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W(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W(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舆情风险评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评估原则、评估范围、评估程序及责任追究,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工作目标。
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在党W、政府重大事项实施前,重点围绕可行性、民众认可度、媒体关注度等方面,预判可能引发的公众舆论炒作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负面舆情风险,采取风险防范与处置措施,切实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的舆情风险,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二、重大事项范围。
本办法所称重大事项是指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较大,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决策。
落实上级党W、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和各部门及乡镇即将出台实施的决策。
(二)重大会议。
各部门组织招商引资推介会、文化交流会、旅游推介会、业务培训会等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组织在异地召开的参与人数在*人以上的会议。
(三)重大项目。
各部门及乡(镇、街道)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
(四)重大活动。
各部门承办或举办的各类活动。
(五)其他。
涉及民族宗教、民俗事务、历史遗留问题等涉及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可能会引发舆情风险的事件等。
凡属评估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组织进行舆情风险评估,把舆情风险评估作为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开展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先调研、再决策,先评估、再实施”。
三、评估重点。
(一)是否在重大事项工作开展前通过上门动员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方式开展前期宣传解释工作。
(二)是否有化解舆情不稳定因素的对策措施和制定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三)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社会负面舆论、网络不稳定事件诱发因素和恶意炒作等舆情风险点。
(四)是否设立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人员负责开展舆情信息搜集、分析和处置工作。
四、评估程序。
(一)设立评估工作组。对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责任主体应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开展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二)制定评估方案。
领导小组应全面了解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民众对实施事项的意见、建议和主要诉求,在准确把握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态度基础上,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制定评估方案,适时组织评估。
(三)开展分析评估。
主要针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特别是对实施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舆论影响作出评估预测,作出总体评估结论,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分析评估工作应在重大事项实施前*个工作日完成。
(四)形成评估报告。
责任主体单位根据舆情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估作出的总体评估结论和意见建议,形成评估报告,完善应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个工作日内将评估结果及评估资料向县W网信办报备。
(五)跟踪评估事项。
对已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责任主体要全程对相关热点话题做好信息跟踪、搜集,对其进行倾向性与趋势分析,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引导舆论,确保实施事项顺利推进。
五、责任追究。
(一)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要将舆情风险评估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防范重大风险问题与不足
(2019年12月12日)
AAA街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责任意识,开展排查整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把辖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切实为辖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但是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与不足。
一、责任细化分解不到位,夯实工作落实不彻底。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面对各类风险挑战,一是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责任不分明。我办要迅速成立以街道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科级干部为成员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小组,要建立起“一个领域,一个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做到领导、人员、责任、措施“四落实”,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四明确”,切实做到层层传导、责任压实。二是横向职能部门不协调,没有实现三级联动。我办要建立起防范重大风险工作群,组织社区、合作社落实专人负责,加强街道、社区、派出所三级联动,要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点对点”处理,一个小组总把控的工作方法,对涉及的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经济、党的建设等七大领域,十二个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底子、快速建立台账迅速开展行动。
二、开展宣传不多样,没有针对性注重重大风险防范。
要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扫黑除恶基层综合整治、金融风险防控、道路交通风险防控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各社区、派出所通过张贴公告、宣传画,悬挂条幅,播放LED宣传语,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利用社区平台,多开办金融安全知识讲座,多开展宣传活动等,对防范重大风险进一步宣传普及。组织通过开展专家讲座、集中活动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让广大居民更多了解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强化防范风险的能力。没有统筹利用“一中心四平台”工具。我办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多方参与共治的优越性。借助“一中心四平台”云视讯、公安网监控等科技手段排查风险,打出高质量“组合拳”,对重大风险进行集中排查,对涉及的风险隐患,特别是涉及影响当前重点工作,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借助“上提一级”进行严肃处理,对排查出的涉及的风险点及时进行报送,积极与上级部门实现对接,及时进行处理保证不出现问题。
三、对于发现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不专业。
对照七大领域,十二个方面的重大风险,我街道没有认真梳理,情况如下:1、金融风险场所。“皇家华韵”问题楼盘牵涉到一房多卖、业主产权不明确、非法集资等金融问题造成了群体性的上访事件。2、薄弱环节。部分相关民生问题,特别是在政务热线处理方面,部分居民情绪难以理顺,对意识形态工作造成严重挑战。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负面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比较多,对防范和化解风险工作带来挑战,也成为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四、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风险防范工作队伍的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当前形式复杂多变的今天,特别是发展迅速形式多变的情况下,对涉及风险的场所辨别力不高,警惕性不强。二是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契合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滞后性,对接不够及时,了解情况不够深入,不能及时与上级部门形成动态联动。三是对于隐蔽性较强的金融形式和涉众型金融案件,信息掌握不及时,风险处置带有滞后性。四是街道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建立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和知识宣传,联动区职能部门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风险专项整治等工作,切实掌握风险防控工作的主动权。五是区职能部门加强与街道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涉及意识形态、党的建设等重要领域,在街道排查的基础上能够“上提一级”进行处理,增强震慑力,为街道防范化解风险“撑腰壮胆”,保驾护航。
一、重点工作情况
1.圆满完成2021年春季开学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为确保学生返校各项工作安全、顺利有序地开展,保卫处根据学校有关学生返校相关要求,制定学生返校安保工作方案,联合派出所、辖区交警大队,共同为学生返校工作保驾护航,圆满完成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2.组织召开2021年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保卫处牵头组织学校2021年安全稳定会议,作2020年安全稳定工作汇报、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会上对2020年度“平安单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3.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根据学校机关党委有关工作要求,组织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岗位责任与使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4.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卫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排查工作。
5.持续加强校园门岗管控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按照校园安全防范要求,切实强化校园门岗管理,召开门岗管理专题工作布置会,发挥“云管控”智慧力量,实现人员进出“留痕管理”。
二、常规工作情况
1.组织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春季开学前后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平安办组织12个组,36人次对全校进行了安全检查,共发现隐患37起,并及时落实整改。
2.开展校内交通整治
对校内交通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替换老旧设备;整理筛查数据库,及时做好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完成人行闸机安装;对车辆停放区域进行划线,联合属地交警对辅道栏杆进行集中整治.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校院二级工作管理的职责和要求;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坚持每日巡查和重点部位巡查相结合。
5.完成重大活动执勤任务
开学以来,治安办牵头做好重大活动执勤任务10起,拟定活动方案8份,派出安保人员300余人次,维护了活动现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下阶段工作部署
1.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落实省市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校园管控,管好大门,看好小门。所有人员出入校园须凭通行码,按非必要不进入校园的要求,严控校外人员进出校园。
2.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正面宣传,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让师生体验式参与演练。
3.强化警校联动协作
与公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研究苗头性问题,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关键词:跨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262-02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多样化利益关系的新格局,引发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产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利益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已导致多种不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相互激荡与碰撞。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大众媒体的发展更为广泛,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难度加大。当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覆盖力度和广度,使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分析
文化环境,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成要素之一,主要是指围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的文化要素的总和。
1.全球化带来社会文化多元化
“据统计,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大约有2/3的国家和地区是多元文化社会”[1]。我国当前多元文化主要是体现为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并存、冲突与融合。
2.当代大学生文化心理分析
(1)顺应发展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心理总体上顺应了文化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宽容、兼收并蓄的特征,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极参与到开放的世界当中,最易融入跨文化交往的环境当中。
青年群体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大部分都持一种欢迎的态度。在跨文化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坚持“交流优先”的原则,会以民族的、发展的标准来评价和审视这个“不同”。对“不同”进行一个扬弃的过程,对已经了解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行反复检验,对能巩固民族文化的有利因素进行积极认同,对不利因素保持警惕,形成理性判断和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文化心态。当代大学生均能在冲突中理解,在理解中沟通,在沟通中选择,在选择中调适,在调适中融合的历程,锻炼和形成大学生良好而合理的开放文化心理内化机制。
(2)体现时代性格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敢于创新,有独立的意识,敢于挑战权威,是社会上最富有生命力、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人能明确自己是社会的建设者,能以推动的发展为己任,以社会要求为动力,以整合创新为目标,使文化心理不断体现着时代性,敢于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3)具有主观随意性
由于青年的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抵御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的能力还没有形成,选择的能力还不够,往往以自己的感觉、喜好为出发点选择和认同某一种文化,其文化心理具有更多的主观随意性。青年往往容易出现赶时髦、随大流,成为“单向度”的人,陷入物化认同之中。“年轻人正在成为西方文化的主要传播工具。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接受西方的服装和生活方式就像当一个嬉皮士或者沉溺于滚石乐的花花公子一样,他们似乎显得高人一等,并有理由轻视自己的父母。结果,年轻人变得眼花缭乱,却又没有根基,因为他们看不起自己的文化传统。”[2]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文化的交流更加直接和广泛,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可能不断向深层展示,应该对此保持一份清醒和警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跨文化带来的挑战
在跨文化的大背景下,所有国家面临的环境都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和风险并存”。用熊彼特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3]。跨文化交流中价值冲突表现多样,呈现复杂的态势,导致价值判断、选择的迷茫和价值行为的冲突,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1.面临价值冲突考验
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冲突碰撞,造成大学生精神和信仰的危机和分裂。“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变成了“我消费故我在”的生活逻辑。人性的丰富内涵被消融在对物质的片面追求中,人成了只需满足其物欲的“单向度”的人,遗忘了维护个人尊严的一条最直截了当的途径——自我精神修养和精神超越的内心努力,从而使人生意义坍塌,无家园可归。在校园中,大学生在忙碌和兴奋之余,却有很深的孤独感、虚无感,从而导致大量的心理问题,自杀现象出现。
2.面临文化安全威胁
文化对一个民族文化品格和精神力量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软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跨文化的交往,进一步促进强势文化超时空、跨地域的发展,有力地冲击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在文化全球化中日益显现,问题更为突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失去文化的话语权,当其民族文化体系不能抵挡强势文化的侵蚀和进攻的时候,被迫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使民族文化的内核发生根本置换。因此,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文化所遇到的挑战、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生存等问题,文化安全在全球化的今天成为衡量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青年一代最容易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以其容易传播和模仿的特点,较为容易地冲破青年的文化心理防线,使其认同西方意识形态。如美国凭借其庞大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强大的知识、学术、教育体系作为其意识形态的支柱,推行其文化帝国主义。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大众文化的方式出现在青年面前,从感官的享受逐步变成内心的理性追求,从而导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和扭曲,这种被动的文化趋同直接威胁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全。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安全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12月,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显然,高校作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区域和安全稳定的敏感地带,既是党的工作的重点,也深刻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在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也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道出了国内外大环境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因此,加强研究并积极应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已成为高校做好各项工作,实现高校安全稳定乃至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举措。
一、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新形势
高校思想文化活跃,组成元素多元,人员群体集中,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十分复杂,在当下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自身开放化等多重变革中,高校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安全稳定工作形势也日趋严峻。
(一)多极化趋势导致高校面临多元斗争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一超多强”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也在不断崛起,全球范围内的单极化与多极化矛盾十分激烈。为维护自身地位和利益,一些西方国家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等新兴大国进行渗透与颠覆,致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安全威胁。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中国在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世界变革的矛盾集中地,面临着多元复杂的斗争。
(二)开放化模式赋予高校巨大管理压力
多数高校均采取半开放或全开放的建校、办学模式,加之高校师生主体意识较强、政治热情较高、信息渠道更多,使得高校对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社会环境的转变反应更加敏感。同时,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应对突l事件的能力较差,若对有些危险处置不当,还会衍生其他影响安全稳定的问题。另外,近年高校学生数量及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急剧增加,学校与社会交融密切,复杂的校园及周边环境隐藏了大量安全隐患,各类消防、治安、交通问题逐渐凸显且频繁发生。
上述开放化建校办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往往难以彻底解决,有些问题甚至有增无减,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巨大压力。
(三)信息化进程要求高校面对新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已得到迅猛发展,但我国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信息安全技术和人才不够完备,西方敌对势力纷纷抓住薄弱环节对我国,尤其是我国高校,展开窃密或攻击等。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的思辨判断能力不够成熟,对网络触手可及的不良诱惑和蓄意煽动缺乏足够的防范,容易迷失方向、走上歧途,也容易参加非法集群活动,或成为不法舆论参与者。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断增多,这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高校而言又是一大威胁。
因此,外部矛盾和内部隐患伴随着信息化进程一同到来,且技术防范与攻坚难度更大,这是新时期高校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四)多股势力和非法组织迫使高校面临多重威胁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新疆、台湾、领土争端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思想渗透和组织延伸,企图用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影响和改造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一代。而近些年,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又与西方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特别是在高校建立非法组织,开展非法宗教活动,宣传宗教极端思想;煽动民族对立和民族仇视,鼓吹民族分裂;借助社会热点蓄意炒作,制造不良舆论。此外,一些残余势力还冒用名称、歪曲教义,潜入高校,以创建学生心灵港湾、批判现实社会等虚假方式引诱学生参与活动。
可见,西方敌对势力、“”、非法组织等构成了高校安全稳定的多重现实威胁。
二、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新特点
在复杂而严峻的新形势下,新时期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也出现了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安全稳定影响因素数量庞大
在开放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种类繁多、错综复杂。高校人员集中,建筑物密集,遍布各类财物与设备,本身已带来消防、治安、交通等多方面的安全压力,加上来自互联网的威胁,世界格局的变化、社会形势的冲击和外来势力的干扰,网上网下相互作用,校内校外共同影响,导致高校安全稳定的隐患急剧增加,且看不见、危害大。
(二)安全稳定风险隐患不断变化
社会形势风云变幻,技术革命不断发生,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安全稳定风险越来越难预料,隐患也随时可能爆发,这都给高校安全稳定的管理服务者提出了巨大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老一套应急方案和工作方式往往不再适用,甚至有些措施会适得其反,激化其他矛盾或延伸出更多风险隐患。
[关键词]银行风险 风险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32-0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作为居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储蓄机构,成为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由于体制不健全、人员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暴露出种种风险,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纵观银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银行的生死存亡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不仅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构建主体,也需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为科学识别和有效防范风险做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
一、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几种主要风险类型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标准,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①
其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普遍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银行声誉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失去,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②
(二)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确切地讲,银行风险管理是通过了解自身及市场情况,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设计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案,不断监测风险管理过程而使银行达到战略目标的决策与行动。③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监控和信息反馈,包括对营销前台的风险监控,控制经营风险的承担范围;为战略决策后台提供信息支持,经营过程风险的信息分析、整理和反馈。
(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银行面临信用、操作、声誉等风险的压力日益加大,通过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审贷分离、审计稽核、岗位轮换等内控制度,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风险管理意识层面,仍有诸多问题:
第一,风险管理意识偏差。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很多银行领导及员工过分追求经营规模、看重短期目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有的甚至把风险管理看成是获取利润的绊脚石,将其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人无法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违规经营,扰乱金融秩序,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
第二是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银行风险涉及业务经营的全部领域,例如,随着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存款、票据业务成为重要的风险源。另外,由于个别员工道德缺失,基层营业网点和柜员也已成为重要的操作风险发源地。因此,风险管理必须是全面的、立体的,对整个机构、各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应当通过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形成全面风险管理。④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银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对风险的复杂性认识不够,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在风险识别、监测方面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三是缺少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融合了现代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控制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⑤健康有序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能对每位员工产生深刻影响,引导员工主动发现和暴露风险隐患,使各项规章制度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在实践中,银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于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管理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在银行日常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政治舆论宣传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法宝,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全局性工作。目前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在方法上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深入和细化。
在长期的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些新的思潮和观念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巨大冲击,新型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部分银行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工作,对政策、法规置之不理;在待遇、报酬方面盲目攀比,以自我为中心,心态失衡;法律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触犯法律,将发放贷款的“权力”视为对别人的恩赐,借机谋财。
防范和化解风险,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需要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提高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好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协调思想、统一行动、增强凝聚力有重要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有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面对新形势,银行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网点布局、完善设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投身公益活动等方法,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应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促进银行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防范风险是每位员工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员工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风险管理仅仅是特定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不从根本上去理解和支持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迫切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甚至将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将其视为一种影响业务经营工作开展的负担。银行应当在经营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与单位发展和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风险防范。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全面导入符合经营管理要求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将风险管理深入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是对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银行在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各种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强化员工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使这种意识贯穿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广大员工防范金融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全面风险管理在银行上下得到有效落实。
(二)关注员工举止,重视员工个体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员工群体庞大,内部人员容易引发风险。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用人关口加强把控,严格审查员工背景。在录用新员工时,除注重学历、能力之外,还要对员工的道德品质进行了解,以防范道德风险。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开展员工行为排查,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对重要岗位定期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以防范操作风险。
此外,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需求,与员工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采取适当形式,说服、教育员工正确地认识风险管理,增强员工风险管理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学习和了解风险管理的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去。
(三)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加强风险管理教育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银行各级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实现发展目标。银行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将风险管理提升到文化层次去认识,构建和谐的风险管理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方法,自觉投身到防范风险工作中,使风险管理植根于员工脑海,落实于员工行为,引导其主动发现和披露风险隐患或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员工不配合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推行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和考试存在被动应付的消极心理。对此,银行应当完善职工教育考核制度,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能够运用现代工具,有效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队伍。此外,还应当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观念教育,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律性、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注释:
①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L倡议建立的一个由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为成员的委员会,被广泛视为银行监管领域的首要国际组织,其制订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建立了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②宋清华.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9.
③殷洪良.银行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3.
④郭保民.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80.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 风险 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由众多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未完成的预期财务收益会导致事业单位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事业单位的财务存在多变性,但是也是可以预估的。同时又存在不规则难以掌握规律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制度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体制发生巨变。现如今经济发展的速度快的惊人,导致了体制改革的时间很短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所面临财务风险意识,核算管理,内部改善以及管理规章不完善等的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一、事业单位存在的风险
(一)资金支付方面的风险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首要风险就是在资金支付方面的不足。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事业单位工作部门的预算工作的缺陷,在预算制度改革方面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新形式。部门预算制度就是指将预算资金的支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解决预算的经费之间的相互占用、借用以及账目不明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的事业单位存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很多疏漏。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不至于出现预算不足的情况。在资金的管理中,专项经费、人员经费以及公共费用的预算仍然存在事先计划不够详细和安排的不合理的问题。当类似的问题出现时,势必要挪用其它宽裕的资金来填补这方面的资金缺口。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尚存违规支付的风险,其严重性不可忽视。
(二)资金的筹划和合理投资的风险
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比较常见的还有筹资和投资。对于一般的事业单位来说其运作的资金都是来自和依靠于国家的大量拨款,以此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资金花费。但是,依据我国的现状看来,目前事业单位的国家拨款并不足以满足单位快速发展的要求,这种情况之下,事业单位只能进行筹资。然而,事业单位又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其单位下的经营的活动是有限的,得到的投资也就受到限制,这样的现状迫使事业单位不得不开展对内投资一些长期的项目,主要包括购置基础设施用具。长期投资的缺陷就是,资金收回的周期过长,而且这种固定的资产在短时间内又很难兑换成现金。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在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存在资金的筹资和投资的巨大风险。
(三)资金核算和管理的风险
资金的核算以及管理也相当重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发生着改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计制度的发展远远追赶不上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在会计制度的改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培训条件不完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失误时常发生;除此之外,当前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大的纰漏。在财务的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盲区和死角,因此导致会计的信息存在一定的不可信性。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某些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引发经济管理不善,导致财务管理的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安全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风险。究其根本就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意识形态决定行动力。因此,要想改善事业单位财务问题首先就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高力度的控制好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风险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辅助恰当的考核手段和奖惩措施来增加财务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增加财务风险意识的宣传,不仅仅是增强了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其他工作人员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重要性,并且可以实时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牢靠的风险识别以及预测评估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恰当的风险控制标准
财务风险的控制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即,合理性,信息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首先,合理性就是指,事业单位发展的资金来源都是依靠国家的拨款资助,其单位工作的重心一般都是卫生管理,教育监督和科技文化等的一系列社会的公益性工作。可见,在财务管理的时候不能够仅仅考虑事业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合理的开展工作。其次,信息可靠性就是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其真实可信性,不能够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还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可操作性就是指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保证规范有序,包括资金核算,项目落实,内部监督等环节应该有序进行。
(三)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财务风险的预估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其产生存在可预测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同时又可以恰当的预测出来,是有规律可循。因此,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实时关注最先进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规律。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本事业单位的发展形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分析潜在的财务分析,具体的量化财务风险,形成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风险预警系统,将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预算评估机制也应该相应的完善,国家对预算有明确法规要求,必须依据法规进行合理规划。预算评估的准确性应该得到保证,综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和资金状况进行合理的控制程序,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以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以及安全。因此,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财务风险。事业单位的资金状况是关系其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尽可能的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损失,以此来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安全,与此同时,经济状况才能进一步改善,为增加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安全防范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电网的特征、运行特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系统运行更加复杂,给电网运行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电力调度运行风险控制不当,就会导致电网运行出现严重的故障,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产生威胁,进而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发生,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电力调度系统共分为:国家电力调度数据一级网、区域二级网、省级三级网、城市四级网和县级五级网五个层次,并将各级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纳入了工作管理中。纵观近几年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的发展状况,电力调度的安全处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电力设备的、电力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不安全的环境等因素,导致电网调度控制制度存在问题,无法有效的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安全用电带来了严重的隐患问题。
二、电力调度控制的安全隐患分析
结合当前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发生电力调度事故的原因,不难发现导致电力调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在具体的电力调度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电力设备维修的规定,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工作,是电力设备存在隐患的基本原因。另一方面,参与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对从事的本职工作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很难发现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长时间的发展下来,致使电力调度风险控制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是电力调度风险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电力调度控制的安全隐患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电力调度工作的主要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电力调度控制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很难提高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生活中,电的生产和社会公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力控制系统的安全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究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综合目前电力调度工作的现状发展,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是相对有效控制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
在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工作中,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是电力系统适应社会科技发展与更新的重要表现。社会科技的发展,促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将其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工作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系统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电力调度工作中,设备作为其核心基础,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电力调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在电力调度的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的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以便可以及时的更新设备。此外,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与考核,也是有效避免设备违规操作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能够促使电力部门及时的更换先进的设备,有效的改善电力设备的运行环境,尽最大的努力避免恶劣环境下,电力设备运行存在安全隐患,最终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发生。
(二)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
网络的建设工作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加大对电力调度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电力设备、操作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责任方面重点进行强调。同时,利用现有的条件建设一系列的运行监管与管理机制。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能够在意识形态方面,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工作的责任感。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制定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对员工工作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员工的专业培训工作,严格考核员工的职业素质,只有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进行工作,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原因导致的电力调度安全事故。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严格实施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工作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工作的细节处,在制度执行的基础上,确保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性。此外,加强电力调度现场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安全运行。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