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4 16:26: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教育特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职高#恍Ы逃专业;德育特色;建设
本研究的德育指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班华指出,现代德育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和发展。高职高专比之于本科院校,应该更贴近职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侧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因此,它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方面应该可持续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由以下方面决定:一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本质特性,二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养成性。顺应2012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具有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以反思性实践为发展的主线。由此奠定了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的特色。下面从目标、内容、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和评价方面来论述特色建设。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受国家教育目的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制约的。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符合教育事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品质,复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的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培养规格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A.具有一定的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班级管理观与教育观。
B.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良好的品质,富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阳光健康、富有亲和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C.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艺术的基本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小学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潜能,并至少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不断探索儿童哲学、儿童科学和儿童艺术的关系,并能够以艺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D.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流利而生动地进行口语表达、正确而规范地书写汉字,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能整合教学要素,胜任班主任工作。
E.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在教育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应对挑战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德育总体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和理解中国梦并能付诸小学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和教育信念,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富有爱心、责任心、童心,亲和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社会需要的小学教师。
总体目标又可以分为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文明规范;基本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服务;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分目标。其中,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下设生存常识、人际关系、生存品质、应对挫折、生态文明、生活意义、生活能力、品德和习惯、爱和感恩、生活选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和谐目标;文明规范下设礼貌、礼仪、行为目标;基本道德品质下设勤劳、勇敢、奋发、诚实、节制、沉默、秩序、决断、公正、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清洁、安详、贞洁、谦让、自强、自立等一系列优良品质目标;爱国主义下设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设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目标;中国梦下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劳动与技术下设生活常见材料、技术工具、生产技能、设计、制作与评价作品、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安全和责任、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目标;社会实践与服务下设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公民责任感目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下设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目标。为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可以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
二、德育课程
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设置包括:一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直接传授道德价值;二是实施间接教学,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证明,两种形式相结合,才能全面、充分地实施德育。课程体系由内容和目标体系构成。内容体系在如上所述;活动体系围绕学校(含大学和小学)、家庭(含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叉关系而展开。志愿服务、家校共育、自我教育将共筑德育课程活动体系。对于任何学校的学生而言,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在全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和跨学科的交融、渗透比较紧密,由于该专业的终极受益者儿童天生是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游戏和艺术又天然密不可分,那么着重和艺术学科相交融的跨学科的德育渗透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而高校在艺术学科、跨学科建设方面还很薄弱,由于学科之间在学科理念、价值标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等的冲突;基于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跨学科研究的组织障碍与冲突;受管理体制制约的跨学科研究的资源配置障碍与冲突;传统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式下对跨学科的评价导致的障碍与冲突,导致的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还任重道远。
课程的新陈代谢要以先进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要构建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融合小学文化、小学教师文化和小学儿童文化的校园文化,和小学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
三、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德育,要体现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教育性自不待言。综合性不但表现于在跨学科领域实施德育;同时也表现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综合的。途径包括:
(一)直接和间接的教学:是最经常、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要推动跨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关注小学德育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做小学教师的兴趣;
(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立足多姿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反省和内化得到真正的成长。包括便民服铡⑽幕辅导活动、法律宣传活动与咨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义务劳动、暑期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勤工俭学、环境保护、考察实践、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等;
(三)课外、校外活动:主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实际,开展相应的课外、校外活动;其中,特别借助教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跨学科教学活动机会实施德育;
(四)共青团活动;
(五) 校会、班会、周会和形势政策报告会等;
(六)班主任工作。
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根据德育目标)、生活指导法等。教育者要指导大学生学会反思和内化,形成终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德育管理
包括制度、队伍、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管理的建设。
推行民主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精神,采用各种激励和奖惩机制,使所有领导、管理者、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群策群力,整体发展。特别强调联合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的力量。在校本文化的支持下,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打破传统的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创新跨学科管理制度以保障跨学科德育的有效实施。
队伍包含学校各层面的领导、管理者和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大学的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管理学生的德育。在院系层面建立跨学科学系或教研室、跨学科研究中心,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以建设跨学科德育的基本人力资源。
在社会实践和校本课程的结合中落实德育,鼓励开发跨学科课程。请小学教师参与德育教学,比例不低于20%。
强调全员参与德育研究;强调跨学科科学研究以及德育研究,力求以研究促进德育教学和质量的提升。
五、德育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德育工作的提高和改进,而不光是德育的实际成绩。请德育施教的所有成员参与德育的评价,包括个人人格品质评价、学科(含跨学科)德育评价、校本德育课程评价、小学化校园文化评价、实习实训素养评价和专业德育活动评价;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主观判断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具体测评手段突出差异性。构建动态、系统的德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2-15.
[2]中国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1.
[3]陈威.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赵佳丽,罗生全.论学校实践性德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7:47-50.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我国办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作为农村乡镇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学生美术基础师资、校园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弱势,因此,农村学校更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陈旧的教学观念大多都是让学生死学硬背,往往使得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者。机械的、灌输式的学习使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下滑、厌学。而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总会在各个学习领域不甘落后,其原因是他们相信自己有最优秀的一面,自信使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主动参与,无形中得到了全面的培养。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认为更应该让特色教学引领孩子快乐成长,因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合理选择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特色教育必须要在整体改革思想的统领下选择好突破口。要凭借学校自身优势,依托地域特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任何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历史长短总会有独特的优势。如果认真挖掘,通过拓展、提升的过程,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能成为学校独特的办学项目。比如: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三维度”,其别提到了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往往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也极力主张“教育上应特别注重美育”。因此,农村学校可以根据特有的地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家乡丰富的生活习俗等优势,以及小学生乐于用画笔再现感兴趣的事物的特点,选择以卡通画、中国画、剪纸等形式为主的美术特色教学项目。都说“美”源于生活,那么农村的孩子们每天都会走进大自然这个美的课堂,这是城里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春的翠绿,夏的多彩,秋的金黄,冬的洁白不都是大自然给农村孩子们广阔的创作空间吗?因此,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独特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健全人格。
二、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创新教学特色
要让学校的教学有特色,最主要的就是“教”的特色,是要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教师不但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还要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途经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校特色教学主要尝试民主、平等化原则下的“质疑――讨论――体验”模式;个性化原则下的“选择――创作――表现”模式;实践原则下的“互动――合作――创新”等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更生动、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另外,有些无论什么版本的美术教材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学校。如:我校现行的教材中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南方学校开展,所以我校适当引用中国画等内容进行补充。因为国画以及一些地方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需要一气呵成,一节课的时间往往不能完成,所以我校探索尝试大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休息时间学生可以自由交流、相互学习,这就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尽情地改进、创作,使得他们的作品不再半途而废,每次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让校园投射特色文化,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校园文化的形成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学校特色应是文化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淀下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要从整体上体现出学校所追求的特色目标和重点突破的特色项目,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我校针对美术特色教育的校园环境进行布置,结合各种节日、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墙壁宣传学生特色学习成果。每个班级的建设也都以学校美术特色为方向办出自己的风格,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轻松、愉悦,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把特色教学延伸到社会,形成规模
特色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要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很好地结合,所以学校要积极地将特色教育推向社会,使之在历练的过程中形成规模,力争让每个家长都感到孩子更爱学习,更喜欢学校独特的教育形式。我校组织孩子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艺术活动,展现特长,让家长们都能将孩子艺术教育的成果作为自己的骄傲,当家长们将孩子的作品(美术作品、剪纸、手抄报等)挂在墙上时,或有的学生参加市选送的美术作品或现场美术比赛获奖,就体现了学校特色教学的成功,也就成为了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特色学校,当社会都认同了学校特色教育时,自然就形成了地域影响力,特色教育也就真正形成了规模。
一、突出艺术教育特色,探索适合幼儿艺术发展的策略,推动幼小衔接教育
艺术教育只有紧紧抓住“特色”做文章,才能抓住发展的根本。特色是一个教育单位各方面优势和长处的结合和凝练,是多年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凝结而成的风格和思想灵魂。它集中体现于一点,但牵动全面,代表全面。特色,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创新,要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区别于其他。办学特色不是靠官方来树立,关键还是社会和家长是否认可,我们要善于分析自身的优势,善于利用现有的优势,要集中力量形成特色,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有了特色就能凸显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创品牌要靠创新,保持品牌同样要靠创新。那么,什么项目是我们自身的优势呢?根据活动中心教育的传统优势,我园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舞蹈项目为特色,全面推动学前幼儿艺术教育教学朝着综合化、现代化、多功能的办学目标迈进。
我园的艺术教育特色主要以美术兴趣班、舞蹈兴趣班和声乐兴趣班为主,其主要目的为少儿艺术启蒙教育,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它既不同于以往幼儿园的以玩为主,也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学前班以学为主。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以艺术教育为特点来设计我们的课程。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娱乐、艺术学习的空间,我们主要采用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教材,将艺术融入社会、语言、健康、科学等领域中,以艺术课带动综合文化课、以艺术陶冶情操、以艺术教育启迪思维,注重寓教于乐,为幼儿创设快乐、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以艺术教育开发智力。
二、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幼儿期,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渗透,知识的获得相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学习知识的兴趣能引导幼儿学会学习。所以,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就要摆脱只注重知识教学和智能提高的束缚,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断自我更新知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我园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音体室、舞蹈教室、画室等基础设施,给幼儿提供了丰富、有创造力的环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在获得社会化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能够通过教师和同伴产生积极的影响,得到应有的发展,使幼儿能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体验社会情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形式的设计与整合,突出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特色
我们要用心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出发,依托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教学内容,寻找切入点,使活动内容的安排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综合文化活动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出幼儿艺术教育特色。我们遵循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人都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看起来孩子从早到晚都在玩,其实是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融会贯穿在游戏中,以“玩”的形式,使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玩卖东西、送信件等角色游戏中,孩子在快快乐乐的游戏中,他们的平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训练。又如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会经常使用许多新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需,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进步。为幼儿进入小学前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做了综合准备。
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取得办学水平的新突破
十年前的廊坊市第十二中学,校舍简陋,生源不足,师资匮乏,教学仪器落后。而如今的廊坊市第十二中学,院落整洁,高楼林立,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学生文明有礼,教师业务精湛。
为实现十二中的大发展,学校领导班子一班人把办学条件的改善作为强校之基,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并付诸实拖。短短的几年间,学校先后建起了初中教学楼、初中实验楼、初中学生公寓楼、小学综合楼、体育馆、高中教学实验楼、高中学生公寓楼、逸夫科学艺术馆和教师公寓楼,配置了现代化的教学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和校园监控系统。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筑就了高标准办学的基石,为十二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一座现代化的学校已出现在安次南部农村,成为安次莘莘学子实现自己理想的摇篮。
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迈出学校发展新步伐
要把规模如此之大的十二中工作理顺,使繁杂的工作同步平稳开展,就必须狠抓制度化建设,强化管理的手段。
为统一思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召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共同探讨学校发展的大计。通过不断地沟通,班子成员之间统一了思想;通过不断地探讨,各部之间做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前进。可以说,十二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一个空前团结、人人勤奋的领导班子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理顺关系的同时,学校又在健全机制上动了一番脑筋。为抓好制度化建设,学校制定了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制度。坚持对领导和老师实施全程量化考核评估,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功夫下到平时。这一举措使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效的激励了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变过去的“要”为“我要干”。
在学生管理上,我们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小花园及广播站等,让有限的物理空间发挥出无限的教育空间效能,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景点育人”的目标。
为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建立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教育网络,我们通过认真谋划、充分酝酿、仔细选拔,成立了十二中首届家长管理委员会。通过家长管理委员会,一方面我们可以及时听到家长的心声,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及时把学校的要求、计划、决定等通过家长管理委员会传递到学生家长中,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使家长能够与学校对学生进行互动教育。
由于思想统一,制度完善,措施得力,学校形成了坚实的凝聚力,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快速发展。
特色办学全面育人跃上素质教育新台阶
我们把特色办学作为强校之路。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环境育人,创合格加特色的学校;严格执教,训合格加专长的教师;面向全体,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学校以素质教育统揽教育全局,以体育、艺术教育为龙头,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办好特色教育,走全面育人之路,学校注重文化氛围的创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到十二中,你可以看到:楼道里到处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专栏:礼堂里、操场上经常见到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身影。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创办了校刊《繁花》、校报《神舟报》、《守望报》;开设了美术、英语、书法、雕塑、舞蹈、计算机、乒乓球、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10多个兴趣活动小组。
【关键词】民办学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研究
嘉善新世纪学校立足于“争创全国优秀民办学校,育新世纪中华英才”,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是嘉善新世纪这所民办学校办学的学科特色之一,学校创办八年来,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特色已初步形成。
一、明确培养目标,努力形成特色
嘉善新世纪学校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使孩子开始获得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和说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打下扎实的语音语调基础,并获得初步的英语听说能力,为继续学好英语作好准备。
嘉善新世纪学校力创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小学英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展开的时候,学校发挥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利用小班制的教学优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引进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充分利用孩子语言学习的“最佳期”,注重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敢于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民办学校,嘉善新世纪学校选准突破口,创建特色,形成正确的办学思路,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明确其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会话交流,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学校自办少儿英语节目《LearnEnglish》在校电视台播出;每月定期进行英语手抄报展;在学校推广“校园英语50句”,要求所有的师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另外还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学校还定期举办“少儿英语节”、“少儿英语口语大赛”、“英语书法比赛”,所有的这些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英语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小学生对英语喜爱有加。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特色,使学校形象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养,民办学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培训,热情鼓励和充分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推行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多方面的条件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小学英语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的培训工作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念的讨论与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说课及其评议。“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指请有关教育专家到学校,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训。
只有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民办学校,更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要想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就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并纳入到学校发展和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之中。帮助教师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从而增强民办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归属感。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帮助教师全面关注学校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民办学校要提供研究策略的咨询和辅导,使教师更多地理解自我成长中的价值,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要,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会持续和全面成长。同时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嘉善新世纪学校注重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经常派教师去外面听课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还注重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淡化教师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使教师意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进行有益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
三、优化教学手段,赢得学生信任
任何教育,不论是活动、观念、还是措施,只有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它们才是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师要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他们能学好英语,告诉他们有什么比受到良好的教育更重要呢?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少年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受到好教育,必须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等几个心理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研究和熟知儿童心理,了解儿童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直观教学和其它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努力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喜爱和信任。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汉语的干扰,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既要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坚持听说领先和口语先行,又要积极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采用游戏和卡通片等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想方设法地调动其有意注意,尽量克服汉语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形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
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教师要把爱的阳光照耀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在真正得到爱的同时,也会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参与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极为融洽,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改善。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时,应该尽量采用实物、模型、图片、投影、录像、课件及体态语言等手段,力求情境逼真,交际仿真,游戏当真,这是小学英语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师应以一种现代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关爱,这样以“爱”为纽带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了。由于教师采用了先进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都学得兴趣盎然。因而嘉善新世纪学校的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促进家校联系,取得家长配合
民办学校的学生都寄宿在学校,为了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学校就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民办学校应该向家长作出承诺:您的孩子在我们所属的学校,会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爱,我们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便使他们获得自由、和谐、充分、全面的发展。让所有的家长理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需要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沟通与合作的关系。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英语学习的情况。有些家长不懂英语,认为小孩子学不学英语无所谓,反正到了初中还要重学,所以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是很重视。教师要帮助这些家长分析儿童学习英语的有利因素,告诉家长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使这些家长认识到儿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些家校联系卡,及时将孩子每个月的英语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并让家长检查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以这种方式来改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隔绝状态,切实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这种方式不仅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民办学校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家长对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认可,才能说明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确实卓有成效。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来督促孩子的英语学习。每月定期向家长介绍孩子的英语学习内容,并且可以让学生把在校所学的英语会话回家说给家长听,让家长来评价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情况。这不仅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随时随地说英语,使孩子在脱离了课堂这个有英语氛围的情况下也能讲英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重视口语测试,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改变“哑巴英语”的弊端,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大听和说的比重,并辅以科学的口语测试,以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口语的训练,则必然导致学生对口语不重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也无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整体性,即全面素质。许多教育专家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口语测试,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意大利语言学家泰通提出的整体动态语言学习模式,为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日常对外交流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都很强,可是一见了外国人却说不出英语。这种交际失败的现象与目前的测试体系有关,传统的英语测试以笔试为主,口试几乎没有,所以导致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较差。小学生是否需要进行口语测试?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口试费时费力,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不能科学有效地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传统的书面测试更为大家熟知,也便于组织;另一种观点认为,若忽视了口语测试,则会导致学生说的能力跟不上。
嘉善新世纪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明确的目标,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口语测试。口语测试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学生死记单词、句型和语法规则,而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在真实情境中能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小学英语口语测试采用等级制的评分方法,以取消差生的概念,改变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分数的倾向。学生一次没考好,可能是由于紧张或胆怯,教师应给机会让学生再次考,这也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给学生减负的呼声。
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是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激发他们说英语的兴趣,给学生学习成功的希望。实施口语测试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符合交际法教学思想,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种手段。因此,民办学校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小学英语口语测试的方法,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时,应提倡运用形成性评价。评价形式可以有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对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的研究是一个大的课题,以上几个方面只是个人体会。如何更好地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使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所有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一起探索和研究。我们期待民办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取得长足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川.办好一所学校的观念、措施与方法.《教育理论与实践》
2、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试谈小学英语口语测试.《中小学外语教学》
3、陈少敏.《小学教学全书—英语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摘要: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表现为以体系化的教学思想为基础,以课程、教材的改革为框架,以概念和观念创新为依托,以讨论的生本化和常规化作为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机制,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尽显这些特色的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取得了扩展学生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潜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凸显教学的主观效应等显著绩效。
关键词:生本教育体系;教学特色;教学绩效
自师从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以来,笔者参与了由郭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观念与实践研究”这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年多来,我与郭教授及课题组其他成员曾多次去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听课,也曾多次与实验学校的领导、教师们进行座谈。每次,我们都能目睹积极、欢乐、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每次,我们都能闻听教师和校长们津津乐道于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验给他们的学生、班级、乃至整个学校带来的新气象。为推介我们的研究成果,也是为不断推进我们的研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生本教育的教学特色与绩效作一阐释。
一、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
(一)它以体系化的教学思想为基础
与许多零敲碎打的教学改革不同,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体系化的教学改革。“一切为了学生”、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是它的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它的教育行为观,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领悟”“内核生成课程”“课程整合”等系统性的课程思想,它还进一步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读和做、缓说破”等教学及其评价原则,形成了与其教育思想相周延的“教什么”“怎样做”“教得如何”的完整的教学思想体系;生本教育的教学正是建立在这种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之上的。
(二)它是在课程、教材的改革框架下进行的
生本教育没有停留在确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思想体系的层面上,它还将其教学思想与教改实践结合起来,与其实验学校的学科教学的改革实验结合起来,而实验学校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在生本教育提出的相应课程和教材改革框架下进行的,生本教育体系的课程、教材成为联系其教学思想体系与教学的中介,成为其体系化的教学思想走向现实的桥梁。作为中介和桥梁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使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实验具有了可操作性。像这样既有完整的教学思想体系、又有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与之相匹配的教改实验,在我国不说是绝无仅有,也可说是屈指可数。
(三)它以概念和观念的创新为依托
在生本教育体系那里,把“为教师好教”,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设计概括为“师本教育体系”,而把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好学”、以学生为本体而设计的教育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在我国针对消极或积极取向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实践方式的称谓可谓林林总总,如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等,但还未见有站在教育本体的高度上,将它们概括为师本教育体系或生本教育体系的。这一概括,既准确、精辟,又独特新颖、独树一帜,可谓是概念的创新。这种概念的创新,无疑具有增强反思批判消极取向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之功效,同时也为形成积极取向的教育教学观和选择正确的教学行为方式,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参照。
概念是思维的钮结,概念创新所延伸开来的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的创新。“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的概括,引发出的是其教育教学思想的一系列变革与创新,这突出表现为其教学资源现的创新和“基础”观的创新两个方面。
长久以来,人们只将教材内容、教师的知识经验与人格因素、教学的设备与器材等因素视为教学资源,生本教育体系也把这些要素视为教学资源,但生本教育体系还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的先天自然、学习热情、学习经验和既有知识都是教学资源,并且是最大的教学资源。正是基于学生是教学资源观的认识,生本教育体系提出了“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行为观及其一系列方法论原则。
有人说我国目前的教学改革从总体上是回归杜威或“杜威化”,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由知识到经验的课程改革等,都与杜威的教育教学观念、旨趣大致相当;但从教学思想的谱系来看,还未见有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的认识,至少未见如生本教育体系这样十分明晰的学生资源现思想。所以,从这一意义来说,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改革何止是回归社威这么简单,学生是教学的资源、教学应全面依靠学生的思想是教育资源观的创新,是对杜威的超越。
“双基”一直被视为中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而被列为双基的内容,往往也成为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的内容。与此基础现不同,生本教育体系的课程教学认为那些可以作为训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作为“核心部分”的感悟或会意——一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的联系和事物实质的深刻认识、透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或者说是学生学习基础的基础。感悟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为:首先,感悟是学生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它不仅支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而且是学生形成思想、智慧的基础,学生的思想与智慧是通过感悟而产生的,感悟本身就是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思想、智慧;其次,通过感悟还能形成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习的重要动力”,从而“许多原来要教的东西……就可以少教或不教了。”相对于“双基”的基础观而言,这是对学生学习基础的更为深刻、更为本质、更高层次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教学基础观的范式转换,是教学基础观的变革、创新。由“双基”的基础观转向“感悟”的基础观,使生本教育的教学走出了知识条文的分割、诠释和训练过度的局限。
(四)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
当今,“……改变以间接认识获得间接经验,令学生以直接认识获得间接经验,并且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为教学改革所普遍重视。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了教学改革的这一时代特征。其倡导和实施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读和做、缓说破”等这些体现辩证综合性思维方法的教学原则的贯彻,在给予学生间接认识的方式——教师教的条件下的认识以适当位置的同时,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它为学生直接认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直接认识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以直接认识的方式学习间接经验的教学特色十分鲜明。例如,为了促进儿童的直接感悟,在生本教育的数学教学中,“法则总是儿童自己寻找的结果,不是直接告知的结果。即使儿童自己寻找,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形式暗示使之放松感悟,”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尽量减少写作说教,使学生直接阅读感悟”。
(五)讨论的生本化、常规化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机制
运用讨论法而进行的课堂交往形式,我们并不陌生,但它的实际境遇却不尽如人意。它或者被冷落,或者发生了异变;就前者的情形来看.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静静聆听.教学完全沦为说听式的“情况通报会”.而无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交往;就后者而言,讨论异变成了公开课上的一种装饰、点缀,流变为“只不过使学生为教者的教学作铺垫、作桥梁,好使我们的语流顺畅一些、教学过程顺利一些……”
而在生本教育体系那里,讨论这种交往形式受到高度重视。首先,讨论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基本匕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在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讨论,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参与进来,每次讨论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学生讨论的问题,不限于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也回归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种交往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
其次,讨论常规化了。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把讨论作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交往形式,作为一种教学常规。在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我们可以见到课堂上学生秧田形的座式安排。已一改为方块形的座式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这种变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成为学生入人参与讨论、讨论具有充分性、讨论常规化的组织保障。同时,在整个生本教育体系的改革中,不惜改变教材来给儿童赢得活动和思考、讨论的时间,这为讨论的常规化提供了课程载体。所以,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目睹到的是“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
二、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绩效
尽显以上特色的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将教学由以教师为本的虚体设计改为以学生为本的实体设计,取得了明显的绩效,铺就了一条素质教育的高速路。
(一)学生的经验得以极大扩展
“先学后教”“先做后学”作为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其“先学”“先做”不限于学生对课文的预习,不限于学生阅读教材中求学的篇章,更不限于找出并熟悉未学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而是以未学课文为核心、为基点,采取“以读引读”的方式来扩展学生的经验,例如,让学生寻找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对这些段落或句子发表议论,再如,让学生去查找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去学校图书室查找,也可以上网查找,还可以请家长帮助查找,结果下来,学生少则找到了三五篇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多则找到了十几篇,甚至更多,因而,学生的知识信息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当学生要学习“威尼斯之夜”这篇课文时,他们从图书室、互联网等处找来了大量的关于威尼斯的文章,他们不仅知道了欧洲有个威尼斯,他们还知道了在东方、在我们中国也有个“威尼斯”,苏州有东方的威尼斯的美誉;他们不仅知道了威尼斯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美丽城市之一,他们还懂得了要保存威尼斯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定要加强环境保护……
在讨论常规化的生本教育的教学中,学生从课外搜集到的知识信息是交流、讨论的固定内容之一。当学生带着各自获取的资料信息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源,每个学生都成为了一条传播信息的渠道,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取,不再限于教材和教师对教材的注解,丰富学生经验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封闭的,而是多样的、开放的;在学生“先学”基础上而进行的交往、交流成为一条知识信息传输、拓展的宽带网。在这条知识信息的宽带网上,学生的阅读由簿变厚,学生的经验由扁平而立体化。“以读引读”与交往的常规化一道,在使教材内容大大扩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经验,“少教多学”
这一为人们企盼的教学目标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成为现实。
(二)学生的潜能得以极大丰富
人的潜能的丰富是一个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相统一的过程。前者是以外在社会文化精神因素影响人的心理的过程,而后者是人的内在潜能的发挥过程。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没有由内而外的过程与由外而内的过程的接契,由外而内的过程就不能取得增益人的潜能的功效,另一方面,没有外在社会文化精神的影响,人的潜能的丰富,就缺乏了现实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往往强调由外而内的过程或者说只强调外锋,而无视学生内在潜能(学习兴趣、动机和积极性)的发挥或学生潜能的内发过程,所以,即使教师教得再多,教师所教也还是外在于学生的,还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潜能,还不能扎根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底蕴。生本教育的教学过程却是一个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增益的过程。它既重视学生学习的由外而内的外锋过程,但更重视由内而外的内发过程,从而为学生自身潜能的自主开发和丰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例如,它将学习任务交付给学生(并且是尽早交付),变“马拉车式”教学为“激发式”教学,变“截流式”教学为“源流式”教学,这一系列措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也就在他们自主发挥的过程不断丰富起来。所以,在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课堂上,我们每每能见到的是气氛热烈、学生乐此不疲、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不让老师下课的情景。学生是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生不仅学得多、学得好,而且学得轻松;学习对他们来说,已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一件要去应付的苦差,而是一件其乐融融、充满欢愉的活动。
(三)减小了学生之间的分化
关键词:特殊教育 特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9-01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特殊教育(狭义)的关注,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特色路径,切实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对一个社会人的塑造。
1 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要高效运转,办出特色,一定要有切合本校实际的相关制度,方能保证学校的有序性和稳定性,从而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保障。
顺应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特色发展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以逐步形成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在内的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与这一完整的教育体系相适应,学校要引入规范专业的测量评价机制。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全面客观的测量和评价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补偿治疗和教育)和行为(主要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训练,同时本着标准统一的原则,应该对学生进行连续性的测评,以便于教育手段的调整和实施,真正做到因时因材施教。可以说早期人格的塑造、教育的起点、中点(教学后的改进)、终点(教育最后达到的目标)实际上都需要借助测量和评价。
“办好一所学校就等于关闭一所监狱”,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尤其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实施特殊教育的最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特殊教育的质量。
因此,教师要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的规范教学。教师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集众人智慧合集体之力上好每一节课,实现教学相长。
学校应当定期进行教师培训和交流,培训方式主要是采取学科专业加教育及特殊教育训练,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和上升的空间。
2 开创特色教学法
学校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设情境,以情导学,以情激趣,以情育德,健全学生人格。
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如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为了满足学生的个别教育需要,教师或学校实行因材施教的个别教育计划。在个别教育中可针对优等生施行个别化培养和教育,强化其优势;也可对学习困难等学生制定相应的个别教育计划,培养自信和兴趣;其内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个别教育计划要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在个别教育过程中做好个别教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及实施时间、过程、相关的辅助措施、教学效果等。
3 特色课程设置体系
3.1 开设选修课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本身需要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可以从实际出发设定必修课,辅之于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是指文化课,这些课程保证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求,而选修课是开放而灵活的,学校针对学生实际设置生活能力培养课程、劳动职业技术教育、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及社交礼仪等课程。特色课程与文化课相辅相成,可以共同完成一个社会人的塑造。
3.2 启用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试,接受师生的各种心理咨询和辅导,并形成信息的有效反馈,以便调整教育策略,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疏导。同时启动心理发泄室,实现教育和医疗措施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实际出发针对师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让全校师生拥有健康愉悦的身心。
3.3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课外小组的成立让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合作交往,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组员由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共同构成,以兴趣培养能力,责任心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为适应学校特色课程的设置及课外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应扩充相应的图书资料,并对学生定时开放。
3.4 适时研发“校本教材”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依托学校自身资源和条件,研究特色课程、课外兴趣小组与课堂授课,研发校本教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5 寻求多种教育形式合作
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与普通学校开展联谊和共建活动,使学生从中学习常态儿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社会化。同时,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如工厂、电影院、博物馆、科技馆等都可以成为校外教育基地,可以和他们建立长期的联系,学生定期到这些基地接受教育。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教育、锻炼学生;另一方面促进他们更好地社会化。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全礼,李玉向.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概论[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3] 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 云海.学校特色是打造出来的吗?[J].现代特殊教育,2012(Z1):127-128.
[5] 王伟,李松林.学校特色发展:实践模式与现实途径[J].中小学管理,2009(9):38-40.
[6] 王伟.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条件、问题与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9(6):37-40.
一、学校简介
昌江二中(昌江区职教中心)创建于1964年,昌江区直属公办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融职业高中教育、完中教育、各级各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地处景德镇市南郊昌江河畔,毗邻昌飞公司,座落在景德镇市航空小镇内。从吕蒙有专用道路直达学校,交通便利。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十多年的办学探索,学校特色专业有计算机应用、陶瓷美术等。2018年在校学生529人,其中职高生258人,在校教师39人。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获得“江西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先进集体”、“江西省森林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本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教育理念,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培养方针,特色教育,科学管理。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学校积极推行“多元就业、合作办学”模式,2015年与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中高职贯通班、2016年与昌江一中联合开办美术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就业率达97%以上。坚持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构建了适应市场、企业、学生就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在办学过程中,我校突出特色与质量、效益与形象,深入开展了工学结合。坚持“以企业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并使之成为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
1、为了健全职业培训功能,从2017年以来,学校分别与昌江区劳动就业局、昌江区农业局等单位合作,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精准扶贫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共培训2520人次,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学校职业教育办学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