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以往的初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缺少化学实验教材,使学生不能有效理解化学实验现象,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渐渐地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化学课堂

现阶段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微课传授化学知识,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化学课堂,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巩固和复习学生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播放大量的碱性和酸性的物质,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充分体现运用微课的重要性,利用微课中大量的教学资料传授知识,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了解到酸碱物质的强弱,轻松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不同化学物质酸碱性有所不同,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用微课化解抽象概念,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用微课化解了抽象的化学概念,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时间为5到10分钟的微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将一些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轻松掌握化学的重点知识,借助微课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学知识,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化学微量元素的特征,快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微课有效结合起来,制作短小的微视频,用动态的视频传授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记忆性质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化学物质的气体以及沉淀的现象放大播放出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比较和分析不同物质的性质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并认识到化学物质的不同现象和反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用微课创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当前,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微课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搜集化学知识,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与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使学生不断进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随时都能获取化学知识,实现网络化教学目的,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微视频,改变了以往的讲解方式,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微课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力,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结合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制作时间为5到15分钟的微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出章节的重点知识,并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搜集与本章节有关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开放性的化学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章节知识,延伸更多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使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知识,牢记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五、用微课创新化学实验,补充实验材料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创新了化学实验,将实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加快了化学课堂的进程,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此外,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实验制作不同内容的微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步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借助微课补充实验材料,将化学实验的每一步清楚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铁和硫酸铜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实验步骤,实现创新化学实验的目的,并讲解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将铁和硫酸铜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快速学会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了教师的讲解方式,补充了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现象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印象,使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微课辅助教学进行化学教学,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和概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视频,并运用微视频讲解重点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解,明确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创新了化学实验和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基于微课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D].西南大学,2016.

[2]赵秀者.基于微课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0+51.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意识;自然规律

近些年来,随着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多的教育方式与理念融入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而生命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生命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自然、生命产生正确的认识,从生命价值、意义入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一、杜绝科学主义生命观,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化学是针对物质基础展开研究的自然学科,因此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以物质的视角对自然、生命产生正确的认识,通过解释生命与物质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意识观念上,教师必须杜绝科学主义生命观的干扰,这种观念将人理解为一种自然生理生命,从化学物质的复合体等角度来强调“科学理性”地认识人类生命,并与宇宙时间与空间进行比较。在这种生命观念中,人如同自然科学的物质一般没有实际的价值,易导致学生形成漠视生命的错误思想,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危害社会的稳定性。同时,学生在科学主义生命观的影响下,还容易形成消极的情绪,否认自身存在的意义,极易酿成悲剧。

为了避免科学主义生命观的形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得其对自然与生命产生一种热爱与敬畏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物质发展变化的经历与过程(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有机物到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使学生在学习中领略生命与自然的伟大,自然而然地萌生敬畏之意。其次,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的作用。通过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学习之中,认识生物能量的来源,认识到自然的整体性与联系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把握自然规律。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与正确意识理念的传输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能从探索的角度诱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借助多种化学实验,加强对生命的理解

初中化学教学不能脱离不同类型的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加深对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同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首先在化学实验开始前,教师会反复强调安全性问题,并举出多个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事故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与生命的脆弱性。其次,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实验作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形成环境友好意识。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酸碱性分析与检验,结合生活中废液处理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树立环保意识。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与化学相关的调查,例如空气质量调查、水污染调查等,将化学知识学习与环保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反思,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正确观念。

三、通过多种课外活动,提高生命教育素质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化学课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命教育素质。

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融入了较强生命意识与知识的化学课外书籍或者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学生书写观后感来增强学生对书籍与影视的感悟,提高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可组织情景体验活动,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来加深学生的感官体验等。

化学是一门与生命、物质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化学教学不能缺少生命教育的渗透,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其与初中化学知识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建伟,刘银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浅析[J].新课程(上),2013(07):168.

第3篇

一、理解《课程标准》,研读《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超标、拔高、拓展,关注新增内容,防止对因超标内容和习题的关注和强化而干扰正常复习和误导学习,应引导学生将有限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用在对双基础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广泛的应用上,用在对化学学科知识思想的感悟上,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升华,通过实物和课件展示等方法手段再现实验过程,精心选取习题帮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二、抓主干、突重点、促有效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理解化学、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这一重点的复习突出初中化学主干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初中化学主干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溶液的基本知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得失电子规律,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规律,化学用语的书写,数字表示的意义,符号意义及运用,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化学仪器的识别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观察实验现象、图表、图形,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对比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制取、用途,控制条件的研究如金属锈蚀、燃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分类方法中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及微观构成物质,物质的多样性,物质是变化的,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不变的观念,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用途,常见合成材料的应用,元素、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机物生命活动的意义,有毒物质(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的伤害,化学与能源的关系,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和新能源的开发,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常见污染源的来源、危害、治理等。

三、注重复习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联系生活,生产创设情景

复习时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将化学知识的复习融入社会生活生产中,这样既能对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加强学习,扩大信息来源,关注与生活、生产、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新理论)上一届高考题目中的信息来丰富复习内容,在这些信息处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给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灵活运用解答。

2.重视问题设计,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设计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首先问题应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复习它是初中化学整体知识的展示,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代表,设计问题时应从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同时,深化对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转化,认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

B.CO2+3H2催化剂CH3OH+H20

C.CO2+CH4催化剂CH3COOH

D.2CO2+6H2催化剂CH2=CH2+4H20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四、认真审题,规范解题,提高练习质量

中考复习中可用于练习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选什么样的题给学生做,显得尤为重要,选题时要有利于巩固双基,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要从针对中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形成能力的关键点,要从题目具有典型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体现课改精神的新题型,如开放题、探究题、信息题等方面去下功夫,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审题要清楚,不可盲目做题,对于选择题的要求答案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填空题目要注意是填名称还是化学式,是填元素名称还是元素符号,对于答题中化学名词和术语必须写准确,化学用语必须规范,解题过程和答题过程必须完整。

第4篇

因为化学与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化学教学设计和实践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应只限于本学科内部,还应该拓展到中学物理、生物等科学学科;不仅限于中学阶段的相关课程基础,还需要回溯到小学科学——因为这是中学科学科目学习的基础。哪些科学知识在小学已经涉及——可以作为化学教学学情分析的依据,避免简单的重复;哪些科学技能已经为小学生所掌握——还需要在中学强化、应用和延伸;哪些问题学科性更强——值得在初中理化生学习中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入探索。本文研究的“衔接”指的是科学课程的“纵向衔接”,主要研究初三化学与小学科学中化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注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中的相关内容。

2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化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试图针对教材衔接中体现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以及方法运用进行探讨。首先,整理出小学科学教材中与初中化学相关的核心内容,进行分类对比,了解对应性,探讨知识广度;其次,对比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课程的核心概念,了解小学科学学习对化学前概念的影响,探索衔接中知识深度的把握;再次,整理小学科学阶段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分析其对于化学研究方法和探究技能的基础作用。目前九年级化学教材和小学科学教材版本众多,为了充分考虑实际衔接情况,并没有考虑同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是选取笔者所在的南京地区所选用的教材。小学科学选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郝京华主编的版本,而初中化学则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3初中化学和小学科学教材衔接特征

3.1知识广度

小学科学涉及面广,其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分布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比较集中在化学变化的初步认识、身边典型的化学物质等方面,少量涉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例如,初中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前,初中生已经对氧气的助燃性、空气的组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水的溶解性质、铁生锈、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紫甘蓝等有了初步了解,而中学化学教材对于这五个二级主题则有所展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现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为例进行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化学课标的知识点比较。小学科学中只是简单了解到氧气助燃性,但不了解体现助燃性的具体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产生的白色浑浊早为学生所熟知,对于石灰水仅停留在名称的知道层面,也没有深入到浑浊的具体物质。小学科学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十种左右,往往停留在了解具体的反应现象。基于此,涉及面更为广阔的初中化学课程,呈现层出不穷、性质各异的物质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体现了足够吸引力。

3.2知识深度

美国最新推出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共通概念及核心概念》将“学习进阶”作为学习期望的核心表述形式,认为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就像爬楼梯的过程,学习进阶的中间过程类似于楼梯逐级上升的台阶,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能达到的理解核心概念和科学操作技能的不同水平,其理念要求中小学科学课程在宏观上必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课程内容均指向科学素养)与连贯性(各学段所学内容具有良好的关联和衔接)。在我国,小学科学是学生系统接收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为中学生理化生地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基础。就化学学科而言,多个科学概念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已经出现,但限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小学科学不可能对某一化学主题概念进行全面、清晰的表达,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精深的讲授和分析,只能在有限的生活经历基础上加以感性认识和简单辨析,所以初中阶段还需要围绕核心概念加以整合和发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九年级化学学习中的第一组重要概念,变化观也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学科观念。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化学变化”——只是此时没有专门提及这个概念。在小学科学教材“蜡烛的变化”中,以蜡烛的变化特征将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小学科学不关注概念的界定,尚未清楚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分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将重心落在学生的体验和观察。而且在生活经历中,学生或多或少积累了些化学关注的主题内容,但是由于民间传说、媒体报道的误导,往往存在很多迷思概念,化学课程教学的作用就自然体现。当然,小学科学阶段对于“化学变化”的认识只是科学启蒙,对于其深入理解还需要在化学各模块教学中不断升华、进阶。

3.3科学方法和技能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中化学都很关注科学探究。这种科学技能实际上既包含心智技能又包含动作技能,即要动脑又要动手。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每一册都安排了一章“科学过程技能”专题,平均每个专题安排一到两种技能,它们不仅体现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技能,也成为初中理化生开展探究教学的技能基础。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模块都是采用集中专题与分散融合的综合呈现方式。初中化学重在第一章安排“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科学探究”的启蒙,以两个典型案例呈现化学学习特点和科学探究全过程,但很多科学过程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还依赖于小学科学的学习作为基础。小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动作技能还停留在简单操作,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层次较低。相比较而言,九年级化学由于学科性的增强,除了要求完成基础学生实验,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小学科学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铁生锈实验的设计极其相似,均关注观察、假设、交流等技能,尤其在控制变量方面同样给予学生思维的启发,但九年级化学教材在蒸馏水和干燥剂的使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实验的成功——毕竟小学生知识所限,考虑问题不全面。从“铁”到“洁净无锈的铁钉”,“水”到“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都是对恒量和变量的准确描述与定性,更加凸显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的严密思维和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当然,正因为该实验的小学基础,初中阶段还可以适当增加开放性,减少教师的指导成分,将更多思考的自还给学生。

4处理教材衔接问题的途径

由于我国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科课程是分别设计的,小学和初中之间、初中和高中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大量脱节现象。据不完全调查,现有初中化学新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存在明显缺失:鲜有中学教师主动了解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理科教学并未切实建立在小学科学的学习成就之上;小学科学课程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落实情况较差,很多小学客观物质条件不具备或关注不够,实验活动开出率低,小学科学课程形同虚设;科学任课教师多为其他学科兼职教师,即使是专职教师也存在科学思维狭隘、科学素养薄弱的现状,导致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或观念传递存在一定的科学性错误,需要初中理化教师更正和指引。

4.1关注小学科学,全面了解化学相关学情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开展学情分析往往有所局限,认识或只关注化学教材已学内容,或只联系初中物理和生物的学习,从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和综合性来看是十分不利的。根据以上教材对比,我们挖掘出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认为小学科学作为科学教育启蒙阶段,其内容设置、实践设计都会对初中的理化生教学产生影响。科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学习进阶研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规划,对每个学习阶段提出符合学生科学认知发展水平的要求,从而实现各阶段科学课程的无缝对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连续一致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小学科学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避免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分析不完善,应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关注初中和小学所学内容的差异。建议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档案了解其小学阶段科学课的开设情况,便于掌控化学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联系点;利用课前交流、问卷、测验、课堂导入时候的开放式提问或实验问答等掌握学生的前概念。

4.2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已有基础

九年级化学课堂,需要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小学科学中建构的已有概念,启发针对新旧知识中产生矛盾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开放性思考。笔者设计了相应的提问,表现基于小学科学的化学学科提问。

4.3利用学生已有基础,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学生常常对于缺乏基础、难度较大的问题具有畏难心理,而个人生活经验、学习背景对新知识的建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思考已有基础、选择性加工和应用新信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小学科学中已经在四年级开辟主题“我们吃什么”和“怎样搭配食物”,并安排设计食谱活动,所以九年级《化学与生活》“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可以设计成食谱活动的延伸: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食谱,从食谱中的肉蛋引出蛋白质,介绍蛋白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通过分析食谱,纠正学生对蛋白质存在的认识误区,了解人体内重要的两种蛋白质:血红蛋白和酶。再看食谱:从食用油的添加引出油脂,区分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的区别。此时学生已经深入体验到物质、能量、变化等核心观念,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蛋白质、糖类和油脂的供能作用比较。三看食谱,由饭店用餐结束后都会上一道果盘,引出维生素的学习。

4.4增强学生微观理解,加强化学学科特色

第5篇

一、实现初、高中化学教材知识的

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从教材内容上看,主要是以科普趣味性的知识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停留在基础阶段,但是对于应用和理解知道很少.与初中化学教材相比,高中化学主要实施的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内容上也更加趋于系统化和理论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要求他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正是因为这个大跨越,让部分学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时间一长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生充分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要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化学问题.

例如,初中化学在学习酸、碱、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列举了几种代表物,但学生并没有掌握如何去判断酸、碱、盐.然而高中教材中涉及的这类化学物质很多,就更难辨别这些物质的基本类型.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三种物质的种类?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这类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这类化合物称为碱;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并适当用化学方程式进行阐述.虽然当时学生可能很茫然,但是这必然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印象,有好奇心的学生可能会进行深入研究,当高中再接触到这类物质时,他们就会感到熟悉,消除心中的抵触情绪.

二、实现初、高中教学方法的有效

衔接

对于教学方法的衔接,并不是单纯为了不教,而是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将来进入高中后,会面临内容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化学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初中教师也应该实现跟高中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在保持初中化学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体会以及消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小组化学实验比赛,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又如,在对某些化学知识讲授的时候,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参与抢答,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

再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个课题的重要内容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因此化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去观察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如:冰箱中放久的食物会腐败变质,水杯中的水放久了会变少,冬天的雪在太阳下融化,等等.通过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种将生活带入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用人性化的思维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整合,为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有效

衔接

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课本的理论记忆,而是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高中化学跟初中化学相比,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加强和引导学生对化学教材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而提前让他们能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决定学生将来进入高中后能够学习好化学的关键,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结合课本各部分内容给学生各种具体指导.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验现象

在初中的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基本上章章节节都会涉及,是化学学习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在初中的化学概念中,它的字字句句都是经过无数的科学家们反复实验验证,反复推敲,并使其拥有存在的特定意义,从而保证概念本身的精练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所以,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化学概念仔仔细细地讲清楚,让学生对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概念的认识就不致驻足在感性认识,而是更加深刻地认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一、用生活事实辨析概念

生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的教学更应该联系生活,用学生身边的化学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辨析化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例如,我在教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举两个常见的例子,小明他们玩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那么玻璃碎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小鹏买了一个汉堡包,没有吃完,结果他忘了,等他想起来去吃的时候,汉堡包已经腐烂了。那么汉堡包腐烂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玻璃碎了,但依然是玻璃,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但是汉堡包腐烂了,其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得出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二、用实验现象引出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化学概念。再如,上边讲到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材中设置了几个实验,但这几个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形象性不够。于是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组对比实验:一张纸,用手把它撕碎;用另一张纸,用火把它点燃。我一边做实验,一边问学生:“大家看这两个实验中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一样吗?”在这个操作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看到,撕碎的纸虽形状发生变化,但依然是纸,但是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从白色变黑色,后又变成了灰,已不再是纸了。通过对这两种变化的观察和叙述,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变化的本质性区别。

三、用关键字词讲清概念

对于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不仅仅要注重概念论述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注重概念中关键词的应用。概念中的关键词就是概念的点睛之笔,及时地纠正学生在表述概念时的不恰当用词,不仅能够纠正学生对于概念的错误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例如,教师在解释化学概念“单质”“化合物”时,首先应该强调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它们都是纯净物,然后才会根据它们各自的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决定它们分别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如若不然,学生就很容易片面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从而误以为像石墨这种单一元素组成的物质会是单质,而将食盐水认为是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会是化合物。其实石墨和食盐水都是混合物,它们连是纯净物的大前提都不能满足,又怎么能再去判断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

四、用剖析讲解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中,有很多都是内容复杂、意义深刻,且表达非常严谨的,若一个关键字漏了或理解错了,这个概念就会产生歧义,这就需要我们对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例如,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溶解度”这个概念字面上比较长,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解溶解度时,要将这个概念剖开,逐句逐字地帮助学生理解,把概念中的本质和重点剖析透彻。首先溶解的条件有“三一定”,缺一不可:温度一定,溶剂的量100 g一定,一定是饱和状态,满足了这三个“一定”时,再看这一定的溶剂能够溶解多少溶质。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总之,在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联系生活的实例和演示实验,引出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要更加深入地剖析、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化学概念,并准确地抓住其中关键性的、本质性的字、词、句,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0-03.

[2]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06).

第7篇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首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情绪不定比较躁动而且初三学生作为升入高中的重点培养团体,学习压力较初一、初二的学生都大,教师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尊重学生在教学上提出的问题,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教师还需要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教师在提问学生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时,有的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但是教师在面对学生知识性错误时需要委婉地指出,维护该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的自尊心然后,再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和错误的方程式,让学生一起讨论出错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该化学方程式的印象,从而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犯同样的错误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及时和学生沟通,定期与学生交流感受学生在一阶段学习的情况,通过交流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同学觉得化学公式繁杂而枯燥,教师讲课死板所以对于化学课只是机械的在学习,学习缺乏目的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一系列先进教学设施不仅能改变教学现状,还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科技产品和新技术已经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具体的化学实验课程,把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对化学充满期待,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从网络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气体制备”讲授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排水法和排气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并且借助视频指明在气体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实验的具体步骤展示给学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师除了接触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以采取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动手实践当然,教师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起到引导和纠正的作用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位置,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化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穿插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教师一起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在讲解具体知识时教师还需要考虑不同层面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三、给予学生充分肯定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大都把自己感受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青睐学习成绩好,表现优异的学生,忽略了差生的存在和感受因此为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加强鼓励性教育

初中生因为自身阅历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能够在鼓励中不断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在学生失败时,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并且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得学生感受到温暖,及时从不利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获得最大的成功化学知识抽象复杂,化学方程式繁琐不易背诵,因此对于学生的失败或者错误,教师需要摆正心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品味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实验当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步骤,对每一个具体的步骤进行打分,通过观察学生的“连、检、装、定、点、收、移和熄”八个具体环节来对学生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鼓励的字眼,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同时通过鼓励性的提问、适时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动力教师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职业,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教师需要在情感教育中多给学生以鼓励,以鼓励为主,少批评

四、激励学生成功情感

《标准》强调的一个理念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是牢牢记住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把化学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学生身边现象、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加深对化学物质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让学习“活”起来其实化学教科书已经设计了许多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例如:介绍煤气如何正确使用,化肥碳铵的保存和正确使用,水的污染与净化,铁制品的生锈和防锈,热水瓶水垢的产生和除去,化石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常见酸碱盐的作用,食物与营养物质,化学与材料等,使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又如学完《分子和原子》之后,解释铁轨、大桥连接处为什么要空一定的间隙,瘪的乒乓球可放在热水中恢复的原因等,所以我们要把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明白自己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这样的课堂才会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他们内在成功情感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学习作风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所以, 化学这门学科需要 严谨的学习作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过程。

一、初中化学主要基础知识

1.化学基本概念与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的颜色,(2)液体的颜色,(3)气体的颜色。

2.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3.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相关例题。

4.化学实验。

5.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及物质的除杂

6.物之间的不同及有毒的物质

7.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

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一)精益求精的态度。

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二)准确表达与记忆。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对学生适时训练。

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取决于教师平时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是否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等,而这种培训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考试中认为习题很难,试后反而感到很容易。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还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历届高考试题情况和得分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得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每年高考题进行难度分析,新题型、信息题、知识迁移性习题不会超过30%,而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会有能力应用规律去寻找内在的联系而找出其解题方法,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按照记忆规律安排学习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

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扎实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