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06 16:21: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1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国金融体系当中,中小商业银行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线商业银行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垄断的局面,发生了改变,也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形式。促进了金融业向买方市场的发展和转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性的不断扩大,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我国,同时随着四大国有银行的改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中小银行应基于发展现状,明确发展问题,尽快摸索出新的发展对策,从而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可持续的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的概述

中小商业银行的含义、范畴。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界定,主要是根据资产额为标准进行的。除了传统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了城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我国设立、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意义。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建立和发展,非常的关键和重要。在完善和健全银行体系、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促进银行同业竞争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适应,对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带来的市场空白进行填补。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6年末,在所有的中小商业银行当中,已经超过了110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同比产生了30%以上的增长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小,因而其盈利能力不但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资银行或大型国有银行的冲击和影响,因而盈利能力稳定性稍显不足。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以2016年为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达到了85%以上的比例,而在中小商业银行当中,仅占有了不足15%的市场份额。在其它方面的市场份额当中,贷款占比、资产占比、净利润占比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84.51%、84.36%、85.77%,均高于中小商业银行的15.49%、15.64%、14.23%。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分析。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约拥有950亿元以上的不良资余额,和同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达到了85%以下的不良贷款占比,同期相比,也产生了一定的降低。资产质量正在不断提升。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方面,已经上市的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力由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可能超过国有商业银行。从整体竞争力方面来看,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要比国有商业银行更高,但是,其只具有比较分散的竞争力水平。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题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利率市场化迫使存贷利差收入空间变窄;人才制度不够完善,高端人才储蓄不足;发展程度严重失衡,受外力因素政策影响较大;具有比较集中的经营区域,在金融服务方面,覆盖面还不是很广;在理财产品、盈利模式上,只具有单一的形式,没有产生较高的中间业务收入;在内部结构方面,缺乏完善性,政府的意愿,往往会对贷款造成影响;在市场定位上,存在着不恰当的问题,可能会进行盲目性的投资,没有形成较高的盈利能力;风险处置有待深化。

地方政策干预。在很多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会受到地方政府及政策的较大干预。地方政府,可能会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控股,所以能够控制这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中小商业银行处于相对较为劣势的地位,因而对地方政府和政策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地方政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干预更加容易,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难以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匹配。

高素质人才欠缺。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中,由于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大型国有银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在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在中小商业银行的很多关键位置和关键领域上,都欠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能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会产生阻碍及影响。

市场定位不准确。当前有很多中小商业银行,都是在原有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的,采用的经营方式仍是过去较为陈旧的方式,对于自身的灵活性特点,没有进行很好的体现。在市场定位方面,无法摆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观念,没有进行很好的创新。对于自身在传统业务、资金实力方面与其它银行的优劣势,没能进行很好的认识,仍然希望以传统业务带动银行发展,市场定位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客户群选择范围小。我国当前的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往往会进行比较狭窄的客户群的选择范围,存在着质量不足的情况。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较为有限,对于一些大型工程或大型企业的贷款项目,很难顺利获取,因而主要的客户群体仍然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缺乏稳定性,提供有限的资产的能力,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并且缺乏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因而容易破产,造成中小商业银行的坏账。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当中,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应该建立提高定价能力;积极引进人才,优化管理层,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兼并和重组扩大自身的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业务创新;细分市场,努力做到精而细;加强内控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获得合理的政府政策支持,加强产品创新,突出特色,明确定位,提高资产的质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实行跨区域发展。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应当大力推动跨区域发展,追求规模经济,区域风险规避。中小商业银行一旦实现规模的扩大,收入提升,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和利润规模都能够得到扩大。通过跨区域发展,使自身品牌价值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优势,在金融业市场竞争中,取得更为理想的生存与发展。

大力发展网络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跨区域网点往往偏少。因此,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金融服务、地理位置、机构网点,资产规模,将带来更大的限制。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发展网络业务,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银行,实现个性化、低成本、宽空间的网络业务服务,为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优势也会体现在发展和竞争上。

对中间业务进行开展。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较低的中间业务是一个重要的业务风险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应当受到中小商业银行的充分重视。与金融体系的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方便的服务,能够战斗和留住更多的客户。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基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汇票业务,收费业务、保险业务,代表工资业务、信用卡业务,储蓄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发展,从而吸收大量的低成本存款。

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121-02

随着金融环境以及政策的逐渐放宽,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基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实质意义在于降低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并且在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农村金融环境的和谐发展。但三者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充分的协调好各方之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本文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

1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

分析

1.1 内部控制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金融产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性,实现金融产业内部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以及控制的一种手段与措施,其主要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全面性

内部控制在农村金融产业当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能够贯穿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过程中,并渗透到各项业务以及环节内容的开展中,覆盖商业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岗位。实现在整个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做到决策信息以及具体操作内容有据可查。

1.1.2 审慎性

内部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能够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内部控制优先发展贯穿于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全过程中。

1.1.3 有效性

内部控制具有权威性,能够约束商业银行内部的任何人,保证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合理性,并且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馈。

1.1.4 独立性

内部控制部门独立于整个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当中,具备直接向高级管理者进行汇报的权力,充分的体现出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通过上述性质可以分析得出,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其根本的职能是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避免风险的产生,并针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1.2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出现,将会严重的阻碍农村金融产业的完善。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使得银行在实际发展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具体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电子商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但其中由于以网络计算机为操作基础,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

②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大规模的银行并购、拆分以及测试新系统运行状况,使得操作风险严重增加。

③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也在寻求新系统的建设,造成商业银行的人工操作风险转变成为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方面的风险。

④新型技术被应用于信息系统当中,使得结算以及清算系统中的技术使用范围逐渐广泛,在避免其他风险的同时增加新的风险因素。由以上的风险分析可以看出,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影响问题较大,如果有效的规避操作风险至关重要。

1.3 合规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的合规主要是指按照规则、规定、规章、规律、规程以及规矩进行商业银行内部业务的处理。合规风险管理主要强调按照具体步骤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强调严肃性以及规范性。基于内部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3.1 全面性

合规风险管理覆盖整个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的所有人员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以及规程进行操作。

1.3.2 权威性

合规风险管理过程中发展的任何违规行为以及会严重的损害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操作并带来风险的行为,都需要及时的向管理层反映,避免风险难以控制。

1.3.3 独立性

合规风险管理与其他的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别,具备独立的报告路线以及调查权力。

1.3.4 预警性

合规风险管理应该及时的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风险,并明确风险的及时评定、审查以及检测。针对合规风险向管理层提出具体建议和报告,保证在风险来临之前有效的规避风险,体现出预警性作用。通过上述的特性分析,合规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银行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业务活动,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使得内部控制更加完善。

2 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三种制度,这三者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下面对三者之间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进行分析。

2.1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涉及在整个商业银行的发展全过程中,并通过具体形式保障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造成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阻碍,使得农村金融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方面,操作风险主要主要是由内部操作人员、技术以及系统的不完善引起的,这就造成内部风险因素的产生。操作风险的产生最为常见的形式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以及内部勾结的欺诈行为,严重影响农村金融环境的发展。使得农村金融本就较为脆弱的体系遭到破坏,内部控制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操作风险当中的内部程序、人员以及系统都属于内部控制的具体范畴,内部控制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管理,保障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由此可见,两者既能够相互影响也能够相互控制。只有两者充分的协调,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更加完善,减少风险因素的产生。

2.2 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以及方法所构成的动态控制活动,严格约束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是一种控制内部业务操作过程以及文化构成的综合体系,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视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以及优化,而合规风险管理较为侧重对人员行为的管理,对人员的自身行为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约束,避免由于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造成的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中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与全面,其主要涵盖合规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等内容,两者是在内部控制领域的深化。

2.3 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操作风险与和合规风险管理之间存在一定交集,并且两者重合的部分主要在针对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管理方面。操作风险内容涉及到人员的方面,主要是由于内部的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得系统或者技术层面出现相应的问题,导致风险的产生。而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人员方面的管理也主要体现在人员不遵守商业银行的操作规范以及基本准则,使得操作过程中自身的主观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导致在进行商业银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风险。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商业银行的专业化管理需求,内部控制方面通常分散在各个业务的条线、职能部门以及内部审计、法律事务、风险管理、纪委监察以及财务控制等不同的层面当中,并且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每一个职能部门当中负有内部控制的责任。合规管理能够在商业银商内部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分散式管理以及集中式管理。分散式管理的方法主要的适用范围为一些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分散到各个业务层面区进行管理,保证管理内容能够分布于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而针对于农村的商业银行,则需要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合规风险管理。在农村商业银商的总行设立单独的合规管理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个部门当中进行工作,在保证操作高效性的同时,能够提供合规风险管理的效果,对健全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操作风险的管理模式也被分为分散管理模式以及集中管理模式两种。分散的管理内容是将农村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分散,分散到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管理,银行内部的决策层设立操作风险委员会,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集中管理模式则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设立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并将风险管理的内容在各个渠道进行收集,保证集中管理模式发展,避免风险的出现。

3 结 语

总而言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保证内部控制的完善性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效率,满足现代农村金融环境的发展需求。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冲击下,充分协调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商业银行内部能够实现统一发展,才能够实现并且促进农村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生产经营奠定笔实的基础并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阅兵.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2] 刘敬.润昌农村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 代绍华,何广文,邵一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3,(3).

[4] 陆丰.基于操作风险管理视角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2012,(1).

[5] 卢灵娟,李花.从操作风险特征角度透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大众商务,2010,(14).

[6] 刘绪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基于某商业银行县域经营行内控合规创建考核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9).

第3篇

1、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影子银行产生的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不足再加上其长期游离在政府的监管体系之外,导致影子银行过度扩张,盲目地进行信贷活动,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得金融体系中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一旦风险超过限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金融体系塌陷。另外,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可以将收益和损失放大,因而陷入危机。而此时,商业银行会卷入这场风波,而且会严重受到影响,很有可能还是受伤最深的主体。

2、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盈利机构,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经营业绩。对于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商业银行势必最关心对自身经营业绩的影响。下面具体分析三种影子银行的影响。

(1)银行理财产品。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构成来看,融资信托类理财产品属于影子银行范畴的。虽然说发行及购买融资信托类理财产品的这一流程中,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都隐性地使用政府和银行的信誉担保,实际上风险并没有转移出去,而是累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部,这样会增加系统风险,可能会使得商业银行付出更大的流动性代价;但是,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资产转让和信贷资产转让等行为,将这些资产“表外化”,不占用贷款额度,也不用提交存款准备金,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盈利水平,就会直接提高商业银行的业绩。

(2)委托贷款。在委托贷款业务中,委托与受托双方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获得更大的利润使得双方都有动力来进行这项合作业务。具体来讲,作为委托方的大中型企业,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进而通过贷款转贷给中小企业,这样可以收取较高利率,获取利润。同时,商业银行起到了中介人的作用,收取委托贷款的手续费和贷款利息,且不承担其中的风险。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传统信贷业务不能使得商业银行适应当前的经济潮流,所以商业银行就要发展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商业银行肯定会积极参与委托贷款业务的,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委托贷款占了很大比例,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利润来源。

(3)民间金融。虽然说民间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很可能不努力去向商业银行争取贷款额度,就会使商业银行少了一部分客户,此时一些商业银行就会意识到更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存在,因此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可能会加快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增加经营利润。但是,民间融资行为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替代品,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必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一,民间融资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的竞争构成威胁;其二,民间融资产生的风险很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金受到损失。由于民间融资的利率一般较高,一些套利者会以合法的手段从商业银行贷款,转而进行民间融资行为,获取利差。这部分民间借贷有很强的隐匿性,一旦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的风险将转嫁到银行业,从而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与委托贷款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积极影响比消极影响要大,而民间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负面效应较大;商业银行的利润大部分是从影子银行的创新产品获得的,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正确对待影子银行带来的创新。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根据上文对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

对于影子银行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创新求变,认真学习分析影子银行的业务创新机理,并且有针对性地推出新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子银行的替代作用。对于影子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建立相应的防火墙机制,严格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严格按照贷款全流程管理,防止影子银行从银行体系套取资金,保证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合作业务风险可控。

(二)从监管机构的监管角度来看

监管不完善是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产生消极影响的一大重要因素,监管机构应该加强监管,具体如下:

1、监管主体要明确,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目前在我国,法律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主体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非金融机构由地方政府或者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监管或者没有监管。另外,银监会对这些公司没有权利进行监管,像人人贷公司,运作模式上属于中介业务,只是提供了资金双方匹配的渠道,本质上不属于金融行业。但是,这类公司又属于典型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就造成了监管多头或者遗漏,不统一和不成体系,彼此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金融行业标准,降低金融监管门槛,逐步让这些金融属性较低的机构纳入到监管部门管辖之下,使这些机构阳光化,以便更好地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竞争力 提升

在我国庞大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积极有效地对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今天,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的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进行调整。因此,要保持商业银行的持续竞争力,促使其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就在于客观地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在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竞争理论也成为企业发展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而言,企业竞争理论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战略管理。该阶段的竞争理论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依托;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内容为市场结构。在这一阶段,企业竞争力分析的重点由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转到重点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上,认为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在于提升行业的吸引力,而企业战略制定的主要依据在于对市场结构的分析。但这种过分依赖外部环境分析制定竞争战略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竞争战略的波动性和不连贯性;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研究重点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提高企业素质。这一阶段的竞争理论将企业竞争力分析的关键转移到对企业自身的分析上,着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达到提高企业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战略目的。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组织,以货币信用商品和金融服务为主要经营活动内容。商业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特征有社会性、经营性和服务性等,并且以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在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仅要保证自身利润的实现,更要对市场货币的流通、金融物价的稳定、社会信用秩序及经济增长等起到保持和调节作用。可见,所谓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是指商业银行在实现自身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前提下,开拓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能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一)组织和经营指标

在众多对商业银行竞争力产生影响的组织和经营指标中,产权和公司治理是一个尤为关键性的指标。在现实中,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所谓公有制,也就是国家所有制,私有制就是个人所有制,而混合所有制是指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按照穆迪公司的分析,现在的多数新型国家中,公有制银行占主体地位,当这些银行遭遇危机的时候,会有国家出面对其进行支持,因此其相关的债务及存款评级几乎与国家评级相一致。另外,这些公有制银行在获取政府存款和相关业务支持等方面更有优势。

(二)财务指标

对商业银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财务指标有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力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投入一定量的资本来获取相应利润回报的能力。作为一项体现银行营运价值的核心指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反映的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的大小对商业银行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量反映出来,可以将盈利能力指标具体细分为税前利润、税后利润及净利润。另外,市场占有力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业务扩展能力,主要通过银行的资产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两个指标来反映。一般而言,银行良好的经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有利于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而较快的存款增长率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市场占有力,进而增强银行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银行资产的快速增长。

(三)风险指标

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产生影响的主要风险指标有:第一,资产的流动性。考察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主要是对贷款期限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程度、银行存款的波动性及稳定性、流动资产比率及资产负债率敏感性等的考察。第二,资产的安全性。商业银行自身高风险、高负债的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受到资产安全性的重要影响。资产的安全性主要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及加权不良贷款比率三个指标来反映。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反映银行资产安全性的指标是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在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明晰产权。商业银行进行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对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的进一步明确,这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效率不高、不良资产过多、竞争能力低下等问题。所以,当前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就是进一步明晰产权。明晰产权主要包括明确产权所有者、划分产权主体权能、解决绝对控股和股权流转问题,在企业内外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51

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处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微信支付与第三方支付软件的发展越来越集中,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需要得到增强,这样才能提高金融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竞争力,以此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提高商业银行远期收益,降低商业银行的短期管理风险。根据金融产品与服务本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提高自身的发展动力,改善经济状况。通过调查得知,2014年我国人民币的新增数量突破了8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86万亿元人民币的一个新高点,通过对比2013年得知,2014年增长保持在20%的增速,而且全国经济发展动力推算2016年的数据将达到新的高点100万亿元人民币。因此未来我国的人民币增长量将呈现出一个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在面对商业个人信贷方面,主要人手分析消费者信贷及其他信贷模式,消费者信贷主要以融资为主,而其他信贷模式则以贷款模式为主,根据外币存在风险与票据融资风险本身的合理性来看,人民币升值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正在慢慢提高,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动力也以消费信贷为主正在逐步增强。

2.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

2.1机制不健全风险

商业银行国有化的发展是根据市场机制及内部发展动力相互结合的有效形式,根据商业银行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与消费者反应,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国有化成都的速度正在加快。信贷风险也伴随这种情况正在逐步上升,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因素也在慢慢提高,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发展动力也有所降低,内部机制的恶化与限制,导致内部信贷的各种控制与发展都存在不健全的可能性。

2.2不良贷款风险

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再次迎来新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处置不良资产力度可能会增加。据中国银监会的2013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十二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较年初上涨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本身的概率还是有所提升,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变差,贷款资产质量的情况也越来越差,导致银行的利率差变得不可控制,产生了很多附带问题。

2.3不良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来看,按揭贷款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买房和买车的人群偏向于年轻群体,很多年轻人没有消费能力,但是依靠贷款获得住房和汽车,在其不具有还贷能力的时候会选择放弃贷款,将房产和汽车交给银行。2015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出我国贷款压力呈现出直线上涨,2016年的贷款违约比例还会呈现出近一步的增长势头。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本身缺乏制度规范,很多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问题也逐步提升,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贷款额度变大,资金申请难度提高,一些企业甚至拒绝还贷,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流陷入一个困局。在一些审核程序上,用户的风险逐步加剧,消费者贷款的稳定性变差,让很多消费者放弃贷款,产生连锁反应。

2.4汇率波动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指的是因为世界各地货币交易产生的溢价浮动风险,在货币交换过程中,会因为当天市场变动产生汇率兑换波动,影响本币价值的一种风险。首先,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商业银行交互需要多种外币的存储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保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其次,现阶段的所有外汇贷款与兑换都由商业银行完成,外汇存款面临匮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货币兑换匹配危机,甚至会配错货币额度,产生经济下滑与信用危机,这一个方面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降低风险。

3.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解决途径

3.1建立银行高管选拔、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银行高管本身的经历,内部选拔会比较有优势,根据专业能力,责任感进行管理人员的筛选和考核。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内部任命机制,保证人员自下而上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精英队伍的建设,制定有效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让利益相互衔接,保证银行的稳定发展,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操纵性,改善商业银行内部的问题与管理障碍。

3.2加强对贷款审批的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应严格按照贷款审批程序,选择强信用贷款在中长期贷款。同时融入金融产品创新,开放创新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资本规模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银行资本规模的增加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并配合资产负债结构,新的资金要尽可能投资于高流动性、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业务,同时保持资本贷款的灵活性,提高主动负债的管理水平。

3.3对网上银行、信用卡等新兴业务创新发展

网上银行与信用卡支付及金融方案已经是B2C商城、B2B、020的各种互联网+的营销理念,因此商业银行开发消费者信贷需要从这些地方人手去解决好消费者信贷的人口问题,通过打造消费者信J人口,改善消费习惯,让商业银行本身的利率同期发展规模得到增强,扩展更多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用户,提高积极性和市场占有率,提高消费者余额消费的观念和积极性。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与金融产品、服务的载体,应向支付宝学习其优点,加大对网上银行的开发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客户服务模式,满足多种人群需求,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供便利安全的支付环境,扩大消费网点,做到全国消费网店的全覆盖,并且,完善手机掌上银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信用卡方面,完善信用卡的还贷机制,拓展信用卡的应用渠道。

3.4健全外汇管控制度。提高稳定性

利用外汇管控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加入外汇控制风险防范机制,加入细化汇率风险的控制能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管控能力,降低风险。对于汇率风险的内部控制及操作规则而言,第一,健全外汇管理制度,利用信息系统和信息规划,防范利率本身的风险,加强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风险防范动力,让风险规避机制可以顺利运转。第二,根据外汇业务内部审核与外部管理,同意汇率风险,提高电子化与管理化的执行动力,让外汇交易风险点的动力得到增强,保证资金外汇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根据业务审核能力定位,提高业务转型动力,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第三,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体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让客户自身感受到更好的金融体验,明确未来发展路线。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发展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处境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绩效显著的主要原因,即在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放松国家垄断,使新兴部门进入,利用竞争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提高国有部门的效率,带动经济增长。与此相似,我国金融业改革同样走了“双轨制”之路,即在原先国有银行框架内引进中小商业银行,利用“长出”的新体制推动旧体制的变革。 

尽管从量的角度,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经济、金融各个层面上仍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首先,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其次,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再次,有效地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最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

     (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

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4). 

[3]盛松成等.对我国股份制中小银行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金融研究,2000,(10). 

[4]曾凡银,冯宗宪.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与路径选择[j].财贸经济,2001,(2). 

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着阻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应针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促进问题的解决,具体的来说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存在缺陷,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实施

我国商业银行仍走在发展的路上,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职能上明显存在着缺陷,局限着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具体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缺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职能行使不均衡。核算与决策支持服务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其对商业银行的工作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将核算问题放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忽视了决策支持服务的重要性,这严重阻碍了决策支持服务的展开,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的应用,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行使不均衡。

2.忽视成本与盈利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是盈利性质的银行,因此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成本与盈利这两个重要的因素,以保障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者在进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仅对商业银行来往账务进行处理,忽视了对商业银行成本与盈利的控制。这种工作方式十分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3.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无法及时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各大银行中普遍存在着“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办法主要的思想就是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给予分析,找出解决对策,进行补救。这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严重的缺乏前瞻性,无法及时的处理工作中的问题,造成商业银行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其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硬伤。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人员存在不足

商业银行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左右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主要关注的焦点。就目前对商业银行管理体系的研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无论是主管领导,还是管理人员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受传统管理体制束缚严重,局限了财务管理职能的行使。我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已有将近二十几年的历史,虽然其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但企业内部仍残存了一些传统的思想,影响着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展开。就商业银行管理体制而言,其一直受到传统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束缚,导致商业银行总行与分行之间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将财务管理体制统一,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行使。

2.银行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素质。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对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压力既是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对银行财务管理人员最好的考验。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来看,在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前,部分员工已经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现象,无法将具体的银行财务管理工作顺利的完成。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银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过低,对银行的业务不熟练,无法有效的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则是由商业银行自身造成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银行的日常业务上忽视了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培养,造成银行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长期得不到提升,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影响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管理方法陈旧,财务计划管理缺乏科学性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方法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具体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应重视财务管理方法的应用,以达到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向前发展的目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财政管理工作在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其还很难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式陈旧,缺乏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多是由一代代银行业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摸索出来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起着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不断加深,单凭传统经验办事已经很难满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需要。传统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办法已经逐渐丧失了生命力,无法促进商业银行的继续发展。

2.受管理人员主观影响过多,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在现在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方法多受管理人员主观思想的影响。例如在财务计划管理等方面,管理人员的主观臆断经常会左右财务计划的安排,造成财务计划的失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单凭个人意向进行,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造成财务管理的偏差。

(四)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存贷款管理出现停滞

存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应积极的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管理,推进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发展。然而具体到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中,存贷款业务的展开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员工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工作热情,影响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贷款业务管理制度设置不合理。存贷款业务不仅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巨大,同时其也对社会大众产生着影响。因此存贷款业务的开展一直是商业银行与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工作中商业银行针对存贷款业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以期保证存贷款业务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但是由于银行在管理制度的设定过程中忽视了对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心理的考量,因此在存贷款业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一味的强调银行工作人员的责任问题,对存贷款业务的展开采取责任负责制,导致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存贷款业务的推广过程中过于谨慎,影响了存贷款业务的发展。

2.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是企业单位中经常用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其对规范企业员工工作,提高员工工作热情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奖惩制度的设立上过分突出了惩罚制度而忽视了奖励的重要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

(五)风险意识缺失,难以开展风险管理

在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风险存在于我国生活中的每一处。鉴于此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将风险的预防放在了企业工作的首位,以期通过对风险的有效预防,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相较于其他企业的未雨绸缪,我国商业银行在对风险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少。商业银行在我国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受业务范围的影响,与其他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银行发展前景盲目乐观,缺乏对未知风险的预测。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缺失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2.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的预防与风险的处理同等重要,因此如何对风险进行处理一直是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在对风险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无法及时的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造成商业银行不必要的损失。

二、针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解决。

(一)顺应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财务管理职能

商业银行财政管理职能存在缺陷是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的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职能进行调整,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职能行使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商业银行的财务工作顺利进行,推进商业银行的平稳发展。因此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职能应从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出发,把握商业银行发展的规律。针对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合理的调整财务管理职能,保障我国工商银行财务管理职能的合理性。

2.平衡财务管理,促进全面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行使财务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财务管理不平衡的现象,影响了一些工作的进行。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应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职能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管理职能中的不平衡点,有针对性的调整工作的重心,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银行财务管理体制,注重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局限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要想解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问题,有关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吸取传统精华,完善管理体制。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是商业银行管理体制问题中的一种,因此在对商业银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就要从破除传统思想束缚入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有意识的走出传统管理体制制定的轨道,将分散的管理体制统一到一起建立起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体制,方便财务的管理,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理性的对待传统的管理体制,对其中有益的部分予以正确的对待,严禁全盘否定的改革方式。

2.提高人才管理力度,注重人才的培养。财务管理人员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商业银行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商业银行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应提高人才的管理力度。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搞好人才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的有关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好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人才的考核,人才的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将打造高品质的工作团队作为人才管理的最终目标,合理的推动商业银行内部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影响,时刻会产生不同的工作需要。因此为了让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很好的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工商银行应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通过座谈,讲座等方式对员工的工作给予指导,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工作人员能力。

(三)创新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管理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其是企业内部完善自我,改变自我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办法改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财务管理办法的创新,以促进财务管理办法的完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找准时代特点,创新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办法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商业银行管理办法的创新过程中其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找出传统管理办法中的漏洞,发掘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新内容。在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解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应将这些资料搜集整理起来作为创新的依据,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有理有据的制定出创新的财务管理方法。

2.平衡好经验与理论的关系,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经验与管理涉及的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单靠那一个方面也很难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应改变过去重经验轻理论,以人为主的管理方法。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有侧重的将科学的方法融入到管理中去,通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推进存贷款业务发展

随着现代管理观念的发展,商业银行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商业银行应该做到重视奖励机制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奖罚制度。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制度,其对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改变过去重罚轻奖的管理制度,重视奖励制度对员工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奖励机制,针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嘉奖,通过给予奖金,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励员工更好的进行工作。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注重奖惩制度的结合运用,平衡奖惩制度的安排,合理地进行奖惩管理,用双管齐下的方式,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

(五)重视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意识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1.认清企业现实,增加企业危机意识。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缺乏危机意识,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对当前形势过于乐观,存在着强烈的优越感。鉴于此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应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社会现实,脱离盲目乐观的怪圈。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进行严肃的利弊分析,增加企业的危机感,以此推动企业风险意识的提升。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是对风险预防与处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的对商业银行财务工作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建立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治,促进商业银行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问题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问题是长久且将一直存在的,一个企业要想有效的发展,就要做好与问题长期抗战的决心。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积极的发挥商业银行自身的作用,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推进商业银行向下一个发展阶段进发。

参考文献

[1]王田田.针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J].现代商业,2013(4):34-37.

第8篇

1.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理解消费信贷顾名思义就是向消费者提供的信贷服务,一般地说,消费信贷是为了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信贷发放,由商业银行对消费者提供的以消费为主要用途的,计算利息,有担保或可无担保的的贷款业务。例如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各种信用卡透支服务,还有抵押贷款服务,住房贷款业务等等。因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个人消费信贷客户总体数量多,规模大,并且资源丰富,而且相对来说消费信贷的资源在我国处于比较稀缺的状态,所以商业银行与客户交易时候的议价能力强,目前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执行利率一般都有20%的上浮空间,因此,具备很强的盈利能力,收益水平比商业银行从事的其他信贷业务要高很多,而且,同样作为贷款中的一种,与公司类贷款比较,消费贷款的单笔业务金额低加上个人客户分散广数量多,带来的业务风险与其他贷款业务的信贷风险比较都显得很低容易控制,为此消费信贷很受到商业银行经营选择的青睐。

2.发展消费信贷是新时期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然经济学中讲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就是消费。而且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几十多年的时间里,刺激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政策。随着我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出口得到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因此国内外的投资行为也日益增多,但是越来越重要得消费发展依旧缓慢。尤其是新时期下,我国逐步进入新的自主性经济增长阶段,外界经济大环境相对不景气,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国内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国家再次强调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实现全面拉动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这带来中国的消费市场必将要进入全面高速发展的阶段,那么随着我国消费市场额日渐成熟,市场对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将快速上升,有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非常有可能达到21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发展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是新时期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然结果。

3.发展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发展相对缓慢,但在未来阶段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脚步也会不断加快,由于我国原有的利率管制的松动,不同利率在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竞争中所反映出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充分,带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逐步减小,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变小的事实无法避免,这必将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产生严重的冲击,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消费信贷业务一直是以个人客户为主体消费群体的银行信贷业务,具有议价能力强,每笔业务金额小,笔数多,风险程度低,综合收益高的特点,随着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需求必将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优先选择。商业银行为了加快调整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和资产结构,一定选择大力发展消有效降低风险的费信贷业务,来满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同时在资本市场和金融脱媒的深化的背景下,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也会逐渐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选择渐渐放弃银行贷款,致使商业银行在企业融资中原来的核心地位动摇,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盈利模式也即将面临瓦解,为了尽快适应当前市场的竞争,商业银行只能另辟蹊径,转变原有盈利模式,调整信贷结构,选择重点发展消费信贷业务。

二、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经营中存在的最主要风险也是最难预防的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发放消费信贷的贷款对象是个人消费者,而个人消费者得收入波动极易给其自身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带来影响和变化,在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形成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极易产生客户无视道德风险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回收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隐患。同时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实施完整统一的个人信用制度,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前严重缺乏调查借款人真实资信能力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加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个人所得收入与个人所得税的不透明不真实,使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的借款人财产及个人收入的稳定与完整等状况无法做出的准确的判断,信用风险因此产生。尤其是在消费信贷种类中比重最大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随着我国的住房体制改革,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最快,但由于个人住房信贷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而且贷款的金额大,因客户违约和提前还款产生的信用风险最严重,即使一般这种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中银行都会进行房屋产权的抵押,但一旦贷款无法偿还,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非常的困难,如果数量太多太过于集中,就十分有可能重演美国次贷危机的悲剧。

2.流动性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中期或长期贷款,笔数多而分散,期限与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短造成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非常容易是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风险。由于我国现在对于是否允许商业银行参与到资本市场的投资业务中的规则规定并不明确,提供给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资产的证券化等方式形成短存长贷的形势,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会因此显著上升。

3.市场经营风险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经营中由于利率波动会产生利息差异的利率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也是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其实这里说的市场竞争风险主要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特别活跃的时候,极易产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产生的市场风险。比如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形式的消费信贷还有近期经常出现的信用卡诈骗、套现等风险。

4.操作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整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都不是很高,由于消费信贷业务起步有比较晚,不具备充足的成熟经验,而贷款业务涉及的流程和环节本来就比较多,每一笔业务的完成都需要大量得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可能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由于各种原因分散在不同领域的各个业务部门,即使在银行内部都很难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导致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引起信用风险产生。而且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是否规范,操作水平是否标准合格,以及进行担保或者保险办理过程中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是否符合规定,这些都是给商业银行带来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5.外部环境风险商业银行从事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也是构成其面临风险的因素之一。法律环境建设中,有没有针对个人消费者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信贷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对双方的行为制定法律保障的行为规范准则,现行的信贷法律体系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都直接关系到个人消费者的违约成本高低及对失信违约方的处罚及信贷中的抵押物处置问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风险水平高低,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方向,对消费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防范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体系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金融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经营运行的规律,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科学的风险监控和审慎经营规章制度。尤其在信贷业务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贷款操作的流程,并规范执行贷款的手续,要求每笔贷款业务贷前和贷后都要严格按照银行的规定进行办理。尤其强调加强贷款管理,将贷款业务中的“三查”工作彻底落实贯彻执行。在对客户的资信能力评估方面,要逐步完善建立个人信用评价系统,这要求由中央银行引导联合业务相关的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共同设立科学、可操作性的信用评级机制,统计相关数据反映个人消费者包括学历、职业、家庭工作情况等的基础情况及包括存已有的贷款业务、信用卡还款状况、其他金融消费等的信用情况,并采用科学方式进行评分评级,作为商业银行是否进行消费信贷的有力依据,从而降低可能产生的信用的风险。

2.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加快消费贷款产品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要及时关注并正确准确的解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业环境发展趋势,组建专门的部门对信贷投放情况进行贷后的跟踪分析,从银行整体角度强化实施信贷授信的总量控制,及时解决降低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信贷风险损失。同时实现消费信贷产品要突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特点,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新品种,开发研究具有宽松条件,灵活利率,便捷申请,手续还款方便优点的新消费贷款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强调要满足客户信贷差异化需求,根据不同客户群体消费需求不同的特点开发设计与之适应的、符合其消费特点、与其还贷能力相匹配消费信贷产品,进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3.完善消费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为题,要在银行内部对信贷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通过对银行内部加强管理水平提升,从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角度严格要求信贷业务操作人员。可以从数据分析处理等相关专业能力与风险防范的职业素质等方面入手,对商业银行执行消费信贷业务的操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养,并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并且独立于信贷业务,由其对信贷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监管,将信贷风险控制逐步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要求所有部门的员工都有风险控制意识,担负防范风险的职责。消费信贷的业务流程逐步实行集约化管理,从营销、调查到经营及消费信贷申请、审批实施可操作的标准流程,方便客户办理的同时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产生。

4.完善商业银行的政策环境支持从政府角度,为了更好的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办理构建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政府要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合理的引导消费者生活中进行科学消费,加大宣传讲解消费信贷业务服务宗旨的力度,通过尽快完善社会的保障机制,达到减少居民消费信贷后顾之忧的目的,同时加强对抵押品二级市场的规范,促进消费贷款的抵押物可以迅速变现,学习西方先进经验,适当推行消费贷款的担保制度,帮助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风险转移。同时继续完善与信贷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强个人消费信贷的法规建设,从法律层面规范商业银行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结束语