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无形资产评估论文

无形资产评估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无形资产评估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无形资产评估论文

第1篇

一、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现存的问题

(一)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对无形资产的作用、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承认。虽然我国有关法律明文规定要进行无形资产评估,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贯彻执行,大量侵权事件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严重的无形资产流失至今未引起一些部门的重视,也是对无形资产缺乏全面深刻认识的必然结果。而国外企业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的自我保护问题相当重视,尤其是商标权,并且一些驰名商标权的巨大价值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

(二)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的选择具有较大随意

从理论上讲,无形资产评估较适合的方法是市场法和收益法,市场法要求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大量公开的成交案例,而我国目前无形资产尚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有限的无形资产交易情况的有关资料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取得,收益法评估中需要收益、成本、折现率、无形资产寿命期限等重要数据,这些数据从目前市场上公开的资料中也很难正确分析出来。另外,由于地区差异,在我国缺少无形资产评估的实施细则,评估缺乏量化标准,很难精确提供客观数据,评估结果往往误差很大,人们对评估的公正、客观心存疑虑。

(三)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目前各类无形资产中,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均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管理,而非专有技术和商誉的专门法律保护则还属于空白。有些企业在没有产权变动的情况下,聘请或者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其“商誉”,有的还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其价值,这就违背了国家关于严格禁止没有产权交易目的的商誉评估公布的规定。一些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无视国家的法规和职业道德,对评估结果的确定不是根据科学方法和客观现实,而是按照被评估单位的某种需要去做,致使评估结果失真。

(四)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发展缓慢

对于我国广大评估工作者来说比较陌生,国内可供借鉴的实践和经验不多,况且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工作起步晚,经验欠缺,从事评估人员素质不高。因此,应花大力气促进这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五)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亟待规范化

1.人才方面。无形资产评估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作,不仅要求评估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要知晓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以及被评估技术本身的成熟度、寿命期限、风险程度等。从我国情况看,资产评估行业刚刚起步,很多评估人员都是通过考试从其他行业中新近进入评估业的,从事资产评估工作时间较短,缺乏相关学科领域内的知识积累和评估实践的经验积累,难以将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从而正确分析和判断。

2.评估机构独立方面。目前我国政府机构与中介机构之间权责不明确,政府机构仍然对中介机构保留某些权力,同时在中介机构的业务中政府业务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企业为了争取这部分利益,会听命于政府机构。另外中介地位还体现在客户的关系方面,由于中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赢得客户,容易出现些违规行为。

3.中介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与市场经济发展配套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产权保护等一套中介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无形资产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无法让更多的人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导致无形资产价值失真和流失,不利于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的发展。

二、解决无形资产评估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的无形资产意识,不断普及评估知识

要扩大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尤其是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都能了解并熟练运用无形资产评估的有关知识。让社会各界运用自己掌握的无形资产评估知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评估的失实、失真和失范,并自觉监督无形资产评估工作。

(二)明确评估方法,完善评估标准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存在原则过强、可操作差等缺陷,同时由于我国资产评估执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从事无形资产评估时间又较短,对理解和执行该准则存在一定的难度,行业协会应通过制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指南,对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1.应明确说明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同时说明如果在同一评估项目中三种方法均适用,应如何选择评估方法,如果三种方法的评估结果相差很大,其最终的评估是按最佳评估方法的评估值确定,还是按三种方法的评估值加权平均确定。

2.对无形资产评估中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对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预期收益额、收益分成率、折现率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3.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指南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指南的格式,通过一个或多个具体案例对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各种参数的确定进行示范。

(三)强化法律的职能作用

规范无形资产评估工作,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法》、《资产评估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规定,制定相应的策略。通过制定资产评估行业的相关法规严格评估从业人员及评估机构的责任,加强资产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评估从业人员的责任心,防止舞弊。

(四)成立由上而下的无形资产评估协会

无形资产评估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完成国家法律规定的工作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的工作,开展无形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推动无形资产评估业务的健康发展。在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无形资产评估协会的写作论文指导监督、统一管理下,成立各级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形式、设立条件、法律责任由有关法律明确规定,这是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操作主体。无形资产评估师执行业务应当纳入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新晨

(五)建立健全评估监督机制

对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要有政府机构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和技术监督等。对评估机构所做出的结论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审核,尤其是对重大项目的评估最好选择几个不同的评估机构进行背靠背的评估,对他们的评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可靠的评估结论。

(六)加强无形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

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是科技人员或财会人员,迫切需要对无形资产评估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择优选拔、严格录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技术评估师资格认证制度,尽快建立一支熟悉评估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无形资产评估专业队伍,为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2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是建筑市场竞争的基本方式,如何做出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如何进行投标报价的分析与评估,如何使用投标报价的策略技巧等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工程施工投标竞争中获胜最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施工;投标报价;报价策略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欢迎论文投稿

【正文】

一、工程施工项目投标策略(一) 市场导向下的歧义报价策略这是要让投标过程变为一个与发标方讨价还价的过程。在制作标书和报价时,要对技术规范、招标说明和图纸进行详细分析,对一些技术难点、高风险项目、说明书中不清楚和易产生歧义的项目,不计入总价,只报单价且单价偏低,但要在单价别注明,疑点留待以后讨论。这样报价中的总价部分大幅度降低,即使发包方自己通过单价重新计算总价,也是非常低,使对手无法竞争。利用这种最低标价来吸引业主,从而取得与业主谈判的机会,再逐步增加歧义项目的报价即使业主发现总价在谈判中逐步提高,也不会产生意外,因为歧义是客观存在的,其他承包商接标后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二) 市场导向下的竞争报价策略当承包商投标报价以开拓市场、拓宽业务为目标时,在充分了解各竞争对手的报价策略的基础上,应以适当微利配合其他辅助手段来报价。这就是竞争报价策略。当投标人出现经营状况不景气、短期内接到的投标邀请较少、竞争对手有一定威胁、计划进入新的地区、拓展新的工程施工类型、附近有自己正在施工的其他项目、目标项目风险小、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量大、社会效益好等情形时可采用这种策略。大多数投标企业都会采用这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关键点是分析竞争对手,制定适合自身的报价,不必求最低价,但要求报价策略的最佳组合。通常竞争η= 1 - α fg- (1 - α)wg由此得到,第j 年的复杂劳动对企业价值增量的贡献率ηj= 1 -αjfjgj- (1 -αj)wjgj其中,αj =α0Πj1 + fj1 + gj,α0 为本年年初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比,其值是已知的。

四、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构建以上是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创造份额的推导,下面我们采用当前资产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收益法将无形资产未来各年的价值创造份额折算到评估时点。设第j 年由于无形资产对企业净产值增长的贡献而产生的收益为ηj dGj 。结合收益法,将第j 年的收益以利率作为折现率进行折现,然后求各年收益的总和得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具体评估模型如下:P = 6njηjdGj(1 + r) j其中, P ———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时点的价值;ηj———第j 年无形资产在企业增加值增长中的贡献率;r ———折现率;dGj ———第j 年的GDP 增量;n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期。在这个模型中,首先是要确定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确定4 个参数,即第一年的投入产出比,GDP 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固定资本增长率。第一年的投入产出比可以根据企业第一年的报表得到。因此需要测算后3 个参数。其次,计算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时,还需知道折现率,第j 年的企业价值增量以及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期。而这三个参数中,折现率可以采用行业无风险国债利率,企业净产值增量可由企业净值增长率计算得到,企业获得超额期需要具体测算。这样,该模型最终只需测算企业净产值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固定资本增长率和企业超额利润持续时间4 个参数,这4 个参数相对传统的收益法参数而言比较容易测算,尤其是对于一个成熟企业更是这样。以上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做出了评估值,再加上企业有形资产的评估值,即为企业的整体价值评估值。对于有形资产的评估,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 》中已有详细规定,在此不再多述。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3篇

关键词 医院 无形资产 构成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领域面临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医院产权制度和经营模式改革日趋深入。无形资产在医院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医院重要的经济资源。作为科技密集型行业,医院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其不仅能为医院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提升医院技术经济实力、筹集运营资金、开展对外投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认识和重视医院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地位,对医院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对于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医院无形资产的特点及构成

对于无形资产的概念,许多学者及机构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评估准则》以及新《医院财务制度》均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进行了描述,虽然对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的概括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一致认为,无形资产是无实体性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无形资产除了具有一般资产共性外,还具有其自身一些明显特征:(1)产权的独占性。无形资产的产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他人侵犯。(2)价值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易估量和确定。(3)超额盈利性。无形资产固有的高科技含量和独家垄断优势铸就了无形资产的高收益性。(4)使用的长期性。无形资产的优越地位形成后,可在较长时间内发挥效用,持续地创造价值。

无形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无形资产的特征,医院无形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堪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笔者试作如下分类:(1)名称标识类无形资产。如医院名称,作为一种特定的标记,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2)声誉类无形资产。医院声誉是因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医院文化等因素形成的在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整体形象,良好声誉能取得社会的信任,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技术知识类无形资产。包括医院申请的各项专利;医院发明和掌握的不公开的专有技术;医院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技术专著等。(4)政府特别授权类无形资产。如医院拥有的可以从事某些特殊诊疗工作的权利,新技术新药剂开发运用的特许证,土地使用权等。(5)信息网络类无形资产。包括内含巨大医疗技术科研价值的病案资源;医院具有的与相关单位良好协作关系;医院长期形成的科技情报信息网络等。

2对医院无形资产实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长期以来,医院在资产的管理上,总是偏重于有形资产而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优势认识不足,无形资产意识十分淡薄。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分散,制度不健全,资产评估和核算不规范,资产保护防范意识低,忽视无形资产运营等问题,无形资产在医院经营中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得当措施,使无形资产能够进入科学管理状态,并发挥效益。这对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医院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2.1加强宣传,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是当前医院在无形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医院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使资产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全面了解无形资产知识及相关法规,充分认识无形资产对于促进医院发展的巨大作用。医院资产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应彻底转变重有形轻无形的传统观念,增强无形资产意识,为无形资产管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2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为加大无形资产管理力度,医院应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医院无形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包括对医院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体控制,协调各方关系,维护医院无形资产安全,考核无形资产运营效益以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从医院的发展需要出发,健全医院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无形资产核算,无形资产登记、清查、处置、报告、档案管理,无形资产经营,无形资产统计,无形资产审计,无形资产保护,无形资产考核等进行制度规范,使医院无形资产管理有章可循,促进医院无形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2.3开展无形资产的有效营运,增加医院收益

无形资产必须在医院经营中充分运用,才能为医院创造价值。具体途径有:(1)独占使用医院无形资产,在一定时期或地域内形成对市场的控制权,获取收益。(2)医院不独占使用,将部分无形资产商品化,通过对外转让获取收益。(3)医院将部分无形资产要素整合,特许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经营,可以收取加盟费和按使用无形资产的多少从营业收入中提成。(4)投资参股,医院将部分无形资产资本化,对外组建新的经济实体,获取投资分红。

2.4重视医院无形资产的评估与核算

合理评估医院无形资产价值,对医院投资发展、提高声誉、增强实力等具有重要影响。医院无形资产评估十分复杂,关键是要合理、准确地选择评估方法。《资产评估准则》规定的评估方法包括重置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医院应根据不同性质的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目的,进行选择与应用,增强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医院财务部门要重视无形资产的核算,严格按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建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对无形资产的取得、转让、对外投资、接受捐赠等业务活动进行科学的会计处理,真实记录和反映医院无形资产的变化情况,并在年报中对医院无形资产信息予以合理披露。

参考文献

第4篇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吉林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通过抢抓先机,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培育形成了一大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吉林省金融业加快了介入文化产业的步伐。

创新金融产品

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是量身定做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政策,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列入支持类,在担保条件、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文化企业设置有别于工商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块,制定版权质押贷款指引和并购贷款指引等等,为文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通过创新信贷模式实现担保形式多样化。商业银行应结合文化企业运营方式和特点,弱化财务指标考核,转变以机器设备、厂房有形资产为抵押品的传统担保思路,积极试办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电影制作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扩大抵(质)押范围,丰富融资品种,解决文化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三是制定针对文化企业的授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四是加强与产权交易、信托、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部分文化企业正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实,建立相应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以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为切入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文化企业,应做好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和推介工作,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融资,支持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迅速成长。推动文化企业引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境内外资本以BOT等形式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信托计划、融资租赁以及文化产业项目未来收益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大力发展服务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在文化企业与金融对接中居于桥梁作用,中介组织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服务深度。应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权威评估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服务,解决文化企业抵押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畅通无形资产交易,降低交易费用。出台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规范相关机构的行为。借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功经验,拓展现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文化产业纳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服务范围内,发挥担保公司合理分担风险的作用。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并通过注入资本金等方式引导其实现规模运作。

第5篇

论文摘要:妥善处理好并购重组中的有关财务管理问题,是实现资本成功运作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并购重组实践,分析了并购重组前调研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以及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利用财务管理理论指导谈判协议的起草,以及企业并购后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的处理等,对开展企业并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资本运作是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大企业都是通过开展资本运作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成功的资本运作,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指导。现结合实践,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处理作一分析。

1.前期调研的财务问题

开展前期调研是企业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的前提,通过调研作出实施决策,如果调研不充分,关键问题不了解,作出的并购决策可能就是错误的。在调研过程中,除对企业概况、人员、资产分布、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作全面了解外,更要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情况,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全面分析或有事项,并根据调研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提出科学意见和建议。

1.1系统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

资产构成情况是企业状况的重要方面,优质的资产情况是企业规范畅通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并购重组时,应将资产构成状况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包括并购目标企业的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负债结构、企业负担情况、经营性资产状况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对目标企业在财务角度有一个大体的评价。

1.2准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衡量企业财务运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情况、财务机构职能情况、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措施能力等作出正确判断,并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财务状况对今后企业的营运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应审查企业隐性负债,对或有负债及潜在的危机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2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资产评估是双方谈判的基础和依据,应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选定评估基准日,确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对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包括:机器设备、专业生产、建筑物、房地产、长期投资等各类实体资产的整体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包括目标企业的商标权、商誉、商(字)号、专利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著作权(版权)、软件、网站域名、企业家价值、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资源性资产等。①聘请质信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明确评估范围,选取恰当的评估基准日评估。评估基准日应当有利于评估结论有效地服务于评估目的,有利于评估资料准备工作和评估业务的执行。②在全面深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根据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取评估方法,客观公正评估。③认真抓好账实核对。要根据账面资产情况进行资产核实,对资产质量与账面不符的,要进行科学调整。

由于目标企业经营是个动态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1)担保问题。许多企业都存在着诸如担保等或有事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多个企业间相互担保形成的一种担保链,担保责任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一家企业担保事项出现问题,就可能会使其他相关企业承担连带偿债责任,给相关企业带来风险。

(2)或有事项问题。尽可能恰当地估计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正确认定企业资产的重要环节。相关中介机构除了以企业取得的资料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各种因素来作出估计外,必要时还应征求专家的意见,将其影响因素及其性质、估计的程序和公式披露在报表附注中,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对企业净资产有影响的重要合同问题。对净资产而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收人及成本等费用,评估值与账面值以及收购方最后支付的购买价可能相差较大,这种情况在企业改制收购时表现尤为明显。应依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并结合相关合同研究而定。

(4)土地使用权、商标及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合理确定问题。企业拥有的如土地使用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多年经营的结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不能忽略此类资产。

3拟定谈判协议

资产评估工作完成后,双方具备了商谈并购价格的基础。应围绕充分利用财务理论,开展并购价格及相关并购协议有关事项的谈判。

(1)确定并购价格。应根据资产评估结果,以目标企业净资产为依据,适当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期发展情况及成长性,确定并购价格。一般地,对具有成长性的目标企业,并购价格可以适度高于评估净资产的价格,而对于亏损企业,应低于净资产值的价格。

(2)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对方意愿,确定并购重组的方式。包括股权受让、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对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通过授让股权达到绝对控股的方式,实现并购目标;对资产质量不高、但通过改造后可迅速扭转的企业可收购其净资产,对规模适中、急需注人资金金的企业,可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重组目标。另外,还可以通过换股等渠道实现控股目标。

(3)确定支付方式。应结合企业资金实力,确定有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支付方式。①现金支付方式。需要收购企业筹集大量现金用以支付收购行为,这会给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②证券支付方式。包括股票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新股以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③债券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此类用于并购支付手段的债券必须具有相当的流通性及一定的信用等级。

(4)对一些或有事项,要着力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避免在接收重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并购方的或有事项发生,引起并购方的损失。

(5)对于重组整合的企业,应明确享受财务收益分配的方式和起始时间。

4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

并购协议正式签订后,按照协议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进行的重组整合,对做好资产划转、资产过户手续、账务处理,真正与母体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无缝对接,实现实质性重组,达到收益最大化和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使并购以后的生产要素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最终实现盘活资产存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1)委派财务负责人,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并购目标企业接收后,要确保财务管理平稳过渡。并购公司应尽快委派财务负责人,根据并购公司的战略意图和财务管理要求,开展整合工作,进行财务监督,硬化产权约束。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向并购方母公司和被并购方负双重责任。同时,结合对应的并购企业财务人员管理规定,制定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任命、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第6篇

关键词: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07-02

一、引言

我国市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资产评估人才。自2004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设立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以来,越来越多院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设立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近年来,围绕资产评估专业建设问题,相关各方展开了积极研讨,所达成的共识之一是资产评估作为一个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型学科,在人才培养环节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我校及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情况,探讨资产评估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

二、本科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资产评估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四大类:认知性实践、专业性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些教学活动虽然对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认知性实践通过到评估机构的短期参观、考察,达到对资产评估行业状况、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有初步认知的目的。但由于时间较短,或者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最终往往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专业模拟实验通过课堂集中教学的方式,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资产评估活动进行模拟,从而使得学生对评估实践有感性认识,并将评估理论和方法与评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评估实践的需要。专业模拟实验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国内高校还面临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教材、缺乏合适的模拟实验教学师资。

毕业实习是通过在资产评估机构的学习和操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往往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因而,许多学生到签约单位而不是评估机构实习,或者并未从事资产评估方面的实习。

毕业论文旨在对学生全面运用所学评估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综合性训练,以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形式,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各高校评估专业论文完成情况看,目前仍然偏重理论研究,解决评估实际问题的较少。

三、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旨在通过评估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将资产评估理论和评估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体验,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资产评估工作的适应性,实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根据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的,可以构建“专业认知―课程同步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习”四个层次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其基本构造如下图所示。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评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中第一层次是资产评估专业认知实习,第二层次是课程同步实验,第三层次综合模拟实验,第四层次是实习基地实习。

1.所谓“专业认知”,就是针对资产评估专业新生缺乏评估意识和评估概念的状况,通过参观评估机构、评估现场以及专业老师或评估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资产评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资产评估活动有感性认识。

2.“课程同步实验”是学生在完成专业认知的基础上,在学习《房地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通过同步实验,掌握相关资产的评估特点和评估技巧。

3.综合模拟实验是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通过完整评估项目的模拟,让学生作为一个评估人员,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按照评估程序,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确定合适的评估参数,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评估项目宜选择股权价值评估,方法涉及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4.实习基地实习是学生完成了校内课程学习后,集中时间到实习基地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实际评估项目,为在校学生向评估人员角色的转变提供铺垫。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评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毕业论文(实习)的撰写提供相应的素材。

四、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构建

为在教学中落实上述课程体系,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师资队伍保障等。

1.教学管理保障。为规范实践管理,应建立完善、可控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管理保障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成绩考评体系,涵盖实践教学的所有环节。

质量评估体系以实践教学成效为本,制定专业认知、课程同步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习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及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监控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和反馈。事前监控注重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如实验场所、实验人员的安排和落实;事中监控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如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现场纪律等;事后监控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的监控,如成果性材料的质量、学生成绩分布状况、教师成绩评定合理性等;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成绩考评体系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成绩考评方法,将考评的重点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成绩考评方法以出勤和最终报告或作业作为考核重点,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出工不出力”,成果性材料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因此,在传统考评方法基础上,更应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对评估理论和评估知识应用的考核。

2.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条件保障主要是涉及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具有满足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硬件除了在性能上需要满足一定要求外,在数量上还应该留有余量,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计算机故障。

软件配备是目前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资产评估软件有鼎信诺资产评估系统、资产评估大师、AE99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系统、创新资产评估软件系统等几种,综合比较分析,鼎信诺资产评估系统具有教学版本,对于资产评估实验教学比较最适合。

实验教材比较理想的是由郭昱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资产评估模拟实验》,该教材以真实评估项目为基础,模拟资产评估活动的每一环节,将评估项目中评估人员所做的主要工作通过文字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以评估人员的身份来完成相应的评估工作,其中,凡涉及评估理论和方法应用的关键环节,让学生自己按提示设计完成。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使用该教材,普遍评价很好。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应慎重选择评估机构作为实习基地。评估机构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接纳足够多的学生实习;同时,要运作规范,带教老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要求。

3.师资队伍保障。目前在财经类高校从事资产评估教学的专业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缺乏,这对于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建立一直熟悉评估业务、教学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队伍[1]。

首先,应重视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适当向实践教学教师倾斜,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2]。

其次,合理安排校内教师的任课时间,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到评估机构践习,参与实际评估项目,了解与掌握资产评估活动的具体程序、方法。

最后,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将校外资产评估界的精英“引进来”,进行实战授课。

五、结语

实践能力是资产评估专业需要培养的至关重要的能力,由于资产评估本科专业设立时间较短,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就需要相关院校进行不懈研究以及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廉李章.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12(4):59.

第7篇

摘 要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级技术人才汇集、高新技术密集、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已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高;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明显特征;企业的生产方式以科技开发创新为主。

基于上述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发展,成长过程中, 为了企业有新的发展与突破,需要有独特的财务管理方式。

目 录 摘 要..

1 高新技术企业及财务管理概述.

1.1高新技术企业概述及特点...

1.1.1高新技术企业的概述...

1.1.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1.2财务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1.2.2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2.1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2.1.1高新技术企业宏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2.1.2高科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3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势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成了自立经营的主体...

3.1.1从资金的筹集而言...

3.1.2就资金的使用而言...

3.1.3就经营环境而言...

3.1.4就市场营销策略而言...

3.1.5就企业经营规模而言...

3.1.6就税收合理负担而言...

3.2财务管理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3.2.1风险、报酬平衡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3.2.1合理配比原则...

3.2.3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问题及改善..

4.1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4.1.1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

4.1.2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

   4.1.3企业价值评估应注重成长性原则...

4.2关于筹资渠道...

4.2.1知识资本筹资...

4.2.2风险基金筹资..

4.2.3股票筹资和银行贷款..

    4.3关于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4.4关于财务风险规避...

4.4.1加强各项指标测算,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4.4.2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4.4.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 结束语..

.

1 高新技术企业及财务管理概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及特点

1.1.1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述 本世纪8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与传播以空前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进行。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为人们展示出高新技术企业将主导21世纪世界产业经济发展潮流的前景。高新技术企业即为从事高新技术及相应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是当前最为活跃、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企业群体。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和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年增长率达到20%-25%。作为未来知识经济微观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成为21世纪市场竞争的主体。

1.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可以用“高、快、灵”三个宇概括。“高”,指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员工文化素质高,经营风险高;“快”,指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发展快,企业成长快(相应地,企业稍有失误,垮得也快);“灵”,指企业对科学技术发展反应灵敏,对市场外界条件变化感应灵敏,对组织结构的设置、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及生产工艺的安排,都更为灵活。

1.2 财务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有组织地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所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2 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及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仅要尽可能取得最大利润,而且还要做到稳步发展,增强企业的流动性,避免风险,所以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进行的。

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2.1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合。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王化成,2000年)影响我国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既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各种因素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2.1.1 高新技术企业宏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产业政策不明确。

至今为止,我国尚无一个明确完善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产业政策,这必然导致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无序化,表现在整体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各地的高科技企业盲目上马,各自为阵,造成不断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例如近年来的vcd市场。最后不仅企业无利润可言,而且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2)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每年在r&d(研究与开发)经费中用于基础性研究的比例仅为6%.科技基础研究是科技的持续发展的基础,科技基础研究薄弱,会使我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后劲不足。而在美国,近十年来,美国政府的r&d经费支出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1996年研究与开发费用约2900亿美元,1998年r&d经费预算为750亿美元,加上私人的投资,美国目前人均r&d经费约500美元。正是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为美国保持科技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靠政府的科技拨款,银行信贷和企业自筹。如今,政府拨款能力有限;普通银行信贷又不愿承担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而企业较小的有形资产也无法满足抵押的要求;大多高科技企业本身较难满足主板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无法通过现有的证券市场融资。这样,我国高科技企业可融通的资金主要是从银行获得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于发展所需的资金短缺,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4)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很远。一位it巨子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警告,如果我国再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中国的软件业永远不可能发展。的确,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激情,这对本身就缺乏科技创新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5)现行科研体制与时展严重脱节。

具体表现在科技开发和创新的成果转化率低,转化速度慢,转化质量不高。现行科研体制将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截然分开,这显然是对前者科研能力的极大浪费,使科研成果不能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

2.1.2

高科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高科技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我国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老总通常是其核心产品的发明人,及本企业的创办者。从心理上讲,他不希望退出企业管理的一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搞科研出身的人往往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时,通常的作法是,创办者退出直接管理企业的行列,转而聘用职业经理代其管理,自己转为对职业经理的经营业绩实施监督评估。

(2)高科技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创新能力。

也可以说是缺乏一种科技创新意识。要知道,科学技术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高科技企业的超额利润往往来源于企业产品所含科学技术知识的垄断性、排它性和先进性。但这种排他性、先进性只可能存在与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先进技术一段时间后就变得不先进了。而我国很多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就没有很好地注意持续创新能力的投入,仅靠一项技术闯天下,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

(3)我国高科技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科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没有制订或实施完善的资产控制制度、项目评估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这就必然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误。其中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就是一个例子。巨人集团因追求多元化经营,以超过其资金实力十几倍规模投资于一个自己生疏而且资金周转周期长的房地产行业,使公司有限的财务资源被冻结,从而使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而且巨人集团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却未向银行申请任何贷款,不仅使企业白白浪费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而给企业带来杠杆效益的机会,而且也使企业因放弃举债而承担高额的资本成本,最后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此外,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完善,将给企业今后上市融资带来很大的困难。

(4)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创建“名牌”的能力不够。

对于企业而言,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成功的将产品卖出去,才是最终的目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国目前有一些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性能价格比优,但由于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差而发生滞销。

(5)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流失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高科技企业生存的一大难题。当前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互挖人才的情况屡见不鲜。科技人才的流失,特别是关键人才的流失,不仅使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付诸东流,而且本企业的核心技术也将被带走,企业的竞争力荡然无存。

3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势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成了自立经营的主体 企业效益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管理部门作为资金营运的管理部门,其重要性因而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不仅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利润分配进行管理,而且还要研究企业的经营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经营规模以及税收合理负担等。

3.1.1 从资金的筹集而言 财务管理要研究资金的筹集规模、筹集方式,如何借贷,还是发行股票,是内部集资,还是举债经营,要调节好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比例,要充分考虑所能承受的财务风险,以避免造成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3.1.2 就资金的使用而言 财务管理要调节好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关系,调节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要调节好各产品之间的投资比例,以重点产品为主,次要产品为辅。

3.1.3 就经营环境而言 财务管理要研究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区政策、生活水平等。如果进入经济开发区,还是高科技园区,依据哪一方面的优惠政策能使企业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以避免由于政策原因产生决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1.4 就市场营销策略而言 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企业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都由企业按市场及企业情况自主安排,经营风险由企业自己承担,这样,企业就必须由财务管理部门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管理,以制定营销策略。

3.1.5 就企业经营规模而言 不同的经营规模,其筹资成本不同,规模成本及效益也不同,这样,财务管理要研究如何实现最优规模成本水平,创造最优规模效益。

3.1.6 就税收合理负担而言 企业是以小规模税负为佳,还是以一般纳税人为好,都要由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测算、分析,以达到企业合理避税,转嫁税负。

3.2 财务管理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3.2.1 风险、报酬平衡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一般说,风险越大的投资项目,所期望的投资报酬也应越高,财务经理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对风险和盈利能力进行最佳的平衡。

3.2.1 合理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短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短期负债来筹集,而长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长期借款来筹集。财务管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配比原则,则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用过多的长期资金去融通流动资产的需求,会损坏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固定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则会导致资金的短缺。

3.2.3 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时间长短,二是收益率高低。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其将来值越高,现值越低;反之,期限越短,利率越低,其将来值越低而现值越高。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遵循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

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问题及改善

4.1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4.1.1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 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使得知识资本在高投入的刺激下不断扩张,这必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改变。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为主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显露出来,使得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关注,逐渐成为企业会计核算和披露的重点。由此势必导致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由重视存货等有形资产的评估向重视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转变。

4.1.2 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

我国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43条规定,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六项内容,即对无形资产提供者的权益只部分承认,只承认专利和技术等成果化部分,而对大部分的智力资源或知识性资产是不予承认的。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理解,这种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有缺陷的。因为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源泉是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企业所拥有知识量及知识的积累程度。如果企业不认可知识资产,一方面会导致对资产的计量与反映的不全面,给权益各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得资产所有者、经营者权益的产权价值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投资者信心,使企业筹措资金渠道受阻。另一方面会对企业收益造成影响,人才流动频繁,扼杀企业的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应拓宽无形资产评估范围,除了现行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六项内容外,还应将人力资源、网络域名、软件版权、特许经营权、管理才能、企业文化、is0质量体系认证、绿色产品标志、产品品牌等列入评估内容,并注重评估方法的合理选择,如采用收益现值法和市场比较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4.1.3 企业价值评估应注重成长性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创立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在创立期和成长阶段的前期,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大,技术不稳定、知识资产尚未借助于有形资产发挥其原有潜力与作用,市场前景不明确,使得前期收益很少,有的甚至是亏损;在成长期后期,随着研究与开发过程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智力资产等各因素不断渗透与融合,将各项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逐渐开发成可供应用的高科技产品,并满足市场要求,使企业利润逐渐上升;到了扩张期和成熟期,产品以其工艺新颖、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进一步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价值出现高速成长性。如美国雅虎,1996年净营业收入为1970万美元,1997为7045万美元,年增长率为257%,1998年为30327万美元,年增长率为330%。

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要注重企业的成长性。评估的重点应放在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水平(包括管理队伍的构建、科研人力的储备、人力资源的未来价值和创业者的智慧与运作能力)和技术资源水平(包括技术与产品的可行性、运营能力、市场前景与获利能力、成长壮大性与未来收益的能力)。4.重视风险评估。高新技术企业具备高速的增长潜力,但未来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对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测算风险程度。风险性因素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时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评估的程序一般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

4.2 关于筹资渠道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筹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限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强对筹资策略的研究,寻找新的筹资渠道。

4.2.1 知识资本筹资 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之初,资金短缺,然而它拥有较多的知识人才和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技术含量高,凝结大量的人类智慧,使其起到了价值放大器的作用,普通的有形资产一旦与其结合,便可身价倍增,一旦其获得成功,便会带来极高的回报。企业可以吸收知识资本入股,使知识人才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促使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4.2.2 风险基金筹资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的前期是风险最大期。这一阶段,企业的新产品的不可预期性大,信用状态不稳定,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少,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同时,由于以往没有盈利记录,在股票主板市场通过上市筹资也很困难,使得企业筹资渠道较窄,间接筹资成本高、难度大。因此,风险基金筹资是这一阶段的最佳选择。风险基金具有二大特点:一是风险资本属于长期的风险性权益类融资技术,它追求的是最终资本利得,而不是利息或股息收入,这与传统的筹资方式相区别。二是风险基金的投资者在投入风险资本后,仍与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持直接联系。这些特点有利于企业取得长期、稳定、大量的资金,解决资金难题,而且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都拥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营、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又有一套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投资公司组合有效地分散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各个阶段的风险损失,协助和监督企业健康成长。风险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启动资金,它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

4.2.3股票筹资和银行贷款 风险基金不是以控制被投资企业为目的,而是追求早日收回投资,实现高收益,所以风险基金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并与之合作一段时间后,就会通过市场退出机制退出被投资企业。这时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增加自有资本,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公司的规模与财务状况达到主板市场要求,其股票可通过主板市场上市流通。如果达不到,则可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流通。目前,国家正在组建创业板市场,它与主板市场相比有下列特征:一是股票全额流通;二是上市门槛低;三是以成长速度、成长质量为公司上市的根本条件;四是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机制。这些特点很适合高新技术企业,使得难于在主板市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从创业板市场筹集到资金。另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前期的经营后,市场前景清晰,各项风险小,而且企业已有一定的资信,银行愿意为其提供资金,企业还可向银行贷款,进一步弥补企业资金不足。

4.3 关于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具备科技创新的智能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拥有具备高科技创新能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优势和利润。但在激烈的人才大战中,优秀的人才总是处于稀缺状态,且有着市场争夺激烈、流动性大的外部环境,这与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高度依赖性是一对矛盾。因此,如何留住已有人才、招来外来人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这就要求企业决策阶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部门不断创造新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手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中心为出发点,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实行分配政策。

有的企业通过年薪、绩效薪酬、销售提奖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报酬,也通过直接持股、利润分成制来进行分配。但前者需要以支付大量现金为前提,对于那些成立不久的企业以及还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数额有限,不可能支付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很高的工资和奖金;而后者会使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更多地获取年底利润分成或使现期所持股票更值钱,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短期收益,甚至为了获取企业短期的繁荣而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收益和发展前途。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用股票期权这种约束与激励机制来调动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所谓股票期权,它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是公司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一种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股票期权使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把个人收益和企业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大大减少他们的短期化行为,使其在做出各种决策和进行科技创新时能更加注重企业的高度成长性。其次,股票期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一种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精神奖励,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人力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结合。

再次,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让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也成为未来的股东,赋予其剩余索取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分离产生的矛盾,使其目标函数和股东的目标函数尽可能地达到内在的一致,减轻他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所有者对其进行监督的负担。最后,股票期权使股票期权持有者通过行权来获取数量较大的报酬,而且这一报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公司一点净现金流出都没有,可以减少企业日常支付现金的负担,节省大量营运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科技开发中去,实现企业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分配时,要考虑兼顾“责任、风险、贡献、利益”相一致的原则,采取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于一般员工可以采用绩效薪酬、销售提奖或弹性工资等.一是因为这部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比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数额小得多,二是因为他们不是决策层和核心层,不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采用年薪制、直接持股和股票期权相结合的办法,在薪酬结构中逐步缩小年薪、直接持股的比例,加大股票期权的比例,利于企业高速成长

4.4 关于财务风险规避 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因此,企业本身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4.4.1 加强各项指标测算,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因为科学的财务预测与风险监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构,它主要由财会人员、企划人员、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同时还可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它独立开展工作,不隶属于任何中层机构,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其二,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前者包括财务部门提供财会信息、营销部门提供的营销信息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部门提供的开发与生产进度信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人员储备信息等,后者包括相关外部市场信息、同行业竞争情况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变更等信息。

其三,风险预测与分析机制。利用运筹学、统计学的数学模型对企业筹资、投资、销售等项目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利用多变量模型和单变量模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其四,风险处理机制。在风险因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制定相关的预防、转化措施,修正相关数据,实施各种控制方案,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4.4.2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可仿效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做法,按照每年销售额或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利用谨慎性原则,尽力降低企业在投资与经营方面的风险。

4.4.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吸收高素质财务人才并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财务人员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但要掌握财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现代数学、金融和网络技术知识;其次,能利用上述知识优势,实行多学科渗透,合理科学地测算、分析各种指标,具备捕捉、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

再次,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其财务管理内容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财务人员应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摸索出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由于高新技术的特性使得财务管理也具有独特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实行与传统企业管理结合并有所发展的方式控制企业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致 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__教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第8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政府主导;市场主导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2-0066-05

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力,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要创造出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运用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产权占企业资产的比重和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缺乏资金支持。资金紧缺是困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家科技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贡献率。

2008年国务院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0年财政部等相关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一种创新,对于推动产权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国内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从中探索知识产权质押模式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化的实现路径。

一、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基本条件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企业以企业或者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贷款方式。一般来说,贷款抵押品主要是有形的实物资产,从1995年起,中国《担保法》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担保形式,用于银行质押贷款。但是,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性特点,决定了其权属的界定、价值的确认评估、权利变现以及保值增值不同于银行习惯的有形抵押物;同时,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性,也不同于银行习惯的有形抵押物,因此,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必须考虑一些基本条件。

(一)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已形成一定规模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社会最大的产权。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一项无形的资产、无形的财富及市场竞争的“秘密武器”与有形资产具有相同的位置。企业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外的大公司在财产管理上已形成两个平衡的独立的管理体系,即有形资产管理体系和无形资产管理体系,这两个资产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积累越来越多,并成为了一种财产。全球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的一份知识产权分析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将在专利活动中居世界领先地位,年度专利申请总量将超过日本和美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的数据也显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大幅增长,专利申请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24%,发明专利申请年受理量稳居世界第三。截至2010年底,有效专利221.6万件,其中境内有效专利173.2万件,占78.2%;有效发明专利56.5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23.0万件,占40.7%。这些数据说明作为无形财产的知识产权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具有了坚实的资产基础。

(二)知识产权有交易市场

作为特殊的商品,知识产权必须在市场上进行流动,交易双方合理地发现并实现知识产权的真实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经济价值。因此,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总体上发展迅速,但是知识产权服务交易还处于较低水平,亟须大力发展。2006年9月,首批18个单位的“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知识产权交易具备了专业的服务平台。200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指导意见》(发改企业[2007]3371号)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逐步构建以重点区域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主导,各类分支交易市场为基础,专业知识产权市场为补充,各类专业中介组织广泛参与,与国际惯例接轨,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充满活力的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2010年6月,在天津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所,这为银行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可行性。通过知识产权交易,不仅企业可以从实际交易中了解知识产权的价值,为知识产权质押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银行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三)专业知识产权有评估机构

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是需要有配套的专业评估机构,如资产评估机构、法律评估机构。银行放贷的审批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放贷对象抵(质)押物以及还贷风险的评估。由于知识产权的专业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银行难以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大量的专业问题,估值风险和法律风险的评估是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主要依靠专业评估机构。国内无形资产评估在90年代中期兴起;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方法;2006年,知识产权局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规范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2007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8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订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并于2009年7月实施;当前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知识产权局已着手起草《专利资产评估指南》。我国近十几年来的评估实践,造就了一批专业的评估人才和评估机构,为知识产权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

(一)国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

1. 市场主导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美国。美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较早,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过程中起到的是担保作用,其目的是推动企业和商业银行摸索出一套适合市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1]。在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中,SBA并不是为企业提供融资,而是在原有企业自行提供担保的基础上再进行信用担保的加强,从市场化的角度鼓励双方进行商业信贷活动,并且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和贷后管理的信息服务,这实际是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提供信用加强与信用保证等机制来协助知识产权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获得融资的协助。另外,政府还联合民间力量成立信用保证基金,对知识产权质押提供直接资助或全额担保,为了提升知识型企业的债信能力,评定知识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处分价值,为其发展提供信用保证[2]。

2.政策性金融主导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日本。随着科技振兴,中小企业的数量的增多,对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申请贷款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推动知识创新、扶植中小科技型企业,日本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顺应市场需求从1995年开始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根据《新规事业育成融资制度》,对缺乏传统担保(土地、不动产)的日本风险企业提供长期资本的供给。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于日本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政府参与但不干预,日本开发银行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知识产权标的的评估、筛选,以及贷后管理工作是由专门的商业机构专职负责的。其一,借款人的知识产权技术状态和经济状态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借款人知识产权的法律状态由律师事务所进行评估;其二,企业的信用状况由商业银行进行审查,并依据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的评估意见综合考虑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其三,由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配合资产管理公司所进行贷后管理和不良贷款的处理。日本开发银行通过商业性机构的运作降低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1]。近期,民间的商业银行融资担保和投资银行界将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在证券化过程当中,政府设立的日本信用保证协会和产业基盘整备基金提供了融资保证。

到2007年7月大约实施了300件累计180亿日元(12.6亿人民币)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些年,该政策投资银行每年实施融资30件,每件融资金额大约在1千万至3亿日元之间[3],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 政府介入市场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韩国。为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韩国政府以非市场的政府资源设立各种融资机构,直接投资或间接融资于高科技产业。韩国政府设立了国家银行、投资公司、创投基金、技术保证基金等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通过国营金融机构把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技术保证基金联合在一起。中小企业通过向韩国信用保证基金会下的技术估价中心申请评估,凭借技术估价中心发给的技术担保价值评估证书向银行申请担保设定和融资[2]。韩国采取政府介入市场方式来对知识产权的评估,利用知识产权的评估与融资来刺激资金流通和市场需求,积极推行知识产权融资。

2009年12月,中小企业振兴公团与商业银行间签署业务合约,从2010年开始实施由民间金融资金和政府政策资金共同支持的联合融资(Co-Finance)模式,扩大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资金供给,2010年,由韩国产业技术振兴院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的作用,运作创业资本,探索新的商业运营机制。创意资本将用于购买创新点子,申请知识产权,收集分散的知识产权并包装、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后续研发等,进一步推动在无担保情况下的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

从美、日、韩三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情况来看,美国的市场比较大,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政府不参与项目融资,担保机构主要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担保。韩国的国内市场比较小,不仅资金来源于国家金融机构,而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植。日本处于两者之间,资金来源于国家金融机构,政府不干预,资产证券化由民间担保机构担保。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

2006年,我国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北京诞生。2007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浦东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试点工作。为了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从2009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启动了16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需求,探索了多种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从风险分担机制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市场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如北京海淀区、湖北武汉;第二种是政府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如上海、四川成都;第三种是半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如江苏南京。

1. 市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市场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社会商业主体自发形成的责权利体系,属于纯市场行为,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评估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另外保险公司加入投保执业责任险,其所有的权利和责任都分别归银行、企业、评估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承担。为降低银行风险,担保公司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即当企业出现贷款逾期时,担保公司先垫付银行贷款,后处置专利权。这套模式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贴息,包括中介结构服务费的补贴等一套方法来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工作。基于政府资金扶持和多方分担的风险机制,大大降低了担保公司及银行的风险,因此运行较成功。以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为例,从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授信企业61户,共授信85笔,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84亿元。

2. 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是以政府有关部门或政府委托机构为主导、社会商业主体被动参与的权责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时,先将知识产权质押给政府指定机构,指定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政府向指定机构提供专项资金作为担保保证金,知识产权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对申请知识产权贷款的企业评估,然后由商业银行根据担保金额放大数倍的规模向企业提供贷款(成都市商业银行按1∶3的比例放大、上海商业银行按1∶2的比例放大),在贷款风险的承担方面,政府承担大部分贷款风险(上海政府承担95%、四川成都政府承担90%),商业银行仅承担很少的责任。此模式由于政府履行代偿责任,银行基本没有坏账风险[4],但是需要政府资金实力雄厚,否则无法维持长期的良性运行。2009年,上海市有64家企业共获得84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计1.15亿元。

3. 半主导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没有条件形成市场型主导的质押贷款,同时政府也不愿意使自己完全陷入到资金供给链条中间去,政府既不提供担保,也不给予贷款补贴,仅提供政府信用,知识产权质押完全市场化运作。此模式成功运行依赖于政府的牵线搭桥,银行拿到政府推荐项目后做企业调查,然后请银行和企业都认可的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银行一般根据评估值的20%~30%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一年。一旦出现企业违约,银行需承担全部风险[5]。因此,银行放贷标准较高,知识产权质押工作不易推进。采用此模式的江苏南京,2007―2010年,南京银行累计发放各种形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到20笔,贷款金额仅近6 0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国有24家商业银行和16家担保机构办理了约1 400个项目的专利权质押登记,涉及质押金额约210亿元。自2007年以来,各类企业已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16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于广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所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

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大部分是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实现的,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开展。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另外,经济发展环境、知识产权拥有量、科技型企业的数量等也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分地区、分阶段从政府主导逐步走向市场化;政府相关部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行业务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创新主导作用[6];培育更多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中介机构,在政府适度推动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商业主体建立起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

(一)应分地区、分阶段从政府主导逐步走向市场化

一个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需要一定的市场基础,也就是说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如: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知识产权有交易市场;具有专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市场基础比较成熟了,才能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市场基础在各地区不同,因此,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初期发展阶段,三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可以并存,由试点地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开展。从短期来看,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做法效果显著,但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长远来看,市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应是发展的方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是市场行为,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参与只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践中的一个过渡。

(二)政府相关部门发挥推动与监管职能

由国内外理论探索及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介入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进具有重要性。政府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推动旨在是以点示范、带动和影响社会,重在引导企业认识一种新型融资手段,构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7]。政府应充分发挥“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的职能,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搭建知识产权评估平台,研究和推动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质押、信托、拍卖的机制,尽快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资金,采用贷款贴息来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采取风险担保基金来放大银行授信额度,使贷款的受惠面更大,鼓励和引导银行、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8]。作为政府部门不仅仅是“推动者”,同时也是“监管者”。在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出现相关问题和争端,政府部门工作着力点在于“疏堵纠偏”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因此,政府部门规范市场行为应通过适用已有法规或通过新立法来完善和行使其监督管理职能。

(三)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创新主导作用

基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特殊性,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过程中,首先,银监部门应制定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引或实施细则,明确贷款授信审查、风险管理等主要流程,规范贷款操作行为;其次,商业银行在筛选申贷企业时,应更多地注重申贷企业经营的成长性,与知识产权本身相比,企业的未来成长是确保贷款偿还的关键。在贷后管理中应定期取得放贷企业财务信息和了解其经营状况,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趋势,关注资金运营和回流情况,降低贷款的风险程度;最后,商业银行应建立适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监控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四)培育更多的专业知识产权评估中介机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与否的前提是能否合理而有效地评估知识产权价值,而拥有权威评估机构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如果由各家银行自己来培养专业评估专家,成本会很高,另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量不大,必然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以城市为单位,由银行业协会牵头,会同地方政府金融办、知识产权局等主管部门集中相关专家、资产评估师、会计师、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组建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增强知识产权评估的公允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散和防范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张雪莹,张雯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2010,(3).

[3]李龙.日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评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李希义,蒋绣.政府支持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及其特征分析[J].科技与法律,2009,(5).

[5]杨晨,陶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府政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

[6]周丽.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模式之比较分析――基于法律社会学的分析视野[J].电子知识产权,2009,(11).

[7]刘振刚.政府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怎样定位[N].科技日报,2010-01-17.

[8]何志敏.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0,(2).

The Route Research of Hypothecated Loan agains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from the Government

――Dominant Model to the Market Model

Li Jian-ying, Ou Yang-qi

(1. Finance College,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 jiazhuang,Hebei 050061,China;

2. Dah Sing Bank,Shenzhen,Guangdong 51800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