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教育途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转贴于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首先,幼儿时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它是人类最早产生道德意识、形成道德规范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前习俗道德水平,即道德受外部控制,其心理与行为的可塑性强,容易受外界影响。要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正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多方位的有效指导,强化其道德规范与文明行为的形成。
其次,德育教育还能加快幼儿社会化发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能令幼儿萌发爱的情感、学会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在不同的活动中习得各种社会规范。
最后,德育教育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活泼开朗的性格、自信心、独立性、主动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个性品质。这些良好的品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环境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幼儿行为意识
1、物的环境,促使行为意识形成。幼儿园环境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意识。因此,教育者可以突破传统的以美化为重的幼儿园环境设计观念,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规律,在环境中添加隐性的德育教育理念,给予幼儿一个既美观又有意义幼儿园环境。
2、人的环境,影响行为意识发展。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同伴是构成人的环境的因素。首先,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引导者,学习的直接楷模。教师应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其次,重视幼儿同伴间的榜样作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
“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育者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推行礼貌用语,关注生活细节,这些都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集体规则。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遇见老师主动问候,垃圾落地主动拾起;对于中班幼儿,则激励他们能有关心他人的情感,乐意帮助身边的朋友;要求大班幼儿,能遵守集体生活规则,有集体意识与初步的责任意识。通过生活中各种琐碎小事、值日生制度、升旗仪式等,帮助幼儿形成礼貌守纪、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行为习惯。
(三)在集体教学与游戏中整合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1、集体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教育者进行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1)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教育。品德的形成是由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规律,从幼儿的情感着手,首先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产生相应的情感,然后再要求幼儿付诸相应的道德行为。(2)园本课程下的幼儿德育教育我园开展的《幼儿园多彩表演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致力于研究多彩表演的组织与实施,着重研发有利于幼儿多元发展的课程活动。其中,幼儿德育教育更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专题性的幼儿德育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德育教育活动,有助于保持幼儿积极的良好道德品质,摈弃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专题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可结合节日、班级近期情况、时事新闻等具体需要进行开展。
2、户外活动与自主游戏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同样贯穿在户外活动与自主游戏中。如中大班的各项团体竞技性游戏,能形象地令幼儿体验到一种团结协作的力量,知道合作才能胜利,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而中班幼儿自身体育技能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面对稍有挑战的活动容易退却,如不会拍球,此时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语言或肢体上的帮助,鼓励其勇敢尝试自己还不会的体育活动,从而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向前的个性品质。自主游戏中,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还可以开设玩具分享区,组织幼儿进行相互交换玩具的小活动,使之体验到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逐步令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四)在社会活动中结合德育教育,良好品质实践于行
1、结合时事的社会活动。如,借上海世游会的契机,教师组织大班幼儿成立了世游文明宣传小队,走进社区,向社区的人们宣传世游会的知识、文明礼仪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用良好的行为感染社区居民。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了关注社会的意识,养成了爱环境、爱家乡的优秀品质。
2、结合节日的社会活动。植树节,组织幼儿成立环境护绿小卫士队,进行拔草、浇水、护绿等一系列的活动,共同维护社区的环境,激发幼儿爱社区、爱绿化的情感。重阳节,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向社区老人表演精心编排的节目。通过向老人表演节目、传达祝福等活动,幼儿体验到爱的情感,并初步了解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在家园共育中加重德育教育,强化幼儿的行为品质
幼儿园定期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进课堂、家长开放日、开设家长讲座、发放家教指导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德育教育理念,转变家长观念,争取家长的通力合作,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帮助幼儿建立乐观、自信、独立、诚实、守信的健康人格。如某期家教指导简报中就提出《正确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从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剖析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做法,建议家长放心放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其自身的独立性。
艺术院校学生德育教育途径探析
摘要:艺术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性的、容易受外界感染的群体,公德意识淡薄、道德修养缺失。德育的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缺乏时代感、忽视人的需要等。针对以上的问题,应实施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艺术院校 德育 有效性
作者简介:胡滨:女,1966――,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德育教育、法制教育。
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许多学生无法接受较好的教育,有些学生认为上学没有用,在中学就辍学去打工,其实这是思想观念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指出了,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将德育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21世纪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德才兼备,要在社会工作中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熟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德育教育恰恰就针对的是这些,所以说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对德育内容的利益化认识
当前许多人都将语文教育利益化看待,更多的是看重语文教育的功利化,忽略了个人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错误。自古以来,文学作品就只在各种制度下被评判,根本没有体现出文学的欣赏性,教师以这种理念去教学,肯定会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造成误导。而且德育教育也可以被认作是语文教育的一种,但是很多人片面地将德育教育等同于语文教育,这就使得初中语文丧失了原有的魅力,学生无法对语文课程提起学习兴趣。
(二)德育教育形式化较为严重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有些学历较低,教学能力有限,在新课标要求提出后,为了迎合新课标标准,很多语文教师片面追求德育教育,根本不遵守德育教育的规律,没有顾忌学生的感受。而且教师并没有转变教学理念,课堂主体仍是教师,学生一直在教师的教学思路下进行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习惯将所有问题都向德育思想靠近,这样就会使学生十分反感,厌恶语文课程。此外,教师将德育教育看作给外人看的摆设,在其他教师或领导听课时,总是设置一些华而不实的德育教育案例,但是在平时教学时却没有注重这些。
三、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主阵地巧作引导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大多都是来自一些文学作品和思想作品中,每篇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学者的仔细筛选,都掺杂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所以,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仔细寻找切入点,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理解文章中的德育教材内容。首先,教师要抓好备课环节,要在课前就将课文中的思想道德因素罗列出来,挖掘德育因素。其次,教师要将课本的背景讲述给学生听,要注意引入道德因素,要有效结合相关知识点。最后,教师要加强对批改作业环节的注重,要将作业批改过程看作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农村学生不善于交际,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学生鼓励,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用心灵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能够将教师的鼓励化作学习的动力。
(二)写作指导中恰当点拨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一个训练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去总结,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添加德育教育因素,这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要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其次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多带学生去大自然中游玩,在游玩中让学生融入自然之中,这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十分有利。
(三)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德育教育
由于农村初中教学资源紧缺,学校无法在短时间内创建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是学校可以给学生多准备一些课外书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从那些名人案例中,学生可以体会先人的品格,塑造自己的道德观念,教师要在阅读训练中加强德育因素的教育,让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得以巩固。
(四)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课文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才是教育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德育工作如何创新?笔者结合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 德育平台网络化,促时空拓展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网站及栏目,使之成为学生的网上俱乐部,实现了德育平台网络化,有效拓展了德育教育网络空间(见表1)。
以“文明网”为例,通过“文明视窗”采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活动,如《白衣天使为病患献血》《“节约”闹元宵》等,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心中;“文明公告”反映学校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文明之星”宣传校园里的文明小榜样;“主题活动”报道学校为传播文明举行的各项活动;“文明故事”给学生们提供典型的文明小故事;“师德建设”把老师们对师德的理解诠释其中。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文明教育时间灵动、空间无限。
2 德育方式网络化,促自主修炼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方式也应该实现自主开放。俗话说,他律不如自律。学生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等事实上很多是在家里自主修炼完成的。
2.1 建立班级网页,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对班级主页的维护及更新完全可以托付给同学进行,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公告、班队活动、本班之星、班级荣誉、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建设主页培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访问主页自主学习“本班之星”的先进事迹,班主任的“每周一信”让学生明白这周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且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班级主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2.2 制作个人主页,自主修炼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主页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设置学生日志、个人相册、优秀作品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德育题材网络化,促资源开放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开放,既共享校内的德育资源,更要利用校外的包括网络上的德育资源。首先,要将德育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德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内,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3.1 上传校内德育资源,增强德育活动时效
1)校园主题活动上网。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公共空间意识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做出电子演示稿并上传到“团队活动”栏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的德育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原创德育视频上网。
一是制作“校园动态”等特色原创节目,在校园网“专题报道”中播出,“校园动态”报道本月学校大事,弘扬学校精神。专题报道以大型活动报道为主,让一时的德育活动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如“童心向党”庆六一联欢活动、“励志奖学金首发式”活动、彭成教授大型感恩演讲等视频均已上网。
二是录制优秀德育课例,形成网上德育精品课堂。每学期录制优秀的班队活动、党团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德育课例,让一堂课影响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原创德育课例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学校宣传片和毕业生留念光碟在网站“视频点播”栏目播出。宣传片以宣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效果为主线,毕业生纪念光碟则以入学以来的学校重大活动、个人成长足迹、校长寄语、恩师寄语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校、尊师、感恩、向上的意识。临近毕业的孩子们打开网站的留念光碟,时而因为成功而欢笑,时而因为感动而落泪。有时校园的一处风景、恩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得到无穷的力量。
3.2 引进外部德育资源,积极参加网络主题活动
如组织参加“文明小博客”撰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网上祭奠”活动、杭州文明在线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国文明在线的“向雷锋学习”专栏学习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三维纪念馆、“最美司机”吴斌事迹展等。
如学校组织各班在信息课上网学习“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做最美小公民”倡议书,并结合学习倡议书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明公共空间行为,争做最美小公民”、学雷锋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通过网上主题德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经受了心灵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4 德育互动网络化,促进沟通
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网络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深度沟通。
4.1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学生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在校园网首页设置了校长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学生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学生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答疑解惑,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长信箱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如学生孙晗给校长写信:
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孙晗,近几天,我为一则小小的新闻而伤心,新闻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照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我希望学校能在寒假时做些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宣传环保和节约知识,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校长回复:
一个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你很棒!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未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去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负责的人,欢迎以后再提建议。谢谢!
校长的及时回复让学生看到了学校认真育人的态度。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建议在假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组成假日小队,有的发问卷,有的搞宣传,有的写调查报告,用各种形式宣传节水、环保意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深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运用“家校通”等,促进和谐沟通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孩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校通”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好帮手。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家校通’短信,得到老师“激励赏识”、安全教育得到老师“温馨提示”、节假日得到老师与家长“沟通传情”。随着网络的普及,QQ等交流成为很多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德育导师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辅导。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
4.3 网络心理辅导,开一把把心锁
在“健康网”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有“心灵互动”与“心理信箱”两个版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版主,提供在线咨询及邮件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网上心理咨询外,还编辑网络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读。“学海心苑”杂志由学校心理组老师主编,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直面竞争、复习心理、如何训练自信心”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心苑寄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等。通过网络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中恰当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德育工作寻求更加富有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小学教学 有效途径 重要意义
引文: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德育,而且小学时期德育还能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意识和培养的行为习惯,这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并且,由于年纪较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也相对较弱,需要老师和家长悉心的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1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
1.1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来说,对小学生的德育的加强意义非常重要。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树立,从而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很多青年人不重视传统文化是现阶段社会存在着一个不好的现象,而且他们觉得传统文化已经不适用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这种错误的观念非常不利。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从小让学生对正确的观念树立,并且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时,也要对历史上的道德典故合理地引入,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历史文化。
1.2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培养学习能力强和学习成绩高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可见德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就是小学阶段,这一阶段道德意识的形成,能够伴随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更要对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加强。
2小学德育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2.1社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给经济、科技等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网络等媒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传播和散发了一定的负能量以及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小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不良信息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德育的发展,这样就给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中,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实际是最大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给孩子的德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目前一家人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就会过分溺爱,这样难免使得孩子会出现“唯我独尊”的思想和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
2.3时展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在时代的交替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德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传统教育中的德育观念实际上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了,也给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教育模式落后。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融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德育教育工作是独立于其他课程的教育之外的,就容易被忽视,学生及教师都不能将这种意识进行明确认识,因此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阻碍。
3加强小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
3.1教师应该要按时完成教育教学的相关任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讲正确的道理,为他们德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情操,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一个有较高素养和品德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为学生做出一定的表率,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
3.2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德育目标,牢固地树立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例证,就可以渗透爱国,学科学的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及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鼓起自信、自尊,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勇气,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3.3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其树立好的榜样,使其在模仿、学习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另外,阶段性的强化训练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
3.4在教学时很好地融入思想教育。授课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要在心中明确地知道教育是为了育人,学生学习是为了以后好好做人的思想观念。授课教师要在教学时恰当地引申出来,给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科学,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科积极思考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激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勇气大大增强,学生就会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最后报效祖国。
3.5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改善育人环境。育人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和社会也是很重要育人场所,因为学校并非处于真空地带,家庭、社会毕竟是基础。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和家庭、社会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学校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走访、互访等途径,建立社会联系,集合各个方面力量,净化社会环境,开展树新风、共建文明活动,有效地指导学校学生文化活动。
4结束语。小学的学习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人思想水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降低来自家长、社会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有素质、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维与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想法简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品德正在逐步由低级迈向高级,处于一种重要的“质”的变化中。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产生好的“质变”。相反,如果教师对其不闻不问,或是进行了不当的教育,学生就有可能发展到不良的方向,甚至由此步入歧途。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素质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也代表了我国的未来。在这个竞争极其激烈的时代,为了不在民族素质方面落于人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德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奠基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教师和领导对于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仍保持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想法,他们没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随之也就无法对德育工作产生很大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这种消极应付的状态不仅效率极低,对学生也没有任何吸引力。
(二)没有持续的规划,只是在短期内进行
有的学校实施德育工作没有规划,也没有持续性,遇到某个问题了就开设几次德育课,完成目标后就彻底放松,不再重视德育教育。
(三)表面形式严重
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于德育工作的调控功能只体现在开会、评比上,给学校发一堆文件,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活动,活动完毕后由德育教师上交总结,教育部门装订、封存后就完事了,从不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即使没有开展,只要交上来材料即可。农村小学编制内人员本来就很紧缺,为了应付这些活动,学校疲于应付,只能做一些表面文章,在形式上过得去就行。这种做法不仅带来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削弱了德育的有效性,使德育教育无法长久地开设下去,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四)没有完整的德育队伍
在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再加上家庭的负担,他们的体力匮乏,精力有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学生展开细致的品德教育。有的教师不能将德育教学融入学科之中,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向班主任抱怨。这样就使班主任“费力不讨好”,丧失信心,对德育工作也就更加丧失耐心了。
(五)德育内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
有些学校德育课的设置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无法在德育学习中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在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谦虚礼让,但是目睹了社会上的一些坏现象,如公交抢座、胡乱插队等,学生就会困惑、不解。并且,有的教师没有上进心,他们的思想紊乱,知识薄弱,观念陈旧,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也无法使学生受到感染。
三、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
对于目前教育界的动态和发展,以及形式上的变化,教师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如今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德育的紧迫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将教学这个本业做好,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学。所谓教书育人,教师为人师表,自己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
(二)改变过时的评价方法
为了让德育工作有一个更好的评价机制,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过时的评价方法,建立一种科学的、正规的、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考评工作也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学生的分数来评定的,而是要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师德、教学效果等综合起来评断。在以往的教师评价中,多数都是教师单独评议,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全面、不深刻。我们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纳入评价系统中,并逐渐缩短评价的时间,实现评价的优质、高效。
(三)校内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确定相应的基本时间,并把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与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
为避免5+2=0的现象出现,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德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供,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与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要让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
总之,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学校要矢志不渝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与时俱进,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开展德育工作,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德育的内容才会转化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才会以成人促成才。
[关键词]聋校;教学;德育教育
一、要重视德育渗透中教师人格熏陶的作用
学生的思想、习惯往往受制于自身人格的影响,而学生人格的养成又受到教师人格的影响。重视在教学中进行人格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趋向:老师喜欢什么,他们也会喜欢什么;老师憎恨什么,他们也憎恨什么;老师习惯用什么方式做事,他们也学着用什么方式做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师德这样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常上课打打闹闹、哭哭啼啼,当他们换了另一个班主任后,学风有了极大的变化,学期末学习纪律调查,各科表现都给了一个“上”,虽然里面包含着一定的水分,但却不可否认他们的进步得到了各科教师的承认。只要教师注意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就一定受到感染。当然,平和的教师人格有利于学生平和礼让心灵的养成。
二、要重视德育渗透中学生间相互影响的作用
在学生的思想世界里,老师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学生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短,有的甚至一天只有一两节课,而学生间相处的时间却很长,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是住宿的,他们几乎全天24小时都共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做好学生间相互影响的辅导工作。也要要看到学生课堂学习时的相互关系,来推理课后学习的相互关系。有较多的学生,课堂上的问题不一定全弄懂,通过课后的互助学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并不乐意这样做,课后是不可能走在一起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这种风气,鼓励学生相互扶持,学生在课后就有可能会这样做的。也有另一种的现象,一群学生学得认认真真,却由于一两个纪律不好的学生,弄得一团糟。这些都在说明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课堂的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学得快,另一部分学生学得慢,快与慢是一对矛盾,解决的办法很多,有的采用快得更快、慢得更慢,有的采用以快带慢。无论哪种做法都想消除学生间的不良影响。我们学校每个周二下午的自习时间,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间的相互影响是良好的,那么这个班的学习纪律一定不差;如果学生间的相互影响是恶劣的,那么这个班的学习纪律肯定不容乐观,说不定要找专人看管才放心。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良好的影响,消除一些不良的影响,如教给学生相互提醒的方法,有记录的奖惩手段等等,促进学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做好德育渗透对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工作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只凭一两次口头的教育工作就能完成的,很多时候是要靠长期的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来培养的。一位学生不会看书复习,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他如何看书复习,还要注意鼓励他。有些学生也并非你说一说,他就会去做的,而是要你反反复复地去提醒、去监督,久而久之才会形成自己的习惯,这也正好符合心理学上的从服从到内化的理论。在教学上,教师的教学规范和教学要求非常重要,无形中起到德育渗透的作用,如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是要专心、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规范要这样这样,那么学生在对待自习、对待作业的态度肯定较好。这样的例子,在广大教师的教学经历中肯定会有不少。学生对待自习、对待作业或者是对待其他方面的良好态度又会对整个学习态度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种良好习惯的渗透教育,都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好处。有些科任老师,在学习习惯方面的德育渗透做得很好,带动了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无论怎样,只要教师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良好的教学规范和教学要求,并付之实践,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深远。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这个道理。学生的习惯的养成就是在教师一个一个地要求下逐渐地养成的。
四、做好德育渗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工作
相对于学习习惯而言,学习的动力更难养成,因为学习动力完全是学生自己感觉到学习的意义,自主产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并付之于实际的行动,自觉地学习。在教学中,除了鼓励学生热爱学习以外,还必须让学生看到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的热爱,以及所教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学生写日记,刚推行的时候没有几个学生乐意写,到后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写,即使是智力很低的学生也喜欢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其中有巧妙而言。教师对于学生写出来的日记,无论效果怎样,总是给于鼓励,并选取有进步、有特色的日记进行宣传,给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慢慢的学生就觉得自己的日记很特别,可以一展自己的所长,可以为自己带来荣耀,于是学生就会对日记产生喜好之情,天天有写日记的动力。有不少的学生,不能产生学习动力,除了碰到一定的学习阻力以外,还与教师的信任与鼓励有很大关系,受到教师重视的学生,学生的发展烂铁也会变成金;不受到教师重视的学生,甚至被蔑视、被奚落的学生,学生的发展真金也会变成烂铁。
五、做好德育渗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工作
一位学生能否正常的学习,首先要解决的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这几年的高考状元,专家是这样评价的:考试心理所占的比重极其大,只有学习、考试的心理素质高的学生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关照学生健康学习心态的状况,有情况则疏导,无情况则预防。从这几年接触到的多重障碍学生来看,学生的不良学习心态尤为普遍,有的是考试焦虑症,有的是回答问题焦虑症,有的是学习多动症,等等。纵观这些不良的学习心态,都与他们往前的不愉快的学习经历有关。故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要注意手法策略上的灵活性,一方面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释放过度紧张学习焦虑心态。 有不良学习心态的学生多数是走以下两个极端,一是放任,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学习懒惰;二是焦虑,这类学生想学好,但又怕学不好,神情紧张,行为呆滞,思维僵化。对待不同学习心态的学生,要分别对待,放任的要加压,又要鼓励;焦虑的要减压,学会放松,通常要在不随意注意的时候训练他们纠正自己的不良心态。在上学年里,有两位各属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减轻了不良的学习心态,释放了学习的动力,取得了很大的学习进步,放任型的那位学生专心听课、认真做功课,在宿舍里的表现更判若两人,令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另一位学习焦虑的学生,愁眉苦脸的神情一抹而去,整天心情愉快的,回答问题终于敢站起来了,开展活动更是乐意参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大方性提高了,课堂上只要她一完成练习,就马上呈上来非要你批改不可。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非常注意对学生健康学习心态的保护和培养,千万不要因为图一时之快,而腰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体谅,加倍爱护,这样做学生才学得快乐,学有动力。
六、做好德育渗透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影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