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

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0: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库存管理问题及对策

第1篇

关键词:制造业;库存管理;成本控制;会计核算

库存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存管理需要与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在贯彻执行企业经营方针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相关制约和协调的关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性监督、控制系统,保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流动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有效的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

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制造业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其生产经营中众多的项目,例如原材料采购、成品加工制造等环节,都与企业库存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库存成本也占据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大量比重,这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库存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企业也纷纷采用了传统或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例如联合库存管理等,来开展库存管理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由于库存管理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库存管理理念,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大都是传统的方法,也尚未形成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大量的库存管理工作都是依靠人力资源进行的,从而导致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并且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出现,给库存管理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从而也就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制造业库存管理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无法约束库存管理有关工作

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没有构建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库存管理,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库存管理制度,而就算一些企业存在库存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完全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对企业库存管理起到任何作用,也无法对与库存管理相关的人员产生任何约束,从而导致无法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不规范。

(二)库存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低,阻碍库存管理发展

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库存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让没有经验,也没有充足专业知识的人员来从事库存管理工作。而这些人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积极、完善的处理突况,也不会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开展库存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库存出现大量积压或者存货不足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从而给企业成本造成了更大的负担,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三)缺乏库存成本控制,导致资金链周转紧张

由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发展初期对于库存管理的不重视,导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没有进行相应的库存成本控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库存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积压,同时企业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于缺货造成的延误交货期,就会不断的增加库存,而积压过多的库存不仅要占用大量的仓库面积,还有消耗一定的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浪费企业的大量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利润却在下降,导致缺乏流动资金,给资金链的周转造成巨大的影响,使得原材料存在有形和无形的损耗,不断加重贷款利息负担,对企业机会收益和时间价值造成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生产运营受到不利影响,成为长期困扰制造业发展的问题。

(四)缺乏完善的库存会计核算体系,无法准确核算库存成本

很多制造业企业在库存会计核算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某些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没有进行精确的计量,从而导致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与实际成本存在差异,并且将当期损益计入了采购成本中,使得高于实际采购成本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变得更高,造成企业利润虚增的现象。再加上,制造业企业对于成品和半成品以及不同类型产品进行核算所采用的方法不够科学、准确,导致库存发出计价时出现混乱的情况,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核算,采用了与新会计准则相背离的库存会计核算方法,给企业的库存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五)没有建立信息化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工作效率低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虽然对信息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却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利用其来开展库存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也就不能及时的进行沟通,例如,对于企业生产部门来说,无法实时掌控库存信息,其就很难组织和计划生产活动;对于采购部门来说,无法实时掌控原材料的库存和消耗信息,其就很难控制原材料采购计划;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和成品经销商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就无法构建流畅的供应链,从而影响效率。除此之外,由于财务部门无法随时的查询原材料、成品采购和消耗等信息,其就很难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从而导致成本控制无法有效实施,再加上缺乏信息化的库存管理经常会出现原材料、成品充分录入和领用等操作,从而导致库存信息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的应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和制度,有效的推进库存管理相关工作

制造业企业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编制相应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和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企业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利和责任,使得各部门能够在自身职能范围内做事,有效规避各部门的现象,库存管理人员还应主动与生产部门积极沟通,使得生产部门能够根据库存的多少准确、科学的决定生产速率,从而保障库存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交流合作的高效性。企业必须加强对库存出入库的管理,利用科学的记录方法记录库存出库、入库的时间、数量和价格等,同时还要定期的对库存进行盘点,从而及时的发现库存管理中存在的账实不符、盘亏和盘盈等问题,保障库存管理的有序进行。

(二)加强库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培养,提高库存管理工作效率

制造业企业在招聘库存管理人员时,应先以具备一定从业管理经验和库存管理知识丰富的人员为优先,同时企业需要定期的组织人员培训,使其能够不断的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运用到企业的库存管理中,不断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通过培训,企业还能够培养管理人的责任心,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维护集团利益的行列中,并通过构建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的方法,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库存管理工作效率,实现有效控制库存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科学确定库存量,优化库存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库存管理中库存量的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在确定库存生产量和进货量时不能单一的以管理者的主观意志来决定,而是在充分参考相关历史数据,对市场进行准确、科学的未来销售变化预测下,确定企业库存需求,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库存周转率和库存量制定的科学性。企业需要用最优经济订货批量法和ABC分类等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取代原来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降低企业在库库存,使得生产速度与市场需求能够相吻合,拉平需求波动量,并适当的开发针对性新产品,使得不同的产品之间能够错开需求高峰;减少企业在途库存,通过将标准品库存前置,并选择最可靠的供应商和运输商,使得企业能够缩短生产和配送周期,尽量缩短不同存放地点之间的运输和储存时间;增加企业设备,如果库存较少,而销量很大,企业需要发挥多台设备的优势加速生产,如果库存较多,企业则需通过生产运作缓冲,调节生产速度,使得企业能够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经营状态,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成本控制水平,降低企业库存成本,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四)加强库存会计核算管理,提高库存会计信息质量

制造业企业在开展库存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时应以新会计准则相关规章制度为基础,在符合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合法的会计核算方法准确、完整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库存信息,从而有效的规避漏记、错记和重记等现象,保障库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在合理平衡企业资产与收益、负债和费用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的库存管理,保障库存账实相符,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库存成本情况。

(五)加强库存质量管理,保障资金运转顺畅

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制造业企业产品的更换周期在不断的缩短,给企业库存管理造成了滞销存货的问题,而企业在处理这类问题一般就是进行削价,从而也就给企业造成了削价损失,所以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在面对滞销存货时要做好削价处理的准备,深入分析产品滞销的原因、未来的销货趋势以及企业的资金现状等,在遵循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存货削价准备制度,及时的盘活积压存货,保障企业资金周转的顺畅,从而节约利息费用和库存管理相关开支,将获得的抵税快速的投入到再增值的过程中去,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六)构建信息化库存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的库存管理

制造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在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和成品经销商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构建流畅的供应链,形成高效的联合采购战略,从而企业能够按订单备货生产,建设存货库存管理增加的成本和库存空间的占用,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同时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实时的记录库存管理相关信息,使得财务部门能够随时的查询相关信息,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率,为企业节约人力,不断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企业盈利能力。

四、结语

库存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库存管理的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的库存管理,就必须构建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和监督相关工作人员,并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工作热情,提高库存管理工作效率,构建高水平的库存管理。同时优化库存存货管理和存货质量管理,减少积压库存占用仓库的面积,降低库存管理、生产和配送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企业能够有充足的运转资金,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采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方式,加强库存管理各方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董鹏,郭丽美,尤华胜,徐善伟,葛金卫,郭翼,黄义华. 制造业突破库存管理瓶颈的方法及实证研究[J]. 家具,2013,01:79-86.

[2]张欣. 浅析电子产品制造业中的库存管理[J]. 电子世界,2013,03:17-18.

第2篇

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金也是企业资产中最容易

流失资产,加强现金管理对于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意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频繁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和各种劳保、福利等零星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但目前情况是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极为随意,一些企业,尤其是承包企业和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携带巨款外出结算的现象十分普遍,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很不安全,时常发生被偷盗、被抢劫案件。

某些专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为了多拉客户,采取不正当的竞争,对企业承诺:倘来行(社)开户,给予使用现金方便,并保证充足供应。对这些企业来说,用现金做生意比转账结算方便得多。因为有些商品和原材料紧俏,非现金不供货,客观上迫使该企业搞现金交易。企业需用现金做生意,银行要拉企业成为客户以争业务,双方之间互有需求,造成企业用现金购货、收现销货的现象非常盛行和普遍。

2、企业坐支现金普遍

据调查,凡有现金收入的单位,均有坐支现象发生,特别是一些效益差的企业想尽办法坐支现金以逃避银行信贷债务,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为现金体外循环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大量现金在银行体外循环,使货币回笼受阻,货币投放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了宏观调控困难,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3、白条抵库严重

白条抵库可谓家常便饭,这些白条多为领导临时应酬,内部职工和推销员等出差或办其他事而借款。不仅借款时间长,而且有些款额高,笔数也很多。有些出纳利用时间差将库存现金挪作他用,而用白条抵充,有时甚至不能收回外借现金,从而给企业、国家造成损失。

4、无库存现金限额

按规定,开户银行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起库存现金限额,一年核一次,开户单位如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户,应以一家开户行核定的限额为准。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实完。在多头开户情况下,企业不愿主动执行规定,而银行也不去过问,开户单位多头开户,多头提现,库存现金远远超过限额,对于多出的部分从不主动,及时地交送银行。企业内部也不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目前,开户单位库存现金超过限额的少则几倍,多则几十倍,甚至有的现金库存多达几十万。

5、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

储蓄存款有“随存随取,款额不限,灵活方便”的优势。因此,部分单位为保证不合理地支付现金,便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自存入储蓄所,而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调查,在储蓄存款净增加额中,有的企业公款私存占1000万元左右,高的达到3000万元。保留账外公款俗称“小金库”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准搞“小金库”,可现实中一天也没有停搞过,且越演越烈,呈扩张态势。现在每个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都有或大或小的“小金库”,小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形成的方式之多,手段之隐秘,影响之深,给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6、开户单位间公开拆借现金

近两年来,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日趋严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贷款支持,引发了企业间高息拆借资金行为,从而逃避了银行现金管理监督,一些股份制企业,用募集股本得来的现金在集团内部或外协单位之间进行拆借,相互间订个协议即成。利息自定,根本不用通过银行。

7、大额支现放任化

银行为了保住客户则服从他的需要,不对大额提现进行审查和控制,而采取放任的办法。一些信用卡银行为了保住原用卡户而为卡户提现大开方便之门,使大量现金借此渠道大量流入社会,利用信用卡提现程度一天天扩大,这与“减少现金使用,扩大转账结算”使用信用结算的宗旨背道而驰。

二、现金管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经济成份多元化发展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集体,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私营、乡镇企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三分之一,它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现金的需用量。私营、乡镇企业的基地在农村,其原材料、半成品等来自农户,而这些商品的购进绝大部分是现金交易。同时,许多规模较小的私营、乡镇企业没有固定账户,客观上促使大中型企业认购他们商品时也使用现金。八十年代中后期,各种合资合营合作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着股份制及股份合作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也增加了对现金用量的需求。而多种形式的承包以及单位内部层层承包,单立账户,独立核算、独立现金收付,现金的需求更是大幅度地增加,各有关部门一味地强调和注重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忽视必要的制约配套制度的执行,特别是现金管理完全被放松了。

2、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企业间的商品交易中的现金收付比重上升,一些紧俏商品,原材料等非现金不供货,而以现金结算的价格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便宜。(2)、金融环境因素。现阶段我国银行结算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资金结算在途时间过长,很不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令企业深感头痛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影响企业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政策。

3、思想认识偏差因素

错误的认识是导致漏洞产生的根源。目前,在我国现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现金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现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理由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商品交易活动更加频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事业单位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效益,在结算种类上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如果继续保留对其现金运用的严格约束则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自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不利于银行本身的商业化进程。而且大多数新生的非国有企业对现金使用有着十分严重的偏好;“钱是我的,我有自由支配的权力”的认识根深蒂固,对银行严格管理现金支付业务不理解。;另一种是认为现金结算范围扩大和现金投放量增加是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与客观需要,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等等。由于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了银行、企业对现金管理工作产生了松懈,忽视甚至排斥的思想,使不少机构原有现金管理制度隐入了瘫痪状态,纵有保留也多半只是走过场做形式罢了。

4、监管因素

近年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宣传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金融机构,而针对企事业等开户单位的宣传培训活动则很少开展。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现金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没有充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制度不全和措施不力使其对辖区内所发生的违规事例处理很不及时,即使最后得到了处理一般也只限于“下不为例”而已,达不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为了争存款,揽业务、拉客户,不惜以放松现金管理为代价来“招凰引凤”,另一方面,社会监管系统信息传递不灵,如企业实行效益工资后,社会劳动人事部门,一般仅与企收保持单线联系,很少再给有关银行送报《工资基金册》,企业单位的人数、工资基金总额及其浮动幅度等,银行很难确切掌握。同时,部分集体单位本身己取消了《工资基金册》,当企业用现金时,现金支票上注明“工资”用途的,银行只有认可。

5、《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缺陷因素

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是1988年颁布实施的,时隔七年,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本身着实存在不少缺陷,有待完善。①《条例》没有将承包单位、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考虑在内,伴随这些开户单位迅速发展,数量众多,现金结算有增无减。②现金使用范围规定过于狭窄,与人民币作为无限清偿货币应用于一切债权债务的清算实际情况相矛盾。③结算起点1000元偏低,阻碍了正常的商品交易。④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在物价大幅度上涨情况下,通货膨胀的今夭已严重偏离实际,根本不够周转使用。《条例》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现金管理的各种问题伴随经济发展而越发突出。

三、解决企业库存现金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1)适当放宽现金使用范围,如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利、生产或者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和必须使用现金的允许使用现金。

(2)调整增加结算起点金额,建立与通胀率挂钩的现金结算起点的调整机制,实行弹性结算起点金额制,或实行固定结算起点金额制,如可将原结算起点1000元放宽到5000—10000元。

(3)进一步明确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对开户银行以放松现金管理为优惠条件吸引开户单位,由当地人民银行查处,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所在单位行政领导责任。

(4)建议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增加“单位用信用卡套取现金”这一内容,并在《实施细则》中同时增加相应的处罚内容。

2、加强企业现金管理

①加强对企业单位大额支现的柜台监管审查,建立大额提现支现的登记申报管理制度,堵住大额支现漏洞。考虑是否可采用适当收费征税的办法来调节企业大额用现行为,对除工资、农副产品采购用现外,其他用现,按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用现手续费和用现税金,使企业用现比转账付出更大的代价,迫使企业自动放弃使用现金,主动采取转账结算方式。②加强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要坚持库存限额一年核一次的原则,并以一家主要开户行核定为准。③。把控制企业坐支、套取现金、大额支现扩大消费支出作为现金监督管理的重点。④严格开户管理,坚决纠正无证开户随意支现现象。⑤当前企业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中央认真抓好“小金库”清理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狠抓现金管理工作。

3、强化宣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经济工作者对市场经济和金融经济改革知识,特别是对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会计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的学习,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

4、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金融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和金融改革目标任务尽力统一政策,统一准则,逐步使各个金融单位走上同一起跑线;认真学习《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这两套法律,它们为治理金融无序竞争提供了法律保证,并重在执行;中央银行的监管力量应以高起点的经济处罚作为当前的主要手段,从而使不正当竞争者得不到经济利益。疏通转账结算渠道,解决无故压单压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现金使用,大力推行信用卡和支票结算业务,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转变结算方式,完善和扩大信用卡结算业务。

5、健全监督体系

即健全金融与社会两套监督体系。一、应着重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督能力,同时建立金融同业间相互监督制度。重点是强化检查和处罚,可采取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处罚应高金额,能起到罚一警十的效果。二、对企业的社会监督考虑到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利益关系,其监督权应主要由财政、审计、监察、企业主管部门并联合社会审计机构去从严执行,对企业违犯现金管理规定也应处以重罚。同时,在企业内部应从建立健全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违犯现金管理规定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三、统一管理,相互配合。由人民银行统一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监察、企业主管等部门配合管理,相互协调,做好现金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国高. 目前仍须加强现金管理[J]. 经营管理 ,2004:24-25

[2] 李玉周. 轻松资金管理 [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56-59

[3] 企业现金管理有妙法[N]. 市场报, 2004.8.10

[4] 张安忠、曹卫兵. 中小企业现金管理方法[N].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4

[5].刘海虹. 社会资金的动态分析和控制[M ].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18-17

[6] 提升企业现金管理的新途径[N] . 中华工商时报, 2005.8.23

[7] 我国企业现金管理长路漫漫[N] . 财会信报, 2005.4.12

第3篇

库存管理的实质是库存本身所带来的问题,这是因为库存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库存占用了大量的周转资金,间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增加,库存物资的管理成本附加到产品成本上,而库存设备、管理人员的增加也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这样企业就容易忽视其他的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全、采购不顺畅、生产不平衡、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我国中小型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1 在企业管理层角度,由于中小型企业领导认识缺陷,致使企业库存积压过多。另外,中小型企业忽视了库存管理的实际意义,仅片面采用单一的管理方法不知变新。企业库存管理技术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管理方法单一,单纯的凭借主观经验,而不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造成库存资源浪费,甚至使企业的采购、生产与销售活动出现差错,造成库存与其他环节链接不够。且在人员安排方面中小型企业为了节约资源成本,在部门人员配置方面不合理,一位管理人员多个职位,岗位分工不明确,导致效率低下。

1.2 在企业采购角度,中小型企业由于管理制度的缺陷,采购往往是采购人员自行安排,导致无人监督采购流程,市场调研以及核算采购成本,企业根据采购人员的采购单做账入库,很容易发生库存物品反复采购,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库存空间和公司资金,这也给管理仓库的人员予以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库存商品据为己有,谋取个人利益,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3 在仓库管理角度,中小型企业仓库管理员在货物验收方面往往只注重货物的数量是否正确,在货物质量方面只看到货物表面是否完好,容易忽视箱子里面货物内部是否破损。再者,在货物验收入库后,仓库管理松懈,导致货物破损,在货物需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货物无法投入生产,那时候就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影响生产时效,影响交货时间,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造成一定的经济利益损失。

1.4 在企业网络信息化角度,企业信息传递系统效率较低,中小型企业要求库存利用率高,就必须要求自身对生产计划、客户需求,库存状态等信息数据把握得非常确切。这些数据联系着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只有准确及时的把握客户的需求信息,根据客户的需求信息进行改变,才能做出适当的策略调整。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对这些数据信息还未能掌握,信息反馈的滞后性以及不准确性大大影响了库存的利用效率。

1.5 在企业生产角度,订单的随机性、重复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产品的专用性是中小型企业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在生产规划中,工作定额的统计往往依靠工作中的经验,这种确定方法很难保证定额的准确度,所以该计划的准确性相对偏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好几种产品进行保管储存,定额的不断变化使得库存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变化,但是定额的统计具有准确性差的特点,所以企业很难对计划实施严格的监控。随着中小型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步的扩大,中小型企业生产上的资源紧张和缺乏科学规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 鄂州富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鄂州富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武汉凡谷集团下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公司有三大生产部门,有高端先进的制造机器及精密的产品测量仪器,有优秀的管理团队,主要从事移动通讯基站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富晶电子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资储备过高,库存积压严重,库存结构不合理

公司有四个库房,一个原材料仓,一个零部件仓,一个模具仓,一个成品仓。以原材料仓为例,库存资料显示有些原材料或采购的维修部件有接近3年没有领取的。对于原材料,公司管理不规范,采购的部件往往不按型号采购,给生产和后续退货造成一定影响,有些物资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发生生锈、老化现象,而有些物资系统上显示存在,但实际实际上已经没有或失去价值。表1是公司库存入库日期与呆滞时间表。

表1  鄂州富晶原材料仓库存情况表

由表1可以看出,该仓库物资积压非常严重,部分物资已经2年多未领取,造成库存利用率不高,占用较大的库存空间。

2.2 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共享度不高,信息化进程缓慢

公司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存在,虽然已建立起内部信息传递软件,方便各部门之间沟通,但是极其不稳定,日常的信息系统升级给各部门信息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为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此外企业部分部门追求自身利益需求,不注意物资节约和循环利用,不断申购材料以备需求而不从仓库领取,使得企业整体库存量变大导致库存积压严重。但有些生产部门为扩大生产创造业绩,脱离实际生产需求和未考虑到物资采购和运输时间限制,也未与仓储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仓库库存不够,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造成生产脱节,损害企业切身利益。

由此看出该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对库存有不同的要求,很难做到合理运用库存物资,往往存在着一些矛盾,采购部门肯定希望采购的物资库存量大,这样就可以降低库存采购的价格和采购的次数,从而降低采购成本。生产部门希望有大量的材料库存以保证生产不停产。销售部门希望要求成品的库存充足,这样就可以满足销售的需求。财务部门则希望库存管理方面能占用较少资金,这样多出的资金能用于其他方面,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总之,各部门之间很难做到调节平衡,企业各部门之间又缺乏必要的、有效的交流,导致信息传递不畅,不能及时对库存作出合理的、 正确的调整,更加大了企业库存科学管理的难度。

2.3 库存管理不规范导致账实不符

公司仓库、账务、生产车间在收取物资方面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生产车间去仓库领取物资必须打印领料单,仓库根据领料单手写存档然后发放物资,再转交领料单给账务输入ERP。每月由账务与仓库对账。但是往往会出现生产车间领取物资未打印领料单仓库就发放物资,长此以往仓库管理员忘记并未手写存档,导致月末对账无法同步三者之间的账单数据而引发纠纷,进而导致仓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查账与盘点,账务反复查账,生产车间工作期间检查已领物资,严重影响了仓库库存管理效率和其他部门生产运行效率。

2.4 采购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

库存采购是库存管理最初的阶段, 也是库存非常关键的一步。该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的采购、储存、发货等环节链接不够,联系不密切。采购是总公司审批后下发给该公司才能够进行,而不论总公司或者该公司采购人员对该公司的库存物资和机器设备、车间生产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具体实际状况的了解是否全面,而且该公司管理职责模糊不清,导致采购出现各种差错。如填制采购单环节出现纰漏,采购单填制错误或不清楚,进行采购时没有认真地考虑运输远近、材料质量好坏、采购价格高低,甚至损害企业利益谋求个人私利,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 加强我国中小型企业库存管理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库存管理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库存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将工作细化,明确责任人,确定职责范围。同时在中小型企业中,依据行业相关法律制度,组织建立适应中小型企业的一些库存管理制度,从源头采购开始进行严格控制、审核、监督,再从生产方面做到低损耗、低浪费等,最后从销售方面做到及时销售产品库存,加速库存周转,资金流通,建立客户、供应部的材料厂商信息档案,将它们的信誉和资质做出分析,定出等级,如A/B/C三级标准,进一步加以明确、督促各职能岗位的责任,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高效发挥库存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重点做好一是建立并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且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三是制定库存检查验收的控制制度。

3.2 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公司应该建立科学、高效的采购部门来制定采购计划。应该明确有关库存方面各部门的权责,建立严格、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采购人员、监察人员、收货人员、仓管员及收款员权责分离,一定要明确各自责任,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并利用各种单据相联系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的交汇点严格把关,确保单据的真实性和可辨认性。在采购管理这一方面,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采购策略。

3.3 加强库存信息追踪分析,严格库存控制管理

加强对库存实施严格监督和控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分析出合理的库存量,采用多次采购少量采购量的策略,这样就可以避免库存这方面占用大量的周转资金,采用现代库存管理手段,结合现代信息软件,及时、准确地了解库存量的变化。详细分析并尽可能的以能使库存的管理成本、短缺成本、订货、装卸搬运和提货成本三者之和为最低时,得出企业合理的订货量和订货时间,要寻找库存成本与库存效益两者的平衡,使得企业效益达到最大。

3.4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库存采购需求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来调整库存的采购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跟风。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策略。并派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动向。还要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需求部门必须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的编制采购计划,并事先制定好采购预算,根据企业的采购需要订立采购合同。

第4篇

关键词:地方;财政;国库现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08)12-0007-03

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国库现金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国库库存余额最小化、投资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国库资金运作活动。2003年1月1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库存款计付利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库存款利息“暂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单位活期存款利息计付”,标志着我国开始尝试对国库库存余额进行增值运作。2006年6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范围、原则和操作方式等,并界定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中的职责。同年12月,中央国库通过招投标方式,首次将200亿元国库现金以2,7%的招标利率作为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存放商业银行收取利息,标志着我国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成功运作。随着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实施,地方政府对国库现金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动因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加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收入日益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中,国库库存资金出现大量盈余,并且以较快的速度持续攀升。从山东省2005年至2008年6月末纳入央行国库管理的库存数据分析,省级国库库存月终余额维持在数十亿元人民币:2007年,库存余额峰值达到136.13亿元,月平均余额为87.29亿元;全省省、市、区(县)三个级次国库库存月终总额(不含青岛地方级数字)维持在数百亿元人民币,2007年,库存余额峰值达到467.37亿元人民币,月平均余额达到370.24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库单一账户,形成了资金的闲置,如果按照中央国库现金管理采取的方式(2.7%的招标利率,期限为三个月的定期存款),2007年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将为全省带来1.83亿元的投资收益。从国库库存余额走势看,呈现全年高位运行、年底骤降的特点,受税款缴库进度及财政预算支出安排等因素影响,国库库存资金在上半年持续上涨:年度中期(一般在7、8月份)出现小幅下降,而后继续增长,在10月份或11月份达到年度峰值:受12月份财政支出集中拨付因素的影响,年末国库库存资金大幅下降。库存资金余额呈现的规律性变动也为地方国库开展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能。

二、当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尽管我国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取得了成功,能够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相比,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预算收支类型不同。预算收入与支出是决定国库库存的关键因素,也是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我国中央财政所面对的收入与支出规模相对较大且集中度较高,而地方财政所面对的收入与支出则更加直接、类型更加复杂。二是面临的风险类型不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的更多的是现金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债务政策及货币政策之间是否协调,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的更多的则是资金是否遭受损失。三是资金运作的目标不同。中央政府实施国库现金管理受双重目标要求的约束,既要关注成本效益目标,也要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而地方政府在现金管理中,往往只追求单一的效益目标。因此,地方政府要进行国库现金运作,不能简单地照搬中央的经验,必须首先对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所面临的环境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而不能草率行事。当前,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还存在以下难题:

(一)地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不合理因素影响国库现金管理的准确性

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收支科目分类等各项改革相继推开,但实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收支中长期、短期预测机制尚在建立与完善之中;预算编制时间短、粗放;预算编制方法还存在一定缺点:预算编制程序尚需改进;预算执行中调整行为随意性大:大量的资金支出缺口与大量资金结余同时存在。这些问题暴露出我国政府的预算管理与执行效率以及财政资金调度能力亟待提高,同时表明地方政府开展现金管理的基础还不稳固,进而影响国库现金管理的准确性。

(二)地方政府的收入管理规范度不强影响国库现金管理的全面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收入管理的规范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量的非税收入依然游离于国库管理之外。调查显示,2007年山东全省由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征收、在商业银行财政专户进行核算管理的收入为390亿元,占全部非税收入的51.5%,占全部预算收入(包含税收收入、政府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的14.17%,大量的非税收入未纳入央行国库管理,既分散了国家财力,扭曲了财政收支分配结构;又造成央行国库现金数据残缺,无法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国库收支情况。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如果不加快非税收入纳入国库管理的步伐,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库现金管理,也必然会偏离国库资金保值增值的目标。

(三)地方政府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从同外的经验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国库现金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山东省级单一账户改革从2003年开始,历时四年,截至2007年,全省143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山东辖内17市除济南外,16家已启动地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其中10市实现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改革,4市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超过50%;全省(不含青岛)147家区县(市)中,89家已启动地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占60.54%,其中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改革的仅有47家,不足32%。此外,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机构建设、专业人员配备及其能力建设等,都还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发展,而我国的货币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这些因素将影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有效性。

三、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尽管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总体上看,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有利于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因而势在

必行。要确保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安全、有序、高效开展,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规范化运作机制

为使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国库库存资金的日常运作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下开展,首先应对财政现行账户体系设置、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程序以及银行清算制度进行改革,使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在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上健康运行。从长远看,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加以修订,从法律上明确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主体、运作模式和其他法律问题;从当前看,需要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出台规范性文件,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相关的制度依据。其次要建立健全风险监督控制体系。明确地方财政、人民银行、人大、审计等不同责任人在国库现金管理运作中的责任,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风险监督控制体系,并对国库资金投资的品种、方向、范围、时间、规模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杜绝变相“挪用”财政库款、将预算内资金转移到预算外或专户上进行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对各参与者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以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二)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地方财政部门、人民银行要密切协作,全力推进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力争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应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都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努力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一收支、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完整性和可控性,使财政部门能全面掌握国库资金现金流情况,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预算收支预测机制

全面、准确、及时的预算收支预测是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的前提。目前,各地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统计分析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建立了国库统计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和年度分析制度,从2004年起还实现了国库库存日报制度,为国库现金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提高国库现金流、国库库存余额的预测机制,充分运用基础数据信息,统筹运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历史数据的经验分析、未来收支的预测等方法,准确预测最佳库底资金存量,进一步提高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水平。同时,要以预测分析为基础,积极探索把国库库存资金调控到控制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以达到资金存量小、资金管理成本低的目标。

(四)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确保地方国库资金运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

随着地方库存的快速增长,其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日益明显。由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和出发点均与货币政策有所不同,其操作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货币供应和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甚至引发金融波动和经济波动,这就要求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必须考虑到国家货币政策的目标。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过程中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总行的联系协调机制,建立地方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分支行的沟通协调机制,对国库现金管理进行磋商和研究,避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同时要加强当地人民银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披露与共享,确保国库现金管理的透明性。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体系实现信息的及时披露和共享,可以加强对国库现金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督,保证现金管理的管理权和操作权归属真正按照权责利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

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方式的现实选择

综合考虑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当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在选择操作方式上,应主要围绕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方式,对投资盈利性的要求应放在次要的位置。近期内可考虑采取以下操作方式:

一是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所采取的主要模式,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而言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其主要运作方法是在科学测算最佳库底资金规模的基础上,超过最低安全额的资金转存商业银行。具体操作可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当地人民银行共同制定运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值得关注的是,要合理划分财政、央行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招标金额、存款期限等要素,人民银行重点考虑资金运作时机和资金划拨方式。财政、央行双方应以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资质好、运作规范、抗风险能力强的商业银行作为国库现金存款银行。商业银行在接受国库存款时必须以可流通国债现券作为质押,质押国债的面值数额为存款金额的100%以上,并根据债券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抵押品的数量,以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二是赎回国债。即由财政部门利用国库现金从国债市场买回未到期的可流通国债并予以注销或持有到期。赎回国债操作由财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公开进行。买回国债操作应按照品种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原则进行,运用暂时闲置的国库资金从市场上赎回一些跨年度市场流动性差的国债。这样既能有效使用闲置的国库资金,又有利于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和稳定国债市场。

三是委托中央部门进入货币市场进行短期投资。考虑到如果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不当会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带来极大的冲击,加上短期内地方财政、人民银行开展国库现金运作的能力不强,建议委托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地方进入货币市场进行短期投资。具体操作上,可在人民银行中央库与地方库之间开设往来账户,由中央库集中代为进行短期投资,并按事前约定比例划分收益归属。

第5篇

Keyword: university :Measure、System、Status quo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瓶颈”制约更加突出,农田水利发展滞后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立足农田水利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灌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田水利的要求,从水资源分析入手,充分考虑当地资源、人口、环境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健词:措施、体制、现状、

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灌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工程概况

白洋河庵里水库灌区是以建于白洋河上游松山街道庵里村南的庵里水库(中型)为骨干水源,以小型水库、塘坝、平塘、机电井、扬水站为辅助水源,总控制面积205.86万亩,可控制全流域41.04万亩耕地与19.508万亩果园的灌溉用水。

2.工程现状

灌区水库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水库防洪标准低,蓄水能力差,不能满足防洪和灌溉需求。近几年来,栖霞市加大了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力度,加快了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步伐,2010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除险加固完成后,小型水库防洪标准、蓄水能力将大大增强,发挥更大的防洪、灌溉效益,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和灌溉保障。

灌区现有塘坝251座,主体工程全部为土坝,大多数设计标准偏低,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多数坝体渗漏等问题。

灌区现有机电井、机井1888眼,位于灌区内395个村庄,这些机电井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大部分没有经过专门设计,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很多机电井淤积严重,出水量大为降低,需要进行清淤、边坡修整或护坡。同时由于我市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市很大一部分用水依靠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过度开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已建机电井水位下降甚至干涸,不能发挥灌溉效益。

3.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原有的经济体制被打破,水利经济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出现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活、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大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衰减,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4.灌区灌溉制度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现有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供水不安全等,不能有效地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威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利化程度低。项目区内有效灌溉率偏低,大量耕地缺少灌溉水利设施。原因有二:一是长期以来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大幅减少。投入不足制约了水利设施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二是一些地方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2)灌区水利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另外,一些提灌工程由于抽水扬程高,运行成本高,群众无法负担水费而无法运行使用。

(3)灌区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节水改造滞后。现有灌区特别是中、小型灌区的渠道防渗率低,如庵里水库中型灌区渠道总长173km,已经防渗30km,防渗率仅为18.7%。灌区渠系配套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的现象,灌溉面积逐年下降;由于输水设施不完善,春季用水高峰时,灌区年年存在“上游有水下游旱”的现象,常发生水事纠纷,供水不安全。

上述原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地利用,灌溉面积逐年下降,粮食生产不稳定,不能自给,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二、对策与措施

1.工程措施

针对白洋河庵里水库灌区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水有效利用率较低、区域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充分利用天上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加大利用中水”的原则,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等手段,实现区域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合理利用;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将工程、管理、农艺节水措施有机结合,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效益。做好水库、塘坝工程的除险加固、扩容建设及河道治理、河道梯级拦蓄工程建设,增加地表水调蓄能力;通过胶东调水工程缓解全市缺水严重的问题,使白洋河庵里水库灌区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增加供水保障能力。在山丘区建设谷坊、水窖等集雨工程,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有效保护水源地。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用水管理新体系。

2.工程管理与体制改革

(1)在项目建设管理中,主要推行以下做法:

材料设备集中采购。主要材料设备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对产品质量严格检验把关。工程建设实行招标投标制、监理监督制、严格验收制。项目建成后,由市水利和财政等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直到工程合格为止。

严格资金管理。通过多渠道筹集的工程建设资金,统筹使用,专户立账,按工程建设进度报账后拨付。严格财务管理,对报账票据严格审核,防止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

(2)工程运行期管理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灌溉泵站要完全担负起灌溉的职能,必须推进人事、管理、水费征收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持内部活力。加强我市灌溉泵站管理,扭转泵站运行现状,提高泵站对灌区生产的保障能力,也是当前灌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灌区小型灌溉泵站建设后在体制管理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推进机构改革。落实管理责任人和管理责任。无论是乡管、村管还是个体经营承包,泵站的管理责任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乡镇政府将切实承担起责任,逐个泵站排队摸底,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每个泵站的管理模式,不搞一刀切。并以合同的形式,定人员、定任务、定费用、定报酬、定奖赔,向各站下达当年管理目标,并负责考核,考核实绩与管理责任报酬挂钩,实行奖励与赔偿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泵站管理水平和工程效益,降低泵站能耗。

其次是完善水费计收。制定政策,明确收费标准,切实解决泵站日常管理和运行费用。本着“谁受益、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由受益人承担日常维护运行管理费用。各镇、街道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核算机电泵站运行管理的运行成本。在此基础上,对每一座泵站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保证足额收缴。收取的费用要专款专用,公示用途,增加透明度。农村水费征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完善农村水费收费的审批、公示、移交程序。

三是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对于一些运行情况较好的泵站,可以让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经营。或者组建养护维修专业队伍,逐步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公开。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落实管护维修经费,加快实施灌区续建工程配套,改造和完善一批灌溉泵站设施。

四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年检制度。市水利部门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对泵站进行全面的检查。其次,建立泵站巡查制度。镇水利站定期、不定期地对泵站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责任单位和市水利部门。第三,建立泵站档案制度。泵站建好后,立即对泵站的建成时间、扬程、流量、泵型、电动机、灌溉面积等数据进行统计归档,使得泵站信息连续完整。第四,建立泵站操作制度,确保泵站的安全运行。由市水务局负责对泵站操作人员进行每年一次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工程运行管理改革

引入民间合作组织从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实现政府行政机制和社会市场机制的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建立新型社会资源动员机制。通过发展体制外的民间合作组织,建立政府与市场合作的新型社会资源动员机制,引导劳动等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并改善用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管理的财政和集体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灌区这种以国家政策扶持为主导,受益农民参与建设及建后管理模式组建成了许多小型水利联合体,明晰了所有权,经营权与使用权。这种由“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建管模式虽然是由村或者是几户农民组成,但是这种水利联合体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灌区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建设难、管理难的问题,并且已在面上开花。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库存管理 问题 对策

为保证企业物畅其流,制造型企业都需要建立不同数量的库存。建立合理库存是为了更科学化的管理,防止企业物资、产品短缺或过剩。企业生产需要的物资短缺会影响产品的交货期,从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形象;物资过剩又会占用企业的资金,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库存管理可以缩短订货周期,使企业在经营中占据主动性。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际,分析汽车制造业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汽车制造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整体库存管理能力薄弱,不能建立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又称作为保险库存,由于销售存在不确定因素,汽车制造企业要建立绝对合理的安全库存并不现实,但可以根据企业的销售订单情况及整个行业的淡旺季,以及企业的整体产能来分析并找到相对合理、安全的库存,企业往往忽视了安全库存的建立。

2、企业管理系统多样,物流系统不畅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汽车制造业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也上了多种系统,整个产供销系统环环相扣,但企业在管理中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衔接性,导致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脱。企业想要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管理必须引进一些库存控制技术,并且从技术、管理和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分别入手,以达到最佳效果。

3、企业各部门存在本位主义,职能不同导致库存管理的困难

企业各部门职能不同,研发部门希望整车品种多样化,销售部门也希望品种多样化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直接造成了原辅料、零配件的多样性,提高了库存水平;生产部门则希望批量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采购部门希望提高订货数量以降低采购成本;物流则希望小批量、多频次到货以减小库存,降低库存管理的难度。这样的冲突都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困难。

(二)企业外部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经销商合作体系

很多汽车制造企业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往往追求价格的优惠,基于这个目标会根据价格随意更换供应商,可能会选择经营风险较大的供应商,造成后期的突然断供,从而发生库存短缺,影响生产销售。

经销商站在自身利益角度上,过分夸大了自身的销售信息,造成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及时,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库存紧缺或库存过高。

2、汽车供应链上成员相互挤压

汽车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相互挤压,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想方设法提高自身价格,同时降低成本,直接导致了利润的挤压和生存空间的挤压,双方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汽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内部应对对策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自身企业销售和生产能力总结出企业的安全库存,并及时追踪验证。

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引入新型库存管理模式。企业需要引入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信息共享,通过系统实时数据可以实现库存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设置统一、稳定的标准,保证数据对比的科学性,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环节数据的维护要有核对机制,对系统操作人员的责任感要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同时,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基础上的库存管理。

完善部门职能,采用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企业要不断完善部门职能(尤其是交叉职能),把企业的研发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和物流管理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突破组织结构、知识认知、目斯芾淼日习,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根据完善的部门职能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紧扣以下几个标准:围绕企业整体利益进行目标分解;以完善的部门、岗位职责为基础提取考核指标,同时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列入考核;实行满意度调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减少各个模块之间的摩擦。通过合理的考核来减小库存压力。

(二)企业外部库存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

汽车制造企业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中是中心点,企业应主动发挥自己的链主身份,与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改变自身的管理观念,讲究互利互惠,开展支持供应商等多种活动,提高整体的供应链竞争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合作体系、分配体系。同时以自身企业为出发点,建立强大的供应商体系网,通过合作、对比和分析来找寻可靠的合作伙伴。

2、建立完善的经销商合作体系

汽车制造业在与经销商合作过程中要注意收集经销商的销售信息,根据数据分析经销商要货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要懂得让利,大型企业的销售目标主要是靠经销商来完成的,企业要看重长远的合作利益;最终通过与经销商的友好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得到最直接、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企业要认真总结并应用到库存管理中。

3、建设完善的供应网络和流畅的信息平台

完善的供应网络和流畅的信息平台是保证物流高效运作,控制库存的重要环节,汽车制造业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来重新审视供应网络和信息平台,判断它们是否能满足公司未来的发展。企业不仅要考虑供应商和经销商合作、评价体系的完整性,还要根据价格、运输成本、库存等制定自己的系统标准。信息流是物流正常运作的有力支撑,开放、共享的信息系统才能保证库存信息的传递,并实现整个物流的高度衔接。

三、结束语

库存管理作为汽车制造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并不是一味的追求降低库存和零库存,只有对市场需求高度的警觉,再加上完善的库存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利益,才是有意义的合理下降。

参考文献:

[1]武婷婷.我国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第7篇

关键词:快修连锁店;库存;管理

引言

当今社会企业资金的流通是企业发展好坏的很重要指标,沉重的库存压力会成为所有企业头疼的负担,长期的库存压力会拖垮企业,汽车快修连锁店也同样如此。所以强化对企业的库存管理极为必要。基于此背景,本文依据汽车快修连锁店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调研经验,对汽车快修连锁店的库存管理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库存管理建议,以期能够为完善汽车快修连锁店的库存管理工作提供可行借鉴。

1相关理论概述

1.1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实际指的就是企业对储备的产品进行合理化分配。[1]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非常重视对库存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对客户的供应,另一个方面对自身实现利益最大化。

1.2库存管理的主要应用方法

1.2.1横向配送策略横向配送实际就是指在非正常补货的时间点,通过库存系统将其他各个节点的冗余库存调运至已经发生,亦或是可能会发生缺货的同级节点,最终实现安全库存水平降低。不同于传统转运策略如图1,横向配送策略最为基本的思路便是通过风险共同承担来最终实现库存集中化管理以及客户集中化服务如图2。

1.2.2ABC管理法ABC管理法主要是依据产品的价值及发生频率将库存产品划分为A、B、C三类。他们的对应关系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产品应该不同的方式对待。以汽车快修连锁店的库存为例来说,A类产品应该仔细计算经济秩序数量和库存点的基础上,尽量增加销量,以便减少A产品的库存,从而保证资金的流通性。B类产品则可以通过分享永续盘存卡片的形式来动态的反映库存量,并定期进行概括性的检查。对于C类产品来说,由于其占库存中成本比例较小,可以适当增加每次的订货量,而减少全年的订单次数,并做好日常管理。

2汽车快修连锁店库存管理现状

对于销售企业来说,库存量控制的不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链的周转,汽车快修连锁店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2]对库存的管理往往不是一个单一问题,而是需要对多种问题协调处理。根据调查基本了解了本地一些汽车快修连锁店的当前状态。①对于汽车维修行业来说SKU种类繁多,库存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SKU是指零部件种类,一辆汽车上本身具有上万个SKU,由于品牌不同,导致SKU的种类更是无法统计,而且同一种SKU在不同的品牌下,叫法也不尽相同。从汽车行业来看,车型的更新较快,开通厂家售后必定会导致库存出现,如果存货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数量,那么对于企业而言无疑会造成巨大的压力,现在的维修店为了满足大部分客户,往往会引进大量品牌产品,导致库存周转都处于亚健康状态。②现在的快修连锁店对库存的管理都引进了计算机,库存量的多少、种类以及型号都是用基础办公软件进行统计,每天的库存量变化都需要用软件进行操作。由于维修业门槛不高,导致汽车快修连锁店的员工的学历普遍较低,普遍为大专及初高中学历。而且基本上快修连锁店对新入职员工不经过培训直接进入店铺工作,所以很多员工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不是很熟练,经常出现误操作,遇到问题更是没法解决。③虽然现在快修连锁店在库存的统计上大部分都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但是往往使用的软件不够专业,不是针对库存管理设计的统计软件。即使有的维修连锁店使用了相对专业的统计软件,但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完全发挥其作用,无论使用完整的ERP管理系统还是模块化子系统,都应确保在生成采购信息和销售信息时,及时传递到库存管理系统,对库存的存储和交付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就目前汽车快修连锁店的现状来看,SAAS系统尚未广泛进行普及,但是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④当前快修连锁店的供货路径大致是这样的,先由分店将采购计划报至总公司,由总公司将采购的配件集体运送到分配中心,再由分配中心按照分店的采购计划来送货。这样的流程经常会出现某一分店需求较少的配件,但配货中心还是要为其配送一次货物,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配送费用高于销售配件的利润。

3汽车快修连锁店库存管理对策

3.1SKU种类优化

由于分店的仓库无法做到应有尽有,满足所有客户的产品需求,一般分店的仓库占地面积3~5平米,安装多个货柜,能够容纳450~650种SKU。那么就应该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到高销量产品,从而避免存放过多销量较少产品,并且通过对产品销量的统计划分出ABC分类。经过调查统计分店主要的销售产品包括:机油、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节气门清洗剂、火花塞、制动液、防冻液、电池、变速箱油。对于品牌的统计主要包括:博世、马勒、3M、瓦尔塔、壳牌、嘉实多等。

3.2需求预测对策

需求的预测一般包括配件的数量、配件的品牌及需求的时间地点。配件的需求不会出现经常改变的情况,但气候的变化或多或少会对配件的用量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冬天的时候应该对防冻液、雪地胎及蓄电池等配件增加备货量,而夏天的时候应该对空调滤芯和遮阳板等配件增加备货量,这样即使需求量增大,也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可以使用移动平均预测法进行需求预测。移动平均预测法是使用最近的若干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某一定时间内产品需要的一种方法,由于它简单易用,所以在实际中比较常用。[3]另一方面由于车型的更新换代,配件产品的更新也应具有预测性。虽然车型的更新不会快速代替老车型,但是往往新车型的配件是可以给维修店带来一定的效益,因为新车型的配件往往在小的维修店找不到,而且由于是新推出的车型,市面上能见到的都是车龄较短的新车,一般车主不会选择到小的维修店去维修,小维修店既没有技术保障也没有售后保障,而到4S店维修的话费用较高,这时大部分车主都是会选择比较正规的快修连锁店进行维保。

3.3实施快修预约制

汽车快修连锁店的主要服务项目包括基础保养和故障检测维修。基础保养可以实施电话预约制,往往车主不会刻意关注自己车上零件的使用寿命,这就导致零件超时运行,从而影响使用。跟客户建立长效信息管理,在客户汽车的零件临近寿命时及时沟通预约保养日期,从而达到备货量适度的目的。故障检测维修往往存在不确定性,车主一般会根据价格来确定是否维修,不存在急于取车的情况,配件不足可以适当延长维修时长,如果车主确认维修,修车流程图如图3所示。

第8篇

[摘要] 库存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本文对库存管理的主要形式、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库存管理的对策进行研究,进一步说明库存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 库存; 库存管理; 企业

库存就是存储的一系列物料,其作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物资保障服务环节,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库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保障了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却又占用了大量资金,增加了供应链成本。

一般情况下,存货持有成本每年约占整个商品价值的20%,举例来说,如果把价值500元的食品储藏在冰箱里,那么存储一年大约花费100元。这也是各个企业花费巨大精力进行库存管理工作的原因。近些年,随着电子商务中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库存管理已日趋信息化、网络化和高度集成化。

一、相关概念

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在企业内涉及库存决策的一切职能,即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库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入库、出库、盘点等库存详细信息。帮助用户清楚地统一管理库存的每一次出库入库及盘点情况,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库存管理是连接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的桥梁,即根据供应和需求规律确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经济合理的物资存储量的管理工作。库存管理应起缓冲作用,使物流均衡通畅,既保证正常生产和供应,又能合理压缩库存资金,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二、库存管理的主要形式

库存管理具有多种形式:

1. 委托保管方式。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即把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用户保管和发送货物,用户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服务费,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零库存和无库存式生产。

2. 协作分包方式。主要用于制造企业,这种形式可以通过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3. 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这种方式是在传送带式生产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延伸形成的一种使生产与材料供应同步进行,通过传送系统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的形式。

4. 准时生产方式和看板方式。准时生产方式不是采用类似传送带的轮动系统,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从而实现零库存。这是在日本丰田公司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旨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模式。

准时生产方式中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看板方式,也称“卡片”制度,是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某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着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个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

5. 按订单生产方式。即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的,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站点。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由日本索尼公司首先采用。

6. 无库存储备。国家战略储备的物资,是非常重要的物资,因为其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有各种名义的战略储备。由于战略储备的重要性,一般这种储备都保存在条件良好的仓库中,以防止其损失,延长其保存年限。无库存的储备,是仍然保持储备,但不采取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

7. 配送方式。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及时地将按照订单生产出来的物品配送到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物品的在途运输和流通加工,减少库存。

三、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企业在库存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有关库存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库存管理的顺利执行。

2. 标识不清。由于相同物品放在多个仓库,相同的物品采用不同的码标,可能造成大部分物资长期存储,其中部分物资甚至变质、失效,或者部分物品重复采购,给物资采购工作和仓储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3. 核算不实,成本费用增加。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起不到监督作用,账目与实际严重不符;有的企业对新税制下库存的核算缺乏认识和了解,在购进环节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自身税负。

4. 产品滞销,效益低下。由于企业亏损,致使大量产品滞销。

四、加强库存管理对策

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必须改变库存管理现状。针对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1. 企业要对库存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判断并掌握库存的适当数量、调整库存与客户订单以及向外批购的关系,来分析影响库存管理的各控制要素的结构,以利于库存结构的改善。

2. 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库存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库存信息,提高库存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库存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3. 企业应建立科学高效的库存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一般来讲,企业的存货品种多且功能各异。无论从能力还是经济角度,企业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管理。分类管理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使企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提高存货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

4. 企业要进行库存规划,控制库存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库存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做好库存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库存资金的占用额。

5. 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即做好岗位分工控制;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仓储与保管控制;监督与检查。

6. 企业应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并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7. 企业应力争实现零库存管理。零库存是指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8. 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素质,是搞好库存管理的关键。库存管理人员要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企业要加强对库存管理人员的管理,建章立制,使大家有章可循。

五、结束语

总之,库存管理不是简单地减少在部件、原材料和供给方面的资金投入,而是要在对未来所需部件和非计划维修需求进行正确的预测之后,做出合理的库存规划。通过加强企业库存管理工作,不但体现企业的综合管理实力,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而且必将对企业发展壮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沃尔特斯. 库存控制与管理[M]. 李习文,李斌,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