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从客观世界中直接或间接抽象出来的,其定义大多通过“展示(或具体操作)——抽象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得出。因此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在暴露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在思维上亲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概括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
如:在讲授绝对值概念时,可借助数轴来给绝对值下定义。先让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2,—2,0,+1/2,—1/2,这些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与原点的关系,启发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对应起来,这就完成了由“具体操作实例(画数轴)——抽象本质属性(绝对值)”的过渡。此过程也从直观上说明了绝对值的非负性(距离),学生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就不难理解了,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由形到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视揭示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本上的结论。”在教学中,对于数学的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大致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方法得到结论,再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命题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有理数加法法则”一节的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生吞活剥的背法则,套法则去解题,而是采用如下研究方法:提出规定,在足球赛中赢球与输球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记为正数,输球记为负数,比如赢3分记为+3,输2分记为—2,两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的情形,由学生全部说出并列出十多个算式,再根据两加数的符号归结成8个算式(代表8种情况);二是抛开实际意义,观察自己得出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几个算式,探索两数相加,求其和的规律,并写出来;三是全班同学交流、完善法制。到此,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已经形成。在经历法则形成的过程,也正一个是他们思维活跃的时候。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新目标的提出,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也是让小学体育课堂“活起来”的主要路径。而如何能够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保持丰富多彩,下面笔者则立足这一问题,分别以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两个方面加以探究。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1.枯燥的教学内容中要表现出创新性及发散性元素
小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活泼、_朗、好动的性格较为明显,过于枯燥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依然会或多或少的涉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对此融合一些创新性、发散性的教学元素,可以改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队列练习。笔者认为,队列练习的目的就是要让队列排面保持整齐划一,而队列练习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可以将长条队列按对角线分割开来,让整个队列保持两个直角三角形,在队列行进过程中依然保持这种状态,最后教师通过口令将队列整合到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并让学生提出队列造型的想法,并适当加以实施,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并在枯燥的教学内容中呈现出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死板的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2.形式化的教学内容中要富含兴趣类教学元素
所谓的形式化教学,就是内容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是仍然缺乏兴趣教学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内容表面看似丰富多彩,但是实质上还是较为枯燥、死板。而这些形式化的教学内容也并不适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为此在开展形式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游戏教学方法最为理想。以篮球运动中传球教学为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多做技能,教师在讲述、示范基本动作要领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将男女生进行相等数量的分组,开展“篮板传球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法强化技术动作的要领,并逐步形成动作定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能够保持娱乐、放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活动,达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目的,课堂教学基本的目标由此能够得以实现,教师则扮演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而学生则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让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的“活起来”。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体现出多样化
1.教学活动组织中要将拓展类活动融入其中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拓展类教学活动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达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例如,在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中耐力素质的培养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以操场为主要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助感。但是,将这一教学环境加以变化,让整个校园成为学生内在素质培养的主要场地,会减轻学生课堂参与的心理压力,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这样的环境驱使之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由此转变为素质拓展课,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是转变小学体育课堂“一潭死水”现状的主要路径,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水”能够“动起来”“活起来”。
2.探究式教学活动应在课程中得到合理穿插
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依据,让学生怀揣着问题自行探索答案,课堂教学气氛能够保持和谐并富有激情。很多教师会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会成为一盘散沙,不利于小学体育课堂的管理。持有这一观点的教师只能说明并没有找到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而是将“探究式”教学变为了“放羊式”教学。还是以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培养为例,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校园某一个范围内设立多个物品寻找地点,这些物品可以是教具或者是某种奖励的物品,规定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完成。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物品自然不会闲庭漫步,只会加快自身的步伐。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调整运动负荷,实现学生耐力素质的普遍提升。而学生并不会认为这是一节枯燥的体育课,而是一节兴趣课、活动课,由此让乏味的课堂教学环境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3.竞赛教学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所以“死气沉沉”,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参与形式进行多样化处理,而转变这一现状的方法中,竞赛教学活动形式的开展不失为“良策”。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并开展分组对抗、竞赛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小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例如,在小学足球传接球的教学中,通过技术要领的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明确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之后开展男女分组对抗,以赛代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竞争氛围的作用下,学生通过回忆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并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确保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的全面培养,使教学形式、教学氛围能够活跃起来。
一、课堂的教学要讲究实效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其实问题不在于课堂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还是“呆板单一”,而在于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形式能真正给学生带来什么。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应该追求的是“得意忘形”。
课堂教学中的“形”可理解为教师组织、利用教学资源所采取的各种教学形式,如讲授教学、网页教学、模拟教学等。“意”可理解为学生以课堂教学形式为平台,让学生得到对自己的发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得到包括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的定位是必须“意”而不是“形”,应该是“形”为“意”所用,而非以“形”代“意”;其理想的结果应该是“得意忘形”,而绝不是“得形忘意”。
课堂教学时要实现“得意忘形”的理想结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次登上“得象忘形”“得言忘象”“得意忘言”等几个台阶。如知识的传授,应依次经历如下三个台阶:首先,摆脱有关知识所承载的客观刺激物,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刺激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其次,用语言文字将知识表述出来,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最后,把用语言表述的知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起来,真正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避虚就实”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等教学实践中所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一定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吗?难道说学生在常规课中安静、认真地听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课堂气氛就一定不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吗?其实对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在于表面形式的“活”与“死”,而在于它到底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什么有益的东西。
课堂氛围不同于教学形式的营造,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如采用宽容能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完全按照自己内在的个体需求无拘束地发展思维能力;或施行控制手段,对学生的观点提出批评,制约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路径进行,又能让学生按照外在的某种需要发展。在各类比赛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因教师宽容有余而控制不足导致课堂氛围过分活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对自身成长有益的东西并不多;而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常规课堂中,则由于控制有余而宽容不足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显得沉闷,在压抑的心态下,学生真正能够从自身以外的资源中得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同样不多。
笔者认为,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真谛的课堂教学气氛不在于是“活”还是“死”,而应该在于是“实”还是“虚”。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形式,如果不能使学生自身个性得到发展,无法从自身以外的资源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因素,都是虚的。而学生若能够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即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从外部资源中找到有益自己发展的因素为自己所用,那就是实的。
三、课堂教学策略——务求“弃佳求适”
鉴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高校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SPOC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全面整合了慕课和微课等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同时又进一步整合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特点,以便在学生享受充足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能更多地获得来自教师的指导。虽然SPOC在大学领域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是高校教育未来必不可少的教育模式。
1 SPOC与翻转课堂的概述
1.1 SPOC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SPOC的中文含义可以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教学。它是2013年由美国加州大学的学生提出的,是在慕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全面的教学模式。SPOC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慕课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问题。首先,其最大的特点是小型限制性的在线教育学习模式,SPOC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其次,SPOC模式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导,学生的学习手段与学习形式也将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兴趣的需要,学到更多想要学到的知识内容。最后,教师每次课程需要准备的内容更多,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变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师生可以在和谐平等的氛围里,共同完成围绕知识进行的交流活动。
1.2 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翻转课堂的实际含义是指课上与课下活动的调转,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形式上的变化。翻转后的形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交流讨论问题,课下时间主要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翻转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与传统教学活动的形式截然相反,大学教师从传统枯燥的基于知识讲授的课堂中“解脱”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授陈述型的知识,而是组织学生更多地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着重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锻炼,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学生设计更加丰富新颖的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以强大的责任心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事业中。
1.3 SPOC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首先,在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下,SPOC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学生可以充分借助小型在线教学资源来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从而掌握课堂教学的陈述型知识,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有基本认识。其次,有助于使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程度,便于教师更好的把握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和学生的层次水平,使翻转课堂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SPOC极大地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活动设计上,同时有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2 SPOC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双向互动关系未形成
第一,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虽然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模式,但是教师仍然牢牢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提出自己的主观意见和想法,这与实现高效翻转课堂的目标还相差甚远。第二,教师对课堂控制和把握的能力相对有限,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知识已经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再回到课堂听讲时,有的学生就会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产生不认同感,还有的学生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往往凭借着兴趣来听课,这使教师有效把握课堂具有一定难度。第三,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有着更精深的知识优势,师生在不对等知识资源情况下,学生会不自觉地被教师带到独特的教学模式中,真正实现有效翻转课堂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
2.2 线上互动教学开展较少
无论是SPOC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都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必要的互动活动。但是,当前互动活动往往是课堂上开展的多,课下或是网络学习中很少能开展必要的互动活动。首先,在SPOC的教学中还是过于依靠教师下命令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如果教师不布置作业,没能布置更多的教学任务,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有限的,虽然学生对课堂有着独特的想法,但是仍不愿意主动进行表达。其次,SPOC课前学习不到位现象仍时有发生,不能把SPOC学到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去,学生对翻转教学的内容接受的相对较慢,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从而严重降低了翻转教学的质量,进而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
2.3 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
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是SPOC线上教学的重要问题。必要的情感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促进教师全面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状态,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但是在SPOC环境下,认知活动基本上代替了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部分,知识交流多,情感互动部分少,教学单一化的倾向较为严重。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很少有情感互动,更缺少思想与心灵的沟通,课堂教学更多的体现为工具性,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松散,不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3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
3.1 制作标准的SPOC课件
首先,慕课内容可以复制到SPOC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为学生重新编排SPOC线上内容,从而使SPOC以视频和PPT的形式共同组成。其次,SPOC课程录制应当突出短小精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围绕重点问题做透彻、全面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主要知识。再次,教师应当以周为单位,每周为学生提供适当数量的视频,以便于学生更好的集中学习,同时有助于学生与慕课内容对照。最后,开展必要的测试训练,学生可以运用各种层次的测试来测试自己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找准问题和课堂学习需努力的方向。
3.2 翻转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课前准备环节,课前准备主要通过学生自主观看课件,自主完成测试等方式来进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可在网上讨论区提问。其次,讨论环节是SPOC翻转课堂的必备环节,教师应当根据SPOC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话题。为了达到合理、有效讨论的目标,讨论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要注意积累问题,着重通过讨论来加深小组成员的理解。再次,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注重设置学生高度关注的内容,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积极启发学生对自学内容的思考,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理念,全面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阶段性测试,考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要把学生在课堂、SPOC等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全面予以综合分析,并最终给出学生诊断式的评价,以便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4 有效应用SPOC翻转课堂的基本策略
4.1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对学生而言,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挑战是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首先,必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日常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主动获得知识,并且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壁垒”,使学生以自己的能力培养为主。其次,学生要能够积极主动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提问,有效表述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开展的课堂活动中,不断受到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影响,使学生在SPOC翻转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最后,学生要能够创新性的应用SPOC教学资源,能够采用举一反三的态度,积极延伸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4.2 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基于SPOC翻转课堂中要能够得到充分的反映。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提高其能力素质,以便适应新教学形式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全面提升专业知识素养,以便应对学生提出的高端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其次,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研究,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出新颖、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吸引学生有效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第三,要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既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思维规律,又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在科学分析、判断学生的基础上,有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结 语
基于SPOC翻D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高校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同时也助于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在SPOC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减少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虽然有的学生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但是只要不断加以完善,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SPOC更广泛的应于高校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是思考申小学课堂教学的本质与特点。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课堂教学是在课堂空间内,通过多样化的师生双边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按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心理变化信息地收集与分析,对学生各方面的变化作出科学准确地价值判断。
课堂教学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规定性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二是教学质量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三是教学时间的不变性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变性。课堂教学的上述特点集中体现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不变性与变动性。不变的是教学目标,教学质量与教学时间,变的是教师,学生与教学过程。这个“变”与“不变”的矛盾,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从教师的教学工作分析,要从千差万别的学生出发,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驾驭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依据定的教学目标,达到规定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工作是一种以个性劳动为基本特征带有创造性地智力劳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不雇指向教师。因为对一种个体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很难作出一种统一的普遍适用的评价标准。同时,教师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与变化,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向应是学生,是学生的各方面的变化。其体说,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全体学生的达成度,困难学生的提高率,学生中的优秀率。
通过以上分析,走出误区的课堂教评价应做到四点:
一是评价目标明确。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目标是核心。明确的目标是行动的归属。课堂教学必须目标明确才是有价值的活动。为此,要致力于教学目标的研究,把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制作为清晰的教学目标双向表,作为教师备课,上课,评价的依据。
二是评价指向准确。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发展。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取决于学生发展的水平。教学方法没有优劣,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研究对象: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情况。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类型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教学主体分类,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两类为主,将其细化可分为五大基本类型:
1.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此互动为主。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是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的重要保证。
2.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个人辅导等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人对体育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互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3.学生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
体育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掌握体育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拓展思路。
4.学生个人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此类互动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5.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互动。比如,组别之间的评价和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特征
1.在互动情景下,以情感性互动为主
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情景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也会不同,互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而言,课堂互动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混合并存的情景。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主要以实操练习为主,教师在辅助学生练习时,除了知识性的引导外,情感性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据证明,在体育教学任务完成中,鼓励的情感交流比知识性的传授更有效。
2.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组织随机性强
体育课堂中的互动有着鲜明的组织特征。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堂教学随机性强,学生在体育场所的位置随时变化,在教师的总体指导下,学生活动以自主练习为主。这就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契机,此互动随机性强,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角色的体验,以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形式多样
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与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少之甚少,但是相对于文化课程的互动,体育课程教学的互动就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了。(1)教师的非语言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2)学生的合作和组别竞赛有助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3)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组织互动。体育课程互动的多样性,使得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趣味体育”的特征。
4.体育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来展现的。学生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都与学生体育项目技术的掌握有关,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刻理解,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技术。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发生就是其发展的催化剂。
5.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有助于及时反馈信息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与文化课教学不同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易犯错问题,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但也有其弊端,体育教师的能力限制、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课堂效果。体育课竞争性强,会让部分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但是体育互动有助于解决体育课的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活力、有兴趣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主体;实践;有效性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问题。同时,生物科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就是要求人们不断探究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讨论和研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然而,就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实践。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被“双主体”教学所取代。然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开始发挥自身主体的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有的教师则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课、自由讨论等等,教师却成了一个旁观者,缺乏对学生及时与恰当的引导,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的生物课堂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感觉枯燥,没有学习兴趣。生物本身内容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听起来比较枯燥,加上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整个课堂看起来死气沉沉,缺乏课堂的活跃气氛,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情绪也低,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无法提高。
3.师生关系有待改善。师生关系是常被忽视的问题,但它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阶段,生物是排在语文、数学、英语主科之后的副科,学生从思想上忽视生物,学生偏科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同时,学生与生物教师的交流较少,一周一两节课很难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开始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冷淡的师生关系,这一系列因素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面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必须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形式,再到师生关系全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1.对于教学模式来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一方面,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课堂提问,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了解学生来进行科学引导,从课堂板书、课堂提问、课堂活动到课下作业都无所不在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
2.对于教学形式来说,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传统的“听、讲”教学形式,教师应不断实践新型的教学形式,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找到适合该阶段、该年纪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幅一望无际的稻花全景图,通过配上辛弃疾的《西江月》,让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意境中,通过图和音引出蛙声,进而引出繁殖,再到一个群体的教学思路。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开始积极地学习。
3.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情感对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常常被忽视,殊不知,情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从人本身的情感角度出发,喜不喜欢本学科教师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最开始的态度。由于初中生物本身的学科特点,容易被学生忽视,对学科教师关注度低,正因如此,生物教师便应该从这一点入手,注重对学生的关怀,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真诚友爱的教学态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课堂作为教学的重要场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需要生物教育者更深入地研究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管晓青.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上,2011(02).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必然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将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它解决的是认知过程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新知识关系和矛盾。好的情境设计,往往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情境至关重要:课堂导入需要情境,过程教学需要情境,语言知识点解读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情境。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工作时间,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各种各样的聪明才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因素。本文主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运用各种教学情境(包括问题情境、视频情境、图片情境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采用多姿多彩的导入形式,为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情景做准备。课堂教学导入有时也被叫做热身活动。 Warming-up exercise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的导入有多种:如事例导如、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对高中学生学习外语而言,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多采、求新猎奇的活动菜单才能使学生胃口大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标新立异,创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从听听说说,读读写写,玩玩唱唱中引入课文,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情景的展开做好铺垫。导入活动在引入课文的同时,实际上已构成课堂教学情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好了准备。
2.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为中心,营建课堂教学情景。这里的教学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结构的行为和动作的结合,它是由外显的操作行为动作和包含在其中的思维结合起来的运动形式,如游戏、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际、分组竞赛等。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来组织教学和活化教材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教学活动把教材内容中那些抽象的结论具体化、直观化,创造出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活动环境。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便于自己去认识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揭示和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当然,课堂教学活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活动,选用适当的活动形式。
3.教师要做到对教学情景有效掌控。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设置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教学情景的创建;二是教学情景的调控。因此教学,情景调控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1)补充相关词语,深化课堂教学情景。准确及时地补充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它来对课堂教学情景进行深化和调整。在高一第11单元“Country Music”(乡村音乐)一课中,可以采用以下手法补充相关词语:首先告诉学生:“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in the tape. Now listen and tell me. What kind of music each of them belong to?”(当今存在许多不同的音乐形式,请听这盘磁带中的音乐片断,然后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待乐曲播放完毕,黑板上已写下了一大串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形式的英文名称,如乡村音乐、轻音乐、爵士乐、古典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学生用英语说不出的由老师补充。这些补充使学生在乐曲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主要的音乐类型及英语名称,为下一步教学的话题――“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and tell us the reason?”(你喜欢哪种音乐形式,并告诉原因)中有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的教学扫清了道路。
(2)以思考题为线索呼应课堂教学情景。每单元课题完成后,教师应巧设思考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考题进一步提炼和归纳本课的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思考题的设立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情景的呼应,另一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情景的进一步深化。高一第19单元“Job”(工作)一课讲述的是职业妇女为获取一份较满意的工作而女扮男装,遭遇车祸而事情败露后,公司老板对其去、留问题与下属展开的一系列争论的故事。结合主题可设置这样两个思考题:What do you think of sex - discrimination? Is there anything sex-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If so,what would you do as a woman?(谈谈你对性别歧视的看法?中国存在性别歧视吗?如果有,作为一个女人你怎么面对这一现实?)对这一类社会性问题的探讨,高中学生本来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观察与见解,再加上通过课前一定的备,发表的看法往往会有相当的深度。有的同学提出的某些社会问题,还真发人深醒。由于思考题贴近现实,讨论起来如同身受,加之允许在英文表达卡壳时使用汉语,大大减轻了学生怕词不达意而造成的尴尬,发言十分踊跃。这类思考题的讨论,往往是作为每单元最后一课――巩固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展开,因此在深化课文主题的同时,通过教学情景的呼应和深化又复习、巩固了课文知识。课堂教学情景的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或者说在教学内容、学习条件等条件无法改变之前,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程设计来引发、形成和创造课堂教学情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