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4 16:26: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环境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网络信息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科普档案编研服务对象单一的局面,最大限度征集社会需求,使编研成果更贴近社会、贴近群众
社会需求是推动科普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满足社会对科普档案编研信息的需求,科普档案编研产品才能顺利传播,才有市场。网络信息环境具有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快的特点。科普档案编研者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目前学术届和社会都在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信息。编者可以利用所收集的信息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组织选题,进行研究编纂工作,及时推出科普编研成果。同时,编研者可以利用网络征询用户需求,从而避免了不了解社会需求造成的过量出版和需求短缺现象。
二、网络信息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编研模式,更有利于科普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
(一)网络信息环境为个人和非档案部门参与科普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了条件
在传统的科普档案编研工作中,科协档案人员一直是编研的主力,很少有社会组织和其他个人参与其中。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档案部门拥有资源优势,只有档案人员才能接触并熟悉科普档案整理和检索体系。而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编研工作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互动的利用模式。档案编研者可以把自己的编研计划和编研成果在网上,通过QQ或电子邮箱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各组织的档案需求信息,由此决定档案编研工作的进度和安排。在科普档案编研的选题和选材环节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编者提出要求或提供材料线索,保证档案汇编选题精确和材料齐全。另外,在网络环境中,当汇编出现问题,编者可以及时得到浏览者的发现和指正,进一步提高汇编的质量。
(二)网络信息环境使不同地域的科普档案部门以及编者之间的协同合作成为了现实
传统的科普档案编研活动一直是科协档案部门和编者独立搞编研为主,由于信息不畅和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会出现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编研者都在编研同一个课题,从而造成选题的重复,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网络信息环境打破了这种编研方式,使科普档案编研工作从半封闭状态变为全面开放的系统。在各馆之间、同行之间以及与社会其他各部门之间都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自己的编辑系统中建立“虚拟编辑室”,将所要编研的科普选题或自己所需要的科普资料、自己拥有的科普资料在“虚拟编辑室”里,供不同地域的编研人员共同研究,从而达到空间上的联合,弥补了各自科普资源与编研人员不足,还形成了规模效应,扩大了科普编研成果的社会影响。
三、网络信息环境丰富了科普档案编研的技术手段,使编研成果更直观和丰富多彩
传统的科普档案编研形式较为单一,或以文字为主,辅之少量图片;或以声像为主,辅以少量文字说明。汇编很难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依托网络技术的支撑,科普档案的编研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汇编形式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网络为声音、图像、动画和文本等相互分割的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就使得科普档案汇编做到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多种形式并用,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提高了档案汇编质量,吸引了更多的浏览者,真正发挥了科普档案的作用。
四、网络信息环境对科普档案编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档案编研工作有诸多优点,但它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比如档案网络技术上存在着如何防止侵犯传播者著作权、电子档案易被修改以及网络覆盖率不高等问题;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编研还存在着科普档案数据库规模不大,不能满足利用者多角度、高层次的利用需求;存在着如何通过网络技术将科普档案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网络技术人员和科普档案编研人员的合作与交流。而在双方的相互学习合作交流中,将会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懂网络技术又懂科普档案编研的复合型人才,既提升了档案编研工作水平,又推动了档案编研工作现代化程度。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预测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95-02
1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1 教育形式的新颖性与虚实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其新颖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综合,几乎可以实现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表现更加活泼,包括有文字资料、动画图片、影音图像等;采集信息更加便捷,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调查、分析、研究,更好地传播信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便捷。同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网络技术是虚拟的数字技术,由它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虚拟的数字环境,由它所营造的各种各样的网上教育空间都是虚拟的数字空间,置身于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面对的一切内容和场景都是由虚拟的数字技术创造的。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却又是实实在在的:①教育内容真实;②教育的主客体都是客观实在的人;③教育针对的思想具体、教育目的明确;④虚拟的教育环境来源于现实且受制于现实。
1.2 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隐育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生动,就在于它能够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展现几乎所有的内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现实,通过设计不同的思想教育专题和专区,对各种问题专门进行具体解答和解释。同时,教育内容具有隐育性。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类型,“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载体”。这种隐性教育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引起教育对象的感情共鸣,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不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
1.3 教育方法的综合性与互动性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实施方法、调节评估方法、研究方法等。”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性表现在网络功能运用的综合性上:利用网络调查等方法采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利用网站或网页的点击率分析评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具有互动性。网络本身是一个互动
的平台,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在网络上就成为互相促进、互换角色的一对矛盾。
2 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必要性
2.1 为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计划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对未来所做出的安排和部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要经得起现实情况和未来情况的考验,就必须首先通过思想预测,对未来的思想状况进行陈述。
2.2 更好地研究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持续的有效性,就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强化超前性,强化思想预测,在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有预见性地进行教育,认真地研究由外部的社会发展给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课题。
2.3 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滞后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人们的思想问题的防范、矫正和反思三个环节上开展教育活动,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又只注重矫正和反思两个环节,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防范环节,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行为。这主要就是由于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预警防范系统和引导沟通系统,往往是出现问题和矛盾激化后再去解决,因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只发挥了事后的惩治和疏导作用。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加强思想预测。
2.4 警惕“西化思想”有可能引起的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思潮
当前,我们在经济、政治、学术等领域都与西方进行了广泛交流,这些交流活动对我国许多事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也使得许多西方的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国门。但大学生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对西方社会思潮不加分析、不加评论的引进,这些不良倾向的思想,造成了西化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泛滥,严重冲击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使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出现了种种混乱。
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认真地跟踪和研究西方各种政治、经济、哲学和文艺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把握这些思潮的本质以及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流行的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批判,才可以将其消极作用降低到最低点。
3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1 努力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增强职业敏感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敏感应做到:①思想政治上的敏感:即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②理论政策上的高水平:能准确、生动、及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能很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和疑虑。③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热心于本职工作,并时时注意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3.2 深入实际,分析热点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深入到一线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项具体活动中,才能丰富占有思想的材料依据,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思想动态,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大学生的情绪对社会存在具有反映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往往能及时反映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感受、认识和态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把社会热点作为观察和透视大学生情绪的镜子,并通过对社会热点的了解和分析展开思政预测,从而做到预测工作的有的放矢。
3.3 遵循时效规律,做到教育工作适度超前
思想问题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其产生发展过程是矛盾不断展开的过程,对于矛盾的解决来说客观上有一个最佳时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适当超前,找准最佳时机进行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善于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现代调查技术和系统科学应用其中,分析、预测思想行为的性质强弱、发展深度和广度、影响的大小、扩展趋势等数量关系,更精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定性,并遵循时机效益规律,及时到位地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建立现代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谢其梅.增强实践意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34-35.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创新机遇
伴随着网络化环境的逐渐渗透,一些网络技术也被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化环境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以此来开展企业宣传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在企业管理交易的过程中,企业总是需要商或中间商来进行企业交易,在整个过程中企业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尤其是一些中间商的交易差价较大,会导致企业销售成本逐渐上升,继而使得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与客户直接建立交易关系,这样就能减少中间环节中的成本支出,继而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也可以进货、信息获取等方面使用网络,逐渐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2. 销售和市场得以发展
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市场和销售空间,企业不仅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来创新企业自己的网站和交易渠道,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对企业产品进行编辑和美化,然后将产品进行展示,从而达到介绍产品的目的,这样一来,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也给予了企业拓展企业经营范围的机会,间接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3. 企业交易效率上升
在网络化环境之中,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客户的信息和喜爱进行搜集,然后根据客户对产品的不同喜爱程度,来进行产品调整和设计,这就意味着企业搜集到的客户信息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在网络化环境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已经不需要再通过中间商来完成交易了,甚至可以不以面对面的形式就能完成交易,这样一来,企业的交易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的上升,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创新。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管理的结构创新
在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扁平化
由于网络具有共享的特点,因此企业可以将所有的企业信息通过网络分享给企业员工和管理者,这样一来,企业既能摆脱传统的、束缚性较强的管理模式,也能通过信息如此发达的网络来对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企业具备扁平化的特点之后,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率,也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网络化
网络化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企业的管理形式要体现网络化特点,企业可以从发展规模相似的企业中选择一名合作伙伴,然后组成战略合作伙伴,结合企业的特点构建企业管理形式。第二,企业的经营方式要体现网络化特点,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商务或其他方式来构建企业自身的网络销售体系。第三,企业的内部组织要体现网络化特点,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层次化管理,逐渐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需要通过网络信息的获取来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创新的共有以下几点:
1. 根据能力进行分配
在网络化环境之中,电子商务已经逐渐被应用在企业交易管理之中,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对商品信息的运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尤其是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从企业内部发掘适合网络销售的优秀员工,让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生产和运作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企业一定要根据员工自身的能力来进行分配,这样才能突出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 强调员工自我管理,
在网络化环境下,企业应该及时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强调企业员工的自我管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让员工通过移动或者家庭来实现办公,这样就能给予员工充分的工作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企业员工学习岗位知识。
3. 推动人力资源发展
在网络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够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给予员工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使员工能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裉据工作类型的不同及时做出调整,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为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语言;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报刊、广播、电视业后新兴的又一大媒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网络新闻语言既保留着传统语言客观准确、简单易懂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1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的特点
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利用互联网这个虚拟工具来或转发相关信息,而受传者则通过互联网接受这一信息的过程。通常有如下基本特征:互联网作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介,而新闻信息则是传播的具体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语言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性,它代表的是大众在平常生活中交流、工作等的一种抽象形式。在语境方面,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具有如下特点。1.1网络新闻时效性更强。传统的新闻媒体在制作时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而且有截稿期限,但网络新闻的传播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网络新闻的稿件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使新闻处于24小时可报道状态,这在突发事件和具有连续性的事件报道别突出。网络状态下可以随时随地“刷新”已有信息,时效性强,又可以全过程跟踪事件,只要处于网络状态下就能实现全天不间断报道,在时效性上远远优于传统方式。1.2传播者身份模糊化使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特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新闻传播形式多样,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新闻的者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可以虚拟身份,使新闻语言的使用具有个性化特点。1.3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超链接特性。网络传播中结构特点是超文本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报纸用的是文字和图片,广播用的是声音,电视用的是视频形式,而网络新闻则是文字、图片和视频三者的结合体。这就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而且,网络环境中的新闻媒体传播采用链接的方法,将人物的活动、事件和相关内容与网络地址链接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新闻报道更完整。同时,为保证报道的完整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地址和时间都要完整,这样使观众更清楚地了解新闻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中的“5W”元素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受众更想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该事件对自身是否有切实影响。这就导致具有解释性作用的新闻业的兴起——即“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和故事人物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超链接性使网络新闻报道更受大众欢迎。
2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与传统新闻传播语言的区别
2.1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更鲜明的特性。在传统报纸发表的新闻中,语言是静态的,而网络新闻文本被设计成多种动态文字,使视觉效果更加突出。为吸引公众注意,提高新闻点击率,网络新闻一般会选择较醒目的题目作为标题,并使用一些较个性化的语言。此外,网络编辑还非常注重页面布局和色彩,使网络新闻更生动、丰富、清晰。2.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语言更具有前卫性。传统媒体除传播新闻信息外,还承担着政治宣传的作用。所以,其新闻语言政治性术语较多,书面语现象比较普遍。而网络新闻语言则不同,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新闻语言生动活泼且口语化,在语言用法上更注重新鲜感和随意性,在排版上会经常使用一些缩略的词汇和网络词汇。2.3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与生产发行的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显然已成为当今信息快速沟通的重要平台。该环境下的新闻制作与传播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方式,信息更新速度也十分迅速,具有即时性的特点。2.4网络新闻传统具有海量性的特点。互联网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容纳全球所有的信息。而传统的新闻传播语言信息量小,数据范围与网络新闻传播相比,范围更狭窄。
3新闻传播语言发展的前景
在多媒体行业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作为新闻中的主体也面临着自身的适应和革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未来的网络新闻传播会有如下几方面发展。3.1新闻传播语言更倾向于通俗化和大众化。语言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众是通过新闻语言来了解新闻中的要义。新闻信息要被受众接收,就必须通过新闻传播语言来实现,普通市民是现代大众化和都市化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的主要受众主体,电视、报纸和杂志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在新闻传播语言的使用上越来越少看到朴素、端正和典雅的书卷气息,语言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凸显,并以此方式来接近广大受众,使受众更容易接受。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大众主要通过传媒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动态。大众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新闻看作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娱乐性成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网络新闻中使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3.2网络新闻语言艺术气息更浓。网络新闻传播语言用词讲究新颖,可以给受众带来强大冲击力,这与现代人追求的阅读爱好相符。但过分追求用词的惹眼产生冲击力的同时会削弱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用词过火反而会使得读者觉得不真实,与新闻的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在网络新闻语言的用语中既要起到冲击力效果也要避免过犹不及这一现象。3.3新闻媒体所用的语言比较简练。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喜欢简练易懂的语言,而新闻传播语言担负着传播新闻事实的作用。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事件的真实情况并表达准确,使读者花费较短时间理解整个事件。这样的新闻传播语言在现代的快速生活中受到了读者极大欢迎。
4结语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为金字塔结构,由于中间层机构的存在是企业在收集信息、制定决策以及协调各个部门关系过程中缺乏灵活性,这就导致了管理效率与响应速度的降低所以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企业能以外部环境变化为依据来对企业内部管理作出及时调整。网络具有着平等性、知识性、共享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在网络化环境中,企业竞争并没有严格的时空边界,企业需要面临全球化市场的竞争而企业在这种背景下要挖掘和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就必须借助网络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是提高反应速度的有效途径,而管理效率的提高需要依靠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创新和重构。在网络化背景下,企业对组织结构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扁平化。在工业经济时代,无论是投资决策、生产技术还是产品价格等信息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类人一般为企业中的决策者以及高管而信息的传递则使用垂直传递形式虽然这种信息传递方式适用于金字塔组织结构,但是在网络化背景下,由于网络具有着较强的共享性,所以企业中的许多信息都能够被企业员工以及管理者共享在此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摆脱了管理幅度带来的制度,信息通道的纵横交错也要求企业对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企业组织结构的这种特点不仅能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员工的创造性并且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具有了更高的应变能力以及灵活性。
(二)网络化。一是企业形式需要体现出网络化特点。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组成行业联盟等来构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加强企业与企业的联系并构成网络化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是经营方式要体现出网络化特点。企业可以通过商务或者连锁经营等形式来构建相对庞大的网络营销体系,从而让企业营销组织结构体现出网络化特点;三是内部组织要体现出网络化特点。在扁平化要求下,企业内部管理的层次跨度会逐渐加大信息传递机构减少而执行部门增加推动着企业的内部组织体现出网络化特点;四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形式要体现出网络化特点。在网络化环境中,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在这些技术应用与普及的基础上企业中的信息传递体现出了网络化与数字化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对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目标作出了解并且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也能够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效率这对提高企业管理应变能力以及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重视对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来体现出企业信息传递的网络化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三)柔性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主要指的是企业需要具备参与内外部环境变化并且能够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作出及时反应的能力,从而确保企业能够根据对环境变化的判断来调整企业管理工作。在网络化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更加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所以企业通过抓住市场机会以及开展新产品研发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所以企业这种具备能够不断调整和不断适应能力的柔性化组织结构是网络化环境中对企业组织结构重构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与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网络化环境中的企业需要更加重视通过信息以及知识的获取来提高企业员工本身的价值这个过程是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的过程。在网络化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作出以下几点变革:
(一)重视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持遇按知识与能力进行分配。在网络化环境下,电子商务被企业广泛应用,这使众多企业对信息的运作与生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具备较高知识水平与智力的企业员工通过与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工具的结合成为了企业生产和运转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员工自身的智力以及知识决定了企业生产是否能够有序开展所以人力资本是实现企业资产增值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从观念上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并且通过以员工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划分待遇以对员工进行激励。
(二)推动员工自我管理。在网络化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对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来进行员工培训,同时网络化也为员工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员工能够使用网络来实现家庭办公和移动办公这种办公方式能够给予员工更大的时空支配权同时也有利于员工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馆 读者服务工作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变化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本质上就是实现信息对读者的有效传播,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主要有以下特点:
1、信息丰富,质量不等。在互联网上,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信息,读者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类型的空前广泛,信息内容的空前丰富,大大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但与此同时,不少错误的、质量差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垃圾信息以及信息过量都严重阻碍了信息的获取。
2、速度快捷,手段丰富。网络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不再有时空的限制,人们可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获取资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快速筛选所需的信息。网络资源的形式囊括了文字、图片、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其速度之快捷、手段之丰富、传播通道之多样前所未有。
3、双向交流,选择性强。网络时代.通过电子邮件、BBS等方式,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能够同时进行交流,不再受任何约束,增强了读者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主动性。
(二)网络环境下读者获取信息的特点
1、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值增高。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用户可以不需到馆就可检索到所需的信息。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动态性、多形态性,实际上查找信息的难度增大了,这时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图书馆在服务质量、服务形式、服务手段上不断突破创新。因此,图书馆要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努力寻找服务与读者需求的结合点。
2、用户利用检索工具直接获取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各类数据库及各种检索工具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利用检索工具直接获取信息,现代图书馆应适应这一趋势,为用户提供检索导航,提高检索的效率。
3、用户需求呈现个性化特点。网络环境下,读者层次不同,获取信息的动机不同,寻求信息的心理不同。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了解读者个性化的需求,创建相应的个性化的手段来适应这些特点。
(三)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图书馆工作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对图书馆工作变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服务工作总体水平的提升。
1、工作对象的变化。与以往图书馆相比,网络环境下除同样要面对本馆读者外,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读者。同时,互联网的存在使图书馆的竞争拥有了平等的平台,通过图书馆网站反映自身的文献资源实力,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2、工作内容的变化。随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图书馆工作将从以文献传递为主,转变为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为主,从以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咨询等传统流程操作为主,转变到依靠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为主。图书馆在保留传统职能的同时,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重点信息导航和咨询辅导工作显得更加突出,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新的重要内容。
3、工作方式的变化。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必须对传统业务和管理进行高度网络化改造,图书馆的硬件和馆员的素质必须尽快提升,才能适应工作方式的转变。图书馆不能再等读者上门来,而要主动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4、工作理念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表现出电子化、集成化、高效化等特点。这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只有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创造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工作能力为主的思路,才能不断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
二、全方位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这项工作不是一、两个部门所能完成的,要全馆齐心协力、通力配合才能做好。
1、创新服务观念,主动适应网络环境。图书馆要实现业务工作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载体数字化、书目数据规范标准化的服务目标,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创新。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纠正图书馆藏“大而全”的陈旧思想,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开拓新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周到服务。
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阅览服务质量。力争实现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馆阅览工作,提高文献流通的速度和准确性,开展网上预约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3、重点搞好数据库建设,加快数字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重复和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加强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局部使用,着力建设特色化、专业化数据库。
4、规范馆际互借工作,发展馆际互借业务。通过互相间的协调合作,延伸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5、注重网络信息咨询,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服务。可以采用信息咨询服务、网络检索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用户教育培训服务等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6、以读者为中心,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积极构建项目式水平管理模式等新型管理模式。
7、加强队伍建设,实行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政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实力决定着图书馆的技术实力和信息资源质量。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馆员提供培训、学习、经验交流的机会,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8、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未来科学知识教育,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人们的终身学习的学校,使图书馆担负起为社会和人类发展进步发挥作用的使命。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 环保;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引导;互联网技术;应用
1 引言
环保网络舆情事件的发源地通常是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和论坛,通常都是百姓生活中关心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处理失当,甚至引起很大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这跟地方政府没有科学地对待,利用政府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及时相关信息,而是一味地站在管理者的层面上进行压制或者封锁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互联网时代环保部门应充分重视舆情事件,总结和探索新形势下更好的网络舆情事件引导方法。
2 互联网条件下环保舆情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日益提高。以连云港市为例,从2011年起至2013年8月份,环保舆情有四五百条之多,分别为化工企业排污、秸秆焚烧、城市内河污染、近岸海域的污染等。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些大型污染企业从郊区位置发展到中心区域,这就涉及到企业搬迁的问题,2013年碱厂的牛奶湖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报道。
3 基于环保舆情特点的网络舆情预警、引导措施的研究
环保舆情预警、引导措施的选择必须遵循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让网民对环保事件有正确判断,减少非理性因素。
3.1 建立环保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为及时引导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首先在时间上保证了不让舆情危机现象的发生。及时、准确地监测到环保网络舆情,并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反映到责任部门,保证责任部门对环保舆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时做出分析和应急反应,做出正确处理、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预警机制应和环保部门的应急反应机制相联,出现重大危情时,环保部门启动危机应急机制,有效地进行舆情处理,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促成舆论共识。
3.2 架起环保部门与公众沟通桥梁,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架起两者之间沟通桥梁,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宣传工作,提升公众心中的政府形象,才能形成民众较为认可的公信力,真正解决环保网络舆情问题。
以连云港市西盐河治理为例,附近居民在一段时间内经常闻到异味,以为是化工区的气味飘过来的,对此意见很大,在连云港市的“在海一方”等地方论坛上多有反应,环保部门监测到舆情后,积极应对,查出问题出在西盐河水质上,在第一时间通过门户网站上及时向公众公布了此调查及处理信息,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认同。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和性质直接影响着舆情是被平稳解决还是激化成网络。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预防环保舆情发生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规范自身行为,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才能获得公民信任,提升绩效公信力。如果政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政府在进行舆情引导过程中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4 互联网技术在环保舆情预警、引导措施中的应用
4.1 建立环保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结合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和突发环境网络事件
系统通过意见挖掘、爬虫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对环保部门关注的舆情内容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并进行有效的自动分类,实现对互联网上有关环保舆情的收集、整理工作,准确反映舆情热点问题并对敏感问题,评估和分析当前的环保网络舆情态势,并给出预警信号,遇有重大危情时,自动联接到环境应急系统,启动环境应急预案,进行环境应急响应,为突发环境事件舆情引导提供技术支撑,如图1所示。
4.2 环保门户网站为信息平台,正确引导舆情导向
政府网站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是获取政府信息及服务的主要渠道,政府门户网站(如图2所示)的“政务信息公开”、“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水质周报”、“国控重点源监督监测”等,在信息公开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其次网站有“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互动性很强的栏目,可以作为环保部门与公民互动、沟通的平台,从而提高公众对环境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因此门户网站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必不可少的环节。
4.3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的应用让权力更加透明
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让公众在单位或在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例如环保部门应用最多的行政审批权限——环评报告的审批,申请人就可以通过该平台(如图2所示)先进行网上申请,网上提交相关材料,并根据网上相关的提示要求,如确需到审批部门的,再到审批部门办理,为申请人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且平台每个办件都有时间限制,纪委可以监督环保部门的办件情况,加以监督。每个办件在网上可以公开查询,增加了透明度,让企业、百姓满意。
5 结束语
环保部门对网络舆情越来越重视,应对网络舆情的意识在逐渐增强,逐步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引导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环保部门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手段,怎样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加强舆情引导,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也是环保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 卫鸿婧.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9期.73-76.
[2] 谭永军.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对策及路径.梧州学院学报,2012,(6):40-44.
[3] 李怀强.当前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现状分析与引导对策.决策探索,2013,53-54.
[4] 刘焕成.政府网站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研究.知识学习与管理,2012(145),124-129.
[5] 王进等.基于政务需求的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研究.电子政务,2012(117),61-76.
作者简介:
关键词:网络;档案信息;开发;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信息服务体现了档案馆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智能化和知识化的程度,在引导用户有效利用信息方面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
一、档案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组织方式
(一)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与档案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个下位概念,是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相并列的。狭义地说,信息资源是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种信息,它包括信息内容本身、记录信息载体、信息的表达形式、信息的组织结构以及信息传播的手段等要素。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可以用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信息以及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资源的总称。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记录载体、表达形式以及传播手段等特点上,它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网络节点中、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和利用的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的集合体。由此得出,档案网络信息资源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网络节点中、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和利用的档案信息产品和档案信息系统的集合体。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服务相比注入了更新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更高的服务要求。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出现以下特点。一是资源共享:强大的信息网络打破了档案信息利用的局限性,档案馆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展到整个开放的信息网络,使用户完全在开放式、交互式的环境下足不出户,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形式多样:网络环境下大量涌现了更利于检索和贮存的各种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形式,使得网上信息的种类大大增加,除了文本信息以外,还包括大量的非文本信息,还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库。三是动态更新:在因特网环境中,档案网络信息随时在发生着更新,体现了动态性,以最快的速度更新着数据库数据和网站信息。
(三)档案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
区别于传统档案信息的组织方式,档案网络信息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组织方式。一是主页方式:即网站方式。通过建立网站,在网站上信息。二是自由文本方式:主要用来组织全文数据库。是对非结构化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处理的方式。三是超文本方式:将网上的相关文本信息采用非线性方式有效地编制在一起,以节点为单位,节点之间以链路相连。各种文本档案信息组成网状结构,用户可从任一节点开始,对网上信息浏览和查询。四是超媒体方式:将文字、表格、声音、图像、图形等多种超媒体信息以超文本的格式组织在一起,便于用户通过链接网络结构在信息库中自由浏览与查阅。五是数据库方式:采用数据模型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当前普遍使用的组织方式。根据信息特征与用户需求设置信息的描述字段,从而方便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查询。六是主题树方式:将信息资源按照确定好的概念层次分门别类的逐层加以组织的方法。用户可采用浏览的方式层层搜索所需要的信息。
二、档案网络信息服务的功能和特点
(一)网络信息服务的功能
一是信息导航:在网络环境下,面对新型的电子信息和海量的网上信息,档案工作人员的领航职责更加重要。档案工作人员应通过对网上信息的筛选、组织、整合等一系列工作发挥信息导航的作用。二是信息开发:信息开发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而对档案资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编制检索工具、专题目录、索引等就是这种功能的体现。三是决策参谋:档案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料利用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而起到决策参谋的作用。
(二)档案网络信息服务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就是要将能见传统档案馆的纸质档案资源与数字档案馆的电子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用户在网络环境下快速、有效地查询信息。一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主动服务是现代档案馆明显标志之一。网络环境下表现为主动与用户接触,深入了解用户的需要,利用档案馆网站进行问题解答、资源利用、信息整合、定题服务等主动信息服务。二是从传统的手工检索服务向现代化检索服务转化:利用网络实现服务方式智能化成为档案馆的发展方向,现代检索手段的多样化,用户在网络终端自己动手进行智能化检索,可快速全面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三是服务方式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服务方式不仅包括简单咨询服务、专题文献报道和二、三次文献加工等方式,其内容扩展到网络专题服务,提供专题数据库服务、网络导航服务,网络用户培训和宣传服务以及信息资源整合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性信息服务,服务的内容与范围大大拓宽,与用户交互性大大增强。四是服务对象扩大化:网络强大的通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地域上的空间距离。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档案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更加广泛,使档案馆的服务对象面扩大。
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贮藏在信息资源中的信息由不可得状态变为可得状态,由可得状态变为可用状态,由低可用状态变为高可用状态。那么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贮藏在网络中的信息变为可用状态。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基础工作须先行
一是丰富馆藏:无论是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还是保管、统计、检索等环节,都是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打基础的。只有基础工作先行做好、做实,档案部门才能在信息开发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自如地应对随时出现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利用需求。二是盘活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须立足于盘活现有馆藏资源,并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档案特有的原始凭证作用在当今以法治国的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在落实政策、平息纠纷、勘定边界、案件审理等社会、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馆藏资源数字化: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实现档案馆服务手段智能化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只有实现了档案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才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为用户提供馆藏资源信息,提高用户的检索速度和范围。
(二)利用先进技术和网络平台,挖掘档案价值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首先,加快档案网络平台建设,这是实现知识服务的加速器。其次,要构建基于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富有特色的数据库,这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不仅要考虑数字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利用同一问题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对档案价值做深层次的挖掘。最后,要完善档案检索体系,要增强检索工具的功能、提高查准率、查全率和检索速度;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排除档案利用时空障碍,实现档案信息检索、网上检索。档案馆还要通过馆际合作,结合档案利用的需求特点,组建和完善由不同馆藏资源整合而成的、各级各类档案资源集成检索系统。
(三)充分发挥档案编研的优势,使其在网络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档案编研既包括了档案信息这样一种显性知识,同时也包含了档案编言人员的隐性知识。可以说,档案编研是由档案信息到档案知识再到信息的一种过程,但不缺乏档案人员对信息的整合和重组过程所体现的重要价值。网络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更需要将记忆筛选、重组、以知识形态再现给社会。因此,无论在纸质环境下,还是数据库环境下,档案编研是实现知识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四)馆员模式――知识复合化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档案的“保管员”,而应成为信息专家、成为“导航员”。在数字化世界里,档案人员的职责就是运用档案知识尽量提供快捷便利的检索途径和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更重要的是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要求档案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网上知识资源及分布情况,了解内容的检索方法,并具有分析、提炼和储存知识的能力。知识服务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博学多才,一专多能,成为能获取掌握最新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网络是一种双向主动式的服务手段,各高校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和网站的建立,使得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紧迫。网络环境下管理档案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档案部门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检索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服务之模式[J].图书馆论坛,2004(4).
2.黄长.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4(10).
3.李晓霞,王宁.网络时代档案馆如何做好参考咨询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