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16-01
在山区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致使物理课堂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上老师主要通过讲解物理规律、题海战术来代替奇妙有趣的实验教学。因此,物理实验已成为农村学生可想而不可求的奢望。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新的中考考纲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缺乏有效物理实验课的农村学生来说对升中考试中的实验题已经成为其取得高分的绊脚石。因此,如何根据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我们山区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我们山区物理教师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要想上好农村物理实验课,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山区由于实验条简陋,实验器材有限,致使很多教师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课中,往往只是自己简单演示一遍,或是形式地带学生到实验室走走。由于缺乏正确的实验导向,导致山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不高,往往懒得去动手,懒得去探究。因此,面对新课标下的物理实验操作题,是学生最头疼的题。所以,要想山区学生的实验操作题能得高分,我们物理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抓住有限的物理实验资源在物理实验课中讲究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这一节教学内容时,我叫一个学生上太来,把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叫他用硬纸片把杯子盖住,然后再倒过来,他犹豫了一下,问:水会倒出来,溅湿我衣服的。我笑着回答:“老师有魔力,保证不会。”他听了以后把水杯倒过来,发现水没有流出,而纸片也不会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但随后,马上有学生质疑:如果半杯水呢?学生的好奇心再也按耐不住了,几个学生走上台来又做起了实验,结果证明半杯水倒过来纸片也不会下落。接着又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以上设计的实验,都不用什么器材,老师只要简单的生活用品就可以做好,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心,多注意方法,简简单单的一个实验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注重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然而在农村,学生所接触的视野比较狭窄,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导致他们的观察能力低下,而物理学科的很多实验现象往往是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的。因此,农村物理实验课的另一关键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因为通过对实验器材、装置等移动、减少,看实验手段或结果的变化情况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所蕴含的科学奥妙。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演示实验时,深知这一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很重要,因此,我先让学生细致观察我演示这一实验,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演示完后再出示以下问题:①你认为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你是怎样进行观察?观察过程中光屏、透镜、火焰三者应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演示实验,实验器材简单,只要我们教师把这两个实验演示好,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懂得在演示中找变化规律,久而久之,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应变能力。
三、创设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但在农村,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师在课堂上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一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严重束缚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因此,农村物理实验课的关键突破还应在于,变“灌输实验”为“探究实验”。因为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这一实验时,主要用的实验器材是:煤油、电阻丝等。随着实验的推进,慢慢地就有学生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灯泡里面有电阻丝一通电就发亮,而电炉上的电阻丝通电虽亮,但亮度却远不如灯泡呢?也有学生疑问:为什么放在煤油里面的电阻丝通电也看不见亮呢?一连串的问题就被那些“好事者”提了出来。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并不觉得无关要紧,反而是觉得这个实验正是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奥妙的绝好时机。于是,我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课堂内容去思考探研,看那一小组能找出那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所有学生兴致高昂,积极发言,经过讨论,统一意见,最后决定用另一个实验来探究原因。于是学生想出用两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亮度相同,然后打碎一只灯泡的玻璃罩,闭合开关,完好的灯泡依然亮,而另一只的灯丝几乎不发光。同学们很高兴,说这肯定与玻璃罩有关,与灯丝的温度有关等等。在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想出了新的办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98-01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更上一层。如何在物理教学更好的实施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效率?很多学校、教师个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新课改搞的如火如荼。在这样的形式下,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新课改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逻辑推理严密、抽象思维要求高的基础自然科学。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教学技巧与方法。
一、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物理实验事实,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演示生活中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也可采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二、从根源上讲清、讲透物理规律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也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应注重物理规律发展的过程,理清研究思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以学过的知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现物理规律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中。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也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时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学生都不由自主的被他所吸引,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很自然的形成,学生的进步也就成为必然。
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可以分级进行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问题。我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
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一般的习题都是按力、热、电、光的顺序来讲授的,但我们比较倾向于按照解题方法来讲解物理习题,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例如,理想化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替代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对称法、图象法等等。到学习的某一阶段,集中将一类可用相同方法解答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每隔一定阶段让这种方法再出现一次,以加深对这种解题方法的掌握,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
2、采用“台阶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解题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难题不会做是常有的事情。这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他怎么做,而是应该选择几道与这道难题内容相似,难度较小一点的题让他去做,或者是出一道内容完全不同,但所用解题方法与之类似的题让他去做,直至他领悟出这道难题应该怎样解为止。我们称这种方法是搭一个台阶让学生自己往上爬,用这种“台阶法”进行习题教学,能使学生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教师只做引导,经典的讲评。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能产生质凝,从而进行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能体验过程并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的展示,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心里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再配合以生动形象的物理演示实验,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寓教于乐,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知识;学生能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各方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适应当前物理教学的形势。
一、渗透科学方法的过程
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编写,教材将与物理有关的知识点以及逻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而对于物理的科学知识表达较为隐蔽。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经过了处理的知识点,长此以往也就使得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不够了解,物理老师也是将知识过滤然后才渗透给学生,就算是学习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科学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将科学方法渗透给学生,用一种灵活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物理。
在探究教学中,第一,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方法的作用,仅仅让他们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大概了解,而不是要求他们对与科学方法相关的每一个名称进行死记硬背。第二,要让他们对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解。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将其应用到物理问题当中。这三个过程在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中非常重要,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当中,任课教师要利用这三个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二、渗透科学方法的方法
1.利用物理基础知识
探究教学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是新课标实行后的新型教学方式,顾名思义以探究为主,教师将探究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与物理有关的知识问题,最终去解决这些问题。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科学方法极其重要,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途径,采用相关的科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正确的了解。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控制变量法是一个较为常用的科学方法,可以对相关的物理量进行改变,进而研究它们之间的
关系。
例如,学习摩擦力知识时,让学生围绕自己实际生活进行讨论,讨论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如轮胎对地面是否会造成摩擦现象,是否会产生摩擦力,相互挤压的物体是否也存在着摩擦力等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时,提出以下问题:
(1)物体之间所生成的摩擦力和什么有关?
(2)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否会影响摩擦力的强弱?
为了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我们将两个木块在同一个面上进行运动,这个运动是匀速的而非变速,首先增加小木块的压力,探究摩擦力是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接下来将小木块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改变,确定是否摩擦力会受到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来达到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2.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时,特别是在探究教学时物理实验非常关键,学生可以在物理实验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就物理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来展开交流。
例如: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对真空是否能够传声进行
研究。
首先将电铃置放在一个完全密封的袋子中,接下来接通电路,我们能够很清楚地听到电铃发出声音。然后我们将袋子中的空气抽走,那么我们所听到的电铃声就会逐渐减弱。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稀薄有关。然而我们知道实验室难以达到真空状态,所以我们所模拟的实验是状态较为理想的情况,但依旧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说明在真空中是不能进行声音传播的。
因此,任课教师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将这种科学方法渗透到学生当中,这样能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想,并且有助于他们创造能力的提升。
3.采用物理现象进行渗透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新课标的实行给广大教师们的工作提升了难度,在教学方面也有了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旧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理念切实应用于课堂教学第一线。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体会
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能力,提高的科学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倡导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而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物理教师也必须把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作为发展自己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再分析和再总结.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知识传授的倾向,构筑物理教学的新模式。
一、新课标教材感悟之我见
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在内容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新教材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新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同学们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学生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着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己的“主动学习”。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会“量体裁农”,选择好有利自己发展的物理课程内容、物理课程深度学习,从习惯于“全面学习”到学会“选择学习”,使每一个人有全面的、均衡的并且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如何做好课堂教学
1.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莺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2.适当降低教学梯度,循序渐进稳步深入初中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上的差异和学习方法的不同会使学生感到高中物理学起来很吃力,为了能使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平稳过度,以避免对高中物理产生危惧和厌烦的心理,新教材在课程安排上进行了调整,把和初中结合紧密、知识内容相对简单的、运动学放在了教材的第一章节。而把知识要求较高的力学放在后面,这样使学生在逐渐适应高中学习后开始学习重要的力学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降低学生学习台阶的梯度,在学生对高中物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逐步地提高难度。在这里有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拿出来讨论,许多物理习题会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很多老师恨不得一下子全部抛给学生,美其名日,扩展学生的思维,适用不同程度的学生。我想一题多解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要看情景,比如在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新的知识点还没理解的情况下,那么多的解法学生能掌握多少?也许将演化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再生障碍。因此,我认为,新课教学中的例题不宜一题多解,习题课教学或复习是允许的。学生一堂课下来能掌握和理解多少知识点是值得我们去摸索和总结的。
三、实施新课标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1.由于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等因素,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欲见成效,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2.处于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观摩学习的机会。故而要使新课标顺利实施还需要一个过渡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学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学生还没完全达到主动地探究学习的要求。
3.新课标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常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数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践过程中,的确感觉到探究式教学方式给物理教学带来的新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成绩和能力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 总复习 体会
【序言】:初三物理总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中考成绩。初三的复习课对老师、对学生来说内容都已经是熟悉的知识,势必会造成过程十分枯燥,不能带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复习首先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很强的针对性,在复习过程中要提纲挈领,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热情,把它上成“新课”一样。带了多届初三以后,和同事们每每聊到初中物理总复是感慨颇多,怎么样才能科学、高效地复习呢?本人积累了点宝贵经验,接下来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前提,依据中考复习要求有针对性的复习。初三物理教师在进行总复习之前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新课标、教学大纲,对其中要复习的内容、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等做到心中有数。2012年本人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师学习会,新的课程标准变化比较大,课本删减内容较多,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初三的物理总复习,关乎学生中考,教师必须领悟其精髓实质,把它开展运用到物理总复习中来。每年中考前几个月官方都会最新的中考要求和中考交流会,广大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因其中有很多中考新规、新要求、新变化在里面。例如往届的江西省中考物理本来是单独一门考试,后面变成了物理和化学合卷以及一些新的物理新考点在面。所以只有把握好了前提和方向,复习才能有效开展。
第二,科学分配复习时间,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整个初中物理的几轮复习都必须紧紧围绕各章节、各板块重点难点,力求把它讲全、吃透,融汇在中考物理总复习整个过程中。例如第一轮复习是系统的各章节复习,初中总共有22章,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让学生吃透整个16章的精华,其中以电学最为重要(一般要占到30%以上)。第二轮的板块复习中因为物理分为五大板块――声、光、热、电、力,相比较第一轮的各章节复习,它的系统性、连贯性更强,更加需要师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把一块块“硬骨头”啃下来。除了公认的这些重点难点以外,有很多老师还忽略了学生各有自己的难点。这些难点因人而异,别人都懂了而你不理解这就是你的难点,教师要提醒引导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勇于总结发现并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它。
第三,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包括实验理论专题、实验实践操作复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探究型学习和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而实验正好是探究的主要手段。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学好物理必须做好实验。中考物理不但笔试试卷中会考到实验知识而且实验操作考试也会有实验操作涉及。从这几年的中考改革情况看,各地都逐年增大了实验题的比例。为此,作为我们教师,在做实验专题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依据新课标要求的实验再做一遍,有些实验没做过的要补上,这对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都是有好处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掌握物理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等,必要时可以借助直观、形象的计算机多媒体视频、课件来辅助、完善、总结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
第四,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中考评卷有着十分严格的规范化要求,一个10分的大题都有紧密联系、承上启下的步骤,有它的解题格式,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怕罗嗦、麻烦,要反复强调。例如做物理应用题必须“解”字开头,写公式、代数字计算,结果要带单位,要有答,必须一气呵成,方是一完整的解题过程。所以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板书的时候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第五,重视物理思想和方法,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所谓“鱼”与“渔”的关系。物理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中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例如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教育等。
第六,狠抓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复习效果。在物理总复习期间要狠抓学生非智力素质,要抓紧更要抓好。每一场考试都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品质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中考的成败,所以我认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如在复习阶段特别是在复习的后期阶段要教育学生吃饱睡好,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信心百倍地迎接中考。
总之,教师只有努力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和把握中考趋势,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复习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地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和学生的积极性,相信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骄人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观念上打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然而一种思想的替代需要一定的过渡时期,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从思想上完全接受并且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呢?笔者对新课改下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实情况
新课改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我国的课改是近几年才开始施行的,还处于从原有观念向新观念的过渡期,有些老教师仍然没有完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角色转变,只重视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忽略了每个学生不同思想的差异性,这就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新课改的无形阻碍。而思想品德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德育素质的提升,教师如果仍教授学生书本上的死知识,会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
二、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
1.努力加强教师原有理念转化和个人素质的升华
新课标改革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一项课程,而且从价值取向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譬如,我们的课程安排是“走进中学”“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学会学习”“珍爱生命”“自强不息”“法律护我”“善待他人”“相处有方”“胸怀天下”等等很有人文思想的单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化教师的思想理念,使其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来传授知识,这也要求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应探索新的模式,改变自身修养,从而让学生明确德育的真正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新课改下教学活动的互动
新课标改革的主要变化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变化,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那么就需要我们学生更加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认知。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本课设置为互动课,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共同讨论为人处世的方法;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是中国公民》这一课,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就他们认识理解的公民的权利、义务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在讲授“维护公民权利”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就因维权而产生的正负面的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我们的课堂发言要兼容多种正确的思想,接受更为广阔的思想,而非如果学生的思想与教师不一致,就给予批评。
3.通过课外的政治活动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过多的成绩负担,所以可以开展一些教材上有的课外政治活动,使课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从而形成教学的完整化模式。组织这样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与实践,对知识的吸收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教授八年级上册《胸怀天下》这一单元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可以找一些这样的真人真事大家一起讨论分析,也可以组织演一场主题为爱国的情景剧,通过身边发生的小事,通过对人物的扮演塑造,让学生感受那种以小见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再如,八年级上册《善待他人》这一单元,针对诚实守信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排成情景剧,反映校园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分组讨论,并为“打造诚信校园”提几点建议。
4.利用现代科技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生处于向青少年时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那么培养学生的思想取向,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初中生从学术类的科目中,很难从思想上发生改变,比如数学、物理、生物等科目,无法达到思想品德课能给学生带来的思想上的受益,我们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上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七年级下册《法不可违》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完成这样的指导,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法制教育的影片、专题片等,以此激发初中生内心的共鸣,达到思想上的认同;或者找一些政治典故让学生读出来,使其从内心自发地表达出来,这种思想上的震撼会比直接接受知识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随着近些年新课改的实施,我们仍然处于旧的教学方法向新的教学模式方向转化的过渡时期,如何使初中生的政治教育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完成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对此的研究是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的。这个时期我们更应该探索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的实施方法,努力达到实行新课标改革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传云.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快乐阅读,2011(12).
[2]石登.谈新课改中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1(33).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新课标 物理 实验教学
一、 新课标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
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校属于地级市直属中学,相对农村学校而言,实验室器材较为齐备,基本能满足以前大纲要求下的物理实验需求,但自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感觉实验室器材已远远不能满足课堂需求。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为例,课堂实验包括演示实验17项;学生探究实验11项;想想做做,想想练练15项;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小实验共24项。因经费等实际情况制约,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器材离标准要求都相差较远,如我校24项实验器材中就缺少19项,可做率仅为20.8%。
新课标实验器材的短缺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不切实解决实验器材的短缺问题,课堂中就经常会出现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多途径选择器材,开发实验室资源;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真正解决实验器材短缺与新课标实验的要求的现实矛盾,这一切让我们认识到进行新课程物理教学实验改革势在必行。
二、 新课标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我们在课堂内注重围绕创新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器材选择、实验组织方式三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技法,具体做法如下:
1. 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实验方案,指导选择个性化的实验器材。
设计个性化的探究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或技法的形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创设探究情境,要求学生自主从课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自主设计探究方案;(2)上交方案,各组自主讨论方案的可行性;(3)自主调整探究方案,根据方案多途径选择实验器材;(4)教师对学生的器材提出指导意见,学生进一步自主调整,此过程可多次重复,直到满意为止;(5)课堂自主行动,实际操作,展示方案效果;(6)交流与评价。
例如在执教八年级教材《声音的特性》一课中,在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教材是通过比较钢尺振动快慢和发声音调来进行探究,我校学生在课堂探究中展现出许多创造的火花。其中黎浩宇小组最初设计制作一个音调可变化的哨子来探究音调与空气振动的关系,我指出此过程中无法观察到空气的振频,该小组成员进一步设计,找到一圆形口哨,创造性地将两截大口径吸管套在口哨上,便于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然后再次创造,将一根细丝绸粘在吸管上,想通过丝绸的飘动来观察空气的振动。然而在吹响口哨时,丝绸振动不明显。这时我建议学生在显示振动的材料上再想想。学生集思广益,多次自主探究创新,最终选用尼龙丝来显示空气的振动频率,在实际操作中效果非常明显。实验器材在选材渠道上也丰富多彩,大大开发了实验室资源,将实验室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生活中去寻找实验器材。
2. 开发实验室资源,转换实验思维方式,多角度选择实验器材,自主完成科学探究实验活动。
实验室向生活延伸,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是生活中的科学,为课堂物理教学带来了便利。如在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时,我们用空矿泉水瓶来代替铁桶,材料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操作安全;在探究浮力产生原因,利用矿泉水瓶和乒乓球制作演示器;在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中,教材上是采用广口瓶和玻璃管制做,我们改用口服液小瓶和吸管制作温度计模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实现实验思维方式转换,能导致实验器材的多样化,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探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规律中,我们习惯于将平行光线射向不同的反射面,通过观察反射光线寻找规律。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大头针垂直插在光滑和有折痕的硬纸板上,通过比较法线在镜面和粗糙面上的分布规律来探究两种反射的不同,第一种方案实验器材为平行光源、镜面、漫反射面;第二种方案实验器材为大头针、光滑纸面、粗糙纸面。
3.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搭建“小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的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我校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注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1)运用自主学习进行科学实验探究。自主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能自主确立实验目标,并能自主根据学习目标确立实验实施计划;能自主调控探究实验过程;针对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成员合作、实验计划、实验器材、实验设施等问题能积极应对并合理解决;能自主评价实验结果;针对实验数据能自主进行分析论证,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得出实验结论。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平台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我市初中班额普遍较大(60人左右),要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要搭建“小组合作”二级学习平台。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探究主题不同建立指令式、问题式、自主式等形式学习小组,在各学习小组中要实现实验角色定位(设计员、操作员、记录员、报告员、观察员、考察员),每位成员可在小组内担任1―2个角色,在不同实验中要进行实验角色轮换。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以下几个特点:①每个学生要能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并能在小组内发表个人见解。②小组成员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在交流讨论中提升实验主题。③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实验信息反馈,每位成员在各自实验角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要及时反馈总结,共同提高。
(3)运用探究性学习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适度指点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原创性知识。
三、物理新课程操作实验改革的成效
1. 学生在实验改革中不断成长。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改科研不能脱离教学实践,科研成效只能用教学实践来证明。我校课改实验班比常规教学班有明显优势,课改实验班教学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同类班级内一直名列前茅;2005―2007年度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中,我校有32名学生获得国家、省一等奖;全市中考统考中,我校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位居全市前列。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逐步掌握了自主探究的方法,懂得了合作,在实验改革中不断成长。
2. 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让教师在研究最贴近自己的教学问题的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教师正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换,教师专业水平也得到发展。
3. 实验资源的开发,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便利。
在课改过程中,创造性运用教学策略来开发实验资源,将实验室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多角度选择,自主从生活中寻找各种不同的实验器材,大大提高了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该教学实验策略的应用,解决了新课标下的实验要求与实际教学中实验器材的短缺之间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为了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而且要深刻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表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实际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等定律的内涵。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另一方面,了解同教材相关的内容,以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力学内容时候,牛顿是一个关键人物。像牛顿力学第一和第三定律,以及重力的一些规律,都是牛顿发现的。教师可以事先多了解牛顿发现这些定律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学生对重力及牛顿力学定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二是学生也能学习牛顿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在教杠杆的知识的时候,教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的铁丝环上,改变钩码的个数或挂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测出需要的物理量之后,不要直接给出杠杆定律,而是把测出的物理量给学生看,并问学生这些物理量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思考,能自己得出杠杆定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浮力的知识的时候,首先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在学生观看之后问一些的问题,如“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等等。接着,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再教学“浮力”的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第三,让学生参与自身的学习评价。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没有发言权。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例如,在学完“速度”的内容后,传统的评价是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速度”的问题,然后老师给学生打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学生学习完这一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对其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重视学生物理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物理老师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落实这一教育精神,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凸透镜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蜡烛、凸透镜等实验器材。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蜡烛在大于2倍凸透镜的焦距、在2倍焦距处、2倍焦距与焦点之间等条件下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物理兴趣小组,去探究物理现象,提高物理探究能力。比方说,在教“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把探究结果写成研究报告。最后,教师对探究报告进行评选,奖励优胜的一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四、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和学习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因此,物理老师让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例如,电功率的知识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风扇、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又如,在教速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及骑自行车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以此计算出自己骑自行车的速度。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速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