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5 16:21: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劳动教育的案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定,做好市级党政机关所办经营性企业的脱钩工作,经北京市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对我市市级党政机关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范围
移交、撤销企业的人员应是2000年6月30日前正式录用,并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在册人员。
二、移交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移交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随企业一并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随企业去向安置,并与机关脱离行政关系;离休人员由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安置,不随企业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的人员,参照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的有关政策,符合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条件的,可以提前退休、提前离岗,不随企业移交。
(二)移交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仍然有效。由于企业移交造成企业名称变化的,应变更劳动合同的企业名称;造成职工岗位、待遇变化的,双方应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协商不一致的,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移交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按《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8年第2号)、《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38号)、《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市政府令1995年第6号)、《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及有关规定,在企业移交前到企业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职工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手续,并补缴社会保险费用。若企业无力补缴,2000年12月31日前所需社会保险经费由企业原主管单位筹资解决。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移交后应继续向所在区、县社保机构缴纳各项保险费用,不得因移交而中断或拖延缴费。移交企业中凡编制在党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在首次办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时,其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职工个人缴纳保险费的年限。
三、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撤销企业的职工,由企业主办单位本着“统筹安排、积极稳妥”的原则负责安置。
(二)撤销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处理劳动关系。职工被安置到其他企业就业的,原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职工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新企业应将职工在原企业工作时间视同现企业工作时间。企业主办单位与职工就重新安置协商不一致的,原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比照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撤销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企业可以按照每人一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安置费,安置费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四)撤销企业工伤职工伤残程度为五至十级的,由企业主办单位负责安置。如本人自愿自谋职业,由企业按照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的规定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五)已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大病医疗、工伤保险的撤销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到其他企业的,社会保险关系随同转移,社会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自谋职业的职工,可将其档案委托存放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人事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存档,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与存档前缴费年限合并计算;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失业的职工,可由企业将档案转到职工户口所在地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较差的行为习惯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着学校的发展。
1.从学生实际来看:
一是生源年龄参差不齐,原籍所在地的基础教育条件差,学前教育不到位。二是学生方言较重,师生交流困难,给接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了难度。三是移民学生流动性大,异动频繁,学额巩固难。
2.从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看:
一是移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认识观念、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有差异。二是受到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和相对落后的家庭教育影响,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都比较差。三是移民群众大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家中子女又比较多,支持教育动力不足,投入教育的热情较低。
二、加强移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做法
对一所移民学校来说,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大力加强养成教育,找准制约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引导学校上下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作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学校确定“诗书载道,翰墨育人”的办学理念,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办学宗旨作为养成教育的具体载体贯穿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找准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突破口,齐心协力抓养成教育。一是师思想,打破教师认识局限,克服教师中存在的“条件决定论”和“生源决定论”等消极思想。二是在学生中明确养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调动起学生参与养成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切实转变家长认识,采取各种形式向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2.把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把课堂管理作为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规范课堂语言,从坐姿、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等都要求用礼貌用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全体教师加强了对学生课堂、课间的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言行督促指导和常规管理。
3.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突出行为养成教育。
班主任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制订班规班约,努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班风;利用晨、午、晚检、周一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进行点评。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养成教育氛围。
环境影响习惯,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文化熏陶。一是加强班级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办好班级文化阵地;统筹安排,每半月重点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二是营造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和长廊,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三是办好校报校刊,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
5.在学校生活中加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一是强化就餐管理。通过学校领导和生活指导教师陪餐、值周教师和少先队检查监督,强化学生排队就餐意识,教育学生爱护保持就餐环境,餐后主动擦餐桌、送餐盘,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二是加强宿舍管理。宿舍是学生密集、活动集中的场所,寄宿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自律能力较差,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要求学生每天起床后整理好内务,坚持必须经宿舍管理员检查验收签字的制度,通过文明寝室的评比树立典型,强化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6.创设学生课余活动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养成教育效果。
学校建立了书法室、科技活动室,开展了一系列养成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一月一个主题,深化和落实养成训练。
7.结合法治教育,深化养成教育成果。
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派出所长)来校作报告,结合具体案例,谈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从反面事例中认识养成习惯不好的危害性,从而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8.评优树模,示范引领。
追本溯源 探寻成因
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管静:初看这件事,像是错在学生:不爱劳动,斤斤计较,没有集体意识。其实不然,我觉得这是学生平等意识的觉醒,是在拷问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公平度。如今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他们渴望平等,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当然他们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许是分配劳动任务的不均衡,触动了他们潜意识中主观平等的那根神经。
泰来县六三中学 程谊飞: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在家里别说做家务了,有的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容易产生自私的心理。况且现在学校、家庭都会特别重视成绩,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杜蒙县胡吉吐莫中心学校 赵宏军:可能是老师平时就以“上级”的身份对学生呼来唤去的,不是让学生做这个,就是让学生做那个,然后激励机制又没有跟进,学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赖一个样,老师也从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感受,所以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他山之石,现身说法
案例1:拨动心弦――转变学生的态度(安徽省芜湖县保沙中心学校 庄华涛)
我曾经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吃过一次“闭门羹”。
那是报名注册的第一天。教室里的垃圾很多,我便想先将班级卫生打扫一下,就顺便找了一下,看有没有学生可以帮忙。结果,我只看到一个刚刚报完名的男生在外面玩。于是,我便叫他帮我一起打扫教室。没想到那男生丢下一句:“我是来报名的,不是来值日的。”转身就跑了。
独自一人打扫好教室后,我回到办公室,满心都是失落。心想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这样!但转念又安慰自己:算了,可能是他有什么事急着回家吧。再说,这确实不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后来的日子,这个男生依然如此――除了他应该担负的值日任务外,其他班级事务仿佛都与他无关。我一直告诫自己,他已经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至于其他的,还是暂时不要求他吧。
就这样,又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有一天,我骑摩托车回家时,发现这男生推着自行车走在路上。虽是初秋时节,放学后的太阳还是很毒,孩子的脸上挂满了汗珠,衬衫也湿了,看样子他走得还挺费力。于是我停下车问道:“怎么了?”
孩子一看是我,低着头答道:“链条掉了,装上去就掉。”
于是,我帮他装上链条,并从摩托车的后备箱里取出工具,将必要的几颗螺丝紧了紧。之后对他说:“现在试试。”孩子骑上车走了。我正准备上车离开,他忽地兜回来,冲我大声说了句:“谢谢老师!”又高兴地骑车走了。
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这男生渐渐有了变化。除了对我分配的任务不再推辞外,还能主动承担一些其他的班级事务。看着他的变化,我知道我的静待有了最好的结果。
由此可知,当学生表现出个时,教师一定不能急于指责,也尽量不要强制他们,而是应该寻找点点滴滴的机会,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影响他们。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每一个教育措施必将在孩子的内心留下痕迹,都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性格特成的因素之一。作为教师、作为成人的我们,在寻找教育契机的同时,应该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平和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转变的过程中保持心灵天空的明亮、蔚蓝与纯净。
案例2:激发内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泰来县蒙古族学校 张君茹)
2012年的冬天寒冷雪大,校园内和学校分担的清雪任务都很重。我们以分担区责任制的形式把任务分到各班。一次,我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班级的进度特别慢,而且人还少,就问班主任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都请假上厕所了,还没回来,偷懒不愿意干呗!”我早就听说她班的学生劳动态度一贯如此。我对一个学生说:“去叫他们,就说我要和他们比赛,问他们敢不敢。”
可能是怀着好奇心吧,学生们陆续回来了。我说:“咱们比赛呀,看谁清得快?”到底是孩子,一听比赛兴趣就来了,其中一个平时最不愿意多干活的男生说:“主任,你是女的,和你比赛等于欺负你!”我说:“那到也是,你是男子汉,比我有劲,那你说怎么比?”他的豪爽之气尽显:“把我班两个女生借你,我和你们3个人比!”我说:“好!既然是比赛就有奖惩,如果你赢了,我们就出个节目;如果我们赢了,你要在以后的清雪劳动中当队长,带头干!”他很不屑地爽快答应了。我也对其他同学说:“我们大家和其他班级比,看看能不能比其他班清得快。”
分好任务后我们开始了比赛。其他同学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不知道是谁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也都不约而同地跟着一起唱起来,歌声在我们清扫过的路上回荡着。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女生赢了,伴随着女生们的欢呼,那男生却很不服气。我说:“既然不服气,你平时就多参加劳动,多锻炼。下次再有清雪任务给你个翻盘的机会!”他攥着拳头大声喊:“好,我期待快点下雪!”
虽然腰背酸疼,衣服湿透,但我的心里却甜甜的。
案例3:外力驱动――奖出学生劳动习惯(江苏省建湖县沿河中心小学 胥加洲)
学校平时检查比较多,再加上我校比较重视卫生常规,所以突击打扫更是频繁。临时被指派到的学生总是怨声载道,自然积极性也高不到哪里去,我说一下,他们才动一下。很多时候,任务分下去后,再过一段时间来看,还是原样。说他们,他们反而振振有词:“不是打扫过了吗?”没办法,很多时候我只好亲自带队,一是做榜样,二是指挥、监督。
我平素喜爱读书,一有新到的杂志,总是第一个去翻阅,如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就会带到班上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每次学生都争抢着阅读。有一次,我把一叠杂志放在讲台上,学生争抢着要看时,碰巧政教处通知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检查。我刚要点名指派,学生们霎时安静下来,个个低着头,生怕被点到。我扫视了一下全班,也有点无奈。突然,我看到讲台上的杂志,灵机一动,说:“主动参加劳动并验收合格的同学,奖励杂志一本!”
学生们一听,个个来了劲儿,竟然还有几个学生站在椅子上,高举双手抢这个机会。我给他们简单分工后,刚到办公室坐定,就有学生跑过来,说:“老师,你去看看我们干得行不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打消,我跟着学生走了一圈,美其名曰“验收”,发现的确与以前不同,尽管有点瑕疵。我刚一指点,学生就赶紧跑过去打扫,然后热情地问怎样。最后,按照协议,学生如愿地得到“奖品”,高兴地翻阅起来。
一本杂志就有这么大的魅力?也许不是学生不爱劳动,而是我们引导有问题。过分强调劳动最光荣,学生却体会不到光荣,反而感到脏和累;更何况还有一些教师把劳动当做一种惩罚手段,更让学生的价值观有了偏移。
如何让学生劳动有所得,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也许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后来,我除了设置“奖品”来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之外,还特别在常规劳动中注重公平,划分区域按照小组积分优先选择;在突击劳动中,将相应的劳动任务按照招标形式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纳入到小组积分中去,最后小组积分与调座位以及评比等挂钩。
减少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从杂志奖励到形成制度,这办法很有效!
真实情景再现
――拨动那根“懒惰”的琴弦
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府中学 李冬芹:下课了,我习惯性地去洗手,却发现水盆空空。恰巧田小辉(化名)走过来,我便叫他去打水。他看了看盆,又看了看我,很不屑地说:“凭啥呀,我又不是值日生。”“你……”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我知道,单纯的说教对他没用。想到这儿,我立马多云转晴,笑意盈盈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吧,如果你不愿去打水,老师去打吧!”然后我拿起水盆直奔水房。水哗哗地流着,我的思绪也宛若这哗哗的流水很不平静,这样做好吗?田小辉会不会认为我输了?同学们会不会觉得我太软弱?想着想着,忽听一声:“老师,我来端吧!”回头一看,是班长。“不用,孩子,还是老师端吧。” “老师,我端,我端!”好几个孩子像小麻雀一样边说边“飞”过来。大家一起端着水回到了班级。
第二天恰好有节班会课,我便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大家讨论:老师都很忙,有时会忙得忘记值日。如果你是办公室里的一位老师,当你发现办公室无人打扫时,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各抒己见。当有人说“不是我值日,就不该我打扫”时,一个女同学站了起来,她说:“我告诉大家咱们李老师是怎么做的吧。我去办公室送作业时,好几次都看到李老师在打扫卫生。开始,我还以为是李老师值日。可后来我发现不是她值日的时候,她也在打扫。”全班一下子安静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我。“孩子们,我尊重你们的观点和理由,我不想说谁对谁错,只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其实在打扫的过程中,我扫去了心灵中的自私自利,收获的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在劳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筋骨,又收获了‘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的满足;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体验到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自豪。你们说,这活儿该吗?”我话音刚落,全班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始终一言不发的田小辉从后面跑了过来,给我鞠了一躬,哽咽着说:“老师,对不起,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我的眼睛也潮湿了,教室里又一次掌声雷动。
一个故事,一份思考。教育就是用心灵感应心灵,用情感感化情感,用行动感染行动;教育绝不是“叫”育,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是最直观生动的教育!
当事者感言
――让孩子找到“家”的感觉
泰来县六三中学 王永靖:如今,受到独生子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最光荣”似乎早已淡出孩子们的视线。然而,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面对这几个“不爱劳动”的男生的种种不良表现,我并没有大声呵斥,也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批评教育,因为我知道,“怒斥”或许能解决眼前问题,但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反感甚至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因此,我选择了冷静和反思。我想,作为教师,不应该只盯住孩子的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正所谓“教孩子一天,要想孩子的一生”。孩子缺乏劳动意识,没有“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教师应该采取充满爱和智慧的教育方式。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班集体之中,他们才会产生出“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思想,也会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形成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更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班级最好的诠释是“家”,家不同于“角逐场”的优胜劣汰,家应该是不放弃、不抛弃、不丢弃、不舍弃的心灵港湾,是学生健康成长、均衡发展的乐园。
九月:爱国主义教育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和谐观教育,了解中华悠久的历史和名人,知道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通过班会、板报等形式开展活动。
(2)对学生进行“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学守纪的道德情操,通过演讲、诗朗诵等形式进行。
十月:学雷锋再掀:
(1)学雷锋活动,大做好人好事,将雷锋精神具体化,赋予时代意义,通过做好人好事,少先队活动、板报、诗歌朗诵等形式进行。
(2)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以“讲卫生、懂礼貌、守纪律、关心人”的文明礼仪等养成习惯进行教育。诵记《文明礼仪三字歌》,通过小组背诵评比等形式进行。
十一月:民族团结教育: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内容有《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形式有案例分析、故事解说等,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懂得如何守法。
(2)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将革命老前辈的光荣传统,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懂得勤俭节约。
十二月:安全,理想教育: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有:在校内、校外及外出时应如何注意安全,形式有板报,讲解等。
(2)珍惜时间:畅行未来主题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
一月:复习考试寒假安全教育
(1)合理利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轻松考试,愉快度假期。
(2)寒假安全教育,主要有对人生安全教育,合理安排假期学习和生活,做父母的好帮手,对学生进行片区规划管理。
具体工作:
1、开展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组织学生有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和环保、检查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1)和少先大队一起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
(2)增强学生们的环境意识,各个班级开展实践活动:
①、美化校园,应该是举手之劳;(班级实践活动内容)
②、国家级绿色学校的一分子,从思想上及行动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班级座谈内容)
③、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班级学生的座谈会)
(3)充分利用好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班级座谈内容)
(4)班主任老师不但要成为学生们学习中的指导者、领路人,更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知心朋友,特别要关注那些较为内向的学生,多与他们谈心,及时、恰当的解开他们的“心结”,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问题。
(5)利用班队会的时间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增强学生的科普意识,使他们能够科学的、客观的认识自然,反对封建迷信。
2、严抓学生行为习惯及常规养成。要继续强化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以《家校礼仪常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训练有素,方法灵活,善于指导,常抓不懈,使学生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实现七个达标: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习惯;课内外行为;间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卫生清洁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严抓班级分担区的卫生清扫与保持。及时表彰遵守典型,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批评处罚力度。
3、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和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义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系列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公众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类实践活动之中。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能够发掘自我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但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经费不足、资源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相当突出。所以,如何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学习并展开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一)客观问题
在有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调研中发现: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存在难度。
2.课程资源匮乏,经费投入存在不足。
3.教师能力不足,课程内容需要调整。
(二)主观问题
1.农村学校多数管理人员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性质和内容理解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和定位。其次不少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文件还没能完全贯彻落实,使得当前的综合实践课程难以真正普及,“主课占用课时”“课时少”现象十分的普遍。
2.不能灵活按照当地的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调整课程。在北方农村,课程资源成了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开发者的课程资源一时缺乏。其实,农村有很所多课程资源,只是教师不能从广阔的视野上洞察、识别、发现课程资源。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学生缺乏思考创造能力,课堂气氛生硬死板。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搬出来,也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动手。而是要将综合实践课深化到更高的层次,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习思考相结合,这需要巧妙的设计和构思,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将综合实践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始已经有十几年,但是相关的课程规定却十分模糊,具体的指导纲要也没有出台。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具体明确的指导文件及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以避免认识上的模糊,为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准确导航。
(二)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严格执行规定,开齐开足课时。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教师和各学校之间的互动,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尽快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以课堂为主场,活动为主体,老师为主角的工作体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调研活动。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要遵循针对性、调整性、经济性原则,从当地文化和乡土情方面出发,开发各种资源。
(四)要发挥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
综合实践课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范畴,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发挥社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如展开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法制教育。要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的作用,请相关人员利用假期带领学生站来社会实践活动。
三.具体实践方法
(一)主题活动的选择
1.引导学生从“劳动教育”、“环保教育”、“人与自然”的方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学习劳动技巧,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
2.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活教材,它能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关注社会、体验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健康愉悦的成长,智慧而创意的生活。
(二)活动展开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度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身经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的自我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
以北方农村的小学综合实践为例,北方的气候总体来说春秋季并不明显,几乎是冬天过了就是夏天,农村条件有限,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大程度上是要围绕本校资源,地方资源进行的。所以立足学生兴趣,围绕地方资源设计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校本综合活动实施案例。
在校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根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开展具有校本资源的三贴近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地域,探究发现生活美,家乡美和人文美。这些活动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手机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活动包括:民间故事传说、古今地理发现、自然风景、交通状况、特a和开发建设等。这一系列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小结:可以说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实施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一门极为理想的学校教学课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而有效的实施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有困难也有挑战,任重而道远。由于个人认识有限,难以概述全面,希望学者们可以继续交易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一、新课程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落实的另外一个教育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不到位、不落实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德、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社会作用还缺乏认识,对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问题的严重后果还缺乏认识,“知识就是力量“, 这当然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但认识如果停止在这一点上是不全面的。大量历史事实证明,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感情都可以产生力量。
知识是培养品德的重要基础,但“知识即美德”的论断有片面性,不能说知识即美德。有知识并不等于就有美德。假药、假饮料、假种子、假化肥以及种种用高科技手段坑害消费者的案例就足以证明。课程改革要着眼于每个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把“发展”的内涵定位于知识既是重要的,又是远远不够的,“发展”还应当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伦理的、文化的许多方面。
二、新课程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 积极推进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工作者务必树立教育是全局性工作、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要优先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把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式,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校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横向沟通的德育教育网络。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切实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开发相统一的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多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创新。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教育新体制。一要改革办学体制。改变过去由政府包揽办学的做法,大力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非义务阶段教育,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适度竞争、优胜劣汰的新的办学格局。二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落实学校的法人地位,扩大学校办学自。进一步改革学校人事制度,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浙江省示范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确立了以“起点高、体制新、有特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崇德尚能”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建设成为浙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探索也势在必行。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对我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现状分析: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推行新n程体系中“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内地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我国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动漫专业采用这种模式还非常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例如在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多以理论、概念和理解为主,只要求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教师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所以大部分学生虽然能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但面临实际的问题时却不知如何应付。第二,项目库源供应不足,质量不高。许多高职院校尽管重视项目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方面相对滞后。第三,目前就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动漫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还比较少,有些文章只是概要说一下方法和策略但并不具体,有的虽然有具体的方法和应用方案,但在教学中的项目处理及选取方面并不妥当,同时在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方面也不够详尽。
可行性分析: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课堂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好方式。寓理论于实际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师创新教育观点的形成,有助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是切实可行性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院有能力有热情为本项目卓有成效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项目的研究是以我院艺术设计学院动漫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其成果除了可以促进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并可以推广到艺术设计学院装潢艺术设计、数字媒体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等专业。从艺术设计学院15年的招生数量看,受益面大概每一年级学生800人左右。此外,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作为其他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教改的参考方案和应用实例。
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中,我探索了动漫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后期合成》课程作为试点,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反思及批判思考和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同时对我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我主要采用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
理论探索:项目教学法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时调研了解国内外项目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动漫教学中的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案。
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于具体试点的动漫课程内容了解情况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情况。
案例设计:设计开发问卷调查的课程教学项目,重点根据项目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并设计不同项目教学的任务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的实际,应用项目教学法设计成果,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
效果分析: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改。
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上《后期合成》课程的学生是授大三的,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动画专业技能水平。本次课题的项目来源于企业真实的项目,是制作一部旅游产品的宣传片。同学们对于真实的项目特别有兴趣,在得知该项目完成后有可能会作品某个旅游区的广告商业宣传片时,都表现出高昂的激情,要求主动参与项目的制作。在如此良好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企业的要求,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引导后,就让同学们分组独立去制作完成。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技术的传授与模仿,却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的虽有技术探究,却浅尝辄止,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太少;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技术指导,却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技术反思,无法实现在原有技术层面上的突破,技术创新更无从谈起。
《花篮》一课原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2012年暑假改版之后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其教学目标定位为:一是通过教学,会对纸张进行画线、折叠、剪切,掌握花篮的制作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制作、评价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创造的精神。三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学会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花篮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难点是能看懂图示,并进行花形的创意。以下是一位教师巧妙运用技术引领策略、实施技术分层教学、实现技术提升的成功案例。
一、技术探究
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是一时的,而学会学习是终身的。劳技课除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外,还得学会动脑。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教师别忙着解答,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究、多实践,在体验中不断加深理解。
片段一:剪花
课一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花篮由几部分(篮子、花和叶)组成之后,问道:“同学们,一个花篮,最吸引我们的是花。今天我们就来“新手进阶”――过关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剪花。”
课件出示四瓣花的图示,问:“谁会剪这样的花?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剪一朵这样的花,完成后把花举起来。”
教师巡视,发现有不成功的。问学生:“有谁知道,这位同学为什么把四瓣花剪成这样了?”(花蕊剪掉了)
教师提示:同学们,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后的中心就是花“蕊”,这是不能剪掉的,剪掉了花蕊,花就散了。花蕊对着的就是花瓣尖。
随后教师拿起两位同学刚剪出的作品,让学生比较:你们发现这两朵花有什么不一样吗?(花瓣饱满――剪掉少;花瓣单薄――剪掉多)
教师再次提醒同学:一般我们剪花的时候可以根据纸张的大小,如果剪得太小,我们就把这张纸浪费了。
片段二:做叶子
剪花完成后,教师问:“红花还需绿叶配,你们看这些叶子,你觉得是怎样做出来的?”(撕)
“如果老师想要在做叶子的时候尽量节约时间,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吗?”(几张纸叠在一起)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随着学生积极的探究尝试,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认真,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创新。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和探究,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技术分层
学生接受知识与掌握技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技术点加以分层落实、层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片段:新手进阶―身手小试―终极挑战
1.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挑战了第一关“新手进阶”,学会了剪基本形状的花。现在我们来挑战稍微难一点的,谁会剪这样的花瓣,甚至还可以和这些花瓣不一样?
2.出示:身手小试――挑战中级关开始。课件展示花瓣各式各样的图片。
3.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终极挑战”――重瓣花的制作。
要求:花瓣重叠,加入花蕊。可以在花瓣的形状上进行创新,还可以将各式花加以组合。
4.老师:你觉得制作重瓣花需要注意些什么?(花瓣的大小、颜色的搭配……)如果我们制作的花篮里都是这样的重瓣花,你觉得好看吗?为什么?
5.小结:制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是单瓣的、重瓣的相互穿插,这样才会显得富有变化。
由于分步达成、逐渐深入,学生掌握技术就化难为易、水到渠成了。而且在过关挑战中,学生参与面广,兴趣更浓,学习更自信。课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技术提升
当学生对技术要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制作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制作要点、难点作出提示,进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
片段一:剪花篮
1.老师:同学们,做花篮,我们已经有花有绿叶,还缺少了什么?(出示篮子的简易制作图)你看懂了什么?(虚线――折;实线――剪)
2.提示:实线接近总长的一半,角上不能剪断。
3.学生动手剪花篮。
4.老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一句顺口溜来剪花篮:竖剪两刀,斜剪一刀。相信通过这句顺口溜,你完成的速度会更快。
片段二:让花篮立住
1.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开始为什么要对折再对折?(让篮子对称)
2.有没有发现,花篮中间的这个部分我们为什么也不剪掉?(这部分往内折,就像个篮子可以放东西了)
3.你们知道这个篮子为什么站得这么稳吗?(引导学生发现脚的作用)
4.技术提升:小提示――竖剪不超过篮身的二分之一,否则站不稳。
有了技术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制作要领,作品成功率也明显提高,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技术拓展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完结。对作品或成果进行反思和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可以增加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实践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展示评价、课后迁移中进一步总结技术要点,拓展技术思维。
片段一:对比中拓展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位同学制作的花篮,你觉得哪个花篮更美?为什么?(引导:花色的选择、大小的调配、疏密的协调、高低的变化,还要有绿叶的点缀)
片段二:评价中拓展
作品展示,小组讨论投票结束后,教师进行现场采访:你为什么把选票投给他们?(引导围绕制作要求来评价:造型美,花朵色彩搭配和谐……)
片段三:迁移中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制作花篮的东西很多,纸只是其中的一种。你们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是可以用来做花和花篮的?(易拉罐、丝袜、可乐瓶、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