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风险的认识

金融风险的认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融风险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金融风险的认识

第1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述行业的企业不断创新融资模式,以名义为股权投资但实质为债权投资的明股实债类金融工具随之产生。但是,由于明股实债类金融工具交易结构设计复杂、相关条款设计专业,投资者只有认清其交易结构才能正确的进行会计确认,有效识别潜在交易风险,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防范投资风险。

关键词:明股实债;投资;金融工具;会计处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笔者作为一名投资管理人员,对此类新兴投资业务本质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查阅相关资料并和审计中介机构做了交流,对后期笔者所在单位及行业内其他企业开展类似业务提出会计处理和风险防范建议。

一、背景

为了拓宽业务延展性,业内采取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成立产业基金并通过明股实债金融工具的运用,持续不断为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募集低成本资金,不断增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投资者和被投资者共赢的目标,并助力企业走出行业产能过剩、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投资者多为煤化工行业的上游企业,为其提供工程总承包服务及配套设备供应。通过双方设立产业基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拉动投资者的EPC业务、设备销售业务,为自己的生存创造广阔的空间。

二、明股实债金融工具交易构架

产业基金的运作模式具体为通过煤化工行业某项目公司的母公司(或实际控制人)、上游企业、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四方共同成立合伙企业。

通过结构化设计,基金管理人作为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GP,合伙企业事务执行人),母公司(或实际控制人)和上游企业作为合伙企业的劣后级有限合伙人(LP1和LP2)可获得门槛投资收益和超额投资收益,信托公司作为合伙企业的优先级有限合伙人(LP3)可获得固定投资收益。一般情况劣后级和优先级的资金配比为

1: 2,杠杆系数越高风险越大。(详见图1)

从交易构架设计层面来看,从合伙企业设立层面来看,母公司、上游企业和

信托公司均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股权投资关系。从合伙企业资金去向来看,实质为上述企业对项目公司的债权投资关系。

明股实债金融工具由认购、投资入股、增信退出三个环节构成。合伙企业的存续期与贷款存续期一致,优先级有限合伙人为了能更好的满足监管和投资资金获得固定投资收益的要求,要求劣后级有限合伙人承诺远期回购其合伙企业的份额或履行差额补足的义务作为配套增信措施,并可向任一劣后合伙人要求全额回购,以实现安全退出,确保投资者利益的安全实现。

劣后级合伙人通过贷款资金到期,通过合伙企业清算的方式实现退出。

三、明股实债金融工具会计确认

明股实债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在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对上游企业投资者对合伙企业的投资应根据金融资产列报准则根据投资比例及是否可对合伙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是对远期回购所支付的对价是否确认金融资产仍存在争议。

笔者认为,在此类交易中,上游企业投资者不应将远期回购部分确认为金融资产。原因如下:

(一)回购义务触发的前提是合伙企业不能偿付优先级有限合伙人本金和利息,劣后级有限合伙人才有回购和差额补足的义务。

从目前来看,合伙企业是否存在偿付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贷款到期日即合伙企业清算日才能明确这项义务是否发生。

该回购义务不满足长期应付款确认的条件。

(二)远期回购义务所对应的资产份额的收益权在回购前并不归属上游投资企业所有,而是归属优先级合伙人所享有。

(三)远期回购义务所对应资产在回购前上游投资企业并没有实际控制和使用,而是归属被投资者(项目公司)所有,和资产相关的风险在回购前与其无关。

回购部分并不满足金融资产确认条件,不应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同时,要根据是否设计按比例回购条款确定对回购部分的无限连带责任部分是否进行会计处理。

从谨慎性原则考虑,应将回购义务在上游企业投资者的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综上,笔者认为上游企业投资者的会计确认如下:

投资入股,设立合伙企业:

借: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银行存款

收到合伙企业分红时: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合伙企业清算,投资退出时: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四、明股实债金融工具风险揭示

(一)所投行业风险。被投企业所处行业可能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周期影响较大,若将资金均投向某一个行业,可能存在较高风险。

(二)资金需求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项目公司的行业特征为投资回收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超投资预算及其他极端风险,导致项目公司在建设期出现资金断裂的风险。同时,在项目投产后可能由于行业内产能过剩,出现项目公司运营情况达不到预期收益的风险。无法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合伙人无法正常退出。

(三)回购风险。在另一合伙人生产经营出现严重恶化无法履行其远期回购承诺时,上游投资者需要全额对优先级有限合伙企业的投资份额进行回购,并可向另一合伙人进行追偿。这对上游投资者来说,需要承受较高的回购风险。

五、风险应对措施

(一)选准投资标的,分散投资风险。对所投产业基金项目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做好投前尽职调查,对投资标的项目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在同等条件下的项目最好要选取股东背景较强,集团规模较大的公司。

(二)做好贷款企业跟踪监测管理。在贷款期内,每年对贷款项目公司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摸底和财务情况调研,判断其是否可能存在不能付息的风险。若发生不能付息的情况,则应对已投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在回购期前3个月对项目公司的现金流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判断并确认贷款企业是否可能出现不能按期还本的风险,若其偿还本金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则应对回购义务部分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或可供金融出售资产,并确认应付账款。

在贷款到期时,根据贷款企业的实际还本情况确认是否,对回购部分确认减值损失。

(三)考虑签署按合伙企业出资比例回购的协议。在回购条款设计中,应做好相关自身保护条款,比如说在劣后级有限合伙企业内部签署按各自比例回购的协议,明确仅针对自己投资部分承担回购义务。

若无此协议,在账务处理中需考虑对全额回购部分要进行年度减值测试。

六、结论

第2篇

一、目标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按照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以防范与化解并举、防范与化解共抓的思路,逐步完善地方金融风险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力度,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促进地方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责任分工

(一)促防范,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组长:

成员:

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工作任务:负责制订全市宣传教育方案,于4月末至5月初启动全镇2020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统筹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在利用电视、报纸、广场宣传等基础性宣传方式基础上,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开展精准宣传,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地方金融机构开展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禁发放高利贷等宣传教育;对中学生开展防范“校园贷”、“套路贷”等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对养老机构老年群体开展防范中介抬款返利、养生保健购物返利等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等等,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风险危害性的认识和防范抵御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强排查,及时预警金融风险。

组长:

成员:

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工作任务:负责健全镇金融风险“零报告”机制,每月月末向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金融风险报告;负责金融机构的风险排查,清理整顿违法违规操作的金融类企业;负责组织开展金融风险、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专项排查工作。

(三)重打击,形成严打金融犯罪高压态势。

组长:

成员:

完成时限:长期实施

工作任务:负责建立我镇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台账,动态跟踪案件处置情况;负责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向各成员单位通报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等预警信息;负责组织派出所、司法所部门每月召开工作专班联席会议,协商打击处置金融风险举措,制订初步处置方案上报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

为强化我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第3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 持续性 规范策略 措施

一、引言

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应对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处理好,那么动态的金融风险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并对其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2012年6月7日,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商业银行应于2018年底前全面达到相关的监管要求。

二、金融风险的相关表现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其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导致银行出现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银行预期效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财务风险的存在往往是客观存在的,银行管理者只能通过加强措施降低风险,但是不能完全消除其风险的存在。

(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其利益实现和交易对手自身的信用额度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商业银行的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导致经济损失,这种损失成为信用风险。

(三)流动风险

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风险增大会对商业银行的运行产生致命性的打击。

(四)利率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不断增加,导致市场利率变动性加大,其中利率风险指的是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中商业银行在利率变动大的情况下面临的是议价能力的低下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较大。

金融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很多商业银行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理性的分析金融风险的特点以及引发金融风险的因素,只有在对金融风险进行科学化的分析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规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办法》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一)资本定义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在《办法》中增加了核心一级资本的扣除项目,调整计入二级资本贷款损失准备口径,逐步剔除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这些都会造成资本的减少。

(二)《办法》的颁布对商业银行的结构和经营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计算范畴,取消对境外和国内公共企业的优惠风险权重

《办法》的颁布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内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1.融资方式有待改变。新资本监管标准更加强调普通股民等核心一级资本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这就导致商业银行需要依靠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附属资本的作用有所减弱,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向更高成本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方式转变。

2.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制约。《办法》对资本的硬约束会限制传统业务的增长,尤其会到那些以利益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将会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银行利润的增加。

3.信贷结构急需调整。《办法》在强化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机制的同时也下调了小型企业和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要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快业务转型势必成为提高自身利润的一条重要渠道。

四、金融风险持续性的分析

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王往往比较复杂,其中既包括客观因素,又包括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指的是国家政策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等等原因,其中客观因素往往具有不可避免的特征。主观因素包括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市场的认识不清,商业银行市场信用额度下降,这些都会导致商业银行发生金融风险。为了降低金融风险的破坏性,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对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有重要作用。

金融风险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在时间序列方差中呈现不规则的波动。金融风险的持续性又称为发差持续性,风险的持续性将会对企业的投资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应该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金融风险持续性的研究,从而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降低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

五、规避金融风险的策略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预警系统

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对商业银行抵抗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在金融预警系统下,商业银行内部的各项活动都会受到严格的监管,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研发和自身企业相符合的预警系统,定期实施金融风险应急预案,降低金融风险对银行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优化企业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结构,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商业银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增加核心竞争实力,在金融市场中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三)强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分析和监管

要重点关注商业银行《办法》实施前后各项工作指标的变化情况,防止商业银行为了达到指标而进行违法操作所带来的风险。

(四)现场审计过程中根据风险的高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根据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风险高低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要加强对那些新生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提高国家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的下降。

六、结束语

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持续性原因的研究有利于减轻商业银行面临的危险,有利于为银行规定规避策略。但是对于金融风险的持续性研究,我国仅仅是一个开始,这就需要广大的金融人士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累积经验,总结相关的理论,实现商业银行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勇,张世英,张瑞锋.基于高频方差持续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J].2006(10)

第4篇

金融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的打击,所以要想最大程度上减少金融风险对金融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使我国的金融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重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规避策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因此,在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建立了相关模型用以掌握金融风险的时变性和持续性,从而提高金融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1 金融风险的表现

经过笔者长期的调查,了解到金融风险的表现具体有以下四点:第一,财务风险,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必须要提供一定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如果企业投入的资金过低,就会造成经营管理活动受到限制,导致金融财政上出现严重的风险问题。第二,信用风险,就我国目前金融企业的现状来看,由于很多金融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导致信贷质量的下降,而金融企业的社会效益与信用直接相连,信贷质量的下降,使得金融企业爆发信用风险的几率大大增加。第三,流动风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并且流动资产数量极大的话,很容易会造成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以偿还公司的债务,从而被兼并或者破产,严重的影响了金融企业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第四,利率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这就出现了很多国有金融企业采取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来增加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客户和资金,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引发国有金融企业的利率风险,同时影响了国有企业的信贷质量,增加了金融危机的爆发率。

在全球范围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加强国有金融企业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积极的分析金融风险的特点和引发的条件因素,是制定规避金融风险策略的基础,这点必须得到重视。

2 金融风险的波动持续性问题分析

根据对目前已有的金融风险案例分析,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能够引发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点,即包含人民币升值、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等在内的客观因素,以及包含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市场变化认识不足、信用度下降等在内的主观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风险因素,制定金融风险的有效规避策略,相关研究人员利用ARCH模型对金融风险的持续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动态的角度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金融风险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反而在时间序列方差上呈不稳定的波动状态,这种状态相关研究人员称为金融风险的持续性,而这种持续很容易对金融企业投资产生持续性的影响,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金融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其提高重视,从而及时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降低金融企业资金的使用风险,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

3 金融风险正确的规避策略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呈现动态性,而金融企业想要在金融市场中的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注重金融风险的重要性,避免因各种主客观因素所引起的金融企业预期经济效益减少或者与实际经济效益相违背的情况发生。因此,针对如何有效的规避金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笔者提出以下几建议:

建议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各大金融企业为了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对自身所了解的引发金融风险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金融风险的发生,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下,金融企业中的各项金融活动都将得到严密的监管,一旦出现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企业就可以及时的做出相应的策略并且很快消除引发金融风险的负面因素。但是,就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状况来看,我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仍存在极大的漏洞,主要原因还是金融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认识还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企业的大量涌入,金融企业必须做到结合自身发展的状况,不断的吸取经验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并且必须要注重各大金融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团结合作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从而能更加有效的实施金融风险应急方案,降低金融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金融企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在现代化的大潮流中,各大金融企业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对自身的经济与产业机构进行合理的改革,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好的适应社会现状。同时,为了提高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各大金融企业必须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将金融企业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产业型转变为技术型,以便于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众所周知,金融企业的社会效益与信用直接相连,一个不履行合同条款,没有信用的金融企业面对金融危机是没有抵抗力。反之,良好的社会形象与信用是保证金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的首要因素,因此,各大金融企业在制定金融风险规避策略的时候必须将建设或者改善自身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信用度放在首位。金融企业可以利用目前所拥有的科技力量建议一个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金融消费状况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以此提高企业的社会信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强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力度,做到更加合理的规避金融风险,降低金融风险对企业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影响。

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甚至不规范的方面越来越多,因此,国家必须增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增加执法力度,加强对金融市场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改变目前金融市场上资金比例不协调的现状,促使金融市场在法律的约束下按照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率,不断提高金融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加大金融监管机制力度。金融企业的金融监督、管理、控制机制的强弱、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风险的强度。因此,各大金融企业必须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强化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解决在金融风险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相关的监管部门人员必须做到对金融企业不定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导,不断强化金融监管机制的执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的爆发率。

第5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管理意义

通过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可以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经济主体在金融风险中不会受到较大的干扰。基于此,为保证经济主体进行最大化的收益与最小的损耗,应通过强化对金融风险控制,合理对其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经济主体金融风险中的整体安全性,最大程度化降低经济主体的受损程度。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不稳定性金融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关键所在,通过健康的金融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很好把握金融风险,将会带来经济萧条等问题。由此可见,金融风险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金融风险还存在较大的危害性,一旦发生较大的金融风险,极有可能造成国际上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不但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造成了物价大幅度提升,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状态,并且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挑战性在金融风险客观性与不稳定性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爆发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随着金融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金融问题叠加到一定程度后,便引发金融风险。由于当前这种情况所决定,才充分体现出了金融风险的可判定性与可分析性,各个地区和国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呢,最大程度化降低金融其带来的影响,减少为人们带来的损失。

(三)双面性在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点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把控,最大程度化发挥金融风险的防御效果,积极应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活动的平稳运行。

二、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加大金融风险文化管理力度在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文化管控力度,同时要树立科学的金融管理理念,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促进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全面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则需要深度对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防机制,同时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预防对策,增加预防风险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时,可对风险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再次发生风险的可能。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人文色侧人文主义、人文理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坚持以人性为基本理念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的稳定性,进而降低风险的概率。

(二)提升管理金融风险的水准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几率,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应该不断完善金融管理水准,通过创新方式进行技术提升。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才能够更高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体包括:对操作业务流程进行进行重点规范,针对已经发生的金融风险而言,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经验上的借鉴,同时针对市场动态预测风险变化做到掌握和了解,做好风险预警准备工作。此外,强化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尤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显著性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和业务方面的创新。在当前这个过程中,相关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金融风险动态化调查,一旦发现存在金融风险的可能,及时做好预警提示,以便于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化控制。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创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则需要增加金融活动专业化管理,确保管理与实施之间的配合,充分保证各个环节的稳定发展,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考核机制,不断丰富专业考核评价,重视预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下转第75页)保证投资的安全性。

(四)增强风险自我管控意识在金融风险控制过程中,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则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同时,在金融创新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保证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要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从金融发展表现的特点来看,其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化,形式较为多样化,鉴于此要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金融风险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五)对管理金融风险的实施对策进行评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其关键在于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在保证相关评估工作得到科学落实的基础上,要重点评估风险解决对策的实施效果,确保金融风险管理解决对策的可行性。通过当前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保证解决对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再次进行良好的风险管控。

第6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 危机 风险监管

金融风险,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金融机构如果不能够严格控制风险,其导致的危害是严重的,不仅会使该机构陷入危机,还有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式危害。金融机构发生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本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市场交易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使该金融机构破产,也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构成威胁,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经济衰退,往往要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全从危机中走出来,因此研究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至关重要,从源头抓起,做好监管,给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一、背景介绍

2007年4月,全球经历了一场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导致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金融结构对金融风险监管不够,危机的发生,使各国政府意识到预防金融风险的重要性。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共存的行业,我国近年来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事情,并且发展较快,有许多旧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旧问题累积起来,使风险增多,监管难度也加大。要正确认识和预防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尽可能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二、风险来源分析

随着市场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强度也增大,在面对这个复杂的市场结构的时候,金融市场要应对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从美国的次贷危机看,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监管,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监管的同时要注意适度,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因政府过度干预带来新的风险。下面就风险的产生来源进行分析。

(1)我国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对风险的监管步伐还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长期以来,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工作都侧重于业务范围的控制,现在的风险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模式延续,同时市场金融风险监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不是很完善。许多金融机构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风险防范意识差、业务流程不科学、监督不力,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一些漏洞。

(2)人们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不高,防范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在从计划经济转轨过程中留下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是很清楚,缺乏防范风险意识,而金融机构的业务又具有很多特点:内容复杂、范围广泛、综合性强等,这些特点如果存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会导致风险的发生。

(3)市场透明度不高。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包括金融透明度不高。众多社会问题,比如看病难、上学贵、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累积会导致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让我国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增大。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在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加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降低金融风险,建立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一)政府应当实施调控和改善监管来防预防风险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政府作为监管者和宏观调控者,动用自己的权利,促进市场体系完善,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稳定和健全的经济和金融健康。随着市场的运行,市场具有一个天然缺陷,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提高风险预警机制,市场还需要加强监管。

(二)谨慎创新,完善金融结构的信息披露

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过度创新造成的,金融创新只能将风险在不同风险偏好者投资者之间进行转移,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往往关系很近,而且往往反映缺乏透明度,信息不对称的消极方面,是比较容易通过金融风险转移,从而传递给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因此,政府应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应该加强监管,从而有序推进金融创新。根据“巴塞尔协议”对信息披露的要求,金融创新的监管应着眼于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三)加强我国金融监管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协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金融自由化和国家间联系的紧密,在全球市场资金的全球流动,也使各国金融市场关联性增强。一旦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问题,就会传递到其他各国。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加,产生了很多不确定性问题,如过度投机、放大风险等,金融创新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游资冲击和破坏性。为了世界各地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加强金融监管和全球协调,加大监管力度,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以避免地区的不稳定转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

四、小结

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各国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霾暂未完全褪去。后危机时代,我国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才能更好的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金融风险,从而规范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德旭,范力.切实保障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J].上海金融,2008(10).

[2]赵志恒,孙秀梅.我国金融风险成因探析[J].商业时代, 2006(6).

第7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风险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关于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也成为农信社极为关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风险防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信用社的风险防范问题不仅关系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重的是,它还事关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农村社会事业的稳定。鉴于此,本文将主要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内涵入手,就如何防范风险问题浅谈一己之见。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概念性分析

金融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与盈利减少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伴随着金融发展的全过程,不存在金融风险发生率为零的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不同,前者是一种可能性,确切的说,是一种不确定性;后者则是由前者的大规模、高强度、集中化所造成的,言外之意就是,金融风险不可化解,但金融危机却可以避免。由此可见,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自觉的控制金融风险的规模、强度与集中程度,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健全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鉴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地位与职能,即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构建的,因而其金融风险也具有不同于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其一,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由于地处农村地区,并且主要投资方向是农业,而“三农”事业较容易受到旱涝大风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流具有很强的自然风险倾向。其二,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易受不健全制度的影响。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相关制度处于缺失状态,这导致其经营自相对薄弱,有时会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概率。其三,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的解决路径比较单一。很多情况下,发生金融风险后,农信社只能求助于中国人民银行,而没有其他比较成熟的解决路径可供选择。其四,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不易化解。由于健全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加上员工的风险意识淡薄,抵抗风险的手段不足,使得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不仅比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更易多发,而且一旦发生,解决起来难度也比较大。

二、全面认识农村信用社发生金融风险的原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带来的连锁效应对信用社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警钟作用,也促使我们不断深入分析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以确保农信社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概而言之,导致农信社产生可能性风险的原因主要如下:其一,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不够畅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金融体制方面也颇有成效,但对农村信用社而言,经营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经营体制不够灵活,效率有待提高率,业务面相对较窄,等等。尽管采取了一些旨在改善其管理体制的措施,但由于执行落实力度不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二,传统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技术存在漏洞,新的信贷技术难以落实。原有信贷技术方面的缺陷不仅容易带来融资缺陷,而且会使许多有信贷意愿的农民得不到信贷资源,从而无法全面落实服务“三农”的主旨。新的信贷技术由于需要相当价值的抵押物,对广大农民来说又缺乏现实可行性,加之落实中存在造假担保、交叉担保等不良行为,从而加剧了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发生率。其三,风险意识有待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农村信用社在招聘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与风险能力的考量指标,使员工在抵御金融风险方面缺乏较为全面的应对能力。再有,系统的风险培训教育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这就使企业的风险管理环境存有麻痹大意的状态。其四,农业生产中存在较大自然风险,致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比较而言,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还是薄弱的,许多应急措施不够健全,这使得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民的还贷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呆账坏账,增加不良贷款率,甚至会引发恶性循环。

三、积极应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

鉴于上述深入分析,我社在实际工作中则坚持多措并举,预防为主,积极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防范农村信用社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主要采取了如下对策:其一,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人员加强金融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我们则通过制定相关的对策略与合适的补偿机制,将其降到最低。其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本社工作走到了全市乃至全省同行业的前列。其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测水平,加大贷款的抗险能力。在放贷工作方面,我社注重实行切实全面而又有效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都配有相关应急预案。同时,积极做好风险储备金工作,合理确定贷款比率,确保能够应对不可预见的贷款风险。由此,我社的放贷款项都能及时回拢,保证了国家财产不受任何损失。

质言之,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但我深信,我们从风险机制、风险意识、抗险能力等多方下手,就能成功化解各项金融风险,实现农信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伴随着高风险发展的行业,各大金融相关机构都会考虑如何降低风险,这也是与同行业其他机构竞争的要素之一。风险,是伴随发展产生且不可完全抹去的,因此,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大家关注的要点。

一、金融风险及金融风险管理

(一)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金融风险是指,由金融行业衍生的风险,如市场、产品、机构所带来的风险等等。一家金融相关机构所带来的风险,其影响将远大于对自身的影响。因此,在交易活动中一旦出现风险,往往会对机构的存活造成威胁。甚至一些机构由于个人经营问题所带来的金融危机,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也就是说,金融风险的发生,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带来政治危机。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起源。风险管理出自《一般工业管理》,是由法国的著名管理学家最初发现,后由两位美国经济学家系统研究。随着世界经济进步与发展,金融行业被人们逐渐关注起来,而伴随金融危机的爆发,激起了世界各地对金融风险管理重视。由于金融全球化,并发风险的概率也逐渐提升,为解决出现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将研究重心放在了金融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研究方面。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定义。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在金融行业中,为确保获利所做的一切努力。这个定义,是由,C.A.Williams与R.M.Hens在《Risk Management andinsurance》中提出的。从此,金融风险管理行业在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扩大了领域。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由美国引入,我国开始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并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保险业务恢复发展下,相关行业研究人才以及应用人员逐渐增多。到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使国内企业拉开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序幕。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金融风险,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分为对单一经济主体产生以及对经济整体产生的两类。

个人、家庭以及企业单位甚至政府都属于单一经济主体的范围,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更为重大:其一,金融风险管理可以提升经济主体对风险的了解程度,这样才能够防患未然,只有真正了解了金融风险,才能够在风险来临时采用正确的处理对策;其二,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使经济主体得到更为安全的经营环境;其三,为主体构建良好的形象,促进其目标的实现;其四,健全处理问题的方式,降低后续损失。面对风险,只有正确的处理对策才能够控制风险的损失。

对于整个经济整体,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其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其二,为国家国际综合竞争力提供动力。其三,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维护。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合理规范投资者及筹资者的双方行为,提高效率;其四,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面对各式各样的金融风险,想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更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业的逐渐开发与进步,创新性逐步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涉及的范围更是由信用、市场等方面的发展向更多方面趋势发展。

(一)加大金融风险文化管理力度。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文化管理,我国采用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培养风险管理文化的方式。在金融风险产生之前,形成预警机制、提前拟定对策,这也是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在相关问题产生时,要注意研究调查来源,并及时审查日常工作,避免此类风险的再次出现。伴随人力对于企业作用的逐步提升,人本主义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在金融风险文化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人员风险管理,有助于风险的降低。

(二)提升金融风险技术管理水平。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管理也要逐步创新与提高。而技术水平的提升,则是众多金融企业发展风险管理的首选对策。金融L险管理技术的提升,包括业务以及流程的规范,可以分析已发生的金融风险的相关资料、紧密观察已有风险的变化、根据已有经验来预估风险并提前发现产生的新风险。也可以利用金融风险计量的监控与创新,来控制金融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创新。金融风险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助于防止金融危机的出现。例如:管理方式转变的更加专业、更加集中,可以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良好配合,保证调研实施的各环节稳步执行,制定明确的准则,以确保业务、流程的具体实施;完善金融相关企业的制度与机制,实现专业化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形成;还可以建立考评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创建鼓励与处罚制度;要妥善处理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可以将职责清晰合理的分工,满足管理的要求;另外,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也是创新风险管理体制中重要的一点,提升对其的重视,使投资者能够得到更多参考信息。总结来说,只有逐步创新的层次化管理机制,才能完善企业的运作,促进金融企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

(四)金融风险管理对策实施与评估。对策实施与评估是金融风险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执行与实施可以是使对策发挥其自身效用,起到解决风险问题的作用,而评估则是对问题的解决是否达到目的以及人们是否满意的一个反馈。及时评估有助于风险管理对策的修改与完善,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未来风险管理的应用中,以达到让人更加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