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4 16:26: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

第1篇

某研讨活动中一教师执教《认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本人重点关注了执教教师处理“读数方法的提炼、整十数的书写、末尾的0不读”的三个细节。

[细节一] 教师先让学生在情景中读数。先举例:门牌号58、楼号45幢、公交车62路、电视机30寸、篮球赛的比分74比83;再按数位顺序读数,先后叫一位学生和全班同学带着问题“读”,并把“58”重新读两遍;接着问学生怎么读的,学生回答从5读到8,经教师启发,学生知道了“先从十位读起,然后依次往下读”,又问还有哪些数也是这样读的,并指名回答,生1读:45,生2读:62,生3读:83……

这个读数过程是“串联式”的,时间长且效率不高。由于读得不充分,缺乏由感性到经验的提升,读数方法的提炼没能水到渠成。可作调整,既然“58”是这样读的,还有什么数也是这样读的,请同桌把属于这一类的数全部读出来。这样不仅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读,而且都能读上好几个数。否则,你读一个数,我就看着你读,自己一直没有机会读。学生怎么可能去发现规律呢?

[细节二] 当学生发现“末尾的0不读”这一规律时,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数也可以这样读的?”小手林立,教师指名回答,一位学生说40,另一位学生说50,仅仅是师生间的“点对点”的交流,其余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如果让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说一说,采用“并联式”互动,就能使班内人人有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学生,抓住由学生生成的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

[细节三] 写数:“90”。第一步:学生独立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第二步:“并联式”呈现有代表性的答案“910”和“90”,并作比较。

先由学生读一读呈现的两个数,其中“910”个别同学生试着读,大多数学生不语。教师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没有,一位学生说“910”读作九百一十。教师边把“910”圈出,边说这个数,问写错的同学会不会改,要他改一下。教师这样处理,做错的不知道错在哪里,“小看客”也没得到收获。这是个很好的错误资源,但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导致后面的写数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教师能采用“并联式”呈现这个错误资源,非常好,但是没让学生明白什么地方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正确写数应该怎样。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历史博物馆;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63-02

1 前言

数字历史博物馆的模式起源于发达国家,我国2003年成立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数字历史博物馆发展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将数字历史博物馆应用于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应用数字历史博物馆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清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即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浏览互联网资源,首先要能够将博物馆资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内容十分丰富,要选取合适的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如在讲授二万五千里的时候,就可以将有关的博物馆资源进行遴选整合,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观看。如在陕西数字博物馆中不仅有延安革命博物馆、吴起镇博物馆,可以从的源头出发带领学生观看过程以及期间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让学生能够如身临其境感受当时一碗青稞救战士,半壶饮水众人尝的艰苦岁月,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胜利的伟大意义,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又如在讲授古代文化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秦陵兵马俑等的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通过观看秦陵兵马俑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秦朝的繁盛以及后来的衰败,然后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总结认识秦朝的灭亡原因,以及秦朝统一天下对后来的影响,增强历史记忆。

数字历史博物馆往往不能准确表现传达教材内容,而教材内容往往也不能直观地展现历史,但是数字历史博物馆通过三维立体的形式,将古代的历史以及文物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和背景,也更加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1]。

3 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应用模式

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把博物馆中的资源和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相结合,还需要将博物馆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历史博物馆资源应用到课堂中。

利用问题探究的模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了解历史的基础之上去观看数字历史博物馆,同时给学生设置一定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寻找答案,这样大家在观看的时候就不至于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真正能够从中获得知识,既强化了大家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目的性,还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创设一定的情境模式 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历史画面感,在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层次的思考。

小组探究模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一定的探究小组让学生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学习,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通过评比的形式看哪个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从而不仅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实践能力上获得了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教学规律,教师不能每节课都让学生参观数字历史博物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虽然会增加,但是不利于知识的整合和吸收,初中生还没有很好的知识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可以第一节课先讲授知识为主,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一些概念上的问题,然后再进行上机课让学生进入数字历史博物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刻了解,也可以通过每个同学展示利用历史数字博物馆学习的成果,最后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方法,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应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需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利用数字历史博物馆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同时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博物馆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明确选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再以为例,是引导学生们观看时对当时的路线,还是观看当时的文物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是观看当时的一些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是观看一些保留的书信物件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这都是应给予认真思考。

其次,在数字历史博物馆的使用过程以及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要看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否能够主动和其他学生交流合作,是否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够准时地完成任务,是否能够运用多种技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等,只有准确地评价学生才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才能够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和运用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具体的提升和进步[2]。

5 结语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均应是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必然要适应这个趋势。利用历史数字博物馆资源促进教学很有必要,应加以认真研究,以更好地利用数字博物馆中的丰富资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更深入地推行素质教育[3]

参考文献

[1]阙仁镇,杨玉辉,张建平.基于数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探究教学:以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

第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图书馆;评估;文献资源建设

2008年教育部“26号令”为今后举办新的独立学院提出设置标准与管理办法,在“附则”当中,教育部“26号令”对已经设立的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提出了一个5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将面临五种选择:或者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或者“回归”申办普通高校,或者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者并入其他民办院校,或者被终止办学资格。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办于2002年,现在是全国三百多所独立学院之一。该学院争取在2012年4月迎接教育部的考查验收。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与实验室、师资队伍共同组成了高等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质量,是独立学院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其中,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图书馆迎接评估面临的文献资源建设问题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评价指标包括全年学生平均图书拥有量等多方面。业内人士都知道资源不足是阻碍独立学院图书馆的瓶颈。文献资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短期行为。独立学院从诞生至今才有13年历史.购书经费增加也是近几年的事。过分强调生均图书,带来临时突击增加生均图书,一是以降低馆藏质量为代价: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无穷隐患。困为旧书的收藏价值有限;盗版书没有收藏价值;捐赠图书多数是被学生捐献的弃书,拥有复本量太多。这些缺少收藏价值和滥竽充数的图书.不仅占据了馆舍空间,还会严重影响图书馆馆藏图书的质量,给图书馆准确统计造成困难。这与要提高馆藏质量,使馆藏图书能够符合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评估目的相违背。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从2002年开始招生,招生数逐年增加,现在在校生已达14223人,2012年在校生拟增至l5000人。评估指标中要求生均图书量达到80册,通过计算得到2012年5月在迎评时图书达到114万册。2010年底本学院的图书仅有60多万册,迎接评估,需要追加大量投入、充实馆藏资源数量以达到评估指标值。在增加数量的同时,还应着力优化馆藏资源的结构,提高人藏文献的质量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文献资源对教学的保障能力。

二、在采购大量纸质图书的情况下,该馆如何把好质量关

该图书馆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以商贸为主体,以涉外为特色”的建设目标,形成了以涵盖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的各学科,以文学、经济及语言、艺术等为特色的多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

(一)重视馆藏体系构建,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按照该图书馆提出的文献资源建设最终实现“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并存,重点学科(专业)优势突出,涉外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文献资源保障”的文献资源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从构建科学完整合理的馆藏体系这个基本原则出发,根据我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及发展需要,按照各专业学生和教师人数比例,对照教育部规定的相关指标,构建符合我校发展需要的馆藏体系。

该馆始终注重馆藏质量,紧跟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所有权以及使用权的购买,合理配置各学科、各专业文献资源,科学安排各类载体文献的分布及增量比例。总体兼顾各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合理性和均衡性,确保重点文献和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特殊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做好采访调研工作

该图书馆坚持“优势学科(专业)重点保证,新增专业优先采购”的采集方针,紧紧围绕“满足教学需求”做文章。为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图书馆重视文献资源的采访调研工作,采取各种方式让更多的师生来参与资源的建设。采编部和技术部在纸质和电子资源采购的过程中,都能根据学校专业设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等分布情况,根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素质规定、培养模式、实践能力等要求来进行资源建设。在采访、购置与使用过程中,我馆采编部每学期坚持到各教学单位集中走访2-3次,主动征求专家、学者、任课教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坚持与各学院负责人随时联系(通过电话、电邮、网聊等)方式,对试用资源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分析、以及培训,对已引进资源反馈使用情况实行全程跟踪全程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馆把握好文献资源采购目标后,2010年就开始注重采购计划,有针对性的选购适合本校建设的图书,截止到2011年底,纸质图书已达到84万册。

三、注重数字资源的建设,弥补纸质图书的不足

数据库建设是整个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基础的基础。如果把图书馆建设比作建一幢高楼大厦,地基是高楼大厦的基础,那么数据库就是图书馆的基础。且在如今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多读者愿意使用方便快捷的数字资源,且数字资源不需要占地面积,更不需要花更多的人力去管理。因此,我们把数据库建设作为整个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该馆在学院的支持下,拥有维普中文数字期刊、中国知网CNKI、万方、超星读秀、博图外文图书和书生电子图书等12个数据库,电子图书达61万册,在独立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评估指标中纸质资源的不足。同时,该馆还结合学院优势学科、专业及精品课程等,积极自建有大学英语及专业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考试真题数据库和相关学科的链接导航,为教学科研提供充实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第4篇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时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今后发展应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极大地推进了教学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成为网络上可以被描述和访问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单纯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而且还包括结构性较强的案例、试题、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课堂教案、讲授型教材等资源,甚至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得有效整合并合理配置分散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成为可能。近年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共享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为列,就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背景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始于1957年的图书馆协作活动。目前,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大全国性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wwW.133229.cOM已显现成效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主要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balis)、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t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7alis)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与全国性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比,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由于具有应用推广相对顺畅、工作开展更易统一、计划实施更易协调、经费投人更易落实等特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7年,广东省启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建设工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文献的联合采购和数据加工工作。2001年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管理中心的广东省电子图书馆,后改名为广东省网络图书馆。该系统采取以财政投人为主,各加盟院校图书馆付费为辅的方式,开展了部分数字资源的集团采购。但由于经费投人不足及组织协调等因素,系统发展不太理想。2005年,财政拨款方式的改变使得广东省网络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停止运作。2006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由省财政投人900万元的建设资金,采取以学科为龙头,以6个省属院校为依托,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建立了6个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以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医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工学资源中心”、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农学和生命科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商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外国语言学资源中心”和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高等职业技术资源中心”。其目的在于针对全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一个技术较先进、学科较齐全、资源较丰富、内容较全面的实时交互性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对分散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合理配置,使其更有利于统一管理、搜寻、共享、评价,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弥补和改善全省高校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现全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

2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设的发展

自批准立项以来,广东省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各分中心搭建了数字资源应用平台,引进了一些专科数据库资源,自建了一些特色数据库,并将项目前期已确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从最初的医学、农学、生命科学、工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高等职业技术资源等9个学科进一步扩展,增加了中医学与中医药等学科。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分中心的资源体系和管理平台尚未实现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统一认证、统一标准和统一格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缺少面向各学科中心的统一服务门户;<2)有待统一各中心用于开发资源的平台软件或开放接口;(3)尚未制订统一的元数据标准;(4)尚未开展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5)缺乏有效的资源评价机制;(6)有待将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共享方案,以推进项目的快速开展。

3对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跨馆、跨部门和跨学校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参与其中的图书馆通力合作与全面支持,需要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科学管理,统一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图书馆存储并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参与学校在政策、立项、资金、人力统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更需要本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出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制定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并制定具有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稳步健康发展,切实避免项目建设流于形式。

3.1在强化项目管理中心职能的同时,注重明确各分中心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方式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建设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实现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因此,系统采取的管理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机构上要建立一个职能部门—管理中心,在为各分中心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服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等职能,建立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定期召开进展汇报会的方式,加强各分中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2)在技术上要建立一个统一服务平台,可根据各分中心的教育资源分类建立不同的栏目,提供导航式服务;(3)对各分中心存储在各个资源站点需要共享的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并明确用户访问的级别与权限;(4)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使用权限。

3.2借鉴国外联合建设数字资源的经验,注重构建“透明式”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服务门户

所谓“透明式”统一服务门户,是指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在一个系统上浏览整个平台中的数字资源,并且只要通过一次检索便可以覆盖平台中所有的系统,不需要知道资源的位置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统一服务门户是构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信息集散的中心,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应具有界面友好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和管理智能性等优点。统一门户将由各分中心的资源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组成。其中建库系统应由项目管理中心向各分中心统一推荐,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统一门户的功能主要包括:进行资源的加工和,实现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对象数据的分布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从而确保建设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

3.3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数据采集加工标准。注重制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长期以来,虽然很多学校的资源库里存放着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在教学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资源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开发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同时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难以交流和共享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一状况,在进行资源集成和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揭示,有效地构筑起一个呈立体网状分布、具有知识关联性、能够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必须尽早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采集、加工和标引统一规范,确保在统一的元数据框架基础上,实现管理中心、各分中心和用户之间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3.4针对资源中心教学服务的重要功能,明确用户需求,确保资源中心的可用性与实用性

建设教学资源中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师生能够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全面、快速、方便、有效地检索、利用、组织和交流信息。因此,资源中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要充分地考虑教与学的双向需求,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真正地为教与学创造一个现代化、网络化的知识环境,提高师生合理使用资源中心的积极性。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建设和资源使用脱节,资源中心还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因而无法确保其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5制定考核激励指标,采取激励政策,吸引区域高校图书馆参与各学科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

对积极参与各学科中心资源建设的图书馆采取考核激励政策,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保证资源中心建设的质量,而且也能够保证共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考核内容包括共享资源利用率、服务响应速度及用户满意度等。其中,共享资源利用率应该作为主要的核定指标。建议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对参建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予以经费补贴,按各参建图书馆提供共享的数据量和用户实际使用量进行补贴。

3.6各分中心要注重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解决动态信息的更新,确保资源服务的时效性

当前,由于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制造者和提供者—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他们往往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获取方面较为孤立,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指导,导致资源无序排列、低水平重复建设、内部缺少祸合性的现象较为突出。各学科中心作为资源建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不仅要参与内容的规划、标准的确立、评价指标的编制、技术培训和指导的提供等,而且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和技术手段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在资源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教学资源建设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网络的普及,整合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库已经具备条件,而整合好各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于教学必将有利于陕西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以及缩小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同时,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教育人才。

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中也普及开来,陕西许多学校特别是市区学校已经具备了利用网络优秀教育资源服务教学的条件,如校园网的覆盖、多媒体教室的建立、网上备课和教师网上答疑平台的设立等。这些条件使教育教学资源由各个学校的独立资源变成了一潭活水,使许多学校教师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国家教育部已在2000年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基本目标是:“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然而,陕西省建立在“校校通工程”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依然进程缓慢。

从全国来看,国家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是2002年正式立项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它也是目前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是国内唯一建有多学科、多种类教育资源的资源库,包含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行业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等其他教育资源,主要合作单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而省级的类似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是浙江省在2006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它具体分两个阶段实施:2006年—2007年,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建立教育资源评价制度和准入制度,统一全省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2008年—2010年,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实现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全覆盖,配合课程改革推出有特色的专题学习网站,建立教育资源研发基地。

陕西虽然位居西部欠发达地区,但陕西却是一个科教大省、文化大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尽早地规划建设陕西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变科教大省、文化大省为科教强省、文化强省。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可供依托的基础也很多,我们可以以陕西师范大学为基础,以西安中学、西铁一中、高新一中等具有软件、硬件优势条件的中学和具备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软硬件条件的部分学校为载体,① 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的试点工作,等积累一定的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

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框架构建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指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库,其内容应该包括备课资源系统(如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文献资料、题库、网络课程)、示范课公开课资源共享系统、教师集体讨论质疑平台、学生学习探究平台、名师专家交流平台等。

笔者认为实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上交互式教学辅导与学习,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推进陕西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缩小地区与地区、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且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的教育人才。

在建设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际,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在资源共享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管理下,以一线教师上传教育教学资源为主,专业人员搜集教育教学资源为辅,同时利用好地方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以及教育教学相关出版社合作),在经过专业人士过滤、加工、完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整合后,再呈现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中。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必须能够满足用户根据年级、学科、范围、媒体类型和关键字等精确搜索海量知识中的所需要的资料。检索应包括名称、关键词、知识点、复合检索、浏览方式查询等,能够对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同时科学而高效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要的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栏目模式、知识点模式、类型方式等浏览方式查找资源。其次还能进行网上交互式沟通,比如教师或者学生在使用资源中可以把建议、意见直接反馈给作者,便于互相探讨和共同提高自身能力。

同时在设立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开展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帮扶新任教师活动,组织有经验教师、专家开展网上讲座,来达到提高我省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帮助新任教师迅速成长。

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国教育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大力建设局域性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如上海教育资源库、温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济宁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香港教育城资源中心、杭州教育城域网等,均得到了学校、一线教师、家长的好评,也提高了当地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在借鉴好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的同时也要做好调研,多听从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要加强学校间和教师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摒弃门户观念。

1.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要想让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由一线教师、相关学科专家、外聘专家组成学科评价小组,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和品质,让资源共享库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具有启发性、适合现在新课改模式的、具有范例性质的资源。同时可以把一线教师上传的原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年终鉴定的一个参考,这样也能调动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优质、新鲜。

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区县教育局、学校组成管理领导小组,细化分工,形成梯队形的管理,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高效、科学和完整。

2.力求原创,追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陕西教育

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储备,可以分为视频类资源、图片类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扫描版)、文字类资源、数据类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整合到各学科中,同时与对应课题一致,便于教师搜集、利用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原创,如一线教师原创课件,学校示范课、公开课课件,学校集体备课成果等这些切合课堂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收录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陕西教育。

3.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学校、教师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鼓励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申报一些课题、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根据陕西教育实际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些迫切解决的课题供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后再反馈到资源共享库,供学习者学习、操作、思考。同时把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并且形成了研究成果的教师在同一条件下优先考虑职称评定和在年终考核中加分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教育资源共享库中的资源要便于操作和运用,要具有开放、动态、可持续和共享的特征,要力求贴近教学实际,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具有陕西教育特色的资源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以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让教育与信息时代接轨,实现陕西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蓓.解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DB/OL].edu.cn/20030805/3089062.shtml.

[2]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2).

第6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录播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6-02

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成为制约区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基于网络的学习和培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网络中优质教学资源的稀缺却常常使得人们面对网络学习表现出无所适从。因此,为了解决对于优质教学资源迫切需求和匮乏之间的矛盾,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快区域范围内的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从2009年开始在西安市内探索建设基础教育教学精品课程录播系统。

一、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的建设目标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第十一届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1]。随着网络教育的日益普及,学校教育需要新型的教育传播模式,不仅要满足西安市中小学对于优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还有能够方便、快捷的开放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基于此目标,精品课程录播系统能够实现教师的课程教学录制,同步、清晰、不失真记录教师与学生课程学习活动的音视频信号,主控中心可以实现对校园网内所有录播教室的管理,实现远程网络课程的录制、编辑和点播功能,并能实现网络同步直播,并实时将课程教学存储为数字化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录播系统,能够为西安市中小学校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提供了专业化的教学环境,促进各中小学校建设基于校本研修的本土化精品网络课程,逐步实现西安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和“互通共用”。

二、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的组成结构

精品课程录播系统主要由录播教室和主控中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录播教室主要包括多媒体协同教学子系统、课堂音视频采集子系统和全自动录播子系统三个部分,主控中心包括显示中心子系统、网络实时直播点播子系统、课程存储编辑子系统和远程管理控制子系统四个部分,具体拓扑结构如下图1。

图1?摇精品课程录播系统拓扑结构图

录播教室主要有多媒体电脑、中央控制主机、按键控制面板、多媒体投影机、幕布、扩音设备、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通过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将投影机、电动幕布、音箱等信号源有机控制管理起来,通过中央控制中心实现IP网络对录播教师的集中化控制功能。录播教室为教学提供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数字展台等多种VGA借口,可以实现课程录制中的多画面切换功能,教师的黑板设置超声波定位系统,通过教室内的教师和学生全景摄像机,来实现对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互动的精确录制,并课程资源实时存储为数字流媒体格式的WMV格式资源,教师和学生通过校园网可以实现对课程资源的实时收看和点播功能。主控中心将多件录播教室的直播图像实时通过网络传输到主控中心,可视化的管理和控制所有的录播教室。网络实时直播、点播子系统可以实现对任意一间录播教室的授课场景视音频信号的编码、网络实时直播,并且学生和教师可以帐号登录的方式,进入直播中心或点播中心,收看录播教室的直播信号或录制完成的录播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控制中心中的远程管理和存储编辑子系统可以再通过网络远程控制课程的存储服务。

三、西安市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的实践效果

经过笔者所在课题组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目前该套系统已经在西安市第一中学投入试点运行,从目前的实践应用效果来看,该套系统已经表现出了如下几点优势:(1)多码率录制。录播系统能同时完成单画面和画中画两种模式的课件录制,能够满足不同模式、各种网络环境下课件直播、点播需求。(2)即点即用的Media Server流媒体服务功能。集VOD点播、流媒体点播、录播资源点播、录播教室现场直播功能于一体的流媒体服务平台,可同时为多间教室提供现场直播服务,能够实现精品课件的实时直播和后期点播,把录播教室的活动和课程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教学。(3)VGA硬件采集压缩,精品课标准格式输出。该系统采集画面达到高清标准,清晰、连续、稳定,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音视频和计算机动态画面进行实时编码保存。(4)强大易用的资源管理平台。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基于网络应用和后台服务的管理系统,具有用户管理、权限设置、资源分类、直播接收、课件点播等功能,并可实现对资源的分类检索管理。所有录播教室由主控中心统一管理,主控中心可以远程对录播主机进行开机、关机、重启等各类参数的操作,也可控制录播教室录播主机开始录制、停止录制,实现教室端无人值守式操作。(5)全面、真实的实录,全方位展示课堂教学。该系统能够对教师讲课场景、学生听课场景、教学课件实时分信号采集,能够自动的根据老师授课过程中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教学计算机情况,老师板书及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情况,录播主画面自动智能的在教师、学生、课件之间进行切换,保证了录制课件的多角度,也保证了实时听课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杜占元.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DB/OL].

第7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技〔2012〕5号)精神,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提高信息技术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省于2014―2016连续三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简称“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含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工作,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现场会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综艺厅举行,全省各所承担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学校及未承担该项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主任科员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调研员吴艳玲、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罗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化专家王强、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员陈建国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此次议旨在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溪理工学校作为国家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教学模式。他表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作了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的发言,肇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曹希培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及使用的相关经验。

在当天下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会议上,罗俊主任介绍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情况,展示了相关成果。吴艳玲调研员总结了广东省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回顾展望,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全省概况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学实处,让信息化成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是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任务,为此,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这两个项目立项,以实现让学生在实训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及实训学习成果的评价。所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与全省中职学校师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顺应这一潮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省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建立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考试平台,支持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工作,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屏幕上教师一对多的直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有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数字化还使教学资源的集约利用、校内共享、区域共享、全省共享变成现实,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及推广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提出两个引导性原则,一是引领性。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二是实践性,要建设突出职教特色,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支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学习系统。在“引领性”与“实践性”的导向下,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进行项目申报,涌现出沙溪理工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先进学校。

沙溪理工学校作为项目建设学校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广东省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历经公开招标、校企共建、中期检查、运行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于2016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系统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的院 《一体化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会计专业申报的《移动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再获批准立项。

沙溪理工这四个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均以原有的实训室(工作室)为基础进行改造,建设和强化数字化课程学习功能,除配备学生学习用电脑、教学服务器或教师电脑、智能会议通教学投影设备、视频音频录播系统以及接入校园网外,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了各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包。其功能主要涵盖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师生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中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以“《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为例,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使用时,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各自的账号登录学习系统,打开《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查阅和观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微课、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教学视频录播系统,将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汽车维修时的示范操作实时高清转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无死角观看,同时将教师的示范操作视频录制存储起来,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然后学生在小组实操时又可将自己的实操过程录下来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检查和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与同学、老师或企业师傅进行在线交流。

第8篇

达拉特旗第一中学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一所名校,是内蒙古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学校之一,无论在技术的硬件装备方面,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处于全区中学的前列。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并解决了很多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刻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贡献于高中教育的更大潜能也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笔者经过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力求探索一些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更大效用的策略,希望能为西部地区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

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效用发展滞后的矛盾

笔者亲身经历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进入21世纪后,我校组建了第一个专门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微机室,机器全部为品牌计算机,一律采用奔腾处理器,并组建了第一个小型局域网,同时开始对全体教师进行常用办公软件和课件制作软件的培训。

2002年,学校组建了第一个多媒体专用教室,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教师的体力付出,提高了教学效率,迅速成为此后的主要教学媒体。

2004年,学校在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给所有办公室配备计算机,建立了局域网,并连接到互联网,同时开通了北大附中网校教学资源,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趋势。

2005年,学校为所有代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并且实现各教学楼之间光缆传输,学校互联网带宽达到10 M,建立了校园网站,由此成立了网络中心,全面管理和维护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由此开始,学校每年开展教学课件制作培训和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不断整合,学校也积极参与教育课题。如2006年承担了“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题子课题。2007年承担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远程互动平台的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以宝安区和鄂尔多斯研究为例”子课题,教育教学实践成果越来越丰富。

2008年,学校在所有教室安装了液晶电视,并组建了校园演播室,成立了校园电视台,现代教育技术开始渗透到文化宣传领域。

2009年,学校在所有教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同时对所有教师开展电子白板应用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也大量开通,并与市城域网联通,带宽达到100 M。

2010年,学校启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目前在家校互动、食堂管理、教务管理方面已经成熟,出入管理系统开始试运行。

2012年,学校陆续组建了科技活动室、机器人实验室和地理数字专用教室。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21世纪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但是,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主要还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媒体传播功能进行知识传授,而开发功能应用较少;应用目的基本上还是以应试为主;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教学领域,管理领域较少;在应用层面上偏重于硬件使用,软件应用较少。所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相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来说还处在较低阶段、较低水平和较低层次上。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也在广泛传播,我校急需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层次和水平,为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因此,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更多更新的效用为素质教育服务才是我们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和传播知识的层面上,应该延伸到更多方面和更宽泛的领域,比如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校际教育经验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现代化教育管理等领域。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教育实践中发挥效用的经验

1.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用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效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就没有高效的教育教学。为此,我校自行开发了网络办公系统,在实践中大大方便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教师依托这个平台快速解决了很多问题,如学生违纪处理、学生学籍信息查询、文件的上传下载等。但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新问题的出现,这套系统目前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策略,我校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经过试运行,在食堂管理、家校互动等方面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解决了学生在学校就餐难的问题。同时,采用一卡通技术,学生的用餐卡也是出入通行证,学生经过门禁系统时自动记录到校和离校时间,如有异常情况,班主任和家长的手机能同时收到学生的出勤信息,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但在教师管理、资源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仍需要继续进行研发和试验。

2.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用

课堂教学现代化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建设紧跟时代步伐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基础。对于现代教室的技术设备管理和维护也要注意效用,保证技术设备不影响教学活动,如采取对教师电脑系统进行备份、更新多媒体设备的中控系统、配置备用技术设备等措施,减少教学故障的发生;定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整合各种电子资源,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如在英语学科的网络教学实验中已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但是,要从根本上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效用,还是要以校本课题和国家或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题为龙头,加强应用研究和学科教学实验,扩大实验班的范围,不能像小脚女人走路一样,步子该大还是得大一些,也不能总是怕影响高考而裹足不前。只要是本着学生思想道德不滑坡,知识获取不降低,应试练习不减少的原则,完全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用最大化。

3.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用

电子资源系统建设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信息化程度,也反映了学校团队成员的信息素质。资源系统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依托相应的硬件技术,比如服务器、摄像机、照相机、网络设备等,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教师精通软件技术,能够合作开发学校需要的软件系统或者网络平台。我校的校本资源库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但是,利用软件技术独立或者合作开发校本资源系统的水平和层次仍然较低,不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资源建设的效用,这方面仍亟待加强。

此外,还要尽可能整合城域网教育教学资源和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由中央电教馆建设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通过国家层面统一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又可以建设教师个人主页和学校主页,教师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这无疑是未来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解决方案。当然,如果学校能够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校本资源开发团队,并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定能切实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资源开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用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教育研究,而现代教育研究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在这个角度上,现代教育技术也是现代研究技术,传统的教育研究只是做论文和开教研会,或者听课、说课,往往效果较差。而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后,教育研究变得更有价值,更便于获得成果。

我校近几年通过网络技术和深圳市的课堂教学远程互动实验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建设的课件管理系统也为学校的教育研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自己的教学心得、听课报告、说课报告、教学课件、教案、试题等。正在筹建的课堂教学实录系统,将成为全体教师的可视化教学研究互动平台。为此还要继续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专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5.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用

LED电子显示屏、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演播室、网络直播、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系统等都在发挥着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强大效用。我校还通过成立校园电视台定期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校园网站宣传先进事迹,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除了需要及时更新网站栏目和内容,增加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还要继续建设新的技术平台,例如通过直播国学系列讲座,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统一规划,需要党总支、团委、教务处、政教处、学生会和电教中心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年度和季度工作计划,各部门工作分工要明确,在统一的计划下相关部门要与电教中心密切配合。电教中心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对技术设备的管理运行要有明确的人员分工。校园文化建设只有成为常规工作和定期活动,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效用。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属于物力资源层面,它依托于人力资源层面,教育者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综合教育素养也需要跟进,就像一个驾驶员要有较好的驾驶技术和交通安全意识,否则,给他再好的汽车也不会发挥汽车的效用,甚至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和耽误事情的处理。素质教育目标下,教师需要现代化,技术需要现代化,二者协同运作,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效用。

相比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高中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并不是很落后,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教育综合素养方面相对落后,需要引起重视。西部地区更应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资源开发和应用、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效用发挥,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课题研究。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西部地区高中阶段的现代教育技术效用水平,进而推动西部地区高中素质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