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的质量分数

化学的质量分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的质量分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的质量分数

第1篇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法(CODMn)都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因此,对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盐指数法是用两种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重铬酸钾法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高锰酸盐指数法是指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

重铬酸钾法在规定条件下,芳烃及吡啶难以被氧化。而高锰酸盐指数法在规定的条件下,许多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易挥发的有机物也不包含在测定值之内。重铬酸钾法(CODcr)的氧化能力理论上达到98%,实际氧化能力可达到100%。高锰酸盐指数法的氧化能力理论上可达到58%,实际氧化能力只能达到40%左右,清洁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大约为3.5:1或2.5:l的结果。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九寨沟属长江水系嘉陵江的上游区域,由南向北汇入白河,白河与黑河在九寨沟县两河口汇合后始称白水河,白水河在甘肃文县境内汇入白龙江。白水河水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九寨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研究白水河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为建立河流水体污染预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1 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1.1 样品采集方案

实验监测点的布设遵循《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情况,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九寨沟县城的白水河设置了红岩林场、龙康二级电站、岭岗岩、青龙桥、县城马踏石5个监测断面(详见图1),使用定位仪(GPS)定位,每月采集1次水样。

红岩林场是白水河的源头,龙康二级电站在九寨沟景区上游2公里左右,岭岗岩在九寨沟下游500m左右,县城马踏石是在县城下游1公里,青龙桥断面为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处。

1.2 样品保存及分析方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规定进行,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 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进行分析。分析测试方法为《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GB11914-89》和《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89》。

(1)重铬酸钾的测定步骤:取20mL水样置于加热管中,准确加入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加热回流2小时。加约80mL水稀释至140ml后,加3滴试亚铁灵作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

(2)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步骤: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 1:3硫酸和10mL 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水浴加热30min后,趁热加入10ml 0.01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2 结果与讨论

从图2和图3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水样3到7月的浓度要高于其它月份。

根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实验数据,计算出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与高锰酸盐的比值平均为2.71:1的关系,在2.5:1-3.5:1之间。

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两者存在如下的线性关系(如图4所示):

y = 3.337x - 0.7519

r=0.8167

y ——化学需氧量浓度(mg/L)

x ——高锰酸盐指数浓度(mg/L)

r ——相关系数

变量x和y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由α=0.05,根据样本数60,自由度58,查《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得到rα=0.25。

因为│r│=0.8167>0.25,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其中,各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见表1。

由于以上5个断面的样本数相同,所以rα同为0.58,且每组的r值都大于0.58,可以证明以上各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青龙桥断面的相关性最好。

3 结论

对于水质指标,大多数江河、湖泊或是大型的采样断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九寨沟县白龙江水质中化学需氧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直线方程y = 3.337x - 0.7519,利用该回归方程可进行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推算。

如前所述,在一定条件下,重铬酸钾对有机物的氧化率高于高锰酸钾,各个水体都有各自的水质特征,掌握了这些规律特征,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水质监测数据的异常值。不同水系的河流因其接纳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等各有不同,其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还需做大量的实测和分析工作,建立的回归方程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M] .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2.

[2] 刘国尧, 段海波, 刘琴丽. 地表水和污染源样品分析中有关分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探讨[J]. 分析科学学报, 2004, 20(01): 105-106.

第2篇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新教材更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树立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新教材更贴近生活,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空间,新教材将知识化整为零,降低难度。

二、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自愿、主动地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不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

三、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初中化学课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阶段和启蒙阶段,初中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化学家,而是要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平等、愉快、主动的学习过程养成对化学学科的真实感情,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利于较好地发挥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例如,有如下一道计算题,希望学生给出尽可能多的解法。

[例]把一氧化碳通过加热的质量为4g的赤铁矿粉(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待完全反应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质量也不改变),称得固体的质量为3.04g。计算:

①有多少克铁被还原出来?

②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以下解法:

【方法一】恒量法

【解】设杂质的质量为x,则氧化铁的质量为4g-x,生成铁的质量为3.04g-x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160 112

4g-x 3.04g-x

160/112=(4g-x)/(3.04g-x)

x=0.8g

则生成铁的质量=3.04g-0.8g=2.24g

Fe2O3%=3.2g/4g×100%=80%

答:①有2.24g铁生成②原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方法二】差量法

【解】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被还原出来的铁质量为y

Fe2O3 + 3CO高温 2Fe + 3CO2 固体质量减少

160 112 160-112=48

x y 4g-3.04g=0.96g

160/x=112/y=48/0.96g

x=3.2g y=2.24g

Fe2O3%=3.2g/4g×100%=80%

答:①有2.24g铁生成②原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方法三】化学式法

[解]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有:

160/16×3=x/(4g-3.04g)

x=3.2g

则被还原出来的铁质量为:

3.2g-(4g-3.04g)=2.24g

Fe2O3%=3.2g/4g×100%=80%

答:①有2.24g铁生成②原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生如下的变化:由教师的灌输向引导转变,对照步骤实验向设计探究实验发展,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的发展,由人为的实验界限向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转变,由课本、课堂、学校走向生活、社会。

六、及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生不易把握,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作适时的归纳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如在教学完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条件之后,我把常见离子间的反应归纳如下:

第3篇

一、改死记硬背式的基础性作业为趣味性作业

要使作业具有趣味性,教师平时要注重丰富自己知识,关注科学发展、社会热点,并注意它们跟化学的联系。如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性的作业:

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都可以观察到木条复燃,但是,在甲中燃烧比乙中燃烧更旺。

上述试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上面的作业设计跟简单地让学生回答“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比,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改枯燥的计算为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既包括完成实践任务的作业,也包括解释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在实践情境中的作业。实践性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学习《化学肥料》一节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小花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细小、发黄,还出现了倒伏现象。父亲让小花去一家肥料公司买化肥,该公司的化肥售价如下:

小花只带了300元钱,他稍作思考便购买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总的含量最多,试问:

⑴小花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填“N”、“ P”、“ K”)。

⑵你认为小花除买了碳铵化肥外,还买的另一种化肥是_______________。

这种设计跟直接考查“计算上述几种化肥中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及用300元钱买哪种化肥所含营养元素多”相比较,上述设计是任务驱动式作业,更有实际价值。

三、改单一的知识考查为情境性、开放性作业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这类作业,大多都跟某种情境联系在一起,所以,设置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会应用知识,能促进学生通过思考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在上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内容开放性作业:

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成正比 。现用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所用的硫酸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A.氢氧化钠B.水C.氧化镁D.碳酸钠溶液。

上面的作业比直接考查“加入溶剂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怎样变化?”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四、利用家庭小实验,增强学习兴趣

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上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我布置了下列作业――在家里完成下面实验:

将一个干净的鸡蛋放入玻璃杯中,再向杯中倒入食醋,使液面高于鸡蛋大约2厘米,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教学方法

化学是高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能解决实验和计算等问题。因此它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高中化学也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一、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现状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面对复杂深奥又零散的化学知识,通常会感到高中化学知识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任务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教学的手段和思维单一,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只是一味地讲授高中化学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学生只是认真地做记录、做实验,从而得出数据、总结结论。其次,在当前的化学教育中,学生的成败一般由分数的高低来决定,从而造成了学校刻意地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机械地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容易使学生忽视化学本身的意义,难以做到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缺乏互动

高中化学知识对学生而言通常较为深奥且零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就会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很难全面地接受与吸收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模式,不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愈发缺乏了解。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所遇到的重点问题,就无法针对学生的问题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不向教师积极地反馈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学习的困难程度就会逐渐增加,从而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是空谈。

三、解决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因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积极地思考、探索、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达到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化学模型和化学实验,通过举办化学讲座和化学知识竞赛、制作化学板报、召开化学博览会、参观与化学相关的工农业企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从而难以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教师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做实验和画图表的方法,将复杂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在宽松的学习范围中使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改变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合作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探究,教师可提出部分疑问,各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也可以与教师进行合作探究,进而解决问题,既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又能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进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目前,我国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旧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能力,促进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藏永德,丁海红.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4(11):13.

[2]陈梅.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4(9):82-84.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习题教学;深化理解;发展思维;生活应用

习题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在初中,化学学习刚刚起步,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少,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差,解决化学知识的能力低。如何通过一节化学习题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完成认知过程的飞跃,下面我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习题教学,深化化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化学的习题教学中,选题很关键,老师在习题的选择上应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让学生通过习题教学,全面理解化学知识。

如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中,学习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时,让学生认识到化合物里,正负总价和为零的理论基础后,我就举出以下练习:

求出以下物质中划横线元素的化合价:

KClO3 KMnO4 K2MnO4 Fe2O3

FeO Fe3O4 NH4NO3

这几个例子,我是精心准备的,除了能让学生掌握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还各有各的用途。KClO3是个普通的例子,而KMnO4和K2MnO4中,我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讲不同化合价的元素在命名中有所区别,如正六价的锰称为锰,而正七价的锰比正六价高,叫做高锰;其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同样是MnO4,却是不同原子团,原因是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通过对习题的练习和教师具有目的性的讲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内课外的化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通过习题教学,延伸学生的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的习题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习题的教学常常是就题论题,只停留在答案正确的层次上,而没有加以延伸,加以拓展。而我在习题教学中,更重视习题的变化、延伸。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时,我并没有仅仅停留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继续提出思考?

1.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2.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铝和铁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3.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保持天平平衡,分别往两边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锌,天平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为什么?

三、通过习题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如在学习了综合计算以后,我就安排学生做这样的一个题目:

将27.4克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直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1.2克,求:

⑴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共多少克?

⑵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钠多少克?

⑶反应后所得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方法一:

采用常规方法解题。

解:设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四、通过习题教学,让学生的化学知识生活化

通过设置生活化的习题教学,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不仅获得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感受到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首先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概念,在形成时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他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论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的方式,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并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同学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4.注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要进行人生理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提高复习的自我意识。

5.积极搞好教研沙龙,通力合作,集大家智慧,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科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思路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完成说课――讨论――导学反馈案。

(2)落实复习环节:读、讲、练、测、评、补(六环节复习法)

读:预习、练习,发现问题;

讲:按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提炼学科思想方法,理清基本题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训练应试能力;

第7篇

对高中生而言,要想培养自身的化学观念和化学综合素养,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基础.在新课改要求下,高考化学向概念化和应用化趋势发展,要想实现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式、探究式、习题式化学概念教学必不可少.对此,我们将结合新课改的优势,对化学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强化进行[JP3]探究,为学生们设计出科学高效、趣味生动的化学概念教学方法.[JP]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施概念导入

化学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学科,教材中的很多化学概念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对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案例,将化学概念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教材中的化学概念表述固然合理准确,但缺乏一定的理解性.教师若是纯粹的意译化学概念,必然会导致化学课堂的枯燥,实施生活式的化学概念导入必不可少.

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泡沫灭火器的使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概念教学.受到课堂条件限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泡沫灭火器的使用.首先,将灭火器罐倒置;然后拔下按把插销,对准火源按下按把.灭火器罐的内层放置的是Al2(SO4)3,外侧放置的是NaHCO3,这在罐体的侧面有明确说明.有了以上的生活案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灭火器工作时有哪些现象产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学生回答:灭火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和沉淀,还伴随降温现象.此时,教师可以结合上述现象对盐类水解的反应概念进行阐述.白色沉淀和泡沫的产生是因为罐内外层的化学物质反应所生成,即是盐类的水解反应,盐类水解常常会伴随气体和沉淀的产生.发生降温现象是由于化学反应热的影响,此时可以为学生们导入反应热的概念.灭火的原理即是CO2的产生,导致燃烧三要素之一氧气的缺失,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生活中不缺少化学现象,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简单的一个灭火器案例,其中就蕴含如此多的化学知识.

二、进行化学实验,促进概念形成

化学概念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概念记忆,而是学生从接触概念、学习概念到认识概念、应用概念的过程.在长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验证式化学实验,由于实验结论早在教材中泄露,学生们也就跳过了化学概念形成的过程,直接进入概念应用阶段.对此,教师不妨设置开放性、探究性化学实验,促进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很多高中生对酚酞以及pH试纸的变色记忆总是会混淆,学生们难以分清其是氧化褪色还是氯化褪色,阻碍学生对检测试剂的概念记忆.对此,我为学生们设置了以下的开放性实验:教师要求学生们在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则溶液会呈现红色.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继续向其中滴入氯水,则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教师要求学生们按照小组,进行褪色原理的探究性实验,并最后进行成果汇报.为了分清到底是氧化褪色还是氯化褪色,学生们必须设置对照实验.有学生进行这样的实验:在滴入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发生褪色,再滴入NaOH,溶液又变红;还有学生进行如下的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然后逐渐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发生褪色现象,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颜色不发生改变.于是,学生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论:溶液变色是由于溶液pH改变在酚酞作用下的表现;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导致溶液褪色;长期放置氯水的次氯酸含量很少,故其氧化性也降低,则不会导致溶液颜色改变.通过学生自行设计的化学实验,他们经历了实验原理揭示过程,对化学概念的形成做到心中有数,促进了概念的形成.

三、布置化学训练,加深概念理解

习题训练是任何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化学概念的教学,针对性的概念训练更是至关重要.而且,化学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对概念的应用,实现化学学科的学以致用.但受到高中生化学学习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为学生们精选训练习题,实现习题训练效果的最优化,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题在某温度时,取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一份加入a克溶质,另一份蒸发掉b克水后恢复原状态温度,两份溶液均达饱和状态.

(1)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是多少?

(2)该温度下,若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c mol/L,则其密度为多少?

(3)若原来每份溶液的质量为2b克,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这是一道分散系章节的综合概念训练题,需要学生对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化学概念做到了如指掌.对于此类的计算题,只要学生们掌握了对应的概念,实施准确的计算,并可以顺利求出答案.对于第一问,溶解度的概念:在某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得到饱和状态时的溶质的质量.于是,第一问的答案就是[SX(]100a[]b

第8篇

【关键词】 知识分化点 酸碱盐 化学计算 教学策略

在初中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一门新课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处于同一起点,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某些知识点上开始出现了成绩的分化。我们把这些关键的知识点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分化点"。笔者长期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拟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分化点的特点、确定和突破方法做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1 初中化学分化点的特点

所谓化学知识"分化点"是指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对智能发展和心理发展产生关键影响的化学知识或技能。知识"分化点"大都属于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占多数,这类知识又恰恰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有密切关系。

化学知识"分化点"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初中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表现为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识记,以便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上形成学习化学的语境,进而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②抽象性。教学分化点是概念、定律、化学符号隐晦和抽象的地方,也是化学思想方法抽象、复杂和跳跃度大的地方,容易造成学习时的思维障碍。③关键性。这些教学分化点,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关键之处,一旦学生在这些点上受挫,必然出现学习成绩的分化。所以,知识"分化点"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2 初中化学分化点的判定

不同区域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上的分化点表现上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以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找准教师所教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分化点,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手段,防止学生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笔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认为化学教与学中最基本的和普遍性的分化点在于,化学用语、酸碱盐、化学计算这三个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分化点。这是因为这三个部分的知识对于新教材来说是重点、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对今后化学学习来说是基础。

3 突破初中化学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3.1 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也是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必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方式:①演示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实验演示的"戏剧效果",正向魔术师的魔术一样能吸引人眼球,巧妙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独特的演示实验,用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探求心理。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从农药到化肥,从"三聚氰胺"到食品添加剂,都存在于学生的生活视野。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向往,进而对学习化学产生强烈的乐趣。如在绪论课教学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时,用毛笔蘸上氢氧化钠溶液后,在普通硬纸板上随意写上字,然后喷上无色酚酞,此时硬纸板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字迹;当学生正在大脑中寻思原因时,教师抓住学生惊诧心理,又突然在硬纸板上喷上无色的稀盐酸,红色顷刻消失。这样,几次颜色的神奇变化如魔术一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2 强化实验教学是关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规律,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能够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能够突破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分化点的原因在于:①化学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相对于知识教学来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符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心理特征;②实验过程具有严谨、求实的特点,实验步骤具有逻辑性,实验结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因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③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具有规律性,分析和掌握其规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训练其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可以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酸碱盐部分正是通过实验教学的强化,可以实现突破学生学习分化点的功效。

3.3 提出识记要求是保证

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谈不上思维的形成。一门科学的起点,首先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这些知识概念往往需要学生通过识记来掌握。识记是指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进行识记训练,有效突破学生在化学用语上的分化点。

化学教学中记忆的方法有:①重复记忆法。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进行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②理解记忆。理解不仅包含对学习材料的内容、结构层次的了解,而且也包含着过去已经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③语言韵律化可以提高识记的效果。韵律化体现了语言的近似性重复,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化合价后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氧二、铝三、四价硅;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铜汞二价最常见,变价还有锰氯氮"。因此,通过有效的识记,能够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有助于突破化学的分化点。

3.4 知识层次教学是技巧

科学知识的教学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呈螺旋上升的趋势。中学化学知识是遵循中学生认识规律,按照物质间的内在联系,由浅人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序编排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以酸碱的教学为例,教学步骤为:首先,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中具有代表性的酸-盐酸、硫酸,常见的碱中具有代表性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在获得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的通性。其次,通过电离理论从本质上认识酸和碱具有共同性质的原因是因为酸溶液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碱溶液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第三步引导学生再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形成创造性思维。例如:要求学生鉴别HCl和NaOH,可以选择如下方法来鉴别。一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选择:(1)指示剂(石蕊或酚酞)、(2)PH试纸;二是根据盐酸的性质来判断:(1)Zn、(2)CuO或Fe2O3、(3)Na2CO3溶液;三是对照氢氧化钠的性质可辨别:(1)CuSO4溶液、(2)FeCl3溶液。对于一道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解析。因此,分层递进教学遵循了知识发展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挖掘学生蕴藏着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构建学生对新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进而有效突破教学的分化点。

3.5加强思维训练是根本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通过知识教学、实验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外,化学计算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突破分化点的重要手段。

思维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启发思维,拓宽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注重点拨,妙思巧解等。例如: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部分计算题是难点之一,有些题中隐蔽一些几乎可以乱真的迷惑因素,很多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例: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称取只含有氯化钠的纯碱样品34.6克,加入48.6克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少了13.2克。请计算:(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该题,学生易犯的错误是:①计算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氯化钠质量只算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质量,而忽略了原样品中还有氯化钠。②计算溶液质量时有的同学忽略了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有的同学少算溶解固体时水的质量。教师在该题的教学解析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其存在悬疑的心理状态下,将学生的求知欲从潜伏状态调动到活跃状态,此时教师准确把握这个时机,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给予点拨,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如释负重的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无疑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知识分化点的出现,加强知识分化点的教学,恰当地把握住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分化现象,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晨敏.突破"知识的分化点"防止"学困生"的形成[J].中学教学参考,2010,5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