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6:20: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必要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对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着神圣的使命和义务。“以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爱国意识,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1]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国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国防教育,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正确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努力为国防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其次,加强国防教育,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全面发展。国防中军事技能训练是一项强度很大的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中军训期间,每天长时间的户外“摸、爬、滚、打、练”,对大学生增强体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高校的军事教育是以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要求、严格的管理,以铁的纪律规范行为,开展一系列军事项目活动。其目的是磨练意志,增强体质,战胜困难,锻造出一批批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建设强者。”[3]军事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传授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形体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最后,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未来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军训中普遍开展军队的优良传统教育,集中体现在服从命令,对党忠诚,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的奉献精神。

二、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主要途径

国防教育除了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外,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国防教育为新生教育的首要课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其本身就具有民族精神塑造的功能。在爱国主义的视角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铸“魂”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民族塑造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最基础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应该贯穿于国防教育的始终。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国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观念以爱国主义为精髓,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巩固的精神根基。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最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爱国热情。比如说,学校可以将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在学生触目可及的学校主要场所。可以利用学校食堂、宿舍等的宣传栏介绍国防知识;在学校的校园广播及校园报纸上开辟有关国防教育的专栏,定期播放并出版有关国防教育的内容。

(二)改革和创新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的教学,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工作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仅仅依靠军事训练和简单的理论课很难达到要求,需要在国防教育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拓宽国防知识输出的渠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国防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以让学生接受为主,长期的接受学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必须肯定的是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因此,高校国防教育不应该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而应该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德育文化建设必须以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以时代精神为支撑的国防德育文化体系。为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吸取中华传统国防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内核,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国防相适应。

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对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进而对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因此,它能使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提高技能,对于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杨莹(1981.8-),女,四川泸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5]周玲.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第2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82-03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逐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质量,使得国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国防”和“育人”的双重目标,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初步构建了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先后多次调整和修改了《普通高等院校军事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的教学大纲,确立了以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

2. 形成了符合实际的集中训练模式。采取了基地集训、部队帮训、学校自训等多种军事技能训练形式,有利于学校自主进行军事课教学和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3. 大部分高校把军事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为大学生成才创造了一个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特殊锻炼环境。培养了学生顽强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二、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相比,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国防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我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这就是说,把学生军训作为“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与《兵役法》相应的《预备役军官法》也明确规定了军训在“育人”功能之外,还有“储兵”的功能。然而,在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大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并没有从上述两个目的加以引导,而主要是从便于大学生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国防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上,对于学生掌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情况重视不够。在军训日常管理中,高校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遵规守纪意识,而不是国防意识的提高,致使高校国防教育存在“重学校目标,轻国防需求”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重集中军训轻理论教学

高校国防教育包括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育既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教育,又包括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既包括以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又包括以《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为主的行为养成训练。如此丰富深厚的教育内涵不是对新生入学的短期军训所能覆盖和实现的,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来统领和支撑。但现实情况是,虽然大部分高校把国防教育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并没有把国防教育课程提升到学科的高度来管理。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重集中军训轻理论课教学,厚此薄彼现象突出。各高校将人力、物力、财力仍然集中在军事技能训练上,军事理论课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力量

基于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内容枯燥无味,满堂灌的现象严重。部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不高,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这种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参与性和互动性差,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大部分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老路子,但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媒介的力量拓宽教学新途径。

(四)缺乏科学的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

目前许多省市开展了对国防教育课程的评估,但在评估体系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评估照搬其他学课的教学评估体系,尽管看似合理,但没有考虑到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自身特点与规律,影响了高校军事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其次,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考虑,采取应付的态度,为评估而评估。第三,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依靠运动式、突击式的评估,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存在较多弊端。第四,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五)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军事教师队伍不稳定,军事教师短缺,有的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甚至完全依赖于从外单位聘请兼职教师或派遣教官。而不少高校虽有专职或兼职教师,但其成员构成较为复杂,有军事素质无教学经验,达不到规定学历的复转退军人;有较高学历、未经过军事素质训练或培训的教师;而真正具有高学历、高军事素质、称职的高校军事教学人员很少,难以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

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方向

为了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和“储兵”功能,针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国防教育势必需要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估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明确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并举

教育目标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即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规格。普通高校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才能有效指导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保障教学质量。在确定国防教育目标时既要考虑国家利益,也要兼顾大学生的个性,坚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并举。

1. 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增强国防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培养国防精神,提升政治素质;影响行为规范,培育品德素质;增进体质,促进全面发展;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健康心理。

2.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参与和指挥。而对人才的培养,单靠军队院校在数量上和层次上是无法满足的,还必须依托普通高校来培养。实践证明,挑选接受过国防教育的大学生入伍,能够带动基层部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装备,增加部队战斗力;能有效改变兵员结构,提高军队素质,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向高素质兵员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后备力量建设的必由之路。

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基础,以国防为本位,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重目标。

(二)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确立其学科地位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是现有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仍存在不足,根据国防教育目标,必须建立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和发挥国防教育的功能。

首先,需要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学科理论研究。通过学科教育,创建学科理论队伍, 通过科研活动锻炼师资队伍,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学科理论研究,创立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其次,在原有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必修课基础上,增设国防教育选修课。比如开设“高技术与现代战争”课程,介绍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开设“孙子兵法导读”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我国深邃灿烂的军事思想。此外,有必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确立国防教育学科地位,使国防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能找到学科依托。

(三)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授方法以外,辅之以案例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为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途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国防教育网站,将课程内容全部上网,使学生课后仍然可以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国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此外,高校可以以国防教育网站为依托,拓宽国防教育内容,宣传国防教育法规、国防历史知识、国防动态等内容,实施全方位的国防教育;再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辐射力、互动性和参与性,针对国防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和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及时为学生进行释疑解惑。

(四)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国防教育质量提升

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紧紧围绕“育人”与“储兵”两个目标来建立。

其次,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包括教师备课、讲课、训练,学生听课、考试等各环节。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才能保障最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有必要把国防教育质量列入高校素质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评估小组,深入检查和科学评估高校国防教育质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消除过去那种依靠运动式、突击式的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关键

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为高校国防教育开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高校有必要引进具有博硕士学历的高端专业人才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能力。其次,高校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既可以派遣专业教师去军事院校深造,也可以聘请军事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师资培训,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国防教育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水平。第三,在现阶段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走“专、兼、聘”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更新和交流,尤其是聘请的部队院校的教师会带来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使专职军事教师从中受益。“专、兼、聘”三者相互融合,对军事课教学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双重目标,我们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也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给予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怡华,叶欣. 高校“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的建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5):19-20.

[2]陆华.构建立体化军事课课程体系,实现国防教育全方位育人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1,15(4):91-93.

[3]龚彦忠.关于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11):19-20.

[4]问鸿滨.立足课程建设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发展[J].社科纵横,2011,26(4):156-157.

第3篇

关键词:国防生;国防教育;途径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事关国家兴衰的战略性任务,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统一和,对全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它的本质意义在于教育和引导全民认清形势,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关心、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打赢未来战争在全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国防生资源服务新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国防教育的途径。

一、当前全民国防教育现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全民国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明显增强,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全民国防教育状况与构建我国强大国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防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许多部门缺少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一些单位国防教育部门往往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形成空架。二是国民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忧患意识缺失。我们发现过半数的各类职业的人员,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还有的认为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是军队的事,与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三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不强。许多地方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照抄照转上级的宣传材料,不注意结合各类人员的实际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的把国防教育等同于历史图片展;有些基层国防教育部门没有长期教育计划,国防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四是教育活动开展不够经常。不少地方和单位只是在每年9月份的国防教育日和征兵期间组织一些国防教育活动。

二、国防生服务全民国防教育的可行性

国防生是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为系统培养国防生的基本军政理论和军事技能,总参谋部为国防生军政训练设置了共计13类课程,专门制定了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高校国防生,既是地方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军官。相对于地方国防教育工作者,国防生文化水平高,军事理论知识丰富,对新知识、新事物易于学习和接受,富有激情和活力。作为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未来军官,国防生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加之特有的双重身份,国防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更具亲和力,实践表明,国防生服务全民国防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国防生服务全民国防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国防生在新农村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农村国防教育,既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国防生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国防教育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国防生作为国防教育师资的有益补充,与新农村结对子、建试点,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可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国防生集体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结成对子、建立试点,积极协助新农村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国防生既可以利用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在试点乡村建起“文化墙”,宣传国防法律法规、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等,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一些简单的军事技能训练,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国防意识。

二是着力把国防教育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使国防教育常态化。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国防生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不断丰富农民国防知识,增强农民的国防观念。农民群众由于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生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群众生活实际,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而不是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形式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国防知识与农村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

三是在新农村建设“军营文化室”,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国防生可以帮助新农村建立国防教育园地,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书角,向群众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国防教育书籍,定期进行更新。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播放一些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影视资料,培养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要及时了解情况,经求村民意见,按照农民的需求结合国防生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国防教育。

四是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抓住重点。青少年学生是农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利用假期、暑期三下乡期间开办文化补习班,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学生补习功课,一方面组织简单的队列、技战术训练,潜移默化的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参与国防、支持国防的积极性,增强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二)利用国防生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调查中发现,企业在开展国防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企业职工除了少数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用少量的时间参加民兵、预备役训练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各自的生产岗位上从事生产,不可能拿出成块的时问进行集中教育。企业国防教育在教育时间、教育形式上有其特殊性。利用国防生资源,在企业开展国防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国防教育。国防生服务企业国防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该企业的文化与传统,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和国防教育活动,培养企业员工的良好品质,树立积极的国防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国防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丰富的军事文化素养与企业思想文化阵地相结合开展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报刊,企业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开设国防教育专题节目,举办专题讲座,播放国防教育题材的影视等,及时宣传国防政策,传播国防知识。

三是将国防教育内容与企业民兵、预备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国防生可利用自身军事理论知识为民兵、预备役人员开设专题讲座,利用自身军事技能参与、指导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

(三)利用国防生在社区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社区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加强社区国防教育,对提高居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国防生资源,在社区开展国防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根据居民素质分类开展国防教育。由于社区居民在职业、经济状况、接受能力、知识结构和家庭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国防生在开展国防教育的时候,应该针对居民素质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在社区普及国防教育。如对于幼儿应该开展以尊老爱幼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国防生可以在假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组织进行简单训练等。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针对不同居民开展国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在社区普及国防教育的目的。

第4篇

虽然当今国际社会处于和平安定时期,动荡不安的战争时期已经过去,但从近些年发生的国际事件,可见国际局势并不十分安稳,一些经济战争、政治战争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演化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起军事战争,也就是各国之间的军事实力较量。我国自古就追寻和平,但始终都没有轻视国国防工作,特别在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频频向我国施压,导致我国国防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我国对国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可见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1中外国防教育目的比较 

1.1我国国防教育目的 

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愛国主义情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海域辽阔,周边国际环境非常复杂,从而导致我国百年来屡次受到列强压迫。追究到历史根源,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防教育不到位,我国居民缺乏相应的国防知识与意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例如“萨德事件”、“南海事件”等,我国也逐渐加强了国防教育,但在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背景下,使得很多学生依然对国防教育视而不见,认为国防问题就是军队问题,学生的任务就是学好知识,推动祖国经济发展。这种认知非常片面,国防不仅是军队的事情,更是中国人的事情。国防教育需要结合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通过开展政策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生存状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防理念。只有有了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念与国防责任观念,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培养。由于当今我国的教育制度并未完善,教育改革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传统的教育理念仍然影响着当今学生思想。开展国防教育,履行兵役义务,接收国防教育,是每个学校、学生、教师都应该落实的责任。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在入学学时,都要参加军训活动,通过军训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能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更好地为实施国防教育而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从本质上分析,我国虽然一些军训活动、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却与国防层面相差甚远。我国教育依然是以学业为基础,无论是学生升学还是学生就业,学校几乎都不会涉及较多的国防知识。国防教育也仅仅局限于一些公开课,甚至只是一些讲座等,无法彻底贯彻国防教育。 

1.2国外国防教育目的 

培养国防后备军力量。诚然,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我国国防教育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差异性。以美国国防教育为例,美国地方高校的都会设置“后备军官训练团”,每年的美国高校毕业生成为军官的人数高达1.5万人次,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大学生都会服役军队,其余的学生以预备服役的形式参与到军队中,其中储备后备役军官多达80万人次。这样能够极大缩减军队人数,从而降低国家财政开支。而韩国服役模式大家有目共睹,凡是年满18周岁以上的青年(男性),都必须要到部队服役之后才能考大学,甚至连明星也不例外。这样的做法一是能够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二是能够锻炼人们的军事能力,以防不时之需。 

培养高专业能力素质的军事人才。相比全职现役军人,学生的素质要更高,理论知识更强。为了能够顺应新时期的高科技战争需求,军队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通过采用高校教育与国防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从而为部队提供更多的军事人才,包括通讯、网络、电气、核物理等专业军事人才。再者,根据当今国际情况来说,每个国家都不能掉以轻心,无论是美国,还是朝、韩,都在着重关注国防的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1.3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我国与外国国防教育可以看出,我国国防教育还比较表面,我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国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媒介,也就是教育为主、练兵为辅等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责任感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国外国防教育模式分析,国外国防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后备军事人才为主,落实更加实际的国防教育,如果发生战争,后备军同样会奔赴战场,但我国的学生只能看新闻。因此,我国国防教育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用性,也就是能够切实为军队提供武装力量,加强国防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实施意识教育,同时也要实施实践教育,树立正确的国防教育目标,让大学生也能够成为国防的重要力量。 

2国防教育内容与形式对比 

2.1我国国防教育内容与形式 

我国地方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军训;二是军事理论课。通常情况下,如今的高中、大学普遍形成军训活动人,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军训、射击、队列、军体拳等内容。待到军训项目结束之后,还需要进行几个课时的军事理论课,主要包括:国防、世界军事、信息化战争等。从而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传统国防教育手段无法发挥国防教育的积极作用,也无法了解近些年的国际关系复杂性,实践内容几乎没有。 

2.2国外国防教育形式与内容 

国外非常注重国防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将文化知识与国防教育相互交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国防教育目的。以美国为例,美国国防教育都是寓于各种教育之中,强调知识的相互渗透,并不是将国防教育当作一种简单课程,而是一种课程习惯。美国国防教育将国防知识渗透到日常学习中去,向学生灌输国防意识,强化学生的国防思想。并且,美国还有一套国防体系,将国防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例如参加纪念馆、博物馆等,从而实现国防教育与生活的结合。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6篇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 培育

民族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终目标,民族精神是国家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的灵魂。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虽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很多高校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仍缺乏思考,忽视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作用,导致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薄弱。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培育民族精神

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校的国防教育已经成为民族精神培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和窗口,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民族意识淡薄、国防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培育民族精神。

1.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民族精神是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在繁衍发展的进程中积累和集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巨大的凝聚激励作用。

2.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高校国防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防理论知识教育,主要涉及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构成,国防建设等方面;掌握国家领土、领海、领空和海洋权益知识、国防历史知识、现代军事知识、国防科学技术普及知识、国防法律知识等。二是国防体育技能教育。包括军事体育、体能训练、军事技能演习、健康知识等,使学生具有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以适应国防建设与军事斗争的需要。三是国防道德情感教育。包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荣誉感教育,国耻教育,居安思危教育等。四是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精神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观念和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公民对国防的关心、对国防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国防的义务感和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国防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民族自强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1]

民族精神贯穿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没有民族精神的统领,高校国防教育会显得混乱、繁杂、无序,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又是对民族精神的实践,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和载体。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安全和尊严。同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国防意识,以及国家防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通过加强国防教育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巩固和加强国防。[2]

国防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源泉,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通过国防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先进群体,他们的精神面貌直接代表整个青年一代,他们的思想意识同样影响青年一代,并直接辐射社会,因此,在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民族精神的培育。

二、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虽然对高校国防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很多高校也都在积极探索国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仍然在认识上或实践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国防理论知识教育和研究不够深入。

一方面,国防知识教育的氛围不够,缺乏长效性和深入性。大部分高校只把军事国防理论知识教育纳入第一学期的教学课程,没有把整个军事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国防理论知识得不到深入和巩固。另一方面,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文化层次、学历偏低,特别是业务和文化素质不能适应高等院校的发展和国防形势的需要,影响了国防理论知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校国防体育技能教育落后,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高校国防体育技能教育主要是采取军训的形式,军训仅限于队列训练、内务卫生、实弹射击等项目,有的高校为了安全连实弹这块也取消了,更别说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高强度户外体育技能项目。可见军训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和缺乏创新,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国防体育技能教育的要求。

3.高校国防道德情感教育缺少氛围,国防精神缺失严重。

我国近30多年来已经没有战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和谐环境,忽视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国防精神的培育。国家周边环境虽有复杂情况出现,也仅限于媒体的报道,对于国家军队和军事及国防形势,没有让大学生系统地进行认识和重视,使得高校在国防道德情感上的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荣誉感教育,国耻教育,居安思危教育氛围不浓。加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不断冲击着校园,大学生国防精神缺失严重。

三、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注重民族精神的培育

高校国防教育之所以出现诸多不和谐问题,根本上就是缺乏民族精神的统领,没有把国防教育与培育民族精神同步有效地结合。

1.提升国防教育活动品位,塑造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国家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是国防教育的精髓。因此,高校的国防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学习时代先进文化内容和优秀思想,在传承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这就必须通过开展高层次和高品位的国防教育活动,塑造民族精神。

首先,将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的培养放在首位,强调国防教育的思想性和重大意义,通过国防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和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其次,通过国防教育特色和精品活动建设,提升国防教育内容的品位,力求推出有助于塑造学生民族精神的国防教育内容。

2.健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凝聚民族精神。

高校在制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时应突出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理想追求等民族精神方面的内容,给国防教育以灵魂,强调民族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把民族精神要求与具体国防教育课程结合起来,使之既能起规范作用,又能发挥民族精神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凝聚民族精神。

3.改进高校国防教育环境,体现民族精神。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环境建设,应特别强调融合体现民族精神。高校必须加大国防教育的经济投入,健全国防教育配套设施,注重如何发挥学校国防教育软、硬件设施对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宣传功能,精心设计国防人文景观,体现民族精神。

4.强化以生为本的国防教育理念,铸就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国防教育理念,学生的日常表现是民族精神的直观反映,又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学生为本进行国防教育建设和优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精神的铸就。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教育的开展,通过加强学生国防理论知识和国防体育技能内容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国防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国防精神,是铸造民族精神的关键。

民族精神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有巨大的凝聚力,在进行高校国防教育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展现民族精神,不断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铸就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第7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激发学生长大建设祖国,献身国防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以全民国防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通过广播、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国防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国防教育的热情,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国防教育的氛围。

二、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为了使国防教育具有知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我校在国防教育宣传周期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国防精神、历史常识、兵器常识等内容,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少年儿童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安全统一和稳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它。

三、国防教育内容

1、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

2、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国史、军史的教育,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3、进行科技强军、国防军事形势教育,增强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紧迫感。

4、定期进行远足野營军事化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顽强的意志。

5、向少年儿童普及国防军事知识,了解重大国防事件,居安思危,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

四、工作落实,效果良好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经常性 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15-01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和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然而,新生代学生的特点和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传统的大学生国防组织模式越发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国防教育活动的活动内涵、活动方式、活动平台都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并在创新中找到契合大学生特点又具有显著的教育、管理、监督效果的经常性国防教育模式。因此,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创新和凝练有效的经常性国防教育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 目前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大学生中集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育。部分高校通过邀请军事专家讲座、结合纪念日开展有关国防教育的参观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不定期的国防教育。但随着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传统的国防教育形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军训工作形式单一,实用性不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时间普遍在14天左右,主要包括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等简单内容,军训科目也主要以成果汇报为工作导向,有的高校限于经费和条件,取消了打靶和野外拉练等内容,导致军训中真正的军事技能特征不明显,学生收获的军事技能实用性不强。

(2)军事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开展国防教育的系统形式,通常教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涉及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大国军事以及信息化战争等。但由于学校培养计划的原因,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军事理论课内容也相对比较浅显,考核一般是开卷考试,学生一般比较容易获得学分,因此客观上造成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不佳。

(3)除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之外,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主要由高校的武装部来组织,但一般高校的武装部挂靠在学生处或保卫处或等行政部门,这些部门日常事务比较重,在经常性国防教育上的投入明显不足,一般通过临时性的组织军事知识报告会、国防主题参观等活动开展有限的国防教育活动,参与面也比较窄,难以在大学生中形成浓厚的关心国防的氛围。

(4)新媒体科技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重要使用群体,其生活的各方面也深受网络的影响,QQ、微信、人人网、微博成为重要信息交流和传播手段。给一些传统的国防教育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育活动吸引力逐步减弱,参与积极性不高。

2 开展经常性国防教育的对策建议

(1)保持传统,创新内容。作为大学生阶段性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育只能强化,不能弱化。在有限的范围和时间内对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组织学生参加集中军事训练,这对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与国防意识、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军训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增加打靶,野外生存训练等环节,增强军训的实效性。

(2)要真正使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能深入、持久而又普及地开展下去, 还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与国防体育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

经常性国防教育的形式比较有效的常规方法包括:一是开设军事类选修课或专题讲座课,既能扩大经常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二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多种活动,实施渗透式教育,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例如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国防主题辩论赛等。三是重视军民共建,抓好“双拥”工作,尤其是充分利用高校接收的转业军人和参军退伍复学的学生等资源,经常性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增进对军人的了解和感情。四是利用传统的宣传公共阵地和舆论阵地加强教育。五是将国防教育寓于国防体育活动之中,如组织学生参加定向越野比赛等。

(3)应用网络新媒体,大力开展经常性网络国防教育。实现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网络渗透。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兴趣特点规律,借助网络进行沟通,可以发挥Email,即时通讯工具,微信等各种网络工具的优势,让大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或在网络上的思想沟通,让正确的引导能够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超时空性等所创造出的平等和信任的情境中进行。建议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

一是构建起高校国防教育网络基地。设计制作专门的国防教育网站,重点要突出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国际国内的军事技术进展、国防实力对比、国际政治军事事件时评和分析等内容;并且形式必须多样化。要把那些结合电子技术具有声、文、图像一体化特点的电子教材开发出来,对版面设计和栏目进行精心设计,让立体化感觉出现在人们的视听觉里,从而对获得国防教育产生吸引和感染力。

二经常性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开展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大讨论,如“围绕分析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专题,“南海周边国家军力分析”专题,“国防与中国梦”专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应聘请一些国防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把信息资源里具有很强思想性、知识性和生动性的那些上网,通过讨论达到启迪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目的。

(4)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国防教育影响力。高校如果参与了一些军工项目研究的话,可以吸纳学生到课题研究组中,做一些辅的工作,从而了解我国军事科技的最新技术发展,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自信心。

总之,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按照国家国防教育的总体要求,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国防教育的内容、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