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教学心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

第1篇

【关键词】理念;传授;价值观;注重;实践;改变;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课题,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

下面谈谈在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改变观念,改革教学

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明确了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在“知识”“学科” 等狭隘的范畴内领悟,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素质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尝试对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创设,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处处都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中要明确并始终记得①教师是促进者和研究者 ②以学生为本

三、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给教师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办法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最为受益的要数学生,因为新课程给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是成功的沃土。正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呼唤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面对着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学生的感官首先得到强烈的刺激,点燃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美的表现欲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2.增添课堂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能使人在没有任何阻碍的精神领域里自由地想象,进入与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并达到较高的审美体验,使人的思想获得净化。而以往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表演,学生则像木偶,必须听从教师摆布,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论文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所以根本谈不上魅力可言,因而导致学生备感枯燥、乏味,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被无情地压抑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与表现。

1.乐做课堂配角

传统的课程教学论文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现象:课堂是“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且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素质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要能“独唱”,更应做好“伴唱“

2.应用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论文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论文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论文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诱发自由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最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设置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使他们伴随着情绪的体验,在感受歌曲和乐曲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4.尝试简单创造

教师在游戏中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放松愉快的心态下,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想,从而激发其创造的意识。

五、新课程中的评价

音乐教学的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不同的教学论文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和程度。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论文管理,推动新音乐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高效教学;导学

在生命教育和幸福教育凸显的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是知识的自我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人翁,任何外在个体都没有权利和能力完全替代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从中寻得学生个性存在的本源,强化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认知,改变过去以集中式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有效教学方式,换之以引导性学习的角色和身份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小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明显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引导,在山重水复间领悟到教师的循循善诱。从而保证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巧设前置学习方案,促进自主学习发展

学案导学是旨在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也是新时代下增强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途径。前置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表现机会和情境的重要环节,更是尊重和焕发学生主体个性,提供教育教学素材和灵感的核心平台,但高效的前置学习并非小学生在简单的预习或在零星自学后所能达就,它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导学方案来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音乐虽为人类所特有,并渗透进了人类的遗传基因当中,但音乐作为一种向善的文化特质,其审美品格和专业发展并非小学生经过简单的思维过程就能亲近其中,所以,小学音乐在前置学习安排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贴近教学目标,深富启发性,体现层次性,满足需求多样性的音乐导学方案,帮助小学生在正确的导航灯指引下,提升音乐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 《小伞花》时,这首歌主要以同学间的真挚友情为线索,通过情景结合,音景并茂来帮助小学生在欢快的演唱中感悟友情的纯真和生活的美好。而这些效果并不是教师所能给予的,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合作表现中进行亲身体悟,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方面深刻地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让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完成以下几个任务:一是为什么歌曲的题目要叫作《小伞花》呢?二是你能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和附点四分音符吗?三是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学习演唱,初步会唱“小伞花”。另一方面,教师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质出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活动准备的任务,即让学生通过自学和互助,自由组成小组,在演唱结合中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故事情境和真挚情感表演出来,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二、营造学习认知冲突,优化良好学习品质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界所产生的刺激不相适应,或认知主体间对某一种刺激所产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从而使得认知主体陷入一种短暂的冲突心理之中。因此,认知冲突就包含了主体内认知冲突和主体间认知冲突两种基本情况。而实践表明,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落差,从而促进学生为了弥补落差而加倍努力学习,教师往往在导学中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学中不断产生认知性冲突,刺激学生为了解决冲突而提升自学效能,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质的问题,作为精妙导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线索,以此来激发学生为了解决音乐学习中的困难而不懈努力,从而优化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在导学中可以适当创造学习空白,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学习留白,让学生为了补白而强化学习和合作,在解决一个个认知冲突中逐渐接近学习的目标,提升音乐教学的效能。

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芦笛》这一课时,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已经对本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音乐探究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设置“难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的认知冲突,并认真控制好了冲突对学生所产生的效应。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对歌曲进行轮流朗读,因为轮流朗读已经在语文课中学得娴熟自如,所以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好。教师借此机会,待学完《芦笛》演唱后,让学生对比轮流朗读进行“轮唱”,结果,学生们都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却出现了追赶、落后、混唱等问题,从而给学生造成了演唱合作的困扰。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便尤为重要,学生们在教师的提示下,经过多遍练习后掌握了合唱技巧。在本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留下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材料制作简易吹管乐器,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

三、精心培育导学“先生”,实现有效学习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在论及“普及教育”时认为,“即知即传”是实现教育普及最有效的方法,更是契合时代精神的有效教学形式,他指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师生之间彼此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并非人人都能在学习中达到相同的水平,它在不同学生身上会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组合是千姿百态的,不同的个性往往有不同的闪光点,所以,我们既不能要求每一个小学生都完成相同的音乐学习任务和标准,也不能片面抹杀学生的音乐学习天分。小学音乐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又因为教师力量有限,不可能像结对子般一一对应进行导学。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对音乐潜能丰富,音乐学习天分较高的学生进行精心培育,让一个个“小先生”都能带领自身的团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完成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内容和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能。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故乡的月亮》二声部时,由于二声部比较难,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讲,可能会在合唱中出现各种问题,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查和个别化指导。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先生”的优势,通过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对音乐潜能较好、音乐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通过听唱结合,让他们体验不同节奏型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了解由连续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并能在演唱中注意到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等重点知识点,然后让他们同时在自己的小组内组织合唱、指导纠正,并最终实现全班大合唱的教学目标。

音乐虽为人类所固有,并在千万年演化中成为了人类时代延续的遗传因子,但音乐是高傲的,同时又是纯净的,并非任何一个个体都能创造非凡的音乐成就,它在个体间表现出了迥异的学习差异。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并不能将自身梦幻的音乐才华羽翼借给任何一位学生,只能在循循善诱中将他们慢慢引入属于自己的音乐殿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此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育创新;转变观念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全能型的人才,以满足时展提出的新要求。而小学音乐课程,正是培养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则需要积极展开探讨,寻求音乐课堂教学创新之路,从而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

一、提高重视,转变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数学、语文、英语等传统基础课程的学习,而把小学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上,一些偏远地方学校,受限于师资力量等条件,甚至直接取消了音乐这门课程,这就使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甚至有些地区的学生完全不懂基础的乐理常识。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广大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利用小学音乐课程,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以达到陶冶小学生审美情操的教学目的。

二、激发兴趣,转变方法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掌握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中,加强自己对音乐之美的认识。如,在四年级《雨中乐》一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电闪雷鸣波尔卡》录像,让学生分辨音乐中所体现出的“电光霍霍”和“雷声隆隆”,感受雷电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三、转变地位,激励制度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小学音乐教师要关注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每一堂音乐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关注自己音乐能力的提升,乐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一、把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出流畅的教学设计,拥有扎实有效的音乐教学过程,还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在每一堂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寓于情境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直观性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辅导教学,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感知到不同的音乐风格,获得深度的感知。如在花城出版社一年级《上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和情绪,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初步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此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学生可能很难很快进入情境,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在新学校要适应新环境,从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学生从视频播放的歌曲《上学》中感知到歌曲的节奏和情绪,顺利地在教学情境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音乐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较明确的音乐指向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准备课堂的教学环节,并根据课堂的生成合理调整教学环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高效参与音乐的每一项实践活动,并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及节奏创作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如在三年级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让学生学会欣赏春天的景色,在充满生机的大好春色中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中的美及人与人之间春天般的关爱。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拍读《春天》的儿歌,在击拍、口读节奏中感知前十六后八拍。当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让学生在钢琴的伴奏下学唱《嘀哩嘀哩》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学唱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出错最多的第五六句完全唱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实效,更能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用合作小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善于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维及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音乐训练中提高能力。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合作小组中,教师务必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相互交流。如在四年级“秋天的联想”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色彩”,先用基本的颜色描述自己喜欢的秋天,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推荐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出小组成员们心目中的秋天。这样引导学生联想到乐器的色彩,即从视觉感受牵引到听觉感受。通过欣赏、辨别乐器的音色,再引导学生分析人声的区别,让学生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片段。小组合作讨论分别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且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其他歌曲,从而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这样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音乐创作,让学生提升音乐学系及音乐创作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慢慢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空前的提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音乐学系中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俞虹.浅谈如何有效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J].学周刊,2016(04).

第5篇

一、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陈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上音乐课好无聊,还有多久下课呀”“音乐教师总是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各种音乐符号,上音乐课太没有意思啦”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会大大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见,传统的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音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完成新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资源匮乏,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且大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传统和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进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没有一点创新和新颖,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循规蹈矩,不能够有效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三)学生的音乐素质欠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严格要求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进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的音乐知识、唱歌技巧以及识谱能力欠缺,这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不能有效的将乐谱、歌词、节奏结合起来,在没有节奏的环境下,就不能单独完成一首歌的演唱,但是对于考试乐曲,教师会对学生加强练习,进而使学生机械的记住,但是这样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还严重的违背了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也加重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压力和负担,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二、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模仿能力强等,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审美感。然而,游戏教学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竞争、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更新小学音乐教育理念。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音乐教师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主题,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实际的音乐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层次性的教学方法,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对音乐进行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基本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拜,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为主,进而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尽可能多的掌握乐器演奏,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6篇

 

流行歌曲与民歌欣赏

 

中小学生单纯天真,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追求流行歌曲的奇光异彩。但他们社会阅历少,不懂得哪些东西是经典,哪些东西只是潮流。这方唱罢那方登台,更是迎合了中小学教育的年龄特点。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明星是他们的偶像,上课愿意欣赏流行歌曲,而不喜欢经典的民族乐曲。

 

在民歌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重新认识流行音乐与民歌。笔者经常对学生说音乐家之所以能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紧跟时代的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都喜欢到民间搜集民歌并加以改编创造。你们听我唱一首这样的歌曲:“大河向东流……”笔者只起了头,就被学生高亢的歌声淹没了。学生的投入程度、演唱激情使笔者很受感动。学生唱完,笔者立即会问:“这首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歌曲是怎么来吗?知道的请举手,学生一脸迷茫,死盯着老师想知道答案。笔者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作曲家赵季平老师吸取了河北民歌《王大娘补缸》的主题音调改编创作来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真的吗?”“有这样的事?”于是,笔者随手拿出《中国民歌精选》一书,找到《王大娘补缸》这首歌,用实物投影机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边弹琴边演唱这首歌曲,学生一听,果真是那么回事,非常兴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接受了笔者把“民歌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建议,认真的欣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准备为这首民歌的旋律改写歌词,改动节奏,使之成为一首大家爱唱的“流行”歌曲。

 

这节课,转变了孩子们之前不喜欢欣赏民歌的态度,使他们知道了很多流行歌曲源自民歌,调动了他们学习民族歌曲、器乐曲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聆听与律动

 

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单纯的倾听是必要的,而把握节奏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身体动作来把握节奏。对于经常在电视里看见乐队指挥场面的学生而言,模仿指挥家们的动作,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事。随着音乐做动作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音乐。配合着乐曲像指挥者那样模仿指挥动作,这也是一种最富有音乐性的学习方法。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随着乐曲的强弱变化等做指挥动作,比如《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曲)、《卡门》序曲(比才曲)等,这些或欢快或激昂的音乐自然会激起学生的指挥欲望。

 

在聆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进行曲》第二乐章第一首时,主体部分(4小节)踏步,学生一边听一边进行身体活动,这时学生们一般会想象着去做小动作,比如手臂张开做小鸟飞翔状等等,也会随着长笛吹奏表现小鸟的旋律,学生们会做快速小碎步跑动的动作。

 

聆听与讲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首乐曲在聆听之前不应该有过多的解说,过多的讲解会代替学生理解音乐本身的内容。因此,在让学生们聆听音乐的时候,认真地听辨乐曲的拍子、听辨演奏的乐器,还有乐曲的气氛,然后展开讨论;在欣赏外国声乐曲、歌剧选曲以及欣赏乐器独奏曲目和协奏曲时,对歌剧的歌词和剧情加以解说,说明内容或场面,或者对某些乐器加以解说,一边注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等,一边倾听音乐,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在欣赏圣·桑斯的《天鹅》之前,利用大提琴演奏的唱片,或者大提琴的挂图来做说明,在听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来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及外国曲目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地理知识、民间风俗、历史小故事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知识。

 

聆听与爱的渗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觉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的目的。比如,人教版有一个单元的教育主题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在教学《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时,诱导学生重点理解歌词中的关键句子,如“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等,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无比爱恋的思想感情。而《鼓浪屿之波》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了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起了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当舒伯特的《摇篮曲》响起时,学生从舒缓、温馨、静谧的气氛中感受到的是音乐的柔美、抒情,感受到歌声里表达出来的母亲对孩子最纯真的爱。

 

新课程编入了大量优秀的欣赏曲目,为了让学生们从优美的音乐里不断进步,还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汲取课程理念,潜心钻研教材,设计好每节欣赏课。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心灵在音乐的天空放飞,让孩子们在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7篇

1.师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课上几分钟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学生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地完成学习任务。

2.用歌唱的美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端庄、漂亮。也许有人认为有些言过其实,认为音乐教师只要在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上不断努力就可以了。但我认为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要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音乐传递者。因为在小学生的眼中,漂亮的老师和好听的歌声是融为一体的。新世纪的小学音乐教师为什么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眼中、心中的明星呢?当学生用欣赏的目光看音乐教师时,我们就能让学生看到歌唱中的美,那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近美,这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3.导入设计要入情入境

导入部分我尝试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即设问导入、情境导入和诵读导入。最终我以情境导入为主,原因如下:

第一种,设问导入,优点是直截了当,能马上进入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缺点是问题有两面性,总有学生会有不同想法,但是提出的问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不能给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第二种,情境导入,优点是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集中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缺点是教师说得较多,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

第三种,诵读导入,优点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是如何表现的,缺点是忽略二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整节课的精神状态。

结合学生的学情最终我选择以情境导入为主的开放式导入方式。

4.努力在音乐教学中践行“儿童立场”

如果践行“儿童立场”首先就要改变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状态出发,关注学生的起点与提升点,感受乐曲情绪,通过听辨感受各个主题的变化,并根据每个主题不同的音乐特征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聆听、哼唱、画图谱、肢体律动等方式感受和表现主题的不同特性,对其中一些旋律简单的主题有一定的记忆。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学科常规能力,这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真正体现。唱歌、跳舞、吹奏、欣赏等音乐的专业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按年段特征长期积累培养,这是未来学生的需要,也是素质的体现。我认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眼里要有全体学生”。“儿童立场”的确立是所有学生的生命成长,而不是个体代替全体。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利用差异资源挖掘育人价值,给每一个学生成长空间。在教学中更要关注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为学生营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实现课堂的民主。

5.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共同完成的过程。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每次进行创编表演的教学活动时,我常常走到学生中间,观察他们需要什么,或者和他们一起创编,有时我还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和学生一起快乐地表演。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关注的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教师的喜怒哀乐有时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热爱程度,教师更多地走入学生中,课堂中就会有更多的欢声笑语。

6.寓德育于音乐游戏中

音乐游戏在德育中有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形象的表现,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目的。它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艺术的美感与思想教育巧妙地融汇在一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还要让他们在歌唱中认识人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塑造的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演、创编、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时,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国旗知识,教育学生要懂得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在学会歌曲后,我说:“小朋友们,你们已经用你们的歌声表现出了你们对国旗的热爱,请你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呢?”这时学生会想出很多方法,如创编动作、歌曲伴奏等。并在表演中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习环境,并要求学生在升国旗时神情专注且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想想创造能力

“音乐是情感艺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教师就应随时把握好学生的情绪,适时点拨,让他们动起来融于音乐中,深入的体会音乐,更好地展现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开放音乐课堂,让音乐走入生活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二、开放的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

音乐是时间、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辨证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的过程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三、善用方法,激发互动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将音乐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音乐课程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音乐课堂才能活起来。

四、律动呈现天真

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更好的对音乐进行理解、想象、创作。律动不是老师一味地教授,而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互动、共同体验的过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发挥潜意识,更好地动起来。

节奏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正确地掌握2/4拍的节奏呢?我让孩子们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膝盖,这就让孩子们易学、易记、易掌握。“孩子们动脑筋想想,你还可以做做哪些动作来帮着记一记2/4拍这种节奏?”孩子们一个个手舞足蹈起来。有的手拍一次左挽花,手拍一次右挽花;有的拍肩膀,有的捏鼻子,快活地学着小动物的叫声“喵喵”“呱呱”;还有一个小家伙调皮地叫起来:“瞧瞧我的小屁股,叭叭……”一个个可爱的小样儿,把我们笑得前俯后仰,他们天真的创造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五、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

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而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性的思考,他们应该在音乐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