需要,多照顾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园的每个环节中都能体会到老师深深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减少分离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当孩子缺乏自信时,老师该怎么办?――支持鼓励

中班幼儿已经初步形成了对自我的认知,但是有时候一些小挫折就会造成了幼儿对自我认识的偏差,变得缺乏自信。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去支持鼓励幼儿,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对幼儿说:“老师看到你努力了,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宝贝,试一试,你肯定行,你真是个好孩子”,以此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当孩子不愿互动时,老师该怎么办?――沟通对话

大班幼儿典型的年龄特点是逐渐进入叛逆期,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化非常明显。因此,有的时候孩子会我行我素,不愿意很好地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时,老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用权威去抑制,而是应该采取宽容、尊重、耐心的态度去与之沟通对话,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放下姿态交流各自的想法,伸出手来鼓励大胆的尝试,以此来达成师幼之间的和谐。

种子的魅力不仅在今天,更为重要的是在明天,它们只是未来生活刚刚显露的“尖尖角”,但它们是未来生命的预演与预示。种子文化的教育目光不是停留在今天,而是凝视着未来。这种教育的想象力是基于教育使命的望和展望。

培育就是给予种子教育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弱小的种子最需要培育,培育就是尊重,培育就是关怀,培育就是保护。我们的园丁用心灵培育心灵,用最纯真的情感培育情感,就在培育中,让种子快乐地成长、发育、强壮起来,与此同时,收获快乐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 杨焕军.优质幼儿园文化建设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6-7.

[3] 赵艳红.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2,(7): 70-72.

[4] 彭兵. 开展园本教研,推动幼儿园文化建设――武汉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8): 40-43.

[5] 莫群. 民办幼儿园文化软实力打造的个案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6] 苏凡英,王丽.幼儿园文化建设探微[J].学前教育研究, 1998,(1): 42-43.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绿色;自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2-0021-04

早在20世纪60年代,莱奥波尔德、诺顿等人就曾在诸多文章中多次提及生态伦理的概念。〔1〕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呈加速之势,因此,生态伦理教育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然而,生态伦理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教育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幼儿正处于世界观、自然观、价值观的萌发时期,幼儿园教育会对他们的未来甚至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生态伦理教育从幼儿园抓起,是当今社会赋予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时代呼唤幼儿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幼儿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今幼儿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道德教育理论中,有一类是全球本位德育理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生态伦理。〔2〕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到达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正上升成为人类新文明,它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让生态文明观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芽,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也是幼儿园教育与时俱进、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2.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对它的重要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3.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20世纪中期,人类工业文明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并第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鉴于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思考,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幼儿是世界未来的希望,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使他们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破坏环境、破坏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等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文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有新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需要人们具备新型的生态伦理观与生态伦理行为。幼儿期是接受启蒙教育的时期,也是培养一个人爱与恨、善与恶、真与伪等社会情感的关键时期。如果幼儿接受了科学、健康的生态伦理教育,具备了生态伦理的意识,初步形成了“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珍惜资源”等观念,这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并成为他们终身享用的精神财富。

二、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标,即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审美教育,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懂得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引导幼儿珍爱生命,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文化多元化;引导幼儿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为,形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使幼儿牢固树立起生态伦理观念,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小宣传者、小参与者、小促进者、小实践者;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把幼儿培养成未来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打好基础。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态公平理念

生态伦理承认人类的生存权利、价值和尊严,倡导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分配,强调人们遵守平等的自由民主原则。我们要让幼儿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不仅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正、国际公正,还要承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公正;不仅要承认当代人之间的公正,还要承认人类代际之间的公正。通过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我们要使幼儿懂得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损害他人与后代的发展为代价,应谴责为了自身的利益只顾效益、不顾环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人生存等野蛮的经济行为;要使幼儿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公平对待环境的良好道德情操,具备新时期的生态伦理道德。

2.人地和谐理念

前苏联生态伦理学家佩德里茨金提出:“道德地对待自然界的规范一旦变成人的内在需要,它就会在解决生态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人作为自然界唯一有理性的自然物,应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承担主要角色,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持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在幼儿园教育中倡导人与自然建立起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能自觉地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告诉他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向更高层次的生态社会演进,只有构建新的生态伦理,以道德的力量调节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才能创造出未来美好的生态文明社会。

3.可持续发展理念

联合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强调“儿童和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使幼儿懂得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世世代代得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系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被破坏,想要恢复非常困难。如果人们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注重合理、适度、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必将导致资源与环境系统被破坏,最终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要“强调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共生关系,相信人类只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3〕只有帮助幼儿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未来的共识,才能长期有效地制止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各种不道德行为,使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4.生态伦理爱憎观

几千年来,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吞食着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日益恶化的苦果。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伦理观。生态伦理观认为不存在无价值的生命,它的出发点是保护和繁荣生命,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就是要让幼儿懂得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地球村大家庭的成员,都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爱应是宽泛的,而不应仅限于自身。我们应在幼儿的心中播下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种子,使他们懂得自然界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独立的,其权利、价值和“尊严”都应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使他们不仅爱人类,还要爱自然、爱环境、爱森林、爱草原、爱动物等,懂得滥伐树木、践踏草地、捕杀野生动物、浪费自然资源等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从而树立起生态伦理爱憎观。

5.节约资源意识

美国学者丽莲・凯茨提出了“4R”教育,即“减少消耗(Reduce)”“重复利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和“尊重物品(Respect)”,倡导新的节约理念。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世界上的人口已达60亿之多,我国人口也已逾13亿。人类的大量繁衍使得地球的承载能力面临着挑战,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三大热点问题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我们应将节约资源的意识渗透到幼儿生态伦理教育中去,使他们形成自觉的节约行为,从小就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三、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对策

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力求情景化、趣味化、游戏化、多样化,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1.营造“绿色教育”氛围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人提出了“绿色教育”〔4〕的理念。建设“绿色幼儿园”、营造“绿色教育”氛围已成为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到创建“绿色幼儿园”的重要意义,将生态伦理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要建立与“绿色幼儿园”相适应的教育与管理制度,倡导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形成有利于生态伦理教育的文化氛围。再次,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氛的环境,无论是室内墙面设计、设备材料摆放、自然角布置,还是室外大型玩具造型和色彩的选择、花草树木的栽种、生态园区动植物的养护,都应以促进幼儿探索自然、参与活动为出发点。最后,绿色幼儿园的创建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树立绿色的教育理念,综合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把幼儿园办成生态文明意识强、生态伦理教育方法新、园内生态氛围好的名副其实的“绿色幼儿园”。

2.加强幼儿园生态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在儿童的心目中把道德概念变成道德的信念,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习惯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在一起。因此,幼儿园生态文化建设对提高幼儿的生态伦理素质、养成幼儿的生态文明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绿色生态文化陶冶幼儿的心灵,使他们的人格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动员幼儿参加幼儿园各项生态文化活动,如举办主题朗诵会、演童话剧、画卡通画、办绿色展览、建生态墙,以及植树种草、爱花护鸟、清理垃圾、美化环境等,使幼儿在参与幼儿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生态伦理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建设富有趣味的“生态活动室”

英国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主卫・柏斯卡说:“教育不能与道德相脱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幼儿园教育甚为关键。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生态伦理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实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其次,应对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建设富有趣味的生态活动室,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化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渗透中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及其广泛的生态关系,培养幼儿的生态认知、生态情感和生态道德行为。教师要通过自编生态儿歌、生态故事,设计生态教育活动方案,编写幼儿生态伦理教材,收集生态保护图片、资料等,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生态公平、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爱憎观、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运用多媒体、VCD、歌谣、图片、小展览、做游戏、念儿歌、讲故事等直观、形象、富有情趣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4.搭建社会生态教育的平台

杜威的著名论断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他认为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儿童社会化。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学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发展社会性。为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参观自然博物馆、游览生态园、接受科普教育等,引导幼儿开展与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土地日、世界水日、植树节、爱鸟周等公益活动日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幼儿在实践体悟之中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认识自然、爱护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

5.建立家园合作的“双轮联动”机制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幼儿的生态伦理教育必须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轮联动”,家园合作,互相协调,互为补充,使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也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生态文化氛围的建设至关重要。如家长的文化修养、行为习惯,家庭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幼儿生态伦理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从细节抓起培养孩子的绿色环保、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以及节约资源等理念,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参加社区生态活动、开展家庭的生态文化活动等,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6.带领幼儿与大自然亲密对话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从小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接受自然教育,不断增长知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户外活动是生态伦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育的拓展与延续,它能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赋予幼儿更多的自由与想象的空间。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应充分利用户外活动,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对话,以幼儿自身的感受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到小河边做游戏,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到乡间田野呼吸新鲜空气;又如,让幼儿与小鸟对话,到森林中听小鸟歌唱,观察小鸟快乐地飞翔;再如,开展“我与小树一起成长”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栽一棵小树,经常为它浇水、捕虫、施肥,与小树一起成长等,使幼儿在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中形成积极的生态伦理观。

参考文献:

〔1〕凌申.关于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3,(3):68-71.

〔2〕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概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27-28.

〔3〕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ICSU series on science for sustaintable development No.4:Science,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2008-07-10〕.省略.

〔4〕余谋昌.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08,(3):68-71.

〔5〕卢梭.爱弥儿〔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5-9.

Reflections 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Liu 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第6篇

问:请您谈谈《园长标准》对促进园长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答: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受人尊重的专业都有标准。标准的成熟程度会影响一个行业的成熟水平,成熟规范的标准既是专业性的标杆,更是专业性的保证。一个行业有成熟规范的标准既彰显了这个行业塔尖精英的雄心,又保证了这个行业塔身与塔底人员具有行动的方向和准则。在中国,《园长标准》不仅标志着行业自律与专业觉醒及专业自觉,还体现了园长专业发展的国家意志,或国家层面的专业期待。

问: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处于大发展时期,而各地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诉求各异,那么《园长标准》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呢?

答:《园长标准》有三个功能定位:准入、规范、发展。“准入”是指《园长标准》是园长入职的底线,为园长的聘用提供专业依据;“规范”是指《园长标准》为各级政府管理园长队伍,各类培训及培养机构提升园长领导力、专业水平提供专业依据,更为在职的园长提供专业规范依据;“发展”是指《园长标准》指向未来园长群体的精神追求,它对园长群体的行业自律有唤起功能,对行业自觉意识、园长行为意识有专业引导功能,更为高水平园长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问:《园长标准》的颁布对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答:《园长标准》对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有着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园长标准》彰显园长专业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幼儿园与中小学相比不仅是学段上的差异,它还具有独特的保育功能、儿童福利功能、家园社区作用统整功能以及讲求高度专业性与敏感性的卫生保健功能,园长的专业性还表现在园长所面对的人群除教师外还有保健人员、保育人员等多个专业群体,所以,当园长不同于当中小学校长。目前,部分地区的幼儿班附设于小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不是学前教育的主流,更不能说明学前教育没有专业性。其次,《园长标准》为园长的准入、选拔、任用提供了更具体的专业依据。园长不仅是一个与中小学校长相对等的领导职位,更重要的是其有独特的岗位要求。幼儿园有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和组织使命。虽然不同国家托幼机构的组织形态各有不同,但保教融合的组织使命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再次,《园长标准》为构建专业化的培养培训体系提供了专业指引。园长的培养培训一直存在诸多困惑,既有制度、模式问题,也有课程、资源、方式方法等问题,《园长标准》主要是从园长成长规律出发力图解决这些难题的。最后,《园长标准》的现实意义在于增强在岗园长群体的专业自觉,使岗位成长成为园长的自觉行动,使园长体验到专业成长的生命意义,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问:我国已经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教师标准》),现在又颁布了《园长标准》,两者存在何种关系?

答:合格教师是合格园长的前提,从成长历程看,园长一般是由教师逐步成长起来的。《园长标准》中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领导保育教育”,就是要求园长要有专业引领能力,特别是课程领导力,以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保教质量。二是“引领教师发展”,就是要求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率先垂范,引领发展,通过落实相关政策、构建相关激励制度、采用多种举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说《教师标准》为《园长标准》奠定了基础,《园长标准》为落实《教师标准》提供了制度保障。幼儿园园长应该成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领导者。

问: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要成为园长首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答:是的。园长应该是幼儿教育的行家里手。一名合格的园长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一名优秀、杰出的教师做园长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专业魅力,加之良好的领导力品质,这样的园长更容易产生领导感召力,可以说专业领导力是园长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园长不仅自身专业水平要过硬,还要能引领教职员工获得过硬的专业能力,那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工作绩效呢?

答:工作绩效、领导绩效的取得有赖于园长的组织领导力,组织领导力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产生最佳绩效。《园长标准》提出了“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两个组织领导力的维度,就是要求园长既要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又要充分调动外部力量,形成合力,从而取得最佳绩效。

问:园长领导力由哪些要素构成,具有哪些特质?

答:《园长标准》将园长的组织领导力、教育领导力、价值领导力作为领导力的基本构成要素。组织领导力是基础,它要求园长有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的能力。处理好幼儿园内外部关系是幼儿园组织管理的关键。教育领导力是园长领导力的核心,一位专业的园长一定是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性是园长专业性的基础,园长的教育领导力必然体现在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上。园长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是价值领导,价值领导必然体现在文化领导、思想领导、思维方式领导等管理哲学、领导哲学层面,对整个管理具有统领作用。

问:以往很少听到“价值领导”这一概念,它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答: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之间的关系。然而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异常复杂,关涉物-我、人-我、我-我的主客关联,更关涉双主体、多主体的互动及建构,形成复杂的主客体之间的意义之维,这其中就涉及价值领导。从人际关系学、人本主义视角来看,价值领导的根基是多向主客体关系的意义之维。就教育领导而言,既涉及物,更涉及人,物的背后是人,物是人的文化表征,主客体关系实际上构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种种的价值关系,人的需要、人的自我形象、人的特质、人的属性等是理解种种价值关系的意义之维,也是教育领导者对这种种价值关系进行判断、反思与整合,形成管理价值观的意义之源。一个具有专业自觉的园长要洞悉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以高度的专业意识把握价值领导的层次性、多样性、历史性、社会性、动态性、主导性;在多维价值的参照下,明辨价值源流,审思历史价值,明晰基本价值,然后形成主流价值,凝聚核心价值,澄清非主流价值,这就是价值管理的基本路径。价值管理的难点是凝聚、提炼、形成核心价值,核心价值集中体现了园所的精神气质,它是园所的精神支柱。

园长的价值领导除了具有前述的特点外,还具有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对“儿童”的理解和定位,人们习惯认为幼儿是不懂事的孩童,是“未来的人”,而《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第一”的原则,人类的成长研究也有“儿童是成人之父”之说。新近儿童发展科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的感觉整合、感知运动统合、执行功能、社会信息加工、心理理论、情绪中的某些能力具有敏感期及不可逆性,这些能力的某些方面接近甚至达到成人水平。不管是从尊重幼儿的应有权利,还是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我们都应把儿童摆在与成人平等的位置,这种价值观会逐渐成为人类共识:在心灵上儿童与成人是平等的,在实践中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恪守“儿童第一”原则。幼儿园的价值意义链中,儿童既是出发点,更是落脚点。

问:当下,我国很多幼儿园颇重视文化建设,业已形成某种“文化热”,价值领导与幼儿园文化建设有何关系?

答:幼儿园出现“文化热”是件好事,是现代管理意识觉醒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然而我们也要警惕虚假、浅表的文化管理。如,不切实际、不尊重幼儿园发展历史的所谓的“文化提炼”;脱离教职工生活方式、价值诉求,只是由领导团队、“智囊团”创造出的某些新鲜词汇;为装点门面设计园徽、园歌、园训;为特色而特色地强推所谓的特色文化,等等。营造育人文化要基于幼儿园实际、基于幼儿园的发展历史、基于幼儿的生活方式、基于教职工的价值诉求,更不能偏离主流价值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教职工、幼儿、家长共同创造,其本质是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发现、价值澄清、价值整合、价值展现。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价值领导的展现样式、型塑表达,幼儿园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之魂。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儿童意识”是基点,所谓儿童意识就是在生活、环境、教学、组织、制度、文化表征中处处有儿童,在思想、行动中时时有儿童,儿童关照被嵌入园所的每一个角落,儿童价值被铭记在每个相关者的心中。一个有专业深度、文化高度的园长,不仅要提升自身、员工的“儿童意识”,更要提升家长、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儿童意识”,这既是对幼儿园价值领导的高要求,也是对《园长标准》中“幼儿为本”的理想追求。

问:园长在管理实践中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答:《园长标准》将园长的组织领导力、教育领导力、价值领导力作为领导力的基本要素,其中60条专业要求的内在逻辑也决定了幼儿园园长应扮演好教育者、组织者、思想者三种角色。教育领导力体现的是教育者的角色,组织领导力体现的是组织者(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管理者)的角色,价值领导力体现的是思想者(至少是反思中的系统思考者)的角色,这三者相互依存,存在交叉、嵌套的复杂关系。园长要扮演好这三重角色,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修炼、培育过程。教育者、组织者、思想者的角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园长首先是行动者。

第7篇

>> 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 项目安全文化创建思路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刍议 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现时思考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范畴的解析与重构 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初探 关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心理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 幼儿园如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构筑校园安全文化 实现校园安全模式转变 浅析创建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依托安全文化创建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环境的实践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煤企安全文化创建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打造安全文化品牌 力促示范矿井创建 试论如何创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孙俊三,雷小波.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 阂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

[5] 钟启泉,崔允激,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颜斐.全国学校安全教育网[EB/OL].[2015-12-31].http:///new.asp?id=1.

第8篇

本学期以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守则》,能够坚持督导标准。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做到定期到责任区幼儿园督导检查了解情况,查阅档案资料,并及时与幼儿园负责人交流意见。现将本学期督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明确任务,认真履行职责

被聘为兼职责任督学以来,我认真学习《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中小学责任督学工作守则》等文件,详细了解贡任督学基本职贡及工作程序和方法,制度与要求等,明确自己的任务,根据幼教组《2020年度责任督学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到责任区幼儿园督导一次,通过实地察看、查阅档案资料、谈话交流等多种方法,对责任区三所幼儿四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认真填写责任督学工作手册。

二、高度重视,加强沟通与交流

除每月到责任区幼儿园督导外,日常还与各幼儿园园长保持电话微信联系,反馈各类信息。如:六鳌美三好幼儿园的数名家长打询问开园事宜,我就与黄园长了解情况,给家长明的答复:六鳌双佳幼儿园部分家长打反映幼儿园不给孩子统一购买教材的问题,我向家长详细讲解国家政策,宣传幼教理念,取得家长的理解,并且将情况反惯给幼儿,提醒姓们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以争取家长对幼儿图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另外,资任区幼儿园咨询的任何事宜,坚待做到有问必答,或者一起商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三、认真学习,探索督学新方法

重新巩固学习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性文件,在督学工作过程中通过集体督导,个别督导与随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责任区的六鳌美三好幼儿园、六鳌怡欣幼儿园及六鳌双佳幼儿园等三所幼儿园的开学工作、园务管理、园所文化建设、幼儿园卫生保健及食品安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家园沟通等工作进行了督导,保持与其他责任督学之间交流,学习督导工作先进经验。

四、发现问题,及时探讨整改

每个月,我开出专门安排时间对每一所幼儿园进行督导,按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