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德育的构成要素

德育的构成要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的构成要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德育的构成要素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感知基础层;网络中间层;智慧应用层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15-02

0 引言

随着数字城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成了当今国内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然而在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特别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诸多不足。例如,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关键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对智慧城市的本质内涵、特征缺乏深刻认识,尚未了解和体会智慧城市的精髓,国家还没有从顶层对其进行全局设计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等。在这里我们认为,厘清智慧城市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尤为重要的关键问题,认清智慧城市的本质就可以防止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盲目性,从而实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全局性和可行性。

1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1.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较早应追溯到1999年,正式提出是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物联网在字面上意思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能互相链接,物体和物体之间能互通消息,通过网络链接能实现物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传感网、射频识别(RFID)、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技术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识别、信息互联以及智能化处理等。当今互联网是物联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利用传感网、RFID、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网融合技术,建构一个涵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物联网世界里,物体之间能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中,通过RFID、传感器等规范、准确、广泛的感知和存储信息,通过传感网、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网融合技术把它们自动识别的信息集中到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信息交换和共享、物品的“透明”管理以及智能化的加工、处理与管理。我国较早把物联网称为传感网,1999年中科院开始传感网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网技术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拥有话语权,拥有了从技术、器件、材料、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物联网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能环保、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政府、智能消防等等。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的逐步形成,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据美国Forrester机构预测,未来物联网所带动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有望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1.2 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 智慧城市发展概述。“智慧城市”首次出现在198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家以智慧城市命名的产业技术协会组织,欧盟在2007年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创新构想,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从2005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借鉴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经验。2009年,国家总理在北京科技界大会上作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中诠释了“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概念,标志“智慧城市”的研究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从2010年开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进入了研究者视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了“中国智慧城市(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上海浦东新区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2010年,

《中国智慧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制定完成,提出未来5年发展100个智慧城市(镇)、200个智慧城区示范区的建设构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成为国内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创新点和有力支撑。

1.2.2 智慧城市的内涵。IBM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北京大学朱跃生教授认为: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胡宝钢教授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对于城市发展过程的集成和复合,即智慧城市是对工业城市、信息城市、互联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五个阶段的集成和复合。国脉互联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是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计算,智慧城市的“智”指智能化、自动化,是城市的智商;“慧”指灵性、人文化、创造力,是城市的情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人类城市建设的延续,是从工业城市、信息城市一直到数字城市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质特征是以传感器、物联网、高速无线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精细、准确、可靠的传感网、互联网等多网融合为传感经络,以数据挖掘、云计算、模糊识别、智能技术等为神经中枢,以智慧经济、智慧产业、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总之,智慧城市是人类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人与环境、人与城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更高阶段。

2 智慧城市的特征

2.1 全面感知。更全面更加透彻的感知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也是其基本特征,即利用各种传感技术和设备,使城市中需要感知和被感知的人与物可以相互感知,且能够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要想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传感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是关键,传感设备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嵌入是基础,传感设备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嵌入形成了智慧城市的“感觉器官”。

2.2 可靠传递。在广泛的联接基础上形成可靠传递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即融合移动互联网、电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形成泛在化的网络承载系统,并安全可靠的将各种采集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可靠传递。基于广泛联结的可靠传递是智慧城市的信息来源的基础,广泛联结如同智慧城市的“经络”,而可靠传递如同智慧城市传递来自外界的准确“刺激”信息,是智慧城市对外界信息的准确通信。

2.3 智能处理。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计算的智能处理能力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集中、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并做出智能化的控制与处理。对海量的数据,利用数据挖掘、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技术对其进行智能化的处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和标志,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关键点。

2.4 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智慧原本是对人的灵性的描述,现在移植到城市建设之中,其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即城市像人一样也有灵性也有智慧。当城市的运行建立在全面的感知、可靠的传递以及智能的处理的基础之上时,城市也如同人一般具有了灵性和智慧——智慧城市。

3 智慧城市的要素构成

3.1 智慧城市的“躯体”:感知基础层。感知基础层是智慧城市的“躯体”与“感觉器官”。传感设备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嵌入形成了智慧城市的“躯体”与“感觉器官”,感知基础层的功能是收集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含各种物理信息量、坐标信息、身份信息、声音、视频数据等,感知基础层成了决定物品是否能感知、能说话的前提条件。数据采集与执行主要是运用智能传感器技术、身份识别以及其他信息采集技术,对物品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同时接收上层网络送来的控制信息,完成相应执行动作。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RFID、互联网、通信网等数据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感知基础层使整个城市有了“躯体”和“感觉器官”,整个城市既能向网络表达自己的各种信息,又能接收网络的各种控制命令。

3.2 智慧城市的“经络”:网络中间层。网络中间层是智慧城市的“经络”,即信息传导系统。它将完成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范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通过移动互联网、电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形成泛在化的网络承载系统,并安全可靠的将各种采集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递,把信息安全、快捷、可靠的送到城市的各个地方,使物体自己之间能远距离、跨领域通信,从而实现城市之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通信。网络中间层形成了智慧城市的“经络”,“经络”的形成使信息传递有了通道,智慧城市中可靠的传递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强大的网络中间层是智慧城市可靠传递的保证。

3.3 智慧城市的“大脑”:智慧应用层。智慧应用层是智慧城市的“大脑”。智慧应用层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集中、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并做出智能化的控制与处理,完成物体信息的采集、分析、决策等功能,智慧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控制层、决策层。物联网的最终服务对象还是人,其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智慧原本是对人的灵性的描述,现在移植到城市建设之中,城市也如同人一般具有了灵性和智慧。物联网的应用服务涉及到当今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如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电网等。智慧应用层是智慧城市的“大脑”,智慧应用层使城市具有了灵性,实现了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使城市更具有人性化和创造力。

4 结论

随着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掀起,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己成必然,各级政府已经把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新一轮城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推动力。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弄清楚智慧城市的内涵、特点和基本要素,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充分借鉴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结合各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色,探讨出一条可行之路,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2篇

一、本体与传播之间话语的转变和构成

民俗文化想要实现在大众传播语境下完成话语的构成,其要点之一就是在本体与传播两者间进行转变与二次构成,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话语主体的转变。话语主体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既是主导方又是决策方,同时还兼具传播者,在民俗文化的发展中主体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而大众传播的产生,使该主体既可以是实际的参与人员,也能作为单一的传播人员,不需要直接参与文化活动。话语主体的改变使得民俗文化在记录方式、传播体系、整体意识形态与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转变与二次构成。民俗文化的话语从本体向传播转换,代表民俗文化本身传播的手段、进行接受的主体与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转变与构成让民俗文化得以在时间与空间中,拓展自身的内容与形式,以保证每一个阶层和年龄的人群都能够接受并传承民俗文化。

二、民间与主流之间话语的共存和交融

民俗文化来自于民间,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与劳作中积累下来的精神和艺术财富,因此,自然带有强烈的民间本土的话语。然而,民间文化是需要社会的不同阶层与领域的认可和接受才能对其进行传承、发展、传播。因此,民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不断地重新进行构建,以满足每一个时代的主流话语特征。大众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语境下的作用与意义,已无法单纯用“工具”进行衡量,其在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信息传播之间构建平台,并推动民俗文化在大时代的要求下展现其主流话语特性。大众传播想要实现民俗文化的话语从民间向主流发展,首先要打破其社会组织形态,将民俗文化从单一的民间管理上升到国家的政治政策中,以大众媒介作为平台,使民间文化成为国家主流意识语境中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其主流话语的旨归,构建话语在民间与主流两者中灵活转换的通道。

三、历史与现实之间话语的共通和交互

既记录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工作、发展和变革,又承载当下社会文化的特点与气息,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这就是民俗文化的内涵,所以民俗文化在进行话语构成时,必须将历史文化与现实价值进行融合研究。民俗文化的变迁总伴随着历史的更替,民俗文化中记载的农耕作业、岁时、生产以及婚丧习俗等都反应了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可见,我国民俗文化其话语特点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继承性以及统一性,这与历史的发展维度相一致。民俗文化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表现形式客观地进行记录与展现,同时又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切合,并经常随着人们的主观意识、行为发生变化,甚至使其话语发生重新构成。从另一方面而言,民族文化的内容、表达形式、作用与意义都随着现实的语境变化而变化,其话语更带有突出的现实特点。

四、国内与世界之间话语予以统一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一口号最能完整诠释民俗文化身上蕴含的世界意识,增强本民族文化的综合软实力,同世界文化与精神相统一成为民俗文化话语构成的关键要点之一。因此,作为承载着我国传统艺术的民俗文化,其话语构成既要扎根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突出中国特色,又要紧随世界文化的发展与流行,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间构建平台,实现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完成这一步需要我国民俗文化借用大众传播语境的力量,将其与世界话语相统一,使其既带有本民族特色传播符号,也纳入相应的国际需求,从而推动我国民俗文化与世界各民族共同分享交流。

五、结束语

第3篇

摘要:POP海报(广告)其英文原意为“在购物场所能促进销售的广告”。包括所有在零售店面内外,能帮助促销的广告物,或其他提供有关商品情报、服务、指示、引导等标示都可称为POP广告。POP是商业销售中的一种店头促销工具,其型式不拘,以摆设在店头的展示物为主。POP广告的创意追求艺术性,对促销具有推动作用。创意包括图形创意与文字创意。创意要遵守设计原则。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重点探讨POP广告的创意与设计要素构成。

中图分类号:F 213,83文献标志码:A

POP英文全称为“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意思是销售点广告。一般布置在各地零售店的店内及店门口。POP的零售广告在西方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超市。而在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POP的广告形式,如古代商铺外的幌子,就是典型的POP广告。POP广告的功能是直接向顾客介绍产品的信息。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变化之后,POP广告在形式上已不仅仅满足于功能得需要,而是趋向多样化,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因此,在POP广告的设计中,形式美的概念在不断地加强,目的是增加销售点的商业气氛,传递有效信息,促使消费者购买商品。

一POP广告设计非常讲求艺术性

人性化的设计表现是POP广告得攻心利器,它完全是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而设计的。可爱诱人得画面不仅能够唤起消费者潜在得利益需要,而且对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POP,它的功能就在于引起顾客的注意,唤起购买意识,配合广告主题而画龙点睛,更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最终赢得终端的支持并以实际行动购买。POP的使用场所,有室内和室外之分。可以用在超市买场,也可以用在柜台等,吸引顾客的眼球。

商场外悬挂着的横幅、竖幅标语。以友好姿态向您提供商品信息。引人注目的商品橱窗、色彩鲜艳的广告塔和指示牌将引导你进入商店。商店里那纵横交错的绳子上飘动着一排排具有醒目商标、牌名和商品形象的吊旗那货架上有闪烁着柔和光芒的灯箱。

平视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组组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包装广告;墙上、橱窗上张贴着的精美招贴,身边有经过化妆、身着商品服装的售货员,含着微笑热情为你介绍商品,并赠送一份宣传卡,帮助你认识商品,领略使用商品后的风采。这铺天盖地、多种多样的广告,让你置身其间、目不暇接,受到一次次视觉冲击,无疑是购买前最好的广告。也许你是根据报纸、电视广告的信息而来,也许你毫无思想准备来逛商店,POP将帮助和促使你下决心去购买商品,当买到商品后,又会得到一个购物包和包装纸,让你带出商店,作为流动广告。

作为整个宣传空间,POP是一个很大的立体设计,它应分门别类,讲究宣传的整体性,更具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POP的整体布置,在商店环境中应该是更加整齐、美观。而对某一件具体的POP设计又是一件小的相对独立的立体设计或平面设计。它不仅具有形、色、构图、体积等,还可以运用其它手段,使之更优美、有趣,以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POP广告对促销的作用

传达商品信息主要表现在吸引路人进入超级市场。告知顾客超级市场内在销售什么,告知商品的位置、配置,简洁告知商品的特性。告知顾客最新的商品供应信息,商品的价格,特价商品,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创造店内购物气氛。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其购买行为的随意性增强,而且消费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不仅要求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同时也要求购物环境舒适。POP广告既能为购物现场的消费者提供信息、介绍商品,又能美化环境、营造购物气氛,在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刺激其采取购买行动方面有独特的功效。通过促销活动,可以扩大超级市场及其经营商品的供应商的知名度,增强其影响力,从而促进超级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惠互利。

三POP广告创意

创意,英文为Creation,是广告学中之专用语。时下又流行于其他行业,诸如发型创意、时装创意等等。所谓创意,从中文字义上分析,“创,始也。”(《广雅》)创就是首创,始造的意思。“意,心所响也。”(《管子》)心之所思,就是意。将二字合起来解释,就是造出新意,或日“想点子”、“出新招”。

美国广告大师奥格威有过这样的说法:“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们的产品,非要有很好的点子不可,除非您的广告有很好的点子,不然,它就像很快被吞噬的船只。”可不可以这么认定:有好点子的广告是商海里的渡船,能将商家及其商品送到“黄金海岸”。

1 POP广告创意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美国是广告的王国,海报在广告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美国名海报设计家所倡导的POP海报制作六大原则是:

(1)单纯:形象和色彩必须简单明了(也就是简洁性)。

(2)统一:海报的造型与色彩必须和谐,要具有统一的协调效果。

(3)均衡:整个画面须要具有魄力感与均衡效果。

(4)销售重点:海报的构成要素必须化繁为简,尽量挑选重点来表现。

(5)惊奇:海报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要出奇创新,具有强大的惊奇效果。

(6)技能:海报设计需要有高水准的表现技巧,无论绘制或印刷都不可忽视技能性的表现

2 POP广告图形创意

POP广告中的图形是直接而具体的视觉形象,在POP广告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作为现代营销手段的POP广告,图形并不是必需的。现在许多超市里的小型POP,它们往往就是悬挂在货架前,或夹插在商品前面,运用简洁有趣的字体直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虽然这样,图形作为POP广告中的最为直接而具体的视觉传达手段,其作用和嫂果仍是不可低估和替代的。POP广告中的图形,是POP广告创意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是消费者认识和理解商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POP图形的创意,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常见的有写实、夸张、寓意、变异等各种手法。不论采用哪一种构思,都要求新颖活泼、生动有趣。设计者可以多多尝试,不必局限于某种模式。

POP图形的表现手法,则有摄影、绘画、剪贴、喷绘以及运用电脑进行表现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POP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更加丰富。

3 POP广告文案创意

所谓文案创意,就是要讲究修辞,令广告语言有文采,像图形一样,给人以形象、生动、优美的感觉。POP广告在文案的创意上要醒目和独特,在极短的瞬间抓住消费者的视线。在色彩和文字的搭配上要很好的配合。Pop广告的文案的创意要“说到点上,做到点上!”

广告语言包括广告标题、广告内文及广告语。其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标题,有时,广告标题和广告语是合二为一。广告文案创意是针对广告中的语言文字部分进行的创意。广告文案创意是现代广告创意的核心,它要求准确、深刻、新颖、有趣、奇特。广告文案创意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的创意(指确立并表现广告主题)、结构的创意(指广告文案的谋篇布局、信息的排列组合的谋划)和语言的创意(指对广告语言文字的选择、锤炼和使用)。

四POP广告设计要素与构成

POP内容加以分析,可归纳出六项主要构成要素,其意义功能及重点如下:

1)引导的文句:主要的功能在修饰,即使与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也要有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条件。

2)引主标题:手绘POP的重心,刺激消费者保留深刻之印象,字数不要超过10个。

3)副标题:主标题无法说明商品内容,或为了使内容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使用副标题有加强效果的作用。另一功能是使消费者能将视线由主标题一副标题一移向具体内容的说明文。

4)说明文:在撰写文案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尽可能分行书写,方便消费者阅读。最具魅力的讯息应写在最前面,诱导消费者在期待心理下继续阅读其他内容。书写行数以5行左右最佳。每行文字以15个字为宜。

5)边框:边框装饰是主要的构成要素,除报纸广告外其他媒介,并不是要素的内容。边饰大多以装饰为目的,将POP的内容与其他讯息隔离,以利阅读。与内容配合使用,使POP产生统一感。利用边饰图形与色彩区分将POP的用途进行分类管理。

6)插图:单纯以文字表现的POP看起来单调无趣,借助插图吸引消费者。

五POP广告制作软件

使用CoreIDRAW 12、nlusttator CS2、Photoshop cs设计制作POP广告;

四通EASY--POP制作软件产品是国内第一套专门为卖场开发的、便利的制作POP专用软件系统,无论从软件开发的技术角度,到对于国内POP应用的专业理解,都是目前最先进的。

梦想飞龙数码影像成功的POP海报制作系统,具备丰富的“文字特效”功能和强大的“图文混排”能力。包含了色彩丰富的图文信息,给消费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其软件支持位图和矢量格式图像的缩放、旋转等功能;

“英思”POP设计输出软件;

可丽卡万业POP广告制作系统等。

参考文献:

[1] 汪涛,POP广告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高水平大学 本科生 要素构成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大学教育的建设问题成为了社会的舆论热点。怎样的大学才是高水平的呢?这涉及高水平大学的评价指标,即构成要素。对此,国内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教授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一流大学应该具备以下八个特征:①有一流的生源,②一流的师资,③一流的多科性学科,④一流的科研,⑤一流的国际学术影响,⑥一流的社会服务功能,⑦一流的设施,⑧一流的管理水平。[1]另外,范瑜、谷贤林、周光礼、陈文村等人的观点与纪宝成教授的观点相似。总的来说,国内专家学者对于高水平大学的定义,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独特的办学理念;一流学科以及新兴学科;拔尖的创新人才;优质的师资队伍;创新的科研成果;教育的国际化;创新的氛围。

在已有关于高水平大学的研究中,多是以教授、老师、学校管理层以及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研究来判定,而对于大学主体、建立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利益群体――学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的研究难免有失偏颇。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生心目中的高水平大学形象,找出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方向。

(本研究由华工SRP研究小组完成,成员为罗泽霖、夏创乾、张郑腾、贾琼国、张贵云和张晋一。)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

本研究在全国各地的本科院校进行,被试点主要集中在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还有少数其他全国各地的本科大学。共发放正式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回收有效率为92.67%。样本均为在读本科生。

2.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修订

我们在理论分析、访谈以及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科生视角的高水平大学的要素由教师素质、硬件设施、勤工助学、行政管理、生活条件、教学环境、国际化、杰出校友八个维度构成,并编制了《基于本科生视角的高水平大学研究调查问卷》。每个维度下有几个细题目,共计38个题目。问卷采用李克特六级计分法,即不重要、不很重要、一般、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分别对应数字1至6。

预试问卷的编制在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并以结构化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相结合进行。通过对广州部分本科院校的120名在读本科生的结构访谈与调查,收集了反映本科生认知的高水平大学的关键要素构成,并据此编制成了问卷的题目。预试问卷编制完成后,我们发放了320份问卷进行第一阶段的预研究,并根据预研究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2.3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9.0软件,主要涉及的统计分析为探索性因素分析。

3 结果分析

经分析,样本的KMO值为0.887,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5248.579,自由度为406,显著性水平小于0.00,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用正交方差极大法进行因素旋转。

按照预试删除项目原则(因素负荷大于0.5)逐条删除项目,共保留29个项目,分七个维度,方差解释率达63.516%。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问卷拥有较清晰的内容结构,高水平大学的内容结构呈现七个因素结构。上述七个因素命名及内容如下:

因素1,生活条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优美安静,没有外来干扰影响学习生活;校园治安环境良好,不会有偷窃等情况;食堂饭菜物美价廉;食堂卫生达标,食品安全有保证;宿舍空间宽敞,生活设施齐全;运动设施丰富齐备。

因素2,教师素质,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上课逻辑性强,清晰易懂;教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有责任感;教师认真,耐心对待学生;教师对教学有激情。

因素3,学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以“教授治校”为学校的治校方针(注:“教授治校”指学校重大决策如人事、经费、学术评审等主要由教授来决定,行政人员起辅助作用);行政管理有序高效,办事流程精简明晰;对教师的奖惩制度以教学评价为主,以科研评价为辅;教师的绩效考评能体现学生的意见和评价。

因素4,学习与教学条件,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藏书量大;学生借阅限制少;学校重要学科实验室设备齐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培养分析能力。

因素5,勤工助学,主要内容包括:助学金申请条件较宽松,名额多;勤工俭学机会多;勤工俭学按同工同酬原则付酬。

因素6,国际化,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能够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留学生交流的机会;留学生生源广,来自世界各地,不仅限于某一地区;各科都有一定的外聘教师授课。

因素7,杰出校友,主要内容包括:杰出校友多;杰出校友在社会各界有影响力;杰出校友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较多;校友对母校的捐赠数额大。

统计表明,基于本科生视角的高水平大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90.0%,问卷的信度完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表明基于本科生视角的高水平大学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量结果是可信的。

使用本问卷对基于本科生视角的高水平大学的测试结果表明,本问卷的内容基本能反映基于本科生视角的高水平大学的内容结构,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4 讨论及研究结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对于高水平大学,专家学者更着重从大的角度去理解,主要着重点在三个方面:学校实力、学校声誉、学校对社会的贡献,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而本科生则更愿意从细节处去考察一间大学,主要涉及基本的生活学习条件。

在学校实力方面,专家学者强调了一流的师资队伍、优势学科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本科生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学生要求基本的学习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如图书馆藏书量大,实验室能满足需求;学生更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而不是科研能力,希望老师认真负责、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学校声誉和社会贡献方面,学生不太关注学校的声誉,不过却要求杰出校友能在社会各界作出杰出贡献,同时也希望杰出校友能够对母校有所贡献。

在学校管理方面,本科生和专家都认为学校管理制度应该充分保障学术自由和独立人格。而在国际化维度上的考察,学生和专家的观点也趋同,学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如各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

另外,学生提出了两个专家学者没有考察的维度――生活条件和勤工助学。学生认为,作为一间大学应该保障好学生的衣食住行,而勤工助学也能帮助学生在经济上解决负担。这两个维度值得我们去注意。

综上所述,专家对高水平大学内涵的领悟偏向于抽象和核心的概念,而本科生的观点则更接近于实际。之所以两者的认知存在偏差,可能是两者的评价角度不同所致。专家学者更多的是作为局外人,从社会对大学的需要来观察大学,因而更注重大学的实力、声誉和对社会的影响;而本科生作为局中人,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故对大学的要求巨细无遗,他们认为――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是获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基本保证,从这个角度看,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对目前大学环境的不满,对大学治理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指导老师:谢衡晓)

【参考文献】

[1]纪宝成.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教学,2001(3).

[2]周光礼.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质.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陈文村.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及对我们的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06).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11-02

摘要:和谐视域中高校校园的建设应是教育体系中各个要素、各个系统间互相协调、整体优化的良性模式。它包含了:校园精神的和谐;制度机制的和谐;环境的和谐以及校园中各类群体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高校校园;要素

和谐即“配合的适合和匀称”,[1]就其本意来说是事物与现象的适中协调,平衡存在的状态,是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它并不排斥差异、矛盾和冲突。对高校而言,和谐就是以大学校园为载体,教育体系中各个子系统以及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全面自由、平衡有序、整体优化为核心的良性运行模式和发展态势。它内在的包含了:校园精神的和谐;制度机制的和谐;环境的和谐以及校园中各类群体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和谐。

一、校园精神的和谐

校园精神的和谐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和谐高校建设的基石。它包括大学发展历程中凝练的理念和精神,蕴含着大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师生精神风貌和丰富底蕴的校园文化,它反映了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体现出大学的风格与特色,一所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任务都被囊括其中。精神是行动的先导,和谐发展的大学必然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这样它才能发挥正确引导、合理规范人的作用,也才具有凝心聚力,激发鼓励校园群体的功效。当然,作为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校园精神在历史的涤荡中,会伴随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并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但蕴藏在大学精神中的核心内容不会改变,那就是大学里所具备的科学、民主、自由、博爱、创新的精神理念,这正是大学被人敬仰,成为人们心中圣地的原因所在。

二、校园制度机制的和谐

大学校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而制度建设无疑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因素,发挥着保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大学校园制度不仅包括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管理规范,还包括了学校内部组织、人员、活动等各种具体的管理制度及权利运作机制,如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规范制定和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协调大学与社会、政府、兄弟院校之间的关系,为学校良性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规范大学自身行为, 科学地组织、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来满足和保障师生员工共同利益,使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将学校的发展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的和谐建设。

三、校园环境的和谐

校园环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载体。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对教育环境都有所关注,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指出:“学校所在之环境有山水可赏者,校之周围,设清旷之园林。”近年来,注重环境在育人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谐校园环境包含了校园各种教学、生产和生活机构布局的合理及校园景观的和谐。校园风光(植被、雕塑)、教学设施(建筑物、运动场所)及图书、实验器材等实体要素都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和谐校园环境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合理布局。这是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学校应当远离繁华、嘈杂的工商业区,选择环境优雅、视野开阔场地,这有利于营造安静、温馨的氛围;其次,根据教学、生活的不同功能,在空间上进行有效规划,使教学区与生活区相得益彰,保证师生学习生活秩序井然。第二、优化设计。教育者应当精心设计,将总体环境同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结合,尽可能发挥环境中各要素的最大功能。教学楼庄严肃穆、教室窗明几净;图书馆布置整齐、藏书丰富;学生宿舍设施齐备、生活方便。身处其中,让人精神振奋,情绪愉悦。第三,注重美观。校园环境应注重功能与美观的结合,建筑、园林、雕塑、绿化要相互协调,风格呼应。校园内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园艺景点新颖独特,构思巧妙;建筑物赏心悦目,这样才能营造韵律和谐的环境。第四,体现人文情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艺术美、意境美、人文美的协调统一。校园的每一根廊柱、每一座雕塑都要散发迷人的魅力和不俗的品格。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知美与和谐,由此萌发积极奋进的力量,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

四、校园群体的和谐

校园群体的和谐乃是校园和谐的关键因素。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校园中同样存在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人们只有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睦相处,才能整合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反之,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摩擦不断,矛盾尖锐,会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低下,严重时还会危及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一)学生间的和谐。

学生自身的和谐与生生间和谐是和谐校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3]青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知识的积淀,还是人生观的树立都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除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外,洋溢着竞争与合作氛围的朋辈环境对学生影响更深,罗索夫斯基曾说:“在哈佛,我常听人说,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远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4]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身心愉悦,受益匪浅,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二)教职员工间的和谐。

教职员工的和谐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及教辅、后勤等一线员工的努力与贡献。只有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教师才能激发自身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教辅、后勤人员才能脚踏实地,积极配合。毋庸置疑,离开了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基本教学工作的开展、生活设施的维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校园的安定有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也不可能落到实处。当然教师间确实存在岗位评聘、评优争先、收入差距、住房问题等现实矛盾,这需要学校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理念,以师德建设和业务培养为重点,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激励约束的保障机制,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利益得失,注重自身健康发展,自觉维护群体和谐。

(三)师生间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师生间是否和谐,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师生关系弊端显现,“教师为中心”的理念遭受挑战,教师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和学生被动地位已发生了变化,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确立。和谐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互动应注重民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全面,而教师也在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四)干群关系的和谐。

干群关系和谐直接关系到学校政令通畅、良性发展。领导作为管理和决策者,在校园各类群体中处于优势地位。高校和谐发展,领导责无旁贷。首先,高瞻远瞩,全局谋划发展。协调统筹学校的发展理念、步骤和目标,增强校园成员认同感,凝心聚力共创和谐;其次,身正垂范,树立典型榜样。领导的言行举止对校园群体的风气、精神面貌影响很大。领导以身作则,正己示范,不计个人得失,员工整体面貌就会健康向上,而领导也才会得到群众真心的拥护支持。最后,着眼实处,切实关心员工和学生的处境和困难。学校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失落。解决矛盾,疏导不满情绪,就要求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尊重人们的劳动创造,切实维护和保障大家的利益。当然,干群的和谐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配合,大家应当尊重、体谅领导的辛劳,即使出现矛盾,也不能言行过激。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2:454。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3。

[3]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6。

[4]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85。

第6篇

一、军队会计文化的要素构成

军队会计文化,是指军队会计人员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军队特色的会计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军队文化中的亚文化。借鉴文化学的理论,军队会计文化可由五个层次的要素构成,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创新文化。它们之间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一)基础层面:军队会计物质文化。

军队会计物质文化是指军队会计活动中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军队会计物质文化的营造,迫切要求我军的会计工作从落后的“计算机会计方式”向先进的“计算机内在方式”和“网络计算机方式”转化。军队会计物质文化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完备的军队会计信息工程,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军队会计信息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另外,军队会计工作的办公环境建设也是影响军队会计物质文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有助于形成更加有利的物质文化,从而促进整个会计文的发展。

(二)中介层面:军队会计制度文化。

军队会计制度文化是军队会计组织中的各种法规、制度以及军队会计活动中会计工作者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各种会计法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机构组织方式、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它是会计文化的第二层次,属于中介层文化。作为有形规则的军队会计法规制度包括已经存在的宏观层面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强制力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三)核心层面:军队会计精神文化。

军队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前两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军队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会计形象等,它是军队会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会计文化中无形的精神财富。具体就军队会计而言,也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军队会计精神,或者说是军队会计精神文化。军队会计部门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军队会计精神的支配和鼓舞下完成的。

(四)衔接层面:军队会计行为文化。

军队会计文化根植于军队会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行为文化。军队会计行为文化是军队会计人员通过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折射出的动态人文文化观念。主要由军队会计部门领导、先进典型及广大会计人员的群体行为构建组成。如军队会计部门领导的主要行为是会计决策及创新会计文化,并把驾驭全局、多谋善断的高层次文化观念内化到会计目标、任务实施和工作程序之中。另外,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重点.树立相应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并以此规范、影响和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的行为,就可以塑造优秀的军队会计文化。

(五)发展层面:军队会计创新文化。

创新既是一种基于本职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也是实现持续、高效科学理财的需要。军队会计创新文化,就是要对旧军事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会计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变,建立一种与军事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文化。无论从会计工具如笔、算盘、计算器到计算机的使用,还是从单一的会计记账到军财工程的研发,都体现了军队会计的创新。都是广大会计战线的工作者几十年辛勤工作、努力创新的结果。军队会计创新文化包含两层涵义:其一,军队会计文化各要素的创新,指改造与旧的军事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文化要素,创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和军事经济改革的会计文化要素;其二,军队会计文化系统的创新,即加强军队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使相关的会计文化要素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功能完整的系统,扎实稳步地推进军队会计文化的优化与发展。

二、军队会计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军队会计物质文化建设。

军队会计物质文化是军队会计文化赖以形成、存续的基础、是军队会计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会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加强军队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军队会计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军队会计广域网络建设、军队会计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完善计算机会计、网络会计和建立军队会计网站。

(二)军队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军队会计制度文化建设是军队会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一种“规范性”文化,它把军队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连为一体。一是加速推进军队会计立法。二是健全军队会计制度。三是完善军队会计监控体系。

(三)军队会计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军队会计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科学地构建军队会计精神文化,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军队会计文化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是军队会计道德观的构筑。二是军队会计价值观的塑造。三是军队会计知识素养的培育。

(四)军队会计行为文化建设。

军队会计行为文化建设是军队会计文化中实践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刻影响会计文化发展的主要方面。一是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二是完善会计行为激励机制。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环境;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9)05-0064-04

基金项目 2008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无锡市高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批准号:08JYB002)

作者简介 黄昱方,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祝江燕,江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江苏无锡214122)

一、引言

企业孵化器于20世纪50年源于美国,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业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企业孵化器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创新研究成果的价值转化,其在孵化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孵化器模式进入中国,最初由国家创办的全国53个高新区运作,90年代中期以后,其主体呈现多元化、市场化、民营化的趋势。这些孵化器培育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对比发达国家优异的孵化成果,我国的孵化器仍然任重而道远。根据2006年底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的调研资料,在2254家接受过孵化器服务的人孵企业中获得风险投资的有82家,成功上市的有6家,比例分别为3.6%和0.2%;根据2006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资料,全国共有548家孵化器,41434家人孵企业中成功上市的企业数量为53家,比例仅为0.1%。

我国孵化器的短板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用?本研究深入在孵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展开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试图从创业者的认知和需求角度对企业孵化器塑造的创业孵化环境的构成要素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深化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建议,以望帮助企业孵化器准确把握孵化服务的切入点,发挥出更佳的孵化绩效,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理论回顾

企业孵化器通常使用“incubator”或“innovation center”来表述,许多学者对企业孵化器概念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1985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该协会认为,企业孵化器是推动风险企业发展的有效过程,孵化器孵化年轻企业,在它们非常脆弱的启动时期帮助其生存并成长,孵化器为企业提供内行管理帮助,将企业引向融资之道,为危机企业发现风险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Smilor和Gill(1986)认为企业孵化器是用其所有掌握的、控制的各种要素来支援创业企业家开创新事业而设立的创新系统。Rustam Lalkaka(1994)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座具有少数管理人员的设施,此设施以一个系统的形式来提供实体工作空间、公用的设备以及技术与商业帮助的渠道,这样可以降低新生企业的创业成本,及时抓住改进商机,降低创业阶段失败的几率。

企业孵化器的功能目标紧密贴合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孵化器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功能目标主要有3个:一是培育企业家,通过孵化器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培育成为具有较强技术管理和市场知识的科技企业家;二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通过孵化器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三是通过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输送毕业企业。

Hugh D S(1999)认为创业孵化环境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创业孵化网络、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文化氛围、投融资环境和基础服务设施。创业孵化网络指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提供交流互动机会、与利益相关者以及客户的关系网络建设等;创业政策支持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提供给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优惠措施和相关支持等;创业文化氛围指企业孵化器创造的创业支持氛围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态度等;投融资环境指企业孵化器引进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天使投资或者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等内容;基础服务设施是指企业孵化器提供的业务、研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以及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设施和一般流程服务。Lois Peters和Mark Rice(2004)用成功孵化出的企业比例,即被孵企业“毕业率”来衡量企业孵化器的孵化结果,他们认为,影响孵化结果的是孵化器提供的三种主要服务:基础设施、培训、网络资源。基础设施是指企业孵化器提供的物质基础设施,包括办公室、设备、行政设施(如传真,电话,上网线)、案例实验室、会议设施等;培训是指企业孵化器提供的培训和教育讲习班;网络资源是指企业孵化器提供给被孵企业一些可利用的渠道,包括经营、行政、管理、金融、法律、保险顾问以及科学家、学者、潜在客户等。

张炜、王重鸣(2004)的研究指出,技术创业孵化环境是技术创业企业的支持系统,其目标是帮助技术创业企业开发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资源,并利用孵化环境资源获取能力和网络效用,有效识别创业机会并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提高组织知识资本水平,最终实现快速创业成长。张炜、邢潇(2007)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并检验我国高技术创业孵化环境与创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文化氛围、创业孵化网络、创业政策支持和基础服务设施等4个因素构成了创业孵化环境的主要结构维度,且这4个关键因素对技术企业创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董浩平(2008)认为,创新小企业的幼稚性决定了它对孵化器的依赖,而孵化器需要具有一定的功能才能完成创新小企业的孵化使命,他通过对创新企业对孵化器的功能期待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孵风险企业,商业计划至关重要(亦即需要从孵化器得到最迫切、最好的服务),其后依次为企业家才能与领导能力、技术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服务、技术识别等。

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孵化器的资料分析,可以发现,以往的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单向的从企业孵化器立场出发,并未考虑到创业企业的能动主体即创业者的需求和感受,一些着眼于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立场的研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创业孵化环境的重要性和主要要素,但是也存在着仅从理论出发,没有联系实际或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1、研究设计

本研究认为企业孵化器旨在帮助初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而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是创业过程中最为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他们往往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和创新意识,但可能并不具备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卓越的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如果孵化器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充分了解创业者的认知和需求,从而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那必将推动在孵企业的创业成功,进而使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得到卓越发挥。因此,本研究拟从创业者认知角度出发,运用实证研究探讨创业孵化环境的构成要素。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两种调研方法,即半结构化访谈和结构化问卷调查方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是请被访谈人自由回答预先拟定的访谈问题,也运用互相讨论的方式。结构化问卷主要是根据已有相关资料和访谈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项目的研究问卷,请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应式判断。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在孵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成员。

3、研究样本

本研究中主要针对无锡各园区(包括各类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创业中心、创业园、科技园等)的在孵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成员进行了研究取样。详细访谈了20位创业者或者管理团队成员,发放了200份调研问卷,回收问卷114份,回收率达到57%,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达到76.32%。

4、问卷设计

创业孵化环境问卷是根据半结构化访谈内容和以往孵化环境的文献,经过编制、试测和修订而成的,问卷共包含21个项目,样本项目诸如“园区帮助您获得合适的人力资源、会计、法律等专业”和“园区为您提供管理和运作企业的帮助”。所有项目全部采用Likert式5点量表进行评价,从1-5记分,表示从“很低程度”到“很高程度”等5个等级变化选择,请被调研者根据实际情况以Likert式5点量表进行评价。

5、统计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具体统计方法主要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1、数据检验

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需要计算KMO统计量并进行Bartlett’s球形检验,来查看样本变量是否适用因素探索。

KMO是Kaiser-Meyer―Ol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值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取值在0―1之间。当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就越好。在实际的统计分析过程中,KMO统计量在0.7以上时,效果比较好;而当统计量在0.5以下时,此时不适宜应用因素分析方法。Bartlett’s球形检验是用于判断研究样本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在SPSS统计分析中,如果变量之间是独立的,或者说相关性不强,那么就不适用因素探索分析。

检验结果见表1,统计分析样本的KMO统计量为0.807,显著性水平P

2、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对创业孵化环境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抽取因子,以辨别不同的知识创造行为过程。运用凯泽标准和卡特尔陡阶检验法确定因素抽取个数,采用特征值大于1,且项目因素荷重大于0.5的标准,一共抽取了4个关键因子。最终得到了一个具有4个维度,各自分别包括4个项目、6个项目、5个项目和5个项目共计20个项目的创业孵化环境量表。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从对创业孵化环境问卷因素抽取的内容来看,很好地符合了本研究关于企业孵化器塑造孵化环境的构思,与研究访谈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因素抽取内容的分析,并分别对4个因子命名后,本研究认为,创业孵化环境包括政策支持、孵化网络、辅导培训和公共服务设施等4个方面。创业孵化环境问卷的4个因素共同解释了6 7.17%的变异,其中“政策支持”解释了18.03%的变异,“孵化网络”解释了17.59%的变异,“辅导培训”解释了16.78%的变异,“公共服务设施”解释了14.758%的变异。

3、内部一致性检验

对于问卷的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来检验。NunnalIy(1978)和De Vellis(1991)认为问卷的Cronbach’s Alpha在0.7以上是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信度统计处理结果(表3)显示四个因素的Cronbach’aAlpha值分别为0.83,0.858,0.852,0.826,总量表系数为0.925,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好,证明了本研究问卷的同质性信度较高。

五、研究结论

从研究问卷分析结果来看,创业政策支持、创业孵化网络、创业辅导培训和公共服务设施等4个因素构成了创业孵化环境的主要结构维度。

六、研究启示

1、企业孵化器要提高孵化绩效,有效提升被孵企业毕业率和综合竞争力,就必须从创业者的实际需要和认知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其在创业过程中真正渴望得到的帮助,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本研究充分表明创业孵化环境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它具体体现在创业政策支持、创业孵化网络、创业辅导培训和公共服务设施等4个方面,企业孵化器应从这4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在孵企业成长。

2、企业孵化器应当跳出准政府机构的自我定位,作为一种衔接政府和创业企业的良好纽带,利用自身的政策导向优势,帮助创业企业协调好与政府及其各方面的关系,推动其成长。研究量表的分析结果还显示,投融资服务因素并未被单独抽取出来,而是作为政策支持的一部分内容出现,这说明创业者更多的将政府看作投融资的主体,孵化器在完善投融资体系方面有待加强。

3、企业孵化器作为一个能将创业企业和各种社会网络资源连接起来的有效平台,应当充分发挥其平台效用,使在孵企业获得各种专业化服务,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如帮助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获得合适的人力资源、会计、法律等专业,提供技术、生产、销售和市场等信息中介和能满足创业需要的信息平台,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向客户、供应商或者政府介绍采购项目,帮助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组织各种活动以满足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创业需求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4、企业孵化器应当全面推进创业辅导培训服务。科技部火炬中心曾指出我国的企业孵化器缺乏辅导企业成长的职业导师,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企业孵化器的症结弱点所在。企业孵化器需要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尤其是有创业经历的人才来帮助企业走出这种困境,即使是有着失败创业经历的人,他们对与创业潜力的评价和洞察能力都会比没有创业经历的人要深刻得多。企业孵化器可以根据创业者的需要举办优质的讲座及培训班,提供商业计划指导、管理和运作企业方面的帮助,最终帮助创业者

朝企业家的职业生涯顺利转型。

5、企业孵化器应当从细节着手,完善各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往往能从细微处反映出一个企业孵化器服务的完善程度,企业孵化器需从工作、生活、休闲、交流等各方面的需求出发,保障创业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免除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明大军.以色列的企业孵化器[J].望新闻周刊,2004,(35).

[2]王树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2006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综述[J].中国科技产业,2007,(7).

[3]罗斯顿・拉卡卡.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孵化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

[4]颜振军.中国企业孵化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孵化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

[6]Hugh D S.Assessing the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 ofbusiness incubation programs on new business start―ups[J].Journal 0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1999,4(2):117―133.

[7]Lois Peters,Mark Rice,Malavika Sundararajan.TheRole of Incubator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Tech2nology Transfer,2004,(1).

[8]张炜,王重鸣.技术企业孵化器创业机制理论研究[J]科技进步与决策,2004,(11).

[9]张炜,邢潇.高技术企业创业孵化环境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

[10]董浩平.创新企业对孵化器的功能期待研究[J].科技创业,2008,(5).

[11]张文彤.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nnotations and El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ZHANG Lin

(Shenyang Ope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3)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effectiveness connotation, based on the daily essential attrib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knowledge elements from the body, object elements, environmental elements, content elements and the way elements of everyday element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1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所谓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与实际取得结果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实践活动的结果对于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任何实践活动实效性最直接、最根本的评判依据就是这一实践结果的有效性。结合本论文的主体,将实效性定义为与计划达到目标相一致的效果的程度。

1.1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念的提出

《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报告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此表述首次明确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两大块,同时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构成总体中缺一不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高职作为高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需要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就目前高职的实际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层理论涵义:从教育对象层面来讲,高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细微方面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积极地运用相应的手段方法,进行引导、释疑、排解等,达到帮助学生消融矛盾、调节情绪的教育目的;从教育内容层面来讲,高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来培养人、塑造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要手段,集中解决信念、理想及“三观”的“做人”教育,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阵地,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刻苦学习、遵纪守法、知荣明耻、文明礼貌等的“成才”教育。其不追求构建完善的逻辑体系,而立足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日常细节,通过普通生活熏染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举止;从教育方式层面来讲,高职日常性活动通常在课堂以外的时空里进行,以达到学生张扬个性的目的,这就决定了日常活动多载体、多形式的特征。日常的主题教育、政治学习、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等活动,可采用说服与情感教育、个别指导、心理调适、环境熏陶等方法进行。特别是对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使用便捷、覆盖面宽等新特点,可以采取网上互动、网下联动来打造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符合高职心理认知特点的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

2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素

2.1 主体要素

高职院校实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通常分为专职和兼职,包括学院(系)的党总支书记、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兼职从事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指导学生工作、学生活动的如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管理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较多,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他们的素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在对这项工作有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同时要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能针对高职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提高了其教育的效果。

2.2 客体要素

客体是日常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是主体的作用对象,即为高职的学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多变性、差异性和可塑性。由于客体的活动常常在不确定时间和空间发生,受主体的引导、影响,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认同有一个过程,从而使得客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时候需要主体的耐心、尊重、关爱、体谅,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节入手,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逐渐进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影响的轨道,带来思想行为所希冀的变化。

在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客体的高职学生,比一般意义的客体更带有日常生活的特殊性、个性。他们青春期身上固有的思想认知、心理变化等因素,决定着在接受教育时候,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有着强烈的个体选择倾向。特别是当主体实施的教育贴近自己感触时,他们接纳、配合教育的主动性会随之改变。所以,充分运用日常生活的多种途径来缩短与高职学生的认知距离,调动高职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辩证把握客体的相对性,注意条件变化引起主客体相互转化,是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性环节。

2.3 环境要素

高职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载体,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产生消极的影响,社会大环境通过对“三观”的影响及道德水平的制约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网络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教育资源,有利于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获取。学生通过网络寻求更大范围的思想交流伙伴,匿名、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另外,学生网络可以突破地域和实践限制,将传统媒体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比以往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并积累社会知识,促进个人的社会化。

校园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实践表明,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该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的文化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调适人心情和陶冶人性情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努力奋斗,追求理想。

2.4 内容要素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其特殊培养目标而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传授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文化总体,以课程的形式显现,是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活动中,内容包括课程的门类及其结构,其课程应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按照所需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组织课程内容。

2.5 方式要素

教育方式是为实现特定培养目标而完成的程序和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总和,涉及实现目标主客体所采取的各种手段。由于高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要素的相对应性,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其培养方式强调做中学,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是其最主要的培养方式之一。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教育引导大学生理国研究”( L12BZZ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