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趋势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趋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4 16:26: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节能行业发展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节能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

力诺瑞特拥有合作方德国Paradigm公司世界领先的、三代以上的技术储备和国际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专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队伍;拥有全球领先的多项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拥有行业内近百项技术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参与行业内多项标准编制研究,拥有同步世界太阳能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全自动生产流水线、CPC―u型集热器生产线全部实现欧洲最高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功运作上海三湘热水工程、上海市埔东国际机场太阳能工程、总参人武部工程、国家广电总局无阻传导Ag3.2W集热器工程等近于套大型太阳能工程,是力诺集团的得意之作。

鉴于力诺瑞特在太阳能与建筑体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授予力诺瑞特“太阳能应用与建筑一体化项目”住宅产业贡献金奖,成为太阳能行业惟一一家通过“建筑产品/住宅部品康居认证”的企业,获得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太阳能行业惟一一家国家级的太阳能推广基地――“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太阳能应用推广企业,力诺瑞特通过全球领域的太阳能技术交流、国际高端技术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集团先后与世界领先的德国Paradigma公司、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胡赫公司、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霍尼韦尔集团、古巴政府等合作,并且依靠国际交流,从而使力诺瑞特太阳能成为印度、日本、韩国、南非等国家太阳能系列产品供应商,并且,其国际贸易也迅速拓展到全球6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住宅产业化

力诺瑞特在被授予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之后,3年时间推广了3400万平方米的住宅,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可以说,力诺瑞特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完全低碳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太阳能住宅的新型城市。

然而,探索的路程总是艰难的,3年以来,力诺瑞特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力诺瑞特通过不断地科研攻关与实践经验总结,制定了有效解决方案,让太阳能与高层建筑达到完美结合。

据了解,太阳能与高层住宅的应用主要面临“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结合的安全可靠性”、“能否成为建筑的必要构件”、“与建筑常规能源的有效互补”以及“系统后期运行的管理便捷”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力诺瑞特根据建筑特点和用户需求设计提出了“集中集热一分户计量”、“集中集热一分户储热”、“分户集热一分户储热”三种不同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并将“高效换热内胆”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以及标准化的产品配置运用到系统中,实现了与建筑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力诺瑞特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说。

中国太阳能行业发展经历了大致一下几个主要阶段:全真空玻璃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标志着太阳能1.0时代的到来。这段时间中国完成了太阳能的市场教育,建筑被动接受太阳能热水器。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诞生,标志着2.0时代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太阳能生产企业认识到了太阳能和建筑不可协调的矛盾,即主动生产能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直至2007年,力诺瑞特自主研发的Aqua系统的问世,标志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3.0时代的到来。

在3.0时代,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与建筑的同步设计、同步安装、同步验收、同步后期管理,太阳能不再局限在提供家庭生活热水,还将为现有的采暖、制冷设备提供中高温辅助能源。Aqua系统的推出是理念和技术的一次飞跃。在此基础上,太阳能的使用领域被大大拓展,建筑节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立体化。力诺瑞特也凭借技术的优势,开启了太阳能3.0时代,引领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前沿。

校企联合加快人才梯队跟进

行业的发展、建筑结合技术的提升等,都离不开人才的跟进。近年来,力诺瑞特一方面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同时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今年4月,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又与济南第六职业中专联合办学成立了太阳能行业首个太阳能热利用工专业。本专业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由力诺瑞特派遣专家按照“太阳能热利用工”的教学标准进行授课,将理论与企业需求进行结合。

济南第六职业中专的教学实践,从源头上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以“可持续消费”来保障“可持续发展”,使太阳能行业实现了从生产人员到安装以及售后服务人员技术技能的标准化。

之前力诺瑞特还与山东建筑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创建中国首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本科专业: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的“清华力诺能源光电子研究所”,聘请“中国真空镀膜管之父”殷志强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致力于研发太阳能中高温、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利用技术。力诺瑞特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国内外知名的学府和科研机构合作,目的就是要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向产业化转变的速度,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把产学研结合下的技术成果培育成企业新生代的技术资产。

引领中高温利用新趋势

目前,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基本上还处于低温利用阶段,中温利用才刚刚起步。而力诺瑞特早已捷足先登,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拓了太阳能热利用新的领域,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大型太阳能工程化推广应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优势明显。

力诺瑞特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说:“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太阳能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大趋势下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太阳能也不能止步于此。众所周知,工业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70%,所以太阳能为工业提供热能是太阳能发展的总趋势,也就是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

力诺瑞特2007年推出的新代的太阳能产品-Aqua系统,是在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的升级。Aqua分体式热水系统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Aqua系统的推出,使中国太阳能行业的热利用进入3.0时代。

在2009第八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期间,力诺瑞特双动力太阳能燃气锅炉系统采用的分体式太阳能集成水箱被评为住博会重点推广技术。专家认为,这是德国Paradigma公司开发的冷凝式燃气系统和现代的Aqua太阳能供热系统集成的最高效、最环保的成套产品,是节能的冷凝式燃气技术和先进的Aqua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结合,能够高效、环保地为单户和两户家庭的住房提供热水和供暖。

第2篇

当前煤电油运紧张,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能源效率水平偏低

“九五”末期,能源供求的相对短暂平衡为能源领域提供了进行结构和市场调整的机会。如电力行业关停燃煤小机组、引入“厂网分开”的竞争机制等。但是最近几年,许多地方的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工业偏“重”,能效不高的小火电不仅没有关停,有些地方又新上了。大量充斥劣质钢材,缺乏综合利用的炼焦能力的中小高炉竞相上马,使部分主要产品的平均能耗不降反升。

总体看,我国能源开发与节约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效率水平依然偏低。

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为例,2003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能耗,我国为1184吨标准煤,比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3倍、4.5倍、8倍和0.3倍。当然,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推荐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我国单位GDP能耗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大大缩小,但考虑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其交通出行和居民生活等不直接创造GDP的部门能源消耗很高;而现阶段,我国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创造GDP的物质生产部门,而“住”、“行”等不直接创造GDP的部门所消耗的能源很低,在未来20-30年里这部分能源需求将会快速增长。从这个角度看,即使目前我国按PPP计算的GDP能耗与美国或世界平均水平相接近,也不能说明我国能源效率水平就高。

从单位产品能耗与通用耗能设备的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就更加突出。按照有关部门的研究分析,2000年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其中,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5.3%,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1.2%,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20%。2000年,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能效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短期内可以将这些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主要由于:(1)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工业化本身就意味着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转变成为以油气为主的高效能源消费结构,毕竟能源品质间在能源效率方面的差异,将使单耗水平、系统效率水平间的差距难以缩小。我国提高能效必须立足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能源结构,这也决定了我国提高能效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我国节能工作面临的难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节能优先不能自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目前仍难以预料;高能耗工业有可能继续发展;土地、矿产资源以及环境代价巨大。产业结构和终端需求的变化如果继续向高能耗方向发展,仅仅靠技术性节能难以解决问题。如果不切实采取全面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难以实现。转贴于

“十一五”规划能否真正引导我国从目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的情况改变为弹性系数在0.5左右,是决定今后能源整个供需态势的基本前提。“十一五”能源规划要从全社会的能源消费和效率考虑,从发展道路着眼,不能局限于政府机构的有限职能。决定节能和能效目标能否实现的,首先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大的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是市场的发展方向。节能规划要注重引导全社会节能。

“十一五”期间节能领域的工作重点

(一)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效目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开拓新的发展道路,探索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从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选择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引导社会能源终端消费行为,在影响能源需求的作用上,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能效同样重要。

“十一五”期间,必须强化对能源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要在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达到共识,设立国家可持续能源需求总量和能源效率的社会控制目标,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多层次多领域的能效技术和经济目标,成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二)向低能耗方向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比例,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终端消费的发展方向决定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选择正确的消费目标模式,调整内需和外需之间的比例,将极大地影响今后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调整。

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在产业发展政策中强化节能概念,将能源效率指标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落实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工程设计、验收指标体系中。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保证包括引进项目在内的新建项目的能源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引进技术的门槛,杜绝国外处于淘汰地位的落后、低效技术和产品的盲目引进,倡导一流、高效技术的引进,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从源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降低能源消费。

我国产业结构向高能耗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源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我国在资源、土地、环境等外部性成本方面缺乏及时而必要的内部化,使高能耗产品和产业在我国的直接成本过低。一旦市场需求旺盛,高能耗产品和产业就成为集中的利润追逐点。由于资源环境土地的低价出让和使用,不但使高能耗产品的生产不断扩张,也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建筑的发展长期处于低质高耗状态,短期内反复拆除重建,大量投资形成的有效资产累积量低。这样,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

我国目前面向外需的产业结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我国的土地、环境、资源的高度消耗和破坏为代价,其中包括大量以矿产资源和高能耗为基础的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这种发展片面追求直接经营者短期利益,忽视了全社会的利益,忽视了长期利益。

“十一五”规划要从我国人民自身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出发,重新研究和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要使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市场信号和政策法规两方面得到引导。

(三)向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方向引导社会能源需求

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的是使全国尽可能多的人民能够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享受到较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我们的发展目标要考虑让中国大多数人都可以分享,而不仅仅是为少数人服务。其中能源服务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的基础。

在“十一五”能源规划中强调节能优先,强调提高能源效率,就是要使更多的人民得到更有保障的能源服务。建设节能型社会,就要在需求管理方面对各种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得到的能源服务提出更高的能效标准要求,或实行更高的能源价格。例如,各种以公用事业定价提供的服务都应该对超量使用的用户提高超额部分的价格,如供热、供水、供电等。

对生活方式的引导要比建立节能型生产方式困难得多。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的节能法律和法规不完善、节能投入不足,公众接受节约型消费观念存在极大障碍。“十一五”期间,要在强化公众节能意识方面有所突破。要安排一定的财力支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入先进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生活理念,明确建立在新发展观基础上的社会发展方向,鼓励社会合理的消费选择。

(四)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激励机制

完善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其中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引导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最基础力量,如果价格信号不合理,促进节能必然事半功倍。“十一五”期间要把能源价格体系合理化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改变过去对价格的管理着重讨论生产成本变化而较少引进外部成本的倾向。应加紧研究能源消费税的可行性,适时推行。要尽快实施和完善燃油税。制定节能产品鼓励目录,对生产和使用目录的产品和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探索采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实行特别加速折旧的政策。学习国外经验,研究实施能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推动节能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导国家政策性银行为节能项目提供贴息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节能领域投资。倡导地方政府建立节能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支持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节能工程的示范及相关的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应实施禁止能源直接出口和严格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的政策。进一步变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以缓解“十一五”期间可能持续出现的国内能源紧缺状况。制定鼓励引进消化、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的政策,推动先进节能技术的国产化和市场化,提升我国节能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

第3篇

【关键词】钢铁行业 节能政策 日本 韩国

一、引言

钢铁行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在钢铁行业产能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焦炭、电力、油、天然气等钢铁生产所需的能源的需求增长较快,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时有发生。能源短缺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加之世界各国人民对环保问题日益关注,根据各国的国情以及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世界各国在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时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求获得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之间的平衡。这些对策和措施的重点之一是开展节能的研究和采取节能措施。从节能效果比较来看(见图1),以日本钢铁企业能源单耗为100计算的指数分析,韩国钢铁企业能源单耗略大于日本为105,欧洲为110,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30,全行业则为150,也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是日本的1.5倍,中国与日韩钢铁在节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中比较了日本、韩国在钢铁产业政策中的有关节能措施,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现有的节能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的政策建议。

二、钢铁行业节能:日本和韩国的政策

1、日本

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节能政策在日本能源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对日本确保能源供应大有帮助,而且通过节能设备的开发,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在制定能源政策的时候,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其优先考虑的课题。

日本于1979年10月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并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两次修正。钢铁行业也有相应的节能政策。日本的钢产量曾一度为世界第一,1996年后,虽然被我国超过退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产量仍然保持在1亿吨左右,能源供应的压力十分巨大。其中,节能环保政策和技术对此起了重大的支撑作用。日本的钢铁行业节能政策和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的发展和实施。

第一阶段,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通过节能求生存。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石油价格暴涨带动了各种能源和矿产品的价格上涨,这对能源和原料基本依靠进口的日本钢铁工业是个很大的冲击,加上石油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发展停滞,对于钢材30%左右依赖出口的日本钢铁工业也十分不利,钢产量由1973年的1.2亿吨回落至1亿吨以下,日本钢铁业为保持竞争力以求生存而采取了技术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举的节能措施,在技术节能方面,通过工艺简化,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等方式实现节能目标;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以新日铁为例,从1979到1993年,通过四次关停并转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集约化的生产节能。这些措施的实施终于使吨钢能耗快速下降,以1973年为100,1975年为98,1980为89,1985年为80,1990年由于产量上升仍维持80。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到目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通过可持续发展方针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公共工程和民间建设大幅压缩,使钢材内需下降,日本各钢铁企业一方面通过保持合理规模在新体制下大力发展高端产品的出口,一方面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统一布置下,组织各行业制定了以减排CO2为中心的2010年企业节能环保志愿计划,1996年公布后,逐步开展检查,推动了钢铁工业新一轮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计划优先针对两个主要问题,即防止全球变暖和建立循环型社会。该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节能目标,假设日本钢铁产量维持在每年1亿吨水平,要求到2010年钢铁生产所用的能量要比1990年减少10%。除此之外,如果实施包括废塑料利用在内的附加计划,则要求目标能耗比1990年减少11.5%。具体措施如下:(1)推广已有的节能技术,同时开发新技术;(2)争取在政府和自治体的协作下扩大钢铁厂对废塑料的利用和低温余热供社会利用;(3)大力开发高强度钢材和低电阻电工钢板等节能钢材;(4)加强节能、环保的国际协作和技术转让,为全球减排CO2作贡献;(5)重视厂内废钢再生利用并不断采用新技术;(6)在钢罐壳回收方面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和对自治体的经济支援;(7)为取得ISO14000的认证,不断完善企业环保管理体制。

两个阶段的节能政策和措施不仅增强了日本钢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吨钢能耗最低的国家,成为国际钢铁能耗的“标杆”。

2、韩国

韩国钢铁工业起步较晚,但其在建设之初,就对节能环保问题相当重视。由于韩国是以计划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因此其节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政府的计划干预。韩国政府对钢铁行业的节能政策和措施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实现节能

为了发展钢铁工业,韩国于1970年颁布了《钢铁工业育成法》,规定了扶持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律。在《钢铁工业育成法》中考虑到韩国缺乏高炉用的炼焦煤和铁矿石这一实际情况,为确保高炉厂的规模效益,规定只允许浦项一家企业建高炉,其他则发展电炉钢。电炉所需废钢除一半是进口外,其余则在政府积极组织下回收,大力开展全民回收废钢的运动。因此在执行钢铁育成法期间,韩国的钢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浦项钢铁公司形成2600万吨年产能力。而电炉钢也得到了迅猛发展,2006年电炉钢产量比重达到了45.7%。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它既保证了浦项钢铁公司的快速发展,成为韩国所占比重达50%以上的核心企业;同时又促进了众多电炉钢厂的合理快速发展,使造价、能耗和成本低的电炉钢占有较大的比重。

(2)大力投资环保节能设备实现节能

韩国政府对钢铁企业的节能环保问题相当重视,韩国的能源高度依赖进口,能源供给安全对韩国来说至关重要。两次石油危机对韩国经济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1978年,韩国政府成立能源与资源部,负责制定能源政策及能源资源相关计划。1980年韩国成立了能源管理公团,执行国家节能计划,提高社会能源利用效率。韩国还制定了“五年经济能源节约计划”,将钢铁行业等194个高耗能行业作为节能重点,并规定了每年11月为节能月,号召全民节能。在韩国政府的倡导下,钢铁企业对节能环保问题相当重视。2001年,韩国钢铁业在环保节能设备方面的投资为1400亿韩元(1.21亿美元),2002年猛增到2261亿韩元,2003年降到1465亿韩元后,2004年回升至1952亿韩元。据韩国钢铁协会调查,预计2007年韩国钢铁行业在环保节能设备方面的投资将达到2498亿韩元,比2006年的1989亿韩元高出43%。韩国钢铁协会表示,“钢铁产业作为大型设备产业,随着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环保及节能的压力将日益增加。”

(3)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节能

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和工艺技术开发,这三个研究阶段政府的支持重点也有所不同。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开发具有风险大、应用面广、共用性强的特点,企业往往没有实力进行这样的研究开发,因此从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的性质出发,基础性研究和共用性强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是政府支持的重点。韩国规定对于直接关系国家利益的项目,全部由政府资助,并由公立研究机构承担,对于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由企业提供部分资金,合作进行研究,私营企业研究机构承担或参与核心技术开发,基础技术开发,产业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开发的国家研究开发项目任务的,政府给予研究开发经费50%的补贴,对于个人或小企业从事新技术商业化的,政府提供总经费80%-90%的资助。

以韩国浦项钢铁为例,浦项筹建初期的资金就是政府通过政治谈判获取于日本。同时,韩国政府通过金融机构长期给予浦项以低息贷款优惠。不仅如此,韩国政府还以政府名义为浦项向国外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此外,韩国政府通过“钢铁工业振兴法”、税收豁免、出口保护等政策,为浦项产业科技研究所、制铁研修院、浦项R&D中心的建立,以及从国外引进一流先进设备提供了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韩国钢铁企业不仅开发了大量的节能技术,如浦项钢铁公司和奥钢联共同开发了FINEX流程,可全部使用铁粉矿作为原料,世界上60%的铁矿资源是粉矿,且粉矿的价格比块矿的价格低,FINEX工艺可直接使用粉铁矿,省去了粉矿造球或烧结的造块工艺过程,具有明显的成本和环境优势。而且在节能技术的运用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从钢铁生产主要节能技术在韩国钢铁领域使用的情况来看,在干法熄焦发电上当前应用水平为50%,高炉炉顶压发电为100%,高炉热气回收为0%,连轧为99%,成为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上仅次于日本的运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三、钢铁行业节能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

近十几年来,钢铁工业在粗钢产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吨钢能源逐年下降,钢铁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从1990年的1.611吨标煤/吨钢,降到2005年的0.741吨标煤/吨钢,年平均降低5.04%。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从1990年的0.997吨标煤/吨钢,降到2005年的0.714吨标煤/吨钢,年平均降低2.2%。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能耗、环保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高炉-转炉流程的能耗是电炉流程的2倍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是电炉流程的3.8倍,而我国的电炉钢比例增长缓慢。另外,我国废钢资源紧缺,电炉钢生产中大多使用30%-40%的高炉铁水,造成了中国电炉流程的能耗与国外比偏高。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比例的14.96%,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巨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1、结构调整与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是当务之急

钢铁行业能耗之“痛”源于结构之“痛”,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涉及钢铁制造流程的各个环节,要从钢铁企业及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行业结构来看,行业集中度低,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之间单吨能耗差距大,严格贯彻环保法、技术质量监督,以及行业市场准入的规定,整顿、淘汰不合格的小钢铁厂,小铁合金厂、小耐火材料厂,一律不准新建这类落后的小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减轻环境污染负荷,提高行业集中度。

其次,从钢铁企业产品结构看,2006年,在我国4.23亿的粗钢产量中,氧气顶吹转炉钢的比例高达87%,而造价、能耗和成本低的电炉钢仅占13%的比例,是世界十大产钢国中,电炉钢比例最低的国家。因此,规范废钢回收的管理,科学测算我国废钢资源量,建立废钢回收的平台,适当提高电炉钢的比例,是有效节能的途径之一。

最后,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应淘汰类工艺技术装备中,如扣除原料条件、生产品种等因素影响,按

2、借鉴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是现阶段的主要途径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节能环保技术最高的国家之一,韩国和欧洲也拥有相当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依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日本到2012年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时减少6%。然而有关统计表明,2003年度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反而增加了8%。此外,日本早在1990年之前就已经率先推广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余地不是很大,因此日本要想实现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日方考虑运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即通过技术援助换取中国由此削减的排放量来充当自己与公约约定的减排指标。2005年后,日本钢铁企业积极与中国钢铁协会及中国钢铁企业联系,寻求在与节能相关的环保技术上达成合作。欧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 Mittal)提供了15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的“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开发合作项目”(MDG Carbon)于2007年2月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在项目执行管理过程中,安赛乐米塔尔集团会寻找参与具体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和技术合作的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钢铁业也正面临着全球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钢铁成本压力,以及后京都时代的环保压力,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应抓住这个发展的契机,借鉴国外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迅速提高钢铁企业的节能水平,实现节能减排。

3、倡导自有知识产权的钢铁节能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是节能减排未来的发展趋势

钢铁行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单纯引进将导致自有技术缺失。“因为缺乏先进的自有技术,国内的钢铁企业最初是伸着脖子到国外觅食,吃进嘴里才发现,原来很多‘洋食品’竟然难以消化。”要真正使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自有知识的开发和运用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10月21日,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的牵头下,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唐钢、济钢6家大型钢铁集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3家大学召开了钢铁战略联盟筹备会。随着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战略联盟正式成立,各方约定,对于以财政经费为主开发的低污染、高效化生产、节能、降耗等共性技术,将无偿向联盟内成员单位辐射和推广;而联盟成员共同开发的技术向联盟外辐射和推广时,将采取有偿转移的方式,所形成的利润归联盟所有,用以促进联盟持续创新开发的良性循环。

这是一个新型的产学研合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该模式的运营成功将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和后续的科研工作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注: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JY020)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冯光宏:轧钢工序节能技术分析[J],中国冶金,2006,16(11),37-40。

[2] Iimura O:日本钢铁工业环境保护措施[J],中国冶金,2004,78(5),22-25。

[3] 廖隆国、陆岩、马续香:国外主要产钢国钢铁产业政策[J],冶金管理,2007,(9),4-18。

[4] 国际钢铁协会:首钢发展研究院译,钢铁: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世界钢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2005年版)[J],冶金管理,2006,(5),4-16。

第4篇

在国内,大多太阳能产品是通过整个产业链产能及规模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来推动普及。同时,太阳能企业通过提升产能,坚持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重视管理和营销、降低单台成本来加快太阳能的普及。通过厂商联合让利消费者,实现太阳能价格平民化,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并安装太阳能。 一些厂商也开始扁平化渠道,把厂家的辐射能力渗透到县乡市场,通过降低中间环节为零售价格的降低打下基础。

另外,厂家把太阳能行业当前的过度促销战回归到营销的本源产品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也需要以招商为重心转移到育商强商上,重视经销商培训,提升经销商经营理念和销售能力,建设样板市场和根据地市场,方能在太阳能洗牌期立足于市场。通过为客户和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进而促进销量的提升。那么,今后一段时期太阳能如何进行深度营销来开疆拓土,冲出诸多“樊篱”?

强化保护的专业化细分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2012年是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开始发生颠覆性变化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行业将会更加清晰地走向专业化时代,进入专业细分时代,城市市场重新被关注并开始破题,重新审视渠道问题,并开始构建太阳能热水器的服务体系。市场上的大企业和确定了自己发展战略的中型企业,如皇明、力诺瑞特、太阳雨、四季沐歌、桑乐、天普、元升等太阳能企业,更加关注城市市场的发展,并从各个层面和角度上着手,寻找破题之策。

目前,在城市市场上,只有商专卖店和工程商两种操作模式,而且发展非常缓慢。更多更多太阳能企业将会从与房地产商战略合作、房地产设计规划过程中太阳能产品的置入、热水器产品的建筑模块化、热水器工厂的BOT合作模式、甚至是热水器的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开展探索。同时,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必在重新审视现有的太阳能产品渠道模式问题,类似于汽车行业4S店的模式,集合了太阳能产品展示、销售、工程营销、安装及售后服务的新型旗舰店模式,会成为太阳能行业营销渠道的新探索。

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需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通过锁定市场中不同客户群,将自己重新定位为在某个市场上的专业公司。比如,把企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为专门针对某个市场的区域品牌,在某个区域做强做专做透,形成品牌根据地。一些太阳能厂把企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为专门进行工程开发和服务的品牌,集中精力进行工程市场的产品开发和开拓;还有些太阳能企业在强化自己的生产能力,与现有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合作,成为知名品牌的配套生产工厂,同时在某个区域保留自己的品牌进行运营。

营销推动体系和服务创新

如今,对于太阳能企业来说,只有进行产业体系营销的服务升级或是转变,才有可能从创新求变中重获“生存”的资本。而拥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和优异的创新能力、具备完整生产运营体系、能够对城市太阳能商业模式进行有效探索与推进的太阳能企业,将在太阳能时代走得更快、更远。这些企业将以太阳能热利用为中心,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实现同心多元化发展:一是从利用领域方面,开始从家庭用热水扩展到系统解决方案,并应用到农业、工业领域;二是从产品构成体系来说,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已经不是主流,围绕清洁便利、安全可靠开发的太阳能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开发的太阳能热利用产品会更加丰富。

同时,能效标准的正式实施给假冒伪劣横行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它的强制性标识和系数无疑有助于净化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效标识是一个极具权威性的参考,它将晦涩难懂的行业术语简单化,在保证消费安全性的同时给了消费者自我选择的空间。分析人士认为,这对于规范化生产的知名企业来说,该标准将给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树立一个新的风向标,从而促进企业提高自身资源利用率和自主研发能力,有助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有序竞争。

2013年太阳能企业还需要延续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这不仅是太阳能营销的探索和实践,还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应该积极应对。事实上,产品的售后服务问题,必将是每一个有志向的太阳能企业所不能回避的问题。谁越早来开始这个体系的建设,谁就越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真正的翘楚。对于农村市场,服务更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技术的竞争力提升

中国太阳产业的技术进步引人瞩目,全新集热和保温技术、中高温太阳能技术探索、智能化控制系统、平板太阳能镀膜工艺突破等等,大家在密切关注一项新技术能给行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的同时,也特别关注其未来发展趋势。尽管今年上半年热水器市场的整体销量下滑,但是在不景气的市场中仍然有着业绩不错的企业,他们的销售支柱便是技术创新。

就在行业整体收缩的时候,走技术路线成为了大型企业的共识,这不仅为许多太阳能企业赢得了口碑,还提升了营销层次。四季沐歌、皇明、力诺瑞特、辉煌、神太等企业纷纷发力产品技术创新,先后围绕城市市场、工程市场、工业市场推出了物联网太阳能、分体壁挂式太阳能、全自动智能控制太阳能等新品,希望全面推动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技术升级,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虽然神太的“零顾虑阳台太阳能革命”是一次重大的创新之举,革新了阳台式太阳能的全新应用方式,从根本上满足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零顾虑”阳台太阳能将给行业发展带来两大冲击:一是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将会推动更多太阳能企业向开发商、建筑设计单位等领域的跨界化融合式转变,并由此带来相关产业间的多元化扩张再掀竞争新;二是市场竞争层面,将逐步打破原有的同质化竞争局面,会进一步推动阳台壁挂太阳能生产与销售的新趋势,从而加快刺激太阳能品牌的优胜劣汰和品牌集中度。

目前国内太阳能企业同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产品多元化转型和品牌升级竞赛,神太建立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柔性组织结构,逐步完成了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的转变,并实现了从技术创新转向全面创新,而这一切创新的动力和结果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将舒适、高效、低碳、节能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解决方案送到消费者手中。最终,神太在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合作扩大内需市场范围

如果说政策的推动掌握着打开这巨大内需市场一半的钥匙,那么太阳能产业本身则掌握着另一半。经过初期的爆发式增长,政策刺激的销量增速逐渐放缓,内需市场要再掀,需太阳能产业深度挖潜,提供满足更高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甚至是创造新的需求,这将刺激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

时下,其实商业环境中,企业之间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择优选用,实现最优搭配成为最为常见的联姻模式。太阳能企业与房地产商之间的战略联姻也大抵如此,强强联手乃为上上策。事实上,太阳能企业与房地产之间的合作也是以这种“自由婚姻”居多,合则聚,不合则散,双方都是秉承择优选录的合作原则,以便进一步扩大太阳能的市场范围。

同时,太阳能企业在市场应用中发现问题,通过创新改进,满足市场需要,也进而获得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先发优势,每个产品的市场空间都有“天花板”,要打开太阳能产品内需市场,仅依靠太阳能热水器远远不够,必须寻找新的需求点。比如,太阳能智能温室、太阳能采暖的“太阳房”、用于葡萄干和枸杞的太阳能干燥等等。这些新需求都是目前企业研发创新的重点,也将是未来产业的增长点。

第5篇

新风机是中国特有的名词

楼宇通风产品包括风机与新风机产品,家用及商用风机均是极成熟的产品,如家用领域大部分消费者家中卫生间都装有的换气扇,商用领域楼宇地下室、中央空调的送排风都会用到风机。而新风机则是中国独有的名词,国际上还找不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名词翻译。从工作原理来看,风机与新风机最大的区别就是,风机是空气的置换,新风机是除空气置换以外,还会做一些空气的处理,如空气的过滤、热量的回收、除湿等等。

以安装方式来看,家用新风机分为壁挂式新风机、柜式落地新风机和吊顶式新风机(全热交换器)三种。商用新风机包括商用组合式机组与组合式空调机组,组合式新风机主要是应用于大型楼宇的通风。在整体住宅通风设备中,风机市场比较成熟,在品类中的占比为65%,新风机的占比为35%,但新风机的增长速度较快,佰世越分析认为,至2020年时,中国新风产品在通风产品中的占比将达到60%。

风量小于1000m3/h的新风机定义为家用产品

由于新风产业的高热度,市场中关于新风机的信息很多,经常在一些报道会看到提及与新风净化市场相关的数字。但到目前为止,佰世越还没有看到可以清晰划分出家用或商用新风产品的标准定义,因此,我们尝试用每小时新风量来对家用及商用新风产品进行区分,将小于等于1000m3/ h的新风机划为家用新风产品,大于1000m3/h的新风产品划归为商用新风产品。虽然是将小于等于1000m3/h风量的新风归为家用领域,但并不是说这类产品就只安装于家庭中,在学校、医疗机构、健身房等一些中小型的商业和公共建筑内也可以安装。

目前来看,市场中家用壁挂式新风机的风量大多在60~350m3/h,柜式新风机的风量大多在250~800m3/h,吊顶式新风机的风量一般为250~1000m3/ h。商用新风机的风量更大一些,一般风量可以达到1000~2000m3/h,一些大型空调机组可以达到3000m3/h以上,甚至上万的风量。

家用新风市场增速高于商用新风机市场

对于研究机构来讲,对于所的数据,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否则数据对企业就没有参考意义。由于新风产品与其他如净化器、热水器等家电产品有很大的差异,其销售并不是通过家电零售渠道或线上销售,而是有通过设计师渠道、家装 渠道、小区推广、品牌专卖店等,所以,很难通过零售监测获取市场的容量。尽管通过线上用户对新风产品的采购行为可以分析出一部分用户的新风消费行为习惯,但也很难获取整体市场的销售状况。因此,佰世越认为,目前来描述中国新风市场的规模状况,还是应从品牌厂家出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基于佰世越对品牌厂家的调研统计,我们分析认为2016年中国家用和商用新风产品的市场占比相差不多,家用新风机产品的市场占比略高一些。但商用新风机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未来的增长没有太多的波动,尤其是组合式的新风机组,近几年随着中央空调水冷机市场的平稳甚至略有下滑的发展趋势,组合式的新风机组在未来几年市场增量有限,基本保持在目前的水平。相对来讲,家用新风市场会保持比较平衡的增长,佰世越预测到2020年时,家用及商用新风产品的市场容量就会拉开明显的距离。

具体从厂家出货额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市场容量分别为含税40亿人民币左右。对此,可能行业内的人士认为数据有些保守,但佰世越认为这样的数据是相对可靠的,从以下的一些分析中也能够进行一些验证。

家用新风机品牌众多但格局未定

2016年,中国市场中新增的新风品牌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约在300多家左右,其中在中国建有厂房或是在中国市场有生产线的新风品牌可能仅有两位数了,这其中也包括家电品牌的跨界进入,工业新风领域的企业等,更多的是近几年新成立的企业,都希望在中国新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从各类产品的品牌格局来看,落地式新风机基本上以国产品牌为市场主导,壁挂式新风机有一些外资品牌参与市场竞争,但大多外资品牌均为直接从国外进口产品到中国市场,普遍存在风量小的问题,在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制约。而吊顶式新风机市场相对成熟,呈现出领军品牌主导市场的状况,比如大金、霍尼韦尔等,因此,大量的吊顶式新风市场被外资品牌所占据。所以,在对中国家用新风市场容量进行推算时,从行业领军品牌一年的新风产品出货量规模进行推算,也能看出目前中国新风市场的整体体量,大约在什么水平。

华北华东是家用新风机最大市场

不同于欧洲国家,新风主要用于建筑的节能,而中国新风产品的兴起是基于空气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消费者用新风产品是用来解决空气质量问题的,这一点在新风机市场的区域分布上表现也极为明显。华北、华东是目前新风机的主要市场,两者的份额相加约占整体市场的70%,位居第三的是华中区,约占10%的份额,三大区域的市场总量达到80%,基本与我国家空气质量和雾霾的分布相关,华南区由于新风机生产厂家比较集中,相对来讲消费者对新L机的认知度也较高,也占有约8%左右的市场份额。

而无论是消费者对市场的认知以及厂商对新风产品的消费引导来看,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新风产品的市场驱动力还将主要来自于空气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风市场也是机遇挑战并存,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时,这一因素的驱动力可能就会减弱。

家用新风机市场潜力大增速高

结合相关产品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占比来分析中国新风市场的趋势。佰世越将新风与壁挂炉、热水器、空调三类产品进行比较,从各品类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在全球的占比来看,热水器及空调两大成熟品类,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是30%,同样在正处于上升期的壁挂炉品类,中国市场的容量占全球市场的20%,而新风机目前占比还不到10%。从品类的市场占比一方面侧面映证中国目前新风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新风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有极大的潜力。

当前阶段国内新风行业也存在小品牌多、价格混乱、市场混乱等一些问题,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至,一旦用户使用新风产品之后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解决雾霾或者改善空气质量的期望效果时,很容易影响用户对新风行业的认知。而且,国内目前无论是新风产品还是建筑节能等方面的一些法规以及配套的政策尚不完善,包括房地产增速的放缓等,对于吊顶式新风产品的销售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基于这样的市场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的综合分析,佰世越对未来的新风市场做出的短期预测是,至2020年时,中国市场的新风机市场厂家出货额约会达到含税130亿元,市场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5%。强调复合增长率也是因为新风产品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不同年份的增长率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空气质量较差时期,增长率就会比较高,或者有一些政策引导的年份增速就会快一些。预计2017年的市场长速会加快,可能达到50%~60%。

分布式壁挂和落地式新风机增长潜力更大

虽然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房屋结构及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但新风产品趋势是可以参考的。与英国、德国、法国相比,中国分布式新风机的占比很小,只有17%。简单来讲,分布式新风机就是用于单个房间的分布式送风产品,集中式新风机是通过风道用于多个房间的集中式送风产品。

虽然目前在中国吊顶式产品的市场占比较高,相对来讲市场发展较成熟,但从安装的便捷性来讲,壁挂式与柜式新风机更适合存量房市场,而中国存量房的市场非常大,对于已经装修好的用户,在不破坏现有装修的情况下,壁挂式或分布式的新风机拥有非常好的市场潜力,因此,未来增长速度会加快。而吊顶式新风机由于更适合于新装修房安装,其增长与房地产市场的增长趋势比较吻合,至2020年时,复合增长率在29%左右。

市场对家用新风机产品的反馈

对于企业来讲,考虑自身在新风市场中的发展时,市场规模仅仅是一方面,不仅仅看销量,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配套的服务。通过走访一些厂家和渠道商以及用户,对于新风产品的一些反馈来看,每类新风机都存有优劣势。

壁挂式新风机最大优势是便于安装,这对于一些已经装修好的家庭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壁挂式新风的缺点是普遍风量偏小且只能作用于单个房间,因此每个房间都需要安装增加了购置成本,并且送回风无法独立部署也不利于气流循环。因此,需要研发大风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一些有意识的厂家都已在立项。但产品的改进需要投入时间和资金,因此,仅有部分领军品牌能够去投入至产品研发当中。

落地式(柜式)新风机的风量普遍比壁挂式机型要大,可用于大户型家庭和中小型商业场所,有些机型可以选择与风道相连,便于更合理的部署送、回风口的位置,但缺点是会占用较多室内空间。而且此类产品的品牌多,也比较杂,没有相对领军的品牌,这就使得此种产品很难满足中高端用户群对品牌的需求。因此,对于落地式新风机来讲,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及品牌形象很有必要。但品牌形象的提升不仅仅是产品的性能或者是做营销、品牌推广那么简单,还包括整体系统的前期设计、安装施工、安装之后对用户使用的培训、后期维护、售后服务等等一系列的提升,才能够真正实现品牌提升和提升形象,才能满足中高端用户群对品牌的实际需求。

吊顶式新风机产品因相对比较成熟,经常与中央空调系统配合使用,隐藏式的设计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室内面积,具有最合理的气流组织,但问题是需要吊顶,安装工程量较大,不适合已经装修好的场所,主机安装在吊顶内也会降低层高,并且维护起来稍显不便。因此,吊顶式新风机还要提高维护的便利性,包括增加相应的智能控制等。以及在安装后与用户形成有良好的交互,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以免因售后服务跟不上等,使品牌的认知度及口碑就会受到影响。

上述三N类型的产品市场都在经历快速增长,但也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我国目前存量住宅远高于每年的新建住宅,从这个角度来看,无需破坏装修,安装更方便的壁挂式和落地式新风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市场上现有的壁挂式、落地式新风机市场充斥着很多各种规模的厂商,鱼龙混杂,且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品牌,很多中小品牌在风量、热交换滤、净化效率方面进行虚假宣传,在缺乏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去对他们加以衡量,不仅扰乱了新风市场,也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扰,不利于行业长远的健康发展。而吊顶式新风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也有很多国际、国内知名的品牌在引领着市场,尽管目前市场正随着产品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而上涨,但市场在未来上升到一定阶段时可能会受限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在我国住宅、商业地产增速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吊顶式新风产品的长期发展也有了一些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