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闭环构建

一、背景

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我国高校在经历短期办学规模和体量迅速增长后,下一步进行内涵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教育部于2011年下发«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并于2013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正式对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总体为“6+1”项目,其中,第6点重点考察学校质量保障,并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和质量改进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这在当前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各高校提出了一道难度不小的“必答题”。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面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高校必须直面问题,尽快解决,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的精细化管理。[1-3]

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

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但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和跨越式发展,不少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和专业数量迅猛增加。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短期内学校的主要建设精力都放在了师资队伍的扩大和教学科研硬件的投入上,而教学质量保障由于质量本身具有的不可直接测量的属性相对受到了轻视。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各高校都逐步迈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但长期对教学质量保障的投入不足已经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短板。

(一)质量保障机构设置不完善

长期以来,各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部门大多设置在教务处,行政级别也大多为科级机构,专任的教学质量监控人员数量极为有限。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教学质量科仅仅能够维持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由于质量保障工作日益受到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质量保障工作的内容日益丰富,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科级机构已无法很好地独立承担工作,这就需要教务处牵头来开展工作,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重点工作的决策环节,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学校内独立的专门质量保障机构设置已成为必要。

(二)专职质量保障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稳定、高素质的专职教学质量保障人员是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但目前,这一职位大多由教务处职员、学院教学院长以及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兼任。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因为编制和岗位设置的原因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每个人日常工作压力巨大,对质量的追求大多依赖敬业精神,这无疑会对学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相当大的影响。

(三)质量保障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反馈

改进机制缺失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基础,对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则是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相当于没有制度,流于形式的“检查”会让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失真。此外,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改进机制的建设仍然不足,发现问题后的整改不够深入,导致老问题连年重复出现。部分学院年复一年“带病运行”,导致管理效率日益低下,不少问题积重难返,最终影响人才培养。

三、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闭环构建

新时期,高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效且稳定的体系建设必须基于对校情的真实把握,要自上而下从制度、机构、人员、手段、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建设校园质量文化,真正将人才培养放在各个工作环节的首位,将质量保障贯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构建有标准、严要求、能跟踪、有保障的教学质量闭环保障体系。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完整的人才培养过程涉及多个教学环节及不同的管理人员,且具有不同的质量要求,这就决定了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的参与者包含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学校质量文化的构建是全员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先决条件和长久保证,必须将质量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从每个微小环节抓起,提质增效。高校应强化过程,从观、听、查、问、测等过程入手,既要重视自控又要加强监管。[4]要根据学校规模和师生体量,建立独立的校级教学质量保障和研究中心,行使教学质量保障职能。要吸纳管理人才,同时聘请相关专家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出台纲领性质量保障文件,为各职能处室、各学院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形成操作性强、简明便捷的质量监控流程与反馈机制。

(二)明确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职责,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学生需求的变化与师资队伍的不断调整,合理配备师资、加强教师管理、组建专职的质量监控人员队伍是提升质量监控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5]成熟的教学质量保障队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前文已经提到,必须在全校教职员工中深入宣传校园质量文化,但这一点明显无法支撑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应当适量设置专职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将其分配在各基层单位,明确其岗位职责,形成定期总结汇报的工作机制,让其及时向各基层单位和学校反馈质量问题,并协助落实整改方案,真正将工作扎实推进到基层。

(三)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提高质量监控效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越来越便捷,这给教学质量监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快速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可以让任课教师在第一时间收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新入职教师更快成长,让资历丰富的老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学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进行供给侧精准发力,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更加智能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更快捷地输出任意时段的教学管理统计数据,方便教学管理人员完成各类常规和临时的报表任务,将大量精力从繁杂的表格中释放出来,从而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智慧。

(四)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狠抓反馈

第2篇

关键词:PDCA循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此,利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

PDCA质量管理循环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环”,包含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置)四个阶段。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就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行动(或处置)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时推广、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3)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例如,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等等);(5)执行,按照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6)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7)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1)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2)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3)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4)PDCA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对于高校而言,把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使教学质量控制活动始终按照PDCA管理循环不停地运转,并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实现连续不断性和循环上升性,将会推动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见图1、图2、图3)。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阶段

(一)计划阶段

学校成立教学质量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决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和质量控制方针等重大事宜,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学校各级教学管理目标,调动学校和社会各种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这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工作,是一所高校在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下的质量战略决策,目的是选择与其自身资源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任务及其完成任务的方法与途径。

(二)执行阶段

在执行机构中,确定两级管理模式,分为一级执行机构和二级执行机构。一级执行机构主要按照学校决策机构确定的各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要求,负责制定各教学保障措施、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教学信息的收集。二级执行机构主要是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政策,在授权的范围内制定有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学校或本部门的日常教学保障、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具体工作为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设备管理、图书资料的建设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含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作业等)、实践教学(含毕业论文、实验、技能训练、实习、课程设计等)和考核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完善管理制度、端正教风学风、信息收集的具体管理工作。

(三)检查阶段

多元教学评价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系部教学单位与教学管理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等),形成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形成对学校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

信息监测教学质量信息涉及的对象多,时间长,信息量大,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与管理,客观公正及有针对性地控制学校教学的工作状况,包括教务工作助理和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评教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例会制度,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收集和反馈信息。主要通过制度保障,收集、整理、分析和定期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这些信息包括:(1)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关键阶段的教学检查。监控采用定期安排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各级领导还应对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2)听课制度。这是教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检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系、部自查,由各系、部组织自查小组,对所属的系、部承担各门课的主讲教师进行全面的听课检查;第二部分是职能部门参加听课环节;第三部分是校领导参加听课环节。(3)召开座谈会。每学期召开学生、教师等多种座谈会。各系(院)、部、教务处利用座谈会直接与学生、教师对话交流。多渠道、全面地了解教学动态、教学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条件,调动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4)建立教务工作学生助理员制度和成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目的在于拓宽学校教学管理层和学生的沟通渠道,构建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动态和需求,表达和维护广大学生的具体利益,促进教学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5)评教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效果的体现者。通过各系(部)向学生和教师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与“学风评价表”,广泛收集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评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炼出评价结果,用以检测、指导、调控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风的目的。(6)开通校长、教务处长信箱。

督导保障由学校聘请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退休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小组,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起到监控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具体工作是经常深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中去,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提出供教学主管部门参考的意见。

(四)处置阶段

教学质量监控处理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通过评估、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途径收集的信息和评估意见,为教学处置机构提供依据。学校通过院长办公会、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讨论、调整落实,在质量监控文件系统的支持下,做出各种处理意见,反馈到计划部门和执行机构,供计划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执行机构不断调整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根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特点,构建自上而下循环反复、全过程、持续改进、具有敏感性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

循环反复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四个环节形成封闭的环型。计划部门制定好目标和方案后,由管理职能部门和教师、学生为主体去具体实施。通过对执行环节的检查、收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再返回到计划部门制定新的计划和方案,如此反复。

PDCA循环适用于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全过程,是类似行星轮系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体现了一个组织整体运行的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大循环,而在各个阶段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环节又存在若干个小循环,课堂教学又可以存在若干循环,如一个单元、一堂课都可形成一个PDCA循环。通过循环,使教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标转动,彼此协调,相互促进。

第3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三本;现状;对策

高校三本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指的是以大幅度提升素质质量为重中之重的教管理念和方式。如何使教管素质和质量不断攀升,是高校三本学院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三本学院教学质量管理过往成就和当今存在问题

根据赵津津等报道[1],高校三本学院教管质量研究与实践,近几年来已经取得成就概括起来共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思想认知的方面。我们对高校三本学院对增强教管质量监控的困难性,长期性具有一定的预见作用。当今社会对教管的普遍认识是: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不仅使教育的资源配置在高校三本学院内广泛优化,最主要的是他可以使教学资源利用率有着极大的提升。是提高高校三本学院内涵发展,把教学生产力潜移默化的转化成现实教学生产力的核心步骤。同时它也是高校三本学院持续发展以及飞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三本学院目前正处于由外延发展为主转入内涵发展的这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加大教管质量监控力度,具有非常必要的实际意义。但是因为我国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内部关系纷繁复杂,起步晚,基础薄弱,并且教管质量监控的对象数量极其大。而且高校三本学院教管质量监控受到传统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等诸多因素的互相冲击,加强高校三本学院教管质量监控改革,势必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综合的复杂的大工程。

2.微观研究与探讨方面。我国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在确定培养方案、开课任务、理论环节效果、实践教学管理、学分管理、师资建设以及学风教风考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仔细的探讨[1]。因此,具体的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内容,被笔者的科研团队进一步研究讨论。之后进而充实和丰富了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内涵。

3.宏观研究与探讨方面。近年来,大多数高校三本学院汲取国外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和成果,多方广泛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初步构建了丰富多彩的适合三本学院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模式。比如下面所述,目前,我国高校三本学院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以及教管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现状,初步建立了:目标体系、组织体系、监控体系、保障体系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教管质量监控体系雏形,并且把长效机制于教管质量监控初步建设起来。

综上所述:高校三本学院教育模式已经由原来的陈旧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入到当前的新的大众教育以模式。在这个转折阶段,也因此衍生了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突出问题。例如:高校三本学院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师资队伍整体力量越发显得薄弱,兼职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并且其结构十分不合理,教授水平不高;并且有基本设施设备等严重不足等教学条件欠缺的状况。这既加大了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建章立制的难度,同时也为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提出了迫在眼眉的问题。赵津津等分析当前的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量管理的现状,报道主要问题,如下所述;①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的服务意识不强;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思路尚未清晰;③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体制不十分完善;④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人员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⑤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建章立制不足;⑥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各项措施应该及早到位;⑦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⑧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宽度,三个维度应该纵深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应该提高。

二、加强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务必处理好如下关系

李华等科研团队[2]总结近年来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的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结合上述一系列情况,加强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务必处理好如下关系:

1.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创新性的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必将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但是相应的这些理论和实践环节,往往涉及到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利益。所以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校三本学院的教管质量监控首先要有个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高校管理者应该广泛征集和听取广大教职员工、在校生和教学管理服务人员的心声。在此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充分的论证、反复的协商探讨,最终达成统一的集体决议。因为我们只有这样进行工作,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才有可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才能完整的体现高校三本院校广大师生的长远利益。广大师生才会支持与拥护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2.继承和创新关系。李华等科研团队认为,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在他们办学过程当中,沉淀了丰富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思路与方法,广大师生对此持接纳和认同的态度,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是各个高等院校的宝贵财富,是各个高等院的核心要素,其他院校应该大力学习并且加以继承、发扬。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渐染下,所形成的一些固有思路和工作方法,于诸多方面都难以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教管质量监控管理,使招生规模高速扩大后所呈现质量问题很难被有效解决。所以,赵津津等提出在继承发扬优秀的教管质量监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敢于创新,并且迅速落实到纷繁复杂的管理思路、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当中去,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这样教管质量监控管理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3.过程和目标的关系。目前,全国各地高校所创造的“产品第一位的是教育服务,在校生于实际学习过程中,究其实质就是 “产品”消耗的过程。最终,在所培养的在校生身上能体现出来就是“产品”的质量高低,但是这个需要在毕业生毕业相当长时间之后才能够充分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可重复性消耗。笔者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可能学生毕业之后,还可以看到“产品”质量并没有我们语气的高。如果此时重新召回同学来我们院校学习,是不现实的。因为是这样一个特殊情况我们就应该于在校生中加大目标管理力度,就是针对各个学科专业和课程以及理论实践环节,针对各个受管理的对象,设定具有专业特色的管理目标,用以作为基本管理手段去监测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我们亦亟待解决过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学的理论时间全过程投入有效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2.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河北联合大学教学系统管理信息化的完善与实践”,项目编号:Y1276-54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TQM 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质量管理 管理策略 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囊括从招生工作开始一直到毕业生毕业离校的整个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民办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过程方法,抓住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严格进行把关,开展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并做好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确保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指导思想和观念的问题。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效的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要始终从坚持全面性观念,即: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情况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二是全程性的观念,即:始终要明确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包括从校内到校外,从招生到毕业,从专业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质量评价等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成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是,全员性的观念,即: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民办高校教学部门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是,要具有学校、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观念,及:在构建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在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运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民办高校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新型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此来不断促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而存在的,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说,一套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以及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信息体系六大主要的部分。

在这六大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是决策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决策体系是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要注意建立高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对重大的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构建以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以及教务处长和各院系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构建以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其次是要注意构建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民办高校一定要注意强化和完善本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注意突出本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指导职能和细条职能,并尽可能的从宏观化、全局化的角度来出发开展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完善各系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强化其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是构建科学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民办高校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发展质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发展质量标准、学校的教学工作标准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标准等内容。在构建标准体系时,要注意标准应该系列化、要明确、具体,且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标准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高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制定的过程之中;

第四是,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是确保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各项相关工作有章可循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第五,是要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体系。科学、全面、系统的考核体系的构建是影响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高校教学质量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中仅限于考核教学效果的做法,将招生、培养以及学生就业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社会评价调研等内容都纳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之中,并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安排,以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最后是信息体系。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体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信息体系的构建主要包含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反馈三个子系统,其中信息采集系统要注意不但要包括校内信息的采集,还要包括校外信息,比如: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其它各类社会评价组织的信息采集,而且还要注意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等工作以及信息的顺畅反馈,以确保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和贯彻落实。

二、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主要是指的是针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具体方法与对策。结合上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下就从教学过程、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和就业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教学过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滞后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是要注意坚持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二是,要注意结合当代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三是,在学生培养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是课程设置。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各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比例不科学,且过于散乱。为了改变上述这些问题,在开展课程设置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例如: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注意提高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和课程的实用性等等。

再次是实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几点:一是,缺乏必要的量化考核,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实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三是,很多民办高校合作的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培养计划;四是,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实习计划的执行效率不高。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在组织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学校应注意做好实习之前的学生培训和动员工作,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实习态度,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和实纲,积极的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民办高校的实习合作单位则应该注意完善带教机制,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现学校、实习单位以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

最后是就业。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存在就业知识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渠道较少,只一味选择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盲目,而且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同时,注意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就业和择业,并且注意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现状;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40-02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层次也逐步扩大,社会建设不仅需要高学历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作者。因此,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一需求不断地促使高职院校的扩招和发展,并且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其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在看到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认清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不足。我国高职院校一般比较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毕业生整体实践能力不足,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不符,其教学质量上的缺陷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上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来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门也开始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看成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呢?对此,国内高职院校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探求。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探求主要集中在教师与课堂学习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配合老师进行教学的创新和提高,但是其教学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制度,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社会高职教育中,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做好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育特点

我国高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在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方面和接纳社会青年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双重职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同时它在教育类型方面还具有以下几各特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的。我国高职教育是随着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出现的,其主要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懂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因此,社会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起着导向的作用。我国早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原则则是根据社会对于生产技能人才岗位的需求来进行组建,同时要确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备配比。高职教育在教学中必须按照社会的需求,突出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同时随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接轨。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将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相结合,加强专业课程教育的针对性。

(二)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现代社会技术较为完善并且前沿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社会对于此学科的研究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否则,学校的教育就会变成职业教育的试验品,浪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并且耽误大批青年学生的前途。高职教育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所设置的专业不仅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还在不断满足社会变化所形成的职业岗位类别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职业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其主要的技能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

(三)高职教育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性是职业性,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能力的训练,并且在课堂教学方面要详细讲解与实践相关的理论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融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高职院校与社会劳动单位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学校往往与社会劳动单位开展了较为紧密的合作,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的、数量足够的技术性人才。社会企业也乐于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避免盲目招工,这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是一

双赢的局面。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现状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我国的高职院校由于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开设的,因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多半来自传统的高校知识分子,或者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的高级研究人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知识的深浅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忽略了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在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理论,而轻实践能力培养,并且始终将老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要核心,而忽略了学生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讲解方面,并未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忽略了课堂文化建设,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使得高职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二)高职院校教育定位不明确。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很多学校将学生作为了学校赚钱的工具,在招收录取学生时,对学生的整体要求往往不高,并且有不少高职学院主动接触学生,对其进行劝说。同时,许多青年学生在高考失利或者社会工作受挫时也容易选择高职院校,其主要动机并非是为了学习职业技能。双方面的责任导致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定位十分不明确,并且造成学校教育思想畸形发展。

(三)教学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质量。高职院校由于在传统思想上,其地位要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政府教育部门的资金拨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往往规模较小,并且学校教学设备配比也落后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的地方也非常多,例如实验室、生产车间、机床等第一生产劳动线。但在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并未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设施,或者仅仅作为一个装饰而存在,并未真正用于现实的实践教学中。同样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对于实践教学也非常缺乏,通常是进行满堂的理论教学,而并未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理论并未联系实际是我国现代高职教学中的最大问题。

(四)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模式存在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会企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依据社会需求而定,另一方面社会企业有从高职院校中接收大量的毕业生进行社会劳动,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生产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存在的本质要求。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是沿用较早时期所设置的专业,并未与社会需求接轨,造成新型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同时企业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评比、审核方面并不能参与多少,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较为困难。

三、改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出发,才能够真正看到效果:

(一)高职院校要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测试,提高教师的理论和职业素质。教师是搞好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教师对于职业技能和理论的认知实践程度将对学生的现场教学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的考核和测试,以敦促教师不断学习社会前沿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学校教学打下基础。

(二)采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是现代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而成立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提供学生进入一线生产的平台,实地操作学习,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能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

(三)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高职院校在教务管理中要建立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并进行评估,保证高职院系教学质量改革落实到每一堂教学课程之中。

(四)实行“互动式”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思考,并主动进行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四、总结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发展较快,规模也日益增大,但是其本身也由于扩张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教学质量是学校

存在的根本,在新时期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也理论水平,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职业教育的设备,增加学生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最终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参考文献:

第6篇

准确定位、明确任务,突出重心抓改革我国的高职脘校大多是在原中职基础上几经整合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的运行模式不乏留有中职教育的烙印。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既不是本科教育的缩影,也不是中职教育的放大;其次,所培养的对象并非“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专业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另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要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劳动者,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基础、重知识轻创造、重学问轻能力的教育观念。面对变化,只有正确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工作重心,才能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清办学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良性发展教学质量的髙低取决于多种要素’既有教学实验设备条件、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等硬件因素,也有办学理念、管理方法、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等软件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实际全面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梳理阻碍教学改革的各种因素,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夯实职教基础,强化技能教育,工学实践并重”的办学方向;树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骨干专业,办出自身特色”的理念;把握好“面向当地经济主战场,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鲜思路’才能保杂学工作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师资不强则学之不精’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那么提升教学质量只能是句空话。为此,我们必须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结合专业实际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改的主动性,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名师引进力度,灵活使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制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特聘教授计划”、“名师计划”、“专业师资培训计划”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专职教师均能达到"双师"素质标准,并努力形成教师安于教学、乐于投身教学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根本的保障。

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质量要提高,资金的投人必然会增大,一方面应不断加强投人,使职业高校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不断增加,达到并高于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强教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逐步推行大学生综合技能考试制度。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作用,积极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规模、质量和效益“三增长”;二要寻求有效措施,利用国家、社会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积极探索合作、贷款、共建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职教经费随着学校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制度。着力开发应用型髙新技术专业,适时改造和调整传统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课程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强化实践教学;不断优化专业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要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四统一”的原则,把改革教学与提高质量放在职教工作的核心位置;自我定期对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教育质量进行对比检查和评估,在教学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努力实践“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教与学本是紧密互动、相关联的,好的教学质量不单依赖于老师的教,更取决于学生的学,良好的学风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最终保障。因此,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等多种渠道,营造出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一方面各办学机构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以身作则,学生踊跃参与,以任务驱动、实践为主,走工学结合之路,全力打造出拼搏进取的良好教学环境。

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管理 问题 对策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质量管理观念相对陈旧

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较系统性的工程,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前景。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管理人员对于教学工作的监督管理往往停留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强,使得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不高。另外,部分院校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落实不够到位,管理人员大多认为只要学生在校期间未出现事故就可以代表学校管理有效,殊不知对于学生管理的效果好坏不应仅仅停留在是否出现事故上,还应体现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管理者这种相对陈旧的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过于僵化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中缺乏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协调,在教学管理人员制订教学计划时,常常会因与一线教师队伍沟通不畅而产生不合理现象,有的管理者甚至在出现矛盾后也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进行必要的修改。当教学计划要修改时,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仍旧按部就班地依照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停留于表面。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管理者习惯于固守僵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沟通没有较正确的认识。

1.3教学质量管理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看,部分管理者学历相对不高,是由于具有多年管理经验而进入高职院校中,有的管理者虽然学历较高,但是实际的管理经验有所欠缺,甚至未受到专门的培训,可以说管理阶层人员学历有高有低,工作能力良莠不齐,这种局面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评定职称上,而不是放在如何提高院校教学质量上,这便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存在偏差,不能一心关注学生工作,进而影响整个工作团队的工作热情。

1.4教学质量管理者缺乏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管理人员与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管理者方面看,高职院校部分管理者不能准确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有效的定位,将自己视为管理者而非服务者,这就往往会出现部分管理者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未能以平等身份进行交流;其二,从师生方面看,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在高校管理中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会更注重个人的利益,认为管理者就是为教师服务的,导致部分教师在与管理者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由此可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者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当前我们应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2.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2.1有效转变教学质量管理观念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决定教学管理行为,只有先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确保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面对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切实做到有效转变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体制,有效规范管理流程,进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中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另外,各高职院校要培养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善于运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以此作为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有效动力,并通过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发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热情,进而推动整个高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2.2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者的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务必要注重对高素养人才的引进,适时为教学质量管理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便可以有效改善教学管理部门的人员结构,形成一批高素养的管理团队。这些人才大多受到过较为系统性的培训,往往具有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可以在工作中有效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学管理者应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明确管理目的,提升管理业绩,制定一套既适合本校教学实际又充分满足师生教学环节要求的有效管理办法,以此提升整个院校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对管理者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定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也可通过访学的形式了解其他院校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优秀成果和有益经验。

2.3有效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与师生间的沟通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面对高职院校中管理者的管理方案常常无法有效满足师生实际需要的问题,学校应有效加强管理者与师生间的沟通机会,本着平等的原则进行有效交流。高校管理者应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承担教学管理者应承担的工作义务,切实听取师生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在制定管理政策时将师生的实际需要落到实处,并在制定管理章程后,通过互联网加深学校师生对于管理章程的了解,以确保管理制定的顺利实施。从师生的角度看,师生应切实理解管理者的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积极将自身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管理人员,以便促进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

3.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关系重大。为此高职院校各个部门和师生之间,特别是管理人员自身努力,有效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为国家提供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新背景;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学;管理体系

1、前言

高等职业院校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具有各项职能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是一个社会人才输送枢纽。也就是说,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体系质量对于社会人才的输送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说对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改革,已经是时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增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灵活性,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2、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学质量体系的问题分析

2.1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课堂教学评估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一个相对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就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的高校由于教学观的限制,普遍没有建设相对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这就使得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个合理的体系,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类的课程,比如说艺术教学更是重视程度不足。有一些学校虽然也对其进行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了,但是往往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过多的将评估依靠于监控,这就使得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是否接受课堂知识等不同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评估,这也就会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艺术教学的过程当中丧失,其根本的教学意义。

2.2教职工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就我国當前的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学来看,由于学校所在的城市规模生源情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等多种外界因素作用,这就使得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艺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职工的队伍普遍存在着实际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中小型城市,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思想相对落后,并没有充分证实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再者这些中小型城市的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艺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专业出身的老师作以教学引导,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在一些中小型的城市,在学校层面上往往忽视对于学生的艺术教学,这就使得艺术教师的专业团队监督力度不足,许多的教职工对于自身的教学内容没有一定的认可。

3、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体系改革的方法分析

3.1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更好地胜任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对艺术教学的质体系进行完善,那么首先就应该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艺术课堂教学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这个过程当中就要求学校内补,应该从员工和学生两个层面上加强艺术教学的思想教育,使得全体师生重视艺术教学的思想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的艺术教学质量体系,完善更好地提高艺术教学质量。

3.2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职工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职工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内部价职工队伍的建设。高校应该加大对于艺术教学教职工的筛选力度,提高艺术教学价值观的专业水平,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管理层面上重视艺术教学,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地影响社会的作用,使得大部分的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从思想层面上提高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4、结束语

根据以上叙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为了能够使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使得高素质人才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评价反馈机制,从整体层面上提高教职工的管理教育水平,使得教职工在教学过程当中端正管理态度,更加有利于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更能够树立相对正面的形象,促使高等院校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倩.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63-164.

[2]李霞.高等艺术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7(06):132-133.

[3]黄丽娥.ISO理念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